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手抄报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活动时间:
4月18日4月30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画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一~三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以数字、图形等为创作基本素材,可运用平移、旋转等规律做图。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29日。
评委教师:柯晶晶
活动二: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我是小主编
活动内容:数学手抄报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活动要求: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数学手抄报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手抄报上交截止日期:4月30日。
评委教师:何雅
数学活动方案二一、比赛时间: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发卷以广播为准)
二、参赛对象: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五、六年级兴趣小组学生。
1、团体奖项:以班级前20名学生成绩为依据,取团体优胜一名;
2、个人奖项:年级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数学活动方案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爱数学,数学有无尽的乐趣;学数学,数学有无穷的奥妙;用数学,数学有无限的未来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20xx年5月21日(第十三周)
三活动内容
1、通过校园广播了解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小故事。
2、进行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3、进行数学手抄报比赛。
4、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活动总结及颁奖。
四具体安排
1、校园广播
2、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1)活动形式
以年级为单位,由每级数学教师负责出20道智力题,于星期三早上贴到教室门口走廊,然后给每位学生发答题纸,回答题数不限。答题纸最迟在周三下午放学前交给数学教师。每班前5名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班级数学智多星。每级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年级数学智多星。
(2)奖励方式
每位交了答题纸的同学均获得参与活动的小奖品。数学智多星于周五总结会上颁奖。
(3)各年级负责老师
3、数学手抄报比赛
(1)活动形式
学生自己自愿组队,每组16人,出一份数学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日记、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和数学知识单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做到数学味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版面为A3大小,有兴趣的学生到数学老师处领取白纸。最迟于周三上午上交。
(2)评比形式
每份作品不写姓名,只写编号。老师登记编号对应的学生姓名。发给全校学生每人一张选票。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手抄报投票。投票时间为星期四下午至星期五中午放学之前。(请学校大队委帮忙统计票数)
(3)奖励形式
一、应用网络数学小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在课中安排学生进行手抄报及电脑报的制作。我们为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网站,例如:数学天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数学资料,并制作了一些精美的数学手抄报。电脑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制作电脑小报,在2~3个课时内,学生们制作的电脑小报色彩丰富,排版精美。这些电脑报运用了学生的智慧和审美能力,排版有新意、制作精美,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学习数学史料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
小学生由于数学知识面狭窄,当我们问学生什么是“菲尔茨奖,七桥问题、四色猜想,影响整个20世纪数学研究的23个数学问题”,也很少有人能回答这些数学史料知识。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周活动,我们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数学史料,了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讲讲数学家的故事,通过网络,学生了解了“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通过自主学习,人人来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长河,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网络信息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通过一些问题,培养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有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只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妙趣横生”,体会到做数学的其乐无穷。如,在四边形的内角的教学以及镶嵌的教学中,可以以故事引起讨论:“小红家有个木材加工厂,小红回家发现很多丢弃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四边形边角废料,小红说把废料拼成地板,既环保又赚钱。工人师傅说她天真可爱。”同学们认为他的想法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她的想法能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课堂要给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制造悬念,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利用其好胜心理,使其跃跃欲试、殚精竭虑,从竞争、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关注个体学习差异,创设不同难度、不同水平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到学生的成功契机,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这样他们会在感动的驱动下把学习活动做得更好,进而发挥出潜能,开拓创新,从而自信心大增,交际能力、表演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获得极大提高,进而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产生良性循环。通过问题的情景设置,激发了学生想探索的欲望,实际上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对问题进行有序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形成学习兴趣
儿童认识知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易对直观教学、与动人具体事例产生兴趣,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注意利用教材中编录的学生所熟悉的、能理解的直观图,或者利用教师准备的直观教具,学生的学具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是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无意识和有意识交替进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降低思维的难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兴趣,进而发展到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第十一册数学计算环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拿出学具,亲自动手做环形,让学生知道环形的面积就是一个大圆面积减去一个小圆的面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来进行施教。“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获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三、动手动脑,发展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常常读不懂产品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情图,弄不清身份证信息编码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严重不足。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四步”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模式(见下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四个环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文本对话,拓宽数学阅读视野
视野的广度决定认识的深浅。阅读也一样,倘若死盯在一处,势必导致狭隘,造成肤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效地引领学生广泛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数学教科书的使用。数学教科书是无声的老师,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上的符号、图像、表格、注解、分析等,阅读完之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看懂了没有、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问题等。
其次,要增加数学读物的阅读。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本上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适时地穿插一些数学资料让学生阅读学习。平时,还应向学生推荐如《奇思妙想学数学》《马小跳玩数学》 《数学小灵通》等50多种阅读书目,增加数学阅读的机会,拓宽数学阅读视野,逐步激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二、加强方法指导,优化数学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除了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数学书籍外,还必须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任务的不同,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在课前预习时阅读
预习性阅读是数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恰当的课前预习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教师在布置预习性阅读的时候,要讲明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案例1】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之前,笔者布置这样的阅读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比”逛数学公园
一天,“3∶2”和“6∶4”高高兴兴地去逛数学公园。“热烈欢迎你们兄弟俩来逛数学公园!”守在数学公园门口的自然数“2”微笑着说。
“好朋友,你别称呼我们是兄弟俩,其实我们一样大呢!”“3∶2”和“6∶4”异口同声地说。
“‘6∶4’显然比‘3∶2’大,你们怎么不是兄弟俩呢?”自然数“2”满脸狐疑。
“3∶2”友好地对自然数“2”说,“请你和我跳个‘乘法交谊舞’吧!”
“好!”自然数“2”和“3∶2”拉起手,跳起舞来,渐渐地出现了一个等式:3∶2=(3×2)∶(2×2)=6∶4!
接着,“6∶4”轻轻地拉着自然数“2”的手,热情地说:“请你再和我跳个‘除法友谊舞’吧!”自然数“2”和“6∶4”手拉手,翩翩起舞,又一个等式出现了:6∶4=(6÷2)∶(4÷2)=3∶2!
“哦!原来‘6∶4’和‘3∶2’同样大!”自然数“2”这下可看清楚了。
阅读提示1∶“3∶2”和“6∶4”真的一样大吗?
阅读提示2∶“3∶2”和“6∶4”是怎样证明自己与对方一样大的?……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在阅读“3∶2”和“6∶4”与自然数“2” 的有趣对话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探究新知时阅读
由于学习起点的不同,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漠视这种差异,置之不理,就有可能造成一批学生“掉队”;如果教师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环节,使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思维障碍与书本作对比,在人本对话中完善原有的数学知识系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借助课本上“你知道吗”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的意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的方法(只要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能),帮学生消除疑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在新教材中,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知识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这种改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些困扰。因此,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在书中逐字逐词逐句地去体会、去领悟,这样的阅读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地重复“最简分数”“判断分母中的质因数”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在综合应用时阅读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要寻机选择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案例3】“用药中的数学问题”,先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儿童每日按每千克体重20~40mg计算,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2:如果小明同学患了感冒,他的体重是45千克,请你为小明计算一下,他该如何合理服药?……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寄信、用药、数码信息等问题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但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用阅读所获的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是很有帮助作用的。)
(四)在梳理复习时阅读
复习梳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要做到有意识、有侧重地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章节内容,有的可以侧重对例题的阅读,有的可以侧重对公式、法则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有的可以侧重对单元知识网络的梳理……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案例4】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复习课时,由于概念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混淆。为了把零乱无序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网络,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因数和倍数”这一要点,根据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把有关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结果,学生纷纷把相关知识用“知识树”或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出来,既复习梳理了有关知识,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读训结合,养成数学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1.边读边思的习惯。在数学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内容要字斟句酌,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
2.边读边记的习惯。摘记是对付遗忘的有力武器,是积累认知经验、提高数学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当遇到疑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不懂、难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当阅读一些数学材料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记录下来,以逐步养成边读边摘边记的习惯。
3.边读边说的习惯。养成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数学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学生相互探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交流心得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4.边读边做的习惯。在数学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数学现象。
四、加强交流分享,增强数学阅读体验
1.举行数学阅读交流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周一节自习课时间,组织学生介绍数学阅读方法,交流数学阅读心得。
2.编写数学阅读手抄报。手抄报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展示成果的一种常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或比较优秀的数学阅读材料编进手抄报中,以供大家交流分享。那一张张设计精美、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智慧和才干。
3.编辑数学阅读随笔集。学生还可以把阅读的心得、收获或疑惑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学期末,我们把它编辑成册,其中一些优秀的数学阅读随笔,还可以将它发表在个人博客上,供大家参阅学习,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交流中,享受数学阅读的快乐。
4.开展数学阅读评价反馈。评价是促进数学阅读不断深入的主要抓手。由于数学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数学阅读的评价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它可以评价数学阅读的语言是否通顺;可以评价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透彻等;可以评定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品质,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程序性知识的关注,也可以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等。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爱好、阅读技巧等,开展一些“数学阅读之星”“数学阅读金点子”等评比活动,让评比贯穿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做到以评促“读”,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过程中体验阅读的成功,保持阅读的热情,从而形成爱读书(兴趣与习惯)、多读书(内容与范围)、会读书(技巧与方式)、善读书(积累与运用)的良好阅读品质。
1.“场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真实的游戏场景,会让学生在最自然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Happy Birthday”一课的教学就安排在某个学生生日的那天,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生日聚会的场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为那个学生庆祝生日。在真实的聚会之中,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运用本课的句型,还能临场加入大量以前学过的语句。这样的聚会气氛浓厚,学生表演生动有趣,在深入角色中自觉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在愉快的情景中提高了语言交流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加深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
又如,笔者在“Classroom”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室的书桌、椅子、门、墙、黑板上贴上英语,并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贴得多、快、准。对获胜的小组进行奖励,学生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对学习英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助手,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在对较复杂的或较难的重要句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笔者在“It’s time for Math/Chinese/English class”的教学中,就利用了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人物”:展开小组游戏,让学生进入角色
教师要善于运用小组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学习英语。教师可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再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任务,让小组去协作完成。例如,笔者在复习课“The part of the body”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感到厌倦,就安排了一个比赛,把全班分成几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进行比赛,每组代表面向本组同学,教师、台下学生先后向每组代表发令,如“Touch your head/eye/nose/mouth”,要求代表按指令指对部位,全体学生为评判员,用Yes或No随时作出判断,全部做对的为本小组赢得一个奖品。学生在各自角色中,自然地学会了看、听、说“Head, Eye, Mouth, Ear, Nose, Foot, Hand”等单词。
3.“台词”:运用幽默的语言,让英语充满风趣
幽默是课堂的“增鲜剂”。学生都喜欢语言丰富、风趣幽默的教师。课堂的幽默故事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在教“Sweet,Sour,Yummy,Yuck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笔者提前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我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我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Cocacola’,我拿起来就喝,哇,‘So yucky’,原来我喝的是味道很‘Sour’的醋……”学生在笑声中已然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
4.“道具”:利用直观实物,增加信息输入
复习课已经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对上复习课没有兴趣。如果在复习课中采用直观实物,配合游戏方式,就能够避免信息的机械重复,增加信息量输入,让学生乐于复习,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带好实物(如“Apple, Peach, Banana, Orange”等水果)或利用学生现有的文具。例如在复习“Show me…”的句型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句型说出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
5.从“戏内”走向“戏外”:课外活动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鉴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课堂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那么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在课外进行补偿。教师应树立大课堂教学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
为了创造更多真实的语言环境,学校可以把校名、教室、办公室、食堂、餐厅进行英文标注,教师让学生自己把学会的单词做成标签,贴在相应的实物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为学生创设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组织学生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站、英语报刊、杂志、手抄报、英语角等,让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Our farm”时教师可利用农场设计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分组参观农场、采访农场主,把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收集动物的照片,饲养动物,观察动物。也可以收集和整理资料,先小组交流汇报,再以歌词、短文、谜语、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再如,在教“Cothes”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附近的服装市场,然后进行英语购物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