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提高
在新的教学大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些学术报告中,经常见到一些学者反映即便化学老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教学内容,但是仍然很多学生表示不理解,不懂举一反三,无法真正消化。也有很多学生向化学老师反映,明明觉得在课堂上已经听懂了,可是私下自己独自解题时发现依旧不会。这两种情况真实的反映了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十分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1.要求化学老师要吃透教学大纲
想要实质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备课时要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十分的清楚,抓住教学重点,并在教案中呈现。化学教学大纲中的必修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生最为基本的化学素养,这部分内容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要学好的基础,所以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拿捏好教学重点。而我国如今的高中教学大纲中必修模块的整排不再偏重理论知识,逐渐演变以通过实践的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的方式,同时运用归纳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方法进行化学学习。如此,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
化学老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情况,制度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上,老师需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案的设计中要准确的做好知识点的链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不定期的进行模拟测验,方便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趁早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做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上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要求化学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
为防止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发生脱节的现象,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老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课件安排,这样可以在仅有的化学课堂教学时间内方便学生在课堂很好的掌握老师所要教授的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老师在课前制作课件时,应吃透高中化学的教学大纲,清楚明白的知道知识重点,从大局看教学大纲。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化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一起操作木炭充分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实验:将烧红的木炭与事先提炼纯度较高的氧气充分的发生反应,木炭会在氧气中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出现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老师可以将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试验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木炭燃烧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可以结合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类型,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这一简单的试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化学老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注重师生互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机械式的课堂,老师只需要说,学生只知道听,大大的降低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正因为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高,使得传统教育下的课堂实效性也极低。新教学大纲的改革,改变老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对话,产生互动,通过一些情景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模拟
高效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的甚至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性,教学老师首先需要考虑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观看酸雨腐蚀建筑或者树木的现场或者科学影片等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到化学知识,引起高中生对学习化学和探索化学的热情。
2.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多样的活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化学老师以填鸭式教学改变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老师需要在一旁进行指导,在适当的时机给与遇到问题的学生提示和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获得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懂得创新思维,真正的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要求化学老师在课后及时反思
在课间休息时,化学老师可以进行自我总结,不断是反思本次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善进步和沿用,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犯同一种错误。这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文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想要高效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育者对课堂教育相当的重视。需要教育者将教学大纲吃透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做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教育者要善于抓住重点,善于运用丰富的案例资源讲解化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种乐趣,进而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最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惠.浅析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A].德育教育研究,2014,(23):122.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问题;对策
从2004年秋季开学,我们宁夏与山东、海南、广东四省区率先在全国实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实施已八年多了。我们宁夏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举步为艰,八年来,从对新课程充满激情的炎炎夏日到经历了新课程冲击传统教学的秋日急风暴雨,深刻感受了冬日寒霜般理论与实践相矛盾的不知所措。总之一路走来我们感触颇多,如今,我们已沐浴到了新课程和煦的春风,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问题和困惑我们不断地探索着、研究着、解决着。她已走进了我们的心田。下面就谈谈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1遇到的问题。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高中课程体系,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课程结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材容量大。如必修1摸块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对原来一学年教学内容的压缩、删减后组合成的,课后的部分练习题与教材正文内容有比较大的落差,教材中设置的探索学习活动栏目多,而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用教材教上,一般一课时很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当我们拿到选修教材后才理解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且具有从易到难、从形象到抽象的递进关系,而“实验化学”是从实验的角度渗透了高中化学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理科倾向的学生则都应该学习。
1.2 采取的对策⑴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初期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⑵ 我校多次举行了有区教研室专家、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交流达到了及时引导,坚定信心、深刻理解“课标”、理清思路、走出困惑的作用。⑶ 精心设计教案。无论是从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还是课程结构、内容、具体实验以及评价方充分利用了教材中很多鲜活的内容,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⑷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习题进行筛选、增补、创新;精选了几个典型的、学校实验条件能达到的活动探究栏目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材。⑸ 进行典型课例研究,选择一节课,由两个或三个教师分别上,其他教师听课,课后集体评课,就这样类型的课,大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共同借鉴。这样统一了教学内容后,大家都感到比较放心,课时紧张的情形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⑹ 采取“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教师的教学方式
2.1出现的问题。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达到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⑴ 初期出现了课堂上教师不敢讲,不能讲的现象,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⑵ 化学探究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既无方案也无计划。⑶ 师生通过对话、交流,使经历和体验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操作起来有困难。 ⑷ 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学生的实验台摆了一大堆的试剂瓶,只看到五颜六色的变化,问他得出了什么结论?他不知所云,原计划十几分钟的实验,往往是要用半小时甚至更多。⑸ 课堂放开了,让学生发表见解,但往往是学生的表述与问题相距甚远,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不会做题的现象普遍存在。⑹ 怎样适应高考选拔,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非常关注,教师的压力很大。
2.2 采用的对策(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观看大量的映像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对于实验探究课,加强集体备课,仔细研读教材,专门选定了几个学校条件能达到的“活动·探究”栏目。(3)开展“学案导学”教学观摩研讨课,交流研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方法。(4)建立“QQ”群,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教学研究。大家经常在上面交流教学教研问题。
3 学生的学习方式
3.1出现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新课标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整个学习中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凭看书、听讲、做作业是难以达到的。
3.2采取的对策
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明确必修和选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研究性学生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方案设计、调查咨询等学习方法。认真体会新课程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以下的学习方式:一是问题讨论;二是收集信息;三是方案设计;四是合作学习;五是实验探究;六是调查咨询;七是反思评价。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八年的教学,我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取得了骄人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受,每节课都会从学生身上发现新的惊喜。八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面对新课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探索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快乐的,新课程实践的路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更新
2009年秋季,我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由传统的文理分科变成8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面向21世纪,体现时代特色的今天,中国的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公布,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于如何理解新课程的选择性、如何理解模块的真正价值以及如何改变教学模式等问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作为教育者,在经历着一场隆重的洗礼之前必先学习,深刻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确实领会课改精神,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我在学习过程中无不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次深层次、彻底性的改革。新课程力求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新课程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突出特长,彰显个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体系。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浪潮,本文就新形式下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重新审视新课改下教育的意义。身为教师也许你会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辛苦教育的学生在几年后突然感慨地对你说:“老师,您当年教我们的东西我们差不多都还给您了!”或许这些只是学生们无心的牢骚,但有心的教育者,难道从这些话语中还体会不出一股酸酸的悲哀吗?教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一场高考,一张大学的入场券?时移世易,知识就变得毫无价值。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大疏漏!所以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课程为什么要改革,归根到底是因为现行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新课程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科教兴国、学生发展”为己任,在传授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化学意识、化学爱好和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为将来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构建一个基础的学科知识体系,也必须留给那些将来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必要的化学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 正确处理教改与考试的关系。或许有人存在这样的担忧,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可最终的考核制度不改,高考关过不了,面对社会、家庭、学校重重压力,谁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呢?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本末倒置了。高考作为衡量高中教学水平和考验学生能力的手段,本来就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又怎么会阻碍教学呢?课程在改,考试自然是随之而变的。现今高考注重的是全面素质的考核,而并非只是单纯的知识考核。知识只是作为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载体。讲知识并非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某种能力,所以方法的掌握甚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自备教案的基础之上吸取、借鉴同伴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倚老卖老的经验优势已不复存在。或许传统的“高明”老师可以把高考的考点毫无遗漏地灌输给学生,但是新形式下的高考,岂止是纯粹的知识考核?我们不妨看看每一年高考的有机题,学生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不能对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行有效拆分,找出相应官能团,又如何能解题呢?高考是一个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与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又怎会相悖呢?
高考在改革,并且是随着课改的步骤在改革!我们必须明确并坚信这一点。课改与高考本身并不矛盾,课改只会促进高考,而不会影响高考。
3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善于使用新的教科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只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教材,才能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细细阅读新教材,我们会发现它确实不是所谓的“换汤不换药”了。首先,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设置了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栏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学与问。这些精心设计的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指导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旧教材重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与知识本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新教材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扼杀,而新课程倡导富有创造性的启发和引导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提升。我们的任务不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在推导分析、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有善于利用教材,才能创造性地设计每一堂课。
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每一个课时教学都充满了启迪与创新的意味。或许。有些老师认为这样“零碎”、天马行空的教材编排让教学变的杂乱无章。其实,这些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新课程设置的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并能防止学生更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造威负担过重,学习疲倦。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看待,研究模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与内在影响,明确教育目标,能就教材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努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4 深刻反思传统教学的误区,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犹如紧箍咒一样紧紧地把老师们控制住,很多教学行为已经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惯性。作为老师,我们总担心我们讲的不够多、不仔细;总担心学生听不懂、练不够;总是想让学生见多识广,总习惯于“内涵外延”不断扩展深入;总是细心地帮学生归纳、总结。不讲不放心,不做不安心!于是“精讲多练”、“讲记背练”把学生圈定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教学也走入了不断循环的“误区”。
我们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等方面占尽了优势,考试自然不在话下,而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自尊自信、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却十分薄弱。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到:“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三点一测”应试教学,逐渐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实际教学中“多讲少做,事事包办”的习惯一定要避免,多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在“做中学”,在自主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5 抓住契机,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新课程给了我们更多的弹性空间,但对我们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契机。每一次变革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打破传统,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开拓精神。求实,求新,积极探索化学新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智慧,变传统教学为“研究型”教和“探究型”学。此外,模块教学重建了新的知识体系,在某些内容上提高了要求,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到的“手性”、“o键”、“π键”、“熵变”、“焓变”、“等电子原理”等都是旧教材中没有的,而要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就要结合大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物理化学》。所以化学教师知识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视野,才能自如驾驭新课程。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我们在改变他人观念的同时必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蜕变过程。面对改革,我们要具备信心、虚心、恒心、雄心和责任心这“五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积极交流,不懈追求,开拓进取,勤奋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基础课程改革必定要迎来一个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化学教学
毋庸置疑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尤其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助益。
一、巧用多媒体强化课前备课
只有课前备课进行得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多媒体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动画课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教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例如,我在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及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我的课件中,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还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前备课的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新课授课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巧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化学教学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是使引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渠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例如,高中化学必修一《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怎样解释这谚语呢?要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我从网络中找到了“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动画形象、生动,用在教学上,使学生很容易知道“雷雨发庄稼”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
2.化学机理的剖析。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因为是在微观世界中发生且十分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即可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例如在讲化学键时,利用flas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NaCl。
三、巧用多媒体感受化学实验
“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能用实验的决不用课件;能用一个局部插件说明问题的,决不再做整堂课的多媒体。但有些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所以适时巧用多媒体展示或辅助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强实验的可见度。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化学知识总结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全打乱旧教材的格局,重新排布,整套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
2.在必修课本中,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很多知识以了解为主。
3.教材中设计了多个板块,例如:联想质疑、活动探究、方法导引、交流研讨、知识支持、资料在线、追根寻源等,并且图文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深入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
4.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合理,更加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我省素质教育的推进中,高中的所有课程开齐开足,化学学科授课课时也有所减少,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更成了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事情:
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怎样把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利用得更加充分,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情
所谓学情就是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
1.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熟悉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在本学科上有哪些优势和弱势,基础如何,学习态度如何,有多大潜力。
2.精心编制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把知识预习一遍。学案的编制要紧扣教材,切忌超纲。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不能让学生简单地把课本知识再照抄到学案上,要让他们边阅读边积极思考,然后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时,除了课本上的方程式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下乙烷和氯气的反应过程,这样就加深了对取代反应的理解。
3.预习学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收起来要逐一批阅,从而掌握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在讲授新课时就能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
二、精心备课
备课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1.熟悉新教材的结构特点,掌握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把相应的知识点烂熟于心。
2.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在讲必修课时,选修课中的相应知识点不要提及。例如:化学反应的限度只要求掌握平衡状态的判断,不涉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如何影响;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只掌握概念以及C4H10、C5H12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不涉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和烷烃的系统命名。
3.根据掌握的学情,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该讲不该讲以及该重点强调的地方都要体现出来,这样课堂时间就能充分利用,学生接受起来也更直接,更容易。
4.从引入到小结各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学情。
三、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准确精炼,肢体语言从容大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一直紧跟教师的思路。问题要简洁到位,时间把握和运用合理,每1分钟也不能浪费,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既让学生有紧张地思考和讨论,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厌倦,只有学生从主观上愿意学,才不会感觉到累。
2.每节课讲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教师是引导者,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3.有了教学设计,但是在课堂上也不一定完全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来讲。教无定法,课堂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既然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的思维就会异常活跃,问题也就多种多样,有些问题我们之前备课时未必想得到,所以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变化,具体授课细节因人而异,因班而异,要灵活多变。
4.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化学学科本来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实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这样就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资料,进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容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如气体的制取、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酸雨的形成和防治等,都可通过视频观看。
6.多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也有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关注到他们,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7.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纠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讨论研究,刚学的知识在应用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当堂训练就能反映出来,然后老师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把基础知识夯实。
四、课后复习及时跟上
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必不可少,毕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当堂理解透彻,况且有时还要遗忘。这一环节一般可以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当然这些习题要精挑细选,难度适中,老师也要逐一批阅,对于学生当堂掌握不太理想的地方及时弥补。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要时常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平时也要和学生多交流谈心,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