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时间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范文第1篇

要是在以往,我会在应允之后,继续看会视频,等好一会再去处理。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情形,难免是会忘记的,即便没有忘记,也会拖上好一会才处理。好在也不是很紧急的事情。

但今天不同,在朋友发信息来之前,我刷视频的时间也不短了,都有点儿疲惫感了。

于是,我果断地关掉了视频,起身花了五分钟时间把朋友交待的事情解决了。

我发现,当我用这简短的几分钟处理好了那些事后,我的整个状态是轻松的。

这让我想到了很久之前看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书中提到了可以划个田字格,把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以及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这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方法,但作者还提到的一点就是,如果说手头上的事情只需要花费你不多的时间就可以处理的,那就优秀处理,不要让它占用你的待办事项的资源。

时间管理范文第2篇

发现你工作中的“帕累托效应”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发现,通常人们80%的成果其实仅是用20%的时间创造的,而另外80%的时间实际上只产生了20%的成效――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应”,也称“80/20”法则。在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整天琐事缠身,各种事务性工作忙得晕头转向,而仔细回顾一天的工作成果和根据KPI指标分解的绩效贡献,却发现成效寥寥无几。通常,在早上精力最充沛时却在处理简单的琐事,而等到下午快下班时,才鼓足勇气啃工作上的“硬骨头”,此时头昏脑胀、精疲力竭,工作成效可想而知了。

“帕累托效应”提醒我们,注意分析个人工作时间与成效的对应表,扩大其中“20%的时间取得80%的成果”那部分的绩效和时间的利用经验,相对应的则尽量提升另外80%时间的低绩效水平,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效率和绩效水平的提升。要真正实现这种飞跃,必须贯彻“要事第一”的工作原则。

“要事第一”原则

著名管理学家、企业组织顾问史蒂芬・柯维最早提出“要事第一”的原则,是为了提升企业组织中管理者及员工的绩效水平和工作成效。他经科学分析发现,人们日常工作中往往在从事四方面工作,即紧迫且重要的,不紧迫但重要的,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的。应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前两方面工作上,坚持按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来分配和利用时间,同时尽量减少在细枝末节和不产生工作成效事务上的时间投入。

美国卡尔森钢铁公司总裁查理・卡尔森运用“要事第一”原则,每天身先士卒率领工作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工作先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五年后,卡尔森钢铁公司从一家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长为全美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史蒂芬・柯维强调,要真正贯彻“要事第一”原则,每天除了做好紧迫且重要的事情外,必须高度关注那些暂时不紧迫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拟定企业或组织发展目标和愿景,讨论和反省近期工作得失,修正组织前进方向,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调整战略目标,为员工拟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组织和员工自身发展实际的激励方案、职业发展规划等,这些工作虽暂时不紧迫,但它们非常重要。事实上,只有规划和安排好那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务,我们日常工作才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从而在根本上减少那些紧迫且重要工作事务的数量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市场竞争加剧了时间的紧张,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工作成效、创造更佳工作成果,扩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产生更丰厚的利润回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贯彻“要事第一”工作原则,把时间充分运用在能大幅提升工作绩效、为企业创造成果的事务上,坚持将正确的事情做好,将不必要的工作砍掉。而人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更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时间,持之以恒、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就。

制定个人时间规划

每人一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只有愿意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并贯彻“要事第一”原则、切实提高工作成效的人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按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观点,可把人们日常生活分为工作类、休闲类和维持类共三大类活动。普通人每天工作8小时,晚上从事两个小时看电视或打游戏的休闲活动,而吃饭、洗澡、买衣服或睡眠等维持类活动占据了一天中的剩余时间。可见,要想规划好个人时间,提高个人工作成效,就必须激励自己适当减少在那些缺乏创造性的休闲活动上的时间投入,适当节约维持类活动所占用的时间,而大力提高工作时间内的效率和成效贡献率。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节约维持类活动时间方面很有一套,他说自己通常会一次买好几套相同款式颜色的衬衣、皮鞋等,这样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避免再为购买衣服花时间,从而把节约出的更多时间用在工作或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上。

有人会说,“我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宁可把更多时间花在享受日常休闲娱乐和维持类活动中”;或说“我自认为是天才,不需节约更多时间来用于工作就能取得惊人成就”。也许每个人的理想抱负和生活重心都不一样,但想要做出更大、更好的工作业绩,想要通过工作丰富自我人生和不断实现自我成长,就必须在兼顾生活平衡的基础上,贯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工作观,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工作虽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它应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生活的重心所在。

“一万小时”时间观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其著作《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出和充分论证了一个惊人观点,那就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才,所谓天才就是超出常人对工作持久不懈付出努力的那类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本田宗一郎之所以能把本田公司打造成世界级企业,是因他在工作上勤奋思考、奋力拼搏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自认天赋普通的稻盛和夫为何能创建京瓷公司和KDDI、古稀之年又重振日航,成为众人景仰的“经营之神”?是因他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为什么能自成一派、广受赞誉?是因他在国画技法磨练上付出了不止一万小时的努力;狄更斯之所以能从小鞋匠成长为伟大的文豪,也源于他对文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时间积累。丹尼尔・科伊尔认为,是否付出了“一万小时”努力是常人与天才的分界线,没人能例外,并总结出天才公式――“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如果你想成为某方面的天才或专家,那就准备好投入十年以上时间来钻研业务吧。

美国著名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直到知天命之年还在演小配角,可就在他奋斗到2011年74岁时,由于他在电影表演艺术上塑造了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从而荣获了美国电影学院第39届终身成就奖及第69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殊荣。摩根・弗里曼说,“我的演艺生涯从30岁开始,至今一直在不断积累。表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中你能体会到很多东西,生活不会向你许诺什么,尤其不会向你许诺成功,但它会给你挣扎、痛苦和煎熬的过程⋯⋯”。

时间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折扣效用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42-01

1、引言

时间管理问题是人们在每天日常生活中必须面临的,我们在处理各种简单或复杂的任务时,都要合理的分配好时间,对各种任务的轻重缓急及时作出决策,这种行为能力本身的重要性以及被运用的频繁性,以至于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人格特质。黄希庭就以“时间管理倾向”来研究此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对时间管理的维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的探究。

如:Macan等发现,与没有时间控制感的学生相比较,那些对时间更有控制感的学生在评估自己的工作业绩与生活满意度时,报告了更少的角色混乱与工作引起的或机体的紧张感。Claessens等发现时间管理技术与工作业绩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时间管理训练能减少拖延与焦虑。然而时间管理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困难的情景,比如,当被试在生活中在同一时间碰到多种任务,而又无法一心多用在同一时间完成这些任务时,困难就出现了,人们需要作出决策。一些学者从行为决策的角度来研究了这种冲突,研究者使用了的“假设货币决策”范式。在一个典型的假设货币选择任务中,被试必须作出决策,是立即获得假设的较少数量的货币,或是需要延迟获得较多数量的货币,前者被称为SS(smaller-sooner)型,后者被称为LL(lager- later)型。比如在Rachlin的研究中,让被试在五年内获得1000美元或立即获得700美元做决策。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被试更多的选择了SS型。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被试将未来的结果打了“折扣”。 比起只能在将来才可以得到的结果,被试赋予了立即能得到结果的任务以更大的价值,我们可以理解为“折扣效用”。 一些研究者等将这种被试折扣未来的行为决策理论应用到了时间管理。Fischer认为:在遇到跨时期的冲突时,如果未来的结果被折扣了,被试会把时间应用到能快得到结果的任务中。本研究拟采用情景实验的方法探索时间管理中的“折扣效用”。

2、实验被试

被试:河南大学学生43人(男21,女21)年龄为21―27(M=23)

3、实验过程

实验在一间安静的办公室进行,办公室内有一套办公桌椅,每一名被试通过随机的方式决定实验顺序。研究设置了一个典型的时间管理情景。通过指导语告知被试,假定自己是一名保险公司的经理,在一个为期7天的长假后,回到办公室发现已经积压了很多需要处理的任务,需要被试评定各项任务的优先级,决定先回复哪些邮件,完成哪些需要签字的文件,决定是否可以讲其中的一些任务交给自己的下属完成,决定哪些会议必须马上进行,哪些可以推迟,取消等等。另外被试也被告知办公桌上的电话也是属于他们的。要求被试在40分钟内完成任务。由于在被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干扰的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被试提前完成任务,研究设置的这些任务总量经过前测,被试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实验中,干扰设置为一个调查电话。这个调查电话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电子商品消费回馈调查,主要内容为数码公司想了解被试对于电子产品的消费喜好及其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另一种情况为通信消费回馈调查,主要内为通信公司向了解被试的通信情况及其在通信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在被试拿起电话开始,便有录音设备将被试的通话时长及内容记录下来。这个干扰电话出现的时间点有两种情况,分别为第9分钟(n=22)和第31分钟(n=21),干扰电话的主题及出现的时间点均为随机安排。

4、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所有的被试在接过电话后,均在短时间内挂掉了电话。其中在第9分钟接到电话的被试组平均的通话时长为50.2s(SD=44.9),而在第31分钟接到电话的被试组平均通话的时长为19.9s(SD=14.7),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 = 96.0p

5、讨论

我们模拟了现实生活场景,结果现实折扣效用对于人们的行为仍然有很大影响。这种在折扣效用下我们的如何去选择使用时间,是时间管理特别是拖延行为的核心问题。Fischer(2001)指出在时间管理中,SS型与LL型的暂时的冲突是非常普遍的。由于人们对于那些尚未到达最后期限的任务,或者将延期出现的利益花费的注意力并不多,因此,那些并不紧急的任务或者没有最后期限的任务往往就会被拖延或者忽视了。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即折扣效用对于时间管理行为的影响,可作为后继研究的开始。

参考文献:

时间管理范文第4篇

一、树立目标

洛克的目松柚美砺廴衔,将“目标上升为自觉目标后,目标就能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幼儿园时间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树立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例如,我们分别从学园层面和教师层面设定课程目标。学园层面的目标为:形成以“海丝”文化(2014年泉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切入点,富有闽南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教师层面的目标为:围绕“海丝”文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个人课程专项研究领域,争取每年一个突破,3年一个台阶。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旦确立,每个人都朝这个目标努力。这样,不仅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教职工的工作也有了强大的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作状态。

实践中我们感到,在制定目标时应尽量做到:(1)目标适宜,即所制定的目标要适合本园和本人的实际情况,不可太高或太低。目标定得过低,轻易即可达到,起不到动力的作用。目标定得过高,则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实。(2)目标具体,即所制定的目标是可测量的,可触摸的。目标越具体,对行为的导向性越明确。(3)目标有层次,即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首先规划3年、5年或更长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解出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构成目标的金字塔。目标分解的层次性越详细,对时间的管理作用就越强。

二、追求有序

就时间管理而言,做得多,做得快,并不代表做得对。我们经常被烦琐的事情围绕着,整天忙忙碌碌,按教师的话讲,就是“忙得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回头看看,离自己当初确定的目标却越来越远。时间管理的关键是要抓最核心、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抓鸡毛蒜皮的事情,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面对一堆需要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按轻重缓急进行处理。要经常问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而非问“我现在最愿意做什么”。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选择一个较佳的时间次序,确定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条有理,才能减少忙乱,保证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

例如,我园在学年末、学期末都要召开园务会,就下学年、下学期的工作思路进行讨论,形成相应的重点工作,以便管理人员有目的地思考与准备。新学年、新学期开始,各部门负责人把这些重点工作再分解到每个月,让各级、各部门都清楚每月的工作重点,并据此开展工作。此外,我们还坚持每周五召开行政碰头会,把下一周的工作重点确定和公布出来,让大家能目标明确地围绕重点安排工作。通过这种方法,管理者能抓住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工作重点,并围绕重点有序安排和检查工作。

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职工采用“6件事法则”,即1天中选择6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把它们列入“每日的工作清单”中。然后,再从这6件事件中选出1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接着,再在剩下的5件事中,选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这样一步步就把做这6件事情的时间顺序排出来了,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经过实践,教师们发现采用“6件事法则”不仅能保证每日如期完成重要的工作,还能有序地安排好其他事务,仿佛一天的时间多出了许多。

三、提升效率

幼儿园的时间管理追求的是在有限的8小时工作时间里,不仅“做正确的事”,而且“正确地做事”“做更多有效的事”。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1.确定科学的做事标准。每一件事都有一定的标准,掌握具体的做事方法,就可以较少“返工”,节约做事的时间。比如,通过培训让教师们知道教案、观察案例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要求和标准,减少修改的次数,从而为教师们节省大量的时间,也为管理者节约大量的修改时间。

2.研究工作的程序化。我们根据每一项工作的特点,研究其合理的流程,确定最佳的程序,并把它们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公布出来,让教职工明确并执行。这样,一方面可节约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可避免出现疏漏,在降低返工概率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我园实施的“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让保育员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怎么做事,提高了保育员的工作效率。

3.减少工作的环节。著名的时间管理理论“崔西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比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项工作的困难度是9;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此项工作的困难度是25。为此,在不违背有关政策法规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尽量减少教职员工的工作环节,降低工作的难度,节省工作时间。如一些工作的汇报和研究,年级组长能解决的,就不需要园级管理者研究和拍板;副园长可以决定的,就不需要再向园长汇报,把工作环节缩减在最优范围内。

四、合理整分

“时间块”原理启示我们:应把一天的时间尽量合理地分成完整的时间块,在每个时间块中只专心做一件事情。时间管理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不是每分钟都在工作,而在于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的事情需要大块的时间去做,有的事情用零碎的时间去做就可以了。因此,我们指导教师灵活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并根据自己大脑生物节律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有的人愿意把一件事情分成几次去做,中间穿插一些小事情或者有几次小休息;有的人喜欢连续作战几个小时,然后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来休息……选择哪种方法,就看是否适合自己。

时间管理范文第5篇

一番实践描绘,觉得应该还是挺实用的。

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其实之前也有所了解,有点儿像是九宫格,也见过类似的,但也只是一扫而过,觉得有些笼统,就没有去细研究。不过早上听了老师的分析之后,觉得也许可以践行一番。

方法其实就是自己做一个九宫格,在最中间的格子中写到:“我明天要做的”这几个字,代表着这是明天自己的计划,然后最为关键的就是周边剩下的八个小格子里面填上你要做到的8个方向:事业、家庭、健康、学习、理财、人脉、休闲、心灵。

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这个格子的应该在很多软件上有看到过。

我很喜欢老师对于这几个方向的解读,所以让我觉得应该可以把这个方法用起来。

关于事业,是我们的工作,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也包括个人生活方面的学习,这个可以和学习那一版块自己来区别开来,一个是学本专业,一个是课余的学习。

家庭方面,就是要和家人打电话沟通,或者是做一些家务活等等;健康方面,就是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是一天走多少步,还是做几个仰卧起坐?理财就是学会储蓄,学一些基本知识;人脉就是和朋友的交流,或者就是给他们的朋友圈点个赞。休闲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当然不能只是玩玩手机;心灵则是要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就像做冥想发呆之类的。

经过这样的一个分析,突然就很明白应该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