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伤感日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只有两天了
回顾整个假期
貌似...没有什么收获吧
整个假期都在玩
也许
是被网络
这个虚拟的空间
深深的吸引住了
现在想想
觉得和那些并不熟悉的人扯谈
多么幼稚
多么恶心...
交的那些朋友
只是人生中一个过客吧
几天不说话
彼此就忘却了吧
或者,
当彼此看过照片或见过面之后
感到不满意
而又成陌生人了吧
这就是网上的友情
弱不经风
很可悲吧
突然觉得
自己很恶心
自己看着
都觉得恶心
都是
非主流的垃圾
自己也是可悲的
有人说
我是坏女生
呵...
也许吧
我不想争辩
感觉
自己已经变得颓废了
原来的求知欲呢?
原来天真的毫无忌讳的笑呢?
都早已成过去了吧
已经虚度了一个暑假
难道还要虚度一生吗
60天,
我都在干什么
上网.看电视.睡觉?
呵...
原来
自己本身
就是一个笑话
不能再颓废了
想回到原来的天真
可能吗>
还有机会吗?
已经放弃了
还能重来吗?
想要逃避
能逃得掉吗?
即使逃了
又能怎样呢
游戏还没开始
今年的冬季来得似乎有点反常,冷空气来得异常的早,让人措手不及,毫无防备。气温总是徘徊在零度左右,让人不得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寒风愈发的猖狂,一阵一阵的,呼啸而过时声音凄厉可怕,认人惊悚。可是,随着冬季的渐入,依然只是渐渐降低的气温与更加肆虐的寒风在呈现着冬季的印象,却仍然未见下雪的痕迹。
记忆中,这个城市已经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对雪的印象也渐渐模糊不清。雪,本应是冬季的代表和象征,但是,它却迟迟未下,看着电视上的美丽的雪景,听着同学们开心的诉说着他们城市的雪,我不禁怀念这个城市曾经下的雪,不禁渴望我的城市,你,也能再下一场雪吗?
可是,冬季渐深,我盼望的雪却依然一直未下,一直不下,让我渴望的心变得绝望,一如这个冬季里她带给我的伤痕累累······
在这个未曾下雪的冬季,诉说着我与她的伤感回忆,带着感伤,带着凄凉,带着悔恨,我又想起了她,想起了那段情感······
记得自己因为高考的不如意而选择了留在自己的城市上大学,有过埋怨,有过自责,但是,无可奈何,望着朋友们都远离家乡到另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城市上大学,我只能自我安慰:其实我自己的城市也很好的······
上大学,没有太多的惊喜与激动,只是随波逐流,在空虚与盲目的日子里得过且过。但是,她的闯入,却让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她,来自另外一个城市,离这个城市很远很远,是我们班上离家最远的同学。而我是离家最近的同学,上大学也能经常回家,于是,很多外地城市的同学都很羡慕,尤其是她,每次我回家时,都对我说:“真羡慕你呀,离家这么近,每个星期都能回家,要是我也能回家该多好!”而她,也许大学四年之后才回家。
于是,我经常带着同学们到这个城市去游玩,并且常带他们到我家玩,尤其是她,每次都不落下。每次我回家,都带着家里的特产给她,她很欣喜,我也感到欣慰。她经常跟我发短信、打电话诉说她想家的情思,带着无限的伤感,我便更加的关心照顾她。于是,我们常常走在一起,关系越来越近,她是一个表面开朗活泼的女孩,但是,内心却是脆弱的孤独的。常看到她在网络日志上写的文章,都是关于想家思念之情的,我也不禁心酸,不禁凄楚:想家,也许真的好心苦。
这个城市的冬季特别的寒冷,并且没有安装暖气,而她的城市冬季虽然寒冷但是都安装了暖气,来到这个城市,便很不习惯,受不了这么寒冷的天气,老是抱怨。而且,她的城市每年都会下雪,但是,这个城市却几年没下雪了,每次听她诉说着她的城市下雪的场景,看她脸上露出的欣喜之情时,我也感到很开心,仿佛我的城市下雪。但是,她说完之后,我看着她,她看着我,却又陷入了一阵沉默······
这个冬季虽然寒冷,但是,因为在一起我们却并没有过多的抱怨,因为,我们在互相传递着温暖!
经常在一起,久了不免产生好感,进而产生情感。于是,我渐渐的依赖这份好感,以为我们之间也是在恋爱,她也经常跟我说些莫名奇妙的话,我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玩笑,只是就这样亲切而亲密的过着。
看着寝室室友都有了自己的女友,都在恋爱,我也不禁禁不住诱惑,那天晚上发了条短信给她,我问:“我们之间算什么。”她回复说:“什么叫算,我们是好朋友啊!”“好朋友,什么好朋友?”我回复。“就是挚友,最真诚的朋友,最亲密的朋友。”她回复到。“不是男女朋友吗?”我问道。“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一直没跟你说,他就在我自己的城市。”她回复到。“什么?那我们就没有可能了吗?”我追问。“他对我也很好,我喜欢他,我们还是做好朋友吧!”这是她的回复。
我瞬间崩溃,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我在自作多情,她的话果真都只是一句句玩笑话而已,但是我却把它当真,真心的对待,真心的付出,真心的喜欢,没想到,却也只是换来挚友两个字而已。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我们疏远了,上课、上自习座位都隔得远远的,不敢正视对方。我知道她也许也不好受,但是,我更难受,为什么给了我希望却又让我绝望······
之后的一段日子,过得很消沉,经常一个人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与任何人交谈,手机里不停的重复播放着那首‘认真的雪’,歌词不断地在脑海闪现:我爱得那么深爱得那么认真可还是听见了你说不可能已经十几年没下雪的上海突然飘雪就在你说了分手的瞬间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倒映出我躺在雪中的伤痕我并不在乎自己究竟多么的伤痕累累,可我在乎今后你有谁陪因为你毕竟是我最爱的人······
我也爱得那么深,爱得那么认真,可还是发现她说的只是玩笑话,听见了她说不可能。这个分手的冬季,却并没有飘雪,我的伤痕累累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
这个冬季,分手的伤感,比气温低得更寒冷,比寒风吹得更刺骨,我应该如何隐藏我的伤感,如何治愈我的心碎······
多么渴望下一场雪,一场认真的雪来稀释我的伤痕累累,来安慰我认真的付出,认真的爱······
可是,这个冬季,却为何还是迟迟不下雪······
回忆是痛苦的,往事渐渐消逝,我却不能忘记,也无法忘记······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和一位陌生绝症女孩,就这样在生死之间架起了阻击死神的天堑,演绎出一曲令人回肠荡气的大爱之歌……
母爱绝境召唤,余华叔叔火速回国
2012年12月,第9次化疗后,反复的呕吐、无法抑制的胸闷折磨得我死去活来,像药液一样黝黑的绝望在我体内泛滥。我无数次想到了死。可是,我才22岁啊。我不想死!如果我死了,我孤苦伶仃的妈妈怎么办?
我生于四川省彭州市太清乡棋盘村,从小,我就生活在酒鬼父亲虐待妈妈的阴影中。妈妈离婚后,带着我四处漂泊,干过餐馆清洁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一毛钱一毛钱攒着供我读书。好不容易,我从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毕业,在市内一家知名医院找到了工作。新生活即将开始时,我却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判了死刑。同室病友相继去世,妈妈每次从医生办公室回来,都沉默不语。我伤感地问她:“我会不会也出不去?”妈妈不说话,只是摇摇头。其实,医生告诉妈妈:“你的女儿也许只有3个月的时间……”妈妈想瞒我,但我从网上查询病情后,深知自己时间不多了。妈妈抱着我,像抱着她生命的全部。那一刻,我的心突然死寂般沉静。我想哭,却只能把所有的眼泪默默流到心里。
一天,最好的闺蜜给我送来4本书,其中就有著名作家余华叔叔的《活着》。一直以来,我都在静静地“等死”,可读了《活着》后,主人公福贵面对山一样沉重的厄运逆风飞扬,强大的生命力量深深吸引了我。我把《活着》连读了三遍,流着泪对妈妈说:“余华叔叔的书提示我,要好好活着!”妈妈略感欣慰,她没想到一部小说的力量如此强大。我请求妈妈:“我能不能见见余华叔叔?”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妈妈性格内向,平时和别人说话都脸红,更何况她是一位农村妇女,去哪里找大作家余华呢?在最艰难时,我曾想过求助父亲,可妈妈一摆手,说:“我的女儿我来救!”然后,妈妈用电动车载着400份《寻人启事》到了犀浦镇。
很快,“史上最温暖的寻人启事”爆红网络,很多人纷纷打来电话,问我们找到余华没有。妈妈对着电话,除了尴尬,几乎不敢看我失望的眼神。几天后,《成都晚报》的记者突然给我们转来一张字迹工整的字条:“宋静小友:美好的生活就在前面等着你。余华。”原来,从网上得知我们正寻找他,远在欧洲游学的余华叔叔通过网络让记者传话:“《活着》重新点燃了一个梦想破灭女孩的生命之火,这份文学的力量同样感染了我。我要亲手为宋静送上初版的《活着》。”这一刻,我和妈妈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我冰凉的心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焰,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此时远在海外的余华叔叔,联系好了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要接我赴京治疗,并再次传话:“费用大家会帮你们的。”2012年12月16日,余华叔叔怕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退掉到美国讲学的机票,飞赴北京,在那里静候我的到来。我绝望的心,似乎被一双有力的手一下子拉出了深渊。
事后我们才知道,余华叔叔同时通过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朋友,辗转联系到了24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操石杰哥哥。一年前,操石杰哥哥还在湖北工业大学读大二,就志愿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和别人配型成功,能救人性命。
很幸运,骨髓配型非常成功,我们两人10个骨髓位点中有9个相吻合,这个结果简直是上天的恩赐。按照权威专家的说法,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而能达到这种吻合程度的概率更是百万分之一。可是,对儿子捐献骨髓,操石杰哥哥年事已高的妈妈却坚决反对:“你那么瘦,还给别人抽血,想不想活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一年前,操石杰哥哥的父亲因癌症去世,他妈妈不想他再有什么闪失。操石杰哥哥没能说服母亲,只得向我们表达了歉意。
“不要灰心,妈妈来。”不相信命运真的要置我们于死地,妈妈强忍酸楚的泪水,再次挺身而出。即使没有任何配型成功的希望,她也想为我寻找一线生机!我和妈妈很快飞抵北京,住进余华叔叔安排好的北大人民医院做骨髓配型。骨髓穿刺手术结束后,我收到了余华叔叔温暖的短信:“我从网上查到你们的捐助账户,汇去10万元。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点心意。”
素未谋面的余华叔叔帮我至此,那一天,我的眼泪怎么都忍不住。
最暖心的相逢,一起构筑阻击死神的天堑
冻彻骨髓的北京寒冬,迎来最暖人心的相逢。当月20日15时30分,病房门被轻轻叩开,余华叔叔抱着一束康乃馨走了进来,一脸和蔼。和他著作上的照片相比,他本人显得更加精神。他将最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活着》双手递给我,并签名题赠:“宋静小友,活着!”
眼前的余华叔叔,沧桑的脸上满是平易、和善,给我亲人般的感觉。握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我心潮起伏,扎满针眼的双手在微微颤抖。余华叔叔显然注意到了我惨不忍睹的手背,眼角发红,看着我的眼睛说:“无论化疗还是骨髓穿刺,你都挺过来了,现在病情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点了点头。
余华叔叔与我陌路相逢伸手救援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腾讯公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也为我发起了募捐活动,一场来自社会各方的爱心接力开始了!
2013年1月3日,我转到位于河北廊坊的燕达国际医院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接受进一步检查。有这么多人生死营救,4天后,妈妈忍痛做了穿刺手术,与我进行骨髓配型检验。
然而,结果并不如意。医生发现,其中一个干细胞指标对我骨髓移植后的恢复非常不利。我们母女间的配型基本宣告失败!我内心深处满是悲伤:“看来我只能等死了。不过,见到了余华叔叔,我也死而无憾了!”
从希望到绝望,我感受到了生死反复的残酷无情。这时,余华叔叔又一次鼓励我:“宋静,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一起努力,千万不要放弃。”原来,他第一时间从主治医师黄晓军教授口中获悉配型失败后,也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远在武汉的操石杰哥哥紧急电话联系。余华叔叔对他说:“医学专家告诉过我,骨髓移植后只要好好调养,对捐献者将来的健康几乎没有负面影响。能让一个人活下来,生命得以延续,也是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姿态活着……”余华叔叔的话,让操石杰哥哥陷入了沉思。这一次,出人意料的是,操石杰哥哥的妈妈获悉了我和余华叔叔的故事后,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同意儿子捐献骨髓。得到消息,妈妈抱着我喜极而泣:“我们有救了!”
从生命废墟站起,迎来“坚强静”的春天
接下来,我接受了第10次痛苦的化疗,生命体征平稳下来,骨髓移植条件成熟。
2013年3月14日,重症监护室内,操石杰哥哥捐献的500毫升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我的身体。一个小时后,我感觉全身舒服,连口水都是甜的。这天,余华叔叔发来祝贺短信:“上天在帮你!”感动于我的坚强,当天,因“义举”被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破格录取的操石杰哥哥,将《让爱永存》一书和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工费、一个月实习工资5000元,通过向北京运送骨髓的医护人员转交给了我妈妈。三建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肖晋辉带领公司志愿者到廊坊医院看望我,并送来5000元慰问金。这些人间真情,又一次增强了我直面生活的信心。
然而,移植成功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我的血小板只有2万个,与正常值一千万个相去甚远。这预示着我身上有出血点,一旦出血不止,后果不堪设想。医院所在地廊坊市的中心血站供血紧张,医院要求我们自己也要想法寻找血小板。“我不想死,我还没有报答妈妈和那么多关心我的人!”我利用微博开展自救行动。第二天,廊坊市两位记者姐姐为我无偿捐献了血小板,我才得以转危为安……
半年后,我的身体逐渐好转,因不堪高额的医疗费,只得出院静养。余华叔叔对我说:“相信很快就能看到那个长发飘飘的宋静了。”是的,我要迎风起舞!于是我将自己的微博名由“折断翅膀的丑小鸭”改为“坚强静”。我要重新开始人生!
终于有一天,我无意中摸头时,手心忽然被扎了一下、两下……我惊喜地大喊:“妈妈,妈妈,我长头发了。”妈妈看到我头顶上稀稀拉拉地有了几根头发,也叫起来:“孩子,你看,这头发多黑多亮。你慢慢就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等待,本是件痛苦的事,对我来说却成了一种快乐。每天,我都要拿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最初的这几根调皮的头发又长长了没有。每天,我都要去户外步行两小时,在室内做“宋氏保健操”。这些我独创的舞蹈动作,时常让妈妈开怀大笑。
手术前后花了60多万元,回成都后,我们要还债10多万元。余华叔叔建议我们不要过于着急还债,要把调养好身体放在第一位。怀着感恩的心,我协助妈妈利用她一手川菜土菜手艺,在天府广场附近开了“宋姐盒饭”快餐店。上天悯人,“宋姐盒饭”很快有了销路。
2014年4月,我到北京复查,结果显示术后身体恢复不错,不过肺部排异稍有超标。医生告诉我,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都会产生排异现象,病人必须静养,这种现象才会逐渐消失,最终康复。妈妈后悔不迭,责怪自己因为小店生意累着了我,不再让我帮忙。为了不影响身体康复,我降低了劳动量,从网上摸索着学会了小工艺品的加工技术,将自己精心编制的玩具挂到网店上,每月最多时竟能卖出上百件。一次与网友聊天,对方告诉我:“宋静,坚持下去,就是一片生命的晴天。余华叔叔的良苦用心要好好珍惜啊。”我和妈妈这才知道,在我网店生意原本冷清的时候,为何突然有了几单大生意。那竟然是长时间游学国外的余华叔叔特意请朋友关照的结果。
于是,我想把微博打造成一个和网友互动的温馨家园。一天,我在网上搜到了操石杰哥哥的QQ日志,得知他父亲就是因为癌症去世的,我顿时泪如泉涌。我在微博上写道:“这一刻,我哭了。我不是因为曾经的大化疗、清髓而难过,而是我得知为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操石杰哥哥,他的父亲原来就是得癌症去世的。因为亲人的去世,他感到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和无私捐助的金贵。他的话太让我感动了。这个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我要谢谢他。”在妈妈的帮助下,这些记录我生死历程的12万文字被汇编成册,命名为《活着――一位白血病女孩的生死日记》。余华叔叔知道后高兴地说:“宋静,这是青春励志版的《活着》啊,继续加油。”我回复他道:“如果没有您,我就不会有第二次生命。是您的著作让我感受到了人间大爱,让我从绝望的‘等死’女孩,重新走进生命的春天里。”在余华叔叔的帮助下,这本生死日记有望出版。
光阴似箭,一转眼,三年的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多少个在一起的春秋,每一次游戏,每一次探讨,每一次争吵,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珍贵的一页。
这是一个属于青春的季节,有着轻盈的风,可以碰触希望的光芒。同样这也是一个属于离别的季节,骄阳下流淌着的泪水,肆意地张扬在离别的枝头,最终还是无法挽留的落下。
校园生活如流水般缓缓而又匆匆地流淌着到了尽头,留下的,是无尽对收获的感慨和无限未知的期待。
毕业季是特别的,而我们的青春,正通往未来。
在青春里流连的梦
初夏,是一个属于青春的季节,有着轻盈的风,透明的天,可以碰触到希望的光芒。同样这也是一个属于离别的季节,骄阳下流淌着的泪水,肆意张扬在离别的枝头,最终还是无法挽留的落下。
宁静的夜,蓦然回首,花开花谢的季节,珍藏了多少那些年的故事?微风吹过的第一个瞬间,我的情绪变成了思念。
学校的石子路,幽暗悠长,低过树梢的阳光,被挡在了深深的院落外,在石子路上跳跃。那些年的夕阳黄昏,谁在倾听花开的声音?那些年的晨曦雨露,又淋湿了谁的发梢?落日余晖里,一串串欢声笑语,自行车碾过路上浅浅的积水,溅起了轻盈的水花。
可如今已时过境迁,我们不再是当初初入校园的懵懂少年。脸上留下岁月剥落的痕迹,石子路在初夏的湿润里长满了嫩嫩的青苔,踏上去,吱吱作响,好像无声的诉说。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光阴就这样在指缝间流沙般地逝去,站在以前讨厌现在却不舍分离的空旷操场前,嗅着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感受着晚风带来的清凉,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竟会有一种无限的怅然,可时间早已回不到从前。
我们离校园终于只剩追忆,来不及说再会的离别让我们终于在缄默沉静中分开。
畏惧分离还总是奢望着不要分离。和相聚相比,分离过于残忍。虽然不舍,虽然遗憾,但我不可能永远待在青春的花园里,长大了,就有了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义务,会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我会带着希冀与理想,去追寻我更美更远的梦。
(王 亦)
记录我的校园时光
阳光倾斜在二八年华里,穿过岁月的布景,校园一向都是生命里最令人憧憬的伊甸园。
曾经觉得一转头就可以瞥见春天最早那一抹新绿的天空,如今在回身拜别的背影里只有一首首悲伤的曲调仿佛无声的抽泣。
不想长大不再只是一个纯真的愿望,而是一个恒久的空想。那么远,那么美,却布满了我的意念。三年之前,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我们都在这里;三年之后,你不在这里,我不在这里,我们都将去哪里呢?
不敢去假想太美的将来,也许天亮后我们头顶的那片天空已经转向另一个影像里新生相聚的场景。
跟着阳光不停增长的温度,气候在最热的时段里迎来了我们在这校园里的最后一场热烈激情。那些刻在桌子上的笔墨还在吗?那些不怀美意但却让人笑声连连的打趣还记得吗?那些躲在墙脚的哀痛还在韶光重合的瞬间里吗?那些一路笑过的好同伴还在吗?那些藏在被窝里的小说依旧那么让人欲罢不能吗?太多太多的问号。而我又该从那边探求谜底呢?一些故事,隔了时光重新想起,照旧优美着……
芳华,太瑰丽的追念。就像席慕容书里说的那样:青春是一本过分苍促的书!过分苍促,来不及回顾,来不及再掀开,轻轻地合上再也不能打开。
好久没有肆意地大笑,好久没有痛快酣畅地奔跑,忽然很缅怀高中期间的点滴,是回忆的长河里永不褪色的一份珍贵影像。
已往的那页已经缓缓揭过,终于落下了帷幕。谁来为我道谢幕词呢?熟识的歌声里藏不住落寞。
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还会再有一个毕业的时刻吗?
舍不得却每每都是必须说再见。
一双双暖和的眼神让我怎样狠心地说分开呢?那本蓝色的日志里写着十八岁生日的迷恋。缓缓打开,轻轻地体会那无法言说的感受,终于再次隐匿了心田深处的悲悼。
毕业季,我们会在哪里分散又在哪里重逢呢?我们在幸福的背影里流浪,你看得见我吗?
(俞 倩)
凋零的时光逐一隐藏
我就这样毕业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就毕业了。记忆还停留在刚上高中的时候,我蓬头垢面地参加军训,用雷人的造型武装自己,觉得这样就可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不用忐忑。
当逐渐融入九班这个大家庭,那时的我是多么壮志凌云,信誓旦旦。高中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踏着缓慢的脚步踩在校门外面的水泥地上,当我匆匆忙忙拿着饭盒从操场到食堂的小路上走过,当我看着大礼堂里略带沧桑的孔子老先生的画像,当我开始环顾我的教室,甚至当我站在窗口透过朦胧的玻璃看外面天真无邪的学弟学妹们的笑脸,想到自己会离开这里,离开这个我已经朝夕生活了三年的地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由衷的说 我感谢我的班主任张老师,陪伴我们度过了这艰苦的三年。我曾以为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必考虑,什么都不必在乎。如果我可以有机会再重新开始,我可能会改写许多现实。可是,我已经回不去当初,我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闯,哪怕撞得头破血流,我也无法停下。
当我走进了高考的考场,时间还是自顾自的流淌着。我不忍心,看见妈妈特别期许的眼神,她在那个时刻就如任何一个普通的妈妈一样被淹没在人海里。
谢谢付瑶,感谢你陪了我那么久,无论我怎样任性都微笑地原谅我,更感谢你一直都把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谢谢婷婷,你的存在让我总有一种可以依靠的安全感,让我多了许多能够珍藏一生的记忆,你蛮横又甜蜜的笑容,永远都刻在我的心里,悠长永恒。
谢谢芳,你总是大大咧咧的很可爱,让我觉得和你一起的时候,很轻松很享受,谢谢你 能忍受我间歇性的疯狂,哪怕有时候你比我还要疯狂,我对你的心是真诚的。
谢谢骄阳,哪怕你总爱挖苦我,但我会把这理解成你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你的笑容总是那么爽朗,希望你以后可以变得更好。
……
谢谢九班的全体同学,是你们大家和我一起闯过这几年艰辛的学习生活,哪怕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再在一个教室里读书学习。我要谢谢的人还有很多,是你们丰富了我的生活,这种幸福感,我永远铭记。
很多故事都没有来得及呈现,就被凋零的时光逐一隐藏,只剩下一些浮云,一些感动,悄然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丁 丁)
校长演讲不精彩, 你都不好意思毕业
在送走毕业生的最后一刻,母校的校长与名人们纷纷登上讲台,发表了别致而富有深意的临别演讲。
毕业典礼上,校长发表讲话,这是惯例。与国外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多盛行“个人故事+忠告”的模式,且不幽默不成活的风格相比较,中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大多是“忠告+说理”的结构模式。形同公文、毫无激情。
而自从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网络语毕业演讲火遍大江南北之后,各高校校长的毕业演讲推陈出新,故事体、致歉体、诗情画意等等是各有所长,更有现身说法型校长以身作则、与学子们分享自己成长的经验……总之,如今,板着脸谈人生谈理想的校长,会被同学们迅速抛弃,同样谈人生谈理想,但是换了生动的故事、火爆的流行语,同学们听得心满意足,还不忘立刻拿来在社交网络各种晒:就这样各种哥、各种叔的经典语录旋即流行。
根叔(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自己去就业,去闯荡。
特点:网络流行语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请记住,未来的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杰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四年里,我们一同成长
特点:套磁,使劲套磁
四年里,我们共同成长。我们一同在BBS上“潜水、冒泡”;一起参加VOS晚会,一起顶十大、一起上News版和joke版,一起观看《交大那些事》。我清楚地记得,在光明体育场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作为 “跑虫”中的一员,我和你们一起分享晨跑的欢乐;我也清楚记得,在世博园中那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你们亲手为我别上“杰哥威武”的徽章而带给我的感动。
四年里,和你们在一起,我见到了绽放在有青春脸上最美丽的笑容;和你们一起,我了解了你们为“天使之路”上从天而降的礼物而苦恼;图书馆中,为“推书团”和“清书团”的不期而至而尴尬;虽然你们是最后一届大一不开网的年级,同时也是最后一届没有享受到空调的年级;但是,你们可以自豪的跟学弟、学妹们说,这些事件进展的功劳里都有我们的努力!因为交大,你们拥有了特殊的学生时代,拥有了别人无可比拟的、特殊的骄傲。同时,因为你们,我也拥有了难忘的四年回忆。因为你们,我拥有了一个永远青春的名字――“杰哥”。
李晓红(重庆大学校长):先埋头苦干,再提核心诉求
特点:故事+体验
临别之际,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语来堆砌赠言,只讲两个故事共勉。
第一个是关于不同大学文化培养出不同风格学生的故事。上司给下属布置工作,某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听完后,还没动手开干就给上司讲了一大通“理论”,建议上司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上司极为不快,影响了这个毕业生的发展;另一著名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等上司交代完工作,立马表态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才给上司谈他是如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提了很多创新性建议,所以这个学生得到了重用;我们重大的毕业生呢,接到任务后,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循规蹈矩地完成了所有工作,但做完就完了,没有把如何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向上司讲,也没主动给上司提建议,所以重大的毕业生没有产生太多的大人物。我想提醒同学们,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埋头而默默无闻,淹灭了你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我89年赴美国学习,刚去的时候每个月只有420美元的生活费,生活相当拮据。于是,我埋头苦干了1个月,完成了4篇研究报告,并且每天我坚持早起到实验室,导师每天晨跑的时候都看到我在工作。导师见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刻苦,问我在美国生活有无困难,我如实说:“钱太少了!”,导师觉得找这么个助手不容易,立马决定从第二个月开始再给我每月2000美元的补贴,使我在那个年代一个月就成了万元户。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什么呢?我想告诉同学们在任何岗位,首先要苦干做出一番成绩,有了资本后,要主动地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诉求,体现自己的价值。
李嘉诚(汕头大学校董):如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
特点:个人故事+忠告
东坡先生曾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生活所需全部欠缺,我小时候比坡这句话的生活条件更苦,在这艰难阶段中,我还能在品格个性、能力、情感与志趣的探索里找得快乐的滋味。
如果一切有机会从头再来,我的命运会如何不同?人生充满着很多“如果”,转折点比比皆是,往往也不由我们控制。如果战争没有摧毁我的童年,如果父亲没有在我童年时去世,如果我有机会继续升学,我的一生将如何改写?我对医学知识如此热诚,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医生?我对推理与新发现充满兴趣,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这一切永远没有答案,因为命运没有给我另类的选择,我成为今日的我。
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我成长的年代,香港社会是残酷而悲凉的,饥饿与疾病的恐惧是强烈的。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70年前这问题每一个晚上都在我心头,当年14岁时已需要照顾一家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脉网络,我很怀疑只凭刻苦耐劳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让我渡过难关?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纵使我能糊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迅速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专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如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我要认清楚什么是贫穷的枷锁――我一定要有摆脱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的方法。
陈吉宁(清华大学校长):在利益或挫折面前,是坚守还是另寻它径?
特点:讲故事 提问题
毕业是一个充满怀念,满载祝福、嘱托和期望的时刻,但今天我只想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故事。1946年,杨先生在芝加哥大学读研,那时研究生都很穷,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填写纵横字谜的广告,最高可以拿到5万美元奖金。当时参加比赛的多是家庭主妇,他想自己总比家庭主妇强,于是就和几个同学报了名。果然,两个月后主办单位来信,祝贺他们得到了最高分,但还有一组人跟他们的分数一样,所以要再填一个难度更大的字谜一决胜负。于是他们开始分工合作,杨先生的任务是把韦伯大字典里所有五个字母的单词都列出来。为此,他到图书馆通宵查字典,到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实在累得不行,想回去睡一觉。从图书馆出来时,看到地上有份《纽约时报》,大标题写着《汤川秀树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下子猛然惊醒,责问自己“杨振宁,你在做什么?”此后,杨先生一直专注于物理学的研究,并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当今全球IT界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皮特・泰尔。年轻时,泰尔为能进入斯坦福大学而展开竞争,接着为取得在斯坦福法学院学习的机会而竞争。这些竞争中,泰尔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毕业后,他理所当然地想要通过竞争,成为联邦最高法院的书记员。但这一次,他失败了。这次失败使他放弃了成为书记员的最初设想,成立了贝宝(PayPal)公司,后来又成为包括Facebook在内的多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的最早投资人之一。之后曾有人问他:“没有进入最高法院,你是否暗自庆幸?”这个问题让泰尔陷入沉思。他发现,人们总认为竞争中的优胜者能够脱颖而出,但是,在使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错把最难达成的目标看成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把激烈的竞争看成是价值的代名词。他认为,我们并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成为一个成功的竞争者,而应当努力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并完全掌控它,会更有价值。
在追求理想的抉择中,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似乎相互矛盾,在利益或挫折面前,是坚守还是另寻它径?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理想。
许江(中国美院院长):“月台”的诗意
特点:诗情画意
眼下,我所站立的地方,正被设计成如站台一般。我们在这里举行名为“星出发”的毕业典礼。
站台又被称为“月台”。在中国的古建筑中,正房正殿连着前阶的平台叫“月台”,这月台既是建筑之基,又是人行的通道,宽敞通透,举头望月,即成月台。而火车的站台,对于来客而言,是城市的前厅;对于离者而言,是亲人挥手相望之所。故而“月台”蕴涵着我们每个人都经验着的诗意。
2010年的盛夏,我与王澍、周武等老师游日本北海道,来到一个叫“网走”的小小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只有一间小木屋,楼上贴满了旅客的留言。这原是一个平常的小站,却因冯小刚的《非诚勿扰》,而受到大量中国游客的惊扰。推开前门,同样窄小的站台,面朝大海,夏季花开。一条窄长的铁路横贯而过,在看不到的远方,是著名的能取岬。对于当地的乘客,这是日常生活的行走,对于充满想象的游客,这里仿佛地球的极地车站。
而今天的这个月台,我们发出的不是地球边缘的感叹,不是一般的远道辞行,而是新一届同学的毕业仪典,是对我们学院谱系的新星们出发的祝福。
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谁的青春没有被风吹过?
特点:致青春
回忆在广外的青春岁月,忘不掉开不完的“夜总会”、做不完的Presentations;忘不掉师兄师姐曾经告诫“在广外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苦力用”原来是真的,也忘不掉在女生如云的广外,如果不够优秀也很难找到女朋友的现实,忘不掉宅在宿舍美剧、电影看不完,微博微信刷不断,到招聘会才发现拿个工作offer没有那么简单;忘不掉龟速的校园网、拥堵的选修课;当然你们一定也忘不掉在北校区“看过了海”还会有人送钱来,还有南校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空调。所有这些忘不掉,作为广外人,你懂的!
同学们,白云山下相思河水四季流淌,珠江岸边杜鹃花开火红浪漫,这些都将永远留在你们的青春岁月里,而你们也在这酸甜苦辣的青春记忆中收获了刻骨铭心的成长。谁的青春没有被风吹过?哭过、笑过、爱过的青春才是真正的青春!而全部的这些青春记忆,即将变成回味一生的“那些年”。
如此毕业:毕业仪式规矩的由来
毕业季为什么要穿黑色礼服?不同的学位之间的礼服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毕业典礼上要将学士帽上的流苏从右拨到左?
当我们在庄重的毕业典礼上执行一套规范时,也许并不了解,这些来自西方的传统其实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要追寻它们的缘由,就要循着欧洲教育发展的轨迹,前往中世纪一探究竟。
葡萄酒盛宴――最早的毕业典礼
12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育机构的形式以修道院和教区学校为主。在这些机构里履行教育职责的教师们,在意大利被称为Doctor,也就是现在的“博士”一词(Doctor来源于拉丁文doctoreum,意为教师);而在巴黎则被称为Master,也就是现在的“硕士”(Master来源于拉丁文magister,意为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各个地方的教师和学生开始组织起了自己的行会。这些行会被称作Unicersity,即现在的“大学”(University来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ls,意为共同体)。后来“大学”这个词就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称谓。
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洛尼亚地区,建起了中世纪最早的两所大学――波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校也纷纷出现。在这些早期大学里,学生们和现在一样,编成班级在教室听课,但没有考试。只有对于那些想要成为教师的学生,学校才会组织资格考试。而考试合格的学生们,就可以穿上僧侣的长袍,去参加为他们庆功的葡萄酒盛宴。这就是毕业典礼仪式的雏形。不过这并不是学术生涯的结束。要成为教师,还得再经过2至3年的刻苦学习,最后还有一次严格的大考在等着他们。
流苏从右拨到左――标志毕业瞬间
“牛津帽”流苏的位置,是辨别学生是否已经获得学位的一个标志。在尚未被授予学位时,流苏应垂在帽子右前侧中部;而在学位授予仪式上,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长、院长、导师等,会将毕业生帽子上的流苏从右侧移到帽子的左前侧中部。流苏象征着稻穗或麦穗成熟,而拨流苏这一仪式则象征着毕业生已学有所成。
不同学位级别的流苏颜色也不一样,博士的流苏为红色,硕士的流苏为深蓝色,学士流苏为黑色,校长的流苏为黄色。这种色彩的界定,与学位袍是相配的。而为毕业生们拨流苏的这些老师们,因为早就已经获得学位,其流苏自然都垂在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
黑色长袍――毕业礼服的前身
中世纪欧洲的人们多穿着长袍,这些长袍长及地面并且连着头巾,以材质和颜色来区别不同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早期大学的学者们身为传教士,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都穿着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这种黑色长袍和头巾的搭配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大学礼服,除了毕业典礼,其他的重大庆典也要穿着。
15世纪,头巾成了饰物,而帽子开始流行,并且产生了学校礼帽。最初的礼帽是硕士学位符号的象征,有好几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圆形、方形,最先采用平底方形礼帽的学校是牛津大学,因此这种帽子也被叫做“牛津帽”,各种学位的人都可以戴。
发展到今天,学校礼服已经有了规范的标准。博士和硕士的长袍是黑色的,准学士的长袍为灰色。学士的长袍、尖袖,前面不敞开;硕士的长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长袍、喇叭袖、胸前扣子两旁各一道宽5英寸的天鹅绒贴边,袖子上也横着缝有3道平行的天鹅绒贴边,颜色为黑或者其他的颜色,标志不同的学科类别。
拉丁语致辞――传统在当代的传承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哈佛大学直到现在仍然坚持在毕业典礼上使用拉丁语。不管是学生代表致辞,还是学位授予仪式,还有毕业生所获的毕业证书上印制的文字,使用的都是古朴而传统的拉丁文字。
当毕业典礼开始,手持校长权杖的工作人员引导着身着红袍的校长步入会场。学位授予仪式开始,全程使用拉丁语进行。随后校长发表毕业宣言,原本身着校服的学生们便会蜂拥走出会场,换上学位服之后再次入场,走到校长面前,聆听校长用拉丁语对他们的祝贺。
在毕业季里,除了有穿着黑色学位服正襟危坐聆听校长致辞这样的官方毕业仪式,学生们自己也创立了许多玩法,比如“喊楼”、“走红毯”、“自行车挂树”……这些传统没有官方仪式的严肃,而是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个人特色。
走红毯
长长的红毯尽头,缓缓走来一对对靓丽时尚的身影,男生西装笔挺戴着墨镜和一袭或拖地长裙或抹胸礼服的女生相携,在红地毯旁的摄像机和单反的镜头前,优雅地微笑,挥手致意――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生们自发举办的“毕业红毯秀”。
毕业红毯秀的创始者是2006届摄影系的毕业生前辈们。那一场新奇的秀羡煞了后辈们,于是其他院系纷纷效仿,成为了每年必有的传统。而红毯秀举办到如今,已经融入到了校方的正式毕业仪式里,和典礼仪式一起,共同组成了南广学院的“毕业启程礼”。而参加红毯秀的形式也不再限于男女搭配,还能邀请家人一同出席。
其实除了南广学院,许多高校也有类似毕业传统。东南大学外语学院也举办了多年毕业红毯秀,共走红毯地除了才子佳人的常见搭配,还有女生去“借”学弟,甚至邀请学院的老师担当男伴,甚至连外院的院长都曾被邀请,与毕业生们一起共度一段难忘的旅程。
喊楼
每年6月底7月初,来自即将毕业的男生们的“爱的告白”总是彻夜回荡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这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代代传承了十多年的传统,每当分别时刻来临,男生们都会聚集在女生楼下,用“喊楼”来表达离别的不舍和祝福。
男生们用蜡烛拼成心形和“I LOVE YOU”字样,对同系或同班女生的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表白。蜡烛点燃后,男生们轮流站到蜡烛围成的圈里面,每当圈外的男生大声喊出一个女生的名字,圈内的男生就会马上大喊“我爱你”。而女生们则兴致勃勃地挤在楼道下观看这场独属自己的表演,每每听到告白,也会集体大声回应“我们也爱你”。
“喊楼”过后,还有“喊歌”。《朋友》《月亮代表我的心》《其实不想走》,女生们答应男生们的邀请,在彩色气球纷纷飘落的背景中款款下楼。男生们将准备多时的玫瑰花拿出,一人一朵分赠过去。为了回馈这份“爱意”,有的院系的女生会向男生回赠啤酒。
自行车挂树
每到毕业季,走在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最引人注意的不是毕业生的风姿,而是挂满了自行车的大树。这是南理工特有的传统――“自行车挂树”。大四的刘同学介绍说,自进校起,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风景。在围观过几位学长挂自行车后,刘同学直感叹“不容易”。看起来简单的“自行车挂树”,“会有分工合作,有人爬树,有人在树下举着车”,其过程惊险异常,且耗费体力。不过即便如此,这项活动还是有种奇妙的魅力,吸引后辈们竞相模仿。刘同学就说:“今年终于轮到我了,一定要试试身手!”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传统,校园里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将自行车挂在树上寓意着自己曾经在“高数(高等数学)”上挂过科;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自行车代替自己“挂”过之后,今后就再也不会挂科了,寓意着毕业之后一切顺利。
戴怪帽
耶鲁大学的“毕业班日”中,有一项特别的传统是“戴怪帽”。每当毕业典礼临近,毕业生们会花上好几个星期来构思,如何在“毕业班日”上用新奇有趣的帽子力压群雄。这些千奇百怪的帽子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借来的,有的学生甚至自己动手做,在“毕业班日”那一天百花竞艳,共同构成了“戴怪帽”的独特风景。
奇装异服秀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并不会穿着常见的学位服,而是穿着有斯坦福大学特色的戏服,进入毕业典礼会场跳舞庆祝。各种搞怪的装扮和道具成为主角,使得毕业典礼既是严肃的会场,又是欢声笑语的海洋。这一场奇装异服秀被称为“Wacky Walk”。1995年“Wacky Walk”一度被学校取缔,结果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抗议。学生们发表校园演讲、用邮件投诉、举行校园游行,甚至抗议,终于迫使校方恢复了这个古怪的传统。
扔垃圾
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走出考场时很难松一口气,因为他们马上要面对毕业考试之后的庆祝活动――“扔垃圾”。毕业生一走出考场,就会被面粉、酸奶、鸡蛋,甚至意大利面围攻,而这些“炮弹”都来自于在考场外等候多时的亲友团。
在牛津大学的毕业考试会场里,服装有严格的要求,男生要穿西服打领结,女生要穿白衬衫黑裙,但考前的漂亮帅气只是为了铺垫考后的“惨烈”。因为在“扔垃圾”的传统里,被扔得越脏越乱,说明人缘越好。因此,对于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来说,考试后干干净净地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相反,被扔得一塌糊涂的人,才是朋友眼中的“人气王”。
毕业生才可以走出的门
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有着古老传说的传统,那就是只有毕业生才可以走出费兹兰道夫门(Fitz Randolph Gate)。费兹兰道夫门修建于1905年,位于校园中心纳苏楼前,每年入学时节,新生们都会列队从这道门走进普林斯顿大学,标志着自己正式成为这所名校的一员。但此后的四年间,直到毕业之前,没有人会再次从这道门出入,因为据说在大学四年走过这道门的学生都会毕不了业。
这个传统最早可追溯到1970年,校方应学生要求,将仅在入学或毕业、以及重要人物来访等重要时刻才打开的费兹兰道夫门永久打开。可是随后,有关“从入学到毕业的四年间,只要走过这道门就毕不了业”的流言就产生了。因此,虽然这道门并不再关上,学生们却不敢再从此走过。只有当毕业时刻来临,毕业生们才会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经过这道门,走出校园,也象征着他们离开大学走向社会。
宿舍攻防战
在一年一度的“逃学日”上,加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们之间,会上演一场真人版的密室推理游戏。毕业班的学生们会把宿舍用电缆、钢筋等等材料封锁起来,有时候还会动用电脑密码进行加密。在只留下一丁点线索之后,毕业生会全体离校,而低年级学生则在宿舍楼前对着那些蛛丝马迹冥思苦想,寻找各种进门的办法。当然,手段并不是唯一的,在无法用智慧突破封锁的时候,电锯、搬运机、手持式凿岩机等等重量级工具也会被毫不留情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