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类与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s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is developing,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a severe problem, and the people are seriously affected.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严峻,人们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The sustained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has caused a serious problem, such as air pollution, sand storm, extraordinary weather, and diseases etc., people suffer from what they have done to the environment.
对环境的持续破坏已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沙尘暴,反常气候还有疾病等等,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让他们尝到苦果。
However.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it will be too late if they don’t do anything to prevent things from getting worse. For example, there is an “Earth Hour” on a Saturday of March of each year. It is a global movement, usually it lasts from 8:30pm to 9:30pm. It is also called “Light-off for One Hour”. During this hour, all the light will be turned off. The purpose of this movement is not only to save energy, but also to warn the peopl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mother earth, and to stop violating the environment.
然而,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做些事情来防止情况继续变糟的话,就太晚了。例如,每年三月的一个周六,有一个“地球一小时”,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运动,通常从晚上8:30持续到晚上9:30。也叫做“熄灯一小时”。在这一小时里,所有的灯将会被关掉。这个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节约能源,还警示人们意识到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性,停止对环境的破坏。
Anyway,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to keep a balance relationship. People take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have to protect it too.
无论如何,人与环境必须要保持一种平衡关系。人从环境索取,也要保护它。
人类与环境英语作文二
Last weekend, I wanted to swim in the river that I usually wen in the childhood. When I went there, I was shock. The river is no longer like before. It was full of rubbish. It seemed that the rubbish is from the villager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put the rubbish nearer, they put all of them into the river. Not only the water is not clean any more, the river also smelt bad. I real touched. Why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couldn’t live harmonious? Long time ago, they could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Why not now? People have to stop their behavior to harm the environment. Otherwise, it would cause destruction to both sides.
上周末,我想去我小时候经常去的那条河里游泳。当我去那里的时候,我很震惊。河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河里面到处都是垃圾。似乎这些垃圾都是村民丢的。为了不走那么远丢垃圾,他们把垃圾都丢到河里了。水不仅仅不干净还会散发出臭味。我真的触动了。为什么人类和环境不能和谐地相处呢?很久以前,他们可以好好相处。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了呢?人们必须停止他们伤害环境的行为。否则,最后会是两败俱伤。
人类与环境英语作文三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that we live in on Earth,who is a natural son,and not only to natural persons as the conqueror,as we all know,there is only one earth and the mountains on Earth,the animals.Plant human cells,if it damaged,destroyed nature organizations,to the eradication of mankind.Therefore,the environment must be linked with social ethics,characte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it.Everyone must fulfi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关键词:人类与环境;协调;途径
中图分类号:X-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158-01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基本上是受环境的主宰,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到了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尚未超出其限度,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仍维持着大体的平衡。近代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在更深和更广的领域展开对自然的征服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生态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面临严重危机。
一、影响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1、海洋污染。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加剧,近海水域污染加重,造成全球50%的海洋珊瑚礁死亡;由于过量捕捞和海洋污染,世界渔场产量全面下降。
2、淡水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水体总量的1%弱,且其中绝大部分冰封在南极等地的永久冰盖中,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03%。全球共有250条国际河流,而这些河流中的部分水资源已被不同程度的污染。
3、湿地的大面积破坏。湿地是地球生物物种的宝库,世界上将近70%的生物都在湿地环境中孕育、生存。保护湿地不仅是环保的要求,而且对抗旱涝也有重要作用。
二、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一)人口的剧增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个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60亿――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
(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所谓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能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的,被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其中能被循环利用的,诸如水、空气、森林、草地等被称为可再生资源,不能被循环使用的,如煤炭、石油和各种矿物等被称为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就会使可再生资源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从而失去其永久的利用价值。另外,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也是资源不合理利用的主要因素。
(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人与环境关系日趋紧张。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一系列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结果是在全球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谓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惨痛的。
三、解决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一)对于人口问题。发达国家要控制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人口与经济的适度协调。发展中国家要做到有计划的生育,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并切实提高人口的质量和素质。
(二)对于资源问题。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开源”与“节流”并举,利用科学技术让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大风能、核能与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出台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那些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严重浪费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Last weekend, I wanted to swim in the river that I usually wen in the childhood. When I went there, I was shock. The river is no longer like before. It was full of rubbish. It seemed that the rubbish is from the villager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put the rubbish nearer, they put all of them into the river. Not only the water is not clean any more, the river also smelt bad. I real touched. Why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couldn’t live harmonious? Long time ago, they could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Why not now? People have to stop their behavior to harm the environment. Otherwise, it would cause destruction to both sides.
上周末,我想去我小时候经常去的那条河里游泳。当我去那里的时候,我很震惊。河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河里面到处都是垃圾。似乎这些垃圾都是村民丢的。为 了不走那么远丢垃圾,他们把垃圾都丢到河里了。水不仅仅不干净还会散发出臭味。我真的触动了。为什么人类和环境不能和谐地相处呢?很久以前,他们可以好好 相处。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了呢?人们必须停止他们伤害环境的行为。否则,最后会是两败俱伤。
[英语作文:人类与环境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而论它们是一对矛盾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1-2]。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系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景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意义相当重要。
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对于这方面的认识,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区,特别需要提醒的有以下方面。
1.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界的互动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程,是对自然界的完美性的破坏。中国古老哲学里面说过,道法自然,说明了非人为意识干预的自然界里的自然性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观点。马克思也说过,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自然界孕育的人类,未从类人猿分化出来的时候,纯动物性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最融洽、最完美的关系;自从类人猿进化到原始人类以后,随着人类独霸地位逐渐提高;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以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已经变成了对立的关系,只是人类的发展初期对立程度还不是很高;随着人类社会的更进一步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升级,人类越是发展,对立程度就越高;总有一天,人类与自然将形成对峙的局面,那时候,人类的发展就已经到达极限,对峙一段时间后,在自然界的反攻下,人类发展就要进入衰退的阶段;最后,自然将战胜人类,把人类推向灭亡的境地,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走过一个波状的曲线。具体地说,从类人猿到原始人类到现代人类,首先打破了动物之间的相互平衡,本来各种动物的数量比是平衡和谐的,但自从人类占据统治地位之后,动物的数量就以人类的意向而定,人类意志取代了自然的意志。接着,人类开始改变植物种群分布和数量比,把原来自然界里的动物和植物最完美的种群组成分布改变以后,产生和发展农业和牲畜业,从而把植物之间的天然平衡关系也给打破了。后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进入到了更深一层,通过加工业对地球上的物质原始形态进行了改变;通过大量的能源消耗,影响到地球的大气气候等;通过化学工业对地球上的物质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改变,使地球上原始的物种数量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核工业对地球上的各种元素进行了改变等。高科技已经更深地破坏了自然界原始面貌,可以用地球上原始物态及分布的形成、能源的形成、元素之间量的形成时间验证这些破坏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千亿百亿年形成的状态被人类用几十年至几百年时间就改变了。对自然界巨大的破坏加剧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动植物物种的消失,地球上物质的物态和元素的变化,已经使人与环境形成严峻的对峙局面。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破坏自然界的做法是错误的,回过头来重新保护一些原始自然的东西,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确立自然保护区等,就是人们认识到天然性比人工性更加完美后的一项决策。
1.2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反作用力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一直以各种人类已认知和现在还无法认知的方式处处对人们做着相应的报复活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报复活动是一个自动启动和运转的系统工程。这种报复以各种自然现象而出现,自然灾害算是人们已经知道的一种,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将是非常严厉的。人类的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有自然界给予相应的反作用力,而且报复力度与发展程度相当,渠道多样。
1.3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无疑是自然界取得胜利
人与自然现在既然是对立面,人类在与自然的较量中,要清醒的认识到人类的力量与自然界是无法相比的,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粒粒粉尘,无法与自然界相抗衡,注定人类是要失败的,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
1.4人类破坏自然和自然消灭人类社会的发展成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于人类的发展和对自然的破坏是一个渐进且漫长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达到繁荣的极值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人类社会的衰退也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这就使得人类能够有一个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空间。
2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人类要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改变对自然破坏的方式和渠道来发展人类社会。
2.1持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的态度
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里的很小的组成部分,人类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粒灰尘。人类可以改变自然,但自然更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和前景,人定胜天的思想在科学上讲是不正确的。人类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行动置于科学自然的指导之下。
2.2人类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程度
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破坏自然界的活动,要提升到全人类社会的法律和政策的层面上来加以限制,如限制全球核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界的深度破坏,限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减少对自然界浅度的伤害等。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对自然界造成不必要的破坏等[3-4]。
2.3人类应当对自然界的破坏做相应的补偿
既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那么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就在所难免,人们只能通过对自然的补偿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应当不断的投资于对自然界的修补活动,减少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如增加绿色植被,加强天然林保护、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等,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3参考文献
[1] 方和荣.用科学精神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7-19,22.
[2] 胜栋.环境价值: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3-16.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人地关系的理解可以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入手,打乱教材结构。教师可以设想一个理想的微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没有认识到环境和人的相互关系,只知道从环境中不断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以及将自己产生的废弃物留给环境,让学生从自身的感知出发,去设计几种发展的可能,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来开启下文,引领学生分析。
由于是一个理想的微环境,这样的情形设计必须有以下前提:一是环境的有限、封闭性,二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几种情形:一是人类从环境中可以取得自己需要的任何物质,而且源源不尽,环境能为人类提供无尽的物质资源;二是环境中的物质不丰富,只能满足人类维持暂时的现状,人类的需求和环境的供给基本平衡;三是环境中的物质不能满足人类自身及其发展的需要,需要从外环境中获取补充。这样的思维过程也符合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人类与环境发生的关系,研讨人类对环境的逐渐认识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需要交流的知识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人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人类在当时低认识水平下有什么反应和应对?回答和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出人类在早期的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崇拜和敬畏。由于人类不能左右和解释自然环境现象,产生了崇拜自然甚至是乞求自然的很多现象(图1、图2)。这样可以将生硬的图形转换为学生的思维,达到延展教学之目的。
[图2 弋射、收获][图1 朝拜太阳神]
在认识水平低下的时代,当自然能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时候,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界发生的一切都很新奇,不能解释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看似简单和寻常的现象。人类对自然必然从好奇到敬畏再到崇拜。当能力极其低下,改造自然的生产力水平不足的时候,人类完全被大自然主宰。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维,不需要学生利用多种知识,而只需要作出早期人类对环境的简单判断即可,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分析当时可能是什么样的环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可能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人类和环境会发生什么样的模式,设计出自己的环境模式。
在环境一定的前提下,人类的发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把人类和其它动物融入同一个动物体系来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会被打开。漫长的岁月中,许多动物消亡;人类不但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发展,这就是人类顺应和适应自然同时改造自然的结果。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对立性进一步加大。特别是人类需要的物质数量增加很大,而自然环境不能提供更多的物质,此时,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图3)。在改造自然和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环境供给物质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和环境的对立,甚至导致环境的完全破坏。在整个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时间,更多的是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物质能量超过了环境供给的限度,从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当人类发展到工业革命的时候,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图3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矿山开采][高峡出平湖][现代都市]
二、工业革命下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从社会的发展看,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工业发展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工业更多是建立在环境基础之上的。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寻现代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与环境对立的案例,这样可以打开学生思路,根据学生的思维来分析和引导。让学生分析的时候,教师也要准备相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但是不管学生的案例和现象是什么,都可以归引到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超过了环境供给的限度,以及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增多,超过了环境承载的限度,即人类和环境的对立程度加大。
此时,教师还可以将内容引向深入,对比工业化环境下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工业化前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见图4与图5)。在这样的对比中,让学生感知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哪些地方与工业化或是农业化社会的人地关系类似,归纳出不同的人地环境类型,同时与生活相联系,将教材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生活的实际中去。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人类和环境发展到某个阶段导致的后果以及环境可能产生的方向,引导学生能正确面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能对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能对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客观的分析,并思考不同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后果、产生的深层原因和解决措施。
[图5 1824年的英国早期工业中心][图4 为种植准备的小块土地]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世界典型的环境问题材料或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国度、不同条件下各种环境破坏的案例,让学生感知,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最后危害的就是人类自己(如图6、7)。在教师列举的案例中,一定要注重收集身边的,影响巨大的。如今年我过北方的雾霾天气,黄浦江的死猪事件,我国的矿难事件,身边的河流污染等事例。都可以列举给学生,让学生把教材的案例和身边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
[图6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图7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和环境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在对立中发展、在发展中对立。当人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破坏。但是人对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人类在与环境的对立发展中,也必然会走向统一和协调。教材的安排就是在人类与环境的对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在处理该内容时,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思考和交流结论。如当人类和环境产生严重对立,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也可以从一个小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分析入手。最好是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人类和环境关系发展较好的事例,或是教师从人类与环境发展的过程(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认识到环境的问题―改变人类的行为―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入手,让学生参与分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首先让其明确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将人类与环境的问题定位在发展的主线上,与教材紧密结合。在这样的思路中,人类和环境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去解决。在人类与环境的问题中,人类怎样的行为才对自身和环境都有利,怎样做才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引导学生从案例出发,归纳具体的措施,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教材的安排中,所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都是以发展为基础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事例来引证每个原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以及人类与环境都在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过程本来就是动态的演变过程。因此,也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动态的观点来看待。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前,教师可先把中国的国情与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作对比,让学生直接从资源和人口的对比中感知我们国家的国情。从而引导学生从国情出发,分析我国人口和环境的对立与统一,感受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严峻性。这样的安排和教材的安排体例也是吻合的。
另外,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境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限制,这样的矛盾不可调和并且长期存在,这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再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与生产力水平都很低,使我国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水平也很低,存在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加重和扩散的趋势。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不合理事例,加深印象,理解我国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这样的事例学生应该比较熟悉,特别是今年北方的PM2.5带来的雾霾天气,是我们低水平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发生在西南地区的旱情和我国夏季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与环境遭到破坏有关。
多方面的国情教育,可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中去寻求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和环境的和谐中去寻求发展的质量,在可持续发展中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