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苏教版小学语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以人为本,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成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学习成语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反复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成语,最终分数上去了,但是学生最珍贵的兴趣在机械性的训练中渐渐没有了,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我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练习中的成语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1.读成语
成语是汉语言长期以来的积淀,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诗如歌,很有韵味。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成语,而且排列有序,注重压韵,非常适合学生诵读。我常常引领学生像品味古诗一样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内涵,读出它的滋味……不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朗读,而且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去读,最终既帮助学生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又使他们感受到成语的魅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2.画成语
一个成语往往就是一幅画,一组成语常常是学生大脑中最动人的画卷。在指导学生大概弄清成语的意思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些成语所表现的画面画下来,会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成语、记忆成语、感悟成语。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有这么一组成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谈笑风生、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这些成语理解起来很简单,不必逐字逐词地去讲解,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们描写的画面用七彩的笔画一画,我们就会看到一颗颗闪亮的童心。
3.说成语
有时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故事性的成语,非常适合学生讲故事。例如第六册第八单元有这么一组成语: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这些成语都是有趣的寓言故事,如果教师引领学生讲一讲,就会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材中还编排了许多历史故事成语、神话故事成语,都可以采用谈故事的方法开展教学。
二、立足教材,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练习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一般与本单元的课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课文资源帮助学生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1.把单元练习中的成语渗透在课文教学中
在教学一个单元之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看看练习中的成语分别与哪些课文有关系,在教学课文时以什么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这些成语。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勃》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单元练习中的这一组成语: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文思如泉、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由于是有针对性的学习,每一个成语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因此学生学得很轻松、很扎实。等到单元集中学习时,学生已经很自然地熟读成诵。
2.从成语出发寻找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单元练习中的成语时,先指导学生读好成语,然后分别从前面的课文中找出与之相关联的课文内容,感性地理解成语的意思。由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理解,因此对成语的内涵领悟得非常深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组成语: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斧神工。我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李白的生平来理解成语,使古诗所蕴涵的内涵与成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很快就懂得了这些成语的意思,并且对诗仙李白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注重实际,上好成语活动课
学生学习成语的渠道很多,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成语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机动灵活地上好成语活动课,使他们能从多方面轻松地搜集和积累成语。
1.从课外阅读中学习成语
每周安排学生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要求他们有意识地从书本中摘录成语,或者用成语概括所读文章的内容及人物。在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汇报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当然这样的交流应形式多样,确保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生阅读完《三国演义》时,结合书中的人物让学生积累成语,从而懂得三顾茅庐、望梅止渴等成语的意思。
2.从游戏中学习成语
经常开展成语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和积累成语。例如,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动物、植物的成语,写一写有关一年四季的成语,读一读含有某个字的成语,背一背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认一认有关特殊结构的成语等,以数量多者为胜。也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活动,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24-01
目前,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我国各地被广泛使用,这主要是苏教版在教材内容选择方面,符合了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并有助于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因此,基于这一教材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做好语文教学方法的组织探索,从贴近学生阅读理解的内容方面,寻找到适宜学生接受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语文作为学生的思想启蒙工具和日常思想交流的工具,在现代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育,它对于学生长久的发展与正确思想轨迹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严格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一切工作和内容都要围绕着学生的主体特征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案例收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形式等手段,致力于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抛除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多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鼓励,以达到学生综合理解能力与知识接受能力的逐步提高,以此来达到教学的目标,使小学语文的教育更具科学性和规划性。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整体方面考虑,制定教学的方法和教学大纲,协调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全面进步;针对不同类别的能力培养,合理地做到学习方法的建立。
(一)通过创新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创新性教学的意义是改变以往教师完全授课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倡导自由学习的理念,通过采取关联教学法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一课时,可以通过讲述教材外的王勃相关事迹,激发学生们对于王勃这一人物实际的了解,以王勃写下《滕王阁序》,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假如自己和王勃处于同样环境下,会有什么样的作为。请学生们在联想之后相互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作文拟题《我与少年王勃的区别》。这样可以在完成授课内容的情况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培养,相比为学生在作文课堂布置《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题目,《我与少年王勃的区别》不仅具有了命题作文的自主思想,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并且能够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学习激励。这类关联教学的方法,要求教师进行多领域的教学素材内容的搜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此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课堂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做好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在标准的读说基础上,灵活变通授课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整体的知识熏陶。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辩论的课堂形式,精心选取优秀的辩论题目,引导学生们参与其中。
例如,《乌鸦喝水》一文中,提问:乌鸦是不是只有填石子才能喝到水?是否还有另外的方法?方法是什么?以此使学生们在阅读中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容核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思维论证观点,投入到与同学之间的辩论中,提升知识理解能力,享受到辩论所带来的新鲜体验,增强讲读的能力,并促进自我辨别思维的形成。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考虑好辩论立题的新颖性,发挥出其关键的课堂引导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除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中要做到使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授课内容,而非简单地问一句学生有没有听懂,就开始下文的继续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设立悬念,在授课时多问学生:当出现文章中的类似情况时,你们会怎么办?
关键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 古诗文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优点及与语文教材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训导的文学”,这一18世纪就提出的观点生动地强调了儿童文学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但是很可惜,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并没有很好地和小学语文连接起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所以儿童文文学和语文教学同样肩负着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体验中华汉字的艺术之美,并且让他们接下弘扬传统文化接力棒的重要责任。
由此看出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价值本身就与小学语文教育十分相似。时至今日,我们不仅要分析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还要注意到其在儿童认知、审美、寓教于乐等方面的作用。儿童通过欣赏儿童文学可以对人生、社会有一个初步的窥探,还会激发求知欲,萌发出学习的欲望。以上种种同样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本质要求。另外,此处还另引入“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即“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的要素和条件”,而儿童文学恰好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课程资源。
小学生的阅历、理解能力、识字量都存在不足,然而儿童文学有着语言质朴易懂、表达准确、充满童趣等一系列适合小学阶段儿童阅读的特点,所以选择儿童文学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能更容易吸引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学习和理解。
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是一种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很好形式。童话中多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故事,这使儿童更加有代入感,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2.苏教版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入选情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自2011年在全国发行以来广受好评。那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递减,体裁也多为故事和散文。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的成长学习规律,很好地为他们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选择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在语文教材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而采用生活化、简洁化并且贴近儿童用语、儿童视角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儿童接受,使他们产生兴趣。应这一点的要求故事、科普类的文章正呈现随年级递增的趋势。
综上,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利用儿童文学这一资源上有着较好的成果。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
1.苏教版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的现状
(1)选编古诗文的意义
传统古诗文是我国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中国自古丰富多彩的文明几乎都在古诗文中孕育而生。而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外来文明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忽视了这一宝贵财富。因此,在教育领域更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接触古诗文。
(2)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仍存在一些不成熟,诸如:非出自名家的古诗词不具典型意义;部分古诗词题材离生活较远;古诗文的课下注释不够全面,学生预习理解困难等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希望能够引起教材编写者的高度重视。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观点
(1)从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出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先前提到,古诗文是一种承载了千年深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捍卫华夏民族的尊严,并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智慧。
(2)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古诗文意境的体会和理解是古诗文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加强教师对于美学的讲授和点拨,就能够切实地让学生将美学理论融入到古典诗词的学习中去。
(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
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既有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另找一种更加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呢?这的确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研究方向。
3.古诗文教育中现有的不足及未来发展
(1)缺乏系统的研究方向
就现状来看,苏教版小学古诗文中的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的研究都是零碎而不成体系的。尽管一些论文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并且不是全面地论述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一些具有真正建设意见的观点。所以现阶段更应该总结出一套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案,让教师群体对于古诗文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2)“以诗释诗”的创新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7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学习年老体弱的谈迁重编《国榷》,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踊《跌倒》。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辛苦努力的成果转瞬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时;当你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喜悦,成功已迅速离你远去时,你有勇气重头再来吗?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谈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谈迁,感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据题质疑。
"厄运"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厄运指什么?信念指什么?谁遭到了厄运?为什么说这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放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多媒体出示)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鸿篇巨制 明史巨著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流传千古 名垂青史
师:你发现这些词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借助其中的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交流,教师点拨,集体达成共识:
第一段:(1)写谈迁编成《国榷》曲折经过。
第二段:(2-3)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
(四)指导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记忆。
2、指导书写"诞"。
(五)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出示下列四字词语: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鸿篇巨制 明史巨著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流传千古 名垂青史
指名读,齐读。
3、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走进谈迁
1、学习第1自然段,感悟谈迁初写《国榷》之苦。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指名说说朗读感悟的收获。
(3)解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阅读点拨: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从这个句子中的数字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谈迁失去《国榷》之痛。
(1)导读: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部浸满谈迁20多年心血的鸿篇巨制却被一个小偷偷走了,珍贵的书稿下落不明。
(2)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提问:"20多年的心血"指什么?为什么说这部明朝编年史--《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怎么会"转眼间化为乌有"?"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段话,读出谈迁的悲痛欲绝,读出谈迁的肝肠寸断。
(4)过渡:有些人,遇到一点挫折,受到一点委屈,可能会垂头丧气,唉声叹气。在困难、挫折面前,这些人是怯弱的。谈迁遭遇到天大的灾难、致命的打击后,是怎样表现的呢?
(5)指名读相关语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6)抓住"并没有"、" 很快"、"挣脱"等词语,朗读体会谈迁信念的坚定无比,不可动摇。
3、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谈迁重写《国榷》之坚。
(1)自由品读第3自然段,划出课文中最让人感动的语句。
(2)生交流读书感受。
通读全文,似乎闻到那浓郁的槐花清香,那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似乎就在眼前。根据本课特点,教学以读解文,以情带读,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槐乡,引导学生主体感悟,走进文本,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情感。课堂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作为统领,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和基调。这样,整个课堂就围绕这句话铺展开来。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文字蕴藏的画面,领略槐花的清香、甜美。
3.品析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
【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感悟、内化语言的形象美、情韵美、形式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情诱趣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课文《槐乡五月》,(指读课题)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齐读(点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二、整体感知课文,走进槐乡
看课件听范读,感受槐乡之美。
三、欣赏、感悟、品读语言的美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看到这么美的槐花你们想说些什么。( 指名交流)
(抓住“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体会槐花之多,抓住“瑞雪初降,白茫茫”感悟槐花之白。)
【设计意图】 从整体感知文本,让学生“读进去”,学生初步感知槐花的多、美等。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师:{课件出示槐花图}读句子你想说点什么?(指名交流)
(这槐花很美很多,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真好看。)
师: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得好好读读。指名读。
引读:在作者眼里,槐花远看像……近看像……,这是作者的感受,在你眼里,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看画面想象一下?[白蝴蝶、玛瑙……]
师:听了大家的描述,这槐花真是美极了。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画面。试背,指名背、齐背。
多美多香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师:能用你的朗读读出喜爱和自豪之情吗?用心读把这种感觉带给我们大家。
(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多整齐的语言啊,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好听,谁来读读,读得好听些。(男女生分别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师:走进“槐乡孩子的季节”,感悟孩子之美(出示画面,字幕):
(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中,还有一个“浸”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华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的写出了槐华的香味很浓很浓。课前老师查了下字典,“浸”在字典中有这三个意思,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为什么?(槐乡到处开满了槐花,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槐乡的每一地方,槐乡简直成了香海
师:(出示文中的“清香、醇香、浓香”)读读这三个香。
辨析:“清香、醇香、浓香”能不能调换位置?
小结: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人间仙境啊!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设计意图】 品味读,再体会读,逐步感受到作者精当的用词写出槐乡的芳香浓郁。
师:到处都是香味,谁来舒舒服服地读一读这几句话。(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用手指着板书,)看到了美丽的槐花,闻到了迷人香味,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好客,这真让我流连忘返。请读读课文第2小节,想想你准备怎样做、怎样说。
那就让我们男生来读一读,感受槐花饭那浓浓的香味。(齐读。)女生也来感受一下。
引读:不仅槐花饭香,就连风打的旋儿……
(出示课件:精美的槐花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 生欣赏,品语言之神韵。)
【设计意图】 图片是对文本内容的形象化,适时出示槐花图片让学生获得的是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
四、升华拓展——创造美
1.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很有特点。(齐读)你也能说上几个吗?
出示:槐乡 槐花 洋槐 槐树
清香 醇香 浓香 香海
白茫茫 香喷喷 甜丝丝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2.还记得《水乡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也来编一首槐乡歌,老师这里有三段,你可以选一段,用上刚才的词语。
出示:槐乡什么多? 槐乡什么美? 槐乡什么香?
指名交流,练习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