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些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文章标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艺术魅力,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是高分或满分的第一环。因为新颖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惊鸿一瞥”,“一见钟情”。这样,作文就可能播下优良的种子,一个好的分数可能就“一锤定音”了。
“自拟题目”的好策略有哪些呢?
策略一――妙用辞格增情趣
妙用辞格策略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辞格的妙用,能让题目生动形象、美妙贴切、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定能激发阅卷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如,2005年南通市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作文,一考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了个《生如夏花》的题目,说明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充分展现自身应有的价值,不负作为一个人的身份:“生,应当如夏花一样绚烂。就算只是一朵不知名的野花,也应该对着生活展开自己的花瓣,让自己绽放,才无悔于生命的原野。”又如《风云絮语》、《母亲河在哭泣》、(拟人),《着一袭美丽的绿袍》、《生活好比一桌宴席》、《父亲为我撑起蓝天》(比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对比),《我闻到了阳光》、《绿色可听》(通感),《读书乐,乐读书》(顶针),《谁染枫林醉?》(设问)等。这些标题巧用辞格,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很有创意,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策略二――引用古诗显典雅
此类题目引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较能展示考生的文学修养。如,有一位考生在以“离别母校”为话题的作文中,借用杜甫的名句“恨别鸟惊心”为题,形象地突出了依依惜别母校的感情。再如,比喻人物晚年无私奉献精神之类的话题作文可拟《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新生事物发展的话题作文可拟《小荷才露尖尖角》,又如《淡妆浓抹总相宜》、《柳暗花明又一村》、《霜叶红于二月花――谈枫叶变红的原因》、《邻家有女初长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句的应用,反映考生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诗的意境,诗的享受。
策略三――巧(化)用歌名翻新意
此类题目巧用或化用流行歌曲为题,令人先睹为快。
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它们的名字或歌词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能巧(化)用歌名拟题翻新意,一定会给阅卷老师带来美好的享受。如有一位考生在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中,化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为《掐死你的温柔》,指责生活中有的人矫揉造作。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笑出声来,其他老师看了也全乐开怀。据说尽管此文在语言上还存在一点不够流畅的遗憾,却被阅卷老师一致评为满分。再如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为了母亲的微笑》、《让我悄悄地告诉你》等,以“春夏秋冬”某个季节为话题的作文可拟《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大约在冬季》等。又如以下这些满分作文标题《该拒绝时就拒绝》、《爱上“错误”没商量》、《痛并快乐着》、《一夜无眠》、《我是一只小小鸟》、《都是作弊惹的祸》、《竞争不相信眼泪》等,都巧(化)用一些深入人心、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能令阅卷者一睹为快,甚至拍案叫绝。
策略四――追求时尚亮眼眸
此类题目能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别出心裁。
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一位考生化用曾流行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名,拟了个时尚的题目《谁动了我的日记》,不能不说该考生心有灵犀。又如:《点击乡村画页》、《刘姥姥上网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聊也罢》、《保鲜诚信》、《清空回收站》、《人生,请带好两本护照》、《走近那张“牛皮癣”》、《“尘埃落定”众生相》等,其中的“点击”、“上网”、“网络”、“回收站”、“护照”、“清空”、“聊”、“保鲜”、“牛皮癣”和“尘埃落定”等时尚词语仿佛一股股清新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也仿佛点点星光,点亮阅卷者的双眸。
策略五――反常求异引人思
有意以不合常情、不合逻辑的说法作题目之未发,自然会别具一格,启人深思。
如,以“自嘲”为话题的考场作文,重庆一位考生拟的题目为《我胖,我快乐》,该作文以调侃的笔调突出自己的“体胖”:“终于造就了一个横看成筒侧看成箱的胖女孩儿”,达到“自嘲”的效果。再如,《我想当差生》、《遗憾真美》、《我们不要“减负”》、《为“攘鸡者”喝彩》、《为“懒汉”辩解》、《“杞人忧天”不该贬》、《人生应该做点错事》等不落窠臼,富有悬念,引人深思的题目,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此外,矛盾法(如《才,钱,权,我选择哪一个?》)幽默法(如《摸一摸猴子屁股》)、算式法(如《1+1+?》、《7-1>0》标点法(如《?――!》)、中西合壁法(如《N年前VSN年后》)和形象描绘法(如《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等等,都可以带给阅卷者极大的视觉冲击,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1.得分点概述
综观各地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绝大多数都把“切题”“扣题”摆在了最前头。扣题写作可以说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相关表述,如天津将“切题”作为一、二类的首要标准。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2.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比如,以“感恩”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地围绕题目展开。
二是下笔扣题打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就此展开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比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以参加“和谐”为主题的画展为内容,描述了“我”精心准备的三幅画:“婴儿哺乳图”、“泪眼蒙目龙图”、“夕阳搀扶图”。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作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母亲的眼神抱着我》结尾这样写:“母亲的眼神无时无刻不跟随在我身边,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打动所有的人。她美得没有瑕疵,没有犹豫,只有一如既往的坚定。母亲的眼神之美,源于一颗爱我的心。美在身边,母亲的眼神抱着我。”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3.失分会诊
关键词:作文;写作兴趣;赏识教育
一、话题开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交流和写作的欲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激情。
话题开放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允许学生不用写教师规定的题目。也不局限于写一日一事,可以将昨日的事和今日的事连在一起写,甚至还可以想象遥远的古代。作文不单单要记事,还可以抒情、写景。如写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写大自然的美景等。初中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网络,自然会对种种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笔触虽稚嫩,但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如周宁同学写在超市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偷东西,引起了她的思考: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并由此联系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这篇文章选材新颖,再巧用修辞,语言诚恳,观点可圈可点。
二、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当前也有部分学生,语言贫乏、枯燥,一到作文课就无话可说,怎一个“憋”字了得。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写作氛围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也是说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无形中将会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土壤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发现有价值地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改过去怕写作文竟变得盼写作文、爱写作文了,我想是因为在作文课上同学们收获的是喜悦、自信、成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作文在思想内容思维形式上富于创新和开放,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教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的方法,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思维僵化,作文常依赖《中考满分作文》,上网查资料等拐杖,仿写范文,步人后尘。我在话题作文训练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敢于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一学生在以“春”为话题,运用逆向思维拟题《丑陋的春天》,在其他同学都写春天美景,象征希望,他却客观写到每到春天,各种虫子出来,细菌开始捣乱,危害人类社会,果然立意不凡,效果惊人。有一女生在以“草”为话题的作文《自信的小草》中讲到,许多小草都把参天大树作为自己的目标,拼命地生长,而这棵小草依然自在地摇摆着。它说:“大树是很伟岸,可我也有我的风采啊。”这样的立意新颖,独到,高人一筹。在古代被称为“反弹琵琶”,指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很好地打破常规非常奇特的思维方式。
三、作文批改的开放性
叶圣陶曾对学生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业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修改当成教师的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话题作文的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的主人。例如:以“保持”为话题,学生写好后,先自改,后互改,有位同学根据内容给同桌的文章“动了个大手术”,换了一个题目:《常喝心灵鸡汤》,这样的修改费了一番心思,令人刮目相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好评。学生的内在潜能远非我们所想象的,学生的独到见解有时我们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充分培养学生作文素养,无论在立意、结构或者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恰当运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关键词:生本中心;作文升格
一部分老师认为作文批改得越细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就越快,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作文教学中评改的普遍淡化,一部分老师一味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批改过程拒绝学生参与,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一无所知,而指导课上教师又常常只从“总体”上指出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这种评改,尽管教师自己觉得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甚至有条有理,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文个体”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无法和教师“达成共识”,甚至存在明知有错,却又不知道怎么纠正的问题。笔者在结束《我的母亲》后呈现了一道作文题: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以“母亲”为话题,写一个开头。要求: 1、注意点题,设置一个美点,引人入胜;2、语言简洁、优美;3、景物描写,引出母亲。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题意,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布置学生写作。15分钟后学生初稿基本完成,检查与修改后要求清清楚楚的抄在作文本上。以下是一位中等学生的习作。(划线处为笔者对学生初稿抽改后较普遍的错误)夜,是那般的冷静得让人直哆嗦,(句式杂糅,句意混乱。)路旁的街灯显得越发的黯淡,这时我唯一的愿望便是钻进被窝里,可远处,那个熟悉的身影依然像一尊雕像那样矗立在那儿,(无缘无故,何来雕像?)渐渐地近了,我看见那个充满期盼的眼神在四处张望,(“眼神”与“张望”搭配不当。)看见了,知道吗?那是我的母亲。
【学生互批】
学生互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受知识积累所限,学生对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不一定能认识清楚,而对自己的长处也同样难以发现,这就需要有人帮他指出来,好的加以表扬,不足的加以改正。学生互评文章,本身是一种学习,一种交流。同学文章中精华性的东西,可以摘抄到自己的好词好句积累本上。我们鼓励学生拿来,为我所用,这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文章中的拼写、语法、病句等典型性的错误,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自己,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这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学们在互评时,本身也是一次练习,一次阅读水平的检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互讲】
每个组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把本组的典型性错误写在黑板上,请一位组员上来讲解应该怎么改正、错误原因是什么。其他组可以提出疑义也可以出几个考考同伴的应用题。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对表现好的组进行加分。该环节不仅能看出全班学生的主要错误,还能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该语言点。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下是该学生的二稿:
晚自习下课了。清冷的夜,冻得让人直打哆嗦,校园的街灯显得越发黯淡了,我匆匆地收拾好东西,向校门走去,这时的我,发现指缝很宽,时间太瘦,都悄悄地从指缝溜走,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快点回家,快点钻进温暖的被窝。刚出校门,就看见对面的路上雕像似的站着母亲,袖着手,缩着脖,伫立在瑟瑟的寒风中,渐渐地近了,我看见那双充满期盼充满等待的眼睛,我已不需抬头,我要为母亲着色。
很明显,通过互批,该习作的主要错误已经得到改正,修改后读起来连贯,思维不再那么跳跃。笔者还要求学生间互写评语。以下是学生对该作文的评价:
评价一:用哀而不伤的笔调,娓娓道来,融情于景,感情细腻真挚。
评价二:词汇运用不够,比较好的词语只有“清冷、黯淡”,在用词方面要多下功夫。
【阅读拓展】
学生互批后,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时,我往往会给学生补充相关话题的文章来阅读(这些文章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还有中考题)这样既可以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帮助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并让他们思考怎样把好的句子使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以下是本次写作相关话题的拓展阅读材料:
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服,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起笔直奔“母亲”。一个“怜”字既写出母亲的辛劳,又饱含子女的深情。)
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
家像地窖,像窝,像土丘之间的窝。四壁落土,顶棚落土。它使不论多么神通广大的女人为它而做的种种努力,都在几天内变为徒劳。母亲却常说:“蜜蜂蚂蚁还知道清理窝呢,何况人!” 母亲拼将她那毫无剩余可谈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像样不可。 “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 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 (琐碎的家常事务,同样能表达深刻的主题,你可以学学作者选材的方法。)
然而没有个谁来。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党得扫兴和失望。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一、话题作文写作“五步曲”
1.审题
审题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审话题、审材料(提示语)和审要求。审话题要审清话题所给定的写作范围,也就是要审清话题的内涵和限制。如果话题是一个词,就要审清它的本义和引申义。
审材料(提示语)。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考生可以由材料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材料,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
审要求。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上的运用极为灵活。文章的字数一般不少于600字。话题作文不限定文题,学生可以自拟题目,展示自己的个性。
2.开发思路
开发思路是写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一般可以从时间、空间、对象和因果关系这四个角度打开思路。
如以“门”为话题,从时间角度开发思路,可以构建一个精巧的哲理故事:摆在“我”面前有“三扇门”分别写着几个鲜红的大字――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代表着回忆,未来代表着“梦想”。人们应该珍惜现在,沉湎过去只会令人颓靡不振,仅仅空想未来,更是痴心妄想。如从空间角度去考虑,“门”就是一道用木头做成的“墙”,是室内室外的分界线。可以从历史上闭关锁国到门户开放的政策谈起,阐明“门”的重要性。如从对象角度去考虑,人生中有许多的门:幸福之门、罪恶之门、平庸之门、胜利之门、苦难之门……我们应该叩哪扇门,不应该打开哪扇门,可以就此展开讨论。
3.确立主题
主题要切合话题。如话题是“和谐”,意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我们可以选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等主题,也可以选择“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师生和谐”等主题。
主题要贴近生活。选择跟自己生活贴近的思路来立意,可以在素材运用上得心应手,也便于写出真情实感。
主题要积极健康。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屡屡出现“零分作文”的现象。仔细阅读这些零分作文,你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文采和睿智,但由于他们所写之事不积极、不健康,或是思想过于偏激,考官只能无情地判以零分。所以,选择的主题一定要反映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体现社会的主旋律。
4.选材
材料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表达是否准确鲜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始终强调一点:别人都能想到的材料,尽量不要用。某位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如是说:“第一个想到的俗,第二个想到的偏,第三个想到的浪费时间。假如话题是‘阳光’,你先想到沙滩,再想到美女,接着想到防晒霜。写防晒霜得分一定最高。”
5.选择文体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通晓历史的可以模仿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改编历史故事;擅写应用文的可以把文章写成书信、日记、新闻报道等形式;喜欢小说的,可以写微型小说或是科幻小说等;再如,熟悉某个特定领域专用文体的,可以试着写成诊断书、广告、会议记录等形式,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话题作文应试技巧
1.拟好题目
作为文章“眼睛”的标题,能给阅卷教师先入为主的印象。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此,考生在拟题时要力争使自己的文题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从而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尽量避免直接引用话题,因为这不是聪明的懒办法,而是懒人的笨方法。
2.奇思妙想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决定了考生可以放开手脚,尽情驰骋在想象的空间里。善于奇特的想象、丰富的联想,可以做出许多题材新颖的文章来。比如话题“船”,你首先可以想到水上的交通工具;你也可以联想到宇宙飞船或是神舟N号;你还可以联想到船似母亲手中的绣花针,缝补着大地的“伤口”……
3.反面着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的,有时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如话题“环境与成材”,我们可以一反以往的固定思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写成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为题材的文章,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很难激起阅卷教师的兴趣,倒不如反面着笔,使文章别出心裁,主题新颖深刻。
4.巧用照应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