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兮去世

本兮去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兮去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兮去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利润最大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加入WTOR的压力,使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地变化。成本管理必须改变以成本核算为主的现状。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二、成本管理的新趋势

1.成本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扩大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会计主要是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界定的产品成本当作一般的成本概念,即将C+V当作成本的全部,却忽略了成本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事实上,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

多年来,人们对成本的理解一直是有形的损耗,却忽略了无形的耗费,一直没有将科学技术的部分包含在成本的内涵中。我国成本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的耗费放在期间费用中,从而扭曲了成本价格,使人们对利润产生错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价值,并将它作为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清楚地认识到成本内涵正在扩大这样一个事实,这样才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却忽视对产品管理过程的成本核算,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忽视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管理。“成本”概念是广义的、综合的。首先,它不仅包括产品成本,而且还包含了质量成本、战略成本、责任成本、技术成本等。其次,成本是速度、可靠性能、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的提高、可靠性的增强、速度的增长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保证。

综上所述,凡是有目的的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换言之,成本可以是有形或无形,主观认定或客观认定,货币性或非货币性,也可以包括社会成本如噪音和污染所引起的成本。

2.成本管理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向“用户满意”转换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一种“生产型导向”的成本管理,通过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这种价值牺牲的发生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却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有时会使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盲目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结果使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弱,必然为竞争所淘汰。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经济环境的巨变,迫使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成本管理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视角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的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从本质上说,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市场型导向”的成本管理,是一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而进行的价值控制和实体并重的管理。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已突破单纯价值管理的制约,突破孤立的生产阶段,融入了生产经营中实体运作过程的种种要素,将生产前与生产后各阶段和管理要素连系起来作动态管理。

3.成本管理方法逐渐地趋向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随车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迫使许多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其惯用地经营方式与管理策略。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是成本管理地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其不仅要求提升成本管理地目标,而且要求建立科学的系统成本管理模式,从而使单一的价值成本管理专项系统地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系统管理模式,是指适应高新技术环境的需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理想地作业链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法披露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系统管理模式具有协调经济环境、加值控制与实体控制并重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适时生产系统。适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 JIT),它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传统生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产出极大化. 然后就得尽力将所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如果产量大于销量,那么就产生了存货。适时生产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以期达到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它要求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能及时地到货并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零部件能及时地加工完成,并组装成成品及时地销售出去供应给客户。所以,也有人称为“及时生产系统。”其目标是使所有的工作都能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消除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以实现生产过程零缺陷,经营过程零存货。让企业会计人员在为准备外部报告而评价存货价值方面花费较少的时间,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于质量和生产效率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最早由美国的费根堡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管理,全方位是指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是扩大到工作质量、一切质量;全过程是指质量管理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扩展到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全员参与是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施“零缺陷”作为出发点的。质量成本的计量和报告都是现代成本会计系统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在以往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质量成本决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质量成本综合控制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借以全面降低质量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用户效益。

(3)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对企业三种资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ERP的主线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体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可以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

三、总结

总之,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即获得利润,必须保证企业生存公式:利润=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另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师 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2004

本兮去世范文第2篇

2013年陕西专升本考试录取信息录取工作在省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招办组织实施。

录取新生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办法,即在考试成绩达到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中,由招生学校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处理,省招办根据国家招生政策进行监督。

录取时,在校生不享受各类照顾政策,退役士兵可在各专业最低控制分数线下20分投档,优先录取。

从今年开始,我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录取统一使用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学校录取时在网上下载。考生的纸介质档案凭录取通知书从生源学校或市(区)招办领取,入学报到时交录取学校。

招生学校按省招办审批后的录取新生名单,签发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直接邮寄考生本人。

本兮去世范文第3篇

各市招生考试中心(招生办公室),各招生院校:

为做好我省2016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录取工作,提高人才选拔水平,确保选拔录取公平公正,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录取组织机构与职责

我省今年专升本选拔录取工作由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组织实施。录取期间成立录取领导组,全面负责录取工作的组织管理,决策和部署录取工作,调控录取进度,审批院校调整计划,决定投档原则,下达投档指令,处理有关问题。录取领导组下设录取工作组和录取监督组。

(一)录取工作组下设录取审核组、系统管理及计划组、综合组。

1、录取审核组负责监督院校完成招生计划情况,监督检查和审核各院校是否按我省有关招生录取的政策、规定进行招生;审核分数线;负责计算机录取协调工作;协调各院校录取进度和阅档、退档工作;对院校录取新生名单进行核准备案,办理录取审批手续。

2、系统管理及计划组负责执行投档和调整计划指令,打印新生录取名单;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负责网络安全;复核院校招生计划和调整计划,统计院校完成计划情况。

3、综合组负责录取期间的综合协调、后勤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招生政策和录取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 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 组织会议、处理文印、加盖录取印章;负责收取招生费等事宜。

(二)录取监督组负责监督检查招生部门、招生院校的招生政策和纪律执行情况,查处招生中违纪、违规案件。

二、录取原则和办法

(一)专升本录取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二)专升本招生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对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录取总成绩达到院校调档线的考生,由院校决定是否录取,并负责对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以及其它遗留问题的处理。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监督检查高等院校执行我省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的行为。

(三)专升本录取分两批进行,各专业分别按招生计划先划定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第一批录取结束后再划定第二批录取最低控制线。录取时在各专业最低控制线上,根据录取总成绩,依次投放第一、二、三志愿考生,由院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对个别公开征报志愿后仍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可适当降分,再征报志愿。对无生源的专业,其完不成的招生计划,在征得招生院校同意后,可调整到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

体育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划定的文化课最低控制线上,根据考生志愿和专业测试成绩分段(5分一段)从高到低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英语专业口语测试合格的考生,根据考生录取总成绩投档,由院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普通高职高专学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复学人员和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人员专升本的录取,计划单列,单独划线,根据考生所报志愿和成绩单独录取。

(四)高等院校录取时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能拒录达到录取最低控制线,虽肢体残疾但生活能够自理,不影响其所报专业学习的考生。

三、获奖加分

专科学习期间,2016年1月1日前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可在总成绩中加10分;在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得国家二、三等奖和省级一等奖,可在总成绩中分别加20分、15分、10分;在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项目参赛人数不超5人)获得国家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可在总成绩中分别加20分、10分;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个人竞赛项目中进入前八名,可在总成绩中加20分;在全省大中学生运动会个人竞赛项目中进入前三名,可在总成绩中加10分。以上奖励项目有重复的,取项,不作累计加分。

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已在“山西招生考试网”上进行了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享受相关照顾加分。

四、录取程序

(一)7月5日开始专升本第一批录取,招生院校下载新生录取信息并进行录取审核。录取时,招生院校必须严格按有关政策和规定认真阅档,并在规定时间内结清档案。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时间另行通知。

专升本不另行组织补录。在录取过程中,由于考生填报志愿不平衡,以及个别考生放弃录取机会产生的缺额,将及时在“山西招生考试网”上公开征报志愿,并按征报志愿、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投档录取。

被录取的考生,未经院校同意逾期不报到,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二)录取审核。院校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核准备案,打印《录取新生花名表》,加盖“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专升本录取专用章”,形成录取新生名单(录审组、综合组、招生院校各一份),院校根据已核准备案的录取新生名单签发录取通知书。

(三)考生的档案均为电子档案,无纸介质档案。院校下载考生信息后,自行打印考生报名表,并加盖“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专升本考试电子档案确认章”(加盖印章时间另行通知)。

五、注意事项及要求

(一)专升本招生院校不到现场录取。6月30日前,专升本招生院校将录取联系人、联系电话及专用电子邮箱地址发送到sxzbdkks@126.com。

(二)专升本招生费执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晋价行字〔2004〕162号)文件规定,各招生院校于8月5日前按规定将招生费直接汇至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开 户 行:太原市工行大营盘支行

账号:0502121809026309973

收款单位: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本兮去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模式 园区 成本 管理

园区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创举,是促进和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选择。目前,全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多个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在推动世界各国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已建成近90个国家级园区,这些园区缩短了科技成果到市场价值实现的转化时间,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园区不断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管理模式,根据其在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上的差别,可分为三种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和区政合一的管理模式。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园区主要特点是园区的管理机构本身是营利性公司,公司不仅要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招商,还要承担土地征用、人员安置、资金筹措、园区管理、日常工作协调等,担负着开发与管理的双重职能。这种模式与市场经济要求最为接近,在国际上较流行,如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区就由裕廊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开发管理等。

开发阶段管理和经营阶段管理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必须注意的问题。园区应结合自身发展与管理的国际国内环境及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事前预控、过程控制、事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主要成本控制对象

(一)开发阶段成本定义及成本主要控制对象

园区开发阶段的主要业务包括土地开发、房屋开发和配套设施开发等。按其用途,成本构成内容可分为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三类。为了反映各类开发成本的构成,有可将开发成本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通常称为产品成本项目。园区开发阶段一般有以下六个项目: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

(二)经营阶段主要成本控制对象

园区经营管理阶段是指入园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后的经营管理。主要业务包括房屋的出租、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维护、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此管理阶段的费用即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园区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前提

现代成本管理要求全员有强烈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要有制度、有方法手段,要有目标成本、责任成本,成本管理还要进行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考核,要让全体员工在各项工作中感受到成本约束。

(二)加强成本管理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效益是园区发展的根本,然而部分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却只注重展示、示范功能,忽视了园区的经济效益,导致收入不抵成本,入不敷出。园区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是节约支出,降低费用,增加积累,增强实力的主要途径。

三、园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区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载体,并为新时期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在园区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重建设疏管理等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园区的成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园区的管理主要是开发阶段和后期经营维护阶段的管理。有的园区只负责开发阶段的管理,总认为园区的设计交给了设计院、园区的项目开发已通过招投标给中标公司,从思想上不重视此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有的园区只负责后期经营维护的管理,后期经营维护没有大量的物资采购、生产过程,成本相对较小,因此也不被重视。然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企业应将全面成本管理思想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即全部成本要素都应该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在这方面,园区的管理意识还相对淡薄、落后。

(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成本管理方法手段落后

有些园区根本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状态。有些园区即便建有比较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另外,许多园区在成本管理手段上仍然采用手工操作。这样表面上是节省了投资硬件的开支,但员工常常会陷入一些繁重事务性劳动当中,没有时间思考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园区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仍然采用手工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系统的方式。成本管理手段的落后导致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没有保证,更无法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降低了园区的经济效益。

(三)成本管控人员素质不高,成本控制责任感不强

园区管理人员相对较少,除项目管理要求的人员专业性比较强外,在成本管理人员中,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不能适应成本控制发展需要,加之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个人收入不直接挂钩等,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责任感不强。

四、加强园区成本管理的对策分析

加强园区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园区各环节全过程进行控制,本文分园区开发阶段和经营阶段两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成本管理重点来阐述园区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开发阶段成本管理的对策

开发阶段的成本在开发阶段结束后会转变为后期经营阶段的固定成本,通过折旧、摊销等形式进入到经营阶段的管理费用。对于开发阶段成本,需分阶段进行全面控制:

1.加强前期成本控制,从源头上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1)严格园区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为入园企业设立了一个门槛,通过该制度可以对入园企业的资质、资产规模、经营范围、服务宗旨等方面作出限定,以利于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和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部分园区在发展初期把关不严,招商往往不分产业,不分企业品质,急于布满园区,结果造成产出低下、效率低下,入驻企业良莠不齐,这样不利于园区整合资源、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服务的发展思路,为后期的成本投入、成本控制增加难度。因此,严格园区准入制度,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园区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并派专业人员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防止因设计深度不足、设计缺陷,造成施工成本、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要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因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和园区项目部的职能,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做好成本事中控制

(1)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严格把关。每批材料进场,都应该认真进行检查,核对质保材料的有效性以及与实物的符合性,核查实物的外观质量。对主体工程、外墙工程以及装修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都应派专人全程监控。

(2)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除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外,为了使工程按计划施工,早日投入使用,避免因施工拖延而增加的施工成本,还必须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3.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现场签证是由建设单位代表、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共同签署的用以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施工中要把握好现场签证的质量来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园区利益,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要保证签证手续的及时办理,要落实好签字盖章事务,避免日后纠纷。

4.间接费用的控制

间接费用包括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等,这些费用稍微放松,就极易失控,特别是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招待标准并严格执行。间接费用的控制要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

5.加强成本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先由园区工程项目部专业预算人员对施工单位出具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初步审核,再聘请具备工程决算资格的单位进行审计,认真清理工程实际计量,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避免出现夸大工作量、降低建设标准、虚增造价成本的现象。

(二)经营阶段成本管理的对策

企业化模式下经营阶段的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本文针对园区特殊模式下经营阶段成本内容提出成本管理办法。

1.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园区经营阶段中的管理费用项目繁多,发生次数频繁,涉及面比较广,这就要求其有比较详细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起到控降成本的作用。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是加强园区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目标,最终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

全过程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职能,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就是建立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成本、监控核算过程成本、分析考核成本结果。严格执行全过程成本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2.整合资源,统一管理,降低单位管理成本

园区经营阶段的管理具有部门精简、人员较少、入园企业较多的特点,每个入园企业都会面临水、电、气的供应,通信设施以及有线电视设备的安装,道路的铺设与养护,保洁、保安、食堂、宿舍、绿化等一系列的业务。园区应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整合到一起,统一管理各入园企业上述服务,取得规模效用,降低单位管理成本。

3.开展专业化服务进行业务外包控制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园区通过整合后外包,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综合管理成本。

五、结束语

园区成本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需要园区领导重视、部门员工全员参与以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各环节把关。本文讨论了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园区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别针对开发阶段和经营阶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园区成本管理需不断提高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最终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弘: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新区2011年上半月刊第10期

[2]贾宗武、刘总理:成本会计 ,会计学特色专业系列教材,立信会计出版社

[3]傅蓉: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国招标周刊2011年第42期

[4]潘沙滨:特思美广场工程监理体会,中国招标周刊2011年第42期

[5]赵宁波:浅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6]高爱明:项目成本管控必须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交通财会,2007年第8期

[7]陈志红: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分析,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5月第24卷第3期

[8]谌海霞:建立我国物流园区入园企业准入制度的探讨,公路与汽运,总第126期

本兮去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信仰成本;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69-03

一、价值与信仰成本

信仰属于价值的范畴。价值包括信念、信仰、理想、意志等,信仰是价值意识的高层次形式,是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价值的一定对象的坚定信赖和执着追求。既然信仰体现了最高价值,那么人们在选择、坚持一种信仰,而抛弃另外一种信仰的内在原因,则是对价值判断的不同。

价值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某种结果,必然随着主体和客体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决定了价值的复杂多元性。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形形、千差万别的价值主体,这些主体在生存环境、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活动内容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又千差万别甚至矛盾对立,并且,这种同时并存的多元化主体自身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这就使价值多元成为现实的必然。

多元价值的客观存在为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选择和同一主体的不同价值选择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不同的价值选择必然产生不同的利益矛盾。

对于一种信仰的选择和坚持,一定是在价值中权衡利弊的选择结果。人们选择一种信仰而否定一种信仰,是因为人们坚信自己秉持的信仰是所有信仰中最有利的选择。在价值利弊的权衡过程中,在信仰的选择和坚持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仰成本问题。

众所周知,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所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货币表现。那么何为信仰成本呢?信仰成本是指信仰主体在选择或坚持其信仰的过程中所支付的消耗和代价。信仰成本是人们为了坚持一种信仰而做出的价值牺牲,这种牺牲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信仰成本是经济成本和精神成本的统一。经济成本是用货币表现的,而精神成本却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精神成本是指信仰主体在坚持其信仰的过程中的精神耗费,包括地位、尊严、名誉、人格、价值的损耗。

在传统经济学中,行为主体的选择总是表现为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人们的任何理选择都必须使他所消费物品总价值等于他的总收入,在最终的最优行为选择中,行为主体会止于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行为边界。对于单个行为主体而言,所追寻的最终目标是快乐的最大化。从这个层次来看,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利己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快乐最大化。这里的快乐最大化不仅是因物质利益而产生,精神利益同样也可以带来快乐,因此人们在追求最大快乐时,不仅会受到自己收入和商品价格这些经济成本的约束,同时也会受信仰成本的约束。

但是,信仰成本是一个相对量,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确定信仰成本的大小。当人们确定自己的信仰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终极理想信仰时,那么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信仰主体也认为这种信仰成本是比较低的。因为,虽然信仰的物质成本很高,但是信仰主体精神上的收益是很大的,相比较而言,信仰的成本就低,人们就会选择和坚持这种信仰。

当代,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们价值的选择具有功利化和世俗化的特征。人的理性被片面化为经济理性,经济合理性原则成为价值冲突中价值主体选择的价值标准,而经济理性的泛化也使蕴涵着超越现实、指向未来、诉求人类终极目标的理想、信仰等观念被现实化和世俗化,“一切都变成了赢利的工具,人们把一切关系变成了达到赢利目的的手段,完全丧失了价值理想”。[1]在这种情况下,信仰成本中的经济成本占据了主要地位,直接决定了人们的信仰,精神成本则被边缘化。

如上所述,信仰成本是人们进行价值衡量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信仰的选择和坚持,只有正确认识信仰成本的问题,才能缓解当代社会出现的信仰漂移和信仰危机的趋势。

二、信仰成本的表达方式

信仰是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有学者把人类的价值取向划分为经验价值取向、规范价值取向、和终极价值取向三个级态。[2]从这三个级态中,可以分析出信仰成本的表达方式。

精神价值成本在经验价值取向中被忽略。经验价值取向是人类从功利的立场出发,以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为尺度,对事物采取的一种价值评价态度。能满足人的感官欲望、生理欲望的东西,即是有用的东西。经验价值主要诉诸人的感性经验,诉诸个人的感官欲望。因此,价值的普遍有效性被淹没于感性经验之中,价值取向的生命形而上学意义被经验的生命物质性所取代。经验价值取向之中的信仰是一种完全成本的信仰,人们只注重信仰成本中的经济因素,只看到经济价值、利益价值、感官价值,而忽略了信仰成本中的精神成本。人竟然被赚钱的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于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朴素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3]

信仰的自由在规范价值取向中被忽略。规范价值取向则是一种依附理性命令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性、规范性极强的价值系统。虽然,它使价值具有了普遍的有效性,从而消除了经验价值取向的不可靠性,但是,规范价值取向的确立,并不是自律性价值的确立,而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规约甚至强制。在规范价值取向下的信仰,既有功利的色彩,又有非功利色彩,既包含经济成本因素,又包含精神成本因素。两种因素在信仰成本因素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需要强有力的规范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这种规范虽然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信仰,但是却限制了信仰的自由选择。人们对信仰的选择不是出于自己的内心,而是因为外在的强制力。

信仰的最高境界是终极价值取向。终极价值取向是指信仰标示着一种对终极价值的肯定和支持,表征着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于终极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形成特定的终极价值观念。这种终极价值取向,以它和人的特有关系,即它对人的特有意义,而制约着规范价值取向以及经验价值取向,进而成为整个价值取向系统的最高级态和核心。[4]终极价值取向是信仰的最高境界,在信仰成本中,精神成本占据主导地位,而经济成本则居于次要地位,信仰是对最高价值的坚信,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体现着人对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的承诺。在根本上,它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整合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仰是人类精神中最深刻、最基本、最有价值的方面,给人生实践提供了确定性,给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所有追求提供基础。

这三种价值取向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所体现,同样,我国不同时期信仰成本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分析各个时期的信仰成本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信仰趋势,缓解信仰危机。

三、信仰成本回归路径

从建国后我国信仰成本表达方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信仰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个人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信仰这两种关系来分析信仰成本回归的道路。

1.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为信仰提供可靠的伦理资源,繁荣的经济生活为社会提供了秩序性,使信仰由可能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有效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刺激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而经济的繁荣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为信仰的重塑提供了物质的支持。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权力介入了资源配置,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不仅有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要角逐权力资本,从而造成商人和官员的道德扭曲,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更严重的是,市场的逐利法则越过了商业界限,支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指标。因此,每当新的经济体制建立时,就会产生要有自己价值基础和道德基础的强烈需求,于是就会出现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并逐步渗透到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中去。

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根本上来说,应从经济体制入手,要建立公正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使自由和平等有其真实的内涵,才能使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当前,中国建立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克服了私有制的弊端,但是它的体系还很不完善,这也是造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一个重要成因。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大部分人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制度下自己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只有人们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确实得到了利益,确实感受到了公平公正,那么个体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幸福感才会增加。人们真正地从内心的接受、认可就降低了信仰的成本,增加了信仰收益,自然会加强了对某种制度的信仰和支持。

2.正确处理个人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信仰之间的关系

个人人生信仰,是指个人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超越性的把握和持有,其核心是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终极关怀。社会理想信仰,是指特定民族或社会民众对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发展及终极发展归宿之理想的把握和持有。[5]

社会理想信仰的本质在于它是社会的信仰,社会理想信仰体现着社会对社会成员思想意识的某种约束。这种约束与人的自由意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理想信仰的形成,表明社会成员之间共同的基础、公共向往、共同的价值取向。社会理想信仰是对个人人生信仰的抽象、升华,即超越,它对个人人生信仰有统摄作用。

社会理想信仰是以个人人生信仰为基础的,由个人人生信仰转化而来,如同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个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样,任何社会理想信仰都是由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建构和提出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整个社会的信仰的。一经转化,即被社会中的人们信以为真,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就把个体的自由选择性消融在社会的相互制约性之中。因此,科学教育的手段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这是由信仰的基础决定的,科学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社会理想教育,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车玉玲.启蒙精神逆转的理性根源[J].哲学研究,2002,(4).

[2]荆学民.信仰在社会及其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3).

[3]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更多

城乡致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城乡致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雕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