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诗歌散文

现代诗歌散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诗歌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诗歌散文

现代诗歌散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改 新教材变革 现代诗歌教学 方法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现代诗歌篇目浩察,足见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重要。

我们看看课程标准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力求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总体面貌、表现方式、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在引导阅读时,着眼于启发学生学会发掘、理解和品味作品的文体特点和审美特性,在接受人文熏陶的同时,培养纯正的审美感受和灵敏的语感。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精选外国诗歌散文作品,突出经典性和可读性,培养鉴赏外国诗歌散文作品的兴趣和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如此高标准的要求,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怎能懈怠?

在“课改”形势下,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的教学呢?

一、教师要用激情创设情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不落后于现代教育进程,他会感到自己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机构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环节。”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堂课若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不能使学生透过文字符号理解其中的深意,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特别是诗歌教学,应该是这样的场景:教师激情洋溢,学生进入情境,课堂为浓郁的艺术氛围所笼罩,结束时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而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富于激情,需要教师燃烧学生,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正如拜伦所言“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师生与诗人心灵互动的场面不是虚假造作所能体现的,那需要师生沉浸于诗,如痴如醉物我两忘。

二、走进诗歌

1.走进诗歌,必须先走进一个个诗人,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

例:学习闻一多的《死水》,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程式化的闻一多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更多地是让学生去触摸诗人丰厚的生活,走进诗人那丰腴感人的生命中,去感受诗人卓尔不群的风采,谛听诗人情感的赤诚,从而净化我们的心灵。所以我搜集了很多和闻一多有关的文章。如《血色闻一多》、《纪念闻一多先生遇难十六周年》,印发给学生看,学生了解到的闻一多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潜心学习,为国为民呐喊终生的不屈不挠的真正的民主斗士,甚至在了解到闻一多在昆明被杀害的一幕时,我们的孩子居然也有人拍案而起。此后,每读到闻一多的文章,孩子们或哀伤或愤怒或流泪,这难道不是走进诗人心灵的深处的明证?

2.美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研究证明,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美读是学生从正确的语言、声调、节奏方面对作品的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手段。美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会心。在这方面,我学习于漪老前辈的作法,其一,比照感悟;其二,指导技法;其三,强调心会(心中领会)。

3.揣摩探究深味其旨

如果说诗人是一座花园,那么他的每一首诗,就是花园里一朵朵艳丽的花。美读是我们一朵朵的欣赏,而要想谛听花语,领略花园的魅力,离不开揣摩探究,具体地说首先是品味,要咀嚼诗的字句,品评诗的外在形象特点,探究诗歌的内在意蕴。品的过程更是妙趣横生,精彩不断。如在教学郑愁予的《错误》时:

师:有人说隔壁的诗人是疯子,远方的诗人是风景。刚才我们解读的游子思妇说,只是一种普通的解读,我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还可以作哪些多元的解读?

生:我可以把女子理解成归人的母亲。

生:过客是归人,可归人还想流浪,不想回家。

……

其次是引领回归,揣摩往往会偏离主体,肢解文本,迷失方向的做文字游戏,此环节教师好比如来佛,不仅对文本要宏观把握还要对学生进行微观洞察。教师要抓住学生有价值的品点,深化升华,回归本真。

三、课外拓展,举一反三

例如在结束的《沁园春·长沙》后,我还给学生精选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如《七绝屈原》《念奴娇·鸟儿问答》《水调歌头·游泳》《菩萨蛮·大柏地》等,对写作背景和重点语句加以注解,让学生利用晨读去吟诵体会,进一步去领略一个融诗人与政治家为一体的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探求、思考和质疑。

四、摹写创作

先来读两首小诗:

音 乐

音乐/你是心地清明的友人/月白色的光/柔和浮躁的尘世

音乐/你是忠贞的母亲/纯洁的身体/积蓄无际的热情

音乐/你是抚平伤痕的良药/慰藉痛苦的灵魂

音乐/你是开启心门的钥匙/打开尘封的梦想

是你/音乐/为我驱逐黑暗/迎来了黎明/跳动的音符/婉转的旋律/内心的共鸣

谱成一首属于你的歌/爱你,音乐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犹如早春的雨/平凡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初见犹如初夏的风/吹拂中/略带着微微的暖意

初见犹如深秋的硕果/收获中/明白了此刻的珍贵

初见犹如冬天的万物/褪去了秋的忧伤/期待了春的愉悦

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看不见人世的污秽/听不见罪恶的喧嚣

这些诗作虽稚嫩但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要求人人都要摹写,然后我把这些摹写作品辑录成集,配上精美的封面、插图,既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又为每位学生储存了一笔无价之宝。

五、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诗歌单元教学接近尾声时,就要筹备这个事情,朗诵的规模可以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是一个年级的或全校性的;朗诵的形式可以是集体朗诵,也可以是个人朗诵;朗诵内容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学生的稚嫩之作。不拘一格。

六、余音绕梁,醉舞诗歌长空

学生会读、会写了,诗歌教学是不是从此就划上了句号?答案是肯定的。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语文日志等,由学生率性诵读,诵读的内容只要是自己欣赏的就行,读后还可现场评论,或抛出问题引发同学的探究深思、习作。

现代诗歌散文范文第2篇

现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探索革新,提高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不可掩藏的瑰宝,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我国涌现了许许多多新式的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分析

现代国学教育处于探索和转型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的教育地位,在政策上和教学方针上都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给予语文教学很大帮助。但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仍有一些语文教师担心的问题。因为语文“文无第一”、难以短时间提升的特性,家长学生有可能将精力集中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整体状况尚有如此忧虑,在语文考试中分数占比较小的现代诗歌教学更需要语文教师花费心思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现代诗歌、在诗歌中陶冶自身情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现代诗歌简单易懂,学生难以进入更深层次的欣赏

现代诗歌不似古代诗歌或华丽清雅或朴实大气,较长的篇幅和易懂的诗句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过如此”的感觉,这将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体会其中深刻的情感和杰出之处。例如,《祖国山川颂》,学生能轻松地看出先生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却也因此很难对诗歌产生向往之情、对诗歌作者产生敬仰之意。高中生对古代诗歌常常保有极高的敬意,却常常忽视现代诗歌创作之艰辛。

(二)现代诗歌常以“五段式教学方法”教学,难以唤醒学生心中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现代诗歌意蕴深刻,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而“五段式教学方法”统一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虽然利于考察,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正如“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经历不同,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层次也有不同,多元化的解读、交流有利于激发思想的火花。

(三)现代诗歌的教学更倾向于情感教学,而弱实践教学

现代诗歌的解析往往难以统一,文学本无对错,唯有高下。在节奏加快的现代,其他含义明确的体裁取代了诗歌体裁成为主流,现代诗歌逐渐衰落。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极少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也不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只要求学生理解诗歌传达的主要感情,更弱化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印象。

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丰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

现代诗歌其实也是一个极大的体系,有许多值得传递的故事和情感,教师可以在零碎时间讲现代诗人的小故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进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现代诗歌亲近感,让学生感受到每一首诗背后是一个个离我们很近很近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例如先生,他虽然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政治磨难,但其诗歌中仍然充满着生机,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解先生的跌宕人生,让学生在理解先生的经历与感受后再学习《祖国山川颂》,感受先生透过文字体现出的坚强与勇敢。

现代诗歌不同流派的发展也十分有趣,有些流派讲究文字之美,有些流派讲究意向之佳,有些流派重视对未来人生的思考,有些流派重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诗人之间的交往也十分有趣,例如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浪漫的故事,对正处青春期的高中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些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就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如评点法、中国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结构主义等等,深入浅出的讲解诗歌,让学生学会自己解读诗歌,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

(二)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触

学习诗歌需要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但仅仅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多次阅读朗诵诗歌,让诗歌的意象生动起来,才能感受到现代诗歌之美。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由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诗歌的意象,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反复的吟诵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熟悉感,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现代诗歌中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提前接触诗歌创造的情境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例如《相信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选择的情景,让学生在平坦但是并无特别的大道和曲径通幽的小路中进行选择,或者在难与易中进行抉择,并让学生阐述他们选择的理由。这不仅能让学生进入《相信未来》所创造的文学环境之中,体会到诗歌传递出来的鼓舞之情,还能通过诗歌作品与口头表达的对比让学生欣赏到这首诗歌的文字美。

(三)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并且适当指导对诗歌有兴趣的学生。例如,像《青花瓷》一类现代歌曲的歌词也极具文学韵味,具有诗歌的性质,学生对其也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鼓励学生模仿或者自由发挥创作诗歌,嘉奖优秀的诗歌,可以印刷一本班级诗歌合集作为纪念,长久的鼓励学生。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投稿,努力使优秀的诗歌作品发表出来,这对学生的发展和现代诗歌的发展都能产生有益影响。

现代诗歌蕴含的感情丰富,需要鉴赏之人有着扎实的文学底蕴与文字感知能力,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应肩负起培养下一代青年的文学鉴赏之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既能欣赏论文小说的魅力,又能欣赏诗歌散文的魅力。诗歌传情,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不仅需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文学之花将更为瑰丽。

【参考文献】

【1】尹逊才,严欣.以体定教: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初探【J】.语文知识,2015(01)

现代诗歌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废名诗歌;散文化语言

现代诗歌的语言从古典的文言文演变为囊括诸多语言资源的混杂型白话文,既体现了语言的历史性,又存在着语言的过渡区间。诗人废名在散文化语言的诗歌表达上,既尊重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性,又要在不断的语言变化中打磨出符合表达需要的语言方式,在继承中创新。这是诗歌散文化走向艺术成熟的重要的探索。

一、废名诗歌散文化语言理论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废名就提出“诗的内容,散文的文字”。他认为,“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诗的价值正是因为它是散文的。新诗的内容则要是诗的,若同旧诗一样是散文的内容,徒徒用白话来写,名之曰新诗,反不成其为诗。”[1]废名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谈论新诗的。

第一,散文化的文字要能行写性情,应该体现为人格的充溢而不仅是调子。比如“枯藤老树昏鸦”这种诗句与的《两只糊蝶》相比,前者只是调子,后者却有诗人的性情,前者是模仿的,缺乏个性的,后者则不尽然。因此,能不能用一种语言写出个性是诗人评判诗歌写得成功与否的一个先决条件。

第二,散文的文字不避雅俗,范围很广,但诗句要符合散文句法规范。他认为“散文的文字这个范围其实很宽,《三百篇》也是散文的文字,北大《歌谣周刊》的歌瑶也是散文的文字,甚至于六朝赋也是散文的文字。我们可以写一句`屋里衣香不如花',只是不能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五七言诗与长短句词,则皆不是白话新诗的文字,他们一律是旧诗的文字。”所以诗歌文字可以不避雅俗,但要尽量表现个性,发挥文字的功用,符合散文的语法特点。比如“远处有灯火了红色的稀”这样的诗句是旧诗的姿态不符合中国散文的句法。

第三,诗歌的散文语言必须要能自由地表现完整的、完全的,立体而丰富的幻觉与想象。他认为古诗散文的内容是情生文,而新诗不是依靠这种思维程序,新诗的诗意不是情生文,文生情的,而是通过奇妙的幻觉和文字的穿插营造一种浑然一体的、不可用散文复述出来的内容,如温庭筠的词与李商隐的诗一样。他们表现的是文字相融之际构造出来的一个完整的想象。

因此在废名看来,虽然一首新诗看上去只是随意运用散文的语句而已,但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不可用散文复述出来的。至于这种散文的语句,是如何在废名自己的诗歌创作里生发诗意的呢?他又是如何利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他那不可改动一字的完整的、浑然一体的想象的呢?在废名的诗歌里,他运用了许多古典诗句的结构方法,加入到符合散文句法的白话文中,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别样的现代感性,为新诗语言的成熟做出了独特贡献。

二、废名诗歌语言的表现方式

废名深受传统道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对古典诗歌尤其是温李派诗歌推崇备至,也曾自言自己的文章受到六朝文章影响甚多。废名对传统诗文的喜好流露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就使得他的诗歌渗透着一股或浓或淡的古意。[2]

1、省略

阅读废名的诗歌一个很鲜明的感受就是,他每一行诗都是可懂的,每一行诗也都合乎散文的语法要求,但是一旦将诗行连缀起来,便有种晦湿难懂的感觉。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诗人在行与行的连缀中间运用了许多传统诗歌的语法关系。中国古典诗歌句子是语义块与语义块的结合,这种结合关系是自由松散的,它不受理性逻辑关系的控制,加之古典诗歌有字数和格式限制,呈现出既浓缩又灵活的关联状态。废名诗“深夜一枝灯/若高山流水/有身外之海”,这一句诗谓语若、有之前均省略了主语,若之前的主语应该是灯与我,有之前的主语也省略了,按照语义理解应该是这种灯我相照的惺惺相惜让我有仿佛有身外大海般的自由辽阔。从而,造成一种朦胧恍倘、若即若离、左右跳荡的审美感受,与整首诗歌凄清迷离的意境相符。

2、交叠

交叠是古典诗歌另外一个重要的语义联系方式,如“悬萝弱筱垂清浅,宿雨朝敏和翠微”,悬萝弱筱与宿雨朝暾分别形成了两组交叠语象,交叠是使物象集中呈现的方式,在这些密集的语象背后往往是诗人强烈的情感。在废名的诗中这种语象交叠的句子十分常见,如“星之空是鸟林/是花,是鱼/是天生的梦”“思想是一个美人/是家/是日/是月/是灯/是炉火”,又如“我想写一首诗/犹如日,犹如月/犹如午阴/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当废名运用英语句型结构时,抽空了是字句的判断说明作用,他将缺乏逻辑联系甚或具有矛盾对立秩序的宾语(或主语)赋予给主语(或宾语),造成不同性质不同质地语象的交叠,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力。这种“伪语法”(叶维廉语)是在貌似符合语法规则的情况下进行的诗语创作,它为现代诗歌带来了多层复义的内涵和奇妙的陌生化效果。

3、离散

古典诗歌语义块与语义块之间的联系方式之一是语义离散,如“绿垂风折算,红淀雨肥梅”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将绿算、红梅拆开,将颜色提到诗句的开头,将第一性的审美感受置前,说明古代诗人“取象”的思维方式。废名在《北平街上多处打乱句子的正常顺序,一是为了强调他前置的部分,二是为了烘托在黑白颠倒的现实世界里,不合语法逻辑的飘忽而逝的思想与感受,传达出类似非正常视角观察到的荒原景象:“木匠的棺材花轿的杠夫路人交谈着三天前死去了认识的人/是很可能的万一着火了呢/不记得号码巡警手下的汽车诗人茫然的纳闷/空中的飞机说是曰本人的/万一扔下炸弹呢/人类的理智街上都很安心/木匠的棺材花轿的杠夫路人交谈着三天前死去了认识的人/马车在走年龄尚青蓬头泪面岂说着死人的亲人。”在一个事理与现象处处相悖的愚蠢的宇宙,似乎只有连续不断的动作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4、叠词

叠词是古典诗歌特有的组词方法,指的是字或词的重叠使用,在古典诗歌中叠词十分常见,如《古诗十九首》里面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咬咬当窗。”便连续用了叠字。废名的诗采用了不少叠字词语,如“萧萧马鸣”、“片片拾得”、“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无边落木萧萧下”等。除了叠词还有复辞结构在废名诗中最为显著。复辞是指相同的一个字被隔 或紧紧相连然而意义却不相等的语言组织方式,如“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这种复辞方式造成诗歌交错回环的语势,废名诗特别喜爱运用复辞,这就在诗歌中造成一种繁复缠绕、相印相证的效果,如他的《街上的声音》有这样的句子:“街上的声音/不是风的声音/小孩子说是打糖锡的。/风的声音/不是宇宙的声音/小孩子说是打糖谬的。/小孩子/风的声音给你做一个玩具吧/街上的声音是宇宙的声音。”这首诗中,前半部分出现的声音是具体的物理声音,后半部分的声音则是观念的声音,由具体的声音提升到观念的声音,这就是复辞在废名中产生的既同声相应,又回旋上升的情势的效能。■

参考文献

现代诗歌散文范文第4篇

"模块"一词源于英语单词module。它有三个重要的义项: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二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块,三是指组成一门课程的独立单元。

从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模块教学开始,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经历着一个从接受学习到探索实践再到总结深入的过程。在实际的应用中,各地区、学校因地区发展、师资力量、校情学情等因素的不同推广运用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下面笔者仅以招远一中为例谈一下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块资源现状

选修部分的5个系列、16个模块侧重于学生的多样选择,以促进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同时兼顾语文基础,因此选修部分的教学模块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个别化的特点。

我校从2008年开设选修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曾为学生提供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七种选修教材,并先后开设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新闻阅读与写作""戏剧名作欣赏"作文写作指导""影视欣赏""经典小说研读""诗词鉴赏""2011热点作文素材点评积累"" 黄金文化""名人名作赏析""写作技巧指导""走进水浒 走近林冲""《论语》"等选修课,并开发出相应的模块资源。

2.模块教学实施的现状

如果说教学模块是进行模块教学的基础,那么模块教学的实施则直接决定着模块教学的效果。威·赫兹里特曾说过:"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再好的理论、再完美的教学模块设计只有脚踏实地地实施才能展示出其应有的效果,发挥出它的优势。

我校从07年开始规划选修课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选修要求和教育部提供的16本选修教材,学校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定为全体选修,其它课程先由教师申报,经学校审批汇总、整体安排,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课。每个年级从高二开始进行选课,到高三半学期后结束。选修模块实行班级授课和走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选修实行班级授课,每周五课时;自由选修实行走班授课,课时安排每年略有变化,但每周至少有一课时。

语文选修课经历了一个从根据教材全部开设到根据实际有选择的独立开发的过程。08年是学校第一年开设选修课,极为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开设了7种语文选修课,五个系列均有涉及。因为是首次选课,虽然学生有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教室安排一览表,然而选不上课、走班混乱的现象还是不时地出现;教师授课也主要以选修教材为主,没有特色,效果也不理想。第二年语文选修课程的种类明显减少,但针对性、实用性明显增强,10级、11级更是开发出极具地域色彩的校本课程"黄金文化""《论语》研读",选修课程慢慢走上了有选择的、独立开发的轨道。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学校选修课的开设也在不断完善。这种完善首先表现在选修课开课课程表上,我们以09级和10级选修开课课程表为例,对比表二与表三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不同:(1)选修课的数量明显增加。09级开设了14种选修课,10级开设了22种选修课,新开发了心理疏导课与体育健康、保健课两类新的教学模块。(2)课程安排更加完善。表三中新增了周课时、学时、开课时间三栏:周课时、学时的增加既是学校统筹安排的体现,又有助于学生对选修课的整体把握;而开课时间的增加则能帮助学生按时走课选修。(3)开课地点的表述更加清楚明白。开课地点由代码xbz改为图书楼,更加明确,避免了学生因不了解代码意义而造成的走班混乱。

现代诗歌散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18-01

迄今为止,我国各省已全部进入课改,陕西省自2007年实施课改以来,毕业生已有三届,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笔者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已完整执教一轮新教材,近三年又连续执教高三,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颇多感慨,本文侧重对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出路进行分析、阐述与探讨。

1 现状:散文的边缘化问题

笔者认为无论是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还是高三的备考复习,散文越来越淡出师生的视线,特别是高三。

首先,教材涉及的散文比例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系列五册教材中,只有三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散文教材,分别是必修①第三单元三篇课文(《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②的第一单元三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和必修④第三单元两课4篇散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在选修系列中,虽然有《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三本教材涉及现当代散文,但遗憾的是,选修这三本教材的学校寥寥无几,甚至很多老师和学生连课本都未见过。结论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新课教学中接触的散文少之又少。

其次,高三复习中散文不被重视。还以我省为例,07、08、09、10、11、12年的六套高考试卷中均不见散文的踪迹,老师学生还会去复习散文吗?特别是实行现代文阅读选考后,从表面看,散文阅读仍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半壁江山,但实际操作中,如果把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放在一起选,也许可以持平,而如果将散文和传记放在一起让考生选择的话,选散文的人一定会寥若晨星。既然打定主意考场上不去选它,自然无需花功夫去复习,所以,散文几乎成为高三语文复习的一个盲点,用“绝对边缘化”来形容绝不为过。

2 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造成当前散文教学的如此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散文的文体特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没有诗歌那么精粹,也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性。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激情洋溢,韵律和谐,语言隽永,篇幅短小的诗歌。而从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学生从孩童时睡前听故事,稍长一点读童话,少年读名著,渐长陪同家长看电视剧或看电影,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要算小说。散文虽然也有其文体特征方面的某些优点,但散文文体特点中的“形散”,常常让学生在读完后如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理不出头绪,分不清层次,而“神聚”又因散文的内涵和意蕴含蓄深沉而不易把握。散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许更适合于中年人阅读,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却不易理解和感悟。

笔者查阅了初中语文六本教材,对散文文体特征的介绍极少,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少,教师在备课中研究散文的情况也较少,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对散文的驾驭能力,不能带领和指导学生学习散文。学生不了解散文文体特征,阅读时找不到方法,不能在正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阅读散文。同时,由于接触机率少,缺乏实践机会,当然就敬而远之。

(2)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前面已经讲过,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可忽视。假设今年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必考散文,那一定会千军万马齐上阵猛攻散文;即便假设不选考,小说、散文、传记碰到什么是什么,那散文的命运也会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可惜,在选考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散文,学生就必定选做传记,所以,在目前的高考形势下,散文必定不会被重视。

(3)社会原因。当今社会,国人普遍浮躁,加之网络快餐文化盛行,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读书人已经很少,读散文更几乎是一种奢侈。

3 出路:我的未来不是梦

解决目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高考体制的改革及教材编排的调整。高考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如果能不选做,散文定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选做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如果要保持选做,则应在适当年份无规律地出现散文阅读的考查,以提醒学生和教师重视散文教学。

(2)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对散文教学的充分重视。首先,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阅读和驾驭散文的能力,理清散文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学的恰当方法。第三,要充分认识到散文的重要性。

(3)社会风气的净化和读书风尚的形成。在此,强烈呼吁我们的出版商和经销商,提高文化品味和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使命感,抛弃利益至上的狭隘和短视,多为青少年提供可以开启智慧、触动心灵、培养品质的优秀散文著作。

参考文献

[1] 周伟珍.略谈语文课程改革需要再审视的几个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2011,第3期.

[2] 王小英.孔子因材施教的社会背景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30期,第62页.

[3] 李海林,王荣生.?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2期.

[4] 王雪.论新世纪散文研究发展趋向[J].文艺评论,2009年,第5期.

[5] 王景科.谈散文理论研究之弱势现象[J].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