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法规;教学
一.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客观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旅游政策法规是其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该门课程在教学的实施和推进上,却存在相当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在专业能力上及特长上往往侧重于旅游专业知识。他们可以拥有出众的口才以吸引游客,许多也掌握了丰富景点知识及特点,可以很好地与游客分享。这些能力足够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了。然而法律知识对他们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重新学习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繁忙的工作也为他们的再学习带来了困难。
(二)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选择旅游专业,是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就好比文科生遇见了有机化学,学习难度大,基础薄弱,同时学员客观上也很难树立其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因而该课程首先便为老师的引导方法提出了一个难题。
(三)法律知识用途窄,容易遗忘
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客观的导游工作实践当中,多数精力往往集中在如何处理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如何安排行程、照料游客生活,真正遇到的需要动用法律知识的情况则居于少数,故学员很难切实使用到其在课堂内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从而造成知识的遗忘,难以行程系统的法律知识基础和观念。
二. 如何处理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员的基本职业素质。
旅游法规课程以培养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同时又系统掌握法律理念的综合性人才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和系统的法律意识及基础。鼓励其努力工作、诚心经营,在遇到各类法律纠纷的时候,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综合必要的法律知识,妥善灵活地处理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应当重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授,同时更应当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旅游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类法规如旅行社法规、导游人员管理法规、旅游饭店管理法规等等,通过此双向能力的培养,使学员充分掌握旅游行业的操作规则,在预见常见的旅游法律纠纷的时候,能够熟练冷静地运用法律知识,妥善地解决矛盾。
(二)精心备课,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和精练
老师教课的主要参考资料是讲义,每节课的讲义就是老师当次课时所要教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需要通过有限的讲义内容以及课时时间,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合适的教材,能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同版本高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教材,客观上,老师应当在教材和讲义的选择上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不能盲目依靠教材,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灵活地选择、添加和打造授课内容,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学院的客观需要。国外很多名校的大学讲师,在教材的选用上,都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发展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讲义,辅以有效的参考资料。对于国内该课程的教师而言,在我国目前旅游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够完备的情况下,更不能够一味地依靠教材,而是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只能,多动脑筋,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地编制讲义和选择教材,从而实现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良好作用。
(三)精心编排该专业的教学模式
据笔者的相关调查,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旅游法律法规课程的开设并不是非常充足,然而客观上教学任务又较重,因而老师在相关教学模式如课程的编排、课时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教授方法上,都要有所讲究,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最有效地时间里,精准而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
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该课程的编排情况来看,主要涉及旅游政策法规概述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法规,还有旅游相关部门法规等三大内容。老师如果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涵盖该三个广泛的内容,则应当进行相关侧重,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打造教学模式。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员,主要讲解旅游合同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旅行社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侧重讲解旅游饭店合同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饭店管理法规等等内容,在课时的编排上,做到精练、科学,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三. 结论
总而言之,旅游业在我国仍然属于朝阳产业,产业体制仍然不够成熟。该行业内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之处。同时我国大多数人群当中仍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以及法律知识缺陷的客观情况。该背景,不仅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法律课程提出了普及要求,同时也是对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一个严峻考验。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当切实重视自己的客观责任,切实履行自己的教学任务,培养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双项全能的优秀旅游业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罗明霞. 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浅析.[M].经济师.2009.11.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进行的是教授给学生的正确答案、下定结论的教育,重视的是结果。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往往不给学生下定结论,不让学生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活跃思路,得出不同的观点,重视的是过程。
(二)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摆在教学、教师面前的现实而重要的课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几乎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上的内容及教师的答案成了“学术权威”,学生根本就不敢也没有信心对这些“学术权威”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所有这些,不仅在无形中违背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漏洞寻求填补方法,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把握理论的精髓也能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讨论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
(三)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容易记忆
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很清晰地将难点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讲解给同学们听,课堂教学内容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必须预先充分准备,认真分析弄懂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进行决策。在课堂上他要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将对自己亲自参与的课堂内容深刻理解并铭记在心。
(四)案例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要讲好一个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理论修养和相应的领域知识。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何多视角多侧面地剖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在案例分析上是最能检验一位教师的“功力”。案例的运用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同时,案例教学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增强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众所周知,人长期从事某―特定工作,会形成工作倦怠。教师也不例外。如果课堂教学只是靠书本理论来进行,不仅学生不爱听,长期如此,教师也不爱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有所学。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们爱听了,教师也就更爱讲了。教师接触到活生生的案例后,讲课兴趣必将大为提高,从而,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将随之提高。
二、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一)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重或轻的迷信权威、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参与课堂讨积极性、主动性会受到限制,而一但学生没有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冷场”。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修改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实际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变化,对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案例选择费时费力
案例教学是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的。案例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线索、背景,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不仅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要同教材内容“接近”,而且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简洁性、疑难性和典型性,要通过案例选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从案例中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简洁,要将主要时间用在讲授理论和学生思考、讨论上,不能把整堂课变成故事会,避免冲淡授课的重点。选择案例还应考虑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四)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
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同时,虽然案例对于启发人的灵感、创意和理性有好处,但作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能仅靠这种启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打基础、进行科学修养,是在强调基本训练的前提下来谈结合实际和灵活运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容易陷入“让学生到学校里来学实践、学经验”的误区。在学校,当然可以学实践、学经验,但显然不是学校最擅长的,学校毕竟是“探索和传承普遍学问的场所”,对系统的、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当成为学生的主要诉求。
【关键词】旅游政策法规;旅游专业;职业素养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曾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句话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应成为思想品质优秀、专业操作技能过硬,具备良好行业职业纪律和行业职业道德的人才。
1.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旅游职业礼仪、形象、导游服务技能等内容,内在的载体则是其旅游行业职业心理、旅游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个人内在的发展需要,也是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旅游企业对于合格员工的要求。
1.1培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人格
只有对中职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热爱祖国和社会,对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的积极性,遵守社会法律法规,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1.2培养职业素养是中职学校教书育人目标之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地,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里也强调“培养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掌握旅游行业方面的基本技能,并能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和教育。
1.3培养职业素养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敬业、精业和创业精神,有工作热情、诚信和责任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旅游企业的员工必须具备旅游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这是显性素养。旅游企业更看重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只有具备一大批高素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之一,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内容为国家基本政策、旅游行业基本法律法规和旅游行业职业道德。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内容讲解除了知识点介绍外,还应该注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旅游职业素养的培养。
2.1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职业素养的一部分是思想素养,包含政治素养、品德素养和职业理想。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贯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在讲授“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等章节时,应穿插介绍祖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增强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国家荣誉感。
例如,在教学“重大战略方针政策”一章时,可列举外国游客对于我国“一国两制”看法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假如你是一家旅行社的地陪,接待了一批来自美国的游客。这批游客对中国不了解。他们认为“一国两制”政策是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不负责任。请你对这批外国游客解释“一国两制”。通过讨论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我国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爱国之情。
2.2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规范教育
旅游行业有其行业规范和行业条例,教师在讲授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成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和合格导游。《旅游政策法规》中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章节都是对于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提出的经营规范和服务约束,通过讲解告诉学生旅游行业的职业纪律和服务标准,再通过案例和实训让学生具体了解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为其将来成为遵守旅游职业规范的导游员打下基础。
例如,运用情境模拟法来教学“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一章,结合当今导游活动中出现的无证导游、导游欺骗游客等事件,给定一个导游活动的具体情景,请同学上台表演怎样为游客服务。情境如:你是一个20人国内团队的地陪导游,你将如何向这个团队致欢迎辞?表演要求:展示佩戴的导游证,介绍自己和旅行社,叙述这几天的标准游程,表达为客人提供诚信服务的愿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情境表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又通过老师的点评来复习巩固《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对导游员的职业规范和纪律要求。
2.3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为游客服务”是每个导游员都应当具备的职业意识。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需要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本课程中的“上海市旅游条例”、“旅游服务情感与意识”等内容都涉及到这些旅游服务的职业意识。教学中通过举例、案例讨论,宣扬在我们的导游服务中,真情奉献,营造和谐互助旅游氛围的各种事例,自然而然地进行优质服务意识的教育。
例如,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实训来强化“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为游客服务”的职业意识。以2人为一个小组,分别担任这个旅游团队的地陪导游和全陪导游,共同设计和表演某景点的3分钟讲解。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讲故事、猜谜语、唱歌曲等形式,践行“提供让客人满意的旅游讲解服务”的职业意识。
2.4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丰富的,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旅游资源保护法律规定”章节提倡保护文物保护旅游资源,这是“讲求公德,注重环保”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教学这一章节介绍旅游资源保护条例时,也可向学生宣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和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章,则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游客是消费者,导游员应当尊重游客的消费,提供符合旅游合同的消费项目和活动,这是“诚信尽责,保障游客利益”的职业道德等等。
3.《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实效
通过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对旅游行业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不再认为《旅游政策法规》是一门枯燥的法律法规条例介绍的专业课,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有兴趣,很实用,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并对今后从事的旅游行业工作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学生从内心接受了应当在职业规范和职业情感中怎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开始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笔者所教授的旅服班思想端正,学风浓,班风正,学生心态良好,积极活泼,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班级称号。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技能大赛,自信自如,表演规范,综合表达能力强,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旅服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多家旅行社的好评。 [科]
【参考文献】
[1]应月芳.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程实施途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
[2]刘黎.构建“全程全面”的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模式[J].管理学家,2011(12).
[3]付强.论提高《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效果[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
2012年7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滨海旅游十年规划,其中游艇旅游成为重点项目。这一政策利好让业界为之欢欣鼓舞,省游艇协会在此背景下随之成立,起步晚、发展慢的广东游艇业开始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起航。作为萌芽状态中的新兴产业,政策法规对于游艇业的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而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李进茂认为业界的发展除了需要来自政府不断地重视之外,消除文化与认识层面的误区以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对于起跑线上的广东游艇业影响深远。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条件优厚的背景下,广东游艇业具备了乘风御浪的基础条件,但距离开足马力还需要长久的努力。
萌芽状态中的潜力产业
拥有三千里漫长海岸线、一千多个近海海岛、一亿人口以及全国领先的经济水平,很难想象一个超级滨海大省只有区区五百艘左右三证齐全的游艇,但这就是广东游艇业的现状: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消费人群,却没有与之相应的市场盛景。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中,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私人游艇,有些地区比例更高达8比1,甚至在不靠近海岸线的国家,比如瑞士,该比例也达到了69比1。据报道在中国香港,现在已有的2000至3000艘游艇,每年为香港带来大约40亿港元的产值。李进茂认为目前经济不仅不是制约广东游艇业发展的障碍,反而是一项巨大的优势。“广东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休闲产业大量兴起,经济是我们的后盾,而不是障碍。”事实上,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就是游艇产业成为该地区消费新热点的时机。而就在2011年,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省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水平,具备购置私人游艇能力的富裕阶层人士超过10万人,具有时尚理念与消费观念的人群更多达数百万之众。“即使是对比周边地区如香港、福建、海南以及山东,我们都处于劣势地位,可以说,目前广东游艇业还处于最初级的萌芽状态。”从1996年广州出现第一艘私人游艇至今十数年,仅有百余人持有游艇驾驶执照,其中拥有自己游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显示了游艇行业在广东省的发展严重不足,却也在另一方面表明该行业因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而可能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
游艇认识误区亟待破除
“在国内,许多人不知道游艇,其次,游艇被妖魔化、过分高端化,这样的认识误区制约着游艇业的发展。”李进茂认为,目前全国尤其是在广东省,能够消费得起游艇的群体数量是巨大的,而之所以游艇消费一直惨淡经营,大众对游艇断章取义的贵族化认识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外,游艇并非特别高端的消费项目,几万块钱的游艇非常常见。高端游艇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而多样性的产品则惠及全民。如何打破这种认识误区,是目前摆在业界面前最迫切,也是最能起到效果的任务。“我们更加鼓励一般的、普通大众可以消费得起的游艇,普及游艇文化、游艇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李进茂认为破除认识误区,一方面需要业内不断地宣传,另一方面,应尽快打造能够造福社会广泛人群的公共游艇产品或项目。“在国外,很多老百姓都拥有游艇休闲旅游的便利条件,政府积极投入建设公共码头与公共游艇会。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公共码头,但这是发展的方向,提供为老百姓服务的公共码头项目不仅是民生工程的一部分,也可以直接拉动整个游艇业的发展。”
政策支持成业界最高呼声
一
、采用的测量模型和调研方法上个世纪末,英国的迈克尔、美国的霍夫斯泰特、日本的三隅二不二等行为科学家完成了“企业——市场测定表”、“企业——文化测定表”、“企业——管理测定表”等组织行为与企业绩效相互联系的三个测量模块,并在实践中确立了该领域主流地位。【·】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企业——政府测定表”,将组织行为与经济绩效测量模型由现有的三模块扩展为四模块,使得测量模型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见《管理世界}2004(3)V145—147)[21“企业——政府测定表”针对旅游行业特点,重点分析“总体规划、政策法规、调控机制、管理效应、公共物品、城市环境、宣传促销、公共服务”有关公共行为,意在准确测定企业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知晓度,对政府间接调控的反响度,对直接公共行为的回应度。该表从形式上看,测定对象是企业,但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公共组织行为与企业经济绩效的相互关系。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张关于政府“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测量表。
本实证调研,选择了江苏省内的两个省辖市,一个在苏南,一个在苏北,区域条件、经济实力不尽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两地分别抽出lO个旅游企业,其中包括3个旅行社、2个旅游星级饭店、2个旅游景点、2个旅游定点企业、1个旅游车队,这些企业在当地旅游行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遵守行政调研和企业咨询的有关约定,本研究不公开城市和企业的具体名称。
调查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每个样本企业主要以管理干部为测试对象,有些企业(如旅行社)人数较少,导游和外界的联系比较紧密,流动性又比较大,故有较多的非管理干部参加测试。抽取的被试人数均超过该企业干部的三分之一,符合统计学基本要求。
对企业的实态调查是根据国际规范的企业咨询和企业诊断三部曲的操作要求进行的。经过半年的时间,笔者完成了“收集一处理一反馈”三阶段的工作。
根据现场调查的结果,笔者将A市l0个样本企业按经济绩效从低到高排序为A1一A10,B市雷同。为了叙述方便,笔者再从两市20个企业中抽出l0个,按D1一D10重新编号,情况如下:1.经济绩效较差值的企业:D1(A1)为旅游车队,该企业由于80年代初进口的7辆旅游大客车全部到了报废期,再由于对外承包不规范引发了许多问题,以至车队经营困难,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2.经济绩效较低值的企业,D2(B1)为人文景点、D3(B5)旅行社、D4(B6)旅行社,这3家企业经营比较正常,但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无发展后劲。
3.经济绩效平均值的企业:D5(A4)旅游定点商店、D6(A7)旅行社,前者是在景点门旁经营旅游纪念品的中等规模商店,后者的营业门面设在闹市区,二者的地域条件都不错,经营状况却一般。
4.经济绩效良好值的企业:D7(B8)、D8(B10),前者是经营时间较长、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后者是当地首家新建的四星级旅游饭店,基础条件比较好,这两家均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5.经济绩效优秀好的企业:D9(A9)、D10(A10),这两个企业均是省优秀企业,其中D10被列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D9被列入2008年江苏省旅游饭店前50名。
表1是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测量值,共可得到1O组数据,前8组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的单项态度指数,是由表1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态度指数序号综合因素均值D1I)2D3I)4D5D6D7I)8I)9D101总体规划12.337.97.21O.315.511.715.613.412.412.8l8.52政策法规l3.968.57.915.115.513.817.412.517.918.317.73调控机制l3.287.67.911.817.917.315.713.115.215.715.64管理效应15.411O.47.915.8l5.1l0.815.91722.822.119.35公共物品15.3411.41413.512.117.115.62n4l9.213.32l_46城市环境15.898.211.215.O12.217.218.915.517.8l9.215.77宣传促销17.787.915.915.717.115.217.62O.619.218.922.78公共服务11.187.27.9l5.613.87.012.88.515.415.111.5Iv模块合计113.1768.172.3l08.81l5.2107.1127.5120l39.9135.414O.4表中第4—13列和第2—9行的数据组成。单项态度指数已列入另一专题实证研究,本文就不作介绍。第9组数据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总体态度指数,是由表中第10行数据组成;第1O组是lO个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总体态度的均值,是由表中第三列数字组成,本研究主要从总体态度这一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1)图1是旅游企业对每一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均值图。图的纵轴显示企业态度的分值(即分值轴);图的横轴上1—8是表l中第1列的8个序号,分别代表公共行为的8个综合因素(即综合因素轴);图中的点为表1中第3列的数值。该图表明10个旅游样本企业对公共行为单项综合因素总体的平均态度。
综合因素1为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均值为12.33,该均值在8个综合因素中分值居倒数第二位,这说明目前城市的旅游规划整体水平比较低,旅游企业对政府的期望比较高,但对旅游规划的公共行为知之甚少。这说明旅游规划和企业经济绩效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但现实的旅游规划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合因素2为政策法规,该项目的均值是l3.96,在8个均值中排名第五。理论上,政策法规是城市旅19l613l01Z34b68图1旅游企业对单项公共行为态度均值游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发达国家公共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法规、执行法规,企业对此感触很深。但实践中,被测旅游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较差,从另一角度也能看出我国旅游行业立法、建章严重滞后。
综合因素3为调控机制,其均值为13.28,分值较低。
其原因是,目前的旅游企业大多是部门所有,产权界限不清,财政、税收、金融等体系对旅游业的扶持仍停留在原有的运作机制下,投资主体单一,政府管理手段简单,非政府组织难以发挥作用,即旅游调控体制亟待改革。
综合因素为4管理效应,其均值为15.41,在8个综合因素中居第二位,这说明尽管我国各城市旅游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调控机制仍不完善,但各城市旅游局都很尽力,尤其在行业年审、接受旅游投诉、治理整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综合因素5为公共物品,其均值为15.34,分值较高。
从企业的反馈中得知,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期盼值比较高,说明公共物品和旅游企业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几年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和理想仍有差距,但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们振奋,企业从中也直接获益综合因素6为城市环境,其分值15.89,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属于中等偏上。企业认为,在近几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突击性强、持久性差,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没有特色。
综合因素7为宣传促销,其均值为17.78,这是公共行为8个综合因素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从反馈中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一直将宣传促销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和发达国家城市旅游局在职能上保持了一致,同时受到旅游企业的普遍认可;二是政府促销和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相关函数关系,并且相关系数比较高,但企业对政府的促销形式单一、低效有看法,希望进一步改进。
综合因素8为公共服务,均值为11.18,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得分最低。这足以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公共组织服务意识较差,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旅游局之外的一些旅游相关的公共组织,表现更为突出。如旅游企业水价电价偏高、旅行社组团景点门票打折等问题,一些部门置上级文件而不顾,我行我素,长期不予解决。二是机关办事效率低,机关讲程序,企业讲效益,许多事情企业时间上拖不起;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政府和企业之间一个中介服务机构,事实上许多旅游企业十分渴望有一个自己的行业组织为自己服务。
企业对公共行为的态度8个综合因素中每一个测量值的满分为25分,如果按百分制60分及格计算,每个测量值必须在15分以上才能被视为合格。从表1中可以看到,10个企业8个综合因素均值中,超过15分的只有因素4、5、6、7三个,其他均在l5分之下,及格率正好是50%,这表明我国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说明深化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图2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的总体态度指数。由于纵轴表现为企业对城市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满意度的累计分值,所以纵轴可看作为城市公共行为轴;横轴是旅游企业按经济绩效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图中的D1一D10就是表l中第1行的D1一D10,所以可以看作企业绩效轴;由两轴构成的平面上的曲线就成为代表城市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点的轨迹,即表1中最下面一行的数值。
l60
l208040图2单个旅游企业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指数结合以上的定量分析,笔者可以在已有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尽管公共行为的8个方面和企业绩效的关116系不尽相同,8个对应关系描绘出8张图中曲线波动差别也很大;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8条趋势线的走向是相同的,即所有回归方程中测定的8个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分别都呈现正相关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