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学生;搜集;作文素材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眼球经济的时代,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信息途径日益扩大。那么,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学生该如何搜集作文素材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每天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小见大,身边熟悉、理解、体验的生活处处都是作文素材。
二、报纸杂志
作文素材的来源相当广泛,只是平时有的学生课文读得不熟,课外书也不看,能供写作的材料不多,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文章当然就是一件难事了。现在大多教室都设有报纸杂志架,摆放着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此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阅读时若能做个有心人,搜集里面有价值的文章、事
件,特别是对议论文的论据的积累尤为有用,久之必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较大进步。
三、教材及辅导资料
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许多辅导资料的页脚处也会辑录大量的名言警句,虽藏在角落,却字字珠玑,令人感受良多。刘勰说过:“入妙文章本平常,等闲言语变瑰奇。”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积累的同时,能善于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写作材料,就不会为材料的贫乏而苦
恼了。
四、电影经典台词
很多时候,能使我们记起一些电影的方式,往往是由某一句经典的台词而想起的,搞笑的、浪漫的、激情的,各种各样耳熟能详的台词,被人争相效仿,广为流传。盘点中外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你会发现台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才使得电影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仿造电影的叙事技巧或者里面的优秀语句进行创作,必然不会缺乏作文素材。
五、学校宣传窗和展板
校园的橱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弘扬了校园文化,宣传了校园生活。学校展板一般收录的是本校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代文化以及优秀古文,观看橱窗和展板内容时可随时记录下精彩的句子,为议论文所用。
六、他人的摘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人摘抄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韵味,可借阅同学的摘抄本,互通有无,发现亮点。
在现时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总为考场作文的所谓保险分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算个别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运用创造思维来思考问题,能够提出超常规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思考,可到了老师那里却被“笔毙”了,这样导致写作在高中生看来是件难事。
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主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引导,请别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写作倾向,要善丰素材,有效导引,有效写作。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善丰素材――丰富生活阅读,提升写作基础
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我们老师要教育学生,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更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多了解一些常识。正如培根所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可据一些老师观察,不少学生课外时间都泡在了电视里。当然,不能否认电视的多种教育功能,看电视对作文也有帮助,但看电视绝对不能代替读书。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必须扩大阅读量,以阅读促进写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读书会或专题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即口头作文)。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以提高书面作文水平。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维活跃,作文素材多了,就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有效写作――打破定势,多角度发散构思
要打破定势,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除了扩大阅读面,扩大见闻,沉淀文化底蕴,为作文的发散思维打下基础外,教师更要教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会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多方位地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纵、横、分、聚,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品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如在构思之初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请别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写作素材。围绕作文题目,作思维辐射,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跳出食物点、线、面的限制,既要使其注意从上下左右、四通八达的横向联系中考察事物,从而使主体思路更加灵活。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作文题目蕴含的巨大社会意义,从小事中开掘深刻的主题,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导向写作时,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并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
1、正面或反面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持赞扬还是批评态度,是树立正面榜样还是列举反面教材,可选择一条走下去,也可以着眼于两面走辩证分析。
2、真实(具体)或虚幻(抽象)角度。也可针对自己对生活的某些细节的回顾与管窥作加工。
3、自己或他人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有什么生活哲理?
4、大处或小处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着眼于集体、民族、社会、国家、甚至人类、自然等大的方面,还是着眼于私人情感、生活细节等小的方面?前者追求大气、高远,后者追求亲切、细腻。
5、历史或现实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分析其原因还是预见其结果?前者探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后者探寻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会成什么样子。
当然,有效的写作角度还有许多,可谓见仁见智!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描写;语文教学
在初中记叙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自行编写作文写作教材
教师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编写出符合实际的写作教材。例如,七年级学生需要着重训练记叙文写作,自编教材中要突出文章的六要素以及表达方式和记叙顺序等方面的重点。这些专项指导要分为不同的训练要点,对应设计相应要点的训练板块。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做一个关于童年往事的专题写作训练。我补充了曹文轩《童年》,迟子建《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及史铁生《消逝的钟声》等阅读材料,从摘抄笔记、自主创作、感悟笔记等多角度进行训练,有效地引导学生将阅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自行编写的教材不仅可操作性强,还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
二、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从长期教学结果来看,有关记叙文的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形象”要素,更多注重记叙文的思想和语言。由于初中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阅读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写作训练应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写作立意加以强化和训练。语文教师要抓住记叙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对文章人物的形象、神态、举止、语言、心理变化和所处环境加以深入的分析,经推敲后出现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恰如其分地使用写作手法与修辞,才能将人物与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因此,记叙文写作可以看作一个创作过程,优秀的记叙文如同优秀的建筑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充分利用课本范文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七年级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以及《济南的冬天》中,非常细致生动地描述了人物和景物。教师应在写作课上让学生重新加以体味。这种鉴赏类的课程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训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或者物开始,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仔细分析后,通过良好的立意与生动的文笔将其展示于人。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还需要通过不断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对作文有感情,其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大半。
三、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还有,法国都德的短篇《最后一课》中,仅通过沦陷区里的一个小学校的一节课,描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一些“小事”,但却无限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真实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四、强化片段训练,提升学生细节描写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细节描写技巧后,老师应采取良好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细节描写水平。通常情况下,具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常常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事例,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文章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中,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文章的可读价值。所以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作文片段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进行文章细节刻画。通过总结近几年中考中的作文命题,便可以发现当前作文写作都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非常贴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真情感。例如:在写作“取得成功时的喜悦”、“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害怕”、“感人的亲情”等题材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片段式写作,如:成功时的喜悦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心理变化描写;感人亲情的典型事例刻画。让缺乏细节描写的学生能够在快速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细节描写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写作中得心应手的进行细节描写。
现阶段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作为教师,不仅要从学生方面入手,更要从自身出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传统的以统发教材为基准的教学方式为统发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对记叙文写作进行专项训练的教学方式。变教师单向指导为师生多元化互动,使“痛苦写作”成为“快乐写作”。
参考文献:
一、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心声
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生活;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童真世界,因为成人世界与童真世界是存在“隔墙”的。教师要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学生的心里,用一颗不泯的童心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把中学生的作文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感悟。教师不能逼着学生写下违心的不真实的话语。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作文中产生话语表达的分裂,说出迎合成人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套话,让“假”“大”“空”的话语充斥于作文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孩子的眼光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以富有中学生个性的笔触去进行讴歌与鞭笞。
作文教学的生活之“源”应该是学生的童真世界。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要求教师不要把成人的生活“嫁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无所适从,无话可说。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或与学生相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文本阅读或谈心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国学中的传统道德。如“乐善好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博爱思想,“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品格,以及“天下为公”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引导学生以此为标尺来做人处事,来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指导学生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紧扣时代脉搏,踩着时代鼓点,写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佳作。
二、引领学生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这是感悟之基础。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就是要求他们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对于学生作文来说意义重大。观察,会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教师要给予学生观察方式、与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是走马观花,泛泛地看看而已,而是要用心加以审视,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之弦、能够掀起情感波澜的人物和事件的细枝末节。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生活,不单纯是观察学生周围的社会,还应该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可以观察、记录,身边的花草树木也可以驻足欣赏、品味。至于观察的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整体感知,也可以分解描述,还可以比较分析,找出异同。
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于平凡处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让普通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于生活琐事中揭示深刻的哲理,振聋发聩、给人深刻启迪。观察事物,既要学会横向观察,如事物的概况、位置、特点等,又要学会纵向观察,如人物的前后变化、事情的来龙去脉等。当然观察还要细致,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对事情的各个环节、对人物的各种神态表情,都要观察到位,不能放过每一个细微的地方。
三、指导学生感悟生活,提升感悟能力
(1)引导学生善于触发感悟。所谓“触发”,即以感知到的人、事、物、现象为前提和基础,寻找到表达的独特视角。学生常常感到捉襟见肘,无话可说,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感想,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思想动机、事件的发生发展或细节特点等都可以触发感想。这个触发的感想可以在文章中开门见山地点明,以统领全篇;也可以在文末画龙点睛,启人深思;也可以时隐时现地流露于字里行间,成为文章的一条情感轴线。
感悟,要把握好一个“度”。首先要有信度,即要感悟得真实,能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无矫揉造作之嫌;其次,要有坡度,即要感悟得自然,体现在写作过程中要有一个呈现的过程,注意铺垫与蓄势;第三,还要有深度,要感悟得深刻,抓住事物的本质,挖掘其中的意蕴。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写人叙事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抒发自己对生活的顿悟。写景状物,可以景物的某一特征为触发点,抓住其形、色及其变化的某一过程来作为触感点,引发自己对于自然或人类社会的思考。关于作文中的感悟,教师要强调进行真实而准确地描写与抒发,要防止学生进入误区,出现感悟不清、漫无目的或感悟不当、失之偏颇的现象。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在每一次作文中都要进行感悟、思考、反省与自我解剖,这一过程给学生留下的认识上的提升与思想上的成长。学生的感悟、反思与解剖,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体验”和“感悟”皆属于顿悟思维,这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需要学生个体自主去完成,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启发和点拨。以自己的思想引领着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视角引导着学生的视角,让学生放眼生活世界,贴近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记录生活,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文本积累 阅读积累 生活积累
一、文本学习,注重积累
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一文时,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习时我就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三点值得学生借鉴:1.平淡而有味,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还有本文在选材上,也值得学生学习:本文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小小的鸭蛋,却从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眷恋,小小的鸭蛋是作者丰富感情的载体,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对学生写作很有启示。我因此以本文为例指导学生写作我们本地的一种风俗,后来发现有好几个学生写的还真不错。
学习文本,鼓励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由人入己,由己推人,更多更好的积累文本知识、经验,并能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就必能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二、拓展阅读,学会积累
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中学生每天至少要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语文老师每周要安排两节阅读课。学生写作中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新颖别致的结构形式,大多来源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学生只有进行大量有益的阅读,才能用恰当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结构来表达所写之人、所写之物以及所写之事。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定要读好书,最好让学生读感兴趣的好书,因为兴趣阅读收效最大。一些优秀的读本如《创新作文》《作文与考试》《课堂内外》《读者》《意林》《格言》《特别关注》等,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学生大多也喜欢,而且这些读本里面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它们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精辟的见解,无不让学生们获得启迪和对生活独特的认识。
班中有个学生近来写作进步很快,尤其是他作文题目活泼新颖:如写一次大暴雨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他取题叫《暴雨“通缉令”》;写有关“红十字会”的文章,题目是《帮助进行时》;写学校广播操比赛,他的题目是《江湖功夫》;――而且文章语言活泼有趣、结构灵活多样。我问他原因,他得意的说是《创新作文》杂志的功劳。我顺手翻看他递过来的一期,还真的被里面的内容迷住了,如《“小强”为我颁奖》一文,写的原来是一只名叫“小强”的蟑螂三次颁奖给我,真是创意十足;《英语老师的“债务清单”》,写的是临近考试,英语老师占用音、体、美课和自习课给学生们上英语课;――再一看,原来该学生写的《暴雨“通缉令”》就是借鉴该书上的《“粗心”通缉令》,而且本文的小标题结构很是新颖:
No.1:积水成河 地点:学校操场 危害指数:***
No.2:堵车 地点:夹河街 危害指数:****
No.3:出行不便 地点:绿地世纪城 危害指数:**
我不能不惊叹于有益的阅读对学生的启发诱导真大啊!
三、深入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善于观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之所以“不知道该写什么”,“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归根结底,也就是缺乏写作的素材。同学们也许很苦恼:我们每天都过着“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哪里有什么新鲜事呢?其实,作文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擦亮你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体会,做平凡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的平凡之事,认真细致的写到文章中去,它们就会像金子一样发光,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请看一位同学笔下的一个场面描写:
我立即选好方向,镇定地拉紧弹射皮筋,将飞机一放。“嗖”的一声,飞机在草坪上滑起升空,一个劲儿往高处飞,突然来了一个后空翻,又接着开始滚翻,。一会儿,它又盘旋起来,有时它好像停留在天空不动。飞了一会儿,飞机才徐徐降落。看飞机那股神气劲儿,好像在对我说:“怎么样,没有失望吧?”
事实证明,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做平凡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诸多闪光点,而他们把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写进文章中,就能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使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其实,生活中,每一次老师的讲课,每一次父母的叮嘱,每一次上学路上的见闻,每一次实验,每一张照片,每一阵风,每一朵鲜花,每一缕清风――都能让学生们体会着痛,体会着爱,体会着恨,也感受着亲情,感受着温暖,感受着友谊――
另外,一些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对社会现象、人生人性由表及里的揭示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都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的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与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只要留意平时学习与生活中的积累,学生就能从中发现事物内在的魅力,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那么,作文就会成为学生生活的真实记录者,成为学生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