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形象策划

企业形象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形象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形象策划

企业形象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企业形象策划;真善美;符码消费;

企业形象策划(CorporateIdentity)(简称CI)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8年,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为德国的AEG公司设计了简明的字母化的标志,并将其应用到公司的系列性产品以及便条纸、信封、建筑、店面之中,贝伦斯AEG的这些设计实践被公认为是企业形象策划的雏形。自CI产生以来,欧美和日本的知名企业导入的成功使其以破竹之势在业中建立声誉。企业形象策划战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其合理和科学的内涵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企业形象策划也可以称为企业形象管理(CorporateImageManagement),即从形象的角度对公司和企业进行理念(Mind)、行为(Behavior)、和视觉(Visual)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公关策略、服务营销、产品标识、广告等,将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外部表现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构成形象的合力,从而冲击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发生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企业不仅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与企业结成了须臾不离的联系——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主要是企业提供的;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过去企业被界定为一个经济组织,经济学把它定义为“有一定的行为特征,即谋求产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单元”。([1].p,2)而随着文明的进步,企业已从一元定位走向二元定位,即它不仅创造物质产品,同时创造精神价值。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经由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的贯彻而达成的。而这正是是企业求真——向善——臻美三个过程的完美统一。

第一:求真。即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进而大胆探求并坚持真理,它是现代科学发展和进步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正如科学哲学家劳丹所说:“科学的事业是理性的事业”,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效益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企业也只有不断地探求真理,才能使其产品的品质得以保证。企业也只有本着科学的求真精神进行研究和生产,才能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保持其前进的张力和冷静的头脑。

第二:向善。从哲学上讲,价值观是关于对象有用性的认识。而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全部或多数成员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重视盈利固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正是同政府、顾客、金融机构、媒体等社会各个部分的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因此,企业不能置这些联系于不顾,单纯地追求自身的利益。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依赖与社会各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因此,企业选择向善的价值理念,是基于对自身导向正确认识而做出的,也是与社会文明进步取的一致的方式与手段。向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企业只有明白为谁服务,才能在目标定位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臻美。即臻于美的境界,满足人们对情感的诉求。企业生产过程也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成功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现实的肯定,这也是企业带给员工以审美愉悦的本质所在。企业的美基于对经济规律的自由驾驭,:“不断地实现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与经济客观必然性的统一,亦即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规律、从而能在经济生活的必然王国中获得自由。”([2].p,238)当劳动者在生产中达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超越时,他将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好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也是一种审美意向。

企业求真、向善、臻美的生产过程带来了企业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完美统一。而这三个方面正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所在。企业通过生产和营销活动,将这种美好形象传播给社会和公众,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企业形象策划战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和时代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温饱型时代,过渡到富裕型时代,即而进入到表现型时代。表现型时代追求精神消费,即消费者注重产品形象、品牌形象是否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这一时代也称感性消费时代,以此代替原来的理性消费时代。这种消费观念是伴随着对产品高附加值的要求而出现的。首先表现为,购买商品时诉诸于情感的共鸣:消费者不再过多地以经济性、必须性为依据做出理性分析,而是根据自己情感的要求去选购商品。凡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商品,他们甚至可以抛开价格的因素。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服务、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现为求异心理,即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时代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通过购买商品,表现出自我独特的内在价值。表现型时代或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通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及视觉传达的策划,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美观的产品,打造出企业完美的形象,来适应时展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营销战略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传统推销战略,即以卖方为主的战略,进入营销战略,即按买方要求来调整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而进入形象战略时代,包括产品的内在品质、外在包装、道德服务等等,也就是说,顾客选择商品是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形象,即产品的有形形象与无形形象。有形形象可以定义为看得到、摸得着的部分,如企业的标识、产品包装、名称、以及售后服务等;无形形象,即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坐标、目标方向、口碑信誉等等。所有这些,所构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公众的一种约定和承诺。同时,日常生活美学化也是当代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的反映,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广告、消费图像、消费品牌,也消费符码。当今世界被称作“符码化的世界”,又称“世界4”。(卡尔.波普尔曾把现实世界分为三个部分:世界1,即客观物理世界;世界2,即主观意识世界;而世界3则是波普尔的理论创造,即客观知识世界。)世界4带来了符码化的生产,符码化的消费,符码化的权利,符码化的生存,这不可避免地诱导了新的需求动机,造成新的利益分配。([3],p.88)

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形象策划战略正迎合了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形象战略是企业实施人本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形象战略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审美战略,是用审美的眼光和美的规律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使其在企业中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产品形象、道德形象中得以渗透,从而达到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把握,因此也可以将这种审美战略称为美学管理(AestheticsManagement)。传统管理理论力图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去策划尽量准确的行动,它仅将人作为劳动要素来对待,忽视了人本质的要求,致使这种管理方式与人的现实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与错位。随着管理方式的进步,人本的因素逐渐渗透至管理中来,可以说,企业管理理论的几个革命均根源于对人本质力量的进一步揭示与张扬。美学管理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时展的透视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方式,一改物本管理时代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化管理模式,它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精神等等。([4].p,47)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荷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人本是走向人性化的途径,是人对“知、情、意”三个层面的认识和肯定。长期以来,人们对“知”和“意”的重视比之“情”要大得多。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工具理性将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知性的存在,而忽视了情感和审美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而现代社会,随着人文文化的回归,“人类的审美方式不再只是一种认知方式,而中转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超越方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成为生活自下而上的最重要的东西”([5].p,108)审美是人本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它与“知”和“意”一起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企业形象战略也即美学管理战略正是给予企业这样一个实现人本化的机会和条件。在这里,企业通过美学的定位和管理,给予企业员工以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把人的生产还原为体现自我的重要活动。马克思指出,生产本身是物种的生产,它是生产生命的活动。一个物种的全部特征就在于物种的的生活活动方式,而人的物种特征就在于他的活动是自己的、有意识的。([6].p,10)黑格尔也曾指出,“自由的真正意义在于没有绝对的外物与我对立”。这正是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特征所在。

通过以上对企业形象战略重要意义的分析和阐述,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形象塑造决不仅限于是企业的视觉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企业形象战略一改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带给社会惟利是图的负面影响,传达出更多的精神文化的特征。企业形象策划不仅是经济范畴,而且是一种美学范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克罗齐将美学与经济学定义为现代“两门卓越的世俗科学”,它们的结合,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趋向。其共同使命是实现“感觉的心灵化”和“心灵的感觉化”。([7].p,32)企业形象战略正是将美学与经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能否在生产中正确地塑造企业形象,能否将美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是衡量未来企业发展的坐标与尺度。

参考文献

1、吴敬琏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王进:现代经济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3、孙慕天:论世界4.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

4、林莹芬:.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赵伯飞、常新:网络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引自《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

企业形象策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形象画册设计;建构主义;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双主模式

企业形象画册设计实践教学课是以静态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图层蒙版技能的运用为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用平面设计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形象画册设计项目驱动,以讨论学院形象画册创意与制作技能为案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师生协作、学生协作,实现对本专业核心技能――图层蒙版运用的掌握。

1 教学内容设计

1.1 教学内容为本专业核心技能

本课内容来自信息工程系多媒体专业、基础部艺术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静态图形图像处理。本次实践课程所讲授的图层蒙版技能是图形图像无损编辑的核心技术,是平面广告设计、数码图像处理、网页设计行业中一个比较难掌握,但又必须掌握的工具。

1.2 以行业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性、实用性

本次课以广告设计行业中实用性极强的企业形象画册设计项目驱动,通过对企业形象画册的设计与实现,掌握这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现方法,深层次地理解图层蒙版技能在企业形象画册设计中所起的无损编辑、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使用图层蒙版工具,同时具备企业形象画册的设计能力。

1.3 身边题材,创新设计――挑战性

本次实践课以本学院形象画册设计为实践任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应具有对身边事物的洞察能力,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掌握新技能,并配合原有技能,才能完成本次实践任务。本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既要求学生掌握图层蒙版技能,也强调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性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1.4 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协作

本次课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行业实际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在创意分析中,需要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在样品制作中,需要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作为项目负责人,组长负责小组交流、协调、组员考核工作。通过小组作品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2 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教学目标,企业形象画册设计实践技能课教学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3.1 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体设计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3.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任务驱动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思想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f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实施过程:本次实践课,教师通过大量课前准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资源整理等1,精心创设适于本学院学生特点的学习情景:学习情景以企业形象画册设计任务驱动,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团队交流、师生会话,深度挖掘任务解决方案,建构知识意义。

实施目的:通过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引导下,师生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实施效果:有利于教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接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教、学、做”一体化突破教学重点

理论依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实施过程:本次课以图层蒙版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企业形象画册的制作为实践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中,该教学重点以本学院形象画册样本的实现为案例,通过案例制作展开,在技能的传授与学习过程中,使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跟随练习,教师“一边教、一边做”,学生“一边做、一边学”,教、学、做同步进行。

实施目的:“教、学、做”一体化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实践合成,适用于制作技能的讲解。

实施效果: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符合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生喜爱兴趣学习的年龄特征。

3.4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理论依据:校企共建、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想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统一,教学与就业无缝联接。

实施过程:教学以提出工作任务――讨论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样品制作――设计样品评价为主线,完全模拟平面广告设计行业工作流程。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设计团队工作环境。

实施目标:教学与就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

实施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运用,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交流、协作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与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全面接触,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熏陶和养成。

3.5 “双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理论依据: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出,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施过程:在本次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启发、技能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在整个教学中,利用教学艺术调动和组织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最重要的设计方案确定、样品实现、设计作品评价环节中,学生完全充当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协作者,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团队合作、独立实践等学习过程完成设计作品。

实施目标: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实施效果:“双主模式”通过教学设计与教师主导,让学生完全成为教学主体,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4 教学过程设计

4.1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如表2所示。

4.2 师生双边活动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如表3所示。

5 结语

本次实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院多媒体实训设备与平面设计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和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积极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双主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昊悦,高传喜.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0):24-25.

企业形象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商业银行表内业务 表外业务 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4-04-05

2005年7月,我国启动汇率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央行表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人民币将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汇率弹性、双向波动将有所增强,中长期升值态势可期。人民币汇率和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关系紧密,虽然汇改深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不小,但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也同样十分值得期待。

一、对银行表内业务的影响:短期冲击较大,但也有机遇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汇率变化对本国银行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这种影响兼具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表内与表外的特点。有鉴于此,我们将按照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种类分别展开分析,以求全面、深入和清晰。

(一)授信业务:机遇和挑战并存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景气程度发生变化,从而相应地影响到银行对这些行业信贷资产的质量。从行业整体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可能对三类行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一是出口依存度高且没有定价能力的行业;二是进口替代型的行业,人民币升值使境外进口同类产品的人民币价格更加具有竞争力;三是境外投机资金介入较深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可能使这些行业中的境外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导致行业景气程度下降。而以下三类行业则可能因人民币升值而受益:一是产品年内销率高、原材料进口依赖性强的行业;二是外汇负债规模大的行业;三是部分旅游和零售等消费类行业会因人民币升值、国内居民购买力提高而受益。从细分行业来看,人民币升值对钢铁、汽车、纺织、造船、石油化工以及房地产和个人按揭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授信风险不容忽视。但同时,人民币升值对航空、造纸、电力和机械四个行业有正面影响,升值同时也给银行授信业务带来一定发展机遇。

一些潜在授信业务获得发展机遇。本币升值增强了本国企业的资本实力,从而推动本国企业的海外扩张。2005年7月汇改至2008年是人民币升值较快时期,在此期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频繁,海尔、中石油、中海油、京东方、TCL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获得了一定发展机遇,并带动了咨询服务等相关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2009年全年共发放并购贷款200亿元左右,估计2010年可能达到了500亿元的规模,增速超过100%。其中,在人民币升值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跨境并购贷款业务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此外,在人民币升值和各类促进消费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消费稳步增长也带动了除住房贷款之外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如汽车贷款)的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一直以高于总体贷款的速度增长,2010年以来二者相差在20个-30个百分点。

进一步的实证分析①表明,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未来潜在影响需要引起重视。为进一步准确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银行业授信业务的影响,我们对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样本期间,无论是金融危机前世界经济增速较快、还是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时期,外部需求因素始终是影响我国出口的最主要因素,在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汇率变化对出口行业进而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尚不够显著。但是,从其回归系数符号为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绝对不能因为过去五年来人民币升值并未带来不良贷款大幅增加而忽视未来的可能影响。

(二)资金业务:喜忧参半

外币资金业务挑战和机遇并存。人民币升值给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业务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及进一步升值预期,会导致外汇资金选择结汇,从而对外汇理财和其他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创新压力。2010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人民币理财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近两成,而外汇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萎缩近三成。同时,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会导致日间波动幅度大,市场的活跃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风险。人民币汇率从钉住美元逐步转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也要求银行合理摆布外币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

另一方面,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会显著提高,他们将会主动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例如,外贸企业会更积极地采用远期结售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那些拥有大量外汇资产的公司的保值和增值的理财需求会更加迫切,这些都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银行扩大非利息收入占比,加快推进经营模式转型。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目前主要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经从2005年的10%左右提高到20%,有的银行超过30%。除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银行本身加大转型力度外,人民币升值很可能也是重要推动力之一。

利好本币资金业务,但潜在风险需要关注。由于升值预期不断强化,可能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入。为回收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央行需要更多地买入美元,投放本币,由此可能带来更多的货币投放,货币市场利率将在低位徘徊。在债券市场方面,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资本流入和外汇占款高企将给债券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债券市场价格可能会上行,利率下滑,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但另一方面,如果境外资金获利后迅速撤出,则可能会造成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货币市场利率骤升,债券价格下降,潜在风险较大。

(三)外汇存贷款业务:影响显著,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

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人们持有外汇的意愿进一步下降,美元套利机会使贸易融资和外汇贷款需求激增,这些均加剧了境内外汇资金的短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2007年-2008年上半年和2010年下半年到目前的一段时期,均出现了外汇贷款加速增长、外汇存款增速下降、外汇贷存比上升的情况。2010年以来,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一度超过70%,而外汇存款增速不到10%;截至2011年1月末,外汇贷存比高达206%,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压力日益增大。在贸易融资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客户对进口贸易融资需求增长。这一是因为进口企业考虑升值因素,为即将发生的进口付汇申请贸易融资,到期后购汇偿还银行融资,企业获得汇率升值收益;二是进口企业办理结构性贸易融资,即企业提供人民币保证金,银行为企业发放一年期贸易融资并办理远期结售汇,到期后,企业根据约定汇率购汇归还银行融资。

二、对银行表外业务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长期机遇可期

银行表外业务、特别是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所受影响同样不小。在人民币升值和加速推进国际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资本充足率和上市银行境外上市融资也会带来一定风险。

(一)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结构性影响

出口贸易结算增速下降,进口贸易结算增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将对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产生结构性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产品和劳务的出口量,从而抑制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降低我国企业的收汇量增长,进而影响出口结算业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提升我国企业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进而使我国企业对外付汇增加,促进进口贸易结算业务发展。

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自2009年7月试点开始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过一年的探索逐渐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初期由于试点范围有限、相关政策不完善、参与企业持观望态度等原因,导致业务意外“遇冷”。2009年人民币结算量累计仅约35.85亿元,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随着出口退税、海关等各项政策逐渐完善,2010年、特别是试点进一步扩大以来业务增长提速,全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4亿元。2011年以来业务增长进一步提速,预计2011年全年累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有望超过1.5万亿。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利用人民币进口保付、人民币进口信用证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组合融资等方案,不仅可以为客户规避汇率变动风险,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套利机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二)国际化发展:获得新的战略机遇

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及其国际化进程加快为中资银行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铺平了道路,中资银行面临难得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巩固,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不仅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跨境财富管理等国际业务的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其他相关业务也存在发展潜力。比如,随着中资企业境外投资增加,国际化步伐加快,其在国外的子公司的融资需求相应增加。特别是香港,因为中资企业通常选择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作为业务拓展和收购的操作平台。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或是母公司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这些子公司通常需要在当地进行融资,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内保外贷”业务发展潜力很大。

另一方面,人民币长期走强和加速国际化,创造了巨大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投资业务需求,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扩展了中资金融机构成长空间,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将逐步进入战略产出期,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条件也更有利。事实上,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近年来中资银行努力抢抓机遇,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海外布局进一步加快,海外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比如,工商银行于2011年初宣布,将在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五个欧洲国家新建分行,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交通银行各海外分行加快业务发展,资产规模大幅增长,2010年上半年,交行海外分行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逾13%。

(三)其他影响:不容忽视

人民币升值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但幅度有限。人民币升值通过两种渠道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银行净利润有负面影响。这主要来自于货币性资产(不包括可供出售货币性资产中摊余成本之外的其他账面余额部分)与负债净头寸(即期外币敞口)、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不包括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与负债的净头寸及涉及人民币的货币衍生工具(人民币外汇合约)的公允价值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升值直接导致外币资本折算成人民币的数额下降。这主要来自于境外经营机构外币报表的折算差异、外币货币性资产中实质上构成境外投资部分及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股票)和可供出售货币性项目中除摊余成本之外的其他账面余额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具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使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相关外汇股本、资本公积及外汇营运资金在报表折算中减少,从而减少股东权益。但经过测算发现,影响幅度较为有限。

人民币升值给上市银行境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带来汇率风险。受贷款增长较快和监管部门提高标准的影响,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制订了资本补充计划。但目前监管部门对上市银行使用境外募集资金的限制较多。为防止跨境资金流动出现大幅波动,通常不允许上市银行立即将境外募集资金调回国内,一般要有几个季度甚至一年左右的时间跨度。因此,在H股市场与A股市场融资的资金币种不同,且从融资方案确定到融资后使用募集资金之间的时间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募集的外币资金在此期间如未及时结汇或采取避险措施,就要承担汇率不利变化影响的风险。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形成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挑战是短期和暂时性的冲击,一些长期、潜在挑战尽管不容忽视,但往往机遇也蕴藏其中。因此,短期来看是挑战大于机遇,长期则机遇大于挑战。

三、多项措施并举,积极应对挑战,充分把握机遇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币值出现变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化给银行业带来诸多挑战,但也有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认真研判形势,充分做好准备,坚持改革创新,多项措施并举,积极应对挑战,合理把握机遇。

(一)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有针对性地优化信贷结构

充分考虑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和区域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授信政策。对受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石化、造船、纺织、汽车、钢铁、房地产)采取审慎介入的总体策略,存量客户应加大压缩力度,采取限额管理,密切跟踪企业财务状况,考察企业的应对策略。着重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技术能力强、产品适销对路,价格具备一定刚性,可以予以适度支持,反之则要谨慎对待。对直接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航空、造纸、机械、电力),应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如零售业这样长期受益的行业,应敢于提前介入。但也要结合国家行业政策和行业自身发展态势,比如,造纸行业属两高产业,国家已经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限制,尽管短期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但长期发展前景堪忧,还应谨慎支持。区域授信方面,应适当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布局力度,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则以信贷结构调整为主,加强风险管控。

(二)加强业务联动,进一步优化外币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是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外汇存款。通过产品线完善、系统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吸引外汇存款客户,适度提升外币存款利率。二是大力推进境内外分行之间的联动,通过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实现外汇资金在系统内的有效划拨。三是合理摆布外币资产结构,适当压缩外币债券投资,提升高收益的外汇贷款在外币资产中的比重,以提升外币资产的总体收益率。四是优化外币贷款的客户结构。严格外币贷款审批制度,协调控制外汇贷款投放节奏,将有限的外汇资金投放到贷款收益高、综合效益高、战略地位高的项目和客户。

(三)抓住升值机遇,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一是积极审慎推进并购贷款业务,大力拓展相关中间业务。密切关注能源、矿产等重点行业的海外并购动向,在经过仔细论证评估的条件下,选择优势行业稳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逐步做大做强。同时,积极拓展与并购贷款业务相关的投资顾问、并购重组顾问、并购资金结算等中间业务,强化相关投行业务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从融资中介转向服务中介。二是在人民币升值和扩大消费政策促进消费增长的情况下,大力拓展个人消费类贷款业务,重点发展汽车消费贷款、无担保小额贷款。三是抓住客户对贸易融资需求加大的机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利用远期结售汇和发票融资等产品帮助出口客户锁定收益。

(四)在有效控制汇兑风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际结算业务

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是有利有弊,对出口的影响偏负面,对进口的影响偏正面。同时升值对各行业、各企业进出口的影响又不尽相同。因此银行在发展贸易结算业务时,应当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进出口的影响,优化贸易结算业务的进出口结构、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注重通过各类业务联动、境内外联动的方式,挖掘、培育和维护贸易结算业务的基本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包括贸易结算业务在内的一揽子服务,促进业务快速、全面发展。

(五)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共同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试点扩大加上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结算需求得到空前释放,继续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对参与银行的国际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媒体报道,2011年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在相关政策不断成熟完善的推动下,未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扩展,并有望在相关业务创新、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而且,随着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求进一步上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将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外商直接投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等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进一步给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尤其是进口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一是加强政策研判。在产品和客户等方面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针对客户特点推出专业化的服务方案,并加大营销和宣传力度,做出特色;三是认真分析,选择重点,建议以亚太、南美和欧洲等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较大需求的区域为重点拓展地区;四是加强营销,加大产品推介力度,加强对境内外重点客户的宣传,以路演的形势向客户推进相关产品和服务;五是进一步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特别是要优化境内外分行联动完成业务的奖励力度,加大资源投入。

(六)着力提升外汇资金业务的产品创新能力,优化人民币资金业务的品种结构,大力培养和引进资金业务专业人才

外汇储蓄和外汇理财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更依赖于银行代客外汇资金交易业务的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为扩大外汇资金来源,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商业银行需要面向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提升外汇资金交易产品的设计、组合和营销能力。一是多设计开发期限短的品种以规避汇率风险,二是对于期限长的品种,尽可能准确地判断预期收益,提高收益以弥补汇率升值带来的风险。应密切关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进展情况,认真观察和分析货币篮子中参考货币的种类和权重变化,并据此合理摆布外币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不同外币币种的需求,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认真研究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带来的交易机会,扩大交易频率,进一步提升根据不同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报价的能力。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必须要有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薪酬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外汇资金交易、风险管理、产品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既熟悉国际规则和技术、又了解中国国情的专业队伍,大幅度提升外币资金业务的人力资源水平,以尽快适应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带来的挑战,准确把握其中的业务机会。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境外资金流入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增多的情况下,银行本币资金业务面临较为有利的局面。首先有必要继续优化人民币资金业务的结构,大力发展现券交易业务;其次,要考虑汇率调整和国内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因素对利率走势的影响,管理好人民币资金业务的市场风险;第三,对外资金获利后迅速撤出对市场的冲击要保持高度警惕,提前预防并化解潜在风险。

(七)积极稳妥地开展海外并购和增设海外机构,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人民币升值必将推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届时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及时跟进,适时、适度地在海外扩张,为海外的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人民币升值也降低了货币兑换的成本,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当考虑上述长期趋势,根据既定的发展战略,引进和储备熟悉海外市场和国际规则的人才,结合亚洲、南美等新兴市场重点发展区域,采取新设和并购等方式积极稳妥地在海外增加机构,进一步培育国际经营能力。同时,密切关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有关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的政策安排,做好充分准备,抓住人民币业务在上述地区扩大的机遇,促进分行业务发展。

(八)努力规避再融资的汇率风险

为避免在融资资金未完全使用期间人民币对港币汇率有明显波动造成的汇率风险,建议一是综合考虑境外发展需要和未来汇率变动风险,合理确定资金在境外的留存时间和规模,尽可能的将这部分资金的汇率风险敞口降到最低;二是可以采取诸如远期、期权、掉期等汇率避险措施。

注:

①我们选取了14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样本范围从2005年第三季度到2010年第二季度,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我们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被解释变量,除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还分别选取了银行贷款总额变化量、净资产收益率、贷款/生息资产比率的变化量、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贷款总额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

参考文献:

1.邓志新.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的汇率风险[J]. 新金融,2005(12)

2.李刚.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J]. 金融信息参考,2005(09)

3.李文宏,周敏.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4.舒力.汇率弹性与管理弹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中国外汇,2008(23)

5.张正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年汇改以来数据的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企业形象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稳定队伍,凝聚人心,增强队伍生产力,圆满完成各项石化企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企业能源生产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与之相反,人力严重不足,工作环境恶化,广大干部职工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受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心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特别是从事政治工作的同志们必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下面笔者对石化企业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原因的分析、见解和对策,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虽然各级在抓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上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一些单位对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仍然不很到位,工作抓得不深不细,致使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得作用不明显,当前石化企业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是:

(一)从事政治思想工作者对工作的认识和理念滞后。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创新,理念陈旧。造成政治工作者认识、理念滞后的原因,笔者觉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工作者本身学习不够,对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只求过得去,没有创新意识;二是各级组织对政治工作者重视、培养不够,对业务干部、政工干部出现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三是政工干部升迁的机率远没有业务干部的机率高。

(二)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笔者发现,时下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利益驱动明显,单靠做思想工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不是主动出击,而是问题出现了,找上门来了才去做,而在做经常性思想工作中,拘泥于“我说你听”的单一说教法,照搬照抄以往工作经验,把自己的思想工作方法强加给干部职工,不能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差异加以选择,往往是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不能从实际出发,具体、深入、细致、入情入理地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致使经常性思想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失去了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部分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在开展工作时承诺多、付诸实际的少,缺乏真情。一些政工干部不会做、不愿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一些经验丰富、有较长石化企业经验的基层领导,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不愿耗费精力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致使经常性思想工作作用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干部用虚假的承诺方式和欺骗的手段来稳定干部职工的思想、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际上是对干部职工不讲感情、不负责任的行为,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反而败坏了基层干部乃至整个石化企业在干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四)经常性思想工作随意性大,缺乏制度的保障。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规范的制度约束,没有明确的标准,就不能随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及时开展,发挥不了经常性思想工作最为有力的武器。因此,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想做就做,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二、加强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基层石化企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和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在工作措施上

(一)要合起来,树立齐抓共管的意识。这就要求各部门做到分工不分家,加强对所属单位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把它渗透到完成各项任务之中,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抓,做到安排任务不忘经常性思想工作,分析形势不忘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讲评不忘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典型表彰不忘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在抓经常性管理工作上要形成合力,按照职责和对口分工,加强内部的协调配合,满腔热情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使上下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完善、互相补充、共同作用的管理教育制度体系。

(二)基层要动起来,在鼓实劲、使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基层,只有把基层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抓好经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发挥骨干队伍的作用,增大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采取一事一议、典型事例剖析、难题会诊、经验交流、总结讲评和传帮带等方法,广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在干部职工中逐步形成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人人做的局面。坚持小中见大抓问题,举一反三做工作。

(三)党支部要统一起来,全员参进来,切实把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位。党支部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必须经常分析和研究经常性管理工作,确保把这项关系队伍建设全局的工作摆上位,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不能由政工干部唱独角戏,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实行统抓统管。要明确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责任、目标和任务,做到总体建设有规划,年度工作有部署、阶段工作有安排,一定时间有分析,日常工作有检查,真正使这项重要工作挂上号、摆上位。要建立健全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制,把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做到处处有分工,人人有责任,时时有工作要求,出了问题要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去做。只有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才能使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加强人性化管理,在实字下功夫。应该看到,在石化企业这个庞大的队伍中,效率、统一、严格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队伍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生产力和高昂的士气,不能仅靠纪律和强制来保证,还要靠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来支持,靠尊重、信任和关心爱护来维护。

在工作方法上

(一)坚持情理结合,提升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说理是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手段,但是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感情丰富的人。因此,要情与理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以情增加理的感染力,以理为情奠定沟通基础。因此,政工干部要端正根本态度,尊重、理解、关心干部职工,建立起深厚的同志感情,使他们敢于讲心里话,乐于接受教育;要站在被教育者的位置,设身处地的想问题,把道理讲得亲切感人;要真诚相待,将心换心,在感情的交流中灌输道理。

企业形象策划范文第5篇

CI是英文企业形象识别(CorporateIdentity)的简称。最早发源于50年代美国的车辆文化,70年代引入日本、台湾,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CI策划,就是运用CI方法对企业进行整体策划,帮助创造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全新的企业形象,CI策划作为完整的统一的企业形象塑造方法,它的导入往往使企业由显层标识到深层理念都发生积极的转变,这些转变是由CI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1、形象化。CI通过专门设计的识别系统,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征集中在企业象征图案等标识上,便于接受、识别和记忆,对于社会公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其标识和整个识别系统无论在什么地方出现,马上就会使人联想到该企业,以及企业的产品和技术。

2、个性化。CI策划的基本出发点是依据企业性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塑造。这不仅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经营宗旨、企业风格上,而且表现在企业的商标、广告、色彩、招牌上。个性化的形象识别系统具有更强烈的表现力,使人过目不忘,在感官和心理上引起长久的忆记、联想和共鸣,从而达到更佳的形象效果。

3、传播性。CI策划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它借助各种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使企业在消费者中引起反响,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

(二)CI策划的作用

CI策划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系统工程,不论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还是对外扩大企业影响,都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练好企业内功,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CI的理念识别(MI)犹如企业的“心脏”它来源于并反映着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等精神文化现象,是企业识别系统的原动力,指导着企业内部方针政策、行为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行为识别系统则犹如企业的“手”,是执行系统,它具体实施理念识别系统的内容,将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等,变成全体职工的一致行为,进而有效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2.有利于社会公众的认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应有良好的产品和技术。CI策划把产品以独特的设计和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产生好感和认同,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产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有利于扩大社会资金来源,增强股东的投资信心。成功的CI策划,可以增强投资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企业顺利地进行融资活动。

(三)CI策划的基本程序

CI策划是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形象的再创造。从CI策划角度要求,企业形象应是企业在观众眼中的一幅画,必须通过策划、实施、传播,将企业身份向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传递而产生视觉和心理的效果。基于这种要求,CI策划的基本程序如下:

1、界定企业身份。企业身份是企业历史的战略的积累,由所有权、技术性质、目标、观念、战略、员工、领导者人格等组成。

2、进行企业形象定位。这是对企业形象的创意,也就是将企业身份用富有个性的、准确的、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以此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依据。

3、建立企业识别系统。根据企业实际,导入CI策划,从表层视觉形象直到深层经营理念都进行系统规划,建立从经营宗旨、发展战略、组织体系、市场策略、公共关系、广告行销到人员素质全方位的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其中,企业理念识别是识别系统的灵魂和原动力,是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关键;行为识别是理念识别的执行系统;视觉识别是反映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标识系统。这三者构成完整的CI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