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意大利英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Hi! My English name is Tom. I had a very good time in this winter vacation.
First, I went to Hongkong. I played in Disneyland and Ocean Park. I enjoyed a fantastic voyage on the Ocean Express. I enjoyed the Mine Train and the Flying Swing, too.
Second, I went to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Last, I went to grandpa's house and played with my friends.
I am so happy.
关键词:文化能力;语言文化;教学理念;课程体系
1文化能力导向问题的提出
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三种理念和导向:(1)语言知识导向。在1999年以前,受传统语言学思想的影响,大学英语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2)语言技能导向。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各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分为两个层次,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提高了对学生写、说能力(即主动输出信息的能力)的要求。(3)语言交际能力导向。进入21世纪以后,在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建立在语言技能基础之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性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的文化研究思潮对语言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已逐渐从20世纪中叶兴起的社会范式转向了人类中心范式,语言学、文化学、交际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学科理论对“人的语言”进行综合性研究,提出了“语言文化”和“文化能力”等概念,并对语言与文化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语言学研究的这种态势,正在或者将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种崭新的理念和导向——文化能力导向。
2语言文化教学理念与文化能力教学导向
语言文化学者把语言看成文化的第一要素,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张维鼎认为,语言显然是人最重要的文化环境,人们所讲的母语往往成为人们认知和接受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就因为这样,语言还决定了人的感知、感情、思维意识甚至无意识的基本格局。同时也决定了人的文化心态。语言同时也就成了人们维系人际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从这个意义而言,语言既是文化发展的媒介,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总之,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构建机制。
语言文化理论揭示了语言在文化系统中的双重特性:一是文化的一般本质属性,语言即为一个文化世界;二是语言的文化工具属性,它推动其他文化的产生,并记载和传承其他文化。
传统的语言教学理念只承认语言的载体、工具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上忽视了语言的民族文化属性。国内学者指出:“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常被人们仅仅看作是‘人们利用它来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工具、武器’。这种‘工具论’的烙印在实践中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只集中在语言系统本身,研究其内在规律,培养、训练对这些规律的机能和自动化的熟巧。应当说这种作法是完全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不能丝毫放松的。但是,人们忽视了语言作为特殊的社会现象还有其特殊的人文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一面。交际的阻碍不仪来自语言的熟巧,可能更多的是来自异语言文化的差异。所以,外语的教学与研究既要有‘工具论’,又不忘记民族‘文化观’(夏雨,1994)”。
由对语言文化本质的考察,国内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语言教学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寻找新的思想养料,初步形成了语言文化教学观念。这种观念视外语教学为文化教学,认为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养成文化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和全球化语境下,语言能力是个体或人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本领,它是文化能力的重要成分,同时又是形成文化能力的基础。在语言教学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目的文化进行鉴别、继承、批判和创新的能力,既需要运用语言来思维,更要通过语言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状态下开展交际,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实现文化的价值融合。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未来的目标应该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
3大学英语文化能力教学体系的建构
3.1理顺大学英语文化能力教学体系中的几种关系
构建文化能力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母语教学调整理念和目标,注重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发现和接受文化差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母语学习中养成的思维定势和文化定势对第二语言教学中目的文化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程,在整体上是从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转变为培养文化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构建文化能力教学体系时需解决好以下几种关系:
(1)基础英语教学与高等英语教学的关系。以文化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势必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即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双文化(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并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不能把这些基础性的教学任务推向大学教育阶段。
(2)大学英语教学与历史文化知识教学的关系。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通开课、选修课、学术讲座等形式,不分学科专业地开设人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文化差异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是大学英语文化能力教学体系建立的根基。事实上英语教学也不可能把大学人文教育的全部任务承担下来,而应该是立足于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来培养其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文化能力导向下,教师成为学生的文化导师,学生成为文化知识的自觉学习者和文化能力的培养主体,教、学双方的关系将会发生实质性变化。作为文化导师,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集中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面,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
3.2重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文化能力导向要求改变现有的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制度,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以文化比较、文化批评、文化鉴赏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层级,朝着更符合时代特征、人的发展要求的方向改革。
(1)文化比较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分析,发现和认识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的互补性、可共享性,尊重并接受不同文化。
(2)文化批评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利益标准,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判断和鉴别,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自我选择能力。
(3)文化鉴赏教学则是通过对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主动性陶冶,主观能动地融入到文化的思考与情感之中,为文化创新提供灵感和契机。
3.3培养文化型教师队伍
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能力导向强调教师自身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而文化能力导向除了对教师明确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要求,更多的是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的挑战。为造就适应未来文化能力导向教学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需要政府和学校根据时代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提供一定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要求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转变观念开始,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敏感性;更新知识结构,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着力提升自身对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能力;在教学中有计划的尝试文化教学,积累文化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做好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R.H.罗宾斯.社会语言学引论(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罗纳德,沃德华.社会语言学引论(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当然,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既要看清困难也要抓住机遇。有诸多原因促使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型创新。一是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对我国的出口形势带来了挑战;二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三是经济的告诉发展带来了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
面对新形势,民营企业迫切需要思考转型的问题,民营企业在中国虽占着半边天的位置,但科技含量低,大部分集中在生活日用品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面临着产业转型困难,需要科技创新,需要更多扶持。现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民营企业也将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转型、升级。希望国家出一些政策来扶持引导,帮助民营企业成功转型,更上一个台阶,民营企业自身也需要刻苦攻关。
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都需要一步一步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首先要解决劳动力和就业的问题。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转型做科技企业,那么如何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纺织品、小商品等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60%至70%的就业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可以创立品牌。
关于农村城镇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机会,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这将使城镇的就业、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必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
目前的政策指向将为零售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各区域内的重点零售企业的龙头地位。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出口增速明显降低;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潜力却一直没有充分挖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升级,当前消费领域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只要加大力度积极引导,消费潜力一触即发。
My holiday, do not have some fun.
During the holidays, I can do a lot of things, for example, watch TV, playing to the students home, homework, read a book, anyway, to do what they want to, take one's ease, good ah!
In the holidays, I can do they like to do things, as for me, I like to watch TV, look at it for hours, I also like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s long as no adults at home, they can with the desire for.
In the holidays, can also not be learning problems, can be properly self-cultivation heart, express the yearning for a better future, how good ah!
My holiday do lots of things, these things make us love life more, in fact, at home on holiday, relaxing, this is not a good thing? What is there against it? What a lovely holiday ah?
Holiday, each child is longing for the day, not only can do what I want, and also my classmates to play, so free!
You like to join?
In general, the holiday is every child 's idea of heaven, everyone would want to holiday to come, like a holiday!!
【译文】
在假期,也可以不学习问题,可以适当的修养的心,表达了渴望一个更好的未来,多好啊!
我的假期做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更爱生活,事实上,在家里度假,放松,这不是件好事吗?有什么对吗?什么可爱的节日呀?
假期,每个孩子都渴望一天,不但能做我想做的事情,和我的同学玩,那么自由!
关键词 跨文化理念 大学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即看重语言教学却忽略文化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不断深入,跨国度、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能够掌握一门或更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目前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可谓是喜忧参半。好的现象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成为大学的必修课程,高校在校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英语上,国民整体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不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往往倾向于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却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差异,学生的交际能力弱,跨文化语用能力相对低下,语用失误频繁。①
1 跨文化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1.1 跨文化理念的提出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我国对该学科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所重视,学术界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各种理论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时代特点,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各种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法,突破了以目的语文化知识为目标的单向文化教学模式,将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同时提到了教学日程上来,实现了多元性质的双向文化教学,不仅拓宽与扩大了文化教学的范围,而且使文化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更加完善。②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会按部就班地进行语言和语法知识的传授,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却较少注意学生跨文化条件下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③从中学阶段起,学生接受的思想就是:学好单词和语法就可以得高分。到了大学阶段,尽管状况有所改善,但基本模式还是相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学英语,这种教学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都没有问题,但语用失误频繁。在大学校园的英语角常常会听见这样的对话: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xiaohong. 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Chongqing.很多学生在和外教对话的时候经常也会问一连串的问题: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Where are you going?.....以上的对话单从语言和语法的角度看没什么不妥,然而却忽略了文化的得体性,没有考虑到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因为在西方,这些问题都涉及个人隐私,除了警察局、移民局、医院等特殊机构外,很少有人会如此提问。这种纯中国式的问话方式很容易导致不解或误解,会被视为是不礼貌和不友好,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2 跨文化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
近年来,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到底应该遵循哪些跨文化交际的原则,中外学者有诸多论述,他们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和认识角度,对于跨文化背景下双向文化导人的准则和指南进行了较深入的阐释。综合起来看,笔者认为跨文化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
相互尊重原则是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无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还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都深深地带有各民族自身的特点。比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集体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务于集体利益。而英美文化则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在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长幼尊卑等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而在西方国家,特别在美国,却是崇尚人人平等。由此可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但这些文化的差异却很难用孰是孰非的标准简单地加以界定,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优缺点,都需要完善和发展。我们既不能搞本民族文化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中心论“,又要坚决反对在文化交流中彻底放弃本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大家鞭挞、彻底否定的“文化虚无论”。不同文化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原则是关键。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求同”是指交际双方需要考虑到彼此双方的文化差异,找到不同文化的共同点,互相借鉴学习,在求同基础之上,才能扫除交流障碍,避免文化冲突。“存异”则是指对待英美文化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搞盲目崇拜,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对待不同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跨文化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师生双主体意识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交际的过程,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不但要强调教师主体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把跨文化交际意识看成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双向意识。教师是在主动地讲授语言、传播文化,学生则是在主动地学习语言、接受文化熏陶。教师自身应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除具有较高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能清楚地区分出不同文化的差异之外。还应在课堂内外尽可能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能,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不同文化,洞察不同文化的语言特征,培养学生识别所学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规范英语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2 交际意识的培养
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也是英语教学的实质体现。④最近20多年来,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理论和新概念,不少新的语言学理论已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应用,英语教学界对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有了长足的提高,但认识的提高并不代表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具备了跨文化意识。如何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具备跨文化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有意识”或“有意注意”上升到“无意识”或“无意注意”的高度,将是今后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3.3 对文化敏锐的洞察力
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显性文化因素容易认识,隐形的文化因素则较难察觉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此有充分认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对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要有相当的敏感度,要不断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识别能力,要善于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能尽可能去理解这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3.4 存我意识
西方语言教学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旦学了一种外语,你便再不是原来的你了。它说明这样一个事实:英语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文化化”现象,即自觉不自觉地用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来“规约”自己的言语行为。⑤单纯从学习语言角度看,要想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全身心地融入其文化之中,不应受本民族语言的干扰。但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却并非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跨文化交际毕竟是语言与文化的双向交际,完全失去本民族文化的交际就会变成了单向文化交际。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保留一定的自我文化是必要的,在这方面,作为英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具有“存我意识”。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标不仅仅是以好奇的目光看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单向度地吸纳外国文化,而是要坚持外语与母语文化导入的兼容并举,在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也应把握好自己的文化,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念是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工具,交际是目的。为此,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同时还要坚持跨文化交流的理念,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进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最终达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 乐琼.Chauhan Ashok Kumar.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8):78-79.
② 李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6-157.
③ 何宇茵,张欣叶.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差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