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数点加减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片段一:加减法,从本质上找联系
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指哪几种运算?
生:加、减、乘、除。(竖着板书:加、减、乘、除)
师:有哪几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生:整数、小数、分数。(横着板书:整数、小数、分数)
师:(出示作业纸上第一题)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题目。请同学们看一看。(停顿10秒)你觉得哪几道题比较容易?
生1:我觉得 ① 35+416 ② 3/4+ 2/5 ③ 51.7-3.48比较容易。
生2:我觉得 ⑦ 4/5×2/3 ⑧ 2/3÷1/18也比较容易。
师:刚才同学们点到的题有①②③⑦⑧。看来有部分同学觉得像这样的(手指①②③)加减法比较容易。为什么?
生:因为只要数位对齐算就行了。
师:你们指的数位对齐算是指――(手指黑板上的三类数)
生:整数、小数。(在“整数”和“小数”下方板书:数位对齐)
师:为什么要数位对齐呢?
生:数位对齐,计数单位就统一了。
师:也就是说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在“数位对齐下方”板书:相同的计数单位)
师: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只要数位对齐就能算了,那分数的加减法又是怎么算的?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除了分母相同的情况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生:分母不同先通分,然后再加或减。
师:为什么要通分呢?
生:为了统一分数单位。
师:看来所有的加减法道理都是一样的DD,就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方法简单,道理一样,这是你们喜欢加减法的原因,对吧?
……
【设计意图: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拿着自己出的练习题叫学生指出最喜欢算哪几题?最不喜欢算哪几题?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算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不太喜欢算小数的乘除法。问学生为什么喜欢?答案很简单,容易算。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粗粗分有12条,细细分就更多了,如果一条一条讲显然太单调、太枯燥。更何况有些计算方法学生不会讲或讲不完整,但不代表他不会做或不理解。基于以上的几点考虑,我决定不一条一条回忆,让学生从各种算法之间的共同点着手,找到算法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把有联系的算法进行沟通,达到更好、更快、更简单的掌握各类算法的目的。同时又在原有旧知上有所提升,从“旧”中出“新”。课一开始直接揭题,接着抛出两个问题:“你觉得哪几道题比较容易?”“为什么?”找到整数、小数加减法算法的共同点“数位对齐”,本质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接着再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共通点“通分,本质也是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这样一来就透过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算法的不同表象,发现了相同的本质,使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
片段二:乘除法,从转化中找联系
师:这些题目中你们觉得哪几道题比较难?
生:1.25×1.3,5.6÷0.35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小数乘除法比较难。为什么?
生1:小数乘法在计算时要把小数化成整数。
生2:小数点容易点错。
生3: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再计算,转化时不小心会搞错。
师:看来在计算小数乘除法时都要―――
生:转化。(在“乘”“除”法右边板书:转化)
师:同学们对这样要转化过再来计算的题目,觉得比较烦,觉得比较容易出错。那么对这样容易错的题目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生:小数点不要移错。
……
师:带着这些注意点,拿出作业纸,静静的完成作业纸第一题。
……
师:刚才同学提到这两道题(1.25×1.3,5.6÷0.35)比较容易算错,其实这两道题容易错在哪儿?
生:小数点。
师:谁能结合1.25×1.3这道题来说说,积的小数点怎么确定的?
生:先把1.25化成整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了2位,把1.3化成整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了1位,得出答案之后再移回去。
师:扩大了,后面要怎么样?
生:缩小回去。
师:所以小数点的这个点点在哪里,跟谁很有关系的?
生:跟两个乘数里小数的位数有关。
师:乘数里面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要点出几位小数。
师:那小数除法又是怎么算的?
生: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师:转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同时向右移动几位。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性质?
生:商不变性质。
师:乘除法中小数点还要跟原来的对齐吗?为什么?
生:因为在计算的时候是转化过的。
……
忠县拔山镇中心小学校
教师:杜恩祥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举行挑战赛
列竖式计算(每一小组做一个题目)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56+300=
66+720=
3.6+0.3=
300-256=
7.8-6.6=
364-36=
8.5+42=
73+13=
2.5+7.2=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8.9,0.4
,2
,
13.4,60,12.5,14.5,15,4.52,80.1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一: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问题二:李伯伯家付天然气费比水费多多少元?
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并给予温馨提示:
1、根据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式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2、在竖式计算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3、你觉得在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
重要提示:
1、交流你是如何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的?
2、在竖式计算过程中,你是怎么对位的?
3、小组共同认为在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
展示汇报,教师解疑
问题一: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即24.83+51.6
教师:同学们也尝试估算这道题,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
(学生回答、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
﹦76.43
(元)
24.83
想:水费约25元,天然气费约50元,一共约75元
+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
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问题二:李伯伯家付天然气费比水费多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交的天然气费减去水费得到的结果就是多的钱:即51.6-24.83
教师:同学们也尝试估算这道题,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
(学生回答、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51.6-24.83=26.77(元)
51.6
想:天然气费约50元,水费约25元,约多25元
-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付天然气费比水费多26.77元。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减,不够向前一位借“1”。
议一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1.5分钟)
1.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
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满十进一”;进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遇到某数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
3.
注意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得数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提升拓展(小组合作做游戏)
准备:每人做2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1个比10小的一位或两位小数。
玩法(1)每个人拿出一个纸团放在一起。
(2)每人每次从中摸出1
个纸团,摸出的纸团与自己手中的这个比较,如果摸出的数大就算这两个数的差,如果摸出数小就算这两个数的和。并各自把得数记录在纸上。
(3)每人摸2次,并把算得的两个结果加起来,总数大的获胜。
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指点。
检查反馈
1、通过夺红旗的方式完成以下题目:
0.38+0.9=
0.9-0.14=
85.3-24.84=
15.45+9.6=
25.35-18.5=
26.5-6.85=
3-0.06=
9-0.07=
20-14.57=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2、口算
4.4-
1.1=
9.1+
2.01=
5.93-
3.0=
0.03+
3.7=
1.52+
1.52=
6.15-
6.15=
1.5+
1.5=
0.88+
4.12=
9.8-
8.9=
3、判断
4、
能帮我算算找零金额是多少吗?
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小组或个人获得“星”的情况。
附:板书设计
多位数小数加减法
1: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
24.83+51.6
﹦76.43
(元)
24.83
+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2:李伯伯家付天然气费比水费多多少元?
51.6-24.83=26.77(元)
51.6
-
24.83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①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②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③
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④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6、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①
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低级单位单名数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②
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数部分)。③
其他改写方法:单名数互化:a.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b.高级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互化:抄相同,改不同(同单名数互化方法)。如:3米2厘米=(
)米。相同的单位米,抄在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3;改写不同:2厘米÷100=0.02米(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④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①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②
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按照题目的要求按顺序排列。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1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① 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②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例如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
15、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将数位要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定要把“0”去掉。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① 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② 按平面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③ 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不稳定性)的特点。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① 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② 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①
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②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已知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的长度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小于两边只差。③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⑤
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⑥
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⑦
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5、四边形的分类①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②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③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b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c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e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①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②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可以说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也可以说是求这个小数的整数倍是多少。如:2.3×5表示求5个2.3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3的5倍是多少。
2、乘法的变化规律:①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②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③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缩小a×b倍。
3、积不变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
4、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③
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④
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5、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③
看积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c)=a×b
—
a×c
7、积的近似数: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①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1/100
、
1/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②
小数点右移,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小数点移动完后,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小数点左移,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若整数部分没有数,用“0”表示,若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应把末尾的“0”去掉。
③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④
积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
⑤
比较大小:① 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它本身。例如:6.5×1.5>6.5② 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它本身。例如:6.5×1=6.5③ 一个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它本身。例如:6.5×0.9<6.5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1、数量关系: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都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①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②长方形面积公式:S=ab③正方形周长公式:C=4a④正方形面积公式:S=a²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①加法交换律a+b=b+a②加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交换律a×b=b×a④乘法结合律(a×b)×c=a×(b×c)⑤乘法分配律
(a+b)
×
c=a×c+b×c
(a-b)×c=a×c-b×c⑥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⑦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4、数字与字母乘积的表示法: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用“”表示或省略不写,数字一般都写在字母前面。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字母按顺序写。如:a×b=ab、5×a=5a、1×a=a、a×a=a²
5、区别a²和2a的区别:2a=2×a a²=a×a
6、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方程是等式,但等式却不都是方程。
8、等式性质一: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9、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10、解方程的书写格式:解方程前要先写一个“解”字和冒号;一步一脱式,每算一步,等号都要上、下对齐;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一般都要放在等号的左侧。
1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12、看图列方程关键是看懂图意,从中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列方程时,把未知数尽量放在等式左边。
1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应用题)首先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来,最后检验,写出答语。
14、图形中的规律 ① 摆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棒。② 摆n个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条形统计图:横向: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竖向表示类别,横向表示数量;纵向: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横向表示类别,竖向表示数量。不同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格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数量多少。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1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4、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6、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平均数=总数量÷数量个数 总数量=平均数×数量个数
数量个数=总数量÷平均数
本册补充知识点 常用数量关系
1、平均数关系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总数、份数、每份数关系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3、行程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购物问题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程问题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相遇问题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7、加法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8、减法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一)知识性错误
1. 基本口算不熟练。
基本口算指的是10 以内的加减法,20 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及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乘法口诀以及两个数相乘再加一位数的口算。学生对于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错误。
2. 对知识认识模糊。如:19.76÷5.2=38,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认识比较模糊,本题中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应向右移动一位,但学生是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去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感知失真,造成错误。
3. 对运算定律理解不透。如计算
35×101
= 35×(100+1)
= 35×100+1
= 3500+1
= 3501
本题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只看到了算式的局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没有把括号内的每一个数都和括号外的因数相乘造成的错误。
(二)非智力因素方面产生的错误
1. 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由于受年龄、个性、兴趣、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在看题中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经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错误。如:1569 抄成7596,“+”抄成“×”等。
2. 数字书写不规范。由于学生写字马虎,0、6 ;0、9 ;1、7 等分不清,在书写时在使用涂改液,不仅卷面糊涂,而且容易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
3、计算过程出错。主要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除法;递等式的过程中漏写数字等。
4.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也能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如: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总有学生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
5. 记忆的影响。小学生记忆具有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点。有的学生在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了加1 或退1 ;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抄到作业本上是错的。
6. 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有的学生遇到大数目或难算的计算时,缺乏计算的信心和继续坚持计算的意志, 在心理上产生了烦躁、不耐烦、厌倦,畏难等情绪,致使计算错误率大大增加。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加强口算练习做起,特别是要加强20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2. 注重语言表述。让学生读式题,并重视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如果把过程说熟练了,说明计算的思路比较清晰,一般错误也比较少。反之则容易出现错误。
3. 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我们可以搞一些竞赛或者在笔算训练中全对的减免作业量,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4. 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1)核对的习惯。要求学生抄题目的先核对再做,做到不错不漏。
(2)认真做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是看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是想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是认真计算;四是算后要检验。检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3)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
(4)养成估算的习惯。在计算教学中要养成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