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义灭亲的故事

大义灭亲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义灭亲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义灭亲的故事

大义灭亲的故事范文第1篇

“弯弯的拱桥彩虹船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毅立江心,桥下是流不尽的江水,桥上是过不完的行人……”

夜,静得出奇。我在灯下看书,这书中的一字一名句都让我神魂颠倒,让我之陶醉,这美妙的词语更让我心血沸腾……

作者在文中写到:“我赞美桥的朴实。”是啊,因为它不管被人们安在哪里,它总是默默地在那里承担着自己的义务。而我呢,只要不顺心,便扔东西砸玻璃的,所以父母都十分疼我,把我当作手中的明珠,不让我受任何委屈。再想想桥呢,它不管有多苦,多累,它从不怨言,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作者在文中又讲到:“我赞美桥的辛勤与无私。”对啊,因为它认真地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不管春夏 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它总是坚强地毅立在那里,却从来不向人们索取什么。回头看一看我自己,父母叫我去办点事,还跟父母讲条件,想索取一些小费等等。而不去体谅父母的心情,总让父母操心。

作者又一次地在文中赞到:“我赞美桥,但更加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这是一句多么纯真、朴实而高尚的话呀,仅仅从这一句话中,我仿佛看见了一颗颗尊师之心,听见了一句句关心的话语!是呀,老师们是一群辛勤的园丁,哺育着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老师像桥一样朴实,像桥一样辛勤,呕心沥血地为我们奉献!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老师总在灯下批改作业,一句句批语,一条条红线,都寄托着老师对我们的一片真情啊!老师像桥一样无私,他们像火红的蜡烛照亮着我们,宁愿让自己燃尽;他们就像一只辛勤的春蚕,为了祖国的未来,宁愿把自己的丝吐尽。但是他们仍然像桥一样,毫无半句怨言,为我们作出他们的一切,让我们带着他们的期望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

合上手中的《作文大全》,我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我思考万千,连桥都可以这样无私伟大,为何我们就不能呢?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应该活得有价值,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人,活在这世上才有价值,值得后人的尊敬。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就一定会有为社会效力的地方。

打开窗户,看着满天的星星,心想明天肯定又是一个艳阳天,一阵轻微的凉风吹过,使我从暇想中回到了现实,随着凉风吹来了我的睡意,盖上被子,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2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感到正义有时会比生命还重要。

有一个村庄,早上的时候,人们被惊醒的时候,洪水早已冲到了路面上来了。人们都非常惶恐,失去了理智。这个村庄此时东面没有路,西面没有路,只有北边有一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的像那个木桥涌去。木桥前,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拥戴的老汉,他让大家排成一队,要党员排在后面,还说谁要想退党就到他那里报名。突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派到后面去。”到最后只剩下老头和小伙子都被淹到了水里。事过之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墓前看他的丈夫和儿子。

可想而知,那老头不顾儿女私情,公正无私,大义灭亲。在生死面前也一点也不慌张。真是不愧作为一名党员,他做到了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很是值得我们的尊敬。我想比起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党员来说,要高贵的几千倍几百倍。能像他这样大义灭亲的党员恐怕屈指可数。

由这件事情,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警察,但是他的儿子犯罪了,儿子和妻子都求他不要告诉警察。可是警察没有答应,扭头回警察局,把事情告诉了领导,亲手把儿子依法处置了。

我希望所有党员,都能够大义灭亲该多好啊。

3

当汹涌澎湃的怒涛拍打着礁岩,是谁让你踩着它的身躯过江?当呼啸奔腾的滔滔江水流过江心,又是谁让你站在它的脊背走到彼岸?是船吗?不,不是的,是一座座平凡而普通的桥。桥,它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管寒冬腊月,不管盛夏酷暑。它都在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因为它身负神圣的使命,多少年来,桥走过了多少春夏秋冬;多少年来,桥历尽了多少风霜雨雪,可它没有半句怨言。《桥》这篇文章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大义灭亲的故事范文第2篇

从三名罪犯越狱开始,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就云集在面积三千多平方公里的籍籍无名的黑龙江延寿县,挖掘着或重磅或边角的消息,为人们拼凑这难得一见的追逃大戏。

如今,即使这幕戏随着罪犯的落网快要终结,相机镜头也不忘在最关键的时刻抓拍下高玉伦被抓获时的窘态,并将那张清晰到可以数出皱纹的脸广而告之,甚至还有记者锲而不舍地追寻着高玉伦被捕后的故事,告诉人们看守所里的他“似乎并无多大悔意,还要求民警‘松松绑’”。

法庭上,杀警越狱的高玉伦必将接受审判,但在法庭之外,那些曾经与高玉伦有着这样或那样交集的人们,没有必要受到更多打扰。可如今,这一切都一览无余地被展示在互联网上,供看客玩味咀嚼。

在这个聚集了亿万观众的戏台前,似乎很少人关心,当高玉伦母亲坐在病床上输液的样子被相机记录时,这位农村老人是否完全明白通过网络,这张照片会被多少人看到。

也似乎很少人关心,当举报人因对纷至而来的探访者不胜其烦,将小院落锁,却依然有记者要隔着栅栏采访时,这家人经历了怎样的烦躁与不安。

其实,罪犯的老母亲和我们的母亲一样,罪犯的亲人也和我们的亲人一样,哪怕他们是最底层的庄稼汉、不识“法律”两个字的文盲老人,他们同样拥有“至高无上”的隐私权。

简单地说,他们可以对媒体说“不”,可以不被镜头逼到“无处可藏”,他们可以要求自己的照片不被发在网上。

可是,再一次,媒体和众多围观者一起,越过了自己应该坚守的底线,在一个本来属于司法机关的领域里,饥渴地寻找一切能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佐料。

这样的围观早已成为习惯,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比如在海南万宁校长案中,一家都市报详细地披露了的过程,包括受害女生和校长怎么认识以及开房的细节。

比如,在2011年的深圳联防队员案中,面对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被逼在角落的受害人只能用一床薄薄的被子勉强遮住自己的脸,记者还一直在催促她“说说当时的情形”、“你有什么感受”;受害人丈夫失声痛哭的正面照片,在网络上悬挂。视频中,当他用哽咽的声音说到细节时,拍摄者的声音尤其刺耳:“放大、放大。”

当然,借助媒体,一些黑幕得以暴露在阳光下。但是,在司法机关开始介入之后,对罪犯的亲人持续照射的聚光灯是否也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当高玉伦落网时,全国上下不仅知道了他母亲的样貌与住院就医信息,还一览无余地看到报案亲属与他丝丝缕缕的关系,而这些并不是必须的“公共信息”。

“媒体的纷至沓来、采访追问、各种有意无意地加工放大,迅速让举报人成为公众人物,从各个角度一遍一遍讲述原委,大义灭亲、赏金、争议,始料未及地打乱了他们原本安静的生活。”有人曾如此担心。但这些担心迅速被那些挖掘出来的与高玉伦有关的细节和噱头所掩盖。

终于,一个追捕逃犯的故成网络时代的又一个消费品,很多人借此满足自己的无聊空虚,试验自己的道德标准。

感谢媒体的“敬业”和“火拼”,让这场大戏“有血有肉”,细节丰满。多亏了记者对高玉伦母亲的探访,看客们得以探究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在得知儿子被捕时的心路历程,并且让这位可能即将承受丧子之痛的妈妈一遍遍地向大众回忆高玉伦之前的点点滴滴。

多亏了记者对高玉伦亲属报案细节的描述,围观者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把亲情和法律放在一个天平上,凑在一起仔细地衡量这位“大义灭亲”的亲属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还是为了十五万元的举报赏金而“利欲熏心”。

还要感谢镜头里的那张高玉伦被捕时的高清照片,让人们一睹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主角。有些人还在这个罪恶的逃犯身上,加上自己对于“自由”、“勇气”的丰富想象,在网络上演化成“高玉伦被捕时同款T恤,钻玉米地,不起球”的广告,成为这幕荒诞剧的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注脚。

可实际上,有关高玉伦母亲的“一切细节”并不一定与高玉伦的逃跑有直接关系,举报人的一举一动也不是让这个故事更加完整的必备细节,就连高玉伦被捕时的照片,也没有必要被不加处理地大肆传播。

借助网络时代新技术的催化,这些从各个方面流露出来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有可能聚在一起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出伤害罪犯亲属感情的可怕毒药。而如果这时还没有人收手,这毒药就会在互联网错综复杂的暗流中潜伏下来,四处流动,不知道哪一天,或许我们就是下一个“中毒者”。

大义灭亲的故事范文第3篇

“哼,长辈又怎么了?长辈做坏事就可以原谅吗?!”老大也显得很生气,没等军师说话,就大胆地回了过去。

校长室的空气顿时像凝结了一般,一阵子过去了,还是那么安静。

管校长跟老大对视了一会儿,缓缓坐下了下去。“你们都出去吧,你留下。”管校长指着老大说。

老大依然盯着管校长,毫无半点惧色。小溪一群人走出了校长室,走向教室,在校长室的楼的楼道上还能隐约听到校长室里面的争吵声,接着便是“哐”的一声,是管校长把老大赶出校长室了吧,小溪想。

那群跟班议论纷纷地在后面走着,那个军师道:“又是老大把管校长的门摔了一回,做校长的儿子真够威风!”

……

后面的话小溪没有听清,她只听见了军师的话,原来,那个老大是管校长的儿子,但是为什么却从未听起管校长说她儿子的事?可是,管校长可是校长啊,怎么自己的儿子却是这个学校的小混混中的老大呢?难道管校长跟她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才有如此大的代沟吗?……无数的问号在小溪脑海中徘徊。也罢也罢,不想了,这些事反正不管我事,小溪想。

木之本希因为中午受了点惊吓,有点更安静了。小溪看着她,觉得好笑——日本女人不仅温柔,而且还很容易让人有保护欲望,不过——她小溪应该是不会想去保护她的吧。

第二天上午的晨会,管校长在讲台上一字一字地宣布:管枫等男同学在昨日午时到学校食堂闹事,实属学校不良风气,予以开除惩罚,以示警告。

这次晨会没了管校长好玩有趣的哲理小故事,只是草草宣布了几个通知,还说了那次乐队比赛把欧阳老师给打败了,再是升旗做操便让同学各自回教室了。

那几个被开除的学生,除了老大外,大都还都欢欢喜喜地唱着李宇春的《差生》,“差生”的本质就是这样,天不怕,地不怕。

之后的几天,也没有见到管校长。不过期末考就临近了,大家也无心再去理会管校长与她儿子,或者说她家里的事情,不过她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还是挺让同学们高兴。

离最后的考试还有3天,冯老师让木之本希去一次校长室跟管校长再要个印“奖”字的红印章。木之本希来到校长室门口,正要抬手敲门,突然,她听见校长室里传出了管校长的声音。

“局长,我不能再当这个校长了。”管校长的语气听起来有些无奈。

“为什么?不是干得好好的吗?听说你还因为要改良学校风气开除了几个学生呢!”是一个年迈的男人的声音。

“就是因为那几个学生。其实……我的儿子也在那之内。局长,我做为一个校长,却把自己的孩子管教成这样,实在是不配再当校长了。”

大义灭亲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一月一日的元旦节就要到了,我怀着激动的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休息4天,我用3天写完了作业。元旦那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早上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我到了书店,飞快的奔向2楼看我这个年龄段的书。我打开了一本百科书,里面的知识可真多呀!我知道了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6974颗星星。我还知道了星星能预报天气,人们常说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有时还很灵验。如果星星一分钟眨眼超过70次,可能就要下雨呢!我又翻开了探险故事,里面的探险家可真勇敢,敢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探险;他们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转眼就到了中午,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书店。下午我便穿上旱冰鞋到接力去玩,一下楼我就来了个大拐弯,好险,差点摔倒!我和几个朋友比赛滑旱冰,一个人当裁判。一声令下,我飞快的向前滑去。我正高兴在头上,忽然朋友追了上来,我有加速了,搞的朋友不知所措。到终点了,耶!我赢了,朋友要受惩罚了??就是倒着滑,绕村里三圈。晚上爸爸允许我上网一小时。我高兴极了!一上QQ就有人来找我,让我给他发贺卡。我爽快的答应了。我进了QQ邮箱,选了一张小孩放炮的场景,写着:元旦快乐,天天开心!他也发了一张,写着:穿好吃好事事好,我高兴极了!元旦真快乐!新年新气象嘛!祝大家万事如意,天天快乐!元旦作文二:由于学校下达指令:全校举行“庆元旦”联欢会,于是我们班在今天下午开始了欢乐的“庆元旦”联欢会。首先,由主持人??涂宁远来主持联欢会开始:“庆元旦联欢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礼炮响了起来,喷射出的五颜六色的礼花纷纷落下,主持人宣布:“‘祝福平台’开始。”于是,礼花笼罩了教室的中间。随后,各位同学开始了自己的祝福。祝福完后,“猜谜语”又开始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猜谜语天赋,争先恐后地抢答。紧接着,表演节目终于开始了,首先是小敏的吉他表演《雨滴》,歌声非常优雅动听。第二个是刘子君和王洋的《不怕不怕》,动作优美极了!第三个是谢鼎越和申澄洋的相声《我是110》,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牙都笑掉了!第四个是刘冲吹的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歌声太动听了!简直让人如痴如醉、深深入迷。若我是评委,我一定会给她打满分??10分。最后一个是马楚涵的吉他表演《绿袖子》,歌声使人心旷神怡!表演完后,主持人宣布:“‘成语接龙’游戏开始。”大家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先是男生组,由何雨开头:“大义灭亲。”随后,同学们接二连三地接了起来,似乎一肚子的成语生说也说不完。男生组接完后,轮女组了,女生不像男生那样,男生不知道还有人帮忙想,而女生则是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所以最后当然是男生组胜出了,不过女生组的纪律比男生组好多了。主持人把大家请上来一起唱了首歌。我们太开心了

元旦这天玩的太开心了,真希望下一次的元旦到来。

西街小学六年级:武超达

大义灭亲的故事范文第5篇

学生做错了事情,为追查是谁做的,老师在班级做个调查,这一做法似乎并无不妥。但有学生家长认为,用纸条揭发,方式不妥当,有损孩子的尊严。

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学生做错事相互揭发,值得鼓励吗?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受教育

中小学是掌握知识和树立世界观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这个时期的学生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平时的教导外,还取决老师如何正确地灌输世界观,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大千世界的“好”与“坏”、“对”与“错”!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也非常娇惯,所以自我意识比较强;又加上中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属于成长中的叛逆阶段,在很多事情上,他并不考虑对错,常常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会和你正常对话,给老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于是,针对这些隐性叛逆,有的老师就鼓励同学写纸条,告发别的同学犯了什么什么错误。

从老师的出发点来说,目的大多数是好的,希望通过相互揭发和监督,让有违反纪律倾向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迫使自己控制违反纪律的冲动和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如果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效果也不错。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我们可以通过相互揭发的方式,减少学生犯错误的次数或者不再犯错误,但是千万不要把这种方式变成为了揭发而揭发!我们的目的不是刻意揪学生的错,而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犯错,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轻松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成长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属于不成熟阶段,如果使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产生了恐惧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以为学生是孩子,没有自尊心,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在某些事情上,相互揭发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如果学生知道是老师通过纸条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在心理和面子上都会接受不了!

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式是让“相互监督”仅仅作为一个辅助的形式来约束学生,不能刻意在这方面做文章,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作为老师,在交流的时候,应该放下架子,用平等的心态来交往,和他们交朋友,也让他们既把你当老师又把你当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和你交流,才会说知心话,也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才会对你的教导和批评不产生抵触情绪,而是去思考,去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者彻底杜绝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性犯错误!

(如 风)

让我们的教育多点疼爱

“学生做错事,老师要求40多名学生写纸条举报,让同学相互揭发”。看到这则消息,让我不禁心疼了!他们都还是孩子啊,纯洁的心田,本来该种植上友爱、团结、宽容、尊重与感恩,可现在却被无情地肆意践踏,种上敌视与猜忌,同时也种上了恐惧。

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一切都在学习当中,是知识吸纳与人格形成期,就如成长的小树,难免会有斜生的枝杈,我们当然要有狠心剪断。学生做错事不可怕,怕的是在我们剪其斜枝时,伤其骨干,使本来可以长成栋梁的良木因一枝杈变作歪脖树!怎么才能避免呢?让我们的教育多点“疼爱”吧,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原谅他们因无知犯下的错误,给予改过的机会。有这么一个故事,叫“开花的佛桌”。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悉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忽然忏悔了,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我们的学生还称不上浪子,他们的许多错误并不是不可饶恕!我们何不多些宽容,给他们回头的机会?再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怎么对待犯错的学生吧。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先生用四块糖果让男孩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也懂得了什么是尊重!

看到这里,某些老师是否该自省一下了。我们这里有个优秀的学校,标语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对于做错事的学生,可不可以换种方式来处理,让其自悟或者在其做错事之时,就有别的同学敢于出来制止,而不是事后所有人相互揭发,让同学之间相互猜忌,让做错事的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远离集体。记得刘墉有篇散文中谈到外国教育,他们那里不设置班长、学习委员什么的,而只设置一个职务“担当”,每个学生轮流做,在其值日期间,班内的卫生,活动的组织,同学关系的调节等都在其担当之内。何谓担当,就是每人对己、对人、对集体的行为负责,敢于担当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重些。

我们的老师与家长,都以疼爱的心,使教育更人性化,合理化,让孩子在学习中懂得何谓感恩、何谓尊重、何谓自立、何谓自强……

(耕云种月舍)

老师请给孩子一片净土

走出校园以后,常常回忆校园里的那段美好时光。校园,老师,同学,永远都是最美丽、最纯洁的记忆。平等单纯地读书、学习、交往,快乐是校园生活最美好的象征,远离社会的纷争,在纯净的土壤里成长、绽放。 没有利益的冲突,没有人情的纠结,那时的我们都是一朵朵纯洁的莲花骨朵。毫不夸张地说,那种感觉,那种单纯,只有也只会活在纯净的校园里。校园生活十几年,是人生中短暂且最美好的回忆。

而教育工作者――老师,你们除了要给予孩子丰富的学识和为人外,对孩子们美好回忆的净土也要极力呵护,容不得一丝马虎,哪怕小小的瑕疵也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污点,甚至是阴影。

南京这所中学的老师的作为,就是对学生不够谨慎的例子。

该中学因为教室紧张,就在校园里建了活动板房,用作部分班级的教室。活动板房的墙壁毕竟不如钢筋水泥结实,被好动的同学弄坏了。老师为了查出是谁做的“坏事”,让全班40多位学生每人在纸条上“揭发”,最后有六名“嫌疑人”被揭发了出来,学校准备进行处分。

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欠妥当。孩子们互相揭发,无疑是在考验他们的团结,揭发的背后可能引来一大片的纷争与隔阂。揭发后,那几个孩子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其他同学从此排斥这些同学,被揭发的孩子就很容易抹上阴影。孩子们都小,脆弱的心灵经历的“风霜”甚少,怎经得起如此折腾。

被揭发的孩子对于揭发他们的同学们会有什么看法呢?孩子们有可能从此以为其他同学都在排斥自己,都不喜欢自己,要不然为何揭发自己呢?便从此不愿与“揭发者”交往。

事件过后,这些孩子是否还能够坦然地欢笑在同学之间呢?他们还可能厌恶这个群体,觉得自己在这个集体里无立足之地,甚至进行报复,那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这都是一种假设,但愿事情不会这么糟糕。仅仅是但愿,谁能担保不会发生呢?毕竟他们只是孩子啊!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孩子建筑美好记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面前,更应该瞻前顾后,三思方后行。

退一万步讲,就算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赞同的。请别把社会上勾心斗角的风气带到课堂上来,还给孩子们一片纯洁的净土!等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不得不踏足社会的时候,面对繁杂的人和生活的重担,这种美好的生活将渐行渐远,这种美好将只活在记忆里。

老师们,请尊重孩子们的记忆,请认真呵护这片净土――只属于孩子们的净土,最美好的净土。

(阿 登)

各方说法

老师代表:

我认为,学生做错事可以鼓励互相揭发。学生为什么会做错事?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制力差的难免做错事。这时候学生会怎么样呢?会勇于承认错误吗?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承认错误也不会正确面对的。久而久之,就会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教师是导人向善的。错事已经发生了,当没有学生承认这件错事的时候,教师心里很着急,很想纠正学生的错误。此时怎么办?老师就会鼓励学生揭发。

这就好比在社会上看到某人正在做坏事,该不该报警?学校更应该有善恶之分,学生在学校里做了坏事,更多的是教育;如果养成坏习惯到了社会上还在做坏事,恐怕最终等待的是法律的制裁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像做了好事应该表扬一样,错事也应该纠正。在学校里,发现同学做了错事,揭发不是害了他,而是纠正该同学错误的一个途径。假如,该同学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又没有自行纠正,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可是,老师不是神,不会知道每个学生每分钟都在做什么,这时就需要一些真实准确的“情报”,这些只能从学生当中来。

这样做,会不会让大部分学生觉得自私呢?这又涉及价值取向的问题。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大义灭亲。当有亲人做的坏事威胁到大部分人时,大义灭亲。有没有人说大义灭亲者自私呢?所以,关键在于引导。揭发不是自私,也不是报复,只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够明白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

家长代表:

对这位老师的发言,我有三点疑问。第一,老师鼓励学生互相揭发,真的是导人向善吗?第二,学校相关规定的目的真的是教育吗?第三,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走进学生心里去了解过吗?

现在很多老师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概社会忘记了,教师也忘记了。我不是指责教师,或许这个社会也有一定责任;但我要说,有的教师肯定没有导人向善的想法,只是要完成某项工作,比如销售员必须销售产品、农民必须种地、作家必须写作一样。至于发现做了错事的学生后该怎么办,那就置之不理了,这就如有的销售员产品一销售出去就再也不管商品的售后服务,有的农民不管农作物安全卫生,有的作家不管写作拙劣恶俗一样。所以,会不会是学校或老师也有不善之举,或者一些不妥当的做法伤害了学生呢?

再看学校的相关规定,是不是公物被破坏了就一定要处分?处分的依据是什么?是破坏公物吗?或者那个公物本身就坏了或者本质里早坏了,学生不小心碰到一下,就出了问题呢?情况有很多,但是学校、老师仔细调查了吗?长久一概而论,这样学生还敢承认吗?承认了不但要背负处分,还要赔偿。

最后,学生到底有什么想法,这很重要。学生还不能算是成年人,岂能一个硬邦邦的规定将之牢牢绑紧?

我想,如果学校处理得好,教师善后得好,形成正直、良好的风气,绝大部分学生是会主动承认和承担错误的。

学生代表:

我想从学生的角度说明几个问题,以供各位师长参考。第一,各位师长应该反思,为什么做了错事而不主动承认的学生那么多?是学生不想承认还是不敢承认?第二,现在是21世纪了,应该互相尊重。这种做法是否尊重学生?无论揭发者还是被揭发者,他们的想法你们了解过没有?第三,很多同学都是善良的,做了错事都会内疚、自责,在内心深处挣扎,这时候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惩罚。你们不是在宣扬“宽容”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得很好听,但学校真的是宽容与教育吗?更多的是不分情况的处分与惩罚,使得很多无意做了错事的同学不愿意面对,宁可成为痛苦的回忆。

专家说法:

学生做错事相互揭发值得鼓励吗?我有如下思考。

就出发点来说,是好的。学生做的错事被发现和不被发现,后果绝对不同,被发现的震撼力更大,学生也更容易改正。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不过作用不大。

我们需要反思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做了错事为什么等老师强迫全班揭发都不去承认?承认做了错事难道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吗?做了错事不改正那后果才严重啊。这个问题是不能不反思的。我们的确应该多了解了解学生的想法。其二,若到了“老师让全班同学互相揭发”这一程度,这绝对是社会的悲剧。首先,无人揭发和无人承认,这说明学校教育失位,说明社会环境是教育出现了使学生不愿揭发不敢承认吗?是社会环境使学生没有揭发的意识而自私地活着吗?其次,做了错事的学生如果就在这全班学生中,等到全班学生揭发的时候还不想主动承认,这究竟是个体的悲剧,还是教育的悲剧,抑或社会的悲剧?

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只说明我的一些思考,让大家一起来考虑以上问题。

主持人:

学生做错事让同学相互揭发,老师这个做法也是属于无奈之举。教育的真谛是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知识,具备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明白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应该做。对于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或许谴责的人会有很多。

相关期刊更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玉林师范学院

抗战史料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

中国地市报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