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第1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才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司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第2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春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趣。5、诵读,背诵诗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能熟领略了诗的意境,同时使学生从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如在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刚才是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思索,把发现和领司到的学法简明准确地归纳出来。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出人头地通向旬才理解和归纳的学法自学这首诗。在学生自学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我还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学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焊,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也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逐步提高自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自己去朗读诗句,分阅读、品味、想象、诵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阅读的理解过程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真正转 化为技能。理实证明,这样做,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检查效果,巩固学法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第3篇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第4篇

1、阅读相关资料,搭建对古诗理解的桥梁

我在教学古诗时,会事先查阅一些作者的相关资料,以及与古诗内容有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大声朗读,增强对古诗的了解。如我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十一册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查阅了“安史之乱”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人“喜欲狂”是因为官军平定了蓟北,他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日子,回到久别的家乡了。这样为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奠定了基础。

2、指导读熟古诗,让学生品味古诗的意思

俗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必须通过反复朗读。古人也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读好古诗,并终身受益,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朗读的知识和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速度要稍慢些,以便于边读边想,咬字要清晰准确,把握好停顿和语调的轻重升降,读出抑扬顿挫。为了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我教给他们停顿、重音、语速等相关知识,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十一册中《示儿》《观书有感》时,我给学生加上了这样的朗读符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首先范读,此时我会夸张的把重音、停顿突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再让学生模仿读,根据读的情况老师略加指导。然后同学间互读,最后再全班朗读。通过这样反反复复地朗读,学生对古诗的意思自然就会不断深入的理解。

3、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节奏、音律给人以美的享受。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诗中的停顿与重音,已为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在指导感情朗读之时,首先指导学生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朗读的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节奏要急促,“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要舒缓。这样让学生掌握轻重缓急以后再去朗读,就会读得有节奏、有韵律,给人以美感。

4、配上音乐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美

在学生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精读感悟,熟读成诵,在音乐和动画的伴随下,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并通过多首诗领悟艺术的魅力,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中《游园不值》这首诗,通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现春天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执教时,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观察诗中的插图,欣赏我国民乐唢呐、笛子合奏的《百鸟朝凤》,让他们感受院子里花团锦簇、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然后让他们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园子里什么样的景象,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接着让学生跟随轻音乐《春野》朗诵全诗。舒缓的音乐、明快的节奏伴随着朗朗的书声,让课堂变得温馨、浪漫,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到滋润。此时的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位站在友人园子外的诗人,仰望着绽放的红杏,遐想着满园的春色,很是陶醉。

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第5篇

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下面结合我长达六年的古诗文诵读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配乐吟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主要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高度精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古诗教学中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优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反复吟颂,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

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写了春光烂漫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满路的鲜花,飞舞的彩蝶,婉转的黄莺鸣叫声,配上民族乐曲中轻快的小调,让学生合眼吟颂、欣赏,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的无限美感。

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通过雄浑的音乐带给学生一种气势磅礴的美。通过配乐先声夺人,让学生感受到美,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涵的美,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推敲词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特征反映之一的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与今已大相径庭,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很有必要反复推敲。

如《游园不值》中的“值”字,学生容易认为作者本来要去游园,结果连花园都没能进去,只看见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这次游园很不值得。这时,教师就应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深一步:作者进不得花园,确实是件扫兴的事,但他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想到了什么?学生马上回答,想像到了满园的春色,想像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出这是诗人游园得到的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诗人会感到怎样?学生就明白这里“不值”应理解为没有遇到。通过这样一番推敲,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三、借助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赏画、绘画能力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仅是一首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搞清如此美丽的春色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依次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再通过细读,搞清作者画此图时的观察点是及各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赏析后明白作者的观察点在草堂,首句写屋外近景,平视黄鹂绿柳。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写天上的景物,仰望鹭上青天。第三句远眺西岭千年积雪。末句又由远及近,写到家门外的千帆待发的船。然后深钻,明确各景物的特点,并体会图画的色彩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选其中画得较好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从而将教学推入一个。学生不仅能说出诗意,而且通过析画、绘画、赏画,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

四、扩展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言微旨远的古诗历来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为佳。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时,应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咀嚼精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教学苏轼《题西林壁》一诗时,为了培养学生体味含而不露的文字能力,通过诱导学生寻求句外句,悟出诗人“不说出”的哲理,设计问题。如果把上句“不识”换成“要识”,即要识庐山真面目,想想下句该怎么说?学生就能立刻回答出“就得走出庐山”或“要身在庐山外”,然后问这两个句外句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就能扩展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像,使他们获得诗人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

五、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小学古诗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理解体会古诗高度精练的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怀外,还有个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了解诗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地理位置或风土人情等。学生所处的时代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差很远,他们不可能理解古时的许多事。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当时的环境,介绍当时的地理位置。这样,学生易于明白诗中的方位,诗意自然易被学生理解。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先用图片介绍黄鹤楼,然后问诗中为什么用“西辞黄鹤楼”来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出示当时的地理位置,黄鹤楼在西边,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在东边,所以用了“西辞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