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神贯注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言意 思维 细读 习得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5
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为了尽快从感悟环节到语言运用环节的转变,有时变得有点急功近利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言”与“意”是不能分离的,两者都不能忽视,也不能一重一轻。怎样才能言意兼得呢?
一、文本细读――先“言”后“意”
对语言训练,张志公老先生早就指出:“向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对具体的、有典范性的语言教材进行观察、分析、欣赏、模仿、创造性的学习;二是教给学生有关语言规律的科学知识;三是指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说话和写作。”张老的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具体引领学生语文学习时,必须把语言的规律、范式、运用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加以凸显,这样才能把“言”落实到位。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重点教学。
二、语言习得――“言”“意”并行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指向语言文字了,那种脱离语言本体进行盲目的人文渗透的教学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如何更多地、更有效地找到语文的元素,从而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却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笔者两次执教《全神贯注》一课,对目前语文课堂的“转型”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两个自学提示
1.默读第二段,找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画下来,圈出重点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2.想一想:找到的语句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来写罗丹的全神贯注的。
第一个提示,要求学生自学。此时学生的自学,基本停留在语言感知的层面。因此,教师提出第二个要求,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的同时慢慢指向课文的表达。这样学生自学时就会往更深的层次思考,从而形成更多的知识碰撞点,以便交流时引起共鸣。
(二)两处表达解读
第一处:
1.师:你觉得此刻罗丹会说些什么?吵些什么呢?
2.出示句式: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
3.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动情地说一说。
第二处: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1.师:你圈出了哪重点词?真的喝醉了吗?(那是作者看着罗丹着迷的样子想象的。板书:想象)
2.句式训练: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他忘记了 。
我们关注“语言表达”,更需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上述的案例是解读文章“想象”这一基本表达方式的。在具体的解读时,教师先利用第一处文章详细写到的两个地方,让学生顺着罗丹的想象进行合理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想象”,体会到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过程。而第二处的想象内容作者是完全写出来的。在这个时候,学生对想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他忘记了 ”这样的句式训练,是课文情感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课文想象这一表达方式的强化。这样使强烈的人文熏陶与对表达方式的理解感悟融为一体。
三、语言运用――以“言”促“意”
叶老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在《全神贯注》一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迁移练习:茨威格回到自己的家,开始了“全神贯注”的写作,只见他 。要求学生学着作者的样子,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来写茨威格全神贯注的样子。就略读课文的教学而言,我们一般不作句式的模仿,而把练笔放在迁移和运用上。本课的迁移是一种提升,而并非“平移”。因为,在课堂中教师已经引领学生将课文的很多表达方式,如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想象等内化,而此时的仿写便是一种提升。从交流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把茨威格写写停停的写作画面给写活了,有的学生重点刻画茨威格的脸部表情。此时,我们可以说,学生对课文已开始有所悟了。
关键词:课堂导入;举足轻重;因材而设
一、故事导入法
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课方式。一般而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当他们听懂了老师讲的故事时,更加乐不可支。讲故事时用他们以前学过的词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挂图及老师的表演来导入新课,学生的兴趣必然浓厚,听课时思想必然集中。例如,在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在导入课文时,我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引导学生从“一心一意”这个词,引出近义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从而自然地导出本次课题《全神贯注》。
二、音乐导入法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情感,所以用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课堂,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前,可以在学生看到插图“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样子的基础上播放一段《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含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还有在教学《幸福是什么》这一课前,播放音乐《幸福在哪里》,让学生体会歌词的大意,师:是呀,幸福就在我们辛勤的工作中,就在艰苦的环境里,那么什么是幸福?这节课,我们就来领会幸福是什么。选择合适的音乐导入,不仅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三、直观演示法导入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道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地找到了答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种导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图片导入法
1.知识目标: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会写难写、易错的生字。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聋哑青年专注的品质和高超的画艺。渗透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想象能力。
3.思想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文中聋哑青年的专注和画艺高超,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画艺高超。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请同学们分享一段金鱼水中嬉戏视频。(放视频、配乐,师解说)。
【设计意图】通过影像引起学生生活中观看鱼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赞鱼、爱鱼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做感情铺垫。
2.有人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这些鱼。他不仅喜欢而且让鱼游到了纸上。今天学习27课(板书课题,注意“游”字的笔顺和写法)。
3.大家已经做了预习,课文中有没有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先找一个难写的,再找出来一个易错的字,老师指导写字。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示范、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且渗透识记汉字的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增强练字意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让学生找到难写的和易错的字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把字写好,效果会更好。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两三句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渗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这篇课文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概括,这样提纲挈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渗透概括课文的方法,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2.那你一定知道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吧?画的像,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逼真、传神、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一个“游”字用得多么传神、多么巧妙啊!写出青年的画技高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画得像”意思相近的词,进行词语扩展,让学生丰富词语,进一步理解题目中“游”字含义。学习语文不但要注重积累词语,更要品味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深入学习1~8自然段
1.课文哪些段落或语句在具体描写青年的画技高超?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深入理解第一句,静静地画是怎样的画?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他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画?
3.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要想体会青年的画技高超,我们可以关注句子中的重点词。读一读,你关注了哪些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4.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青年的画技高超。
5.小结:两种动作、两种技法就让金鱼在纸上游动。青年人高超的画技深印在我们心中。所以观察人物我们一定要注意他做事的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恰到好处的小结让学生明确观察人物的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难怪女孩会惊奇地叫起来。出示:“哟(yō),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导音节YO圆唇音,读得要短促。)(惊奇得叫起来。)
小结:渗透直接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四、拓展渗透
聋哑青年画鱼是这样,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罗丹工作时也是这样。出示拓展资料:(罗丹工作时的具体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忘我的境界,也忘了朋友。只有为艺术工作是这样吗?
正像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的那样:(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加强积累,齐读一遍。
五、设疑激趣
课文学到这里,那位聋哑青年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吧?那他高超的画技是怎样练就的呢?下节课学习。
【课后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都力求一个“实”字。
首先,进行了写字教学的指导,让学生端正写字的态度,明确写字的重要性,强化识记生字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有如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倡导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其入境。
1.巧设悬念
好的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课堂内容,在某些课开头,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蓝色的树叶》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我设下悬念: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树叶的颜色,有谁看过蓝色的树叶?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主人翁却有蓝色的欲望。这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思、乐于想、乐于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心理。
2.以图引趣
课文是用语言描写事件,通过图画把事件再现出来,加上语言的引导,课文一下子就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起来。借助图画,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的导入环节时,我便画了一条五彩路。出示几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让学生展开想象,谈所见、所想、所感,潜移默化中,使感知得以深化,图文并茂,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
通过激发学生想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例如教学《月光曲》,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像、表述,然后适时运用简短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而且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成为学生的课堂
1.积极引导,培养参与意识
(1)分层评价,强化参与意识
如学习了拟人手法后,可组织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得一般的只要知道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能举一两个整句,就给予表扬,肯定其成功;而学得较好的则鼓励他们仿造例句,全体参与、分层评价,大家都有收益。
(2)尝试成功、坚定参与意识
如学生的练习和家庭作业,可分层设计,分为基础型、发展型两个层面,让学生在各自所处层面上感受成功的喜悦,坚定参与的信念。
2.创设条件,给予参与机会
(1)鼓励质疑,诱发参与
如教学《全神贯注》,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在全神贯注?他为什么全神贯注?如此教学从课题入手,“触一发而动全身”。
(2)提倡合作,吸引参与
如教学《苦柚》,可组织学生按学习小组将这课书改编成一个小型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效果很好。
3.多方启发,提高参与能力
(1)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
如《蛇与庄稼》,有学生提出:课文介绍蛇与庄稼、猫与苜蓿等事物间联系,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学?这和“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研究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儿做好”这一难点一致,于是教师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学生十分高兴。
(2)让学生参与学法的选择与创造
如教学《蛇与庄稼》,提供画关系图、讲故事、复述、抓重点词句等“参考学习方式”,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内容和方法来学习,并鼓励他们创造新的学法,效果非常理想。
(3)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总结与评价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人们从()得到启发,发明了(),使()能够()。学生说出了许多种填法,并发现这是一道永远做不完的题,因为许多发明还不了解,新的发明还会出现。如此总结,学生收获很大。
三、画龙点睛,精彩结尾
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开头固然重要,结尾也不可忽视。课堂“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应精心安排。
1.归纳总结
这种课堂终结法,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结尾”中经常见到。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学记》)。例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教师就把船长、孩子、猴子的不同表现,用树形图表示了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便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又能顺便点明本课堂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习有所侧重。
2.续编故事
展示丰富的想象,为每个未完成的故事续编精彩结尾,既丰富想象力,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如学完《坐井观天》续编青蛙从井中跳出又与小鸟发生了几次对话,它们说了什么?又如学完《清澈的湖水》后,续编文中小女孩看到了什么飞奔过去,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续编故事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极强的锻炼,为以后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巩固练习
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都可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可延续学习兴趣。如教完《植物妈妈有办法》让学生补充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妈妈有办法。学完《一分钟》让学生讨论一下一分钟能做什么事,它重要吗?教完《秋天的图画》让学生们唱秋天、画秋天。通过有趣的练习,学生的浓厚兴趣延续到了新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文有好几篇,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课文是《挑山工》。只要我一想起挑山工那种朝着认定的目标,一个劲往前走,步步踩实,坚忍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想到肩上挑着重物,走着曲折的路,仍然一个劲往前走的挑山工。往事就像一场电影,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一年级的一天,早上我非常早就起床了。洗过脸,梳过头。那时才六点十五分,我就背上书包上学去了。一路上,我一边玩一边走,走得很慢。当我刚走到学校门口,上课铃已经“叮叮????……”地响了。我仍然以非常慢的速度走向教室。当我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书。我说了一声“报告”就走进教室。当我走到老师面前的时候,老师要我先站着。那时我还以为老师会批评我,只好低下头。可是,使我想不到的是,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对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自从我学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又想起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我终于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懂得了那种朝着认定的目标,一个劲地往前走,步步踩实,坚忍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上!从此,我再也不会迟到,而且还要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