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锅炉工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设计;路径选择;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423.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tatus of manufacturing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by questionnaire to 550 large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article understands the situation of the degree of emphasis on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of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the investment of personnel and funds of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the cost and benefit, the difficulties and measures, etc.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the article designs the paths of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from the dimensions that are the degree of innovation, the resources and capacity of innovation, the guide bodies of the innov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and designs the radical innovation paths that are radical and cumulative innovation path, independent, imitative and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ath, employee-led, entrepreneur-led and government-led innovation path. At last, the article presents advices about the innovation paths selection.
Key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reen process innovation; Design of path; Choice of path; Questionnaires
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是促进制造业发展和保障产业提升的基石。自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障碍。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创造大量财富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进行工艺创新尤其是绿色工艺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了解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总结、设计绿色工艺创新路径是加快培育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创新体系重构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1 文献综述
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是由参与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活动的各主体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学习和信息交流促使制造企业在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技术、操作方法、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开发和改良活动[1]。Utterback和Abernathy(1978)设计“A-U”模型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层面[2]。Thomas Cless和Klaus Rennings(1999)提出绿色工艺创新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管制[3]。Urmila Diwekar(2005)和Urmila M.Diwekar等(2010)认为绿色工艺设计包括化学和材料选择时期的决策和后期管理的决策[4、5]。毕克新和冯英浚(2002)提出绿色工艺创新是解决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6]。
目前学术界对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主要从宏观(国家)、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内涵、类型、模式、选择和评价等角度开展研究。Dosi(1982)从技术轨道的角度解释了技术创新路径,认为这是企业经过经济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权衡折衷[7]。Linsu Kim(1997)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径进行技术创新[8]。吴晓波和许庆瑞(1995)通过对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路径的发展经历模仿创新、创作型模仿创新和改进型创新[9]。顾晓燕(2014)提出进行科技再创新的前提是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10]。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Hobday(1995)观察到对于新出现的技术经济范式而言每个国家都是初学者,发展中国家可能跳过过时的技术赶上发达国家[11]。杨志刚和吴贵生(2003)从路径依赖角度对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分析,认为保持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多样性是促进产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最好选择[12]。王卫红(2010)根据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具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方案[13]。姜红和陆晓芳(2010)测度技术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以此为标准将我国42个产业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产业创新模式[14]。
综上,作为技术创新组成部分的工艺创新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从影响因素、重要性和时机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范畴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宏观和微观内容较多,而中观层面较少。近年来学者们对部分地区某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将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和模式通常作为同一问题分析和处理,并未进行严格区分。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基础,有文献认为取决于技术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产业创新规模和发展阶段等[14],尚没有文献根据行业创新特征对制造业创新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总之,尽管国内外已从产业层面对技术创新路径展开研究,但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研究相对匮乏,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的研究更是基本空白。本研究拟调查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设计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并提出路径选择的建议。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现状
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对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四川、贵州、湖北、天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制造业共550家大中型企业的研发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以面谈、电话访谈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从创新意识、成本、效益和困境等角度,设计了创新重视程度、目的、动机、人员和经费投入、成本和效益、困境和措施等共39道题,其中主观题8道、客观题31道,共128个选项。回收问卷中有效173份、无效21份,回收率为35.27%,涉及的行业有:医药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造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和汽车制造。
2.1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视程度
这部分调查包括企业是否重视绿色工艺创新以及重视到何种程度,结果见图1。调查中所有大型企业和75.5%的中型制造企业均设有独立的研发部门,有专门人员从事绿色工艺研发。
2.2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和动机
本研究将创新动机分为被动和主动,将创新途径分为内部和外部。调查显示51.5%的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是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积极主动创新,48.5%是被动创新。73.34%的领先者进行创新的目的是保持市场地位,26.67%的领先者是被动创新;86.67%的追逐者进行创新的目的是在市场中跨越式前进,10.15%的追逐者是被动创新,3.33%的追逐者是避免市场淘汰。关于绿色工艺创新的开发方式和调查结果见图2。
2.3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员投入
人员投入调查包括企业看法、数量和质量三方面。企业看法通过“企业认为技术人员能力开发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如图3所示。数量方面通过各企业绿色工艺创新人员占职工比重体现,如图4所示。质量方面通过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体现,调查发现80%的企业要求绿色工艺创新人员为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由上述可知我国制造企业对技术人员能力开发比较重视,且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源质量状况良好。
2.4绿色工艺创新的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的调查主要包含企业对经费投入的看法、投入比重、投入方向和地区差异四方面。看法方面现状如图5所示。投入比重方面,43.3%的企业对绿色工艺创新的经费投入占总收入的20%以下,30.4%占总收入的20%-40%,剩余26.3%占总收入的40%以上。投入方向的结果如图6所示。地区方面的调查发现在黑龙江省的制造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比重较小,而河北省以南(包括河北省)制造企业的投入占企业每年总收入的10%以上。
2.5绿色工艺创新的成本和效益
关于绿色工艺创新成本,调查发现59.8%的企业认为创新增加了企业成本,其余40.2%则认为降低了企业成本。绿色工艺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关于其对企业发展重要性,调查发现50.2%认为非常重要,21.2%认为重要,11.5%认为不重要。本问卷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三个指标反映绿色工艺创新为企业提高整体收益,体现其经济效益;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指标反映创新使企业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体现其社会和环境效益;利用“降低废品率和节约资源”两个指标体现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调查状况如图7所示。
2.6绿色工艺创新的困境和措施
问卷了解到我国制造业在绿色工艺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如图8所示,其中较高风险、经费和人员短缺是创新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问题企业的主要措施如图9所示,其中最主要是对员工奖励,它对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目前制造业对绿色工艺创新缺乏系统认识,由于短期看不到显著效益故缺乏全面开展的动机和积极性,尽管部分企业意识到绿色工艺创新重要性,但活动大多是零星、分散的。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比较明确,但企业所选择的创新开发方式均较为传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制造业已认识到技术人员能力开发对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创新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良好,但能力有待提高。经费投入有待于提高,且大多集中在技术和设备购买、对人员培训投入偏低;河北省以南地区投入较多。绿色工艺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并存,在环境改善方面仍需格外重视。
总之,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在实践方面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的途径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仍需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制造业产业创新特征的创新路径。
3 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基本路径设计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各制造企业的绿色工艺创新现状重点表征了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三个方面的情况: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动机和重视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以及创新引导主体。而现有绿色工艺创新的途径和模式(即创新路径)主要取决于企业在这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而本文根据创新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创新引导主体这三个维度,总结归纳并设计出不同情景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八种基本路径。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0所示。
3.1基于创新程度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本研究调查发现制造企业会根据自身状况选用不同创新程度的创新方式――局部累积型或者突破型,据此本文提出基于创新程度的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和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
(1)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根据Hermosila(2010)对渐进式创新的界定[15],本文认为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的目的是从制造工艺流程的局部入手,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生产环节,持久地对工艺进行改进、完善,有利于降低创新难度和成本。它需要全员参与并且高度配合,使整个组织适应高频率的动态变化,不断累积创新成果。
(2)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相对于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本文认为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是创造全新的工艺流程、技术或设备,摆脱过去的工艺模仿或全部引进,在若干领域实现工艺水平的突破。该路径的特点为:首先,它多由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研究所合作开发,缩减了企业研发的时间和压力,提高工艺创新的整体效率;其次,它的研发人员对创新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做单独考虑,从而降低了研发人员的工作难度;最后,它的创新程度较大,其突破性成果有助于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3.2基于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根据傅家骥(1998)对技术创新的分类:自主、模仿和合作三种模式[16],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11.2%的制造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模式;31.1%的制造企业选择合作创新模式;37.7%的制造企业选择模仿创
新模式;20%的制造企业选择了其他的创新模式。因而本文总结提出基于创新资源和能力的自主型、模仿型和合作型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1)自主型绿色工艺创新。这是指企业在响应国家绿色生态的号召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工艺研发活动,摆脱从外部引进核心工艺技术和设备等的创新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型绿色工艺创新的企业具备雄厚的创新实力与充分的资源和信息,具有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对团队中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技能要求高,能够对市场环境进行精准的分析和预测,在绿色战略制定方面具有前瞻性。
(2)模仿型绿色工艺创新。根据施培公(1999)对模仿创新的界定[17],本文认为模仿型绿色工艺创新是企业通过模仿他人的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或流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完全模仿或者二次改良的创新活动。其中,完全模仿是对先进绿色工艺的仿造,而二次改良是在引入绿色工艺后,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之符合企业特点。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专利制度的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模仿结果就很不容易。因此,该路径在运作时需有良好的研发团队,并积极与最早创新者进行沟通。
(3)合作型绿色工艺创新。这是指企业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规避创新风险,联合同类型的制造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等进行绿色工艺研发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达到共赢的创新活动。问卷中对“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主要是通过内部研究还是依靠外部合作”的调查结果显示31.1%的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认为合作研究开发非常重要的企业达40%,重要的33.3%,一般重要的13.3%。可见该路径在目前我国制造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该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竞争和创新压力、节约时间,迅速获取更多创新资源,激发企业创新人员灵感。
3.3基于创新引导主体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
研究调查发现绿色工艺创新的引导主体有三类:员工、企业家和政府,本文据此设计以下路径。
(1)员工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Shalley和Gilson(2004)提出员工创新是员工针对组织的产品、实践、服务或程序产生新颖、有用的想法[18]。员工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是指员工作为创新主体参与绿色工艺创新活动,制造企业以提高技术人员研发能力为主、开发其他员工的创新能力为辅,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全员协同创新[19]。该路径的成本较低,可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2)企业家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该路径强调企业家在创新战略制定中的强势地位,发挥企业家精神,由企业家决定绿色工艺创新的决策、方向和定位[20]。该路径对企业家的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它具有冒险性,风险大小取决于企业家制订绿色工艺创新战略的合理性及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绿色工艺创新管理制度。因此,“绿色战略”和“绿色工艺创新管理制度”可以是该创新路径的重要体现。本次问卷调查了这两个因素对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性,43.3%的企业认为绿色战略非常重要,33.3%的企业认为绿色工艺创新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可见该路径已得到部分企业注意。
(3)政府主导的绿色工艺创新。绿色工艺创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创新效益未必马上出现,这就需要制造业外部“动力场”中的政府发挥动力机制[21]。调查发现51.5%的企业认为“国家政策支持”非常重要,充分印证了政府在绿色工艺创新中的重要性。该路径是指政府运用制度、政策调控、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工艺创新活动;具体包括资金动力型支持,如拨款、专项贷款、减免税政策等;引导型支持,分为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保护型支持,分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关税保护政策。与员工和企业家主导的创新不同,该路径对员工的创新意识要求不高,企业风险相对较小。
4 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历时半年通过问卷调查我国13个省、市制造行业的绿色工艺创新现状,根据现状从创新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创新引导主体三个维度,总结并设计出基于创新程度、创新资源和能力、创新引导主体的八种基本创新路径,针对各路径的选择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基于创新程度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从前文阐述中发现,渐进式绿色工艺创新适合于相对复杂、成本较高的工艺创新。而对于时间和压力较大、创新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做单独考虑的工艺创新,适合选择激进式绿色工艺创新路径,便于企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2)基于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当企业创新资源较少、筹资较困难、技术人员短缺时,可选择模仿型创新路径,以节省创新时间和成本。当企业实力薄弱,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较困难,可选择合作型创新路径,与外部机构建立信息技术沟通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当制造企业实力较强,拥有优秀研发团队和充分资源、信息时,可选择自主型创新路径。
(3)基于创新引导主体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对创新人员投入相对较大或者员工创新能力较高的企业,适合选择员工主导的创新路径,通过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当企业领导具有很强的冒险和企业家精神、能够对市场进行精准预测,或者企业拥有良好绿色战略、绿色创新管理制度完备,可选择企业家主导的创新路径。对创新资金匮乏的中、小规模企业,或常常被动创新的企业,可依靠政府支持,选择政府主导的创新路径,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开拓新的发展契机。
本文仍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由于工艺创新是制造企业的敏感话题,多涉及企业机密,加之对“绿色工艺创新”这一研究意义不甚了解,许多企业对调查持排斥态度,调研阻力异常巨大,导致问卷的低回收率,进而约束了研究理论的实用范围。第二,不同行业由于其发展背景、产品特点、工艺特征等决定其创新方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绿色工艺创新的路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各制造行业创新方式的侧重点对制造业分类并研究其路径选择是我们后续研究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红娜, 毕克新. 基于自组织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演化[J]. 科研管理, 2012, 33(2): 19-22.
[2]Abernathy, W. J., & Utterback, J. M..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 Ariel[J], 1978, 64: 254-28.
[3]Cleff, T, & Rennings, K..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European Environment[J], 1999, 9(5): 191-201.
[4]Diwekar, U. . Green process desig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A systems analysis perspectiv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J], 2005, 44(3): 215-235.
[5]Diwekar, U. M., & Shastri, Y. N.. Green process design, gree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A systems analysis perspective. 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J], 2010, 34(9): 1348-1355.
[6]毕克新, 冯英浚. 制造业中小企业工艺创新测度评价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综述[J]. 科研管理, 2002, 23(6): 125-133.
[7]Dosi, G..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 Research policy[J], 1982, 11(3): 147-162.
[8]Kim, L.. Crisis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building in catching-up at Hyundai Motor. Organization science[J], 1998, 9(4): 506-521.
[9]吴晓波, 许庆瑞. 二次创新竞争模型与后发优势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1995, 9(1): 7-15.
[10]顾晓燕. 自主创新模式对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影响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14, 28(1): 11-14.
[11]Hobday.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 Singapore: A test case of leap frogging[J]. World Development, 1994, (30):123-134.
[12]杨志刚, 吴贵生. 复杂产品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以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 科研管理, 2003, (6):31-34.
[13]王卫红. 广东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基于索洛剩余法的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 2010, 26(5):20-25.
[14]姜红, 陆晓芳.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分类与选择模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9): 47-56.
[15]Carrillo-Hermosilla, J., Del Río, P., & K?nn?l?, T.. Diversity of eco-innovations: Reflections from selected case stud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0, 18(10), 1073-1083.
[16]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17]施培公. 后发优势[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18]Shalley, C. E., Zhou, J., & Oldham, G. R..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n creativity: Where should we go from her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4, 30(6), 933-958.
[19]谢章澍, 杨志蓉, 许庆瑞. 企业全员创新及其组织机制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7(5): 7-13.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企业价值;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33-02
以往的许多研究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以损害企业价值为代价的,这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是很大的阻碍。本文将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变量构筑模型,用真实的数据来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使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情况下也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正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的研究将推动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披露方面做出贡献,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尽早使相关部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企业更多地披露相关信息,承担更多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在以往的研究中,衡量企业价值直接用股票价格来替代。本文认为托宾的Q更加准确,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与其价值脱离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托宾Q值也是以股票价格为基础的,但它是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例,弱化了股价的影响,能更好地表现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长期评价。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实证分析
在对披露内容的衡量上,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内容进行强制规定,因此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本文实证研究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认为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而得出的社会责任贡献指标是披露内容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效衡量。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本文将以社会责任贡献来指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具体来自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根据以往经验,股票价格选取为企业年报后一个月内收盘价的算术平均数。
截至2011年3月30日,沪深主板(考虑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不将其作为分析对象)上市公司共计1 933家,由于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需要用到2007―2010年的数据,因此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共计521家,再剔除ST、*ST等28家样本,最后剩余1 384家,再按照1/8的抽样比例,选取了173家样本,这173家样本包含了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的所有13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本文所用分析软件为EXCEL2003和SPSS 17.0。
三、社会责任贡献指标与企业价值分析
(一)社会责任贡献指标
在以往的研究中,在社会责任贡献这个指标上,绝大部分学者都是根据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而来,即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但本文对这个指标的配比性提出了怀疑,认为与资产总额相比,企业的营业总收入更为贴切,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在一个年度内收入与付出之间的配比。基于此,本文把这个指标改为:社会责任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营业总收入。
社会贡献总额是一个总体概念,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付出都可以算作社会贡献,基于以往的研究经验及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把社会贡献划分为政府贡献、职工贡献、投资者贡献、社会贡献、负社会贡献五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远不止上面五部分,其中消费者和供应商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但是用什么去衡量对消费者供应商的贡献是一个难题,各方的理解差异较大,因此在本文中,将对这两种利益相关者略去。
这些指标的定义和具体内容如下:
1.政府贡献率。企业对政府贡献最直观的就是其纳税义务。由于我国目前实行退税政策,退税部分不能包括在内,另外部分企业会收到政府补助,这一部分也应该扣除。
政府贡献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政府补助) /营业总收入
2.投资者贡献率。投资者包括股权投资者和债权人。企业对其的贡献可以通过分配的鼓励和支付的利息来衡量。
投资者贡献率=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营业总收入
3.职工贡献率。企业职工的贡献包括为其支付的各项工资薪金和福利,还包括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的各种培训经费。
职工贡献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4.社会贡献率。前面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比较广泛,包括公益捐赠赞助、环境保护、残疾人基金、水利基金等各项事业。
社会贡献率=(公益捐赠赞助支出+各项公益基金+环境保护支出)/营业总收入
5.负社会贡献率。鉴于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社会效益产生许多负面作用,因此本文设计了负社会贡献指标,由于这些内容较为复杂且披露各异,为简化问题,本文把企业支付的罚款、滞纳金、赔偿金和违约金来衡量这项指标。本文认为如果企业充分履行了社会责任,是不应该产生这些支出的。
负社会贡献率=(罚款支出+滞纳金+赔偿金+违约金)/营业总收入
以上指标数据皆来自于样本2009年年报中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二)企业价值指标设计
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有多种,本文认为投资者对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认可更多的表现在其股票价格上,按照资本市场有效理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已处于半强式有效性阶段,股票价格能够反映所有的历史信息及公开的信息,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属于公开的信息,因此本文考虑将股价信息引入此指标,另外,企业的成长性非常重要,所以本文将托宾Q指这个定量指标作为企业价值指标。
根据定义,托宾Q等于企业市场价值与企业总资产重置成本之比,在实际计算中,托宾Q=(股票价格*总股本+负债账面价值)/总资产账面价值。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定义社会责任贡献率指标来研究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贡献率各项指标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总体上符合预期,两个指标与预期不符,分别是投资者贡献率与负社会贡献率,另外三个指标符合预期假设,并且非常显著,尤其是在政府贡献率和职工贡献率指标上,显著水平在5%和1%以上,这都说明企业足额缴税和维护职工权益都会明显地增加其价值。
这充分说明,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但不会损害企业的价值,反而会增加企业价值,这在当前社会现实情况下意义重大;企业不应该仅仅只关注利润,而应该增强利益相关者意识,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和市场不断的变化,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结合上面的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将来的研究重点将会向下面这些方向努力:
(1)以往研究的数据基本是会计基础型的信息,随着我国企业在披露方面不断的完善,利益非会计基础型数据来进行研究将会成为一个趋势。
(2)利益相关者之间本身存在一个复杂的关系,而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都是把它们割裂开来进行探讨,随着这方面理论的进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社会责任贡献关系的研究将会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建红,杨亚娥.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会计,1998,(11):18-19.
[2] 李建发,.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42-50.
[3] 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59-62.
[4] 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0):34-43.
[5] 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76-81.
[6] 刘海龙.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三个流派[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2):82-103.
[7] 刘秀琴.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上海会计,2003,(5):21-23.
[8] 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架[J].当代财经,2005,(6):121-124.
[9] David, F.Linowes, 1968, “Social Economic Accounting” ,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vol.11,PP45-110.
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现予以公布。各上市公司应按准则第二号的规定,编制、呈报并摘要刊登年度报告。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
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
说 明
(一)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信息细则》)制订本准则。
(二)凡根据《股票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编制年度报告。
(三)本准则规定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包括:
1、封面及目录;
2、年度报告正文
(1)公司简介,
(2)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3)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
(4)董事会报告,
(5)财务报告,
(6)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披露情况要览,
(7)关联企业,
(8)有关本公司的参考信息;
3、备查文件。
(四)公司对本准则列举的各项内容应当进行披露。但是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公司确实不适用的,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修改,同时予以说明。公司还可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内容。
已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包括B股和H股)以及其他类型的海外股票及其派生证券的公司,同时应编制年度报告外文译本。公司应努力保证两种文本内容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本上注明:“本报告分别以中、英(或日、法文等)文两种语言编制,在对两种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已在境内和境外两个以上证券市场(含两个,下同)发行了股票和挂牌上市的公司,在编制境内和境外的年度报告时,应尽量做到内容一致。如果境外证券市场所要求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本准则不同,应遵守报告内容从多不从少,报告编制时间从短不从长,报告要求从严不从宽的原则办理。如境内外年度报告内容有较大差异的,应将另一文本的年度报告列为备查文件。
(五)公司全体董事必须保证年度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正,并就其保证承担连带责任。向股东提供的年度报告可以刊载宣传本公司业绩的照片、图表等,但内容应与年度报告正文相一致,不得有误导和欺诈行为。
(六)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一百二十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报告完成后,公司应立即将年度报告十份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和其股票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在召开年度股东会之前至少二十个工作日,公司应将不超过五千字的报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由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同时将年度报告备置于公司所在地、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有关证券经营机构及其网点,以供股东和投资公众查阅。
已在境内和境外两个以上证券市场发行了股票和挂牌上市的公司,应在同一时间对境内、外市场公布年度报告。如果国内外市场对编制年度报告的期限要求不同,应以较短的期限为准。
(七)如果公司确有困难,无法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百二十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应该在报送年度报告最后期限到期前至少十五个工作日,向其股票挂牌交易的证券交易所提出延期申请,延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同时报告证监会。在申请中应说明延期的原因及预计的最后期限。一旦证券交易所予以批准,公司应在指定报刊上公布延期提供年度报告的消息。
(八)公司按以上第(六)条要求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披露年度报告摘要时,其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年度报告正文第(二)节的数据部分,第(三)节第1、2、3、4条的主要内容,第(四)节第1、2、3、4、5条的主要内容,第(五)节、第(七)节和第(八)节。
经交易所同意,公司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公布财务报表,其后公布年度报告。
(九)年度报告所用的纸张应有良好的质量,幅面应为209×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
(十)本准则由证监会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凡地方有关规定与本准则规定相抵触的,按本准则执行。
一、封面及目录
年度报告的封面应载明公司的正式名称、“年度报告”字样和报告期年份,并可以载有本公司的外文名称以及公司徽章或其它标记的图案。
目录应在封面内首页上排印。
二、年度报告正文
(一)公司简介
本节简要介绍公司的历史与发展、各项主营业务、突出的特点及规模等,以400字以内为宜,可以刊载于封二或正文中。
(二)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本节采用数据列表方式(还可以附有图形表),提供至报告年度末为止的公司前三年(或自公司成立以来)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净营业收入、税后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红利、净资产收益率等。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普通股份总数(按全面摊薄计算)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普通股份总数
每股红利=当年可分配利润/普通股份总数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100%
已发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票(如优先股等)的公司,应按国际惯例计算以上指标,并说明计算方法和参照依据。
除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外,公司也可以采用数据列表方式或图形表方式,提供与上述会计数据相同期间的业务数据和指标,例如,产品销售量、市场份额、以实物量计算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公司各项主要业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公司各地区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等等。
数据的排列应该从左到右,左边是报告年度(最近一期)的数据。报告年度的数据也可采用与其他年度数据不同颜色或黑体字印刷。
(三)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
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应向股东和其他年度报告的使用人报告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本节规定的其他内容。
1、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报告人应首先简要回顾公司在执行年度内总的经营情况。然后对公司所处的行业做简要介绍,例如行业的总体情况、相关产业政策、本行业的主要统计数据等。
报告还应介绍公司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是否为国家主管部门专业定点生产经营单位等。
凡引用的有关本行业的数据,应注明数据来源。
在介绍了行业的情况之后,报告人应较详细地介绍公司在报告年度的经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公司在报告年度取得的成绩与进展以及对经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应分别介绍每类产品的生产、销售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或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项目的收支情况,以及产品改进措施的落实、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人员的增加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等。
(2)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
(3)有关公司的其他情况。公司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补充陈述(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受国家限额控制的资源消耗情况;
②境外市场的发展情况;
③公司外汇平衡情况;
④对公司业务有影响的工业产权及版权的有关情况。
如果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涉及不同行业,则应对占公司主管业务收入10%以上(含)的经营活动及其所在行业分别作出介绍。如果公司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开展业务,还应该按照不同地区或国家来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
2、对实际经营结果与盈利预测的重大差异的说明
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之前或之中公布过报告年度全年或六个月以上(含)的盈利预测,而报告年度实际经营结果与盈利预测存在重大差异的,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包括产生差异的主要项目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条所说重大差异,是指公司在报告年度内的主营业务利润实际数低于预测数的20%或高于预测数的50%。
3、对前次募集资金的运用情况的说明
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募集过资金(包括增资配股),或者虽然报告年度内没有新募集资金,但报告年度之前募集的资金所投入的项目的建设延续到报告年度之内,则应就以下几方面(但不限于此)对资金的运用情况和结果加以说明:
(1)资金的投入情况,是否按计划进度进行,是否控制在原预算金额之内,其他配套资金(如果有的话)是否按计划到位,如有改变,应就其原因及依据进行披露。
(2)项目的建设进展是否符合计划进度;
(3)项目的收益是否与预测相符。
4、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规划
本条介绍公司在新的年度中的业务发展规划,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1)公司在这一年中生产经营的总目标;
(2)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采取的措施;
(3)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扩充;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实施;
(5)正在建设、开发中的项目的预期进度;
(6)人员数量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
(7)配套资金的筹措等等。
5.其他需要披露的业务情况与事项
本条列示报告人或者公司股票挂牌的证券交易场所认为有必要披露的、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其他信息。
(四)董事会报告
1、董事会工作报告摘要
本条摘要登载董事会向股东会提交的工作报告的要点。
2、股票与股东
本条介绍公司在报告年度末股票与股东的有关情况及其在报告年度内的变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1)股票与股本变动情况
①股票发行与上市情况
本项介绍到报告年度末为止的前三年(或自公司成立以来)历次股票发行情况,包括每一次的股票和派生证券的种类(A种股票、B种股票、H种股票、其他种类的海外股票、优先股、认股权证等)、发行日期、发行价格、发行数量、上市日期、获准上市交易数量、交易终止日期等;
②对报告期内因发行新股票(包括送、配股)、拆细或合股等原因引起本公司股票面值和股份总数的变动,对认股权证的购股情况,可转换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和可转换债转股的情况等应分别说明。
③公司本年内各类发行在外的股票的最高价、最低价、年初交易首日的开盘价和年终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以及全年交易量。
④介绍到报告年度末为止的前三年(或自股份公司成立以来)普通股每股净资产的变化情况。
⑤介绍报告年度内公司回购和注销已发行在外的本公司股票的情况。
⑥内部职工股情况,指专门向内部职工发行的股票、股权证及派生证券。应介绍现存的内部职工股历次发行日期、数量、发行价格、托管起止日期、本年获准公开转让的数量等。
(2)股东情况介绍
①股权结构情况,介绍报告期末的股权结构??即以数量和比例表示的国家、法人、个人等各类股东持有的股份和外国投资人持有的股份。
②股东数量,介绍报告期末的股东总人数、法人股东、个人股东和内部职工股东人数等。
③主要股东持股情况,要求将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的名称、年末持股数量、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的情况如实报告。若持股5%以上的股东少于10人,则应列出至少10名最大股东的持股情况。
以上列出的股东情况中对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股东、非境内公民或外籍股东应予以注明。证监会批准豁免的情况除外。
④内部职工股东(指通过专门向内部职工发行而获得股票的内部职工)数量,年末持股总人数、年度内增加(或减少)的人数。
3、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
本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1)现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任期和专业简历,并陈述报告期内前述人员的变动情况;
(2)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末持股数量、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的情况。
(3)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情况(以公司支付为限),包括采用货币形式、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的工资、奖金、福利、特殊待遇及有价证券等。
年度报告中,应列有以上人员的身份证号码。
4、重大诉讼事项报告
本条要求披露重大诉讼事项(如果有的话)的有关情况,内容要求如下:
(1)对发生在编制本年度中期报告之后、且尚未编入重大事件报告的重大诉讼事项,应陈述该事项中的诉讼提出日期、参与诉讼各方当事人、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姓名或名称、受理法院的名称和所在地、诉讼的原因和依据、对赔偿和处罚的要求、开庭审理日期、判决日期、判决结果、诉讼各方当事人对该结果的意见等;
(2)对已编入本年度中期报告或重大事件报告、但当时尚未结案的重大诉讼事项,应陈述其进展情况或审理结果。
(3)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被司法机关处以拘役以上的刑事处罚或受到刑事起诉后,亦应在本节陈述。
(4)如报告期内无以上情况发生,应明确陈述“本年度公司无重大诉讼事项。”
本条所指的重大诉讼事项是:公司以法人的名义、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其在本公司任职而以个人名义作为当事人所参与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声誉、业务活动和未来前景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法律诉讼事务。
如果公司确知存在与公司有关的重大诉讼的可能,也应对此加以说明。
5、年度股东会
本条应公布年度股东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并简要介绍准备提交股东会审议批准的事项,包括下列各项:
(1)董事会和监事会向股东会提交的工作报告;
(2)年度决算和预算报告;
(3)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方案(包括股利分配方案);
(4)新年度发行股票(包括配股)、公司债券和其他股本变动的方案;
(5)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的变动,董事、监事的报酬、福利的变动;
(6)董事会提交股东会审议批准的其他事项。
6、其他报告事项
本条提供董事会认为有必要报告,而又未包括在上述各项之中的事项,例如:
(1)注册会计师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