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归园田居》诗,直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题材上一反玄言诗的空洞说教,在艺术手法上一反绮丽的形式主义诗风,创造了自然清新的新诗风。当我们读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时,不只觉得作者的身心复得返自然,而且觉得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上也都复得返自然了。
直抒胸臆的抒情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一个原因。这在陶诗中是很突出的,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脱口而出,不粉饰,不做作,有什么说什么,把坦荡荡的胸怀和盘托出。完全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于深夜促膝谈心的口气,不像道学家的谈玄说理、莫测高深,也不像那腐儒讲学的掉书袋,更不像形式主义诗歌的卖弄才华。难怪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说陶公非写诗,直抒胸臆而已。
素描图画般的写景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二个原因。陶诗一反当时诗人的绮丽雕饰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完全用的是白描手法,把自然景物有所选择地罗列到读者面前,这点很像杜诗“穿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那样清新、自然而富有情趣。似大匠运斤,不留痕迹,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给人以负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感觉。他写村落的远景,没有从具体的颜色、形状、地势、大小等方面去着笔,只用“暧暧”这个重叠词加以修饰。写墟里烟,也没有状其颜色,只是用重叠词“依依”去描绘。这还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因为村落和墟烟的颜色原本就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是作者对桃李榆柳描写却似乎有点难以理解。桃红柳绿是极鲜明的颜色,桃红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称,柳树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名句,这是比陶为晚的唐人名句,比陶为早的有《诗经》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都从颜色着墨。陶诗却没有写颜色,只是写出了桃李榆柳的位置及其和房屋的关系,这不有点反常吗?这是反常,也是独创。比如一幅素描画,没有五颜六色,浓墨重彩,只有几笔淡淡的素描线,但是由于画工技艺高超,画出了素描对象的神韵和生气,这就使欣赏者受到感染和启发,调动自己过去的感受经验,从这无颜色的画面中看出颜色来,从而加深了对画面的了解,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读上面几句陶诗,眼前就浮起了比诗句字面所写要广泛得多的画面,村落那远离繁华的荒凉景象,背山傍沟的地势,房屋墙院的颜色等都透过“暧暧”这昏暗的字眼,经过联想而清晰地显露出来。青蓝色的墟烟徐徐上升,郁郁苍苍的榆柳,娇艳妩媚的桃李也都历历在目,甚至那浓郁的桃花的香气也似乎闻到了。这犹如一幅好的素描画,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再创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回头再看原诗句时,更觉得它是那么的自然朴素。
其中,《归园田居》通过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诗人弃官归隐、摆脱仕途后无限轻松愉快的心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桃花源诗》是田园诗的一个发展。从田园到桃花源,反映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自然淳真,富有意境,韵味隽永 ,读来好似一股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
它的出现,不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2、乡土派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出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题材特色:田园风光 躬耕生活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
他的田园诗有的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地方。《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
诗人在描写田园自然风光和躬耕生活中,笔调清新自然质朴,如述家常。所勾勒的田园生活画面淳厚朴素,为形成平淡的风格打下了基础。
艺术手法:白描勾勒 生活诗化
陶渊明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有了感触就述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运用的是有真意去粉饰的白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没有任何细腻烦琐的描写,只是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热爱生活,躬耕垄亩的隐士兼农名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完全是简洁的白描手法,语言毫无雕饰,自然平淡。
将日常生活诗化,是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开创。他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的极具诗意,如《归园田居》其五: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再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
陶诗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语言特色:天然本色 取自民间
魏晋六朝文人,很多人在写作上追求深奥典雅,书面语和口语严重脱节,华而不实。而陶诗的语言,则采用接近口语的形式,不受当时追求华丽辞藻的影响。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凉”等几句中的“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陶诗的语言和所描写的田园自然风光及躬耕生活是吻合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语句明白如话,却融情于景,情韵悠长。“幼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状与稚子的嬉戏作乐,家庭生活的融融乐趣跃然纸上。诗人就是运用这些明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了真诚坦率的秉性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2、《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