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第1篇

部分高职生,往往不了解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是无可奈何而来,是父母逼迫而来,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往往心灰意冷。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成功的潜在因素,教师就应该以最大的努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挖掘潜在因素。

针对高职学生思想存在这些问题,说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用感人的故事和事迹来感染学生

讲一些光荣传统、勤俭节约的事例,让他们从中懂得道理,如:开班会的时候,举办比赛,同学们认真准备,搜集资料,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不定期的搞一些活动,用丰厚实际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时代在变化,关心社会和关注祖国的发展。比如中国申奥成功、问题、、四川地震;通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舆论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帮助学生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们不要无谓地感慨“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而要积极地思考,因材施教,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材,用积极期盼的情感和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改革德育课教学方法,让活动带“活”课堂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教师就是播音员,学生是听众,教材就是真理读本。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代之以活动式、讨论式、举例式、模拟式的形式,并且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方式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

1.把握知识结合点,搞一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2.在课堂上通过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他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动脑了,仔细研究学习内容了,教师给予解惑,当讲到“诚实守信”这一节时,提问学生社会上哪些现象不诚实守信?问题一提出,都议论纷纷,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都列举出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不诚实守信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3.以故事、幽默、名人名言激发兴趣

每次教学时间连续两个45分钟,而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若教学平淡,只能加速脑疲劳。有时我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同学们立刻瞪大眼睛,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讲完故事以后问学生与今天讲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他们都能结合知识点进行阐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名人名言往往能激励学生上进,让学生在写作业时,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并且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座右铭说出来,这样的做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懂得只有自信才能成功。每次课我用一句能激励学生上进的话结束课程,达到我们德育课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调查了解,以便沟通引导

由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才激烈,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当代高职生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在承担《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时,针对“如何推销自己”“怎样战胜挫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灌输让学生“先立足,后发展”的思想,正确把握择业观,同学们听后大有启发,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其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思考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面临哪些疑惑;了解学生对学习专业的态度和认识;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对德育课的要求,教师针对调查的情况,用科学的理论加以现实的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一)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作用就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实现自我教育。

2.学生需要情感教学

为了使我们的学生不会学的太累,我们需要情感教学。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在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时,讲到职业的特点我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子的?”大部分同学提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与我们交流的老师。的确,师生关系应是“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走向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听课的同时,受到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德育课的实践性,注重行为养成教育

由于平时教师讲道理多,学生学道理多,对行为规范的掌握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学与用,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观念只有在参与中形成。但是课堂教学的空间毕竟狭窄,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丰富感情,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课贯穿一个“情”字,渗透情感教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亲切温馨的教学中感受德育课的可学性

作为德育教师,要认清自己肩上的重任,善于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教学,在德育课中渗透德育,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发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作用,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为己任,以更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推进学院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德育课是一门品德教育培育学生做人的课。教师应力求实现德育课的德育功能,使德育课堂灵活多样,切实提高德育课的实效,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经常性、实效性、渗透性。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第2篇

一、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诚信教育

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寓\信人物、事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如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酿》告诉学生知错就改,《十年的礼物》告诉我们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鲜花》,《一个苹果》告诉我们诚信的力量和真诚。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一起感受诚实守信的人格价值和魅力。;又如思品教学中《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告诉学生从小学做真人,讲真话。“商鞅立木”以诚信取信于民,“曾子杀猪教子”等,教育学生的诚信品质“言必信,行必果”;数学学习中的调查研究,测量知识讲究事实就是;平时的各科作业中要求学生做到独立思考,严禁抄袭;《诚实的晏殊》告诉我们考试时,沉着应对,不作弊等。使同学们逐步养成诚信的品行。

二、制定班级公约,签订诚信协议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纪,班也要有班规,在创建良好班集体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共同商讨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倡导每一位学生负责任地签下诚信的名字并遵照执行。这样做一方面对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和班级的管理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履行诺言,实践诚信。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活动

活动是受教育者道德形成的载体和动力,多样的活动既可在课堂、校园,也可延伸至课外、社区。无论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都应渗透道德教育。为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教育,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形式的活动:

1.关于“诚信做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以及缺乏诚信的危害性。

2.结合学校关于创建“优美教室”的布置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报,剪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二十四个字的具体要求,悬挂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以勉励学生。

3.布置学生开展“诚信做人,诚信学习”的专题征文比赛,评选后,按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奖品,并将获奖学生的作文在教室张贴甚至与政教处联系在校宣传橱窗内张贴,供学生阅读学习。

4.进行“诚信值日互查”活动,结合学校的晨扫一刻钟和全天保洁制度,要求每天的值日生互相督促检查值日情况,杜绝不值日的不诚信行为,在班级形成值日竞赛之风。

5.把握契机,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报道,并写观后感。体验诚信的重要性。如食品加工污染,地沟油事件,奶粉的事件,明星吸毒等有关诚信缺失的相关报道。借此契机,体验感悟诚信于人于己于国的重要性,对学生无疑是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诚信教育。

四、结合家庭形成网状的诚信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父母应做诚信的表率。俗话说:“上代做给下代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效仿的榜样,是最直接的诚信品质的播种者。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家长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乃至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该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 做人教育 中学教育

德育与育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那么如何做好育人工作?如何促使中学生懂得怎样做人?中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谈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人”是什么;然后才能探讨教师应如何育人;最后讨论中学生应做什么样的人。

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要对人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一撇一捺,结构简单明了,不矫揉造作,也不繁冗复杂。但就是这一撇一捺,却让人们为其穷尽一生,探索它的奥秘,解读它的意义。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马克思则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笔者更加赞同马克思的观点,人虽然有着自然属性,但更多的体现在社会属性上。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就连漂流的鲁滨逊,虽然一个人孤身在荒岛上,但他还是找了一个皮球并叫它“星期六”,每天都和“星期六”沟通和交流。

那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就是榜样、模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可能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要注重修身养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带动学生。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老师做得好,那么学生自然会上行下效,当然,如果老师做得不好却要求学生做到,那么学生必然是不会去做好事情的。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垂范作用。

其次,教师要将育人融合于教学中。教书育人,教书是教给学生知识,育人则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坚持教书育人,是让老师把做人的道理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出一批又一批只会读书只懂空谈道理的人,而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仁义,让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然而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不能刻意为之,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做人的真知。

最后,注重环境的重要性。学校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整个大环境都充满仁爱、充满道义,那么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成为一名心怀仁义的人。基于这一点,学校可以悬挂名人名言,书写校风、校训、班风、教风,让学生身处其中受到熏陶,建立起人文求善的氛围。

教师进行的育人工作很重要,但是教师在努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应该要做什么样的人。

笔者认为学生首先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活于世,不仅仅只是为自己而活,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社会、国家,都是我们要付出的对象。有人会说这样活着多累,那么多的负担。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人活一世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懂得反哺父母,善待亲人,尊重老师,感恩朋友,奉献社会,报效国家。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去确立目标,找准方向,才能越走越远,而不至于在人生众多的岔路口忘记自己拼搏努力的初衷。

其次,要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自爱是做人的基础,人只有懂得自爱才会懂得爱别人。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能奢望他去爱别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又怎么会去尊重他人。有个词叫做推己及人,也就是换位思考,试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结果会如何。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惜自己和尊重自己,那他肯定是不懂换位思考的,可能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怪罪别人,也有可能做不到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

再次,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向来是中华民族的做人美德。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古以来,我们都崇尚“民无信而不立”,是的,如果答应别人的事在顷刻间就反悔,许诺别人的事在瞬间就背弃,那么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成为背信弃义的小人,成为伪君子。如果在人面前是一套,背后是一套,天天上演口蜜腹剑、阳奉阴违,那交往中有哪些是值得珍惜的?曾说过敢于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对人民的事业是有利的,而且对自身也是有利的。所以,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真诚而有用的人。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人文精神 教育

“提倡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热点、新亮点、新视点,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人在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前提

政治课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不是使一个人学到一门技术,而是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摆脱“为了应试而教”的束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人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注重人文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健全学生人格。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充满赏识。赏识能使人愉悦,激发人的潜能,开启心智,涌动灵感。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和回报。

1.2充满期待。人文关怀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师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成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有百年的目光,要有百年的耐心。

1.3激励性的语言。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1.4相互尊重的主体间关系。人文关怀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个体,二者是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不强求、不压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展示个性。

2积极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元素

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新课程更是增加了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材料。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及时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抓住人文精神的升华点,以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2.1熟记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

当前高中政治教材中结合不同内容,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这些名人名言大多蕴涵深刻的人文精神,解读这些名言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 教育的最佳范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这些名言和俗语,一段时间后,学生定能在这些人文氛围的熏陶下建立的正确的价值取向、高雅的审美情趣。

2.2把知识纳入到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以为主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人文价值体系的意义和功能。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时,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等原则,同时也属于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因此从人文教育角度看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再如,《生活与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任何事情都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弄虚作假,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教学中把这些知识纳入人文背景中去,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

2.3教材内容与时政材料的有机结合,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走出书斋,面向生活,关注社会。所以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是政治课堂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要精选时事素材,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选的时事资料进行深刻的分析。可以通过播放《焦点访谈》、《道德观察》、《感动中国》等视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一些社会现象、当前国际形势,也可以组织了每节课前5分钟的时事评述节目,让学生搜集整理时事,上讲台宣讲并加以适当点评。这样做不仅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也得以较好的培养。

3构建人性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要途径

3.1建立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其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转换的。追求人文化的政治课堂,教师应致力于让学生也成为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者。民主,本身既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其课堂实践,又合乎政治道德教化的要求,是防止人性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失落的重要因素。所以,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民主化的体现和要求,而只有平等、民主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3.2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灌输――接受”、“讲授――训练”,在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下,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训练技能、应付考试,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这严重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教师要学会由“独白”到“对话”,从“灌输”到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质疑,在互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从中领略人文精神。教师可借鉴以下教学方式: 培养主体能动性的“自学―辅导式教学”;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合作探讨式教学”;增强感性知识、提高感悟能力的“体验教学”;陶冶美好情感、情操的“情境陶冶教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学”。

3.3构建人文化的课堂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人文化的课堂要求人文化的课堂评价。如何构建人文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具体而言,要把握以下原则:

首先,要有生成性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现在教学要从过去只注重结论转向同时还要重视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结论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要有针对性

政治课课改以来,一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多发言,总喜欢用一些赞美词如“:好、对、很棒、给点掌声”乱捧学生。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起到教学评价的作用,没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更谈不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再次,要有互动性

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成了学生评价的主宰,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没有活力的客体。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导致了评价者与被否定者之间产生消极对立、精神内耗,教育的民主化与人性化也就无从谈起。改变这种消极的对立为积极的共同构建,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是新课程的呼唤。所以,在评价中要变“带着评价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评价”,注重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程度,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4政治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保障

“教育”本义就是“引导”,教育者就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不具备人文素养的教师不可能去引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因此,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4.1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政治课教师在具备扎实的这功底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4.2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陶冶者,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模范地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政治课教师职业和责任的特殊性的要求。

4.3要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政治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的爱护、对教育事业的事业热爱、对教学个性的创造,展现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表现自己高尚的人格价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奋发图强,争当一流的教师,善于同其他教师进行合作,提高自身素质与人文精神来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卢慕稚、张莉莉、赵大悌:《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德育价值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认知技能水平,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对于情感教育,基本处于忽略的状态,导致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和关注,最终造成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出现问题。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本文将对此进行重点探究。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理论基础,学好语文就是以另一种形式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情感教育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并不是要死读书,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是学生正面临着选择人生方向的重要时期,做好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方向指明道路。比如在学习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虽然文章本身的语言并不丰富,但如果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文章朗诵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进文章,学生跟着教师的情感,文章的意境就会立马显现出来。教师可以由此展开对文章的讲解,分析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最后阐明时代主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参悟文章的精华所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更能指引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高中学生对人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有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能够快速接受新奇事物。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集诗歌、散文、小说等为一体,教材设定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例如,《诗经》《我有一个梦想》等文本使得学生对各种文化都有深刻了解,而这些内容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与作品中透露的情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给自身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身的情感世界,既提升学习效率,又在自身情感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价值,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价值,对高中的语文教育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文章本意,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并理解以及品鉴文章等方面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阅读文章后写出读后感,是品鉴文章的重要方面。通过品鉴课文,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项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何评价马蒂尔德这个人物?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爱慕虚荣的生活是不会长久的,诚实守信才是最美的人格。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引出诚实的重要性,列举名人名言或讲述诚实故事,向学生阐述诚实的含义。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化熏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自然而然地渗入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朗读,就是将文字读出来

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文章的细节,把握好文章的思想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心要跳耳要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教师将文章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能引发学生对文章激情澎湃思想的想象,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正能量,实现跟作者的共鸣。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语言色彩丰富的文章,对于语言生动的文章,教师应适时地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将文章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素材,最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结构,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元素,具有绝对人格导向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与熏陶,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作者:徐文玲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

参考文献:

[1]来文玲.试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杨丽君.新形势下的学校情感教育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