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十年的重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直观感受到了不同增压方式的不同。
古语道:
“三生万物”,
这也让我看到了在小排量增压方面的多种可能。
设计_杨威|
简单直接的涡轮
1.4L的排量,无论在什么时候看,都无疑是小排量,尤其是以前因为自身实在底气不足,这个级别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只能在微型车上配备,与手动变速器搭配起来,在市区道路上还是可以满足基本通勤和轻货运的需求。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涡轮增压的帮助,让1.4L的发动机可以满足A级车的动力要求,甚至还可以强调一下此前从未想过的运动性。小型的轻量化涡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早年间人们最初接触涡轮车所诟病的迟滞现象。杉杉的这辆奥迪A3在D挡正常行驶时,1800rpm左右即可激发其启动,不注意体会的话,匀速起步几乎都察觉不到它的工作状态。7挡双离合变速器的升挡逻辑十分积极,80km/h就可以升到最高挡,在限速范围内几乎都可以把转速控制在2300rpm之内。几天试驾下来,综合市区和市郊的路况,百公里油耗也得以在7.2L左右,令人满意。
满足基本的驾驶显然不是这台发动机的初衷,全铝材质降低了车头的重量,减小减震弹簧的负荷,从而有更好的指向性。缸内直喷也可以更精准地混合空气和汽油的比例,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油耗和降低排放。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正如现在奥迪等多家厂商推崇的缸内直喷技术,无论是有增压的TFSI还是自然吸气的FSI,相比同排量进气歧管喷射的发动机,都有在低速行驶、低转速运转时的乏力感受,这在1.4T、1.2T甚至1.8T发动机上都能体会到。但是这只是在横向驾驶过很多车型后才能察觉。也好在现在涡轮启动的时机逐步提前,1700-1800rpm启动后就可以直接迸发最大扭矩,这又可以极大地弥补初段乏力的表现,同时双离合变速器极快的换挡,令起步和行驶中的再加速过程都一气呵成,毫不迟疑,不易能感觉到这发动机排量只有1.4L。
说到动力表现,这可能是涡轮车可以越级挑战自然吸气车的最大资本。如杉杉这辆1.4T的A3,在1750rpm涡轮启动后,一直到3000rpm都可以发挥出最大250Nm的最大扭矩,而在5000-6000rpm区间可以爆发110kW的最大功率,这些拗口数据换来的就是8s出头的百公里加速,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7挡双离合极快动作和极小动力损失的功劳。横向对比同样打出运动牌、有创驰蓝天技术的马自达昂克赛拉1.5L车型,也只有86kW和148Nm的数据,加速则需要12s。甚至跨级挑战2.5L锐志也几乎能打平――142kW和236Nm换来9s加速,但是排量却大了1.1L,更关键是6缸对4缸,这本身已经不在一个量级。本田2.0L的9代雅阁,有着114kW,190Nm数据的地球梦发动机,驱使CVT变速器甚至都要10s之外的加速。
简单、直接是这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给人最直观的体会,驾驶者无需去思考,在需要的时候尽管踩下油门踏板唤醒涡轮,剩下的一切它都会按时按量去完成。
并不简单的1.8L
最开始听然然说她机械增压的路特斯Elise s排量只有1.8L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1.8L的排量怎么能满足一辆纯粹竞赛需求的跑车呢,纵然车身经过极度的轻量化,但毕竟1.8L发动机所能提供的动力也很有限,况且4缸发动机在响应速度和线性发力方面本身就是短板。
虽然老款奥迪TT也有1.8T涡轮发动机,但它更多的是倾向于运动车型,而不是真正去赛道驰骋,所以并不能够相提并论。
说回这辆路特斯Elise s,在笔直的道路上,坐在副驾的然然让我尽管深踩油门去感受这台1.8L发动机的实力。我重新调了一下座椅以适应油门、刹车、离合三个垂直的踏板,挂入一挡,大油门起步瞬间弹开离合器,身后中置发动机的响应速度超乎我的预期,强劲的扭矩突破了225mm宽后轮的摩擦力,伴随着明显的打滑,小车迅猛提速。失重导致血液涌入我大脑,稍微迟疑转速已超过6000rpm,赶紧换二挡,保持住油门深度,车辆的加速度丝毫不减,近乎贴地的座椅令速度感加倍显现,还没换到三挡,时速已超过100km/h。适当减速继续升挡,发动机的声浪充满小小的驾驶舱,每一次路面的颠簸毫无保留的传递给身体。
如此直接、暴力的动力表现和响应速度,令我不免对它产生很大疑惑,然然看出我的心思,笑而不语的只是让我继续猛轰油门去催促它发力。这一次我也更加肆意大胆,看清楚路况后,随着再一次车尾的扭动,我一路加速直至最高的6挡,每一次升挡只是转速下降,而车速线性不减,轻微的回火声音仿佛还在刻意地我。短短几公里的感受,令我对这台发动机充满好奇,于是停下车,仔细端详了一下后备箱盖下的这台小心脏。
打开一看的确是一台4缸发动机,普通的在于还是丰田生产的民用发动机,不普通则在于有了一个机械增压泵,也正是有了它,才让这一切看上去不同寻常。这台也应用在其它量产车型的丰田发动机,1.8L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双VVT-i,有Eaton TVS技术的Maguson R9000的机械增压带中冷器,在6速运动型齿比的手动变速器配合下,6800rpm时最大功率162kW,4600rpm时最大扭矩250Nm,与其它大排量跑车横向对比不出众的数据,在复合材料轻量化车身上却有着每吨173kW的功率重量比,也造就了4.6s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不可谓不够强劲。
而机械增压不同于涡轮的地方,也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由曲轴带动的增压泵,只要发动机在运转它就在工作,因此令增压泵和发动机成为一个整体,在任何转速区间的发力都是线性的,它的这种组合方式导致其结果更类似于一台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丝毫感受不到小排量所担忧的动力不足,而这正是Elise s以小排量勃发强劲表现的根源,而它可能也是我能接触到极为少有的小排量机械增压发动机之一。
内藏乾坤的双增压
敏敏的这辆尚酷,深灰色的素车,没有改装,也不是R、或者大功率的2.0T车型,只是两厢双门四座的轿跑车而已。但既然她主动参与这次的选题,我隐约感到一定是会有些不同的。果然,当敏敏为我拉开副驾驶门,给我看车辆出厂铭牌时,印证了我的猜测――1.4L涡轮和机械双增压款。
坐上驾驶位,打火着车,即使是强调动力表现的双增压车型,但是依然很平静,毫无躁动倾向,机械增压器默默地在机舱内工作,不知道是双增压的人猛一上来丝毫不会察觉。挂挡出发,60km/h的时速,DSG变速器已经升到最高挡,转速也始终在2000rpm之内,所以都无需涡轮帮忙。此种行驶状态下,看似少了一个增压器,心里可能会有不甘,但其实这样的中低速行驶才是我们日常遇到90%的实际路况,而机械增压则令这台1.4L的小发动机和自然吸气发动机毫无差异。主观上的感受,几乎和1.6L甚至1.8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表现接近。之所以说是接近,是因为这种比较都是建立在2000rpm左右的前提,因为转速继续提高的话,涡轮迅速启动介入,无论功率还是扭矩,完全超过了这些自然吸气发动机。
说起众筹,众说纷纭。在中国人眼中,大多与项目、投融资、互联网联系起来,实施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而笔者所说的众筹则是聚焦资源、智慧与创意,其读者、通讯员到编委,用所见所闻浅析《长江蔬菜》如何面对改革大潮,从大众募集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金点子,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科普立刊,
以大专家与大农户搭建示范窗口
1984年,武汉“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发起,传统的计划经济统购包销模式被彻底打破,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风险?行业管理者把目光聚焦到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上。时任武汉市蔬菜产销办公室的领导班子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蔬菜》在北方市场名气大振的强劲势头和以研究为主的办刊定位,决定以科普定位创刊、开辟南方市场。由此《长江蔬菜》杂志的前身《武汉蔬菜》应运而生。
一本蔬菜专业科普杂志,要想在读者面前站稳脚跟,没有人才,无以为继;没有文化,再好的产品难以成精品。人才,包含总量、结构、素质,体现在科技、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为此,《长江蔬菜》把借脑、借智作为创刊的立足点,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注重打造人才高地,在物色主编的人选上颇有讲究,第一任主编为国内著名植物生理学专家、浙江大学李曙轩教授;第二任主编为国内著名园艺学专家、西南农业大学刘佩瑛教授;第三任主编为国家二级研究员、中国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特色蔬菜首席专家、湘研辣椒育种核心成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邹学校。同时在编委和通讯员聘任上多方征求意见。从国家农业部到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均以高校、科研院所、省市农业管理部门及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深专家作为首选,如瓜类专家侯锋、茄果类专家张继仁、水生蔬菜专家孔庆东等重量级人才,均名列其中。另一方面注重推广,利用资深编委、农业推广研究人员、土专家,与规模种植大户搭建若干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窗口,并陆续通过《长江蔬菜》平台,以菜农的现身说法,将高产高效经验推介给农友,使菜农产生了“一本万利”的联动效应。
联办立社,
以大协作与大联办推动杂志发行
《长江蔬菜》创办初期,单靠邮购的发行量十分有限,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难以为继。为了扩大发行量,《长江蔬菜》的第一反应就是众筹发起者、支持者的要素资源。于是,由武汉市蔬菜办公室发起,组建长江蔬菜协会设想成为现实。长江流域的上海、南京、杭州、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合肥等多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踊跃参与。协会章程规定,年度工作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会员单位轮流主办,定期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提出意见,使《长江蔬菜》成为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农业部全国丰收计划,在长江流域开展蔬菜高产协作攻关行动,协作组各成员单位把《长江蔬菜》作为推动攻关行动的窗口,使《长江蔬菜》不仅成为合作交流的平台,而且发行量呈几何式
增长。
创意立智,
人生辗转有跌宕,自古创业无坦途。《长江蔬菜》自创立之日起,经历了4次变革。
一是吃小灶期。1984-1994年,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时期,为扶持《长江蔬菜》发展,主管部门每年从项目资金中补贴一部分发行经费,但躺在“母亲”怀抱是难以自强自立的。
二是管办分离时期。1995-2005年,《长江蔬菜》利用大联合、大协作推高发行,不仅为一批用户和广告客户搭起了沟通桥梁,实现了双赢,也使《长江蔬菜》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此,长江蔬菜人走出了“母亲”的怀抱,开启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新征程。
三是高速发展期。2006-2011年,《长江蔬菜》把培养大用户、大客户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摒弃只管“揽”(揽广告),不管“培”的思维定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人脉资源,为新型经营主体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使一批小企业迅速成为瞪羚企业。伴随着《长江蔬菜》忠实大用户、大客户的兴起,《长江蔬菜》发行量突破3万册,杂志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攀登高峰,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十大名刊”、 “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双百期刊”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荣誉,杂志社的经济效益呈现日进万金的喜悦景象。
四是文化产业改制时期。2012-2017年,面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大潮的兴起,历经市场经济大潮撞击的《长江蔬菜》,反而感到更轻松,因为转企改制对他们来说只是身份转换而已,因此他们没有寄希望于在改革补贴政策上分享一瓢羹,而是抓住改革机遇,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分配能高能低”的F代企业
制度。
面对纸质媒体市场低迷的压力和新媒体、网络媒体的夹击,不断锤炼编辑智慧,大胆尝试了纸质版改版和网络版的提档升级。在纸质版改版方面,增加下半月刊产业版的可读性,让编辑走出去,采集新型经营主体的创业发展经验,使生产经营者适时分享创业成果;在网络版的提档升级方面,大胆引进年轻人才,实施顶层设计和模块创新,长江蔬菜微信公众号粉丝逾10万,承接新订单额度超过六位数,《长江蔬菜》的发行和广告收益逆势
上扬,并于2013年、2015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百强期刊”荣誉。
平台立人,
以大网络与大活动推介致富能人
这是江苏太仓市一座工厂内每天都会上演的一幕。在这个人口仅45万人的县级市,世界银饰大王——美国宗宗珠宝集团就隐身于此。在宗宗珠宝底楼的模具库,10多万个银饰模具静悄悄地躺在货架上,这些模具的意义是:至今宗宗珠宝已开发出逾15万款不同的银饰产品,而随着业务量的逐年增加,研发中心的人员编制,也从13年前的10多位,增加到近500位。
事实上,从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到在美国洛杉矶建立总部、分公司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这家起步于宝岛台湾的银饰航母经历了三十年的商海沉浮。而2009年,当它将自己三十年的积累聚焦于广阔的内销市场,不知会造就多少人的财富之梦?
1975年:“担当”换来机会
1975年初春的台北,春寒料峭。走在台北市的街头,魏朝宗的心情降到了冰点。几分钟前的那场遭遇,让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此时的魏朝宗是台湾文化大学大四的学生。由于家境贫寒,魏朝宗大二开始便利用课余时间,帮台北一家珠宝公司推销人造宝石。就在出事的前一天,一个老客户让他第二天把价值10万元台币的人造宝石送过去。
魏朝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10万元台币在上世纪70年代,已是相当大一笔数目。他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客户的认可,终于争取到一笔大单。第二天11点半,魏朝宗如约来到客户公司。双方清点完宝石数量已接近中午1点,客户提出吃完饭再付钱。
可就在魏朝宗和客户进到饭店不久,一件蹊跷的事情发生了。两名客户以上厕所为由相继离席。一等十几分钟过去,如梦初醒的魏朝宗夺门而出,无奈此时的客户早已带着自己送来的人造宝石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朝宗彻底崩溃了。当时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600元台币左右,10万元台币相当于他160个月的生活费了!走在台北的街头,魏朝宗手足无措。
然而魏朝宗并未因为别人骗了他而溜之大吉,相反他求爷爷告奶奶借遍周边亲友,硬是把10万元台币的货款悉数赔给了公司。祸兮福之所倚,魏朝宗没想到的是,他的担当反而让珠宝公司负责人对他另眼相看。珠宝公司开始给予魏朝宗大量优惠政策,8年之后,这个曾经的愣头青已积累了上百万元台币的资产。在此期间,魏朝宗的宗宗宝石公司在台北悄然成立。
一千八百万件银饰不就是一座金矿吗
1985年,魏朝宗已不再满足于人造宝石的销售生意,他和家里的四位兄弟一起成立了宗宗珠宝集团,专门生产加工人造宝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的人工成本普遍上涨,而宝石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成本,他把工厂分别开设在了曼谷和江苏苏州。
1991年,为了摆脱宝石工厂的困境,魏朝宗决定转型加工银饰品。由于当时宗宗公司的客户都是制造饰品的工厂,所以转型之前,魏朝宗根本不敢声张。他私下找来两个在业内没什么名气的技术人员充当设计师,殊不知两人一来,就把魏朝宗的第一笔生意搞砸了——接到1万条手链的大单,魏朝宗非常高兴。不到3个月的时间,1万条镶满了宝石的银手链便赶制出来了。然而让魏朝宗没想到的是,手链刚运到美国,就被客户退了回来。
原来,手链在接口设计上有缺陷,往往一扣上便很难打开了。加上外国人力气大,手链经常被拉断。
技术人才的缺乏终于让魏朝宗尝到了苦果。为了解决手链的接口难题,魏朝宗和技术人员们不眠不休,整天都泡在车间里埋头研究。4个月后,宗宗研发了一套独创工序,全面解决了手链易断的问题。
两年之后,宗宗珠宝集团终于在饰品加工界站稳脚跟,被业内称之为“手链之王”,越来越多的国际时尚品牌也开始慕名而来,委托宗宗代工生产。
为了满足欧美地区供货的需求,2000年魏朝宗又在广东东莞开设了第三个饰品的加工工厂。这个时候,魏朝宗已经在泰国和大陆拥有了3家饰品制造厂,员工超过3000人。据悉,这三个成品工厂一年可以生产1800万件到2000万件银饰,占全世界产量的1/10左右。
宗宗珠宝每年消耗白银10万公斤左右,若全数用来生产奥运银牌,可堆叠出393座台北101大楼的高度。而这些用白银和人造宝石制造的饰品,每年会给宗宗带来数亿美元的销售额。
自主品牌琦珂横空出世
一个台湾宜兰的农家子弟,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成为世界银饰品界的重量级人物。可是,魏朝宗的内心还是有一丝遗憾:他的产品全部都是代加工,销往海外,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且自己在大陆投资了20多年,大陆的消费者却买不到自己生产的饰品。
“就算是自己掏腰包,我也要把CHIC ZONE(琦珂)做起来。”2009年,已在珠宝代加工领域深耕三十年的宗宗珠宝,已不再满足于替他人做嫁衣,逐渐成熟的内销市场让魏朝宗决心竭尽全力,豪情一搏。
事实上,魏朝宗的战略转向确实踏准了行业的大趋势:2003年以来,我国白银饰品消费年均增长率高达10%,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饰品消费市场。
此外,相比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珠宝材质,银饰显得有档次而价格又低于黄金,对于广大都市女性而言无疑是一种上佳选择。这时如果有一个品牌能将银饰品的样式、风格做到淋漓尽致,那它必定能在一望无垠的内销市场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宗宗在生产研发上的先天优势,为CHIC ZONE接下来的市场攻伐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十年专注于首饰设计生产,为全球数十个顶尖时尚珠宝品牌代加工首饰产品。国际最前沿的佩饰理念,宗宗的设计们如数家珍;CHIC ZONE每一款产品的诞生,均源自于数十种唯美思想的碰撞和升华。如果说是那些顶尖的时尚珠宝品牌引领着国际流行趋势,那么CHIC ZONE永远比流行快一步。在中国,CHIC ZONE在做国际首饰风尚的代言者。同时其三十年的生产加工能力,能确保经销商能在一年365天中源源不断地向当地市场输送产品。
一场铺天盖地的银饰风潮已经迅猛而至。对于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三十年的魏朝宗而言,他是在用自己前半生的所有积累换取一张新的蓝图;而在这张徐徐展开的蓝图上,不知又会有少人因为琦珂的生根之梦而崛起成为新的财富英雄。
加盟琦珂 坐享其成
美国宗宗珠宝集团,国际最负盛名的时尚珠宝饰品制造商之一,全球最大的银饰品生产销售商,年银饰品产量占全世界十分之一,卓越品质享誉全球。在集团创始人魏朝宗先生的带领下,宗宗集团励精图治,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银饰品生产跨国集团,银饰品年产量占世界十分之一。今天的宗宗分公司遍布意大利、瑞士、日本、泰国、越南以及中国上海、江苏、广 、海南、四川等省市,拥有员工超过8000人。
CHIC ZONE银饰是宗宗珠宝集团旗下主力品牌,创立于2003年,专营以925银、彩锆、水晶、玉石等为基本元素的镶嵌类风尚银饰品。CHIC ZOEN风尚银饰设计、生产团队30年专注于首饰设计生产,为全球数十个顶尖时尚珠宝品牌代加工首饰产品。2006年,CHIC ZONE银饰开始在大陆市场运营;2009年初,宗宗珠宝集团董事会通过决议,斥巨资在大陆市场全面推广CHIC ZONE,面向全国各大城市招募战略合作伙伴。
加盟流程:
1、网络查询、电话咨询
2、确定合作意向
3、找店面或联系专柜场所
4、确定店址
5、传送已确定店面平面图至本公司
6、确定合作关系
7、公司提供装修图纸,商家确定人来本部培训
8、商家装修
9、确定完工时间及开业时间
10、公司派专员配货完成后开业
编后语:这家起步于中国台湾、崛起于美国、称霸全球的银饰航母,历经三十年的商海沉浮,2009年它将触角伸向了更加广阔的内销市场。对于美国珠宝协会理事长魏朝宗先生而言,他是在用自己前半生的所有积累换取一张新的蓝图;而在这张徐徐展开的蓝图上,不知又会有多少人会因琦珂的生根之梦而崛起成为新的财富英雄。
【相关链接】
美国宗宗珠宝集团CHIC ZONE 中国区运营总部
上海宗盛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2018号汇银广场北楼1903-1904室
服务热线:4008-204-234
在一个月之前,记者向Ralph请教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走势,“难看的走势”,Ralph略带夸张的说:“以GE为例,目前17.76美元的价格已经创下自199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低。不少道琼斯成分股也都突破了2002年的低点,GE也是其中之一。”Ralph将数字信手拈来,但数字并不乐观,他继续说:“这意味着,它已经将去年牛市上涨的消耗殆尽。技术面显示,向下趋势还相当明显,8至10应该是它的下一个支持位。在观察这些巨型股时,比如GE,以及其他的大盘股,它们不仅遭遇了急速的衰退,关键是,他们都没有铸成一个像样的底部。需要花很长的时候才能修补市场对价格造成的伤害。或者说,即使有持续的向上动能,它们也需要数月的整固。”截止11月20日,GE已经跌破13元,应了Ralph“难看的图形”。尽管如此,Ralph却认为投资者可以关注并慢慢参与,因为从基本面来说看,GE大部分的盈利来自于它的金融生意,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衰退对工业业务的影响。目前可以说是GE有史以来第一次遭遇抛售。
技术分析与基本面
作为市场技术师协会(MarketTechnicians Association)和国际技术分析师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0fTechnical Analysts)的创始人之一,Ralph并不排斥基本面分析,在他看来,二者大可以结合运用。
M:你认为目前的中国市场更适用于哪种操作方法?技术投资还是价值投资?
Raiph Acampora:热衷于短线的中国投资者完全可以将每一个市场反弹视为机会。而对那些眼光更长远的长期投资者――我指五年或者更长时问,他们应该好好把握弱市的机会,逐步增加有质量的筹码。毫无疑问,价值正在被创造,但我们尚没有看到任何关键的底部信号,缓慢而谨慎的投资应该是这段时期最好的办法。
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是一种完全根据市场行情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目前,动荡的金融市场使技术分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随着金融市场规范化的发展,技术工具在金融分析、投资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分析的概念适用于国内或全球性的任何市场:股票,固定收益证券,货币,期货或期权。
基本面分析(或者称之为价值投资)应该是投资者买入时的第一条路径,一旦他们确定并收窄了投资方向――某个特定板块,或者某只股票,技术分析能帮助他们确定买入的时机。总而言之,基本面分析能告诉你买什么,而技术分析能帮助了解另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时候买。
他们牺牲掉了投资者信心
M:华尔街危机缠身,比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您对目前的市场有什么看法?
现状:
宗师心态,最重要是回家吃饭
4月下旬,《叶问2》的宣传造势密集展开,甄子丹到广州出席某品牌凉茶代言活动,衣饰光鲜发型入时,标准的笑容之下皓齿闪耀,被簇拥着跟老板上台下台多次,不厌其烦地与分批与数百名经销商合影留念。事后也没来得及接受任何采访,就要匆匆赶去机场。短短数小时之间,两千万人民币已轻松落袋。隔天,他也未与叶伟信、黄百鸣等人出席电影宣传的广州站,而是独自先行转战上海。下午三点不到,他百忙中的电话终于接通了,那头的声音淡定施然:“我现在进入平常心的状态,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吃饭。”
去年凭借一部《叶问》火遍国内,短短一年半,甄子丹已从动作明星彻底升级成为影坛A咖。在横店拍《锦衣卫》的时候,剧组特意为出外景的他配备私人化妆车和流动洗手间,就连换衣穿鞋都有专人照顾,观其待遇,俨然已跻身国际巨星级别。此外,他这半年间相继上映的还有《十月围城》、《叶问2》、《精武风云》,毕竟苦等三十年才吐气扬眉, 47岁的甄子丹深谙时不我与的道理。外间风传,最近他接拍《关云长》的片酬已飙升至2000万人民币,――就算与几年前《杀破狼》时的500万相比,也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红,当然是好事,但代价就是近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长期外出工作,以致年轻貌美的现任太太汪诗诗甜蜜抱怨:大概有半年见不着他了。所以熬成大牌的甄子丹,最有资格说“回家吃饭”。
成功非侥幸。近年与之频繁合作的导演叶伟信,不讳言几年来在角色契合度和形象观众缘之间,一直为甄子丹找最适当的平衡点。两人合作从2005年《杀破狼》、2006年《龙虎门到2007年《导火线》都是时装动作片,“这很难让观众对这样的角色有所认同,因为子丹的动作很实、很猛,如果有让广泛的观众接受,一定要从故事、人物出发,同时又能够发挥出他功夫的,一定是演宗师。”他认为甄子丹并非没有演技,只是缺乏适合的角色,直到叶问这一“住家男人”的形象,在家儒雅低调、怕老婆,但又不失武术宗师本色,这一切终于打破了甄子丹与观众间的距离。与此同时,甄子丹“顾家好男人”的形象也在戏外扩散,他与年龄相差19岁的太太汪诗诗的闪婚故事、拥有一子一女的甜蜜家庭生活,父亲是报馆编辑、母亲是太极掌门的传奇家世,他弹钢琴的音乐天赋、写专栏的才华,也适逢其会地一一曝光。
多年以来,甄子丹的拳脚功夫从未受到质疑,但作为幕前明星却一直半红不黑,有种颇具代表性的观众看法是,他的面相略凶,线条太硬,亲和力不足。如今经过“叶问”形象的冲刷洗底,到了下一部要上映的《精武风云》,他更将从叶问的儒雅顾家冷幽默,发展到陈真的功夫了得又善于弹钢琴谈情,无疑形象将更立体,而商业上的包装也更为讨好。
过去:
从生存到生活,摸爬滚打30年
甄子丹自己也承认,陈真更像年轻时的自己,如今的他其实已是中年叶问。蓦然回首,三十年磨一剑大器终成,但并不是第三十年的最后那一下磨砺,才最具功利。从另一个层面上看,甄子丹的成功,正在于兜兜转转多年后的身份认同,遇上了打开内地市场的合拍片时代。
他的身份过去一直是件尴尬事:幼年时移民美国成了少数民族,青年时回到香港发展被看作ABC……也许连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年以后却凭借电影中的民族英雄形象,横扫内地市场,名利双收盘满钵满。《叶问》第一部是在二战时代的佛山抵抗日军践踏,第二部是叶问在英殖时代的香港,以中国功夫对抗西洋拳的侮辱,赢得民族尊严。去年甄子丹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擦肩而过,但却在内地记者自评的“铁象奖”、大学生电影节上被封影帝。而今年单从故事上并不比第一部高明的《叶问2》,在五一档期上映一周票房就过亿。事实上,“民族英雄”这一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无比正确的定位,甄子丹也并非到今时今日才找到,早在90年代中,就以陈真的角色出演过亚视剧集《精武门》。可惜电视观众的喜好永远不在于动作明星,硬桥硬马的他虽然勉强“入屋”,却并不见得就能为大众所接受,加上当时兼具江湖地位和市场优势的成龙和李连杰尚未退位,一言蔽之:生不逢时。
去年《叶问》大火,甄子丹在勤快地来回穿梭,接受了无数访问,回溯了前三十年的曲折经历:17岁从波士顿到北京武术队学习自由搏击,20岁在香港认识了“八爷”袁和平入行,不久后主演第一部功夫片《笑太极》,势头正好,他却回美国三年,再回香港从八十年代拍到九十年代,从替身到主演到动作导演都做过,并不乏经典之作,可惜是红戏不红人;九十年代末再到好莱坞闯荡,这位20岁就被评为美国年度武术冠军的功夫明星,最终还是不得志地回流华人影圈,03年出演张艺谋的《英雄》,05年出演徐克的《七剑》,――多半是功夫了得、性格平面的古装人,他在银幕上依然面目模糊,这种状况在08年的《江山美人》之后终于停止,和叶伟信经过此前三部猛打猛杀的时装动作片磕碰磨合,他等到了《叶问》。
未来:
成器已晚,将是江湖最后一个大佬?
五年来,在《杀破狼》之后,关于“甄功夫时代已经到来”的舆论就开始不绝于耳。三十年来,在功夫电影的江湖上,说得上“大哥”的,成龙算一个;而成龙之上还有个“大哥”,是洪金宝;李连杰虽然从未称“哥”,但光凭《黄飞鸿》系列也无疑缔造过一个时代。说来吊诡的是,甄子丹其实与李连杰同龄、同时代,八十年代两人还曾同在北京什刹海体育学院学习;九十年代李连杰演《黄飞鸿》,甄子丹出演其最后对手,并设计了“布棍”对打的创意场面;94年李连杰出演陈嘉上执导的《精武英雄》,曾被誉为功夫片的教科书,十六年后陈嘉上监制《精武风云》,甄子丹也将主演陈真。去年的华表奖上,甄子丹从李连杰手上接过优秀境外华裔男演员奖座,两人的拥抱更被视为新旧“功夫之王”的交接一刻。
《叶问2》里甄子丹无论坐立、走路、说话,一动一静都节奏徐缓,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年“二世祖”儒雅低调不言自明。戏外的甄子丹却除了身手敏捷,还有正走鸿运的意气风发:无论台上台下,他总是打扮入时型格十足,每次与名门太太汪诗诗每次携手出现在时尚派对上,除了大秀恩爱,还满是一派有格调的上流景象,而身处蜚短流长的香港娱乐圈,负面新闻更是几乎绝迹。甄子丹事事追求完美,态度认真得近乎紧张,曾与他合作《导火线》、《精武风云》的光线影业总裁张昭,说:“我们做的片子,实际上都是大导演大监制的幕后团队,可他(甄子丹)还是经常给我打电话,一有什么好的想法,就跟我在电话里讨论,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不是一个很好说服的人,我得花很多时间跟他讨论。”
也有传闻他若无化妆就不肯见记者,更有人在记者会上目睹他头发没染好,鬓边露出一片白,脸上涂的粉不薄,表情生动时褶子掉下些许粉来。他本身也曾不讳言,说这么多年来处处是新伤旧患,身上的骨骼有不少都错位了,拍片最多只能再撑个三五年。而《叶问》系列的出品人之一冼国林,更表示虽然甄子丹的明星效应将会持续下去,但是他身上伤患太多,动作戏已经很难事必躬亲,再加上年纪不小,“甄功夫”的时代不会太长。
在《叶问2》里,有一幕叶问对徒弟黄粱说:“现在你是最好打的,但二十年后呢?你不会永远是最好打的。”导演叶伟信认为,在甄子丹之后也许并不缺乏功夫高手,但动作明星却除了,还需要对电影的沉浸和感应,以及与观众之间的微妙缘分,着实可遇不可求。放眼当今影坛,赵文卓多年来似乎始终缺乏经典角色,樊少皇气场不足、长年徘徊在配角地位,而《叶问前传》力推的新人杜宇航还远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十年间,甄子丹很可能成为功夫电影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
1995年 电视剧《精武门》饰演陈真,这是甄子丹在大陆早期最广为人知的角色。
1998年《杀杀人、跳跳舞》饰演Cat
2005年《杀破狼》饰演马军,甄子丹的大牌范儿开始显现出来,这也成为他电影事业的新起点。
2006年:《龙虎门》饰演王小龙,表演再接再励,准备接下来的大爆发!
南都娱乐*甄子丹
“大哥,都只是一句尊重的话而已”
此前甄子丹宣布不再拍《叶问3》,一方面是见好就收的道理,另一方面是中年暴红的他,一年来愈加马不停蹄地拍片,去年收入逾亿的他俨然已经是行内一哥。
南都娱乐:现在每到一处都前呼后拥,人们言必称你为“大哥”,感觉如何?
甄子丹:无所谓,它只是表示尊重,都是一句话而已。当然,我觉得叫我“甄先生”更加贴合现实一些。
南都娱乐:现在身体状况如何,伤患还严重吗?
甄子丹:差不多,次次拍戏都有伤。其实《叶问2》是我在精神上想突破,但体力上的消耗没有上次大。旧患一直都有,新伤每次拍戏都会增加,不过现在状况还好,而且拍《叶问2》还没有第一集打得那么厉害,所以没有比上次上得重。
南都娱乐:今年还将以陈真形象在电影上出现,陈真也许更像你本人?
甄子丹:陈真很热情很火爆,是年轻时候的我,而现在的我更接近中年的叶问,我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人。虽然我是海外华人,但我们反而更传统,因为我们在外面是少数民族。电影里塑造的叶问,有很多是根据我生活中的习惯而来的,比如电影中的叶问喜欢回家,收工了哪都不去,喜欢回家吃饭。比如幽默。
南都娱乐:那个关公战秦琼的老问题,如果你和洪金宝、成龙、李连杰在同时代同年龄过招,究竟谁更厉害?
甄子丹:……这个问题很抽象,这是没法回答的,这就好比将鳄鱼、狮子、老虎等等都放在一起,你说谁更厉害?而且功夫会随着我的年龄和心态,不断有变化。我现在进入平常心的状态,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吃饭,你知道吗,这是个大道理,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家”是个大前提。
甄子丹成功秘诀大解析
功夫是这样练成的
如果要揭秘甄子丹的成长历程,少不了那些在电影圈中与他一起合作的人,那些合作伙伴才是最了解甄子丹、最了解电影市场的,今天我们青岛三位重量级的嘉宾,畅谈甄子丹的成功秘诀。
剖析甄功夫
“甄子丹混合格斗更符合年轻人口味”
主持人:在座的几位都是甄子丹的合作搭档,大家感觉他在这几年的戏有什么特点和变化?
叶伟信:我和甄子丹合作了四五部戏,他戏在戏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就越做越有信心,戏外越来越接受我的意见。――当然他也有他自己很好的一些意见给我,我也有去收集和发挥它们。
张昭:我和甄子丹合作的电影是《导火线》、《精武风云》,正是通过《导火线》,让我们看到了甄子丹在动作方面的独特性跟潜质,而从《导火线》跨越到《精武风云》,甄子丹也从演员变成超级巨星。
主持人:你们怎么看甄子丹的功夫?
张昭:子丹在动作上面有他非常非常独特的混合格斗的风格,我们在《导火线》当中主要是在推他这种风格,因为他不是武术出身,这跟他的经历有关,相对来说比较杂,西方东方,现代古代,在他这里有个融合,这是现代的观众比较感兴趣的。相较于成龙的喜剧动作跟李连杰跟纯正的中国武术,甄子丹现代混合格斗的动作,实际上是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新鲜好奇的口味。这应该是他现在能出来的很重要的原因。
叶伟信:他的动作表演是非常出色的,你看他的戏,动作你就简直不用担心了,一定会好看的,只要有好的角色就能令他有第二个光环。
冼国林:《叶问》第一集的时候,我们找甄子丹来拍,虽然他不懂咏春,但有功夫的底子,我教了他好几个月,虽然当时还没演绎出咏春的精髓,但电影出来效果也不错了。
从演员到超级巨星
“两集《叶问》带他往品牌化方向走了一大步”
主持人:毋庸置疑,甄子丹在几年前已经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功夫演员了,但是这两年他似乎打得好,演得也更好了?
叶伟信:对,记得《杀破狼》的第一次磨合,非常的好,接下来《龙虎门》的时候我们的意见有了一点分歧。因为他比较注重动作部分,我比较注重人物部分。当时他想对武术界的创新为主,更多于和他角色的吻合,当他又是演员又是动作导演的时候,想要将动作电影带到更高的层次,就变成了那两部戏只是很出色的动作片。
到了《叶问》系列,甄子丹专注做演员,因为我们已经历过两部非常出色的动作片,他动作的出色是已经证实了的,所以当大家都在寻找更好的效果时,他就觉得“尝试下啊,我不需要去想动作”,不会去抗拒别人给他设计动作,自己专心演戏去了。
冼国林:甄子丹在《叶问》之前,也拍了二十多年,有一定知名度,但他是不是一级红星呢?
主持人:似乎还不算特别一线……
冼国林:是的,他前期的电影给人的印象是粗鲁的,但《叶问》的最大成就就是改变了甄子丹的形象,从一个筋肉人到住家男人。
主持人:表演上把单纯的打慢慢渗透到更丰富的演绎内涵里是吧。
张昭:《导火线》之后我曾今跟他谈过,之后就有了《精武风云》,我说我们找个经典人物吧,在我的理念里,一个大牌演员到了一定阶段是需要品牌化运作,就是说他需要跟品牌结合在一起,逐渐把演员品牌化,陈真就是一个品牌。当时他就说,那你得找到最好的导演最好的编剧最好的监制来合作。
主持人:甄子丹往更高表演境界前进了一大步。
张昭:甄子丹从《导火线》的猛,男人的力量,到《叶问1》的family man,到《精武风云》,我们拍的是一个super hero的电影,他不但会展示动作,还有弹钢琴这样的才艺,这样一步步的,就将甄子丹立体化了,展示了男人的各个方面。而且他的动作会逐渐加强,到了《精武风云》,他不光是房间地面打来打去,他还是上天入地的。正是这样的类型电影把他带到了super star的高度,两集《叶问》带着他往品牌化的方向走了一大步,《精武风云》会把他从一个hero变成super hero。演员变成超级巨星,正是有很多幕后的人跟产品在推他。
叶伟信
经过五年的合作,导演叶伟信是最终推出甄子丹“叶问”品牌的幕后功臣之一,他不怀疑甄子丹在叶问之后能再造经典角色,而甄子丹近年更能听进意见,并放下动作导演身份专心演戏,也是出演叶问成功的重要原因。
张昭
光线影业总裁张昭与甄子丹合作《导火线》、《精武风云》,在他眼里,甄子丹是个敬业、执着的完美主义者,将来还可能当老板、监制,前景依然开阔。
冼国林
作为《叶问》系列的出品人、甄子丹咏春拳的传授者,冼国林对“甄子丹时代”却并不乐观,并大爆甄子丹后期已多用替身,缺乏真功夫的电影岌岌可危。他说现在自己在主推懂功夫的新人,只要有真功夫、好剧本,并不愁票房。
一牌独大能持续多久“甄子丹时代不会很长”
主持人:看来拍戏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人、很多准备工作来支持。
叶伟信:没错,说他能不能被观众所接受,这也要靠很多方面配合,比如好的剧本、导演,他又非常喜欢那个角色。我觉得,甄子丹总会找到有另一个被观众如此喜欢、也很合适他的角色。
主持人:大家都很肯定甄子丹这几年的表现,也说到成龙、李连杰时代的谢幕,那大家又怎么看现在的“甄子丹时代”呢?
张昭:我可能是最早的一个预期他会成为super star的人。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需求,成龙跟李连杰逐渐隐退,但动作片永远是中国电影最重要的片种,可能是列第一位的,一定会需要我们自己的超级巨星出现,甄子丹不出来还会有别人出来。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子丹作为一个男人到了一个成熟期,男演员都是如此,要到四十多岁,他真正的魅力跟人生的积淀才会显现。
冼国林:李连杰和成龙时代是二三十岁,但甄子丹现在已经47岁了,但他的时代不会太长。
主持人:冼老师来呛声了哈……
冼国林:当然甄子丹也是我教的,我也希望他的时代长一点。明星效应固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他现在手脚都有受伤,不能亲身上阵。当日成龙很红,因为他是亲身上阵,观众是知道的。甄子丹在《叶问2》、《十月围城》里都是多用替身。
张昭:子丹已经是个super star了,站在他这个高度,已经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光辉闪耀,写下浓重的一笔了。但是看甄子丹的经历,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是需要熬的。我有个预期,他未来会变成很好的监制,自己可以当老板。他对电影的感觉非常好,我们之所以合作得好,都是在这个层面上去探讨角色的把握跟电影方向。
主持人:那“甄子丹时代”过去之后呢?会是怎么样的格局?
张昭:从行业角度看,我们一年不会只拍一部戏,所以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动作明星。
叶伟信:现在会动作的人很多,但是你要……其实动作片的根底就是你要演戏,再加其实拍动作片要很多技巧的,不是世界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动作演员。要浸了很多年,对拍戏的感应不是用言语可以说清的,否则你找世界拳王来做戏人家未必会看的。
主持人:想当功夫巨星不但要会打还要会演,这个确实需要时间去积淀。
冼国林:所以现在电影公司一般不敢用新人,但我希望用新人,用真的武打给观众看,像《叶问前传》就是新人杜宇航担纲。因为像《泰》、《海角七号》、《阿凡达》都没有大卡司,但是故事很好,一样卖得!没有一条公式是哪些大明星加起来就一定赚钱的,据我所知,过去这十年大明星担正的电影,能赚钱的不过20%。
主持人:不过动作片市场还是蛮大的吧,即使没有像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样的超级巨星,还是有庞大的受众群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