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煲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材料:何首乌六钱、乌豆三两、圆肉四钱、红枣十枚、牛肉六钱、熟竹笋一两、清水六碗、油少许、 盐少许
制法:
将牛肉及圆肉洗净切片;乌豆隔夜用水浸透,用水煮十五分钟;水沸后换六碗清水再煮一次;将牛肉及圆肉、竹笋放入,与乌豆同煮;水滚时将汤面泡沬除去,再加入何首乌及红枣;加入适量油和盐调味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所需材料有海鳝肚,节瓜,鱼尾,花生和黄豆若干,姜两片。
做法如下。
1、海鳝肚提前一晚用水浸泡好。
2、节瓜刮皮洗净后切段。
3、鱼尾洗净,用盐和酒腌制,放入锅中煎透。
材料:枸杞20颗,姜1个,盐适量,番鸭1500g。
1、 先把鸭子洗净切块备用,姜切片;
2、将炒锅加热放入一点油之后放姜片炒下,之后放入切好的鸭肉块一起炒,炒到鸭肉变色之后放入适量的水;
3、 汤快煮开时,把汤表面浮起的油沫捞掉,放入枸杞煮开后,再放入炖汤锅里煮两个小时后放盐调味,之后再煮20分钟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做法:
1、砂锅注入冷水;
2、倒入洗净的鸡块;
3、麦冬生姜切片沙参切好备用;
4、生姜放入锅内;
5、倒入沙参和麦冬,再倒入料酒开大火待汤汁开后转小火慢煲80分钟;
[中图分类号] R28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072-02
中药汤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剂型,因其组方灵活、起效迅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剂型。汤剂的组成离不开中药饮片,通过将合格的饮片进行合理的配伍应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何才能确保饮片的质量,使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治疗作用,现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1合理的采收、加工是确保饮片有效成分的第一步
中药饮片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菌类药等,其中植物药占的比重最大,应用最多。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所产质量及含量也不一样。如四川的黄连、川芎,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从古至今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然而“道地药材”的产量毕竟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我国已能从事某些药材的异地引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短缺药材的需求。
1.1采收
各种植物在其生长发育时期,各个部位所含的有效成分各有不同,药性的强弱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一般来说,可按药用部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1全草入药的大多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紫苏等。
1.1.2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采收,如大青叶、枇杷叶。
1.1.3花类药材的采收。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槐花;有些花要求在刚开放时采摘,如月季花;而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摘。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1.1.4果实和种子类药材除枳实、青皮、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或果皮外,通常都在成熟时采,如瓜蒌等。以种子入药的,如果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以割取整个果序,以待果实全部成熟,然后脱粒。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如茴香、豆蔻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适时采收。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要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
1.1.5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早春及深秋时植物根或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天麻、苍术等。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元胡等以夏季采收为宜。
1.1.6树皮或根皮类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收,则药性较强,疗效较高,并易剥离。如黄柏、厚朴。另有些植物根皮则以秋后采取为宜,如丹皮、地骨皮等。
1.2加工
采收好的药材要经过净选处理,并去除非药用部位,如丹皮去“木质心”,川贝去“心芽”等。净选后的药材要经过切制,从而提高煎出效率,便于贮存和调配。有些药材还要先经过蒸煮或焖后再进行切制,方法不一。切制后的饮片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含挥发油或不耐高温的药材需阴干或用低温干燥法(小于60℃)。少数需短时间干燥的要用“及时干燥”或“曝晒”法。花类药材适宜直接晒干或烘干,以烘干最为适宜。也有先蒸而后晒干或烘干者,如。
2炮制
“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强调中药炮制理论主要体现在制毒和增效,通过增高药效成分在汤剂中的煎出量,破坏共存酶的活力而保存药效成分含量,消减或破坏与治疗无关的成分而充分发挥治疗所需的成分,与某种炮制特定辅料起到协同作用,高温处理改变固有作用等,以达到其增效的目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2.1炮制饮片
炮制对药物的性能、制剂、治疗等多方面都有影响。合理炮制后的饮片可改变药性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如麻黄蜜炙后辛散作用缓解,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蜜炙冬花可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等。中药的成分是极其复杂的,对中药材进行处理必须按照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结合药材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严格掌握炮制温度和时间,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关键。
2.2贮存保管
炮制好的饮片要贮存保管好,这对饮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贮存过程中要严防霉变、虫蛀、泛油、变质现象。一般饮片贮存保管时要用纸箱、木箱等适宜的器具盛装,控制好室内温湿度(温度小于25℃,湿度小于75%),以免饮片吸湿霉变,虫蛀。含挥发油、淀粉、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药材,应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养护。对种子类及盐炙、酒炙或经蜜炙的药物,应于密闭容器中置通风干燥凉爽处。易风化的矿物药如芒硝、硼砂等应置于密闭的缸、罐中。易霉变、虫蛀、变色、变味的动物类药材应干燥、避光、低温保管。贵重药材如麝香等要贮存于密闭瓶中。对易生虫的饮片还可以用对抗贮存法防止虫蛀。总之,中药饮片的贮存与保管须因地、因时制宜,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3调剂
调剂应按操作规定,准确称量,有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等特殊要求的应坚决按操作要求调配,从而确保中药饮片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4煎煮
煎煮汤剂器具以砂锅为佳,不锈钢锅、搪瓷杯也可。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煎煮前应冷浸20 min左右,加水量适度。煎煮次数一般为两次,有效成分可煎出90%以上。解表药含挥发油多,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头煎一般10~15 min,二煎10 min即可。滋补药头煎30~40 min,二煎30 min,文火慢煎。其他类药物一般头煎20~25 min,二煎15~20 min即可。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先煎、后下、包煎等品种一定要按操作规定执行。
5服法
汤剂大都宜于温服,忌食生冷油腻,服治疗皮肤疾病的汤剂时还要忌辛、辣味。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的汤剂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的。服药的时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且服人参、党参、白术、山药、黄芪等补气类滋补药时,要忌吃萝卜,忌饮茶和碱性食物。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而安眠的药物则应在睡前服。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以免影响疗效。一剂中药通常每天服两次即可。病重病急者可隔4 h左右服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如药力较强需注意个体差异,以发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6讨论
明确影响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因素,使汤剂的质量得到保证,不但要掌握好正确的采收加工方法,合理的炮制、贮存保管,还要依照正确的煎煮方法,加强责任心,掌握好剂量的准确性,并按规定服用,才能保证汤剂质量,达到治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晓峰.近2年中药炮制研究概述[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