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网络课堂; 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
【Abstract】Mathematics network teaching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how to study, and not how teachers teach. The role of teachers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In class, students choose their own way of learning, through the special subject learning website achieve Multi-directio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making the learning time and resources are hitherto unknown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in the independent choice, independent inquiry process,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s to realize knowledge reorganization, cognition, concept, experience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Network teaching;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23-02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与网络数学教学优势互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 教师通过创建专题学习网站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有了一些收获。
1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促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比传统教学而言,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的是组织、指引、合作者。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比较枯燥乏味,我课前精心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模拟三个购物超市。课上要求学生设计出购买奖品的合理方案,最后还要评出三个最佳设计方案。大家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引下,理清学习思路,逐步解决问题,接着分别解释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接受别人的质疑,最后全班学生举手评出三个最佳设计方案。这堂课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空间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自由,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2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充分改善了教学内容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编写的限制,较难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数学网络课堂教学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在教学有关利率的知识时,教材上提供的年利率、利息税等有关数据和当时数据不同并且计算方法和现实脱节。在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搜索最新数据和相关办法来解决问题。再如在教学圆周率有关知识时,学生通过搜索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有关介绍,了解圆周率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拓展了视野。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不再完全依赖以教师或教材为仅有的信息源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网络与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习自主性。
3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使师生、生生合作面得到极大拓展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由于学习人数较多,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疑惑与不解,而在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教师沟通求得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也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合作学习不再局限于学习小组,全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交流、探讨、辩论等实现合作学习。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绘制出统计图,教师可以检查、批阅,学生也可以参考。通过交流、评价,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找到了差距;在发现别人不足的同时也完善了自我。这样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发现不足,共同进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有助于照顾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几十个学生,受到教材、教学时间、教学进度等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材施教难以到位。在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有助于照顾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在教学《圆锥的认识》一课时,学生们打开专题学习网站,先选择必学知识部分,这些是基本知识,还设计了选学知识部分。学有困难的同学,在学习必学部分时可以多用一些时间来理解吸收,把基础知识学的更扎实牢固。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在学好必学知识后,再学习选学内容,使自己的能力得以发挥。在练习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更能体现出因材施教。学生打开练习软件开始作业,按各自的能力答题,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基本练习为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难度大、提高性的练习。在利用教学软件判断正误的同时,教师也在随时巡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予以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
5 数学网络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我们转变教学模式带来了契机,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能把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在《蓝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把局域网引进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这一教学理论,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 利用多媒体渲染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好音乐、画面同步的大海图,(附加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学时,我首先以“同学们,走进教室你们想说什么”一问让学生进入情境。逼真的画面、丰富的资料、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们兴味大增,不时倾吐着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和交流海象知道蓝鲸的其他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或发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见解。
二、利用网络激发读书兴趣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这一优势,一改传统的初读方式,,让学生带上耳机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可通过网络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避免了其他同学读书带来的不必要的干扰,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初读的兴趣高了初读的效果。
三、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延伸学习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嘴巴、鲸须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其中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蓝鲸的其他知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网页,在教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蓝鲸大的其他知识,并想想网上的资料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受到蓝鲸的大的,学生通过查阅,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对蓝鲸的大有了更深的体会,学到的说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为运用说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再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文学习结束进行“介绍熟悉事物的特征这一练笔时,由于练笔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的难度,因而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制作成网页,并带领学生熟悉这些事物,练笔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唤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了解和回忆,结果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网页,获取到丰富的资源信息。学生们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寻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认真选择自己喜爱的写作对象开始练笔,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少小组学生的习作写得相当详细生动。教师因势利导,当堂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从《蓝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利用校园网和局域网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提高为目标,再加上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结合实践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它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网络语文教学将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网上,学习时图文声并茂,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中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语文教学。
3、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网络语文教学选定局域网或校园网的某一资源库作为学生取舍的素材来源,而对素材的选择、组拼、融合、消化、转换则是通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和体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
信息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罗马俱乐部在著名的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要推进一种新的学习观——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性(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进行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创新信息的能力。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预期性、参与性。(1)预期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能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善于有选择地学习,具有捕捉、理解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2)参与性强调社会化实践,善于人际交往、能主动适应群体生活,有责任感,善于协作。预期性和参与性的结合,体现了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即是自主探索学习与互动协作学习的结合。
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手段,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创新性学习有5个中介要素,它们都可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支点。
(1)语言。这一中介要素历来受到重视。网络环境大大增添了语言的魅力。
(2)工具。工具是人的认识器官的延长,基于网络环境的工具具有其它一切传统学具无可比拟的优势。
(3)价值。价值是最重要的学习要素,是创新性学习的动力。重视这一因素,旨在使学生学会主动选择,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
(4)人际关系。维持性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垂直的、教师权威型的、不平等关系,成为学习的障碍。在网络作为工具的创新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是知识和信息的探索者,又是提供者和分享者。
(5)形象。形象引发直觉、联想和综合概括才能,在创新性学习中有不可缺少的独特作用。网络的多媒化、形象化特征,是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难以企及的。
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性学习的两种主要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即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皮亚杰指出,协作学习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中也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我们将创新性学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思想,与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实践了两种创新性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创新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自主探索学习
(一)学习设计
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学习设计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其基本环节如下:
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查询信息探索思维意义建构
基本过程:(1)情境创设。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2)问题导向。一是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二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3)查询信息。学习者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分析、辨别,加以归类、整理。(4)探索思维。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探寻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或然与必然等规律、关系。(5)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图式”)去“同化”和索引(分析、检验、确认)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如果不能“同化”,则引起“顺应”,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本原则:(1)学习主题的设计。主题的选取和设计非常重要,要遵特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原则,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思考价值,有可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愿望,能完成任务驱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当前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内容、每种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更多资源,教师可视情况指导部分学生获取资源的路径和分析利用资源的方法。
(二)实例:网络—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我们在联入Internet的Intranet环境下的网络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多个学科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多个学科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其中,地理“森林资源”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下:上课前教师运用学校自主开发研制、已通过专家组鉴定验收的国家重点课题成果“ 地理电子教材”,经过重组制成MCAI软件,教师从网上搜集下载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内容,分三个专题放在网上,并制作添加了一些网页。
过程A:视频动画演示黄河泛流与断流现象,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森林破坏后,为何会引起如此严重的结果?过程B:演示电子教材软件,进行任务驱动,提出学习要求。过程C:学生上网查阅信息,分析,整理。限定时间。教师通过计算机监控学生的查阅活动,相机指导。过程D:学生讨论、交流。限定时间。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提出一些观点。对“涵养水源”、“调节大气成分”等难点问题,教师演示“电子教材”MCAI,加强学生的直观、形象理解。过程E: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用所学新知识解决过程A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点拨迁移,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保护森林和保护环境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适当评价,课程结束。
上述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兴趣,上网查询后,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思考,选择网络信息中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
三、互动协作学习
(一)学习设计
基本含义:互动协作学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织在一起,为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而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完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基本步骤:(1)组成协作小组。一般以2-4人为宜,可以是同质(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也可以是异质,一般异质为宜,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2)分工与执行任务。依据主题任务,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作不同的分工,各自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务。(3)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取长补短。(4)合作提高。小组成员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务,成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以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
基本特点:(1)合作下的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竞争中的合作。培养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宽容、协作精神。
(二)实例:网络学习,制作网站。
下面是一次网络学习、制作网站的主题学习活动过程,采用互动协作学习模式。这次活动中汪东、何维、汪茹、张玉婷四位同学协作完成的网站作品,河南省教委选送教育部参加竞赛、展览。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课堂教学 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学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校园网的建设,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逐步走进课堂。网络课堂教学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网络课堂教学
是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通常使用Web课件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师生进行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测验与考试等,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网络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诸因素交替作用的过程,构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着眼于某一种因素,必须把教师、学生、网络等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教学过程科学化。同时,还要将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等因素列入教学结构之中,并使之优化。
三、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
我认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概括为:激―思、设―究、导―构、点―评。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一是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源,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验证分析;三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学生根据其探究性学习及教师的引导,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意义建构;四是教师对学生意义建构的外在表现,如作业、作品等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其意义建构情况及教师点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优化认知结构。
四、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的优点
1.灵活性。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可根据课堂反馈随时通过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课件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测试题。
2.多样性。网络课件除文字外,还可以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拓展,提高学习效率。
3.交互性。网络教学实现了人机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学生通过聊天室、虚拟社区等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师生可以直接进行交流,共同学习。
4.主动参与性。学生从网上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5.网络环境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
6.网络环境教学能够整合各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调动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长久的自主学习习惯。
7.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丰富,能大大开阔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面。
五、网络课堂教学应注重的问题
1.遵循认知规律。学生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不管是教师网上讲解、演示,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都是从感知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开展一系列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因此,构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等,否则思维有差异,认知与网络信息不同步,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传播优化。网络教学也是一种传播过程,要设计好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信息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因此,教师设计好网上课件至关重要,信息传输也不容忽视,通道不畅会影响传输效果。所以,网速也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因素。
3.在这种创新型教学中,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发展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只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个性。
4.创设情境,积极探究。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体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设计。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认真完成网上作业与测验。此外,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作交流(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帮助)。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
5.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运用网络丰富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教学辅导。
六、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认知和元认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作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和建议信息。评价要有利于每一学习者的学习进取,而不是仅用来区分能力的差别。
总之,我将立足于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搜寻教育资源,获取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01.11.
1.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1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又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1.3凸显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网络环境下的“大校本”语文教研
针对当前广大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校本语文教研能力受限的问题,建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环境及先进媒介,突破现有的传统的“校本”概念,打破地理藩篱,创造“大校本”教研环境,开展“大校本”教研活动。
2.1突破资源瓶颈,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研能力。
“大校本”概念是指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引入以外促内的机制,通过建立加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的教研联系,集中多所中学的语文教师资源,集思广益,发挥多所学校、同一语文教研组的成员智慧,优化校际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校际教研。
以备课为例,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内部交流主渠道之一,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校本”教研理念下,备课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联动,成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之间的备课活动,延伸了集体的范畴,改变了现有集体语文备课模式。在校际备课动态化的过程中,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针对性更强,从而使其专业成长充满动态感。
2.2改进学习模式,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
网络环境下构建的“大校本”语文教研模式,除了对于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提供可获性,还改善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模式。在“大校本”语文教研过程中,农村语文教师要完成从搜集资料,到确定学习目标,到设计教学过程、网络交流、教学实践,再到运用到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等等,整个过程是动态的,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过程与方法”相契合。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大校际”语文教研对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有极大意义。
3.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佳作问世,但是与随笔等写作形式相比较,佳作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不占优势。随笔之所以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就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拥有宽泛的写作空间,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写自己所喜与所想,特别是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情境,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有所创造,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作文的教学。
首先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学生的作文,往往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一来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二来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但是,从学生的阅读量来说,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还是读了些古文与古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何在其了解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从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最大问题。在写作时,能适当引用所知的诗句,是本次的作文学习试图达到的目的之一。
其次分析网络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借助网络,可以提供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促进学生快速、大量地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整合信息的能力;另外,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能够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此次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作文教学“古诗名句的春色”,学生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寻找古诗文名句与历史典故,结合现实完成了作文,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体会到了古诗文能使文章增色,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搜集需要的诗文与典故。
网络也为此次习作提供了情境,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写作所必需的资料。BBS的留言,展现了学生的智慧。
4.展示自学成果,达成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