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梯;管理现状;使用权者;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电梯是高层建筑实现垂直运输的重要设备,在类别上属于特种设备。一直以来,电梯的安全管理都是高层建筑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后期维护的管理越来越严格,电梯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电梯行业的生产秩序、使用维修秩序都得到了保障,电梯的使用运行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因为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电梯事故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 电梯安全管理的现状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最重要的载人载物运输设备,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是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在电梯实际使用运行中,也存在因为使用权者不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疏于管理,存在着使用与维护脱节、长期无故障电梯无人管理以及维修合同签订后,使用单位不再对电梯进行管理的现象,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事故理论,导致电梯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来说无外乎两个方面:(1)人的主观因素;(2)外界的客观因素;对于人为因素,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规范操作程序来控制。而外界的客观因素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需要强化相应管理来减小客观因素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影响。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其控制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标准规范来实现,现阶段严格落实电梯使用运行规范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3 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管理

3.1 明确电梯“使用权者”,确定第一赔付责任方

根据《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修改送审稿),“使用权者”是指享有和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利和义务者。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管理人作为使用权管理者;未予以委托的使用单位或者实际管理者为使用权管理者。当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时,“使用权者”为第一赔付责任方,受害者可以要求其承担赔付责任。在“使用权者”赔偿后,属于其他单位责任的,“使用权者”有权向其他单位追偿。在明确第一赔付责任方之后,才能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安全事故时,明确谁来管理,谁来负责,避免使用各方相互推诿责任。这样才使得使用管理者更加重视履行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使用管理义务。

3.2 加强日常检查力度,保障电梯良性运行

电梯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及时发现电梯故障隐患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管理中,电梯使用单位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查,检查电梯的运行状态以及电梯的各种保障安全的安全装置。对于电梯的运行情况、电梯轿厢内设施等要定期巡查。当检查工作持续到一定时间后应该进行总结,一般每月要开一次安全总结会议,对检查出的故障作统计,方便于未来故障隐患的查找确定。

3.3 监督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维保工作,保障电梯正常运行

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电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具体的保养工作应该结合电梯的实际状况,对维修保养规则进行细化,保证每一个维修保养项目都有规可循。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维保单位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使用单位必须监督好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维保工作,对于维保单位未履行自己的维保职责的,应上诉质监部门。对于发生电梯故障或者困人的情况,联系维保单位对其进行检修和救援,不能使用单位自己进行盲目操作,在隐患没有排除之前禁止电梯的使用。此外还得对电梯故障修护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维修质量,使得电梯能够良性的运行。故障维修的过程一般派设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盯控,只有在确认故障完全排除的情况下,才能使电梯重新投入使用。

3.4 做好日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除了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还应加强对电梯使用者的安全使用的日常宣传,做好日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电梯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电梯使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按预案进行响应。处置预案制定以后,电梯使用单位还应当组织人员进行演练,提高人员的实战能力,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完善。此外使用单位还得积极地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胜任日常的检查管理工作,能够在事故发生时镇定地处理。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所述几项安全管理手段与方法,结合电梯实际的运行状态,明确电梯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监督好维保单位的日常维保工作,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理,使得电梯能够更加安全地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语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安全管理必须予以重视,容不得丝毫马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应本单位电梯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管理依靠的是一朝一夕的积累,只有平日里不断总结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才能够使得电梯安全水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最终保障电梯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廖静云.浅谈电梯的使用运行安全管理[J].机电技术,2011,34(3):32-33.

[2]冯海廷.浅谈电梯管理[J].西江月,2011,10(36):85-86.

[3]张学礼.怎样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J].跨世纪(学术版),2008,16(12):16-18.

[4]冯志轩.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与安全措施[J].科技风,2013,12(1):12-14.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范文第2篇

截至目前,我县在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63家,设备总数2380台,其中锅炉310台、压力容器785台,电梯861台、起重设备403台、场(厂)内机动车辆21台。

(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根据市质监局《沧州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要求,县局召开专门会议,结合我县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实际,出台了《__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成立了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工作领导组,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县局采取“四不两直”的工作原则,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出动执法人员824人次,358车次,共排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63家,检查特种设备2380台,共排查出隐患133条,已消除隐患104条,其余29条隐患正在整改中。下一步,县局将对排查出的未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开展 “回头看”工作,确保100%整改到位,不留一处隐患死角。

(二)重点单位、重点设备的安全监察

截止目前,我局共检查特种设备重点单位39家,特种设备72台,检查率达到100%。共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5个。我局均当场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其限期整改。现5处安全隐患均已整改完毕。检点设备76台,检查率达到100%。

(三)强化重大节假日、会议期间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在“两节、两会”期间,县局积极组织人员安排时间,对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及重大危险源单位进行了不间断排查,确保了“两节、两会”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同时,县局还结合五一小长假等节假日,对商场、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进行了重点排查,主要检查了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情况、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日常维保及应急演练情况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当场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四)特种设备各类专项整治开展情况。

县局按照市局及县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依次开展了“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移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压力管道排查整治”、“氨制冷装置专项整治”、“气瓶充装单位专项整治”、“压力容器安全大检查”等六个专项整治。在专项整治中,县局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设备,将商场、医院、宾馆、饭店、洗浴行业、气瓶充装企业作为重点排查行业,重点排查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的检验办证情况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梯;维修;管理;保养;措施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电梯就逐渐地从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中诞生,其是现代高层建筑的一种垂直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投入使用电梯,市场对电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近几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究其原因,电梯事故的多发多半是因为电梯维修保养力度不够引起的。因此,要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加大对电梯的维修保养力度。

一、电梯维修保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如今情况而言,我国多数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的电梯维修保养意识不强,致使电梯维修保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梯的安全使用。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梯使用单位缺乏电梯维修保养意识,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维修保养。我国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在电梯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每巧日对电梯进行一次维修养护,并强调了每次电梯维修保养的主要内容。但是多数电梯使用单位缺乏电梯维修保养意识,不能按时对电梯进行规定内容的维保。有的单位甚至就没有电梯维保的概念,不设立专门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一个月也不进行一次电梯维保,或者为应付检查,仅是粗略查看一下,不注重电梯安全项目的整改,不去主动查找和发现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总之,电梯的安全使用必须经过严格定时的检查,否则将为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祸根。

(2)缺乏专门的电梯维保人员,维修队伍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由于电梯市场竞争激烈,电梯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不少技术人员离岗从事其他行业,使得各公司技术人员不足,新进的工人没经过专业培训,知识面狭小,对电梯的认识单一,缺乏对电梯安全运行性能的了解,一旦电梯出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解除电梯故障。

(3)电梯维修市场混乱。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就带动了电梯维修单位的快速发展,但是维修单位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电梯维修单位看到市场商机,就盲目成立。这些公司往往挂靠在较大的维保单位下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多数没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仪表设备,更没有一个健全的维保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得整个电梯维修市场混乱,部分公司为争取市场,以低廉报价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偷工减料,再加上专业技术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使得电梯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电梯在仍带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继续运行。

(4)电梯救援不及时。电梯维修市场的混乱使得电梯维修公司良蒸不齐。部分单位应急能力差,接到电梯故障诵知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维修现场,耽误了救援的最佳时机。甚至还有部分单位没有制定应急措施和紧急救援方案,在接到通知后才临时找些维修人员去救援,从而严重延缓救援进度,导致最终酿成电梯事故。

二、电梯维修保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电梯维修保养是指对使用中的电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在发现可能出现电梯故障时,要在故障发生前给予及时的修理和保养,将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参与工作的部件多,正反工作频率高,零部件之间产生大量的摩擦、振动,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电气设备老化,各部件之间的尺寸发生变动等现象都随之出现,这些都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因此,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其维修保养工作必须按时进行。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主要以预防为主,要经常对电梯进行检查、、调整、测试等,及时更正电梯的不正常状态。电梯维修保养也可以说是点检维保,将电梯分为若干个重要点,用“听”、“看”、“摸”、“试”等方式进行,根据电梯使用频率,可以设定每3日进行1次检修,检修的主要内容可分为3种:例行电梯维修即故障点检查、电梯各部位的清洗换油、电梯周期性维修保养。

三、加强电梯维修保养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安全使用电梯的意识

利用媒体、广播等大力宣传有关电梯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和电梯使用单位意识到电梯维护保养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电梯使用监管部门,监督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定期维修保养等工作的落实,并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制定电梯使用、维修、保养和紧急救援等各项规章制度。另外,还可以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监督作用。

2.规范电梯维修保养市场同时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

各部门要完善电梯维修单位的申报制度,确保成立的维修单位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专业的仪表设备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违规和无证作业情况的出现,并对维保单位的资质、人员和维修设备状况登记在案,定期进行抽查,严厉打击取缔非法维保公司。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维修单位员工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维修单位的维保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电梯使用单位要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电梯安全使用的各项制度,设立专门的电梯管理人员,对电梯厅门、机房、控制柜钥匙要妥善保管。同时公司要定期对电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每人都做到持证上岗。电梯使用单位应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电梯技术档案,督促管理人员对电梯的安装、维修、保养等技术的学习,便于今后紧急情况下的及时救援,减少或杜绝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高维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并规范其安全操作规程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严把新进员工的质量关,招收一些技术水平高的员工,并对其进行长期不间断的专业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有电梯维修的相关知识,不仅仅对电梯的工作原理完全掌握,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作业能力,理解电气原理,懂得并能够运用电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维保人员对数字电路、微电子技术、编程控制原理和单片机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维保单位要定期地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工作检查,以提高维保人员的责任心。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要严格按照单位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双第一。

对一些维保公司的先进的维修保养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予以大力的推广,如维修保养电子巡更系统,基本上能保证维保人员能够将电梯的关键部位检查巡查到位,及时地发现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力的保证了电梯维保工作的质量。

另外,在维保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1)在进行维修保养时,要安排2人以上进行工作,确保工作时的安全;2)在维保工作开始之前,要在电梯厅口挂放“维修中禁止使用”的警示牌,在检修过程中,禁止载客、载物;3)在对电梯的底坑和轿顶进行维修时,要断开底坑和轿顶的急停开关,佩戴安全帽后方可进入井道,检修人员在轿顶维修时,严禁快车运行;4)在急停开关断开后,方可到厅口外或者厅门与轿门之间工作;5)在厅门开启进行速度检测时,要保证轿坎距厅门下踏板距离不能超过400mm;6)在进行短接门锁检修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检修结束后,必须有2人以上确保门锁短路线已拆除,然后才能恢复正常运行,此外还必须经过多次试运行,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4.开展救援演练预防电梯事故发生

各相关部门应促进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双边合作,鼓励他们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电梯事故救援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实践能力,为进行电梯安全事故救援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电梯事故救援赢得宝贵时间,防止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5.实施电梯定期报检制度

国家在关于电梯安全使用方面有所规定,设定电梯定期检修周期为一年。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在到期前的30天内进行电梯年检的申请,报检后电梯使用单位还必须准备有关材料和技术档案,以备检查,同时还要组织维保单位进行一次完全的电梯维修保养。检验时,电梯使用单位应派专人进行协助,同时还要递交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修记录和作业人员的资格证。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梯;安全管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 T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17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梯作为建筑物内重要的运输工具,因其具有快捷、省力等特点,得到了大量的使用。电梯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险,电梯的安全状况关系到每一位乘客的出入平安,也难怪政府十分重视电梯安全管理,并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开始监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但是当电梯公司及维保公司的增多,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技术参差不齐等原因直接影响着电梯的安全运行[1]。因此,在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时,检验人员有必要随时随地监控电梯内部发生的异常情况,找出原因,思考对策开始解决,杜绝一切悲剧的发生,为住户营造一个安全的出入环境。

1 电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 不断完善电梯标准规范体系

2014年,质检总局对《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消防员电梯》(TSG T7002-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防爆电梯》(TSG T7003-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TSG T7004-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TSG T7005-2012)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TSG T7006-2012)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修改内容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1.2 制定合理的管理准则

不管电梯的出厂,在住宅中的安装,损坏时的维修,厂家必须遵守有关部分制定的准则,只有通过了一切的考核之后才能开始操作。参与电梯生产、维修、安装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行业考试后才能参加上岗。

2 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产权责任划分不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电梯的产权是全体业主所有,使用者是有责任的,同时物业管理部门担负电梯的管理责任。但在一些特别环境下中,责任主体这方面在使用中很难得到落实。比如说:新建好的大楼还没有移交,电梯所有者会出租电梯给其他人或者单位。这样就会导致多个单位用一个电梯的情况,因为就会有多个单位有同一个电梯的产权,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电梯的使用者不确定,电梯的责任就很难划分,如果电梯出了问题以及维护,就不能够及时的去解决落实[2]。

2.2 安全意识淡薄

在平时生活中一般人的意识里,电梯对他们来说是属于一种智能化的设备,而且高科技的智能产品,对它的信任是相对很高的,因此也就只感受到了电梯带给他们方便、快捷、安全,大部分人们都有这种思想和意识,这就促使人们缺少安全电梯的相关安全知识。其实电梯作为当下生活中一款机电产品在日常使用中不多加爱护与保养,它也会出现故障。

2.3 设计制造环节

电梯在使用运行中出现的突发事故,和电梯的设计与制造这两个方面也是有关的,其主要表现在:电梯和建筑物的土建设计与之不配,电梯设计方案中安全评价不够充分;电梯质量以次充好;电梯无强制报废年限等。

2.4 电梯安装环节

电梯能不能正常安全的运行完全取决于电梯的安装质量情况,现实生活中,很多电梯的安装质量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安装队技术力量无保证,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施工完成后不经过检验部门正规检验是否合格,就直接给单位使用,安装的设备也很简单,甚至非法安装,改造和维修电梯。电梯的安装施工不按规范执行。

2.5 维护保养不到位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每一年电梯都是需要施行全面检验,每15天对电梯进行维护以及保修,然而,电梯维保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带病作业,提交的自检报告不属实,并且没有维保单位进行维护保养的情况依然普遍。

3 电梯安全管理措施

3.1 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电梯的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国家也制定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且能满足电梯的安全管理需求,特别是《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更明确的规定了使用单位的责任划分,总共来说电梯的相关法律法制还是有待进一步加强。

1)安全技术与部分规章制度需要完善,电梯制造环节与监督检验环节不规范,电梯制造厂生产电梯只要有制造许可和整机的型式试验许可就可以了,在中间的制造环节没有对制造厂家形式一个监督检验的习惯。

2)随着电梯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何使法律法规和标准切实可行的对电梯制造、安装、维修保养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已达到安全运行这一目的,这就要求及时做好电梯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使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臻完善,使电梯安全工作有法可依。

3.2 加强宣传,强化责任意识

电梯安全管理承担主体责任的是电梯的受产权人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与电梯的使用单位,可是大部分物业管理单位与电梯使用单位都以为和电梯的维护单位签了维护合作。将电梯的管理全权交给了维护单位,然而这只是他们单方面的认识,电梯维保单位只是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对于电梯的安全管理责任并不涉及,关于电梯的法律法规很多电梯使用单位都不知道。因此,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建设,突出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3]。

3.3 对电梯维保单位展开全面长期的检查

1)电梯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运行和电梯的相关修护工作的质量的密切相关的,所以有必要对电梯维护的相关单位展开行之有效的长期的检查。对于新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行政许可和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满足其条件,对新加入的企业需要有严厉审查核实其资质,看公司和行政许可的条件是否相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对日常的工作能否适应,人员、场地以及规模和相关的规定是否有冲突,对评审的要求和层次要提高。

2)提醒监督使用单位对电梯的检验工作,对电梯进行维保的单位要加强监管强度,平时的检查中要随时保证检查人员是持有效证件在岗,且要按照规定保证电梯的日常维护,仔细填好维保记录情况。

3.4 构建电梯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积极构建电梯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定突发事故电梯的应急救援方案,提高突发事情的解决能力。加强救援队员的技能培训,对他们进行电梯救援的相关知识学习和储备,对相关的技能进行训练,对救援的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加强,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增强救援能力,让救援程序更具有时效性。最后更要对一些重点地方突发的电梯事故进行原因情况分析,做出合理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易风华,徐义.电梯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16.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规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 变配电系统 安全供电 维护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医用设备的广泛应用,为医疗诊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由此可见,现代医用设备在整个医药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何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做好变配电系统的安全供电与维护工作,也是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1.低压配电系统

1.1 负荷

医院内部的各用电设备需要明确其负荷分类,并根据其所属类别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电。

一级负荷包括:医技病房楼的手术都的医技设备重症监护(ICU)等重要场所的医设备及其空调设备以及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加压风机、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及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等。其中的洁净手术部的医技设备所有的消防用电设备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二级负荷包括:电子显微镜电源、X 光机等医疗设备、客梯、排水泵、生活水泵等。

三级负荷主要为一般照及动力负荷等。

1.2 电源

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如:冷冻机房、水泵房、电梯机房、电话站、消防中心等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负荷采用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而对于冷水相组、真空吸引、X光机、CT机、MRI机、DSA机、ECT机等设备主机、烧伤病房、血透中心、中心手术部的电力及照明、CT机、MRI机、DSA机、ECT机的空调电源、电梯及屋顶排风机、洗衣房等的动力也应分别由变电所低压屏放射式供电。

树干式供电是由变电所将各类电源分别引至各竖井,通过母线输至各层。各竖井内分别设有照明、配电、空调及应急照明配电箱;配电、照明分别放射至各科室的配电、照明配电箱,各科室的计量表设在竖井配电箱内,空调配电箱配电至末竖井区域内的普通空调机及风机盘管。

手术室、监护病房、血液中心、血液透析、MRI 室、消防动力设备、计算中心、应急照明、重要手术室的空调设备、重要医技设备、电话机房、变配电所用电等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互投。

另外,由于医技检验科、血液透析室等处的仪器对电源要求较高,部分电源通过稳压器后备UPS供电。

2、配电系统的安全供电与维护

2.1 配电系统的组成

电气安全是医院供配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的电力系统的保护方式有接地保护TN-S系统、局部中性线不接地系统、医用局部等电位接地、建筑物总等电位及卫生间局部等电位接地、漏电保护等。一般场所的移动式设备均采用了漏电断路器进行保护。

冶疗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室、抢救室、心血管造影室、卫生间、浴室等均设置了局部等电位连接。中心手术室的配电系统为保证病人的安全采用了IT系统。

医院接地问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病人的安全,设备正常运行等。按照我国现行各类规范中医院设计的规定,在供配电的设计中应采用防雷接地、电力系统接地、设备保护接地公用接地系统。实践证明,由于场地的原因,这些单独接地极不可能完全与建筑物的金属大地绝缘,而一旦绝缘遭到破坏,医用等电位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保护接地则可能不是一个等电位,此时,在患者的周围如果存在这样两个电位,将产生触电的危险。

电气设备对病人的影响,即电击包括宏电击和微电击。防止宏电击可以采用接地线及漏电保护器来完成;而引起微电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仪器的泄漏电流及病人所处的环境非等电位。因此减少泄漏电流及局部等电位,是在保证电子仪器在绝缘的条件下的克服微电击的重要手段。减少泄漏电流的方式是将电源进行隔离,通过隔离变压器,二次侧两相导线对地高阻抗,减小了系统的泄漏电流。当泄漏电流在0.7mA~2mA范围内设绝缘监视报警。以上系统称之为局部IT系统。采用局部IT系统辅以局部等电位连接,就可以保证防止心脏手术及检查中的微电击。

基于目前电子仪器的频率较高,要求地线短而粗,地线过长反而成为干扰源。目前我国与国际上防雷接地的规范是除爆炸危险场所外均为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为防雷、接地体,因此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体,如钢筋等不可避免的与防雷系统为一体。而作为病人周围的金属体如水管、金属门窗等均与建筑物金属体连接。为保证病人的安全,也要求设备仪器等的保护接地与病人周围的金属体局部等电位。

2.2 维护要点

首先要做好供配电系统的保障措施,如:(1)电工日常应做好发电机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发电机随时投入使用;(2)电工平时要掌握供电知识和操作规范,注意操作安全。(3)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4)后勤部门要组织进行应急停电演练,每年1-2次,通过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掌握突发停电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病人安全。

另外,还要制定供配电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当系统故障发生停电时,其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快速发应,措施果断”的原则,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保证医院用电畅通,迅速有序地组织和恢复供电。

参考文献

[1]赵唯萍.谐波治理节能装置在医院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2).

[2]路小军,刁兆光,唐忠,曲源河.大型医院供配电特性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07).

[3]葛激杨.医院备用电源的必要性[J].华章,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