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机料法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因素 食品 微生物检验 质量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2-02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出现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污染备受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提供依据。食品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要以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进行控制,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五个影响质量的主要方面的简称。结合食品微生物检验这项具体工作来说:人,指参与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检验人员;机,指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料,指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生化试剂、菌种及样品本身;法,指食品微生物检测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环,指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1 人员
为了得到正确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准确有效数据,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就必须在采样、取样及检验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就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一些操作者无菌观念淡薄,操作不规范,不够注意细节,容易造成样品的污染,导致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微生物检验过程需要通过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来保证检验质量,更依赖于检验人员认知能力和工作经验,如疑似菌落的挑选判断等,专业水平不高或经验不足者很难正确处理检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实验室应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或指导微生物检测,并通过定期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等方式客观评估微生物检测人员的能力。微生物检验人员在上岗前需要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测技能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另外,微生物检验人员要正确理解国家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食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这样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时,才能准确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
2 仪器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显微镜、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器、水浴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冷藏箱、冷冻柜、恒温水浴锅、匀浆仪、天平等。要求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照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正确使用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校准和性能验证。
2.1 培养箱
首次安装使用培养箱时需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校准,每次维修后,需要检查和记录最初确认设备时所记录的各参数的稳定性,对培养箱内外壁定期清洁和消毒。培养箱外壁要避免阳光直射,不能一次性将培养箱充满,否则会影响实际的培养效果。
2.2 干热灭菌器
干热灭菌的时间温度要求为在160℃下进行2小时,干热灭菌对象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为了保证灭菌效果,放入灭菌的器皿不宜摆放得过紧密,灭菌完毕后不能立即开门取物,待温度降到50℃以下方可打开箱门。
2.3 高压蒸汽灭菌锅
需要严格按照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了解仪器构造、原理,使用时注意安全。为了保证灭菌效果,灭菌锅里的物品不宜放得太过紧密。灭菌锅要定期除锈和排水,保持干净无残留物,保证最大的热传递,可以定期(或当灭菌锅维修后)使用如高抗力细菌芽孢生物指示剂或化学指示剂对灭菌过程的效果进行确认。另外,建议实验室使用专门处理污染物的高压灭菌锅以避免交叉污染。
3 培养基、菌种和样品
(1)培养基作为微生物生长培养的介质,在微生物检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基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购买的培养基到货后,要用已知特性的标准菌株作观察菌质控,出现观察指标中状态的培养基,判为合格培养基,予以接收,否则,拒收。实验室采购培养基时需要求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藏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基和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培养基的购买应有计划,遵循先购先用的原则,不使用超出保质期的培养基。为避免样品中的微生物受到损伤,倾注到样品中的培养基温度应控制在约45℃左右。
(2)质控菌种的保藏。可以选择冷冻保藏的方法即将菌在含有适当保护剂(如浓度在30%-50%甘油)的液体培养基制成浓菌悬液,再分装于已消毒的菌种冻存管低温保藏,实验室常用于储存在-20℃的冰柜中。一般来说,温度越低菌种储存的时间越长,一般细菌在-20℃条件下可以保存一年左右,-70℃条件下可以保存几年。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适合选用冷冻保藏的方法,冷冻保藏的方法相比斜面保藏的方法更好的延长菌种变异的时间,避免短期多次传代造成质控菌种变异。
(3)遵循食品样品采样的基本原则,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的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带入外来污染。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来贮藏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若不能及时送往实验室,应该将样品保存在原来的贮存温度条件下,可以有效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
4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是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检验方法的不同会造成检验结果的重大差异,它必须统一,准确可靠。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所检样品相应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设置平行样,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在检验过程中设置空白样,防止因培养基及实验器具灭菌不彻底、无菌室的空气条件达不到标准或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在检验过程中设置阳性对照,以便更好的判断目的菌的菌落特征等。
5 环境条件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的设计及使用应该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尽可能的减少食品污染的条件,避免微生物检验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微生物检验室的内部环境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无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表面应光滑,最好在实验室门附近设置非手动控制的洗手装置,储存设施和设备的摆放易于清洗,不使用粗糙的木块,固定设备和室内装置的木质表面应密闭包裹等。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为保证消毒效果,需采用30W紫外灯,距离在1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紫外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的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并定期验证无菌室的消毒效果,当紫外灯消毒效果达不到要求时,应该及时更换紫外灯管,使用紫外灯时,检验者不得直接在紫外灯下操作,避免人体受到损伤。同时,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在处理食品样品时,禁止在无菌室内谈笑,不得随意进出,如需传递物品,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6 建议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繁杂,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可以以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微生物检验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当检验过程中出现如设置的空白样长菌说明微生物检验无效时同样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全面回顾微生物检验过程,查找原因,从而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艳,刘林勇,陈建华.浅谈如何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科技与生活[J].2010,17:111.
[2]王波.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问题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7,18:34.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继发骨性关节炎
doi:10.14033/ki.cfmr.2017.8.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42-02
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1]。由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继而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而改善其髋关节的临床症状和功能。为了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的38例患者治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有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目标。男17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0±3.65)岁,病程长、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为初次行使全髋关节置换术。
1.2 方法
给予承认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均采取后外侧改良Gibson切口,逐渐深入并处理臀肌、臀大肌纤维与外旋肌群,将关节囊切开后定位真臼的具置。将挛缩关节囊切除,并切除瘢痕与增生骨赘。依照术前测定结果,完成髋臼处理,这一过程注意保护髋臼的前壁与后壁,并利用髋臼试膜来探寻髋臼外上方的覆盖程度,并确定是否采用结构性植骨操作。对于患者髋臼覆盖程度在70%以下者,可选择使用患者的自体股骨头完成填补手术,并利用螺钉实现移植骨骼的固定。部分患者采用42~44 mm直径的小臼杯,而股骨侧前倾角在40°以上的需要靠近小粗隆阶段股骨颈实施手术,降低过大前倾角对股骨假体的置入造成不利影响。利用手锉扩大患者的股骨髓腔,若其股骨髓腔过于纤细,则可采用强生公司depuy系列的Summit股骨假体进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髋关节CT检查,以便对患者患侧股骨近段的形态变化与髋臼构成改变有所了解,医护人员通过测量髋臼角与CE角度数,尽早进行制定重建髋臼的方案,医护人员可以凭借着患者的骨质状况来为患者选取合适并适用的人工髋臼与股骨假体,并且合理设计出假体处于的位置;术中,通过医护人员的协助,使得患者取90°的侧卧位,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凭借髋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情况来选取切口,便于软组织松解、关节充分显露和假体置入。髋关节囊表露后,医护人员通过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使得其全方面的显露,并同时将关节囊和滑膜切除。医护人员通过将髋关节外旋和内收,以达到股骨头脱位的目的,以及将残留的关节囊和滑膜切除。术后,将患者安置在病房,医护人员时刻监测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并协助患者取得仰卧位并双膝间垫枕、保持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止髋关节脱位。当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时,叮嘱患者做患肢肌肉收缩,利于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冰袋冷敷24 h以减轻疼痛,加以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情况。(2)观察比较髋关节恢复功能。结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制定本次研究评价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情况,满分100分,90分以上表示为优,70~89分表示为良,70分以下表示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Harris评分(80.2±1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3.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首选的治疗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3]。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当患者在住院期不影响本病治疗,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都可以作为收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髋臼发育不良常常是导致成人发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原因,在生活中,由于关节活动障碍、髋关节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临床中往往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长期在异常的生物力学与髋臼发育不良形态改变的作用下,造成髋关节出现多种形态上的变化,因此需要给予手术处理。在预后恢复中,手术指征的选择、人工假体的选择、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与正确安放起到主要作用[4]。由于病情发展慢,大多数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在中年时期出现症状,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和下肢功能很难恢复,因此应注意髋关节结构性解剖异常、股骨上端的继发性病变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应慎重行使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能单单把简单跛行、步态不佳看成是手术的标准[5]。通常情况下仅把髋关节严重骨性关节炎,并伴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与关节面接触不良是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病理改变,在此基础上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选择髋臼假体主要凭借髋臼的条件来决定,根据不同的程度病变的髋臼发育不良来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以达到更好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6]。髋臼骨的缺损主要是承重区,在修补过程中,植入骨在骨愈合及骨结构完成前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不完全是缺损的修补,确保假体臼安放角度得以适应。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假体的松动率和再次手术翻修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与人工髋臼的角度和位置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通过锻炼,能够自由地进行活动,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疼痛,为患者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患者在日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使得髋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7-8]。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使得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得到很大的改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庆安.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50-51.
[2]时梦猿.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97-98.
[3]彭昊,陈森,郑慧锋,等.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5):1502-1507.
[4]王豪.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22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83-185.
[5]孟庆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91-92.
[6]王亮,黄相杰,高广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J].中医正骨,2014,26(3):60-61.
[7]张宁,李叔强,李冬松,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4):268-271.
目的 观察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观察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改变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错误应答数的评估分值显著降低(P<0.01),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非持续性错误、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再生、理解评估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并可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奥氮平;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认知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lanzapin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its impact on cognition. Methodss 31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for 12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APS,SANS,WAIS-R,WMS,BPRS and WCST were applied for evaluation,and the effect of olanzapine on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cogni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false answers in SAPS,SANS,BPRS and WCST decreased obviously (P<0.01)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nonpersistent mistakes in WCST and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reactivation and comprehension in WMS (P<0.05). Conclusions Olanzap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some patients.
KEYWORDS olanzapin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urative effect cognition
奥氮平作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已多有研究,其疗效可靠[1~4],本文欲从SAPS、SANS及BPRS入手以观其疗效;而认知功能被认为是独立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组核心症状[5],已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5种症状组成,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6]。一些研究证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有些研究持相反观点[7]。本研究欲对此进行验证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首次发病,既往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8],且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1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7人,占总数的54.84%,女性14人,占总数45.16%;年龄17~51岁,平均(30.07±11.4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2.61±11.72)月;受教育时间6~19年,平均(11.93±3.30)年。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奥氮平起始剂量为5mg/d,4周内量加至5~20mg/d剂量范围之内,并维持至12周,对于出现的各种药物副反应予以对症处理,以保证被时者生活不造成明显影响。
1.2.2 评定工具 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9]、阴性症状量表(SANS)[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9]、韦氏记忆量表(WMS)[9]、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9]、韦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9]进行评估。
1.2.3 评定方法 被试者入院半天(服药前)及治疗12周后,由观察者用上述评定工具各评估一次。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 入组病例全部完成试验,经奥氮平治疗12周后,SANS、SAPS、BPRS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有明显改善,在本研究中,SANS、SAPS、BPRS的改善程度与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再生、理解、记忆商在治疗后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
表1 奥氮平治疗前后SANS、SAPS、BPRS对照(略)
2.2 奥氮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经奥氮平治疗12周后WCST测验中的错误应答数(P<0.01),非持续性错误(P<0.05);WMS中的再生、理解、记忆商在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错误应答数的变化尤为明显。包括WAIS-R在内的其余认知功能测验在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奥氮平治疗前后WCST、WAIS-R、WMS对照(略)
注:P<0.05,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治疗中9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4例,体重增加3例,便秘和心悸各1例,不良反应轻微,未影响治疗,证明了奥氮平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1~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高的常见慢性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要原因之一,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病前社会功能。经典抗精神病药由于其过度镇静、EPS等副作用,会妨碍病人从事正常社会活动,降低认知功能,进一步加剧社会功能缺陷,奥氮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对大脑边缘和中脑皮质有选择性作用,对多巴胺及5-羟色胺受体均有作用。可快速缓解精神急性症状,对因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均有显著性疗效,并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奥氮平治疗12周后,患者的阴性、阳性精神症状有极大的改善(P<0.01),未见有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病例,说明奥氮平是治疗首发精神症状的有效和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良好。
WCST在临床常用于评估受试者的抽象概括、工作记忆、认知转移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客观、综合地反应被试者的认知功能。WAIS-R和WMS也作为评价认知功能的长用指标,Lieberman[11]、陆国才[12]等人为奥氮平能够改善选择性注意、操作记忆和运动功能。Galletly CA[13]和Stip E[10]等认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流利性的改善最为一致,至少一半的测验(包括智能、言语记忆、注意、结构、概念形成、推理和迷宫操作)的结果得到改善。Addington等[14]发现认知损害与阴性症状有关而与阳性症状无关,且随着阴性症状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部分改善。
本研究发现当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明显改善后,患者的认知过程,认知稳定性和短时记忆有显著改善,其它认知功能则无显著变化。因此支持通过奥氮平治疗后,可以部分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这一观点。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选择不同和观察周期不同有一定的关系。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与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明显相关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认知功能是独立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组核心症状[5]。
本研究显示国产奥氮平(欧莱宁)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各项症状,能部分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与进口奥氮平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也证实两种制剂具生物等效性[15]。国产奥氮平的上市为我国精神科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飞,周保卫.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7,20 (5) :311~312.
[2] 吴彩云,吴爱芹.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36例观察[J].上海精神医学.2005,12(1):45.
[3] 舒良,刘平,周沫等.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223~225.
[4] 胡光涛,谭孝琼.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6例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31.
[5] 孙北明,孙学礼,王欣等.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症状的关系[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27(1):23.
[6] 宋建成,吉中孚.对精神分裂症症状认知演变[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1):23.
[7] 牛雅娟,黄文升. 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 276~278.
[8] 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第3版)[M].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4.
[9]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10] Stipe E,Remington GI,Dursun SM. Etal. Acanadian multicenter trial assessing mem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J]. J cline Psychopharmacol,2003,23(4):400~404.
[11] Lieberman JA,Mailman RB,etal . Serotonergic ba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effects in schizophrenia[J]. Biol Psychiatry,1999,44:1099~1117.
[12]陆国才,袁伯俊. 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J]. 中国新药杂志,1999,8(3):161.
[13] Galletly CA,clark CR,Macfarlane AC. Treatment con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J Psychiatry-Neuroscience,2000,25:117~124.
【中图分类号】R181 ; R74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13-01
1.患者资料:
患者女,39岁,因“突发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8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凌晨2点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跌倒在地,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活动不能,无呕吐,无肢体抽搐,无二便失禁,卧床休息后症状持续加重送我院。急诊头颅CT示:左侧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边界不清,多发陈旧性脑梗塞。入院时神志清,混合性失语,双瞳孔等大等圆,测T36.9℃,P62次分,R16次分,Bp170110mmHg,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腱反射(+),右侧病理征(+),左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面部眼睑浮肿,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既往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4年,近期小便量少,双下肢浮肿,血压增高4年,服用拜新同控制。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10⒐L,中性粒细胞81%,生化示:白蛋白16.3gL,12-23起体温升高,最高38.4℃,复查头颅CT:左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大面积脑梗塞,中线稍移位。胸片示:两肺感染,左胸腔积液。医师诊断:大面积脑梗塞,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肺部感染。患者曾反复因红斑狼疮多次住院,多次腔梗,入院初期不配合治疗,多次拔除胃管及输液皮管,约束健肢患者出现强烈的竭斯底里表现,胃管鼻饲食物药物患者做出呕吐动作,行心理护理劝慰患者出现闭眼,捂耳等过度防御反应,交流十分困难。责任护士通过仔细观察及与患者家人交谈,结合个人中心疗法给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病情稳定,体温正常,能回答简单提问,上下肢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右侧肢体肌力3级,于2-10出院。出院一周,一月后回访,患者遵嘱用药锻炼,肌力恢复增加,右下肢4级,SLE症状控制。
2.方法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除了热情做好入院接待,在一言一行中给患者亲切大方的职业形象外,还真诚的去跟患者交朋友,注意语言的措辞,在交流中把自己放在和患者同样的位置,如晨间护理“我们把被子理整齐好不好?”给药中“我们现在把这个药吃了,一会头就不痛了”,并注意在沟通中观察患者的表情,如是患者期待的话题,我们适当深入,如患者出现皱眉等不耐表现,及时转移话题。
2-2 增加非语言交流,注重细节护理 在跟患者的接触中,除了注意言语亲切热情外,还配合抚摸,握手,测体温时用手轻探患者额头等动作。在日常巡视中,及时给予患者细节的护理,如调整枕头的位置,拉拉被角,这样明显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放松了患者的对抗心理。
2-3 充分应用共情理解的原则 比如患者输液时,强烈要求输患侧,责任护士不一味宣教患肢输液的弊端,而是耐心询问患者为什么要输患肢,了解到患者想输患肢是为了不影响健侧活动,不容易脱针,而且患侧感觉障碍,感觉不到疼痛,针对患者情况,由技术熟练的责任护士给患者穿刺,而且说明留置针粘贴牢固不影响健侧活动,患者能接受。又如患者出现再次拔出胃管时,对患者拔管行为不予任何负面的评判,而是着重肯定患者留置胃管时的不适感受,采用更小的胃管,更舒适的胶布减少不适。同时向患者说明拔管需要的条件,鼓励患者积极锻炼吞咽功能,争取早日拔管。
2-4 在不影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充分的选择余地 任何治疗护理前,先询问患者,由患者选择治疗的时间,部位,方式。询问的时候,注意沟通技巧,将选择设定在不违反原则的范围内。如穿刺时询问患者,不是问她想输哪只手,而是问“今天想打在手背还是手臂上?”
2-5 给予患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在患者情绪出现波动,拒绝治疗或拒绝进食服药时,不以治疗者的形象一味劝说患者,而是陪伴患者,向患者示意十分理解她现在所处的这种不适和痛苦,表明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让患者觉得安慰和放松,患者情绪平稳后告知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会随病情好转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减轻,这样会让患者对治疗用药产生积极的期待,很好的配合治疗。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死率高,肾衰竭,感染,神经系统损伤是SLE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病死率和致残率较多发性脑梗塞高。红斑狼疮患者多有敏感多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1],而脑梗塞患者抑郁发生率高达36-65%[2],该病人心理过度防御表现突出,内心的情感和行为不一致,内心的痛苦体验很想告诉他人,但行为反应是责难他人,对别人关心表示拒绝,与人沟通困难,孤独、焦虑、愤怒,常规的心里护理和病情宣教并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个人中心疗法由美国罗杰斯提出,旨在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调动患者自身的潜能,它的中心思想旨在“助人自助”, 包括主动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准确共情、对峙、建立合理认知、满足患者需要及建立良好支持系统等,目前在国内较多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文献报道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3],期待以后护理同仁能深入研究应用,解决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翁建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脑梗塞12例分析 浙江实用医学1996,1(4):30-32
[2] 李彩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理护理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04 (3):184
[关键词] 骨科;认知行为干预疗法;疼痛;心理状况;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040-03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与临床上应用的传统精神分析法和行为疗法有所区别,它不强调对患者童年经历的挖掘,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外显行为的矫正,而是着力改变患者错误的认知,最大可能地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并结合行为训练以及其他各项技能的学习,进而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治疗目的[1]。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也不断改变,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上升,骨科患者越来越多,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术后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最主要的因素,使用镇痛剂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其不能大量应用,且对于慢性疼痛患者一般不适用[2],本院从2011年开始开展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疗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19~76岁,平均(43.8±6.7)岁。其中,开放性骨折52例,闭合性骨折38例;完全性骨折26例,不完全骨折54例;钢丝内固定术8例,钛胸骨固定系统固定术12例,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18例,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14例,掌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结合石膏外固定1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使用传统药物止痛。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了解患者病史,是否存在物过敏史,是否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排除存在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主要是疼痛评估,综合评价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分发疼痛预防手册,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方法、过程以及疼痛评估的结果,让患者在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指导其家属协助护理。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后疼痛比较剧烈,由此,对手术疼痛较为恐惧,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不足,易产生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适度鼓励患者,尽可能缓解其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告知其手术风险。签署手术同意书时,患者可能出现抵触或者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手术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积极配合医师则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树立其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降低手术风险。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报以微笑服务,注意仪表和仪态,对患者进行细致讲解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疑虑,消除其负性情绪,调整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2 术后护理 ①疼痛干预:对于术后轻度疼痛患者,指导并帮助其采取舒适,适当抬高患肢,采用冷敷等护理措施,0.5~1.0 h后再次评价其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对于轻中度疼痛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将结果报告给医师,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对于中度疼痛患者应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弱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应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强阿片类药物,肌肉注射30 min,口服用药1 h之后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②心理护理:绝大部分患者为突然遭受意外损伤或者偶然检查出体内有异常肿物,毫无心理准备,加之骨折造成的疼痛,或者对肿瘤病情不了解而导致其出现恐惧心理,进而使患者在短期内身心发生极大的转变和不适。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微笑服务,有效聆听、沟通,安慰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理解患者的需求和苦恼等,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为后期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提供充分依据,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介绍同类疾病成功的案例,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恐惧和焦虑心理,消除负性情绪,促进睡眠。③睡眠护理: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健全。患者如果睡眠质量差,则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妨碍伤口以及骨折的愈合,延长住院时间,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3]。骨科住院患者由于惧怕手术、可能出现的疼痛以及肢体制动的影响,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骨科患者对于的要求比较严格,部分患者需要固定肢体,如果长期保持同一,由于被动或者强迫的,使局部肢体活动受限,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进而影响睡眠。舒适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同时也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减少患者由于镇痛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制动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强直,对于因石膏过紧造成的肢体肿胀、麻木,应及时松解石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心理学治疗结合传统疼痛治疗能减轻患者的药物用量,疗效显著。
1.2.3 行为干预 改善病房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安静、安心的疗养环境。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情况,采用不同的,使其肌肉放松、减少切口张力、改善呼吸、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指导患者学习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尽量减少咳嗽、深呼吸等,咳嗽时轻微按压伤口,以防止伤口裂开,牵着缝线等[4]。
1.3 临床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VAS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以0~10 cm为尺标,0表示无痛,10表示疼痛不能忍受,数值大小和疼痛的程度呈正比,将其分为轻微疼痛(0~2分)、一般疼痛(3~5分)、中度疼痛(6~8分),重度疼痛(9~10分),在术后5 d内进行评估[5]。采用本院护理部自行制订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将其分为极为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度=(极为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估情况的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均无重度疼痛患者,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好转,干预组患者仅为轻微或者一般疼痛,无中重度疼痛患者,对照组仍有6例患者中度疼痛,其余患者均为一般或者轻微疼痛,干预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仅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主要关注患者的信仰、期望和应对能力,诸如分散注意、引导思想、自我催眠等。心理疗法主要包括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保证等方式,指导和帮助患者分析当前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使其发挥自我最大的潜力和优势,进而到达治疗效果的一种心理疗法。催眠疗法主要包括诱导、治疗性暗示和终止睡眠体验的暗示等[6]。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让患者在手术前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的各个环节,有助于组织的生长修复和骨折愈合。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态度是患者康复的主要动力,正确全面的康复护理是其根本条件。维护患者自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降低偏瘫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护理,患者术后未出现中重度疼痛,证实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由于疼痛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明显得到改善,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接受治疗,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康复的进程。另外,通过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缓解了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发展[8]。
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行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有效改善疼痛,减轻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促进手术的开展,有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以及组织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同时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珍.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34):3207-3208.
[2] 成晓洁.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3] 高薇.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5-26.
[4] 焦琳琳.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缓解疼痛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2.
[5] 李乐之.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6] 程清波.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117, 120.
[7] 那艳涛.舒适护理在骨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