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听写大会决赛

听写大会决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听写大会决赛

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1篇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但是最近一档新兴的综艺节目《汉字听写大会》火起来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请笑纳!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1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的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的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的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的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罗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 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2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听写中,考官不但要报词,还要解释词意,或是引用出处原文读句,或是适当予以造句,且有专家补充释义,更是有场外评论员进行词语解说,场内外是高手如云,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对词语进行理解。汉字的魅力让人折服,这群孩子的魅力更让人倾倒,孩子们的涉略面之广不得不让人钦佩!一边看我都会一边和小柯聊聊,总结了下还是要多看、多练,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阅读及练习才最终成就了孩子们自己的个人魅力!所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递,这次听写大会是真正实践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唤,我是看得特别激动的!

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各位推荐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可以让孩子也感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最后的决赛没开始,总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会期待的!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3“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说到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写一些常用字。但浩如烟海的汉字王国里,有多少是你不会写的?又有多少被你遗忘了呢?于是汉字听写大会诞生了。我一连观看了几期南昌的汉字听写大会,收获多多。

先说半决赛吧。当我看的'时候,已经报到“不共戴天”这个词了。而这个常用词,场外正确率只有60%。真是越常见的词,越容易写错啊。

当报到“惭凫企鹤、簠簋不饰”这几个词时,我彻底傻眼了:什么词呀?听都没听过,真让我大开眼界。

“藜蒿”—主持人一说出口,观众们都笑了,我也笑了。南昌最有名的特色菜就是“藜蒿炒腊肉”,有谁不会写?可是场外正确率只有40%。场上有一个女孩把“藜”字下面部分写成了“水”,只能勉强算对。原来,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字也很容易写错,因为汉字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决赛更是精彩纷呈。常见字“电饭煲、周公瑾、昙花一现”竟然都有选手写错!而“梅汝璈、牝鸡司晨、灌婴”更是难倒了许多人。特别是“灌婴”一词,南昌最初的建成者就叫灌婴,作为南昌人更应该了解,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让我叫好的是,当写到“镗锣”一词,评委和选手产生了分歧。有选手写成了“铴锣”,评委判为错误,选手大胆提出异议,最后评委翻查字典,认定正确。我不禁为那些学哥、学姐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激起了我学习汉字的更大兴趣。在这个键盘取代手写的新时代里,我们一定要牢记汉字,牢记母语,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经久不衰,让汉字在世界舞台散发璀璨的光芒。我爱你,汉字!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4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5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教育节目;发展趋势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听写大会》)是一档本土原创节目,在2013年8月2日首期节目播出后六小时,与节目相关的微博话题登顶新浪微博电视栏目话题排行榜榜首。第四期节目播出后,共有超过35000条微博提到该节目,关注程度超过了《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快乐男生》等多档娱乐节目,超高的关注度也帮助《听写大会》迅速登陆中央一套。《听写大会》的成功背后也透视出文化教育类节目想要逆袭的有效途径。

一、发掘市场空白 带来文化教育类节目的春天

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一直都是拉动收视的三驾马车,也是各家电视台比拼的焦点,竞争激烈程度已经呈现出红海的态势。而一向被大家认为是曲高和寡的文化教育类节目便鲜有人触碰,这也就造成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听写大会》正是找准了被市场忽视的地方,通过差异化的节目内容取得了收视的蓝海。

《听写大会》选择以传承汉字文化为宗旨、以汉字书写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定位,带领大家一起关注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一起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弥补了文化教育类节目空缺。这也就使得《听写大会》在2013年的夏天从一片选秀的歌声中突围出来,成功逆袭,有效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收视神话。

二、内容切合时代需求 引发观众思考

在栏目受众的定位上,《听写大会》锁定了青少年学生群体。所有的省市参赛队员都是从中学生中选的,而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又是这些学生日常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参赛者与内容的紧密契合,使得节目在第一时间拉近了与目标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兼顾到了相关收视群体――家长和教师以及爱好中华汉字文化的成年观众的喜好,在寓教于乐中既放松了身心,又获得了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同时,《听写大会》还掀起了一股汉字学习热潮,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在微博上留言,其中有很多包含“感叹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真的要好好学习一下汉字了”之意,还有一些网友更是发出了“在娱乐至上的时代里,这真是一个低调淡定的扫盲节目”的感叹。在现代技术日趋发达,电脑输入逐渐替代手写的今天,提笔忘字几乎是每个现代人的通病,可以说《听写大会》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严重性,直接刺激了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汉字水平,唤起了人们重视汉字水平的意识,从而掀起了一股汉字文化的热潮。

三、娱乐化手法的运用 让文化教育类节目更具活力

文化教育类栏目以往总是给人一种距离感,阳春白雪的感觉也让很多文化教育类栏目很难走进人们的视野。相比之下《听写大会》则很好地遵循了传播规律,在坚守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对节目进行娱乐化的包装,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听写大会》采取的是竞赛+真人秀的模式。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支代表队分八组进行对决,获胜方进入复赛、决赛。观众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有为各自地区队伍加油助威的心理,这场“汉字文化运动会”无疑激发了观众的收视热情。为了避免内容过于单调,《听写大会》在比赛现场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嘉宾点评环节,在点评选手表现的同时介绍字词的含义,起源等知识,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同时将候场区里辅导教师和家长或紧张或欢呼的镜头与比赛现场的镜头穿插编辑,增强了节目的紧张感和可视性;选手在比赛中犹豫的时候,加入后期采访,最大程度上还原选手现场的想法,大大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对于一些特殊参赛选手,如一些少数民族选手、汉字书写天才少年等,节目组还会到其家中进行采访,在选手上场时穿插播放。这些都是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一改文化教育类节目严肃沉闷的面孔,增添了不少娱乐元素的《听写大会》也自然获得了与其他类型节目一较高下的资本。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逆袭为电视从业者指引了文化教育节目的发展方向。在契合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打差异化牌,占领空白领域;在坚守文化内涵的同时,打造娱乐外壳,最大程度上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在充满趣味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传承文化,才能将文化教育节目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到极致,有效承担起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汉字文化的保护、中华文化的传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类文化教育类节目越走越远,必须要在本土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结合国情组织参赛团队、吸引海外华人等群体参与、尝试直播重要比赛场次以提升注意力和参与度都可能是节目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官网.http://tingxie.entv/cn/

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3篇

且不论“春天”是否已到,不妨先分析一下文化类节目。说到这个,自然绕不过关正文这个名字。制作《见字如面》之前,他是名牌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导演。这两档节目,曾经比拼过爆棚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而毫不逊色,成为文化类节目的翘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季总决赛拿到2.59%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中国好声音》2.31%的总决赛收视,全国有超过6.7亿不重复计算观众。

按理说,有这么好的势头,理应乘胜追击,做大文化类节目。然而现实却是,一旦“黄金时段”需要“押宝”,电视台却并不“看好”它的广告吸纳力和人气持续力,结果文化类节目往往在时段上处于“叨陪末座”的角色,收视率还是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严酷的现实,对此关正文也发过牢骚,但他是个强者,明白做好做强节目才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又制作了“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播出后迅速红遍荧屏与网络,得到豆瓣罕见高分9.4,口碑零差评,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怎么又到“综艺界”去了呢?其实宽泛地说,这些受到欢迎的文化类节目,基本用的是“综艺”的包装,无论是营造比赛的紧张,还是引出大牌的出场,都是出于“综艺”的考量。诚如关正文所说,“《见字如面》其实也是娱乐、也是消遣,快乐是分不同层次的,感官层次的快乐是舒服,但那种感受的快乐、思想的快乐、精神的愉悦,甚至创想、发明的快乐要比感官的快乐程度大得多,我们太长的时间没有去培育这样一个价值观。”注意这段话里“思想的快乐、精神的愉悦”这十个字,要达成快乐和愉悦,制作者在寓教于乐上真是煞费心思。作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主持人的董卿也说:“文化类的节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

电视节目市场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由于前一时期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被大量的娱乐充斥,已然到了“审丑疲劳”的地步,因此有一种沉下心来呼唤文化的趋势在渐渐出现。忧的是,文化类节目往往既没有冠名,也没有赞助商,很多客户觉得文化类节目市场会相对较小,于是投放的热情并不高。广告市场的辨认从来都比创新要慢半拍,客户更倾向于投放已经有数据支持、经验判断的产品。而经济后援的乏力关系到节目的生命力,这就不但需要制作者的长袖善舞,同时也需要平台主管方的政策倾斜。作为前者,要有“不挣快钱看重长线价值”(关正文语)的耐心和把握;作为后者,面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要有“看重未来,适度倾斜”的鼎力支持。

收视率和票房并不是简单的“被动选择”,而是与“主动引导”大有关系。今天有那么多人争睹《中国诗词大会》,难道真的有那么多“诗词爱好者”?非也,乃是“被口碑和潮流引领”的结果。由此可见,文化类节目要想持续火热,做好媒体引爆口碑的好文章,乃是题中之义。

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4篇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今年8月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10月18日,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终于落下帷幕,但是人们对汉字的关注却余温未了,节目也引发了诸多研究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在该节目中,不仅很多选手常写错字、别字,场内外许多参与互动体验的观众也表示自己的书写正确率较低(如节目现场的成人体验团写对“癞蛤蟆”一词的人只有30%,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很多人成了认得字而不会写字的“文盲”,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日趋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这仅仅是表象。从表面上看,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发达,客观上减少了人们书写汉字的几率,致使“提笔忘字”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但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们对母语感情的淡化,以及对以汉语言文字为根本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乃至轻视,而成为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新“文盲”。汉字听写大会选用的词汇大多涉及古今历史典故及文化常识,如恽代英、蚩尤、嵇康、赵匡胤、虢国夫人、嘉陵江、瞿塘峡、滁州、马嵬坡、岳麓书院等为古今著名历史人物及地理名称,矫揉造作、捉襟见肘、噤若寒蝉、穷兵黩武、跬步不离等成语在古今文学典籍中也较为常见,更有薨殁、颛顼、叱拨、识荆、鸱吻、曲水流觞、河汾门下等带有古代文化意味的词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历史知识积淀,就会觉得这些词语闻所未闻,更别提正确书写。汉字不仅是汉语言的符号载体,更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汉字书写危机看似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实则与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面临的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乃至文明的危机。文化传承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所幸,从上世纪90年代起,心系民族生存状态的文化学者们,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开始呼吁文化回归经典。于是,国学热了,各类国学教材及国学课腾空而起,引发了一场经典诵读的热潮,传统的文化典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显然,这还远远不够。日前,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与北京四中、合肥一中等五所学校签署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教学研究基地共建备忘录》,将在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全国近30所中学推行从台湾引进的修订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套在台湾地区使用了近60年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不仅将国学古籍进行归类,还根据现代人的视角和全球化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融汇了中外思想精华。

然而,据了解,目前真正使用该教材的仅有武汉四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等几所学校。一方面,在全日制教学中,国学课仅作为选修课,课时安排有限,而引进的国学教材内容量太大,很多学校因无法实施而放弃了该教材;另一方面,该教材遭遇的另一个推广难题是缺乏相应的师资。由于国内开设国学的大学很少,所以很多高中学校没有专职的国学教师,国学课大多由语文教师执教,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国学,只是接触过部分国学内容,对于内容艰深的国学教材,许多语文教师表示很为难。过去,教师教会学生读书识字,而今,自身尚且为“传统文化盲”,又如何能担当“扫盲”之民族重任?

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5篇

说“逆袭”,还得从她报名参赛时说起。节目组在杭州外国语学校首轮选拔时,陆佳蕾的表现并不是很突出,100个词只写对了58个。也难怪,拥有一颗典型理科生脑袋的她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最喜欢的科目是化学,参加的社团是法学,还选修了计算机C语言编程,最大的爱好是网游和动漫,都和语文不太沾边。因为当时导演催得急,几乎是在最后5秒钟,老师才把一向有点“死磕”劲的陆佳蕾“拎”进了浙江代表队。

谁也没想到,陆佳蕾竟然颇具“黑马”潜质。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面对各路“学霸”,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竟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淡定。“婉娈”、“珉玉”、“裂罅”、“海晏河清”……看着她一气呵成精准无误地写出每一个字词时,“小伙伴们”简直惊呆了,这位姑娘简直就是一部活字典啊!

其实,陆佳蕾和汉字“结缘”从小时候就开始了。

受爸爸的影响,陆佳蕾从小就是个“书虫”。读幼儿园时,每天晚上都要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她不仅爱听,还爱对着图片认字。小学前,就已经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翻了好几遍。父母开了家书店,陆佳蕾就整天“宅”在店里和书为伴,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天,自家店里的书看完了,就去别家“蹭”书看。

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对书的迷恋,陆佳蕾对汉字似乎有着非同一般的“眼缘”,很多字看过一遍后都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她早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捷足先登”地把四大名著读完了。此次决赛中听写的“海晏河清”就在《红楼梦》第159回中出现过。赛场上,陆佳蕾一口气写下来,没有任何涂改,着实让人由衷佩服。

除了从小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面,陆佳蕾的“死磕”蛮劲也为她成功卫冕“汉字王”增添了砝码。去北京前的集训,老师要求参赛选手们把《现代汉语词典》全翻一遍。到了北京发现不够用,陆佳蕾又在老师的指点下赶紧修改战术,把词条按热点事件、风土人情等分门别类,这些材料摞在一起,足足有5厘米厚。《现代汉语词典》共有1780页,有6.9万多个词汇,她必须每天以150页的速度消化。除此之外,还有1000多页的《新华成语词典》、2000多页的《古代汉语词典》和老师自编的资料。

面对考验,陆佳蕾内心那“拼命三郎”的小宇宙瞬间爆发了。因为觉得自己是团队里成绩最“差”的,为了防止拖队友后腿,备战时,陆佳蕾几乎把《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每一个词条用各色荧光笔划了个遍。由于时间紧迫,别的选手担心看不完开始有选择性地看重点字词,可陆佳蕾哪个词也舍不得丢,心里着急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钻研。老师劝她不重要的词可以先放下,她却说:“老师,这个词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啊,我觉得自己掌握得还不够呢!”在北京比赛的10天间,陆佳蕾每天都要花上16到18个小时学习,凌晨两三点才睡觉。

正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死磕”劲,陆佳蕾在赛场上的表现一次比一次精彩。当然,在博大精深的汉字面前,谁也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地写出每一个字,遇到不会写的字时,陆佳蕾会先在脑海里用侦探小说中的推理方法分析一番。比如在总决赛中出现的“婉娈”,她之前听都没听过,硬是根据汉字规律猜了出来――当主持人说出词义“美好的样子”,多是形容女子时,她就猜测这两个字应该都是女字旁,所以第一个字首先想到“婉约”的“婉”,而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娈”字也随即出炉了。

相关期刊更多

少年电脑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