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技术

课堂教学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技术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第1篇

小学科学技术教学信息化一、前言

小学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性的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带着科学的眼镜看待事物,并学会用科学手段解决困难。如何将小学科学技术课堂营造成为一个具有趣味性、感染力的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创造有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较新颖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

1.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方式是关于科学技术教学的整体框架,教师必须做好教学方案设计,才能呈现给学生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优秀的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划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到对应的知识点。同时,教学设计又不能完全依靠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吸收方面存在困难,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必须要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并据此制定应对方案。

2.充足的课堂结构性材料

科学技术课程不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探究活动,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好米才能做好饭,因此课堂的结构性材料很重要,教师必须要做好准备。课堂教学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教师需要靠考虑的问题,首先,数量要充足,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内容,如果材料不足,那么可能有的学生只能观摩,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其次,课堂教学材料必须要具备典型性和结构性,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三、营造探究性的科学技术课堂氛围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生仍然处于智力成长时期,他们好奇心很重,探究性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科学技术教学活动中才是信息化时代的正确选择。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科学技术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和演示,通过切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进行“浮力”章节相关教学时,将准备好的结构性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哪些材料会沉入水里,哪些材料又会浮在水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并最终按照小组给出最终的结果。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重点操作全部都交给学生,学生们享有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提高科学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例如,在关于四季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他们眼中的四季有什么不同,每个学生看待四季的角度都有可能不同。

2.室外科学技术教学

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技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将课堂阵地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实践中发展,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带领学生到公园中去观察和记录他们见到的植物、动物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们会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课外学习的过程中。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重难点教学

科学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多知识点需要从生活、实验中探究,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内容没办法通过实验演示。例如,课程中关于植物如何吸收水分一章节中,在课堂上基本上无法通过画图、实验展示,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吸收该知识点。反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声音等工具将植物根、叶、茎中水分的流动情况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2.增强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板书式、挂图、模型室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讲较为死板,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呈现动画、声音、视频等给学生,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昆虫识别”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出游戏,让学生根据昆虫的定义去辨别哪些是昆虫,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享受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

3.丰富课堂结构性材料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蕴含的知识点很丰富但是教材内容很有限,学生们也不能仅仅依赖教师来传递新的科学知识给他们。而信息技术的存在能够很好的弥补教材的局限性。网络是一个大的信息平台,只要善于利用,其中千千万万的信息、实验案例都可以成为课堂结构性材料的来源。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合作从科学技术相关网站上搜寻、整理、筛选、归纳信息,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搜寻能力,强化课堂学习。

五、结论

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必须要意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准备充足的结构性课堂材料,做到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娈.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 多媒体 特殊性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的话,我们的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好学、乐学。

所谓知识是人与人相互传达的,教师把握整个课堂的知识传达使给学生。这个"知识"无论是言语还是态度都会传达给学生,而这个"知识"是好还是坏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课堂里的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传播的"知识",也许这"知识"会影响他人的一生。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的特殊性(课堂教学大多是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利是多媒体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利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当然,利用多媒体教化学也存在诸多的弊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展示很容易让学生主次不分,产生看课件的兴趣大于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兴趣,削弱了课堂学习效率。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课堂的主角之一的教师来说,作用可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轻松的驾驭课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自信: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流露出一种自信来。这种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同时也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传授知识。但自信也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于自信,以至于自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自信与自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现出来,举手投足,甚至表情、神态都可以透露出这种心理的轨迹。要把握好这个“度”,非得练好“内功”不可。

知识是人与人相互传达的,而这个"知识"是好还是坏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课堂里的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传播的"知识",也许这"知识"会影响他人的一生。

内容:作为教师应当注重研究讲课的方法、艺术和技巧,因为这的确很有必要。漂亮的板书、标准的语音语调、优雅的手势仪表,无疑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也须明确,一堂课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丰厚、新颖和生动,能否给人有益的启迪。而讲课内容又取决于讲课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在课堂上给学生举例操作的时候,一定备好课,举一些生活中学生喜欢,前沿的科技知识。

情感:“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似乎对我们情感方面的要求不高,但是平铺直叙的解说,古板的操作,这种平直单调、缺乏激情和变化的讲授,会令学员听觉疲倦、情绪降低、打不起精神,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常言道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教师讲课也有一个“进入角色”的问题。一旦进入角色之后,情绪会处于最佳状态:情感饱满激昂,语言充满激情,这样的教学会使学员受到强烈的感染,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活动并非纯理性的信息传输活动,其中必然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书法、绘画、摄影艺术在构图上讲究虚实相映,教学也应当如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大脑不会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优势兴奋中心也是随时间的推进而呈曲线变化的。所以在我们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指导应错落有致,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上谈到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其中均包含着一定的辩证关系,要想灵活地加以控制和把握,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一定的“悟性”,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逐步地积累经验,提高技艺。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不仅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而且要应用好计算机术语,在每一节课上都渗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魄力。

情境:信息技术这门学生有其特殊性---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法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 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既能保持清晰流畅,又促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应变:一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之间争吵,还有学生带了不应进入课堂的东西,有的同学搞恶作剧……这时,作为教师就要适应这种突发事件,掌握好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节课的成功,与教师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同大家一起”玩”,用”SCRATCH”让学生自制小游戏,虽说有点“粗糙”,但自娱自乐的感觉还是挺好的;用PPT做精美的演示文稿,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用PHOTOSHOP使我们水平达到了影楼工作人员的水准。

每一个四十五分钟的时光,我怎样准备,学生怎样的表现,预期的收获是什么,这就是的工作,我的思考,也是我的乐趣!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有信仰、理想、激情。循h往复地教导培养下一代,读好书、作好人……,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参考资料:

萨乐曼・汗 《用视频改变教育》的演讲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叶澜 - 《教育研究》 - 2002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第3篇

一、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为论文提供立论依据。

二是调查法明了教育的现状,发现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

三是访谈法通过引导师生深入交谈,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二、当前中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状况的分析

1.调查步骤与方法

笔者做了两份分别关于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看法及现状的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教师100份,学生200份,发放给即墨市五所中学,并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89%。

2.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喜欢的多媒体课件类型见图1。

(2)教师的反馈情况(见表1)。

三、不同学科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内容分析

1.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或者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入,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

四、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内涵把握有偏差

由于对内涵的错误理解,从而导致了实践中的误区。例如有的教师课件做得非常美观,内容也很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却令人不敢恭维,究其原因,就是课件制作太“花哨”,引起学生注意课件的美观,而忽略了课件中的内容。

2.教师整体信息素养低、使用计算机不熟练

据调查,大部分中小学没有针对教育信息化设立行政部门,仅仅设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甚至连信息技术教研小组都没有,而是合并在音体美教研组中。这必然造成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忙于应付教学,使得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探索不够,研究不够。

3.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小学与高校的实践现状优于中学。这主要是由于小学与高校升学压力较小,特别是高校,具有经济与师资方面的优势,硬件环境好。而中学迫于高考竞争的压力与经济条件的制约,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同类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一般而言,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水平相对较高,但也不是绝对,还取决于教育领导者的重视程度。

五、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

1.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要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设计者,无论是教学课件的设计,还是在网上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资料,以及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入的角度等,都要精心,要切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应该强调课堂环境的营造,课堂文化的渲染和师生间情感的融合与沟通,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景时,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与学生达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与沟通。

3.促进学科传统教学优势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第4篇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掌握和获得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境。”在教学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画,迷人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一分”这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小学生熟悉的分苹果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苹果的过程引发学生对分数二分之一的思考。当学生发现平均分苹果竟然与分数有这样的联系时,不禁兴趣盎然。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渴望。

丰富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形象感知形成表象,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鲜明生动的概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本身及知识背景的丰富材料,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显示出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把思维的过程以显性的状态有序地暴露在学生面前,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树叶的周长,笔者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只小蚂蚁沿着一片树叶的边线转了一周,蚂蚁经过的路线用红色线条显示;接着,再播放蚂蚁的录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周长”的概念。

突出重点难点,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画面的强烈刺激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发展的求异思维入手,训练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定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具有发散的思维方式,从多向、多层次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形式加以强化,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完“平移”这一内容时,笔者出示了如下一道习题: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红鸟站在船头,蓝鸟站在船尾,船行驶一段时间后,红鸟与蓝鸟谁经过得路程长一些?有的同学认为红鸟经过得路程长一些,有的同学认为蓝鸟经过得路程长。正当同学们争执不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做了演示:格子图上画了一艘船的图形,用红点和蓝点代表两只鸟(这两个点正好在两条线的交点上,这样方便数格子),图形向右平移几格后,让学生数一数,红点和蓝点分别平移了几格。同学们通过数格子发现,红点与蓝点平移的格子数是一样的。接着,笔者让学生找出图形中的任意一个点数一数,看看它们移动了几格。经过数格子学生发现,无论哪个点,移动的格子数都与红点、蓝点一样。最后,笔者概括学生的观点总结得出:同一个物体移动了几格,这个物体上的任意一点都移动了相同的格数。

强化知识运用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有效途径。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达到突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例如:在学了“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笔者用闯关的形式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关是基本练习,要求学生在熟记乘法口诀和掌握了求商方法后,直接在电脑上的指定位置打上得数,如果答案正确,电脑上就会出现“√”,并配有掌声。第二关是变式练习,可以设计成表格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出其中一个因数或积,也可以让学生填出被除数、除数或商,学生要通过思考才能完成。第三关是争当小博士游戏,设计成送信游戏,把算式用电脑鼠标拖放进相应的信箱即可。

这样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的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完善。另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练习,增加了练习的可操作性。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技术范文第5篇

所谓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有利于形成班级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课堂教学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不仅要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创造得精神,使学生对学到的东西能够活学活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具体来谈一下在信息技术课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入导学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入导学案后,要求教师在备好教材、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学情分析,从而做到在课堂上“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要首先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学习目标分成几个任务,以任务为驱动,细化为几个具体的活动,给学生列出要进行的操作,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用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中,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教师就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质疑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质疑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授《制作课程表》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制作精美的课程表作为新课的导入,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课程表吗?”学生当然回答“想要”。教师接着问:“你知道怎样来制作一个这样的课程表吗?”学生提到插入表格,合并表格,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等。接下来教师呼吁:“同学们亲自动手来做一下吧。”从而把学生有目的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演示操作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本节课的课件传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疑问时,可以及时查阅课件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问题发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解答。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方便地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差异化教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小组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组建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使小组成员之间不要有矛盾,保证小组成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要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散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不致造成有的小组完成得好,有的小组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局面。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电脑作品等)展示出来。

五、通过对作品的展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每个学生完成作业,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笔者在课堂上给予表扬,使他们有成就感,就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有的学生作业完成得可能不尽如人意,正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展示,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