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节习俗有哪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2、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3、元宵。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来源:文章屋网 )
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3、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江苏
江苏,自古便是富饶(ráo)之地、鱼米之乡。江苏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在民间,人们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除夕,苏州人在吃饭前会在饭内放进熟荸荠(bí qí),吃时再挖出来,称其为“掘(jué)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放入两只青橄榄(ǎn lǎn),叫做喝“元宝茶”。
你们看,江苏人过春节很有意思吧!
香港
香港人过春节很有意思。
香港人在除夕夜吃过团圆饭后,一家人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挂年画,舞龙等,还会向亲友拜年。那么,香港的小孩子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呢?
过新年时,小孩子们最开心的莫(mò)过于收“利是”了。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之意,同时也成为春节时不可缺少的习俗。
陕西
河北的小孩子们忙着“扔愁帽”,那陕(shǎn)西的小孩子们在春节做什么呢?
在陕西,有这样一种奇特的习俗,过年时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jiē)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zhuì)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bì xié)、祝福的吉祥物。
另外,打醋(cù)炭(tàn)也是陕西过新年的一种独特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qū)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jūn]消毒(dú)的方法。
另外,春节期间,陕西的很多村子都会组织秧(yān)歌队挨[āi]门挨户拜年俗称“沿门子”。
河北
河北人过新年有种奇特的习俗――“扔愁(chóu)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时候,在赵国的京都邯郸(hán dān),除夕夜深人静之时,各家各户的大人和孩子在临睡前,都会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ā lá)儿里,等到下月十五的夜晚再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这就是“扔愁帽”。到现在,河北人还都一直沿袭(xí)这个奇特的习俗呢!
小朋友,春节期间,很多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jìn jì):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免遭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等。但是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一些不科学的习俗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yú)乐休闲活动,会一直延续(yán xù)下去。
带孩子了解春节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放鞭炮、购年货、贴对联,贴年画、发压岁钱、拜年、包饺子、吃年夜饭等,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这些习俗,让孩子对春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大扫除: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
办年货:过年必备的用品及食品,也是过年最重要的买卖事。
蒸年糕: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蒸年糕。年糕有吉祥的寓意,象征年年高升。
年夜饭:除夕夜,祭拜祖先后,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表示全家团圆。而当晚的菜肴中,鱼不能吃光,要有剩余,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压岁钱:又称“过年钱”、“封红包”,广东一带称为“利市”。吃过年夜饭,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让大家讨个吉利。
守岁: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夜不眠,祈求双亲长寿,又称“长寿夜”。
放爆竹:“爆竹声声除旧岁”,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
穿新衣、新鞋:从衣帽到鞋袜都是全新的,意思是万象更新。对小孩子而言,这是一件特别兴奋的事。
祭祖、祀神:是春节第一天早上要做的事情。祈求能保佑信众和子孙平安。
包饺子:新年的头一餐吃饺子,饺子形状好像古代较大的金银锭元宝,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如果吃到饺子内有钱币,表示新的一年会发财。
拜年:年初一,家家户户到亲友家“拜年”,大家见面互相恭贺,说“恭喜发财!”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赏花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有赏花灯和猜灯谜的活动,非常热闹。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在中国已流传很久。是每逢喜庆节日的一种表现形式。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人们认为狮子有驱邪避鬼,镇宅招福的本领。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到每家每户,舞狮拜年,有吉祥的意思。中国人喜欢热闹,这民间习俗又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和孩子一起动手迎新年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的习惯,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故事书等等,既能让孩子感受节日的习俗,也能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购年货、贴年画、制作灯笼、包饺子等等,让孩子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
小贴士:一起制作新年灯笼
准备材料:
纸盒(如牛奶盒等立方体的盒子,圆盒更佳)、彩色透明塑料纸、泡沫板、绳子,蜡烛等。
制作步骤:
1.在盒子四周挖个口,形状可以自己定义,如菱形、圆形、星形等等。
2.接着再用透明塑料纸包裹一下挖下来的孔,塑料纸颜色可以自定义,既然是新年,建议大家用充满浓浓年味的大红色塑料纸,这样既可以使灯光具有喜庆效果,又可以防风。
3.然后在盒子里面放上一个蜡烛。你可以先在盒内底部放一个与盒底面积相同的泡沫板,将蜡烛插在泡沫板上固定在上面,防止蜡烛倒。
4.最后用绳子栓在盒子顶部,找跟小棍棒挑起来即可。
新年灯笼做好啦,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过程可是春节里最愉快的一件事哦!
与孩子一起活动和游戏
平时工作太忙,家长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购物、做家务或玩游戏,春节假期时间较长,家长可以随机安排时间陪同孩子活动或游戏。
小贴士: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做的活动和游戏
和孩子一起购置年货。购置年货前,请孩子一起参与讨论,做决定时也听听他的意见,并尽量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家长可以请孩子和你一起拟订购物清单,看看过年需要采购哪些日用品;请孩子执笔记下要买的东西,然后全家一同出去购买;购物后请孩子算算帐,让他了解一个家庭有哪些主要开支。
和孩子一起给亲戚朋友电话拜年。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位与他不住在一起的亲戚,给他打电话拜年。家长可以事先和孩子讨论通话内容,帮助孩子练习如何向他们问候、拜年及回答别人的问候语等等。创造语言环境,把拜年问候等变成亲子互动的小游戏,孩子们会急切地盼望与父母一问一答的。
和孩子一起看一部动画电影。利用春节长假,抽时间和孩子看一部经典的动画电影,记得看完要引导孩子叙述电影情节,并讲述自己从电影中收获到了什么。
和孩子一起玩“疯狂造句”的游戏。一个人随意说出3个互不相干的字或词语,让对方造句,而句子中必须包含那3个字或词。这个游戏也适合全家老少一起玩,比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造不出句子的人可以被罚表演节目或讲故事。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呢?我尝试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酌字酌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吟诵、多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抓住诗眼,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生字词。
(3)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欢乐、热闹、万象更新的场面,领悟作者所寄寓的除旧布新的抱负。
(一)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也是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2)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由春节的习俗导入新课,意在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古诗、更好地理解古诗服务。)
(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词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了解一下,宋朝时候的百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这首诗的题目是《元日》,“元日”是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
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读,正音。
注意节奏、停顿,再次朗读。
(设计意图:多次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意在让大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
(5)学习生字:
爆重点指导书写
屠屠苏酒,古代一种酒名。
符桃符,现指春联。
(6)再读古诗,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字词?
爆竹 除 曈曈日 千门万户
(设计意图:这首古诗虽只有三个生字,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特别是“屠”和“符”的理解,学生有难度,所以特别提出来讲解。)
(7)把这些理解带入诗中,再次朗读全诗。(齐读)
(8)古人说“诗中有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哪些画面?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古诗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理解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故引导学生想像画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9)总结:宋朝的老百姓过春节时总要
放爆竹
喝屠苏
贴桃符(板书)
三、关键字入手,品味感情,习得方法
(1)四年级的孩子,凭自己的感悟就能读懂几百年前的诗文,真是了不起!
(集体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你感受到怎样的新年氛围?
可以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2)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暖)
(设计意图: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一首诗在教学时要抓准诗眼,抓好诗眼。“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暖”就是这诗句的“眼”,在抓准这“暖”后再进一步地引出教学。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抓住“绿”去理解,就能慢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了。)
A“暖意”何处来?
(放鞭炮的快乐、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
第一句:放鞭炮的快乐,出示图片、声音。
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
除去了一年的( )?又迎来了一年的( )?
相机指导朗读。
()的春风
全家人喝屠苏酒的场面。引导想象说话。
第二句:春联给人希望、传递祝福、温暖人心。你能说一幅春联吗?
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B诗句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暖意,“谁”暖?配乐朗读
(师:你暖吗?)
读者“暖”,文字的传递。
(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
除了我们读者感觉到暖,还有谁会感到暖?
千门万户普天同庆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
(这是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
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补充相关资料)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看来我们都诗文,不仅要弄懂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要读懂作者,最重要的是要联系自己来读一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这首《元日》,就这样几千年来温暖着无数人的心,成为了经典之作。
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读者的“暖”、千门万户的“ 暖”、作者的“暖”,让学生对古诗所描述的情境,作者的抱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布置作业
(1)想象《元日》所描述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多幅画面,把它写下来。
(2)读读王安石的其它诗,感受其中包含的诗情。
四、总评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和肌理,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