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学知识

国学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学知识

国学知识范文第1篇

国学教育之所以在沉寂近百年后能够重新进入国人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向度,可以对当代应试教育起到很好的纠偏补弊的作用。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文化气质的人。新闻工作者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在对新闻知识的理解上可以更进一个层次,更多的新闻知识和优秀的新闻报道也逐渐成了明天的国学,为博大精深的国学库存注入了新的生命和鲜血。那么新闻知识与国学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的联系

国学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主要是以儒家为主体。我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沉淀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结,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影响

至今为止,对国学的定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学在《英汉词典》中被翻译为汉学,当然此处的“汉”是指中华民族。通常认为,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诸子百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国学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国学是指经、史、子、集;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总和。国学教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道德的操守、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及综合表达的能力。其中,国学的教育以道德为基础和中心。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底蕴的积累。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对新闻知识的理解把握。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然有着对新闻知识通透的理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深受国学思想影响的。国学是一个历史沉积的过程,其博大精深经历了千百年的时代熏陶和检验,而新闻是为历史作准备的。新闻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每家每户,大到国家之间。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也成为了未来时展的一个向导,也为国学增添了内容,丰富了国学体系,使得国学更有活力。

(二)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补充

国学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为研究的对象,它还有两个称呼:“古学”、“旧学”。而新闻知识突出在一个“新”字上。新闻知识的广泛性也涉及了对他国新闻知识的把握,这是国学内容里面欠缺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通晓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等新闻知识,还要对新闻业发达的西方新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闻知识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学内容的不足,也扩展了国学的教育体系。

国学教育的现状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在衰退

在某一时间段里,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致使国内兴起了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一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在国内传播所做的努力,而导致国学教育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二)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在上升

2005年,新浪网关于国学教育渴求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调查对象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国学教育。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3%的家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国学教育中受到了不少优良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近90%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表明国学教育对孩子人格修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西方文化,在今天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国人渐渐意识到重振本国文化迫在眉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文化底蕴和陶冶情操。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提升还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有关。

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中国有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它并不是仅供炫耀的资本,而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其次,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国学作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性、民族性,还体现在综合性、全球性。一个国家有没有自己的学术文化特征,与这个国家有没有自己强劲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只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

转贴于

多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当然,文化实力的竞争也被列入了竞争的范围。

最后,进行国学教育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前,我国的新闻界沿存诸多问题,有偿新闻、假新闻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国学教育的熏陶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素质起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新闻工作者该如何理性地对待国学教育

(一)新闻工作者需要系统地学习国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学习新闻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知识来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扬长避短,立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予以取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现阶段一些文化快餐所带来的问题,如:没有深度思维,没有文化内涵,知识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较为空洞。虽然,现在国学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传播国学思想的书籍也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接受国学教育的途径主要还是靠媒体的传播,媒体渠道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若因为新闻工作者相关的新闻知识缺乏,对国学的教育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国学教育扭曲化或让民众长期停留在文化快餐上是不利于人们精神文化健康发展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化自身对国学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对历史文化的解释才能经得住民众的考验,同时有利于对国学教育的接受程度。

(二)对国学教育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

所谓开放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树立民族意识又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正确取舍,善于学习和引进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先进的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本国文化,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开拓视野的新途径,有利于对新闻知识的全面把握,又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三)要时时刻刻维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宣传

国学知识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十年来,出国留学仍然余温未减,尤其是近年来中学生出国留学日益增多。中学生出国留学对于开拓他们的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锻炼学生自身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本文旨在就中学生出国前如何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储备展开探讨,对他们出国学习前应该做哪些准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

    很多中学生选择到国外读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国外的学习环境比中国的好,尤其是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能更快地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所以很多中学生选择了到国外留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国家都对到本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托福、雅思考试。所以,在出国留学前学生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在这里笔者想对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说的是:其实出国留学也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出国前一定要把英语学习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出国的梦想。那如何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做好准备呢?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尽管雅思和托福都是证明学生英语能力的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雅思比托福更受到一些国家的认可。因此,雅思在最近几年占据着英语能力证明考试的霸主地位。这样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很多想去出国留学的学生都会选择雅思考试。为了使中学生更好的通过此项考试,笔者认为学生很有必要在考试之前加强培训。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来进行雅思培训,只要是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经过一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之后,他们想拿到比较理想的雅思成绩应该也不是太难的。当然,我们如果想考雅思也应该选好教材,笔者认为现阶段最好的雅思教材是剑桥系列的教材。在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们不能像大多数中国人学英语一样只会考试而不会说英语。我们一定要改变学习方法,加强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英语口语,因为一旦到了国外,我们面对的则是全英语的环境,不会与人交流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想出国的学生更要关注于此。以前有不少出国的学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英语成绩在国内非常的好,但一到国外,他们与别人的交流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听不懂上课的内容。那我们该如何为出国做好准备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1学习应与实践相结合。平时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与平时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学习。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文原版的小说、论文、着作等等。

    1.2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了中国,这给我们实际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以此来提高自己英语的听说能力。

    1.3要“趣”学英语。所谓“趣”学英语就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比如说看看英语原版电影;看看英语电视节目;听听英语广播;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英语互动式网站等等。这些有趣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提升我们的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二、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训练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对于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口语关。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下面两个阶段来进行有机的训练:

    第一阶段:模仿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然后再进行背诵和复述方面的练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英语会话的流利程度,培养英语语感,最终达到英语能够脱口而出的境地。下面我就主要谈一下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两个方法。

    模仿

    我们说要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首先要学会模仿,那如何模仿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四点内容:

    2.1我们要大声地说出来,切不可小声小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英语是用来与别人交际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但凡说话小声小气的人要么有胆怯心理要么就有自卑心理,所以我们要想说好英语一定要克服这两个心理障碍,大声地、大胆的说出来。

    2.2要及时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的单词。我们说大声地说出来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把英语说准确,说的优美。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一边练习,一边及时纠正自己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2.3模仿要持之以恒。一口流利的、优美的英语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所以说,准备出国的学生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长期的准备,切不可有突击几天就可以把英语口语练好的心理。

    复述

    复述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英语的方法。复述有两种方法。一是看完文章之后复述,就是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大意表达出来。二是听完录音后复述,就是在听完录音后学生用英语把磁带上的内容说出来。相对于第一种,笔者觉的第二种方法对于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因为它既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

    第二阶段:实际应用阶段。

    在进行完模仿、复述的第一阶段之后,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会话练习,这里包括演讲、辩论,与他人对话、聊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一下英语口译等等。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详谈。其实学生在训练好第一阶段之后,第二阶段就显得非常容易,毕竟它是一门语言,就像我们天天说汉语一样,不会感觉有多大的困难。笔者想,只要学生有毅力、有恒心,他们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出国前一定要做好英语语言的储备工作。英语准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国外的学习与生活。但笔者认为只要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他们在出国前的英语语言水平一定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从而为以后国外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国学知识范文第3篇

人、美国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耻辱!而国学的缺失,带来的恶果更多: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严重滑坡,人们离开了电脑网络其工作就举步维艰,许多人不知道中华传统美德,不明晰常用汉字的音、形、意,而常常“弟息妇”“闲内住”“张冠里戴”……

小学之学,在于学习识文应对之事。对一个懵懂之人的启蒙教育,如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则学生就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完整人格的定位和认识方向的定位,于明明德、新民等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达格物致知。要让小学教育取得预想的效果,摆脱应试教育的“效果”,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开拓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一生相付之”的志向。语文教师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一、教师要对国学有极大的热情

热爱是最具动力的导师。只有教师从骨子里热爱国学,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国学的学习、研究中,才能在这方面有所学、有所建树,才能成为国学文化的传播者,用自己深厚的国学文化和高尚人格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导师作用和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才能自觉践行。

二、课堂要有足够的国学知识

语文课堂是充分发挥国学文化的优势,让语文课堂成为国学文化的集中精彩展演的舞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情节,都可最大限度地借国学之营养,帮助学生从小了解国学,践行国学思想。用根植于骨子里的国学文化,惠及更多的人。

三、要让国学思想作用于其他科目

现代教育的科技含量高,国学文化这一美酒,可以用现代科技载体为瓶子,大力发挥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去有益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践国学文化

实用的知识更容易被转化为学习者的素质。学以致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一个演员的角色进入课堂,在语文教师的“导演”下,尽情再现国学的魅力。在“导演”的鼓动和鼓励下,学生的潜质才会自然流露,天性才会释放,个性才会得到认可和有效培养。才可能成长为有深厚国学文化的优秀

人才。

五、要针对汉语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国学

汉字的组合构成,会意和指事两者的共性和特性,都突出反映了国学思想。教师要从识字这一关了解国人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国人的哲学思想),对汉字的形成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某种特殊兴趣(比如培养学生的国画意识)。比如

“亦”字的古文(甲骨文、篆文)写法,又如“面”(甲骨文写法)字,知道该字原始含义和汉字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时才不会死记硬

国学知识范文第4篇

“所谓学问就是继承人类整体的遗产,所以是最高的财产。”已是望百之年,饶宗颐仍笔耕不辍,他说二十一世纪是东学西渐的时代,东方的学术和艺术思想将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这位国学大师的国学梦,从未放弃。

日前,闻名国际的法兰西学院确定饶宗颐教授为该学院外籍院士,声动法国乃至欧洲艺术文化界。作为亚洲第一个获颁该荣衔的汉学家,饶公老当益壮,“我已经是97岁的老人,很快就98岁,实际上我不认老。我记得刘海粟以90多岁高寿上黄山,我希望步他后尘,再去黄山!”

千金易散,遂师从古人

国学大师饶宗颐出身富裕之家,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庞大财产与大批书籍之间,选择了书籍,造就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国学大师,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

“我对人类的未来是很悲观的。”饶宗颐说,天人互害正是出于人的劣根性:“人的本性是恶,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最后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于是从古人文化的智慧里学习便更加重要。“就像我在《文化艺术之旅》书中所讲,不要天人互害,而是互益,这比天人合一更为重要。”

饶宗颐首次知道做学问的乐趣,与父亲饶锷有莫大关系。“在我家里有很多藏书,自幼便看见父亲做学问的情景,知道读书是何等的乐事。”饶宗颐早慧,从小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然开的是银庄,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从古人的智慧里学到一点东西。”父亲壮年离世,饶宗颐继承其志,不足20岁已完成父亲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饶宗颐谈到:“我选择了学问之道是正确的。千金易散尽,但学问是不会背叛自己的,而是与时并进的。”家中银庄虽有千金,但随着时局的变化,却终于散尽。

于香港潜心治学

做学术研究,有个安定的环境很重要,香港是个避风港,为学术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宁的条件。香港是饶宗颐的福地。

饶宗颐生于1917年,经历了中国近代的动荡与变迁,在抗战期间曾多次逃难,包括1943年任无锡国专教授时,随师生避难广西南迁蒙山,那时候有一青年学生陈文统拜他为师,学作诗填词,后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饶宗颐也曾在时局未稳之时,踏访偏远山区的瑶寨进行研究,抗战胜利后南下香港发展。

在此期间,饶宗颐的研究视角得以进一步拓宽,亦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展交流。前往日本考证甲骨文,赴印度研究梵文,远渡重洋去法国研究敦煌学……每到一处,饶宗颐都致力于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1956年,饶宗颐发表了《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藏于伦敦的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典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的源头活水,引发了欧洲人对于道教研究的热潮。法国巴黎大学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教授认识到了这本书的重要,将此书定为教材。“东学西渐”的历程中,饶宗颐开风气之先。

1962年,饶宗颐获得被誉为西方汉学诺贝尔奖的法国儒莲汉学奖。1993年,中学辍学的他获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荣誉人文科学博士学位,这是建院125年来索邦高等研究院首次将此荣誉授予华人。

香港成就了饶宗颐,在这里,他逐渐成为一名“百科全书式”学者,蜚声国际。而同时期的国内许多学者,有些被迫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有些则正在“五七干校”中劳作。饶宗颐也成就了香港,有学者说:“香港有了饶宗颐,就不能说是文化沙漠。”

“业精六艺、才备九能”

作为中华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文化大师,他的影响遍及大陆、港澳台及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是中国一个时代的代表学者之一,被誉为“业精六艺、才备九能”的“通儒”。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始终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具备传统儒者的全部经历,温柔敦厚,一派古学者本色。

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道路,采用的治学方法却有异于传统,因而才取得超迈前人的成就。他的标新立异,首先源于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其次是以自己的中华文化之心去深刻理解和感受各不同文化的差异。

饶宗颐跳开中国看中国,所以对“国学”、“国学大师”等提法都有保留。他说,国学就是本国的文化,每个国家都有本国的文化,把中华文化称为国学,放到世界上就不通了,因此主张称“汉学”或“华学”更准确。

此外,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等多个领域,饶宗颐也成就斐然。宗教学也是饶老专擅的领域,“其实佛学对于做学问,也是有用的。”不论学术界还是其它界别,凡有所成就的大师,不少都有涉足佛学领域,饶宗颐直指:“佛法怎样形成,到今日为止,仍有各种不同的睇法。但共同点是,佛法是古代的经典,吸收当中长处,对人好有用。”

国学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理服务 模式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性化的心理服务理念渗透其中

从建国起,自由、独立、平等的现念在美国就深入人心,“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力”、“看到每个学生的价值”、“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是他们的信仰和承诺。学校无论级别和种类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简单说就是奉行“人性化”的理念。同样,这种人性化的理念也渗透在学校心理服务模式的方方面面之中。

首先,以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个性为宗旨,提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享受心理服务。“提倡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咨询服务”是美国学校咨询者协会颁布的《国家学校咨询标准》的宗旨之一。心理服务是面对所有的学生的服务,不是仅仅针对那些问题儿童和青少年,也不是专门为少数优秀学生设立的。例如,学校心理工作者在每学期开始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种例行的常规测试,包括团体智力测验、团体成就测验等。而且全美国的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学到大学每一个学年的开始,入学时都要获得一些与他们个人、社会、职业发展相关的新技能。

其次,在平等原则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阶段不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例如,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咨询计划表,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咨询与疏导服务。

二、科学化是实现心理服务人性化的手段

缺乏手段的目的是空洞无用的。如果说,人性化的特点更多地体现了美国学校心理服务模式的宗旨,那么心理服务的科学化特点则是实现这种宗旨的手段。

第一,丰富的心理服务内容。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与学校心理学服务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系统。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是侧重于发展与成长的服务,如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就明确指出:“发展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努力对学生成长进行有计划的积极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计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而学校心理学服务则侧重于对问题儿童喝青少年的诊断、评估。如此,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与学校心理学服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灵活的心理服务方法。美国学校为了有效地服务全体学生,实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学校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外,还有计划地在班级开设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相关信息、知识与技巧;建立档案管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进行记录、监控;提供顾问服务,对学生家长、在校教师提供相应咨询,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技能。

第三,健全的心理服务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和科学的研究,美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已经具备了制度化的全部特征:完整的知识体系;己获得认证的、可提供专业培养的大学院系;认证和颁发执照的专业组织与机构;继续教育体系等等。

三、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心理服务网

美国学校心理服务是。1996年,由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撰著的《教育孩子需要共同参与》一书风靡全美,它深刻地反映了近年来美国社会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强烈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功的教育不再只是学校自身的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的事,学校心理服务亦是如此,下面两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美国政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学校心理服务的组织实施。如美国学校心理学会(NAS)的规定“所有的州立法机构都应当为所有儿童提供学校心理学服务,包括评估、干预、个人和群体及体制的咨询等”,而且“各州立法机构应确保足够的训练有素的、有资格的学校心理学家提供符合学校心理学协会制定的标准的服务”,“各州立法机构应确保这种学校心理学服务以免费和适当的方式提供所有需要这种服务的儿童”。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心理服务的实施也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教育部门也会在特殊时期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提供直接干预,如2001年“911”后,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的恐惧和悲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