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响曲之雨

交响曲之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响曲之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响曲之雨范文第1篇

然而,长期以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与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手段缺乏形成巨大反差,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反差成为困扰乐山教育人的一个隐忧。

如今,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以教育信息化为标志的教育现代化水平迈上了崭新的台阶,让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在小凉山麓、在大山深处、在贫困山区,山区教师和农村学生跟城市师生一样,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如今在乐山市所有中小学校成为现实。

从推进建设到规范有序管理

2004年,乐山市犍为县、市中区成为西部首批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点县,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目列入当年市政府“惠民行动”重点项目之一。市、县两级政府按国家项目管理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工程项目办公室,市、县、校层层签订项目管理应用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人,每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载,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006年年底,市中区在项目模式三设备接收、分发和安装调试中,由于方案周全、组织严密,使重达百余吨、多达46个品种、价值近500万元的设备,前后不足11个小时,分别由66辆大货车送到33个项目学校,并提前1个月在全省率先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为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力度,2007年乐山市教育局自我加压,决定在全市其余县、市、区同步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并出台《乐山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以保证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科学、规范、有序地实施和管理。

据乐山市教育局局长刘建丹介绍,乐山市从2004年11月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到2007年最后一批工程建设结束,工程总投入达4157.9万元。实施远程教育项目4年来,乐山市教育局技装处按照“省不漏县、县不漏校,市级督促、检查、指导”的原则,组成市、县两级项目工程验收组,对照工程项目的各项要求,严格进行工程验收。与此同时,先后组织3次大规模的检查督导,深入到全市200多所项目学校,检查项目管理应用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确保了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应用规范有序。

如今,乐山市234个乡镇总计354个教学点、471所农村小学、234所农村初中、28所高完中已经全部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架构,11个县、市、区建成以354个模式一“光盘模式播放点”、471个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234套计算机网络教室为基础,三位一体、级级递进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实现了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覆盖。

乐山最边远的马边三河口中学语文教师杨艳深有体会,以前课堂上凡是需要朗读的环节必须由她亲自示范,有时连续3节课下来嗓子都会哑,现在在多媒体教室上语文课特别轻松。以前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学生对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现在借助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兴趣更浓厚、视野更开阔了,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进入了农村中小学课堂;播放城里特级教师教学光盘,教师边点评边提问,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通过卫星下载大城市特级教师教案,提高了教师素质。

“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我学习理解了知识要点。”彝族学生阿由兴月告诉我们。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推广运用,使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乐山,还有37万多名像阿由兴月一样的学生,通过远程教育项目了解大山外的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享受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巨变。

从更新思想到学科教学整合

与此同时,乐山教育人也开始思考:如何借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东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2006年,乐山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现场会,与会140多人前往沙湾区、犍为县项目学校观摩在多媒体环境下、网络环境下、光盘环境下的现场课,提高了各地学校校长、教师的积极性,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拉开了大幕。

《乐山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管理与应用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应运而生,市对县、县对校、校对教师,都将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应用、培训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全市上下提出了“领导带头、骨干示范、教师普遍使用”的工作要求,规定了每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上课节数,并加强了考核和奖惩。学校每学期制定远程教育工作计划,重视过程管理,做到了计划、实施、总结“三到位”,实现项目管理和运用效果的最大化。

培训教师增强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是高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的重要举措。乐山市项目办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考核办法。每年组织举办“远程环境下应用培训会”,配合四川省举办的赛课活动,组织各种赛课、交流活动和现场观摩学习。几年下来,市项目办为项目县、校培训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562人次,送省培训368人次,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视野。

井研县学校在应用初期,采取“逼迫”的方式要求教师改变不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理念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规定教师上课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现在,很多教师已从“要我用”,发展到了“我要用、争着用”。

结合乐山实际,市项目办还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研究室,指导学校对远程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组织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碰撞”、“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等专题培训,使全市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远程教育优质教学资源解决教学中的疑点、难点。

从2006年开始,乐山市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省、市级远程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得到全市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十一五”期间,乐山市成功申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5个,确定市级课题1个。沙湾小学主研的国家级课题《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校本管理与应用研究》已经出版第一本研究论文集,其他课题也在进一步修订实施方案。

至此,全市农村中小学拉开了校际间科研共享、广泛整合,利用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序幕。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均衡化

有人说,从地方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力度和各项举措中,可以知晓一个地方政府和当地教育部门对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解程度。据乐山市副市长徐建群介绍,近年来乐山市在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实现以县域均衡为主的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乐山市教育局提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即在对以县域为主的区域内学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的基础上,建立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心的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实现校际教育资源共享、思维共商、协同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乐山市政府积极与省、市电信部门加强协作,省、市电信部门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作为后台技术支撑提供网络支持服务。2007年,乐山市教育城域网建成并投入运营,第一批接入学校30所。目前,乐山市11个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全部实现了接入教城域网并建起门户网站,全市80%以上的学校也都将在今年实现接入并网。乐山教育城域网的合作建设方式为全省首创,全市基本实现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师培训工作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的架构。

乐山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和乐山市教育城域网网络管理中心,专门负责远程教育项目和城域网的建设、管理、培训、应用和技术服务。犍为县教育局设立了项目运转专项经费,各县也在人员安排紧张的情况下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服务队,负责设备维护、维修、技术指导和具体管理。

为不断更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乐山市政府拨出专款120万元,配置了成套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同方思科城域网版教学资源,作为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补充,免费向学校开放下载。同时,摄制市级优质课50节,评选出教师优质课件52件、学生电子作品71件,免费供全市学校使用。

乐山市“天网”、“地网”资源的相互补充和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学校、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有车无货”的矛盾,减轻了学校购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经济压力,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共享。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吕申堂说:“资源内容很好,仅就免费接收资源一项,全区每年就可减少十多万元的支出。”

目前,乐山市教育局与县、市、区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与学校会议也可采用网络会议方式进行。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了网络素材的收集整理、制作教学教案的能力,校内教师的交流和校本研修依托网络资源,与省内外教师建立了长期交流互动。校际网络和教育城域网不仅为城乡学校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拓展了乡镇学校的视野,拉近了全市学校与全国教育先进地区的水平差距。

交响曲之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政治教育

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讲授。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决定的。

一、主渠道教育

第一,增强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说服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接承担着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与宣传普及的任务,理论性和时代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为此,要加大科研力度,不断认识和把握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理论方针政策的发展变化,根据时展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提出的问题,坚持与时俱进,要使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教学才有科学性、时代性,对学生才有说服力。

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内容,以理想和信念为教育核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特点和思维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内容和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课程性质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动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内容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学生往往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也只有在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提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化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经验证明,一旦让学生走向实践,接触社会,许多理论问题就会豁然开朗。离开实践、离开生活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也难以提高。

第四,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出:“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一般而言,干任何事情都要发挥人类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特殊而言,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一条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成功的教育艺术就是要引导好、保护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五,积极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多种教育方式,提高深堂教育效果。教育手段对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它使教育内容充实、形象、简洁、明了,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记录教学的详细内容,使教育空间大为拓展。教育中可以采用演讲、评述、辩论、对答、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育吸引力。

二、网络渠道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它使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为方式、知识传播方式等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学校都相继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学习的网站或网页,逐渐形成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及阵地。大学生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上学习理论,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建设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合学生的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个人交流渠道教育

个人交流即面对面交谈,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因为个别交流一般不是解决面上的思想问题,而是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个人的思想问题独具个人的心理特点和性质。交流对学生而言是要勇于在教师面前公开自己的问题,并坦诚地面对和改善自己的不足,需要有较强的毅力。对教师而言要解决学生具体的思想问题需要费时、费力,投入较大的精力,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是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底线,也是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具体和直接的体现。当然要使个人交流收到实效,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把握学生个人思想问题形成的过程,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握独具个人特点的人生矛盾的发生与发展所导致的思想形成过程。

总之,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洪志.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07).

[2]黄明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农业

科学,2008,(05).

[3]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学

校理论战线,2007,(05).

[4]马福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07,(01).

[5]颜善文.学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交响曲之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职业发展教育、职业操作能力教育等。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认识,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概念

艺术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为最终目的,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的激发,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从狭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相关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对人类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功能与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认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审美。当前,我国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与全面展开,是实现大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知识、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纪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德育效果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艺术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讲解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我国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学习对象,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中及艺术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华,从而丰富学生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关脑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左脑主要具有记忆、读写、计算、语言等相关机械功能,而右脑主要具备想象、情感、意志等相关非机械功能。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来促进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上: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角度思维、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促进艺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又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审美是学生理解艺术活动主题、艺术作品内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础。艺术是连接人类思想及现实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以审美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艺术教育主要采取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获得更多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高校教育必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们遵守道德底线,具备很强的道德修养辅佐性。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冀道德”,美术的最终目的虽然与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术可陶冶个体内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让人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科学与艺术分别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科学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包含着科学的普遍规律。科学难以到达的方面可通过艺术进行反映与掌握,从而把握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可以发现世界微妙的过程与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学生通过艺术可让感情更加丰富,内心更加纯真,艺术是个人心中折射世界万物文明的棱镜。艺术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事物中隐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可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现实美、文化美的陶冶,并从中受到艺术技能的训练。

(三)身心素质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需要,不仅开发学生的个体智力,还会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机水平,形成一个高效能、高层次的调节系统。艺术教育能在美学教育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美的现象,逐步养成鲜明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及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丰富、学生集体更具凝聚力。学生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可表达个性的美学志向、意识及需要。此外,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将审美运用到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可适当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结合课堂与课外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绘画、书法、声乐等艺术门类。此外,还可开展辅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艺术研讨、艺术观摩等方式,延伸与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结合艺术训练与知识传授

以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技法训练也同等重要,如绘画表现、发声方式的训练等。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下,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课堂的教学知识,使得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与实践,才能深刻感受与理解艺术的隐性精神。

(三)结合显性、隐性的艺术教育

课堂、课外教育作为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隐性教育的方式。校园内的环境同样可以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比赛、画展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五、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学模式突破出发,阐述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形式。传统艺术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华侨大学进行教学模式突破后,教学模式逐渐走出校园,转向社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时,会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及观摩实践。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是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上课实习、课外工作实习等,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华侨大学将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模拟教学、教育调研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外相关教育实习单位,促进学生与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教授中小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第二,在校内加强对话剧社、交响乐团、礼仪团、合唱团、动漫社、摄影协会、文学社等多种社团建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激发学生艺术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学校在诸多社团成立后,各社团成员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如2014年,华侨大学音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出台后,积极组织协会内成员排练节目,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校团委、学工办等的支持下,在校内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员,并根据演员的实际状况分为多个小组,排练多个音乐节目,进行团体表演。各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面对困难,使得学校在最后的全国性表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了艺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的内涵中可发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是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挖掘个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需通过课堂艺术及课外艺术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训练结合、显性艺术与隐性艺术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徐振祥.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3]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

交响曲之雨范文第4篇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

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撤点并校”之利

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分散配置,一人一班甚至一人一校的现象大有存在,加上目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历偏低和老龄化教师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改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虽然国家每年按生均下拨给学校公用经费,但这些资金少,效益难以发挥,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产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然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确实改变了以上的教育现象。合并后的学校有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教师队伍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撤点并校”之弊

在“撤点并校”真正实施之后,也有很多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由于受集中办学、优化资源、资源共享等思潮的影响,中国部分县市和地区合并学校的浪潮一涌而起。原来有二十所初中的县城,现在只有两三所初中,并且都在县城,导致县城初中班级人数过多,任课教师一学期下来,就连个别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更不要说是加强对学生接受知识的个别辅导和思想动态的个别谈话了。因为实践证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班级人数过多再加上批改作业量大,无形中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部分差生就顾及不到了,再加上留守儿童、少年的增多,造成部分学生因得不到教师在学校方面的辅导,思想情绪方面的关爱,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甚至抽烟喝酒,迷恋网络,有的甚至辍学回家,走上了弃学混日子的道路。

就小学而言,大部分人口在万人以上的乡镇只有一两所小学,过去那种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结果那些合并后的中心小学同样是班级人数过多,造成以上同样的弊病,无形中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更为难言的是,近百名教师的学校,就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成了后勤工作者,生活组、门卫值班组、接送学生组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变成了臃肿的教学机构。让一些在农村长期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有资历的、有经验的、受过各种考核达标的年富力强的教师退居二线,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车接车送学生的工作,每到周五放学学生要全部回家,由于资源紧缺,校车接送不过来,有时就超载,有时学生自己找出租车。倘若遇到自然灾害、大风、雨雪天气的袭击,风险大大增加。有的地方由于道路的原因校车送不到,学生还得徒步几公里……以上种种必然藏匿着安全隐患,因此,近年来很多地方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与之不无关系。

由于合并学校,原来经过危房改造的农村小学,面貌一新,但校园内缺空无一人,没有了童真的笑声,没有了打打闹闹的声音,没有了朗朗读书声。各种电气设备、桌椅板凳、办公用品闲置无用,校园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寂。个别农村小学变成了幼儿教学点,只留一名地方教师进行幼儿教学,该名教师既是炊事员又是清洁工,只好孤独地在学校里带上八九个幼儿无章地应付。那些家庭条件差的幼儿只能在这样的教学点上学,而那些家庭条件稍好的都拖家带口地进城了,还有那些离学校偏远的孩子也进城了。

由于合并学校,致使好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只好背上过重的负担向县城进军,县城人口过度密集,造成城市人流拥挤,环境卫生差;房价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中午午休、下午放学的时间段,车辆堵塞严重,交通事故频发。而相比农村,原有一千多口人的村子只剩不到百余人。

综上所述,过分合并学校弊大于利。1.浪费人才资源,机构臃肿;2.增加农民负担,增加安全隐患;3.对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4.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放弃农村就是放弃根本;5.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机会。

农村合并学校是明智之举,提倡合并农村小学校,搞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这种想法的确很好,应该推广。但是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经济条件各有不同,有的家庭能够承担学生的上学问题;有的家庭就不能承担起学生到集中点读书;除此以外还有交通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等。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各级领导、各级部门,认真做好并校的“前提条件”,通过改革,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优化,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农村的教育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农村教育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

交响曲之雨范文第5篇

1.1社会性取向。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动已有的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改革、改组和改制,逐步调整为职业技术学院。由此拉开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篇章。同时把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从诞生之日起,高等职业教育就肩负起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社会开放性、育人实用性在此后的办学实践中愈加体现。社会性取向,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应社会需求,接受社会检验,不是闭门造车式培养我想培养的人,而是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当前,企业订单班在高职院校中的遍地开花,证明了这种价值取向的正确性,是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

1.2科学性取向。

教育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把未进入职场接受过任何专业技能训练的人培养成优秀的职业人,需要一个过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性取向,就是要坚持教育规律和职业规律的兼顾融合,使培养学生真正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切实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坦言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成熟的模式和丰富的经验可学,多年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常常被讥讽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和中职教育的“发面馒头”是有缘由的,因为他是新鲜事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仅仅有二十多年,没有理论建构基础,只能边干边总结,边干边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唯有坚持科学评价的标准,才能收获真正的经验和把握客观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都是在坚持科学性取向的前提下获得的。与此同时,这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操作性取向。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诸如:学生生源素质、社会环境导向、教育理念、教育资源配给等。有学者曾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归纳为逐步解决了“五少问题”(社会少认同、法律少明细、政府少作为、办学少特色、就业少出路)而取得进步的,这种总结很有见地。也为我们形象地解读了一种现象。正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操性原则,凸显操作性取向,理性务实地培养学生,注重帮助学生培养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当前,操作性取向集体体现在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以及学生对自身客观的自我定位。如今,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评价在逐步超越对本科生的评价。超越性取向。教育的成效往往在主客体的相关转换中效能增强。正如,当前我们更加强调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传授知识。学生作为客体,在学习过程中是受教者,接受者。一旦转换成主体时,会激发更大的潜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主体的积极开拓进取和拼搏精神,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坚持这种超越性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在特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转变,实现自我超越。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定义

相关期刊更多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教育厅

艺术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音乐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