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族元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范文第1篇

苗族女上衣大多以天空的艳蓝色为主色调,以红、黄、绿为主要的点缀色,用色虽然简单,但组合搭配十分丰富,而且对比强烈,其运用相同或近似阶度的高彩度纯色进行组合搭配,营造了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1]。苗族女裙以黑色打底,无彩色基调有力地调和了纷繁复杂的图案纹样和缤纷多彩的色块,既能突出色彩的丰富变化,又显得稳重大方,加上精致而鲜亮的银饰点缀,使整体的服饰形象光彩耀眼,这恰恰与现代色彩构成中色彩调和的理论和表现手法不谋而合。苗族服饰图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符号,是伴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是特有的民族标志[2]。苗族图案纹饰以服饰为载体,与衣服、鞋帽、巾、带、包等整体协调,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特性,营造了炫目华美的风格,其中尤以女装最为突出。苗族女装的图案装饰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和传说中的龙凤形象为主体,辅以几何图案“卍”字、“十”字等抽象符号,表达追求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生活意趣。图案的表达手法多采用刺绣、贴布、绗边、镶缝、戗绲等形式,在服装的领口、肩臂、直襟、大襟、后背、沿边、底摆、袖弯、袖口,以及头巾、围腰、百叶裙、绑腿和腰带等处进行装饰[3]。其中,大面积部位多用刺绣和贴布,边口部位多用绗边、镶缝、戗绲等饰边手法,给人生动秀丽而又富于变化的视觉感受。如图2所示。

苗族服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材质观念,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理念自然地融化在面料的使用习惯中。厚重的苗族银饰和繁复的织绣品需要有厚实的面料作为支撑,因此,苗族服饰面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材质的厚重和耐用[4]。粗棉布、斗纹布、猪红或牛红涂层亮布、平绒布,以及丝绸、毛呢等,构成了传统苗族女装的基本面料。苗族女装中的饰品以银饰品与织绣饰品最具特色。银是贵金属,颜色纯白,具有美丽的光泽,是苗族女性非常喜爱的头饰材料,蕴含着驱邪护身、装饰审美、图腾标识等深厚的文化内涵[5]。银饰品主要有头饰、项链挂件、手镯戒指、腰链、脚链和脚镯等,其中头饰中又分头花、银簪、银凤雀、银花枝、银帽、银角、银梳,以及装饰于耳部的银耳环等许多品种。织绣饰品也是苗族女装中非常重要的装饰品,用各种形状的织片、绣片和各种形式的图案织绣技法,制成的头巾、腰带、围裙、百叶裙、绑腿、织带装饰着全身,营造了五彩缤纷的造型。如图3所示。

苗族女装服饰元素的分类重构

苗族服饰对于现代时尚创意的意义在于通过服饰元素重构所呈现的全新视觉形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服饰文化传统在时尚潮流中的价值和生命力,因此,保留民族服饰传统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现实中发展它、丰富它、充实它和提炼它。

1服装整体造型与款式元素的重构

仿生造型和平面结构是苗族女装审美崇尚的核心所在。外展的轮廓和内敛的结构,以及繁复的装饰是构成款式形态的基本法则。因此,服装款式元素的重构应落实在选取伸展张扬的平直线条,以平面造型结合具有内敛感的结构,按照造型重构所要强调的整体造型、部件细节和重点突出的装饰视点等视觉元素进行“移步换形”,为充分展现装饰性的审美意趣提供舞台。款式元素的重构形式以线条的重构入手,采用打散组合、曲直组合、聚散组合的手法,将外部轮廓线与内部的装饰结构线进行置换、位移、加强或消减;也可以用部件元素作为重构设计中的表现重点,在多个款式的不同部位上进行搭配;还可以发挥苗族着装形式、层次多样性的特质,重构变化出多种内外装、上下装等多种穿着方式,并根据流行色彩趋势选择色彩组合,形成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如图5所示。

2色彩与图案元素的重构

苗族女装以运用同阶度的高彩度纯色组合搭配,营造着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因此,凸显纯色配色的丰富变化是重构苗族女装色彩元素的有效方法。在时尚服装的创意设计中,以明度、纯度和色相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为主要法则,从改变色彩的明度、纯度、彩度,以及色域面积、色彩形状、冷暖比例入手,让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再利用服装、饰品进行“有彩色和有彩色”“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和无彩色”的对比或调和的搭配,结合“上下”“左右”“内外”等各种组合搭配方式,形成具有时尚创意的色彩重构方案。如图6所示。服饰图案的重构重点应表现在单体图案或整体图案造型及其组合的变化,可以从苗族服饰图案中提炼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组合纹样”等图案元素,延伸苗族服饰图案的内涵,拓展并协调可视性的图形、色彩、款式、面料之间的关系,通过排列布局使之系列化、多样化、层次化[6],再利用“分割”“重组”“近似”“变异”和“抽象”的手段,按照时尚创意的审美取向进行“形状”“大小”“部位”和“方向”的重构,运用于时尚服装,以达到创新视觉感受的效应。如图7所示。

3面辅材料与饰品元素的重构

碳族元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元素;数字技术;水墨动画;视觉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迅速发展,具有民族元素的水墨动画在中国动画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它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艺术基础,把水与墨,黑与白进行完美的结合,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韵味,让观众以不同的角度体会中国水墨在三维动画应用。然而,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中,观众的审美意识已逐渐从本土民族文化向全球文化转移,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怎样完善水墨动画的民族性,在创作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 水墨动画中的民族元素

水墨动画被西方誉为“中国学派”动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中国原创水墨动画曾经风光一时,然而随着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制作工艺复杂等因素的制约,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墨动画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美国迪士尼等国家的动画,它们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音乐与动作、剧本与生活等因素完美的结合,使得中国传统水墨动画跌到了谷底。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中国的三维动画而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水墨动画才是发展根本,它在水墨特性基础上,添加了情节和立体空间,使视觉元素得到丰富,让观众全方位受到的视觉冲力的享受。并且,三维动画与高科技数字技术相结合,使得创作三维动画时成本和周期大大的减少,促使中国传统民族水墨动画的逐渐发展起来。

对于动画设计师而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良好的创意构思,墨与水相结合产生的抽象、写意的效果在水墨三维动画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水墨画具有随意、豪迈的性恪,讲究以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境,融入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体现出超雅脱俗的境界,而三维水墨动画在吸收水墨画特性的同时,免去烦琐的绘画工序,减低了制作成本,同时水墨画在构图时讲究点、线、面三味一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构思,免去了构图的讲究,只体现画面的纵向感,在摄像机的角度和人物动作去体现水墨动画的意境。比如《夏》就是以古诗为题材,以水墨动画形式把寓意体现出来,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中国水墨独特的审美风格。

二 水墨动画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三维水墨动画在数字技术的结合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将进酒》三维水墨动画,它以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为题材,应用Maya建模和渲染技术,把古诗以水墨的形式用动画叙述出来,加上摄像机纵向运动,构图的整体性,可以让《将进酒》在诗意表达上更上一层,从动画表现手法来说,节奏有点慢,但实际上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让小朋友学习唐诗时具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间接地传授给他们。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三维水墨动画的形式重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通过画中水物的运动描绘了北宋汴梁清明时节的繁华,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活动,充分把原有画中的各个故事情节调动起来,如表现纤夫拉动负荷过重的船,商队经过市集,茶楼、酒馆等伙计笑脸拉客,街道两边的空地上小商贩张开大伞等,以水墨背景为依托,把各个事件充分的调动起来,让观众直观的领略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以水墨的形式应用三维技术创作大大的缩短制作周期,提高了制作水墨动画的效率,同时解决了大量的人力资料的浪费,让各个环节充分调动起来,从建模、贴图、骨架、分层渲染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工作,利用各自的专长进行三维水墨动画的创作,这不仅给传统水墨动画进行减压,而且给观众展现出新视觉冲击力,提高了水墨动画的审美价值。

三 三维水墨动画的局限性

三维水墨动画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是中国动画史上的创新之举,展现了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具有浓韵的民族特色。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式的动画日益发展,使得三维水墨动画在制作周期和成本等种种原因的约束下,日渐没落。要想创造三维水墨动画新的辉煌,就要找出其原因,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3.1 水墨动画韵味性不足

传统水墨动画讲究的是“浓破淡”的融合,应用宣纸的特性,把八成干的浓墨用淡墨或清水去破,才能使水墨画产生一种神韵的效果,丰富画面的联想,以少胜多高度概括蓄意,只求意境,含蓄的表达出水墨画中高水流水、安静的自然环境,然而,在三维水墨动画中缺少的正是这一特性,由于三维软件在贴图方面只能以实体渲染出来,物体的边线不能以水墨的虚来表达,无法达到传统水墨“浓破淡”的效果,使得整部动画片缺少自然、随意的的意境,这就脱离了传统水墨画的艺术魅力,观众领略的只是水墨动画的表面,而非形、神、意三者同时兼备的艺术效果。

3.2 选题缺少戏剧化冲突和故事性

在水墨动画的剧本选题方面也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在题材上,着重是以抒情为主,而动画片则需要营造戏剧化的冲突,把人与人、人与物的矛盾冲突表现的更为突出,观众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剧情的演变,然而,水墨三维动画中的人物多数是以古代为主,布料与柔体方面要求更高,这样使得三维技术含量和成本大大的提高,人物之间的冲突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欠缺强有力的视觉说服力,正是这一特性,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力不强。例如《唐诗三百首》的三维水墨动画,市场竞争力不够,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需要的是一种“快餐文化”,如三维动画《熊出没》中人物之间的戏剧化冲突和成本低的因素使得市场竞争力高于三维水墨动画。对于三维水墨动画而言,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更多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必须在剧本戏剧冲突上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然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商业化的竞争下逐渐变淡,使得二者之间无法达到有效的平衡。

四 解决水墨动画多元化道路的方法

三维水墨动画日渐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忽视了传统民族艺术的融入,市场竞争力不足,限制了水墨动画的发展,所以,创新和发展水墨动画是首要。对于如何解决水墨动画的发展道路,在此提出几点意见。

4.1 寻找多元化题材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水墨动画局限于传统故事,叙事方法已抒情为主,缺少戏剧冲突,画面元素已水、山、花、树等为主,限制了题材多元化道路,故事性比较薄弱,然而动画片是以“讲故事”为主,把片中的寓意和情节直截了当的表现在观众面前,因为影视是一视而过的艺术,不能让观众在观赏动画片时去思考,应该注重动画的故事性和戏剧情节的冲突性。剧本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故事情节应该贴时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多元化题材应吸收和融入不同风格的艺术元素,突破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利用民族元素融入故事情节,增强视觉空间,利用戏剧化冲突把传统民族水墨表现出来。如美国三维动画影片《功夫熊猫》《花木兰》在这二部影片中并不是以抒情和写意为主,只是把水墨作为空间和背景使用,突破了传统水墨在整个画面的主导作用,把故事的主角戏剧化,不同方式展现出水墨在影片中的应用,感官的刺激性加强,启发和联想的方面减弱,强调了主角的戏剧冲突性,使影片得到进一步的升化。

再如凤凰传奇的MTV《荷塘月色》在这部水墨动画中水墨只作为背景和元素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只配合MTV中的中国民族的视觉元素,融入了传统水墨的荷、水、树、山,用流行音乐和主角把民族元素串联在一起,增加了视觉的感染,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迎合商业目的,把水墨和商业进行完美的融合。

4.2 注重动画设计师的培养

动画在设计领略比其它专业要求更加高,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丰富的电影导演知识、深厚的软件应用能力等,然而中国的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却在动画方面少之又少,这不仅是因为技术难度高,也是高院在培养动画专业人才时没有进行专业性培养和重视性不足。加强多元化融合教育,注重在三维水墨动画方面的培养,重视中国水墨画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培训机构,对三维水墨动画专业人才进行深入的培育。

4.3 注重水墨动画的商业化

要想水墨动画的市场竞争力增强,除了改变原有的艺术表现,还需要把多元化元素融入到水墨动画中,调节好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同时挖掘作品本身的资源。比如,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在取得巨大的票房收入的同时,注重在动画的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商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而中国的动画公司,没有努力开发衍生产品市场,这一点要向美国学习。

碳族元素范文第3篇

我国动漫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深受国外动漫设计的影响。在如今的社会中,国界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即使在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动漫的跨国发展、无论在中国的哪个地区,哪个名族的孩子都认识米老鼠和唐老鸭。对于孩子来说,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不仅能给他们带来乐趣,更能使他们从中学习到广泛的知识。现如今,将民族传统元素融入动漫中,就可以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融入其中,让看动漫的孩子从中掌握到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这对于动漫来说,也会因为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而拓宽了动漫创作道路,既给动漫创作带来新的生机的同时,也宣传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所以,动漫设计与民族传统元素的结合是一举多得的。

一、目前民族传统元素对动漫设计创作的影响

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动画片是非常多的,从对它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汲取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挖掘不同民族的历史,创造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并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进行诠释和表现。动画创作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各个民族文化的解读、传承与传播。对于目前动画创作者来说,必须具有了解和学习各个民族文化的能力,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良好地应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创作出独特的动漫作品。纵观我国的动漫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动漫创作道路上,中国动漫创作经历了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历史经验来完善中国动画产业到创作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动画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动画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和顽强的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元素。

二、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1.民族传统元素在动漫角色造型创造中的应用

动漫角色造型创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部动漫作品的成败。成功的动漫角色造型应该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在创造动漫角色造型的时候,动漫创造人员往往都会全方位地考虑故事背景中的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这部动漫作品在角色的造型设计上,吸取了我国传统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人物特征为背景,把这种艺术方式强有力地运用到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当中。把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动漫角色的服饰和脸谱上,使得动漫作品被蒙上了一层具有强烈名族特色和个性的面纱,使得动画片得到广大人们喜爱,这种不可估量的影响正是动画片的成功之处。再比如动漫大片《功夫熊猫》,该片也正是因为在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上成功地运用了我国传统民族元素才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主要以中国特有的“熊猫”和各种“中国动物”为主题,以中国古典元素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华民族传统元素,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可。总之,一部动漫作品的角色造型创造是该动漫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动漫角色造型的创造上,适当运用一些民族传统元素,能够促使动漫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最终达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2.民族元素在动漫场景创作中的作用

动漫场景指的是影视动画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对于动漫作品的成功与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漫场景创作在影视动漫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动漫作品的创作中,动漫场景通常是为动漫角色的表演提供服务的,动漫场景的设计要符合要求,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要明确地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合核部影片的总体风格进行设计,给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合适的场合。在设计动漫场景的时候,动漫创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将故事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与人物造型设计结合起来,使动漫场景设计与整部影片的风格相一致,做到“形式追随功能,场景追随影片”,这也是场景设计的最基本法则。比如,以动画片《宝莲灯》为例,该片在场景设计的整体风格方面,既吸取了古代传统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的特点,又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场景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人物造型相得益彰,同时还恰如其分地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神话世界。再如《功夫熊猫》,该片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具有东方神韵的写意中国山水画塑造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动漫场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运用传统民族元素,使得动漫设计对观众有了真正的吸引力,真正拉近了动漫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最终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三、总结

碳族元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民族音乐;电影;元素

民族风音乐很久以来都是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整个音乐文化中的一个分支――电影音乐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一批又一批创新风格、创新体裁的电影音乐纷纷出现,中国电影人将本国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出现的乐器相应运用到电影创作中,这其中包括二胡、鼓、唢呐、琵琶、古筝,等等。在中国电影作品的配乐中,很多都包含了具有典型古典情韵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这为电影中刻画人物形象和营造场景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

纵观世界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再从黑白到彩色,或是从胶片到模拟,多年来,电影创作者们都在尽可能地发挥电影的综合传播优势,他们将用庞大的中华文化作为依托,这种艺术风格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元索在电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听觉传播作用,这一点,在近几十年来的电影作品中十分突出,华语电影中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传统音乐之风。

善于将民族音乐应用于电影中的作曲家赵季平曾说过,并不是在电影中用上一、二件民族乐器就能算是民族风格了,民族风格的最根本是民族素材的整体应用,用来表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在华语电影创作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将作品与传统化、中国化、民族化相关联。民族音乐在电影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也随之上升。正如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所说,音乐在银幕里的运用,挖掘并强化了角色的内在性格。它将整个画面场景都笼罩上了一层特定的气氛,可以是恐怖、壮丽,还可以是欢乐、悲惨。电影中平平淡淡的一次对话经过音乐的衬托会产生诗意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音乐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一条纽带,它将所有的电影效果统一成一种奇特又完美的体验过程。

著名导演张艺谋先生的部分影视作品里就运用了很多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成绩不菲,这也正彰显出中国民族特色音乐在影视音乐世界中将要掀起新一轮的。

一、《十面埋伏》中的琵琶曲的独特

《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曲之一。张艺谋导演直接取用曲名作了电影名字。电影中琵琶的运用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在垓下战斗,刘邦曾运用“十面埋伏”阵法将西楚霸王项羽打败。过去的终将成为历史,而根据流传下来的曲谱,人们将整曲一共分成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政,乌江自杀,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13个部分。此曲作者运用了大量演凑技法描绘出了刘邦在大败项羽后军队凯旋的威武雄姿。

《十面埋伏》里的主要乐器――琵琶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自唐代以后,不论是琵琶的样式还是演奏技法都取得了空前的进展。经归纳,琵琶光指法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1)轮指系统;(2)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1)按指系统;(2)推拉系统。”琵琶曲又分为武曲和文曲:所谓武曲,往往是在弹凑时运用右手的技法较多。而文曲,则是运用左手的技法较多。《十面埋伏》中,丰富的琵琶演奏技法对战争场面的烘托起到了高度的艺术感染作用,随着悠扬的琵琶声响起,我们既可以听到细腻而温婉的文曲,也可以听到肃杀力极强的武曲。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二胡与琵琶协奏而成的汉朝《佳人曲》也被应用于剧中舞蹈作配乐。此曲被用来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配曲里的佳人形象与电影中小妹的形象相互衬托,南方佳人往往形象艳丽妩媚,北方女性多晶莹剔透。北方的佳人众多而小妹是在万千佳人中独立的,拥有绝世的容貌。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庸女为伍,却无法在世间寻找到一位真正的知已。片中她独依栏杆时,眼神中的哀愁表现的不仅仅是她的超世脱俗,更使小妹的楚楚可怜,深深地打动人心。音乐所表达的佳丽美人形象与导演所要塑造的小妹形象相互呼应,她高傲纯洁,为情感愿意抛弃生死。影片在此时以委婉的琵琶曲表现出小妹的细腻温柔又略显一丝哀愁,暗含了无穷的韵味,小妹这一人物形象被塑造得如在眼前一般。高尔基曾经说过,不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任何艺术都用来启发人们的某种感情,培养人们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态度,音乐也是如此。乐器琵琶演奏出的音乐细腻、委婉、动人,这一点在《十面埋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使音乐与影片中神秘的气氛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琵琶曲同样恰当地渲染了情境,起到了重要的叙事作用。电影着重于“埋伏”这两个字。当年楚汉两阵在垓下大战时,汉军运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大败楚军。音乐中琵琶曲铿锵有力,对杀机四起的场景进行烘托,两三声弦语的开场烘托出一番山雨欲来之势。乐曲逐渐由转至低谷,急转后,影片中的伏兵出现,观众眼前便出现两阵人马焦灼的对弈状态,紧接着急促的琴弦声将楚霸王败相展现得淋漓尽致。琵琶曲渲染战场的氛围是十分恰当的。电影中,张艺谋曾邀请有十多年电影配乐经验的人士加盟,很多音乐人将东方文化殊的音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此时高水准的琵琶演凑奇崛却不生涩,震撼却不突兀。

电影《十面埋伏》中,民族音乐元素自身给观众展现了一幅亮丽的新画面。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音乐拍摄过程中的应用推动着影视的发展。

二、从《三枪拍案惊奇》到《山楂树之恋》

在《三枪拍案惊奇》中,主题曲选择秦腔片段,展现陕西最经典最上口的旋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主题歌《我只是个传说》当中的亲自献唱几乎倾倒了所有观众。张艺谋曾在访谈中透露,在与作曲人商量音乐创作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电影将要呈现的视觉形象是“红男绿女”,希望音乐可以将这一形象画面展示得更出彩。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配曲《我只是个传说》所体现的多样化风格中感受到。《我只是个传说》曲调上特有的西北地域的苍凉豪迈风格,给人的感觉如同西北人民的淳朴、阳刚。导演还专门为磅礴大气又轻灵古朴的歌词添加了时尚元素――演唱者特有的地方语言,将平民幽默微微带出。曲作者赵麟创造性地运用RAP的感觉,但风风火火的乐曲还是迎合了大多数观众的听觉需求,张艺谋用陕西大俗话对“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的演绎将民族地域风情推到了极致。

2010年,最受大众瞩目的电影莫过于《山楂树之恋》了。影片中只用了一首插曲,出现在全片结尾处。这首歌根据前苏联老歌《山楂树》改编而成,很多人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整首曲子在美好的回忆中透着淡淡的哀伤。《山楂树之恋》的音乐持续35分钟,音乐线条简单,旋律纯情又略带忧伤。在电影音乐中大量运用了民族乐器――古筝,从开始单纯优美的古曲开场直到最后的忧郁和沉重感,令观众情绪与剧情同步。影片中最感人的部分由熟悉的旋律悠然带出,让人顿时心生感慨。从开场,古筝独奏的弹拨方式就避免了过于缠绵悲伤的情绪,呈现的却是阳光与青涩的质感,只是到后来慢慢加入了弦乐,才对悲伤的男女主角感情部分稍事渲染,但是又没有过分夸张,点到为止。这首老歌用古筝的独特性生动地配合着《山楂树之恋》的情绪。

三、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

张艺谋曾这样说:“我想要的风格是扎根在我们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东西,那些东西都‘俗’,可民俗的才是最雅的。”他的其他作品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英雄》等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大红灯笼高高挂》由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家庭生活中人生景象,《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基础音乐内容是由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在音乐的应用上带有许多戏剧性特征,非常规的构思。剧中运用了多次京剧紧锣密鼓的打击乐,没完没了的西皮流水,加上步调紧逼的女声合唱,压抑又具恐惧感的音乐诠释着电影中封建社会下特殊家庭人性的扭曲。“音乐在影片中不完全是托举和陪衬,还承载着一定的表意功能,它们伴随着颂莲命运的变化适时出现,没完没了,仿佛是人生悲剧的循环往复。”秦腔,民间又叫乱弹,始于西秦腔,在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等地十分流行。秦腔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由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张艺谋早年间拍摄的《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每次出门告状,都被配以画外声―― 一声秦腔叫板“走哇――”,使剧情结构紧凑清晰,同时抹上淡淡的地域色彩。近期电影《英雄》,张导以我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战国末期为时代背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虚构出幕幕动人心扉的感人画面。配乐方面运用了大鼓、小锣等各种乐器,民族风格十足的音乐与西方小提琴的参与使整个影片充满深远、阳刚、沧桑又不缺乏浪漫的感觉。

四、结 语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数千年的深厚底蕴给我国电影音乐的制作提供了极强的生命力基础。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整个音乐文化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电影音乐成为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影视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繁荣,电影音乐正在一步步走入它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给中国电影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为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无尽的源泉。

无论是张导的《十面埋伏》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秋菊打官司》,电影配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配合相应的视觉画面,使电影的地域乐彩、民族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刻画更加入木三分。

今天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影视市场国际化的当前,我国的电影不容易在电影制作规模、常规技术、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与美国好莱坞或欧洲影视竞争进而被世界认可,世界各国电影受到好莱坞的强劲挑战,而从出于保护民族电影产业、捍卫文化多元性和坚持民族价值观念的考量,我们可以采用人物角色、人物造型、风格与音乐方面的民族特色来表现自身独一的民族特性,惟有此中国电影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在国际电影中的地位。张艺谋一辈优秀导演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使音乐展现出灿烂悠久的中国特色音乐文化,使其焕发出亮丽的光辉。

音乐无国之界限,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地球上不同国家人民所共通的。又因为有着地理环境的差异,民族个性的不同以及文化氛围等各不相近,不同民族的音乐表达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音乐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性。从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到《英雄》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潮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本民族音乐为根基,国际化、多元化的音乐配乐影视作品正朝着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孙献韬,李多任,主编.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3] 马波.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下)[J].交响,2005(02).

碳族元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教育意义

一、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意义

(一)社会文化背景

如今,外国文化的影响极大的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幼儿处于各种观念形成发展的最佳期与关键期,更容易受到强烈文化艺术的刺激影响。长此以往,民间艺术的传承,最后将被人们渐渐淡忘、所剩无几。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教育尤为重要,使幼儿通过欣赏、交流、感受、了解、体验民间艺术独有的魅力,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国学文化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和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各个阶段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个性,提升艺术审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民间艺术作为国学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入幼儿教育使国学文化成为伴随其一生受用无穷的艺术和道德财富。

二、民间艺术融入幼儿教学

(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目前幼儿国学艺术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不能缺乏方法盲目跟风,在教学中引入民间艺术元素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民间艺术的元素才能逐渐渗入幼儿的艺术审美观念中,对艺术创新和审美观的构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形象生动、引导欣赏

幼儿的形象思维强,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图画、新奇的物品和精彩的花纹都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其主动参与到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例如:

1.戏曲艺术

活动开始前拿出准备好的京剧脸谱,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随后播放京歌给幼儿欣赏。它京剧相比,京歌是含有京剧的音乐元素在内,更加现代化,易于幼儿理解。当幼儿相对熟悉京歌的曲调之后,再引导幼儿欣赏纯正的京剧,这种鲜明的对比会更加强烈,加深印象。

2.纸的艺术

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纸,从而引申讲解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简单讲解剪纸的制作方法,引起孩子们对构图、剪纸等技巧的兴趣,让幼儿视觉上感受其镂空、通透的特点,从剪出的精美图案美萌发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

3.中国著名瓷器———青花瓷

主题活动“青花瓷”中,首先引导幼儿欣赏富有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让幼儿了解青花瓷色调、装饰与花纹等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栩栩如生的艺术美,从而激发孩子对青花瓷的喜爱,也初步了解其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三)学贵力行、知行合一

在美术教学中,丰富的艺术实践,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民间艺术开发和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必须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时间和空间,保证创造性活动的可能性,具体做法有:1.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在剪纸活动中,教师要提供剪刀、彩笔与纸,以及启发孩子的思路,让孩子自由发挥,他可能剪出各种常见的事物。2.在京剧鉴赏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当幼儿通过京剧、京歌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后,再通过开展动手设计、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对京剧脸谱不同颜色、线条、花纹的特点了解不同人物脸谱的特征,并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脸谱创作中大胆地用“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进行尝试。

(四)创设环境、耳濡目染

《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情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开展幼儿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将经典艺术创作和幼儿园环境有机结合。例如:进区牌、家园共育、家教专刊、走廊、窗户、楼梯等。进区牌上装饰中国结,或用书法和国画技法点缀装饰;家园共育;教室走廊布置上,在窗户上贴剪纸、讲台上摆设瓷器、墙壁和走廊上张贴国画;提供美丽的范本作品、建立民间美术角等。

三、民间艺术课程的实施成效

(一)鉴赏美的能力

幼儿审美观和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构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淀过程。通过将中国元素引入幼儿艺术教育,有助于幼儿初步了解传统艺术之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民间艺术教育,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重要是培养了幼儿的手脑并用、勤于思考的创造能力。为适应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引导幼儿大胆创造。

相关期刊更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民族大学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