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治疗范文第1篇

中医治疗小儿疾病是按照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进行个体化治疗。西医讲治病,中医侧重于治人,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来治疗。

有的疾病应该以中医治疗为主,有的疾病应该以西医治疗为主。比如临床最常见的小儿厌食,因为厌食从西医看主要考虑缺锌,那么治疗主要就是补锌,但根据临床观察,厌食的孩子未必都缺锌,而且补锌治疗以后有时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厉害。中医治疗小儿厌食根据个体不同而区别对待,有的孩子脾胃虚弱,用中药调理脾胃,有的孩子“火大”,就清热去火。

近几年,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孩子特别多,有的孩子反复发烧,西医治疗只要好了就不管了,过了不久又开始发烧。中医有“病后余毒未清”理论,就是:表面的热退了,但余毒没有清理干净,过几天又发病,这是复发的潜在因素。如果余毒没有清理干净,尤其到病的后期如果用中医调理一下,从调理全身状态人手,清理了余毒,病就好了。

小儿疾病的中医治疗和成人大致上一样,还是以中药为主。但是对小儿来说吃中药非常困难,专家一般会推荐中医外治法。外治法包括外敷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捏积疗法、刮痧疗法、“刺四缝”疗法等。

外敷疗法。比如肚脐贴药,效果非常好。比如小儿哮喘的治疗,在三伏天把中药放在特定的穴位上,对小儿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效果都不错。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专家积极提倡的另一个中医治疗方法是小儿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它的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无论保健还是治疗,它都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比如治疗小儿厌食,推拿并不很痛,一般5到10次的推拿就可以收到效果。小儿腹泻尤其慢性腹泻,即中医所说的脾虚泻,推拿效果也很好。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经过推拿治疗,腹泻患儿小肠吸收功能有很大改善,小肠吸收好了,也就不腹泻了。小儿推拿应该去正规的医院,整个的疗程由医生来做,医生做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学,做完整个疗程后,家长回家做,可以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因为推拿方法文字上不是很好表达,所以家长还是应该到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

捏积疗法。对小儿的厌食、便秘等疾病效果特别好。

刮痧疗法。刮痧目前在儿科用得不多,因为家长不太接受。

“刺四缝”疗法。“刺四缝”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方法很简单,以前用的特别多,现在逐渐减少了,“刺四缝”对小儿厌食、小儿食积疗效比较好。

小儿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和方法

哮喘首先要查找过敏源、远离过敏源。第二要避免感染,因为感染也是诱发哮喘的因素。哮喘多半和体质有关系,儿童期治疗效果比较好,中医治疗一般在发作期采用平喘的方法,缓解期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比如中医的贴敷疗法,也就是冬病夏疗法。在夏天三伏的时候,把中药贴敷到相应的穴位上,每年的夏季从入伏开始,每伏贴一次,也就是一伏一帖、二伏一帖、三伏一帖,通过经络的传导使中药发挥作用,达到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功能的目的。西医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激素或者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时间比较长。

儿童肥胖 儿童不能吃减肥药,因为任何减肥药都有副作用,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如果服药不当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治疗儿童肥胖最重要的是限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运动。对饮食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限制脂肪类的饮食,肥胖孩子应该多吃青菜,尤其含纤维多的,比如白菜、萝卜、芹菜等。另外就是加大运动量,增加运动强度。

中药可以治疗儿童肥胖,但只是作为一个疗法。有很多肥胖的孩子同时伴有便秘,可以用一些中药通便,助消化,这样对减肥有好处,但原则上还是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辨证治疗,有的不正规医院治疗儿童肥胖只会用泻药,这样很不科学。

儿童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呼吸道感染从西医理论上讲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中医理论来说是小儿阴阳平衡失调,多半属于阴不足,阴虚内热,中医治疗主要就是调整阴阳平衡。

现在有一些成药(玉屏风散)用的比较多,但这种用法比较盲目。其实呼吸道感染有的是肺气虚,有的是阴不足,肺气虚可以用玉屏风散,如果是阴不足就应该用滋阴的药。

有一种病叫做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幼儿反复咳嗽就应该积极寻找原因,有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用中医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另外幼儿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比如游泳,能增加肺活量,对呼吸道疾病治疗有辅助效果。

儿童腹泻 小儿腹泻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中医认为小儿本身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差,如果出生后调理得不好,很容易发生腹泻。中医治疗的话,可以从吃中药和小儿推拿法中选一种,或者是两种方法一起用。

反复腹泻的食疗法是尽量吃一些稀的、软的、热的,这是基本原则。另外还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能吃热量太高的食品,特别是油炸类食品。长期腹泻不治疗会影响小儿发育,所以要尽快治疗。

小儿尿床 尿床是小儿常见病,分两种情况。

首先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特别是看看有没有隐型脊柱裂,很多孩子表面看没有大问题,但是有隐型脊柱裂,这样的孩子多半都尿床。要确定隐型脊柱裂首先需要拍片查看。其实,隐型脊柱裂从身体外部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的,有的患儿后背皮肤上有一个小坑,还有的脊柱旁边长了一撮毛,还有的有褐色的斑。

其次还应该看看男孩子有没有包茎,女孩子有没有尿路感染,这两种情况下孩子的尿也会憋不住,就容易尿床。

如果器质性病变都排除了,就要判断是否功能性遗尿。中医治疗一般就是针对功能性遗尿,治疗方法有中药和针灸两种,疗效都比较好。有的孩子肾气不足,这多半和先天有关,对这种情况中药主要是用补肾的方法,就是补虚固摄的方法。另外还有一种是湿热,治疗就应该清热利湿。

小儿贫血 一般在儿科当中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特别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就应适当补充铁剂。如果是轻微贫血,可以多吃含铁比较多的食物,如果比较重就要用铁剂治疗。中医认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摄取不足,再就是吸收得不好。中医治疗主要是调理脾胃,如果脾胃调理好了贫血就好了,所以中医治疗营养贫血侧重调理。

还有一种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贫血就是大病、难治的病。目前西医用的方法基本是激素,还有免疫抑制疗法。中医也是用调整的方法,调理脾胃,调理气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医学上的难题,中医和西医都在探索,可以说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小儿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来说也算比较难治的病。这种病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多数认为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必要的时候可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的方法。丙种球蛋白在初期应用一般效果都不错,但反弹比较厉害。激素的负作用还是比较大,而且目前对激素用到底用还是不用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激素并没有提高血小板的作用。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比较好的疗效,因为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不是使用一种特定的中药,而是辨证论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几种情况,一个是血热,血热就会导致血液不能规律地在血管内运行,血液离经外溢就出现一些皮肤紫癜,中医治疗采用清热、凉血的方法,这种情况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初期。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一般来说多半都是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能让你的气足,或者是体力增强,使血液不至于外溢。也有的属于阴虚火旺,要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

流鼻血 小孩儿流鼻血是常见的,但应该找一找流鼻血的原因,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最开始往往表现就是流鼻血,所以如果见到孩子流鼻血应该首先查血小板,看看血小板是否降低。

另外就是鼻黏膜本身的问题,有的孩子鼻黏膜比较脆弱,在空气比较干燥的季节容易出血,有的孩子习惯用手抠鼻子,也会出血。对这样的孩子最好家里面放一个加湿器,使室内空气保持湿润。还可以在鼻黏膜上涂一点薄荷油。

中医治疗范文第2篇

杨医生:膜性肾病是一个病理诊断,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膜性肾病的主要表现可能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大量的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等。西医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对这个疾病的治疗也有所探讨,且治疗效果尚佳。

本疾病的发病人群以成年人为主,40~50岁年龄段为主。约10%~20%的病人会自行缓解;约40%~60%的人会持续进展,在10~15年的时间内进展为尿毒症,这部分的人需要治疗。西医的治疗方法为一般根据蛋白尿情况选用不同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方案治疗。

近几年,我们接诊的膜性肾病病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发病率和肾穿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中医治疗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弥补和解决一些西医治疗过程中的不足和副作用。

《科学生活》:膜性肾病有哪些发病原因?

杨医生:膜性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排除继发性即为原发性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继发性膜性肾病其中病因依次为: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常见的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银屑病等;2.感染,如常见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丙型肝炎、梅毒等;3.肿瘤,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肿瘤等;4.药物,如常见的金制剂、汞、D-青霉胺等。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较低,且大多为继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科学生活》:膜性肾病有哪些不适症状?可否自我发现?

杨医生:继发性膜性肾病刚开始的症状是人比较乏力,腰酸背痛疲劳,有高血压的患者会感觉到头晕,脖子不舒服,血检报告中一般以蛋白尿为主要的症状,其次就是眼睑和双下肢的浮肿。血检中会出现低蛋白情况,血脂也会有一定的波动。

患者自己并不能凭借着这些症状就认为自己是膜性肾病患者,必须进一步的进行穿刺来确诊具体疾病。一般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我们建议其每2周~1个月检查一次尿常规;健康人群,我们建议其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下尿常规,这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

《科学生活》:网上盛传的膜性肾病“30%自愈,30%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30%肾衰,10%引起并发症甚至致命”是不是正确的说法?各自的复发可能又是多少呢?

杨医生:这个说法基本是正确的。10%~20%的人会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和好转,自身机体免疫的改善,膜性肾病会自行缓解。还有一部分人长期伴有蛋白尿,我认为这也是由于其蛋白尿中的蛋白含量并不多,比如1~2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可以长期有蛋白尿而肾功能也大致是正常的。但还是有一种情况,他蛋白尿中的大量蛋白尿(6克以上),甚至十几克,或者是伴有一些感染、血压高、血糖不正常等,都会使其在10~15年内进展为尿毒症。还有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肿瘤等,会导致其他疾病。

《科学生活》:杨医生,中医是如何治疗膜性肾病的?

杨医生:诊断明确是最重要的。进行膜性肾病的治疗,先要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如肿瘤、乙肝、感染、狼疮等,然后根据其蛋白尿的程度进行西医的免疫制剂和/或激素治疗。但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副作用或并发症较多等,如蛋白尿持续不减,那么我们建议病人进行中医的治疗。

目前从临床的大规模的双盲对照等试验中,我们发现中医药对一些蛋白尿持续不减、精神萎靡不振、水肿不适、睡眠不佳、激素副反应强烈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控制其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等。

同时膜性肾病的治疗不要一味要求快。从中医治疗情况来看,我认为膜性肾病一般分早期、中期、晚期来治疗。早期膜性肾炎,中医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的方法为主;中晚期膜性肾炎,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为主。一般要1~2周随访一次,一般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不要频繁更换处方,通常三个月到一年病情会有所改善。

《科学生活》:杨医生,有些患者乱服、误服中药导致了草药肾,这是不是说明中医治疗疾病的弊端呢?是不是中药有很多不良反应呢?

杨医生:就我院来说,我们治疗肾病的原则是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对中医擅长的疾病进行治疗,而不是盲目地、一味地以中医药治疗肾病。所以不能认为中西医哪个更适合治疗、更有优势,而是要看哪种治疗方法能更好地治疗疾病,比如治疗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方面,中医就有着很好的疗效,所以中西医还是要积极配合给病人带来福音。

以往我们认为中药是没有不良反应的,其实这个讲法现在看来是错的。最早被大量报道的不良反应就是中草药肾病。其实《本草纲目》就已经把中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再加上中药的种植、农药的使用、重金属超标、霉变等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不要滥服中药。

中医治疗范文第3篇

偏食与厌食不同,偏食是拒吃某类食物,喜好的食物则来者不拒,甚则只吃某一类的食物,对单一食物厌恶还不属于偏食;厌食则对所有食物无食欲,进食量减少而逐渐消瘦。偏食的孩子大多喜欢甜食冷饮等精致、人工再制的食物,造成肠胃蠕动受影响,中医认为,会造成脾胃虚火,反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机能。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指身体藉由脾的消化吸收机能的功能,将营养输送到全身。同时,“味甘入脾”,也就是甜味好吃的东西先进入脾。“味过甘则伤脾”,过食甜食则伤脾气,影响脾的机能,影响消化吸收能力。脾气不好,孩子易哭闹,造成肝气郁结,爱闹情绪,孩子肠胃自律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则造成生长发育不良,情绪易于失控。

中医改善儿童偏食从健脾、疏肝着手。中医认为偏食行为主要与脾胃机能有关,影响脾胃的因素主要为脾胃的机能,其次为中医“心、肝”系统的功能。偏食的中医治疗,主要可采“健脾消食”与“疏肝理气”为原则。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当儿童消化吸收不良时,会影响四肢的发育,相对的,可以藉由强化四肢运动与锻炼,刺激食欲与消化吸收的能力。

中药调理用药部分,针对脾胃虚弱,胃口不佳,时常腹泻,可用健脾益胃的药方,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类的方剂。而消化不良,稍饮食即腹胀不适,可用保和丸加平胃散。此外,对于情绪不佳,常哭闹不想进食表现,可酌加疏肝理气药物,如柴胡疏肝汤、小建中汤等方。

对于偏食的儿童运用药方及药膳时,必须考量口感,选用平和,无明显味道,及不具苦味的药材较佳。

孩子偏食,成长发育都较别人缓慢,活动力专注力也明显不足,家人应配合日常饮食习惯协助调整;应养成定时用餐习惯,正餐之间不可吃零食及冰品冷饮。

中医治疗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11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20-0077-02

黄疸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引起的黄疸。

1 黄疸的源流

黄疸病的治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内经》即有关于黄疽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又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又将其分为二十八候。而《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疽、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制茵陈术附汤,成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2 黄疸的病因病机

黄疸的病因、病机可用如下五点进行概括:一是感受时邪,邪从外袭,阻滞中焦,而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成疸;二是饮食不节,或嗜酒过度,脾胃受伤,健运失司,内生湿浊,化生郁热,熏蒸于肝胆,胆汁外溢,浸于肌肤所造成;三是素体脾胃虚寒,或寒湿郁滞中焦,湿从寒化,胆汁受阻,溢于肌肤而产生;四是肾气不足,温煦无力,脾虚气亏而血败,血不荣华所导致;五是积聚日久,气血不和,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而引起。

3 黄疸的治则治法

其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利小便,根据湿从寒化与湿从热化的不同,可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湿从热化当为清热利湿为主,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从寒化,则以湿中健脾化湿,至于急黄的热毒炽盛,邪人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阳黄又分为热重于湿与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治,如热重于湿多以茵陈蒿汤加减,湿重于热多选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胆腑郁热多选用大柴胡汤加减,阴黄多选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急黄多用《千金》犀角散加减。

4 黄疸证治浅析

肝者将军之官,肝的生理功能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水、促进脾胃的运化、调畅情志,同时肝又主藏血作用,所谓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在机体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其病理症状错综复杂,表现出肝郁、肝火、肝风、肝水、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一系列病症。自古以来,医书中对肝病的论述颇为详尽,更有“善治肝者乃善治百病”之说;“胆者,中清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肝失疏泄,导致胆汁疏泄不利,影响及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若胆汁上逆,则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胆汁外溢,则可出现黄疸。总结历代医家及部分名老中医的治黄疸的经验,笔者在对各医家、部分名老中医对黄疸病治疗的随证加减中,结合自已的一些治疗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4.1 治黄疸最重要的应注意疏肝清热

肝的生理功能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水、促进脾胃的运化、调畅情志,胆汁的化生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因为黄疸的病机关建在于,湿热熏蒸于肝胆,胆汁外溢,浸于肌肤所造成,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要,在茵陈蒿汤基础上加柴胡、枳实,赤芍、鸡骨草、田基黄、半枝莲等药,其效果更佳。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该方首出《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苦平,微寒,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要药,栀子苦寒,善于清泄三焦,通调水道,导湿热从小便而去,大黄大苦大寒,旨在疏逐蕴结的湿热由大便而出。三药相合,清热泄湿,利胆退黄,常用于治疗阳明湿热蕴结的发黄。而柴胡、枳实、赤芍为四逆散的主要组成药物,具有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主治阳郁厥逆,肝脾气郁,鸡骨草、田基黄、半枝莲等多是广西罗城地方常见中草药,味苦而性凉,皆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与茵陈蒿汤相合,大大加强了清热解毒利湿的效果。

4.2 治疗黄疸应注意化湿利胆黄疸的主要病机为湿蒸热郁,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而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所以在治疗黄胆时选用茵陈五苓散的同时还应当加用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等淡渗利湿的药物,促进黄胆的排出,光用清热的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因为湿邪无出路,黄胆就难以消退。

4.3 治疗黄疸应注意健脾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中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的发展最终引响脾胃的功能,肝气郁结,可横逆犯土,肝病患者,湿热蕴结其中,湿又易困脾阳,使脾气日虚。若不注重调理脾胃,日久脾失健运,上不荣木,使肝病日益加重,甚则土败木乘,所以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又说:“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所以在治疗寒湿型的黄疸中茵陈蒿术附汤中加淮山,茯苓,党参等药健脾益气,特别是肝病后期,邪犹未尽、正气未复之际,更应注重调理脾胃治疗。

4.4 治疗黄疸应注意驱祛时邪外感感受时邪,邪从外袭,阻滞中焦,而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成疸,《黄帝内经》中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说明外感时邪,邪伤于太阳寒水之经,转入阳明,瘀热在里而引起发黄,仍应进行表里双解,使热清,表邪从汗而解。

中医治疗范文第5篇

1. 从虚论治

肺乃娇脏,COPD 患者久病肺虚,肺气失举,升降不利,子耗母气,则脾失健运,肺脾两虚,肾为气之根,肺虚则伤及肾,致肺脾肾三脏虚损。病久而由气病及血,由肺及心。梅彤[1]等对 305 例 COPD 虚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虚证患者发病过程由上及下,其病程与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肺脾肾虚三证型存在密切的相关,治疗主要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方法。

1. 1 肺脾同治 王氏[2]等应用益肺健脾中药(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防风、半夏、橘皮、地龙、款冬花、甘草等) 治疗COPD 稳定期患者 20 例,治疗后患者痰液中 IL - 8 与 TNF - 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肺功能指标 FEV1,FEV1/ FVC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该法具有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刘氏[3]注重培土生金,运用肺康Ⅱ号( 人参、白术、甘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毛冬青、瓜蒌、牡丹皮、茯苓、麦冬、葶苈子、五味子) 治疗COPD 稳定期患者 30 例,治疗 4 周后比较患者肺活量( VC) 、用力肺活量( FVC) 、FVC 和 1 秒量之比( FEV1/ FVC% ) 、6MD( 6 分钟行走距离) 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汤氏[4]亦注重培土生金法治疗 COPD 稳定期患者 30 例,自拟健脾益肺冲剂( 红参、白术、茯苓、麦冬、桑白皮、黄芪) 配合隔姜灸及双足三里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提示培土生金法可以有效改善 COPD 稳定期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同时减轻咳、痰、喘等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张氏[5]采用益气扶正汤( 人参、刺五加、黄芪、丹参等) 配合针刺治疗 COPD 288 例,总有效率达 93. 1%,用药后测定患者外周血 T 淋巴亚群 CD3、CD4、CD8均上升,CD4、CD8比值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及补体 C3均升高,由此可知对 COPD 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1. 2 肺肾同治 杨氏[6]等用健脾固肾丸( 西洋参、蛤蚧、紫河车、菟丝子等) 治疗 COPD 56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9% 。赵氏[7]等采用健脾益肾中药( 黄芪、肉桂、制附片、熟地、怀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麦冬、五味子等) 配合肺康复锻炼治疗 COPD,结果表明,服用健脾益肾中药配合肺康复锻炼治疗法对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肺康复锻炼。张氏[8]等使用调补肺肾胶囊、吴氏[9]等采用百令胶囊、王氏[10]等擅用补肺益肾冲剂治疗COPD 肺肾两虚证患者,上述方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组织的损伤、保护肺功能的同时,减少患者肺部再次感染几率。耿氏[11]等从“虚”论治,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以金水宝胶囊治疗 COPD 60 例,肺功能各项指标如潮气容积( VT) 、最大呼气流量及 50%肺活量最大呼气量与 2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的比等,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 90%。

1. 3 肺脾肾同治 叶氏[12]认为 COPD 稳定期患者以肺、脾、肾脏气虚为主,应用金匮肾气丸( 熟附片、桂枝、熟地黄、泽泻、茯苓、山药、丹皮、山茱萸) 为主方治疗 COPD 稳定期256 例,结果显示治疗后咳、喘、痰、满等主症基本消失,肺功能指标 FEV1% 、VC% 均升高,血气分析指标中 PaO2升高、PaCO2降低,血氧饱和度 SaO2升高。刘氏[13]等采用益气扶正冲剂( 红参须、茯苓、刺五加、白术、山茱萸等) 治疗气虚型COPD 患者 60 例,总有效率为 90% 。王氏[14]等运用固本咳喘胶囊( 人参、蛤蚧、人工虫草菌丝、川贝及三七) 治疗 COPD缓解期患者 34 例,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免疫球蛋白 IgG、IgA 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肺功能亦较治疗前改善。

2. 从实论治

COPD 急性发作期病机以标实为主,痰浊、邪热、瘀血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致肺气郁滞,肺失通降,即朱丹溪所说: “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故实证的治疗多从瘀、痰两方面着手,其中祛痰又分为清化及温化两方面。

2. 1 活血化瘀 林氏[15]认为活血化瘀不失为治疗慢阻肺的另一种治本之道,采用活血化瘀法( 以当归、川芎、红花、地龙、赤芍、桃仁为基本方) 随证加减治疗 COPD 95 例,结果临床治愈 45 例( 47. 4%) ,有效 41 例( 43. 2%) ,无效 9 例( 9. 5%) ,总有效率为 90. 15%。崔氏[16]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自拟活血化瘀方( 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配以葶苈子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 60 例,经治疗后观察肺功能指标 FEV1、FEV1/ FVC% 均升高,全血黏度降低,总有效率达90. 16% 。范氏[17]等用参元胶囊( 黄芪、党参、水蛭、蛰虫、丹参、元胡、地龙等) 治疗该病 80 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其中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该治疗方法能够改善 COPD 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郭氏[18]等用复方丹参滴丸( 其有效成分为丹参素、三七皂苷等成分) 治疗 COPD 60 例,总有效率 73. 13%。汤氏[19]等用肺压宁胶囊( 红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丹参) 治疗 COPD,发现其不仅能改善症状,而且能改善肺功能水平,降低肺动脉高压。黄氏[20]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 COPD 急性发作期患者分别加用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临床试验表明上述方法均能改善用力肺活量、第 1 秒用力肺活量、第 1 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提高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

2. 2 清热化痰 荆氏[21]等均运用千金苇茎汤( 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瓜蒌、浙贝母、桔梗、黄芩) 为基础方,治疗 COPD 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60 例,治疗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 水平显著降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aO2升高、PaCO2降低,其显效率在 70% 以上。刘氏[22]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加用苇茎青桔汤( 苇茎、青天葵、黄芩、知母、桔梗等)治疗 COPD 并发感染 46 例,经治疗后发热、咳嗽、咯痰以及啰音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并减少抗生素用量。由此说明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明显。钟氏[23]对 48 例 COPD 急性期证属痰热郁肺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清金畅肺饮( 黄芩、瓜蒌皮、红景天、虎杖、葶苈子、浙贝、茯苓、桔梗、杏仁、陈皮、甘草等) ,治疗后检测肺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第一秒用力 呼 气 量/用 力 肺 活 量 之 比 和 最 大 呼 气 中 期 流 速( MMEF) 均明显升高,炎症因子包括痰和血中的白介素 8、内皮素、丙二醛及肿瘤坏死因子均明显下降,而痰和血中的白介素 2( L -2) 水平则升高。史氏[24]以清源化痰颗粒( 党参、大黄、黄芩、白术、茯苓、半夏、橘红、沉香、麻黄、杏仁等) 治疗COPD 发作期 68 例,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内皮素 - 1、白介素 - 8、白介素 - 2 受体及血清 NO 含量,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刘氏[25]等使用痰热清20ml( 主要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成) 静脉滴注,治疗 COPD 急性期患者 40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5%。

2. 3 温化寒饮 孙氏[26]以薤葶合剂( 薤白、葶苈子、瓜蒌皮、法半夏、桑白皮) 治疗 COPD 急性发作期患者 104 例,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如 FVC、FEV1% 、V25、V50、V75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气分析 PaO2升高,PaCO2下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如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沉、K 值均明显下降,自由基过氧化物酶下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 6% 。蔡氏[27]单纯采用定掌汤( 麻黄、杏仁、甘草、黄芩、百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治疗 COPD 患者 160 例,治疗后监测肺功能指标 FEV1% 、V25、V50均升高,IgG、IgA、IgM 有显著改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降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微循环的功能。

3. 虚实兼治

COPD 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可发展为阳虚; 在病程中可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形成本虚标实之证,虚实标本相兼或相互影响。在本虚基础上,痰浊与瘀血交阻,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故本病的治疗应注意虚实兼治。

姚氏[28]运用健脾活血补肾法( 黄芪、党参、当归、熟地、桃仁、丹参、广地龙、炙麻黄、北杏仁、补骨脂、菟丝子等) 治疗COPD 急性发作期患者 80 例,总有效率达 90% ,结果显示健脾活血补肾法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能起到增强呼吸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黏膜水肿、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曾氏[29]等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 58例 COPD 患者,总有效率达到 91. 4%,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肖氏[30]采用补肺益肾、祛痰化瘀法( 党参、黄芪、杜仲、法半夏、瓜蒌、丹参、地龙、甘草) 治疗 COPD 稳定期患者 30 例,重点监测肺功能中的 FEV1、FVC、FEV1% 等指标,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经治疗后上述肺功能指标均升高,血清 TNF - α含量下降。王氏[31]等运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合剂( 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贝母、苦参、法半夏、皂角刺等) 治疗 30 例COPD 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 1s 量显著提高,用力肺活量、一秒率以及肺弥散功能皆有改善趋势,动脉血气 PaO2升高,PaCO2下降。临床观察研究表明,该法具有缓解 COPD 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剂量,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