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破阵子春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7、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9、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1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
1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2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关键词:冯延巳;晏殊;词;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比较冯延巳《阳春集》和晏殊《珠玉词》,很容易发现他们所采用的题材大多停留在花间派词的范围,词作内容多局限于闺阁园亭之景、相思怨别之情。王国维评价冯延巳词“不失五代风格”,而晏殊的词也被人认为“在内容题材上,表现形式上均无根本性变化,所叙写之情事,大多仍不离伤春怨别、花间樽下。”这就说明了晏殊词与冯延巳词在艺术手法方面有一定的继承和相似性。
然而,南唐行将亡国的危殆形势,使得冯延巳等词人产生了鲜明的忧患意识。王国维用冯延巳《菩萨蛮》中的一句“和泪试严妆”评价冯词,道破冯词的悲剧底蕴。晏殊则不同,他少年得志,可谓善世处太平。两者内心忧患意识和词境的差异,注定了他们内心情感的差异需要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
一、冯、晏艺术表现手段相似,多用借景抒情
1.情与景的统一
情景交融,是诗词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词人在景物描写中将表现主观情感的词附着到具体景物上,这类词也是词人真实情感的点染,做到了将景与情的统一。这在晏殊、冯延巳词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如《踏莎行・细草愁烟》:“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一个“愁”字,一个“怯”字,看似写花草之感,实则通过“愁”和“怯”表露出词人内心凝重的愁思,做到了客观景物的情感与词人主观情感的合一,使得词人的愁思心绪温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又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同样将菊、兰着上人格化情感,实际是写目及此景的女主人公此刻的哀愁。再如《玉惜春・绿杨芳草长亭路》:“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均通过白描式的景物描写,物态心情,尽收于此。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冯延巳的词中也很常见,再加上他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得他内心的情感更加复杂。李清照曾评价冯延巳的诗为“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这些评价都指出冯词伤时感怀的特质。如《鹊踏枝》:“香印成灰,碧坐浑无绪”,“香印”、“灰”表现一种冷寂的氛围;《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桃花片都凋落了,在风中被吹起,又是一番凄冷的场景;《应天长》:“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凄冷的夜,临近黎明之际,这黑暗放大了作者惆怅的情绪。在他的词中,这种情调低沉的词语触目皆是,通过这些意象、景物来表达情感。
2.情与景的对立
在情景的配置上,晏殊、冯延巳都善于用逆向配置法。逆向配置是客观景物的情感与词人的情怀相对立,加倍写出了主人公的愁情。面对欢乐之景,尚且苦闷,那悲哀之景,其苦闷更可想而知。
晏殊词中,词人将客观景象注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好像在与客观景物对话,而客观景物并不理会他的情怀,任自独行,面对俏皮贪玩的景物,词人流露出一种无力改变的无奈。如《踏莎行・细草愁烟》:“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这首伤春怀人之作以感叹口吻作结,点出了垂杨与词人的两种心境、两种情怀,形成了心境与情怀的相互对立,留下的便是词人那份深远的怀思怅惘之情。同样的写法见《踏莎行・小径红稀》:“春风不解禁杨花,漾漾乱扑行人面”,春风不禁杨花,使杨花零乱扑面,面对暮春景象,词中并无衰颓情调,而是显得很富生趣,极具主观色彩的动态感暗合了词人淡淡的惜春情怀。
冯延巳词中,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如《鹊踏枝》其二:“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首词借景写情,因情造境。以“闲情”、“惆怅”、“新愁”等危苦烦乱的情绪贯注全篇,沉郁顿挫,表现了词人久积心中,排解不开、拂之还来的惆怅情绪。正是春天的欢快与喜悦和寒冷的惆怅与苦闷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了词人对现实的美好景物的短暂欢乐与高兴不能释怀的内心的长久的不安与痛苦。总之,《鹊踏枝》十四首是以欢乐之景写悲哀之情的典型词作。
二、冯、晏艺术表现手段不同,冯词善寄托而晏词多含蓄
含蓄与寄托作为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钱钟书曾这样论述:“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一事也。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又一事也。……含蓄比于形之于神,寄托则类形之与影。”
关于冯词,冯煦说:“翁具才略,不能有所匡救,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指出寄托是冯延巳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和“惝恍”。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2年清明的诗句,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年清明诗句清明诗句1:《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诗句2:《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清明诗句3:《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诗句4:《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诗句5:《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诗句6:《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诗句7:《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诗句8:《青门引·春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清明诗句9:《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诗句10:《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诗句11:《忆少年·年时酒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清明节养生饮食1、枇杷叶粥
配方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后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煮成稀粥。
此方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肺热咳嗽,咳吐黄色脓性痰,或咳血,呕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
2、丝瓜花蜜饮
配方丝瓜花10克,蜂蜜15克。
做法1.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2.服用时,拣去丝
瓜花不用。趋热饮用,每日三次。
此方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
3、银耳茶
配方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
做法茶水去渣,银耳泡开加冰糖炖烂,倒入茶汁搅匀即可。
此方具有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发热等患者。
清明节气的优美句子1、媚清明节,黄鹂鸣切切,明媚清明节,心儿可歇歇,明媚清明节,花儿更娇艳,明媚清明节,柳条更旖旎。
明媚清明节,踏青好季节!让我们一起踏青吧!
2、这个雨季,窗外的雨听着有些伤感,也许是恰逢清明吧。
水墨丹青的江南水乡,清新而又让人思绪万千!
3、清明节就要到了,我又开始伤感了,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你们曾是我就亲近的人,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你们还好吗!我相信因果,我相信轮回,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现在很好很好,只是我还是忘不了,只是我还是放不下,所以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所以我又开始伤感了!
4、清明即将来临,我是期盼清明,又讨厌清明。
清明,给我留下很多伤感,同时也给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时,忧伤却与日俱增,何时才是一个‘了’字。
6、天人永隔,或许并非最远的距离,逝去的人在心里住着。
微笑着回忆过往,想念不再伤感。思念的季节,清明已至!
5、又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祭祖扫墓了,想起已故多年的双亲却不能回去心里说不出的伤感悲切……
6、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
种一粒希望,徜徉成功的海洋;播一粒爱情,收获情深意浓;洒一颗健康,身强茁壮;插一颗吉祥,幸福荡漾;清明节心情如春明朗!
7、用心感受生命,用心体味人生,用心学会生活,亲爱的朋友,清明节到了,我用心给你发条短信,希望你用心去体会,愿你用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做一个有心人。
8、清明节前后,踏青好日头,快乐早早把你等候,如意已在向你招手,平安要伴你左右,好运要跟前跟后,还有那幸福,要同你携手白头。
嘿嘿,清明节快乐哦。
9、又是一年清明到,今年还是第一次回老家,家乡已经越来越陌生了,看看小时候的熟悉风景,伤感,没有父母的家乡还是我的家乡吗?看那些白发苍苍的阿奶阿爷,伤心,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活到这个年纪昵?
10、清明节气乘着春风来到,我要替你拂去晶莹泪水,让你烦恼忧愁随风飘散,我要帮你抚平受伤心扉,让你悲伤痛苦逐渐消退,我要送你一句真心祝福,让你幸福快乐重新缠绕。
清明节,愿你忘掉过去抛开忧愁!
11、清明到来雨纷纷,大地春暖百花放。
扫墓祭祖公墓行,天亦同悲泪飞扬。清酒一杯诉衷肠,亲人天国可安康?纸钱捎去情无限,传送心意到天堂。但愿亲人都无恙,幸福生活万年长!
12、清明将至,春分已过。
细雨蒙蒙的天气无端让人伤感,感怀过去。走过校园,很多花儿都已经开放,树木也开始萌芽,生命的美好总是让人驻足。心忽然开始宁静下来,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13、寒食禁火吃冷餐,多多运动体康健,清明时节好春光,风筝放飞美心愿,秋千荡起满心欢,插柳聊且为思念,踏青游玩神清爽,吃块青团好运粘!
14、带着一丝缅怀的思绪,带着一份难忘的情怀,带着一份真挚的情感,在清明这一天,释放365天的思念,传送穿越时空的牵念,你的幸福安康是我最大心愿!
15、人间四月芳菲日,清明爽朗一片天,踏青赏花多自在,自在娇莺洽洽啼。
飞燕杨柳弄碧柔,快乐从脚笑到头。清明时节不飞雨,幸福健康送给你!
16、清明时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
17、不必再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即使是天涯地角、即使相隔着无法跨越的横沟,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有明天。
18、既然我们有勇气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音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由于唐诗宋词具有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美。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视听结合,要充分利用插图和音乐这些艺术形式来挖掘唐诗宋词语言文字的内涵,来体悟唐诗宋词意境的美。
1 画意助诗意
和其他语文教材不同的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诗意画和词意画,就是根据诗词意境而配的图画;2)人物画像图,即诗人词人的画像或刻像;3)书法篆刻作品,即与作品相关的一些名家的书法刻字等作品。
一般地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比较重视文字的品味,而对插图是很少关注的,往往把它作为一种摆设和点缀,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实际上,这种重文字轻插图的思想并不是正确的。众所周知,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它和文字同样重要,不可忽视。首先从学生角度看,图片比文字更有视觉冲击力。学生接触新的诗词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先关注插图。图片美不美,图中的人物形象有没有吸引力,图画能不能使人浮想联翩,诸如此类都将影响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其次从教者的角度看,这些图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教学,如帮助理解作品内涵,如有助于更好地鉴赏人物形象诸如此类。因此在教学中如能有效地抓住插图,就像找到了开启诗词殿堂的钥匙一样。于是笔者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尝试利用插图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将插图与诗词内容联系起来,图文并茂,边看边读,启发想象,再造情境,进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学生自己的阅读第一感受是个体独有的一种获得,这是老师替代不了的。这样,就把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意识根植进了学生的阅读实际中,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解,而是自己感受。[1]也使学生意识到图画的阅读也是诗词阅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忽略,诗情画意能够相得益彰。
如讲授李清照的《醉花阴》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配的彩色词意画,再分析画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再读词本身来思考和理解。课堂实践的结果显示,收获是相当丰硕的。学生由图上的亭台楼阁假山环绕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大家闺秀的院子,图中的人物形象是一名大家闺秀;由图中几株推断出词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词中写到的“暗香盈袖”的“黄花”就是;图中仅有几株并不茂盛,边上的女子显得忧郁憔悴孤独,很匹配词句“人似黄花瘦”;那么女子为何“消得人憔悴”呢?学生又联系到词写的是重阳佳节,琴瑟和谐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又分居两地,答案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还有的学生发现图片中还有大丛大丛茂盛的芭蕉,不禁联想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句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叶茂盛,红颜消瘦,很贴切;而图中还画有小丛的竹子,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四君子”之一,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却没有被苦难压倒的坚忍不拔很符合竹的精神,学生想到了梁衡称李清照为“乱世中的一位美神”的评价。小小一幅词意画竟让学生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真是想不到啊。
看来插图对学生把握诗词内容,的确是有贡献的。用插图来辅助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去再造想象,进而补充和丰满了诗词形象。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能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感觉与遥远的唐诗宋词的距离拉近了。
有的插图的确是锦上添花,即便不看诗词本身,也能一叶知秋,揣摩出诗词的某一亮点。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意画给人阔大苍茫之感,而《破阵子·春景》的词意画又使人感觉到清新明快。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果说意境画是不用文字书写的诗词,那么人物肖像图虽则简单,却也能给人极大的启发。如杜甫的石刻像就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而温庭筠的画像是一位翩翩公子在吹笛,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绮丽柔媚的“花间”风采。
还有一些书法真迹也不容忽视。如岳飞手迹“还我河山”四字让人豪情满怀,学生也就容易感悟出《满江红》中所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深刻含义;而文字图湖南郴州“三绝碑”(秦观词﹑苏轼跋﹑米芾书)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音乐造诗境
如果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那么反过来,音乐就是用音符来书写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引发学生丰富想象,让学生重塑诗词的情境。学生可以把乐曲作为一个阅读起点,由此对诗词内容不断地联想、补充和创造加工,在大脑中想象构设画面情境,能体验到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如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播放名曲《春江花月夜》,营造品诗氛围。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它的完整的意境之美,若仅仅通过语言的讲解拆解则会大打折扣。而配上乐曲后,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在舒缓的弦乐乐曲声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在月的照耀下,心灵也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一一闪现在眼前。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了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转贴于
教师在选择音乐的时候,有时可根据学生的爱好与欣赏水平选择一些流行音乐,包括一些流行歌曲。众所周知,流行歌曲在中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市场,而唐诗宋词也是当时的流行音乐,既然同属流行就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现当代不少音乐创作者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旧瓶装新酒”,重新作曲或者改变诗句部分字词,让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接轨,与时俱进。这些唐诗宋词歌曲进入歌坛后,被广为传唱,焕发出新的魅力,也再次成为大众的焦点。如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就轰动一时。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一热点,定能有助于学生探究唐诗宋词的兴趣,加深对诗词意境的探究。如讲授李商隐的《无题》时,笔者想到了一首广为传唱的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就是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句子。尽管无题诗意象群寓意隐约﹑深浅不一,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但当徐小凤醇厚而深情款款的歌声一响起,学生很快就察觉到诗的深沉感伤的情感,大脑中出现了一个女子悲伤的样子。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被撩拨起来后,再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诗意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了,这样就很容易把握住诗的情感基调。这首诗和歌曲就一起镌刻在学生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这就是籍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学生较快进入状态,从而收到预定的效果的事例。
著名歌手邓丽君曾经出版过一张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多首经典,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等,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再加上邓丽君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堪称经典;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由罗文演唱)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并被多名歌手配唱;姜夔的《扬州慢》也有人翻唱过。这些诗词歌曲在课堂上有选择的应用,很能让学生沉浸到诗词的意境中去,不自觉地想像并再造出与诗词相关的画面。譬如在讲解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时,笔者就选择了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作为导入新课的音乐;再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送友人》一诗时,笔者则插入了电影《城南旧事》中由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来引导学生体味送别时的情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符合学生爱好与欣赏水平的音乐容易打动学生,自然也能促使他们想象,帮助他们重塑作品中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