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我中华歌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男:
这是世上最大的家
五十六个兄妹聚一堂
家有南疆和北国
还有都市与村庄
女:
这是天下最暖的家
炎黄子孙不能忘
家有唐诗和宋词
还有纸墨与书香
合:
美丽的中华我的家
小村炊烟灯火人家
高铁飞奔霓虹斑斓
古街老巷飘来了酒香
合:
美丽的中华我的家
黄河长江源远流长
长城内外人群欢唱
塞北江南一样的月光
男:
这是人间古老的家
千年不变叫中华
家有故宫和敦煌
还有昆曲和秦腔
女:
这是美丽富饶的家
牛羊成群稻花香
家有良田和牧场
还有渔歌唱悠长
合:
美丽的中华我的家
千年风霜百年梦想
苦难孕育不朽篇章
华夏涌动复兴的期望
美丽的中华我的家
福照大地日出东方
人们幸福祥和安康
我爱我家美丽的中华
我爱我家美丽的中华
2、简介
一、声乐演唱艺术处理的基本要素
(一)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条件
众所周知,声乐的演唱主要通过人体发生的技巧控制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声乐演唱者要具备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条件。有良好的嗓音条件,才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歌唱技术是表达歌曲内容的必要手段。动听的歌声,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享受,要拥有优美的声音,需有正确的嗓音观点,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需具备相对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发声的技巧,如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唱歌发声的简单原理,发声的共鸣原理、共鸣腔调划分、共鸣腔恰好的运用和声音区域关系,掌握运用共鸣腔的方法。此外,在歌唱技巧训练的时候,必须掌握唱歌时的呼吸方法、呼吸的正确运用、了解呼吸的要点,掌握常用的呼吸方法。学习识别发音的性质、发声部位的划分,了解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及特点。一个好的歌唱者除了具备天然的好嗓子之外,更多的是注重音乐知识和文化的修养,一首好的歌曲要获得最优的演唱效果,在运用声音技巧的同时,还应该与自身的乐感相结合。曲段词段同步的表演,熟悉一首歌曲的最初音乐语言、调性、节奏、节拍、旋律、和声、音域等要素是歌曲表现的基础。
(二)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
如果说天然的好嗓子和基本的乐理文化知识积累是演唱的基础,那么歌曲的灵魂应该是歌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体现。经常听到人们有这样的议论,这首歌唱的很有情感,表演很有感染力,正是反映了歌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听者不满足于合成器模拟声音,听者不仅需要听到优美的歌声,更需要感受到歌唱者的修养内涵,演技和挖掘听众的感情,融洽的交流,演唱者在演唱一曲好的作品时,是艺术的再创造,不是单纯的按照曲谱、歌词唱出来,而是要表达出歌曲的内涵,首要了解作词家的作词背景,情感,对曲谱的分析,激发歌者自身的情感,歌曲的创作目的、背景、情感是通过演唱精确优美的反映出来的。
无论是哪首歌都是了解和说明的过程,没有对词曲本身的渗透,就不会有正确的观点,如果不能深入体会,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表达什么,或许可以这么说,不能表达词曲本身的内在涵义,那么更谈不上什么再创造,因此加强演唱者的文化修养,提高歌唱者的本身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一定要有充足的生活体验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来充实歌唱者的习惯。当然,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艺术修养,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日积月累,才可顺理成章。
二、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技巧
(一)准备阶段
1、歌曲背景分析
深入了解词作的年代背景,作品意图和主题思想,从现实生活出发全面的了解作品。每一个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政治和社会风气等。演唱者要掌握好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真正了解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作品的主题,不同的社会环境、风俗、人情,会产生不同歌曲的民族风格。比如,一样的民歌,美国的民歌以乐器,节奏为主,而我国的苗族以醇厚的声音表达民族风情,地域的不同,民族的风俗不同,生活的习惯不同所表达的民族歌曲风格也不尽相同。
2、歌词的深入分析
唱歌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表达歌词的内在情感,每个作品都会有鲜明的风格和主题思想,每当歌者演唱一个作品时,首先应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和作品真正目的,对作品的时代了解的越是透彻,越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想象力则越是丰富,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歌者的表达能力肯定会越强,演唱出来的歌声越是优美动听。
发掘歌词的内在含义是唱歌不可缺少的环节,歌曲是依据词音而发声,发声而是依据情感而表达其含义。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声为情设,腔为情设。”可是要确切的做到并不是依照歌词曲谱所能做到的,肯定要在深入的剖析作词寓意,了解中心思想,作词背景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经过解析歌词,方可进一步了解歌曲的主题风格和情感内容,如我国苗族著名演唱家宋祖英的作品《爱我中华》,描述了祖国当代民族风情,建设后的五十六个民族的整体风光,描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格、民族风情、祖国的大好山河。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等歌词不能只知道歌词的表面功夫,更要深刻了解时代背景,社会风气,民族风情等,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解析此意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歌曲的风情,对作品体会越深,才可深入表达此含义,完美的表达出来。
3、曲调的深入分析
曲调是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作曲家需要根据调式和节拍,歌词,高低声技巧来做曲,才使原来的词字装上音乐的翅膀,从而使歌词所达不到的情感波动。学习唱歌如若不在相对程度上对复杂的调式和节拍表达的音乐语言深入分析和掌握,是绝对表达不出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在深入解析歌词词义之后,同时应对调式节拍做必要分解,方可有助于强化对歌词曲普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春天的故事》词时,先要将曲谱唱熟,节拍掌握要恰到好处,音准调匀,歌词曲调协调平稳,讲述完美的中国画面。“春天的故事难忘的春天的故事”以平稳谱曲开头,高音展示了春天祖国的希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故事讲述节奏协调稳重。整首歌曲平稳、节奏性强,叙述完了中国继往开来的新面貌。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曲调节奏的自然基础;语言的腔调声音的高低、语气的轻重缓和还有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形成的音律,则是歌曲线谱的自然基础。曲调,曲调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需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来加以体现,便是完美的曲调。但各种音乐基本要素在于不同乐曲或曲调的不同部分,其表现作用也不相同。有时节奏、节拍意义较为突出;有时音高、音色意义较为突出;有时调式的表情具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怎样,它们是完整的。艺术统一体,服从于曲调的艺术表现力。可见演唱者熟悉阶段必须从曲调入手,进而解析掌握内涵,才可以表达词曲的主题风格。
(二)演唱阶段
1、演唱技术运用
首先,速度的处理。演唱的基本表现方式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高音,节奏,音色,速度,力度,和声等。速度处理是演唱时的最基本的手法,稳准的掌握好演唱的速度,而这里最重要的是高音和节奏。可以说高音和节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根本。如果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就要把高音唱准,把节奏把握好唱准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没有这些最基本的保障,其他的都是无稽之谈,产生音准不好的因素却有很多。
再者,力度的处理,声音的力度是音乐的重要表形式,歌声动听要靠嗓音的力度表现出来,歌声中的情感同样要靠力度表现出来,歌唱就是这样。在唱歌的时候,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嗓音的力量来表现,例如演唱力度强大、情感激烈等内容的时候要采用强力度形式来演唱。如果情感低迷,描绘伤心,心情低迷的境遇时,力度就要弱一点了,需要特别微弱的声音表现出来。曲调中有的词要用坚强的力度来处理,如果遇到不同的力度处理音乐时,应该做到自然,合理,节奏不要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调,不然的话音乐表现缺少高低情调的起伏,歌词的意图情感等就表达不出来,平声平气没有感彩。
第三,歌曲的部分处理,一首歌中表达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便是一首歌曲的部分,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歌曲的部分表现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渐进式——歌唱者的情感激烈程度和嗓音要随着音乐逐步的上升,一直发到最高音。突发式——演唱者在唱歌的时候突然起,一般是感情上的表达要有一定的对比性,例如《我亲爱的爸爸》“那青年英俊美丽”以大幅度转弯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华强华彩之中的部分——主要是女高音中的华彩部分,有的时候有字有的时候没有字以“啊”为主,唱歌时需充分的发挥灵活和速度的方法。还有一种的弱唱的方法——这种唱法是歌曲中比较特殊的唱法,这种唱法可以把感情表达的更为激烈《索尔维格之歌》结尾的“啊”字,就是用弱势的唱法表达思念对方的含义。
2、演唱情感运用
首先,要准确掌握歌曲情感。每首歌都有一个感情基调,是情深,还是自豪,是愉悦热情,还是威严,或是伤感伤心等。歌唱者需要从歌词的文字寓意中准确地把握。歌调准确有利于感情的准确表达和主题思想的发挥,因为感情乐调的把握是整首歌表现的整体趋势,情感乐调体现出感情的综合形式,恰恰这种综合体正好是高度描述思想风格所需要的。因此,歌唱者需要在深层挖掘歌词曲意的同时,准确无误的掌握感情基调。这样歌词的意图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例如演唱《克拉玛依之歌》,表现方式不同,表达情感的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开始歌词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所表达的情感为低迷、伤心。相反在第二段,演唱时他的低调变得欢快愉悦,这样的歌唱方法强调了今已胜昔,而曲中的人物给人的感觉是因为不想面对困难而离开了克拉玛依,如今这里建设一新他又回来了,这种表现形式必然破坏了曲词里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歌词中的人物应该是勇敢的,敢于面对困难挑战未来的人物。假如一开始把任务的情感表达的和谐、愉悦,既能塑造出年轻人挑战困难的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又能表达对克拉玛依建设的美化。这样才能使曲中人物形象和身份完整统一的表现,歌曲思想风格才能完整的发挥出来。从上面的描述可知,要把握好歌曲的感彩,方可真正的理解到创作者的用意,演唱起来才能优美动听。
其次,感情表达细节掌握好一首歌曲的曲调后,围绕总的曲调,再唱每个词,语句和乐句时情感变化要自然,流畅。要增强主音率表现形式和部分细节处理恰当,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全曲缠绵婉转,而且有微妙的感情变化,歌曲的开始用钢琴模拟吉它的弹奏特点,讲述了美好的诗意画境,在明亮的月光下,小伙来到心爱的姑娘窗下,弹着吉他,小声的歌唱“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画面描绘的是深静的夜晚和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意,可知歌曲的感情是平静的、挚诚的。紧跟着是歌曲由小调转换成明亮的大调,“没有人来打扰我们,亲爱的别顾虑……!”从这推向此首歌的部分,进入感情激烈情景,跟开始的平静,温柔形成鲜明的对比。后面的第二段曲调虽然像第一段,但从词句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小伙子求爱却得不到姑娘答复,依然在急切的期盼,可知在情绪的表达上跟第一段相对比要激动一点,难受,并且充满希望。在歌曲又一次换大调时,情感表达为更加热烈,此为歌曲的二次,表达小伙子对姑娘忠贞的爱情,此次过后,歌曲变进入曲尾,进入平稳、安静的状态,“带来幸福爱情”但还是充满了希望的等待。这歌曲虽然短暂,但是歌词细致明确的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情表达效果尚佳,我们掌握人物情感细微的变化,不但没有影响整首歌的情感表现,反而能起到优美,圆满的主题作用。当然一首完美的歌曲不是用一句词句就能表达清楚的,更需要歌唱者用心灵去体会,掌握技巧熟练的表现出来。
3、演唱动作运用
一年级胡晓玲
说课内容
湘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其多列》。
说教材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音乐形象鲜明。歌曲通过“拣竹叶”、“砍竹筒”、“高高兴兴上学去”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表达了他们像自由自在的小鸟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愉快心情。“其多列”是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
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简单的哈尼族文化,学习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
2.技能目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其多列》伴奏,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3.情感目标: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说重点
把握歌曲节奏并为歌曲伴奏,学习并背唱歌曲。
说难点
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伴奏。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就稍容易一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歌曲中的生字较多,所以歌词的朗读是一个掌握与记忆的关键,在教授歌曲时,我将首先教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因为按节奏朗读歌词,既解决了学生不认识的字的问题,又巩固了歌曲的节奏,还使学生了解了歌词的意思。在学唱歌曲过程中,由于歌词比较多(有三段),所以我注重引领和带唱,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歌曲。学生初步学习歌曲后,通过打节奏、声势表演、分组唱、接龙唱、创编动作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在课堂上表现自我。
说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用欢快的声音和优美的动作去表现歌曲,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本节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式、竞赛法、表演法等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
说教具学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自制沙锤(人手一个)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视频《爱我中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就像五十六朵美丽的花朵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竞相开放,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吧!
2.播放课件——哈尼梯田、哈尼服饰、哈尼乐器等,学生观看图片并简单了解哈尼族文化。
二、新授歌曲
(一)初听歌曲
1.学生观赏歌曲视频《其多列》。
2.学生初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欢快情绪。
(二)初学节奏
1.教师出示节奏图,用沙锤示范为歌曲伴奏。
2.学生跟着老师用为儿歌《小白兔》伴奏。
3.学生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4.师生一起逐句朗读歌词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逐句带唱歌曲,学生逐句跟唱歌曲。
2.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3.学生跟伴奏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
1.三组同学接龙唱。
2.男女生分组演唱。
3.师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齐唱歌曲。
四、歌曲拓展
律动创编,学生自由创编动作,边做动作边演唱。
乔羽是我国词坛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千余首歌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人说山西好风光》《爱我中华》《你从哪里来》《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等。郭兰英、李谷一、、宋祖英演唱的部分歌曲均由他作词。许多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奖。他还参加了电影剧本《刘三姐》的创作,承担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部分诗词的撰写工作。他对中国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
乔羽平时不参加固定的锻炼项目,主要是常走步。有时漫无目的地到街上转转,有时去买点东西,办个事情,每天一两个小时。乔羽说:一天不这样走走,我感到很不舒服。到外面走走,既观景又看人,呼吸新鲜空气,十分舒心。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经常动动,可使血脉畅通,筋骨强健,那总是好的。
乔羽说:对人的健康来说,良好的心态最重要。好心态,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他特别反对有些老年人老气横秋的状态,老是悲叹“我老了,不行了,活不了几年了”等等;也不能为了健康,老是琢磨着“今天不能吃这个,明天不能吃那个”,处处小心翼翼。“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在大原则上把握好就行了”。
谈到心态,乔羽还提到了“”那段历史。在极“左”横行时,知识分子被视为“臭老九”。乔羽也受到批判与冲击,被下放劳动,被逼干杀猪这类又脏又臭的活。但他总是乐呵呵地接受此任务,津津有味地翻来倒去,把肠、肝、肺收拾得干干净净。乔羽说:“我是把干苦活当作一种修炼。”看,这位老艺术家心境是如此乐观、坦荡!
乔羽退下来后,仍继续他的歌词创作,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每参加一次活动,他都感到很快乐,乔羽说:无论离休干部,还是退休职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做点事情,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从健康角度来说,可以排除孤独与烦恼,愉悦身心。
论文摘要:以音乐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裁,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接受民族音乐熏陶,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但现实生活中流行音乐的传播成了重头戏,当前广大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捧流行歌星,对民族音乐嗤之以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视和深思,面对着如此丰富的民歌资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呢?首先我们必须要做客观的比较分析流行音乐及传统音乐的优劣之处。流行音乐之所以被学生们接受追捧,是因为它具备内容通俗、旋律流畅、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流行一时的特点。然而我们少数民族民歌的传统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旋律自由,歌词言深意长,有一定的风格特点。照此下去,若干年后,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有多少人欣赏,还由谁来发扬广大?
要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必须依靠教育,依靠我们广大音乐老师的不断努力,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引导他们正确地去欣赏音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到孩子们还是喜欢通过以下几点来学习:
一、通过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特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少数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的有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彝族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的特点和丰富的音乐文化,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如:蒙古族民歌曲调高亢,节奏自由宽广悠扬,声音要求粗犷。藏族民歌活跃热烈、朴实优美,声音要求自然流畅等特点。又如朝鲜族歌曲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起共鸣”,其我们非常了解的歌曲《桔梗谣》、《阿里朗》等,在学习时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聆听自己体会和总结歌曲特点,慢慢的增加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二、重视对相关文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课一定要多方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少数民族知识,遇到问题要先考证清楚,再教给学生,否则很容易出问题。如在二年级解释彝族乐曲《快乐的罗嗦》时,不能把“罗嗦”解释成“啰嗦”,“罗嗦”是彝语的译音,有的译成“诺苏”,是指彝族人的意思,“快乐的罗嗦”可以理解为“快乐的彝族人”,又如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二年级的孩子们就会问老师日喀则是在哪?我当时回答了“土质最好的庄园”,学生还会问“土质最好的庄园在哪”?在歌词中还有“啊索啊索马里拉”是什么意思?学生听了也是一脸茫然,这时我们就需帮助他们了解其含义,其实这句歌词没有特殊的意义,在这首藏族歌曲中,只是为了帮助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简单易懂了解歌词大意。在教学中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文化是为了辅助更好的感受音乐,但不能喧宾夺主,突出了相关文化而忽略了音乐,否则音乐课就成了地理历史课,所以要很好的把握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活动,新的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感知开始的。如果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参加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课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音乐,调动情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很少,特别是他们的风土人情、服装服饰等,如果只凭老师的解说就会显得很空洞、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孩子们更真切的感受与理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五年级学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彝族人民赶圩的视频,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大人们挑着担,孩子们跟在一旁欢天喜地地去赶圩的情景映入学生们的眼帘。再如六年级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播放有关草原风光片段,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白鸟歌唱、毡包犹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让学生了解蒙古人民以放牧为生,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特点,无需更多的语言,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人们的心情,引起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
四、演唱与律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学习兴趣
少数民族人民都能歌善舞的特点,他们的音乐律动感和舞蹈性都很强,而且各有特点,因此我在上课除了学唱之外,也让学生们学一学他们的舞蹈动作,我感觉这样对深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特点会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维吾尔歌曲《哇哈哈》《青春舞曲》就可以让他们带上维吾尔族的小帽敲起手鼓,模仿几个维吾尔族舞蹈的简单动作,又如欣赏《赛马》时学生就可以边听边律动,学生如醉如痴模仿二胡演奏,模仿骑马奔驰,表演蒙古族舞蹈等,学生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愉悦身心边唱边舞,在这样特定的音乐情景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要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作为一个音乐教师,我觉得首先自己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学生。同时,结合现在新教材,我们要吃透教材,努力掌握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溶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