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点面结合 化繁为简 依情入文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进入课文的切入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切入口找得准找得妙,常常能找到引爆学生思维的“可燃点”,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剖析。这个点应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将课文知识总领起来,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地向纵深处推进,从而带动其它问题的解决。因此如何巧妙切入,悉心演绎好课堂的环节,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为此,就切入的方式,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索和研究。
一、扣“点”突破,以点带面
扣“点”突破,就是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并紧扣关键词来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步骤,带动整篇文章的分析。如《雨说》这篇课文,全诗共九节,内容较长,上课如果仅从拟人手法和雨的象征意义入手,就很难品出课文的内涵。我们依照扣“点”的思路,抓住五次雨说中出现频率最高“来”字来设计课堂教学:“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的?(久旱,长久等待,万物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雨”是怎么“来”的?(温声细语,带着爱心)――“雨”来的目的(探访、亲近、鼓励,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来后雨的心愿(不再走,祝愿孩子们幸福。)抓住“来”这个关键词进行教学,课堂紧凑,能很好地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品出诗歌蕴藏着的内涵。
其实,这种扣“点”的方法,在许多文章的讲授中都可巧妙地运用。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扣住“怒”来进行教学设计:杜十娘对谁怒――杜十娘怎样怒――杜十娘为什么怒――杜十娘该不该怒。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抓住“逼”和“忍”来设计:高衙内的一逼再逼,林冲的一忍再忍,直到逼得走投无路,忍无可忍,小说的便得以呈现。
教法就是学法,课堂上的方法对学生课外的阅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学会了这种方法,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就能轻车熟路,运用这种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宋江的“义”、李逵的“莽”、曹操的“奸”和“雄”、孔明的“智”、薛宝钗的“冷”、林黛玉的“泪”、探春的“敏”、妙玉的“洁”,紫娟的“慧”等等。
二、巧设图表,化繁为简
教授情节曲折、人物关系复杂的课文,我们可以从列图表入手,运用直观教学法化繁为简,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人物关系,理顺文章的情节,提高阅读效率。
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将贾府的平面图展示出来,将黛玉进贾府的路线用多媒体直观的演示出来,就显得简洁明了。设置路线图,是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贾府的典型环境,如果只停留在这里学生还领悟不了《红楼梦》的精妙,借助这个切入口,可引导学生抽丝剥笋,层层深入的去探究隐含在作品深处的奥妙:林黛玉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迂回曲折的线路?(由“进府路线”深入探讨“贾府礼制”问题。)作者描写贾赦院、贾政院时所选的视角、内容、方法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探讨封建家族继承制、贾府权利中分配隐含长房二房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认识某件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好的切入点的选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三.依“情”入文,以“情”为线
初高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乡愁》《雨中登泰山》《荷花淀》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陈情表》《祭妹文》《散步》《背影》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如《与妻书》《孔雀东南飞》等。
当今的教育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文学的生命与灵魂,是文学的节奏与精华,因此对教材的情感分析是语文情感教学的很重要的加热器和推动力,也是感染学生,与学生发生共鸣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授这类作品时教师就应紧紧抓住情感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设计,依情入文,从情入手,以情为线,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并且尽量用浅显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运用情感分析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鲜活、有生命力,学生就会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和灵性。
如:《乡愁》
乡愁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87-01
随着新课程如火如荼的推广,在新理念的在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达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之变化
1、不断的改变学生的主体思想。知识渊博是一个人成就的集中体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教师讲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传统的知识观受到冲击,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更新的速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的突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结合专家关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学的单向传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一问一答为主,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知识,而忽视了不一致的答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自主阅读获得知识。教师在知识量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有些领域学生甚至都超过了老师,使课堂在时空上得到了突破。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体课堂构建的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有学生的活动,但是有学生活动的课堂不一定是学生主体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广下,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活动的部分不断的增加,课堂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学生的声音,但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乐观。通过观察发现:首先,学生主体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太低。高中语文大多数教师的教法都已经采用多样化的学生活动的新课程模式,但是只表现在公开课和课程内容较少的教学中;其次,学生主体课堂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如,有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但是每一个小组的导学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或者有的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有层次的导学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都事先进行详细分析,又或者在公开课上教师会事先告诉小组中一个优秀学生答案等等;再次,学生小组互动产生的新疑问被无情地否定。语文知识是多角度理解和分析的,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理解视角上也各不相同,教师通常只采用与教学辅导书相一致的角度,而没有给予其他观点肯定。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各不相同,课堂的思想也就存在多样化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忽视学生的思维进展,使得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导学问题和巩固问题的设计上灵活性不够。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开展前要有学生的自学,通过预习为新内容的开展提供支撑。通过对导学案的分析发展,大多数的导学案大多数是对教材内容的提问,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理解内容便能够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从辅助学习用书上抄写答案。在巩固练习上,基本上所有的作业都是纸质作业,而且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呈现出单调性。导学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是为突破新内容的重难点服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基本了解都能突破,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在巩固知识上也是,在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促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导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引导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导学问题。但是,导学问题设置要凸显多样性和灵活性,高中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突破,真正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认为,学习的难点主要包括:(1)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感;(2)文章的语言体会;(3)不同人物的性格。要突破这些难点,首先,学生要通过树状结构表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其次,需要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林黛玉近贾府之前的文章,收集作者和作品的简介;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阅读文本,并分析你所扮演角色的个性。这节课的导学问题包括读书、角色朗读、情境展示、结构图等形式,在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学习。
2、教学情境的设计突出生活性。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是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一种感悟,文本阅读是对作者感受的一种体验。每一个文本是理解都是基于理解者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外国的一些什么东西,学生逐渐由日常生活向家电、通讯,由个人向国家转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将这些案例进行语言引导,这些拿来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那么我们是应该继续拿来外国的东西吗?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成两派,有的说拿来主义不好,拿来的东西阻碍民族创新,有的说拿来的东西好,增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这样的争议下开始今天的学习,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更加透彻。
小说阅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们的高中生。通过阅读小说,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喜欢小说,却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小说。因此老师需要探究让学生学会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方法。那么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 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小说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将高中生带进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好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就必须掌握其方法。本文将对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方法做详细的探究。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
1.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明白小说阅读的三要素,即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还要搞清楚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是分析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让学生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说的阅读。第二,要让学生对小说里面的人物作分类。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总是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则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让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或许开心,或许感伤,或许哀叹,或许沉思。那么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就能够给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分类。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鉴赏的明确目标。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步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阅读小说
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步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阅读小说。很多学生阅读小说只是为了好玩,对小说的内容浅尝辄止。有时候只可以做到把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浅尝辄止。要做到全方位阅读小说,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之后,才能做到全面阅读小说。高中小说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为了读小说而读小说,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分析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形成了,老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3.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语言魅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视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说是一门艺术,小说的语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品味小说语言的美。小说语言美要靠学生自己细细地品味 ,老师的讲解是无法替代这个过程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描写林黛玉的句子: 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段人物描写,透过字里行间,学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娇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美。
引导学生学会小说的阅读,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课堂上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比较呆板地只是为了学习,更不能只注重结果。教师在学生小说阅读教学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那就必须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1.课堂再现小说情节
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在高中小说的教学上,学生具有了很强的想象能力,较强的表演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表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还能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形成独到的见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小说,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语文的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小说情节在课堂的再现也让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2.课外小说阅读拓展
教师在小说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的小说作品或者是名著。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的故事,这段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这部名著。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背景以及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对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更加了解,也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课外的阅读会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小说就变成了学生消遣课余时间的一个好工具。通过课外小说阅读的拓展,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积累,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在小说教学上也会变得很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
【结 语】
在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方法教学上,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阅读小说,学会品味小说语言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高效地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让学生做好小说阅读的课外拓展这一方面,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高中小说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明.提高高中语文学习能力漫谈【J】.华章,2011(20)
【2】杨珍.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6)
关键词:职高生;阅读课;建构主义;共建;“对话”
一、阅读课的教学地位
(一)学生现状
当今社会,影视文化的发达,电脑手机的普及,“快餐”文化的冲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手捧一本书籍仔细阅读,欣赏其中的妙处。职高生语文基础差,阅读水平低,让他们爱上阅读更是难上加难。
(二)阅读课的地位
阅读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对于职高生尤其重要。而阅读课的增设正是有助于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们在阅读和听讲的过程中,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对建构主义的诠释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和重构对周围真实世界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由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建构,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这包括启发式、抛锚式、自我反馈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建构对周围真实世界的理解。
三、“建构”职高生喜爱的阅读课
由于职高生的特殊性,阅读课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时数的安排、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的方面应该具有职教特色。
(一)建构学生喜爱的“文本”
文本就是我们学习、阅读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和重构对周围真实世界的理解。而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文本”,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对“文本”的理解。
根据职高语文的新教材的安排以及以往阅读课中对学生最喜欢的书籍、杂志的了解情况,下面对文学欣赏的“文本”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
1.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们较感兴趣的自读篇目(主要来源于课本)。
(1)人生与创造:房龙(美国)《宽容》序言、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海伦.凯勒《给我三天视力》等。
(2)自知与自信:刘敬智《中国人的骄傲》、沙叶新《尊严》、梁晓声《普通人》等。
(3)职业与理想:黎阳《激情人生》、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闻一多《红烛》等。
2.学生们喜欢的中外经典名著(主要来源于阅览室提供的学生读本)。
(1)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两拍》等。
(2)外国文学:《葛朗台》《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挪威的森林》等。
3.学生最喜欢的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博览》《快乐阅读》等。
同时,为了保证阅读课的质量,还应增加阅读课的课时数。
(二)师生共共建和谐的阅读课
建构主义推崇的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平台是“对话”。“对话”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第二层面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建构主义强调,在教育教学的平台上,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不断优化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建构一个和谐的阅读课。
1.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建构生动、易懂的阅读课。在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建构主义正是我们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有力工具。它强调,在教育教学的平台上,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有些教育者学者片面地认为建构主义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又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引导与主体相结合”。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作为一名高的教师,更要在教法上下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在阅读欣赏《红楼梦》中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若没有教师用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章回安排,对于职高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第三回在整部小说中的地位,也很难有针对性地从人物和场面两个方面上欣赏本回的精彩内容的。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在课堂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激发职高生们对阅读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阅读等文学欣赏活动。用声、形、色并用的教学效果,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到学习困难的同时,体现到学习的兴趣。例如,同样欣赏《红楼梦》中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可以通过录像、歌曲来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当学生们观看到录像中演员的一颦一笑时,一位聪慧灵巧、多情善感的林黛玉,一位巧于逢迎、心机深细的王熙凤便马上跃然纸上了。
3.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来建构和谐的阅读课。讨论建构了和谐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它深化了“对话”,引起了学生的“内化”。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在下面准备,课上以讨论方式为主,由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老师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指导,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下面以阅读欣赏舒婷女士的《致橡树》为例:
在课前教师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讨论问题:
(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2)作者用什么意象来表现这些爱情观?
(3)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实际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离开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参与和评价,教师的优劣也就失去了评价的依据;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爱听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内容量大,时间少的困境,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是一个双赢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何乐而不为呢?例如:我上小说时,针对各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只选取一个点来讲,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我重点带领学生分析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技巧;在《老人与海》中,我让学生从阅读中品味老人的独白,感悟老人身上的“硬汉精神”等。
二、“一课一笑”的幽默教学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学生的笑声从何而来呢?它来自于教师的幽默,而学生也十分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一)幽默的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教学的幽默无疑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的最好方式之一。
如我在讲诗歌的艺术表达技巧“欲扬先抑”时,我讲了一个故事,用实例教会了学生什么叫欲扬先抑,还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自我否定心理,让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从此很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
(二)化解教学中的尴尬、活跃课堂
课堂是生动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尴尬局面,这时,如果能巧用幽默,就能控制好课堂节奏,例如老师正在津津有味的讲着课,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在那儿照镜子,破坏了老师的整体教学,此时,教师不必发火;轻松来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上课先学知识,把镜子先收起来”既能提醒学生,又调节了课堂氛围。
(三)余犹未尽的结束教学
语文教师的幽默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众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幽默的语言如清风,可以带给学生无比的舒心与惬意,老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幽默的导入语文。同时,也可以幽默的结束这一节课,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快乐与余犹未尽的感觉,期待下节语文课的到来。
幽默是自信、是智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其语言幽默她讲的课就成功了一大半。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把语文课点缀得神采飞扬,寓教于乐,将快乐教学变为现实。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所以,要让学生喜欢你,做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吧!
三、课堂教学的兴奋剂,鼓励式教学
鼓励性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教学的兴奋剂,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改变原来守旧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心里状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勇敢而又充满信息的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学生和成人都有需求不同的成就,所以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而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当有错时,希望老师给予原谅,得到一次改正的机会。语文教学要适时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创造愉快的情景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做出鼓励性的评价。避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抵触情绪和消极情绪,让学生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勇于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的情绪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