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文写作与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范文第1篇

主讲老师从公文的种类及写作基本知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告诫大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在讲到这一点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他刚参加工作时,领导让写材料,他为了“显摆”自己的文字功底深厚,于是查阅大量资料,能用的华丽辞藻全用了,然后满心欢喜的把文章交给领导审阅,结果领导说重写。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大家印象深刻。

三、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善于从材料出发,注意让材料说话,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写出内容充实、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文章。

从材料本身的形态来看,事实与理论是材料的两大类型。如果再作进一步划分,事实则有事件与情况、实物与现象等许多种,理论则有方针、政策、规定及概念、原理、学说等等。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观察、实验和调查是在实践中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查阅文献则能够集中获取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过调查得到。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有力首先是说材料要能为主旨所统率,而不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求所用材料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公文写作与处理范文第2篇

摘 要 商业银行公文是行内各项规章、制度、方针、政策落实的基石,合理、规范、高效地进行公文写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文的性质、公文的要素与公文的种类,然后阐述了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程序和写作格式,最后列举了商业银行常见的公文写作方法运用。

关键词 公文写作 商业银行 写作程序 写作方法

公文写作是公务文书的拟稿工作。公文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人工作能力、工作风采最基本的体现。

一、公文的性质

性质是一事物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就其公文的性质,公文首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然后是体力与脑力结合的劳动;最后写作的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在于读者的阅读与认可。

二、公文的要素

在公文写作前,应该明确公文的要素。公文的要素包括写作的目的、作者、读者、内容以及方法和技巧。具体体现为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其次,由于公文的严密性、严谨性等特点决定了公文作者只有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具有清晰的判断力,才具备资格写作这篇公文。再次,根据不同的读者,行文的架构和方式也应该产生相应的变化。然后,公文具体应该阐述什么内容。最后,公文应该怎么写,这体现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商业银行公文的种类

商业银行的公文包括11种,分别是: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决定、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此外,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除了以上11种公文,国务院给予了一个更高的公文:命令。

四、商业银行公文的写作程序

没有程序就没有一切,世界将是混乱的。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的程序需要体现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程序的科学性

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的科学性体现在公文写作需要依次包括以下主要程序:接受指示、分析意图、提炼主旨、查找行文依据、确定行文材料、设计行文结构、实施行文写作、修订文稿、部门主管审核、报送审批。

(二)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程序的高效性

金融市场讯息万变,公文需要迅速传达制度、方针、政策,这也就要求写作者高效地完成公文的写作。

五、商业银行公文的写作格式

商业银行公文主要由17个部分组成,依据公文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这17个部分体现在公文3部分中,分别是眉首、主体、版记。

(一)眉首

眉首包含6个主要要素,分别是:印数序号、秘密程度、紧急程度、公文名称、公文编号、签发人。

印数序号标注在公文的左上角,是上级行对下级行发送的公文。一个印有印数序号的公文隐藏的含义有三层,一是该公文非常重要;二是该公文下级行必须认真执行;三是该公文必须做好存档,严禁销毁。公文的秘密程度包括商密、机密、秘密3个级别。公文的紧急程度包括加急、特急2个程度。签发人有3个注意事项,一是对于往下签发的公文不需要标明签发人;二是对于往上报送的公文需要标注签发人,以示对此文档负责;三是签发人不允许标注职务。

(二)主体

主体包括6个主要要素,分别是:标题、收文单位、正文、附件、日期、印章。

标题需要注意以下:一是对于往下发送的公文需要标注发文机关,以示公文的严肃性;二是对于往上发送的公文,不需要标注发文机关。附件需要注意以下:一是需要空一行、空两格;二是不能添加书名号;三是对于多个附件直接用1、2、3表述,数字后面直接用圆点,每个附件单独一行。日期使用中文日期。印章的使用必须骑年盖月。

(三)版记

版记包括5个主要要素,分别是:发放范围、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部门、印发日期。版本的印发日期使用数字日期。

六、商业银行常用公文写作方法

(一)通报

通报包括表彰、批评2种形式。通报类公文需要存档。通报写作包括以下:一是通报的缘由;二是通报的主要事实;三是对通报的事实从理论、政策角度进行评论;四是通报的决定,需要具体说明;五是对通报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希望、要求;六是通报日期和公章。

(二)请示

请示类公文写作的原则是先运作、后写作。在写作请示类公文前需要先与领导口头请示、沟通,再进行公文请示。请示应注意以下:一是不允许多头主送;二是不允许越级请示。请示的内容有收文单位、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束语。请示事项只能一事一议,对于有多个事项需要请示,需要撰写多个请示。

(三)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包括前言、主体、结束语。前言包括召开依据、时间、地点、参加单位、议题、成果、会议评价。结束语主要是对会议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会议纪要不需要标注收文单位,也不需要盖章。会议纪要的行文可以采用发言顺序、发言者身份、设小标题,分层展示等方式进行。

七、结语

本文是对商业银行公文写作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果,用于指导商业银行常见公文的写作。随着商业银行公文写作队伍的壮大,加强人员间相互沟通与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切实解决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一步合理、规范、高效地提高商业银行公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闵庚尧.谈公文写作中的“六要”和“六忌”[D].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4(03).

[2] 季祝平.当前银行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公文写作与处理范文第3篇

一、金融机构公文处理现状

(一)重视程度高

与以往历次的《公文处理办法》不同,2000年8月24日的新《办法》提升了发文机关的级别,直接以国务院的名义,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新《办法》的法律效力和固有的权威性。对此,省会各家金融机构也高度重视,省工行、农行、农发行和郑州交行、郑州市商业银行等都相应地制订并印发了各自的公文处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其中省农行还进一步明确了公文处理操作规程。而省中行和省建行则未另行制定新的规定,它们都是以各自上级主管部门印发的相关《办法》或《细则》为根本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充和完善。由于各家金融机构对公文处理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使他们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就有规可依,有范可守,为更好地进行公务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独立性强

基于各家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上自成系统和相对独立的特性,它们制订或遵照执行的公文处理方面的“办法”或“细则”等,也都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制订相关“办法”的自由上,而且也体现在公文处理的我行我素上。从调查对象在公文处理上的特征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现象,都依据各自的有关规定行之有效地运行着,别人的东西哪怕非常正确与可行,也不足以打动他们或进行大的变革。

(三)个性突出

既然是“关进小楼成一统”,那么个性的彰显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上的个性特色十分突出;一是充分细化了公文处理规则,如省农行专门发文对省分行机关公文处理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豫农银办发[200212号),从行务发文的类别、适用范围到行务发文的办理程序和签批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重点突出了公文审核和签发,如省农发行就明文规定“发文实行核稿把关制度”,明确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对公文进行审核和把关,并对公文的签发权限做了具体规定。在收文办理中则明确了应如何拟办、批办以及具体的办文时限等。三是严格执行了上报公文的处理要求,如郑州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将上报公文和下发、平级交流公文区别对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上报公文的处理要求。四是广泛运用了“签报”、“翻印”等公文处理新形式,如省中行、省工行等金融机构在机关内部进行公务活动中,就广泛运用“签报”、“翻印”等简洁有效的公文处理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以明确。

(四)管理严格

作为公文处理的重要一环,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管理上可谓严格规范,保密性强,警惕性高。这是值得称道的一面,尽管它给这次调查带来诸多不便。一份成品公文,即使是最简短明白的某一事项“通知”,从事文秘工作的有关人员也是思虑再三,才能借出一阅,借走甚至是复制一份是根本不可能的,更谈不上更深层次的处理“决定”、任免“通知”、情况“通报”和“审计结论”了。有的还严格执行公文查阅借阅登记制度、翻(复)印制度和有关公文销毁规定等。

二、金融机构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上都花费了不少工夫,公文处理水平和公文质量也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格式不统一,我行我素现象严重

由于各家金融机构之间在公文处理上的独立性,在个性张扬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文写作格式上的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是在明明知道在某些方面有欠缺,却仍然我行我素。具体表现在:一是上报公文的格式缺乏规范和统一,有的仍然沿用过去的公文眉首标识,有的“请示”后无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即使有此标识也未按要求置于“附注”处,而是放在抄送机关之下;二是公文版记格式各不相同或版记中要么没有主题词、要么继续使用“抄报”术语、要么缺少“反线”等;三是发文字号书写不准确、不规范,特别是“发文机关代字”归纳得不好。我们知道,在选用发文机关代字时,除了能够反映发文机关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应避免与相近机关混淆。如工业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选用机关代字时就可分别用“工”和“工商”来加以区分。有的机关代字还缀以部门代字或公文用途,但总体要求是不能过于复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省农行、省中行、省建行、省农发行等机关的“代字”分别写成“豫农银”、“豫中银”、“建豫”和“豫农发行”,与省工行的“工银豫”、郑州交行的“交银郑”和郑州市商业银行的“郑商银”相比,前面列举的写法尽管在所辖系统或一定范围内不至于产生歧义,但与他们各自套红的“发文机关标识”对照起来,其排列顺序还是值得商榷的。

(二)处理程序千差万别,操作困难

省会各家金融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公文处理程序,它们要么沿用上级主管部门的既定方案,要么是以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为参考,并辅以其他类似的处理办法而重新制定,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这就势必造成它们在公文处理上的千差万别。互不相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利于公文的处理与写作,否则,便达不到提高公文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预期目的。在这些公文处理程序中,有的明确了字、词、句、行、篇,有的规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有的则细化到“毫米”、“1度”甚至纸重、色谱等,操作起来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成品公文只要格式合乎标准、美观大方、内容准确、处理及时、方便实际工作即可,量化至微则更有可能因小失大。

(三)缺乏交流

事实证明,省会各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与写作等内部管理体制上的交流远没有他们在金融业务上的往来和沟通那样频繁,这或许可以用他们中一位办公室主任的话加以概括——“这就是商业机密的需要”。当然,在人才竞争和任用、内部考核和奖惩等方面有必要保护商业机密,但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不闻窗外事”却是十分有害的。我们知道,公文处理方面的知识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保持自身特色固然重要,摄取他人之长并进而达到知识互补也是必需和有效的举措。笔者在调查中欣喜地看到,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走出去、请进来,并组织文秘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以博采众家之长,不断促进公文质量的提高。

(四)墨守成规有余,合理创新不足

公文的处理程序和写作格式、方法技巧等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并广泛应用的,因此,公文写作中运用约定俗成的模式是非常普遍的。如命令格式及其发文字号的特殊要求、请示和报告的语言环境、公文审核和传阅的技巧等都有其惯用的操作规则,遵守这些“规则”对于公文的撰写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公文写作还要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创新,惟有创新才是公文发展的源动力。否则,国家也不会三番五次地出台新的“公文处理办法”,省会各金融机构也不必紧跟形势制订出自己的一套又一套的公文处理操作规程,公文中“请示”、“议案”、“意见”等文种也不会应运而生。当然,创新和“守规”应该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不能有所偏颇。综观省会各金融机构的公文写作可以看出,他们在公文创新上普遍顾虑重重,大多是前有车、后有辙,紧跟上级,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公文写作上的创新成为一句空话。

(五)公文质量参差不齐

俗话说:千人千面。省会各金融机构的公文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但总体还是较过去有明显提高。有的单位的公文稿本齐全,程序完备,成品美观大方;有的仅在个别细节上有所疏漏;有的则未按国家规定的公文格式标准操作,完全依赖自己系统的惯例运行;有的甚至还出现了较大失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办公室或具体文秘人员的责任,一些金融机构领导的长官意识也在有意无意中束缚了机关公文的拟制,这是公文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相信通过不断地工作实践,这些单位的公文会有更快捷、更明显的进步。三、金融机构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针对省会各金融机构在公文写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走访了从事文秘工作的机关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公文写作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计划跟不上变化、专职文秘人员岗位更换频繁以及自身素质偏低等因素造成的。

(一)上行下效

这是公文处理中最为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很多单位为了让半路出家的“新手”尽快适应形势的发展,公文写作的创新姑且不论,照搬照抄上级的有关精神总不至于出错受训吧,于是“拿起鸡毛当令箭”也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了。殊不知,“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自己上级主管机关在公文处理方面也不都是正确无误的。照抄过来的东西尽管有时可以当作“挡箭牌”,但对于公文处理与写作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比如“签报”这一公文处理方式,从字面就可以明白其精神实质——一种纯粹的向上行文方式,在“照搬”过程中,就不能因为上级主管机关的内部各部门之间也频繁使用而完全效仿。

(二)孤芳自赏

可以理解,经过充分酝酿和广泛实践而制订出来的公文处理办法,对于从事这一工作的具体文秘人员而言,它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爱不释手,哪怕它自身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省会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对自己的公文处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表示满意,并没有打算在短期内予以废止或修订,有的甚至还沾沾自喜,认为本单位的一套方法是最完美的。更有甚者是在照抄了上级主管机关的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后,便自认为“尚方宝剑”在手,哪怕出现明显差错又徒奈我何?并堂而皇之地以“权威人士”自居,这是公文写作中最令人担忧和可怕的地方。

(三)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事公文处理与写作的专门人才匮乏不仅仅是省会几家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金融机构明显意识到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囿于文秘人员的整体素质,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因此,正是由于专门人才的欠缺或人才综合素质低下才导致公文写作的因循守旧和公文质量的进步缓慢,进行公文处理与写作的改革和创新也便成了一句空话。

四、金融机构公文写作对策研究

面对省会各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解决呢?

(一)加强对外交流,取长补短

毋庸置疑,省会多家金融机构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普遍存在唯我独尊的心态,正是这种工作态度造成了公文处理的固步自封和公文写作的裹足不前,只有内引外联、加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和相得益彰。对此,可以经常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使各家从事文秘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有机会彼此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体会,并把最新鲜、有效、实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进而提高各自的公文处理水平和公文质量。

(二)逐步向统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

解决公文处理与写作我行我素的根本方法就是使公文逐步向统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摒弃各自为政而发展成为统一体例、格式规范和方法科学的操作平台,使省会各金融机构的公文处理与写作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公文处理与写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完全一样的。具体的就是在内容上保持现有的体系和方法,在形式上整合成一个统一体,便于公开和监督,促进公文质量的普遍提高。鉴于目前(仅仅是“目前”)国家制订的公文处理办法只是一个参照执行规章制度,而不是必须执行的法律条款,这种小范围的统一未免不是一种创新。

(三)大量使用电子公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纸化办公已成蔚然之势,在公文处理与写作上为杜绝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和各执一词的现象,使用电子公文便成了首选。尽管电子公文起步较晚,但它的快捷、灵活、经济的特点使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事实上,在公务活动中产生并运用的公文,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正确的表情达意是关键,电子公文的灵活性顺应了这一要求。同时,由于电子公文在往来过程中固有的保密性,使假借、变造公文几乎不太可能,这又给大量运用电子公文营造了更加广阔而纯净的市场环境。

公文写作与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结构化思维;公文写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 TS951.5+5 文献标识码: A

一、结构化思维的概述

(一)结构化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难题或者工作任务时可以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系统地制定行动方案,同时采取恰当地手段,高效率开展工作,并且取得高绩效。当你这样做事的时候,你就具有了结构化思维,这将对你的职场晋升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结构化思维有三个特征,包括:目标清晰;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析,高度概括而且全面;具有资源达成的具体方法与计划。

(二)结构化思维的定位

结构化思维有三种定位,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原因、决策、计划涵盖时间维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针对其三种时间的状态,可以概括为“视角多元性、影响跨期性、层级互适性”。视角多元性要求拓宽与提升“当下”问题分析的角度与维度;影响跨期性涉及问题过程的“时序”关联;层级互适性阐明现实解决问题的人因其角色不同所反映的不同的思维要求。

二、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

(一)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板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二)能够制作出周密的商业计划,从而牢牢地控制住企业生命线;

(三)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四)能够有效地安排好学习与工作,快速掌握新岗位、新工作所需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公文写作的特征

公文写作是脑力劳动者依据公文写作形式与内容的固有规律性,从事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体现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一般性的一种概括反映过程,属于一种特殊的人类劳动。公文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强烈地思维活动,从立意谋篇到写作,纵观公文写作的过程,思维活动贯穿始终。就写作特点而言,公文写作都有其共性,就是写作过程的及时性、思维活动的逻辑性、现实的针对性等。公文写作作为一类特有的法定文体的写作,与其它公务应用写作不尽相同,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在思维活动、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上受到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公文写作就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被动性特征。

四、结构化思维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一)掌握情景分析法,提高写作针对性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分析问题、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此要明确写作目的。怎样明确写作目的?是否有成熟的途径或办法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定义?情景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程序化、形象化的思维方法分析出指导原则与写作动机,现有工作和写作目标的切合点,可利用的工具与资源,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意外等,将写作主题通过变换角度的思维方法变成材料,进而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二)合理组织材料,使写作内容清晰易懂

注意结构化地呈现文章整体是结构化思维模式的第二个要求,采取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方法在具体到写作中。这是用工程的方法进行文章写作。先设想好整篇文章分几部分,再考虑每部分分几节,每节分几段,将问题求解由抽象逐步具体化。

抓住文章的线索组织材料,是合理构建文章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例如按照定义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结构来统一文章的框架。定义问题可以展开为目标说明、问题与需求描述、现状分析等;问题分析就是重点分析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包括定量与定性分析;问题解决则是解决方案的提出,解决方案可提出多个,对比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最后是具体实施解决方案。

(三)灵活运用典型逻辑法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提高写作质量还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如果没有高深的认识与分析能力,文章的思想观点就不可能切中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写出深刻的文章。提高我们灵活运用逻辑方法的能力,是提高认识水平的关键。

根据已有的认识,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科学地推导出新的认识;能帮助我们对大量的共性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能帮助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个别中找出一般,进而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与体现事物发展趋势,推导出科学的结论。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可采用构成分析、因果分析、程度分析与过程分析等几种方式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灵活运用归纳、比较、演绎等思维方法,将零散的东西系统化,同时由感性转变为理性,达到认识事物规律与本质的目的,提高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五、公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择文体不合理造成逻辑思维混乱

公文内容应该表现写作者正确的逻辑与清晰的思路。一旦公文选择文体不合理,就算语言把握得再好,也很容易导致公文内容逻辑思维混乱,使得上传下达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向非上下隶属关系的有关部门请求批准,就应用“函”而不能用“请示”,否则便是搞错对象,很不得体。

(二)信手拈来造成文章质量不高

“信手拈来皆文章”的境界不是人人能做到,在撰写公文时许多同志随写随想,随想随写,过于随心所欲,导致文章容易层次混乱、条理不清,或颠倒了材料的顺序,或出现详略不当的毛病,或遗漏了某些重要内容,或发生节外生枝的情况,这样写出来的公文毫无质量可言。

(三)口语使用的“度”把握不准

新时期,公文写作并没有要求完全是一板一眼的模式,也可引用一些时尚、潮流的词汇。因为公文要避免文学性,保持语言的庄重、平实、简明是写作的整体基调,所以口语的运用应有“画龙点睛”之感,否则宁可不用。

六、创新是公文写作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一)在公文主题上创新,来体现公文写作的与时俱进

撰写公文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主题,为了提高文稿质量,体现所撰写公文的时代性和理论性,将主题融入创新思想更能贴合时代脉搏,进而将原本显得可读性不强却严谨的文字,例如:党的政策、方针、路线、法律、法规、条例、条令等,转变得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公文主题的创新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作者勤思考、善积累,正所谓“事事留心皆学问,生活无处不文章”,只有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时,才能撰写出创新性主题的公文,从而更好地发挥公文的作用,来深入开展本部门或本单位工作的。

在公文结构上创新,来体现公文写作的与时俱进

公文的结构大都有程式化的安排,然而,虽然大部分公文都有确定的结构,但是写作者还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创新,在求“变”时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针对性。所以,应依据撰写的场景,灵活结构,打破一成不变的写作套路,来写好公文。

(三)在公文语言上创新,来体现公文写作的与时俱进,

运用到公文中的创新语言,能使简单的公文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可以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来体现写作者的水平。在公文中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正面思想的广告语、行业术语、流行语等“新鲜”语,既能用质朴实在、通谷易懂的语言来说清楚问题,又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公文写作是需要严谨性的,思维模式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公文写作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将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到公文写作中,可以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瀚鑫.公文写作中的逻辑作用[J].科学之友(B版),2008(12).

公文写作与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文公文教学公文语言

公文是管理政务的重要工具,是各级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工作手段。公文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制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高等院校公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过于注重其程式化,强调格式规范,对构成公文的基本材料即公文语言的使用却有所忽视。而对学生来说,公文的格式和结构较易照搬,公文的语言却不易掌握。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欠缺公文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学生写出来的公文在格式和结构上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词不达意,“公文味”不足;还有一些学生对公文语体的认识非常模糊,甚至将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照搬进公文写作中。可以说,公文语言教学已成为公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和难点。基于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公文语言教学,从而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是目前公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离开了语言,任何写作都无法进行。语言不仅有把无形的构思变成有形的文章的功用,而且有同思想内容互相制约的特性,语言的运用是否符合语法规范,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公文语言更是如此。而要尽快具备公文表达能力,形成较高的公文语言素养,需要从培养公文语言的语感、进行有效的公文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公文语言的语感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接触到公文,对公文语言的认识不够;而公文语言又和他们以往接触到的文艺语言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公文语言,首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获得对公文语言的认知,培养公文语言的语感。

语言教学的关健是促使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有感觉。”语感越强,就越能加速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可以说,培养公文语感是公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写作能力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所谓公文语感,实际上就是写作主体对公文语体的把握和感悟。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语言习得培养和发展的。学生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公文语言材料,获得对公文语体的感性认识之后,深刻领会公文语体的特点,把对公文语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不断增强对公文语体的感受能力,并大大提高他们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自觉性。

(一)注重公文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让他们大量接触言语作品。对言语作品的大量接触是一种吸收与积累,这实质上是培养语感的基础,是关键的第一步。只有不断积累语言,形成丰富的公文语言素材库,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炼字炼句的语言修辞工作才能展开。

1.积累公文惯用语

在公文写作中,一般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词语。这些惯用语言简意赅,表达的意思也比较明确,能提高读者阅读的效率。如果换用其他的语句,效果反而不好。

标题中往往使用介词“关于”,组成由介词构成的“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的模式,如《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公文正文部分常用的词语,副词有:大力、着力、逐步、坚决、高度、切实、强化等;动词有:确保、推进、推动、健全、落实、大力开展、严格执行、高度重视、建立机制等;表示成就的词语有:初步建立、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显著改善等;表示意义和必要性的词语有:事关……大局、关系……成败、对……有重要意义、是……的根本/关键/前提/保障/基础等。公文结尾常用一些富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如“特此批复”“特此通知”“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复”等,以表示庄重。

此外,在公文中古词语使用的频率也是很高的,因为大量的古语精华正合乎公文语言简洁凝练表意确切的要求,所以要重视积累古语。例如:令(命令)、兹(现在)、应(应该)、系(是)、悉(知道)、拟(打算)等。虚词如:均、概、凡、以、由、予、为、因等。

2.向现实生活和媒体学习语言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在时代的发展中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尤其是近几年,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生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负载发展和变革内涵的新语汇也不断产生。如“构建和谐社会”“低碳”“践行三个代表”“惠及十三亿人”“可持续性发展”等等。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总是时代变化反应最敏感的感应器,而且是负载着较前卫、规范、严肃信息的语汇。公文的写作主要通过这些语汇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些词语也是公文中的骨干语汇,需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搜集筛选。

总之,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在公文写作的教与学中,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典型规范的各类公文,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领会公文语言的特点

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的活动与结果,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但又离不开对语言原则与规律的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感实际上是利用语言原则、规律的具有个性色彩的言语感受活动。“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里所说的“感觉”,即感性认识,而“理解”则是经过思维分析后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语感的培养与训练,不仅要有“量”,即通过阅读获得大的感性素材,还要从“量”转化为“质”,即在获得大量的感性素材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而使散乱的“感觉”转变为规范化的宏观把握,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公文是代表国家或一定组织的带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强制性的文书,具有宣传和传达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报告或请示有关事项的作用。较其他文体来说,公文产生的社会作用是直接的,因而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求就会不同。

要理解公文语言的特点,首先要认清两个问题:

一是要深刻领会公文语言的独特性。在公文教学中,一讲到公文语言的特点,教师就会概括出“严谨、庄重、明确、简洁和通俗”这几个词,学生觉得这与以往的文艺语言没什么区别,在心理上重视不够,对公文语言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教师要讲清楚公文语言与文艺语言到底有哪些不同,让学生自觉规范文体意识。例如,公文和文学作品都使用修辞手法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良好的审美意境和表达意境。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程度是不同的。公文中使用修辞手法讲求简明实用,其目的是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体现生动性。一些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反语等,在公文写作中是不能使用的,否则就会影响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公文语言要不要讲求艺术性的问题。在公文语言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公文是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因此没有必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其实不然。公文语言以实用为目的,并不是说公文写作就是板着面孔说教,公文语言同样可以生动活泼,将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公文的可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公文的社会功用。

二是要领悟各公文文种内部在语言上的细微差别,不同的公文文种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命令、决定、通告、公告、通报等下行文,用语要态度鲜明,多用带指令性语气的词汇,如“必须、务必、坚决、严禁、切勿”等,以体现原则性和严肃性;报告、请示、意见等上行文,多用汇报、请求的语气叙述和说明情况,因此常用“恳请、敬请、拟请、建议”等词语,以体现对上级的尊重;平行文则多用平等协商的语气,常用“贵、承蒙、为荷、望、为盼”等词语,以体现友好、礼让和谦逊的态度。

二、强化语言训练,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训练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必须加强训练,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熟练掌握公文语言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虽然广读博览、理性分析和比较品味可以大大加快这个进程,但没有有效的多练多写,对公文语言的感悟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表达能力。“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公文语言的驾驭能力最终还须在写作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因而,在公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训练。

(一)分析学生习作中语言的常见问题,对症下药

学生公文语言的一个硬伤是口语化,这也是他们的习作“公文味”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书面语表意明确而精密、庄重而不随便,是公文唯一的语言形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也是公文语言风格庄重典雅的要素之一。要从根本上纠正公文语言的口语化,主要靠阅读大量现有的公文范例,并灵活地运用到公文写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公文写作水平。

学生公文语言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叙述过于详尽,不会简练概括。公文在叙事方面要求准确直叙、语句简练、文风平实、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初学者把握这一点往往比较难,分不清主次轻重,不会从宏观上进行理性概括。

还有的学生甚至混淆语体,将文学写作的语体照搬进公文写作中,叙事体现文学化的色彩。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一些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不够,力不从心。

(二)写作训练要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布置公文写作训练时可以设置具体的写作情境,甚至可以把写作情境具化为一个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再由此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注意选题的短小易写,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有典型性。在习作评讲时鼓励全员参与。通过现场检查学生习作,选取并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评价作文的优缺点,以学生的理解代替老师的灌输,实现全员写作、全员评价。根据师生共同总结出的写作要点修改原作,通过前后作文的对比,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提高其写作公文的语言水平,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总之,长期以来,人们由于过于强调公文的结构等要素而对公文的语言要素重视不够。语言的熟练运用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大量而有效的读和写的实践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学成.公文语言在教学中的探讨[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2000,

(1).

[2]王雪飞.浅谈公文的语言美[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