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真菌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真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近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院内感染和各种侵袭性治疗的广泛应用,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188株临床分离出的4种假丝酵母菌属耐药性的分析,对于抗感染治疗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将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鉴定分离出的188例假丝酵母菌进行耐药性、种类及在各类标本中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集的不同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共188例。
1.2 仪器与试剂
1.2.1试剂 真菌鉴定药敏板条及配套试剂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沙保弱培养基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四种质控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热带假丝酵母菌ATCC750、光滑假丝酵母菌ATCC9003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6258,购自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
1.2.2 仪器 DL-96Ⅱ细菌测定仪、光电浊度仪及自动加样仪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方法进行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及鉴定。样本接种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挑选可疑菌落分纯,然后使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真菌鉴定药敏板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188 株念珠菌的分布情况 从各类患者的标本中鉴定分离出的188例酵母样真菌主要来自痰液(71.3%)、其次为尿液(17.0%),第三位是引流液(5.3%),第四位是胸腹水(4.3%),第五位是血液(2.1%)假丝酵母菌属种类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6.0%)、热带假丝酵母菌(14.8%)、光滑假丝酵母菌(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9.6%)。见表1。药敏结果显示(见表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0.0%~1.1%),敏感性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为(0.0%~79.5%),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11.1~74.4%),与文献报告资料比较耐药率有明显升高,故临床在用氟康唑时应考虑其耐药性。
3 讨 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多为医院感染,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技术和介入性手术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使人体各部位正常菌群及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抑制,为真菌入侵机体开辟了通道而导致感染,深部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深部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66.0%),其余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4.8%)、光滑假丝母酵菌(9.6%)和克柔假丝酵母菌(9.6%),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其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黏附性相关,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这种侵袭和自我保护能力,促其成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主要菌种。
在所有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的耐药性为79.5―92.6%,氟康唑耐药性达到58.5---74%,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耐药性最低(0_1.1%),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在治疗真菌感染上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氟康唑为氟代三唑类代表性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其具有抗真菌谱广,对人体副作用小、口服吸收好等优点,但白色假丝酵母菌念对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随着氟康唑在临床上的长期大量使用,其耐药性逐年递增。白色假丝母菌酵对两性霉素B耐药性低,可能与其毒性大,不良反应多有关。5―氟胞嘧啶单用时真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应注意。对深部真菌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尤其是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性,若盲目经验性的广泛使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更易造成耐药菌株在临床的播散和流行,增加治疗难度。近年来伏立康唑在临床的应用中发现其对耐氟康唑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株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从统计数据中看到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为11.1%~65.2%,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的耐药率为23.7%,与文献报道一致。近年来伊曲康唑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也在不断升高,统计表明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92.6%,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其的耐药率达到11.1%~79.5%。统计数据中,18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的菌株只有一株,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其与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及磷脂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由于其较强的毒副作用而在临床上使用受限。
深部真菌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加。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种类少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真菌的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祥红,董梅,孙红宁,等.32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 志,2009,4(5):288-290
[关键词] 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离心集菌法;薄膜过滤法
[中图分类号] R92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28-03
Valid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for the antifungal drug of piromidic
LIU Wen-jie,JIANG Zhi-jie,YU Li,GAO Chun,WANG Si-jin
(Beiji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Beijing10003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microbial limit test on the antifungal drug of piromidic.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est beforehand, we used the histidine,lecithin,Tween 80 mixed solution as the diluent and lotion. The methods of contrifugal precipitation and membrance filtration were used for collecting bacteria and valid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Results: The ratio of recoveries of five germs were bigger than 70%,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harmacoeia of China (ChP) 2005 were reached.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uitable to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 for the antifungal drug of piromidic.
[Key words] Antifungal drug of piromidic;Valid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Centrifugal precipitation;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s
吡咯类抗真菌药,如硝酸布康唑和克霉唑,具广谱抗真菌活性,对表皮癣菌、毛发癣菌、曲菌、着色真菌、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该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导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还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此类药物对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目前国内要求,非规定灭菌的药物制剂均需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包括抗细菌和抗真菌类药物制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抗菌活性很强,因此如何消除其抑菌性,使检验得以顺利进行就成为建立方法时极为重要也是较为困难的关键点。本文作者选择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适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吡咯类(如硝酸布康唑和克霉唑)抗真菌药物制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多次试验,重点对冲洗液组成和冲洗量进行考察研究和优选,最终参考《欧洲药典》确定了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从而建立了硝酸布康唑类和克霉唑类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适宜可行的。
1试药与仪器
1.1试药
硝酸布康唑阴道乳膏3批,克霉唑阴道片2个厂家各3批,复方克霉唑乳膏3批,克霉唑乳膏3批,醋酸米康唑乳膏3批,均为市售药品;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氨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蛋白胨、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试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以上菌种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室,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的要求将以上5种验证菌配制成每1 ml中含菌量为50~100 cfu的菌液。
1.2仪器
洁净工作台,医用吸引器,低速离心机等。
2方法与结果
2.1药典附录收载方法试验的结果
将上述各药品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推荐的常用稀释剂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依次采用药典附录收载的几种消除药物抑菌性的处理方式,即培养基稀释法(取1∶10的供试液按每皿0.2 ml或取1∶100的供试液按每皿0.2 ml注皿)、离心沉淀集菌法和以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为冲洗液的薄膜过滤法、以及将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菌落计数试验。其中,以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为冲洗液,冲洗总量已达1 000 ml的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试验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1。
2.2回收率测定
即使采用了处理力度较大的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5种验证菌株中仍有4种回收率为零,说明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或说明滤膜对此类药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目前常用的冲洗液很难将其冲洗干净,国内常用的几种处理方式均不适用于此类药品。
2.3不同配方稀释剂与冲洗液的效果比较
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1]、《欧洲药典》第5版[2],配制了下列5种稀释剂与冲洗液,详见表2。
选用一批克霉唑阴道片,依次试验上述5种稀释剂与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比较实验效果,详见表3。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欧洲药典配方溶液且卵磷脂为进口试剂,或采用自拟5号溶液作为稀释剂与冲洗液均对消除药品的抑菌性效果较为满意,但当卵磷脂改为国产试剂时,由于溶液呈混浊状,无法进行过滤。将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量降为欧洲药典配方量的一半时,溶液澄清度可不受试剂质量影响,同时冲洗效果也可满足实验要求。
2.4建立的方法
2.4.1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立方法取供试品10 g,加入含有无菌组氨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配制方法见后)至100 ml,在45℃保温振摇至供试品分散均匀,制成1∶10的均匀供试品储备液。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均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取1∶10的供试品储备液50 ml,以500 r/min的速率离心5 min,取全部上清液,加上述混合溶液至50 ml,再以3 000 r/min的速率离心20 min,取底部集菌液约5 ml,加上述混合溶液至50 ml,即为1∶10的供试液(乳膏等制剂可略去沉淀步骤)。取1∶10的供试液1 ml,加至上述混合溶液100 ml中,用薄膜过滤器全部过滤,以上述混合溶液作为冲洗液,每次冲洗100 ml,共冲洗3次,取滤膜,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 J)。
2.4.2控制菌检查(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取上述菌落计数项下1∶10的供试液10 ml,加至上述混合溶液100 ml中,用薄膜过滤器全部过滤,冲洗方式同菌落计数项下,将滤膜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 J)。
2.4.3无菌组氨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混合溶液配制方法聚山梨酯80 15 g,卵磷脂1.5 g,组氨酸0.5 g,蛋白胨0.5 g,氯化钠2.15 g,磷酸二氢钾1.8 g,磷酸氢二钠3.6 g,水1 000 ml,混匀,微温溶解,分装,灭菌。
2.5验证试验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要求对上述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
2.5.1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菌液组:分别取上述5种菌液各1 ml,采用平皿计数法,测定制备好的菌液中每毫升的活菌数。供试品对照组:取1∶10的供试液1 ml,加入上述混合溶液100 ml,用薄膜过滤器全部过滤,冲洗方式同上,取滤膜,置规定温度培养、计数。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 ml,按供试品对照组同法操作,在第三次冲洗液中加入1 ml上述菌液(50~100 cfu试验菌),取滤膜,置规定温度培养、计数,计算回收率,见表4。稀释剂对照组:分别取上述5种菌液各10 ml(500~1 000 cfu试验菌),按供试品对照组同法操作,计算回收率,见表4。按下列公式计算回收率(%):
上述实验显示,各验证菌的回收率均达到药典附录要求,表明该类药品采用此法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可行的。
2.5.2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组:取上述1∶10的供试液10 ml,加至上述混合溶液100 ml中,用薄膜过滤器全部过滤,冲洗方式同上,将滤膜加至相应培养基100 ml中进行增菌培养,作为供试品组。空白对照组:取上述混合溶液10 ml,同法操作,作为稀释剂空白对照组。阴性菌对照组:取1∶10的供试液10 ml,加至上述混合溶液100 ml中,用薄膜过滤器全部过滤,冲洗方式同上,但在第3次冲洗液中加入适宜的阴性对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就选用大肠埃希菌作为阴性对照菌)10~100 cfu,将滤膜加至相应培养基100 ml中作为阴性菌对照组。阳性菌对照组:取1∶10的供试液10 ml,加至上述混合溶液100 ml中,用薄膜过滤器全部过滤,冲洗方式同上,但在第3次冲洗液中加适宜的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就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0 cfu,将滤膜加至相应培养基100 ml中作为阳性菌对照组。
上述各组均置35~37℃培养18~24 h,分别划线于相应培养基上,再置35~37℃培养18~24 h,结果阳性菌对照组均生长良好,表明该类药物经此法处理后已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阴性菌均未检出,表明该控制菌检查方法的专属性好,说明方法可行。
3讨论
本实验研究说明吡咯类药物对细菌和真菌同时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对于这类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必须首先摸索处理方式来消除其抑菌作用,然后方能顺利进行其微生物限度检查。
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选用的稀释液和冲洗液的种类和用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方法的适用与否。作为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稀释液和冲洗液,不单应具有溶解药物的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维持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修复受损细胞、破坏药物对菌体细胞损伤等作用。本实验确定的冲洗液的处方中组氨酸是白色念珠菌生长中重要的氮源之一;卵磷脂对于细胞膜的修复可起到重要的作用;聚山梨酯80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细菌体周围与培养基接触面之间的表面张力,使营养物质更快地进入细胞内,因而促进细菌较快的生长和其他活动。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配合使用可中和抑菌剂,中和后的产物对细菌及培养基无太大影响,因此在稀释液和冲洗液中加入这些物质可有效的降低药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受损的细菌和真菌生长。
某些国产试剂、试药与进口品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欧洲药典》收载的冲洗液配方中卵磷脂及聚山梨酯80的含量较多,当用国产品配制时,其溶解性能不好,造成溶液混浊,冲洗量大时,溶液过滤的速度缓慢,影响冲洗效果,甚至无法进行过滤。该问题通过降低配方中各成分的量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经验证,即使配方中的各成分量减少一半,效果依然可满足实验的需要,且过滤速度适宜,还可降低实验成本。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附录93.
[2]欧洲药典[S].第5版.Appendix XVI B.A377.
关键词:急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44-02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抽取2014年4月-6月的急诊处方,总结分析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及其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4月-6月我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5320例,记录患者所患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数量、联合用药等情况。
2. 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治疗学(第17版)》等对我院急诊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统计分析,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例数、对应疾病、联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
二、结果
1. 抗菌药物总体使用情况
急诊抗菌药物处方5320例 ,其中口服药物5042例,占总处方数94.8%;使用注射剂有3320例,占总处方数62.4%。抗菌药物使用排名中头孢菌素类(4568例)、大环内酯类(987例)、氟喹诺酮类(703例)率居前三。
2. 主要系统疾病及使用的抗菌药物情况见表1
主要系统疾病(前十位)及使用抗菌药物数量
系统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数量: 3048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孟多酯钠
(2)下呼吸道感染 数量:889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罗红霉素、头孢克洛
(3)胃肠道感染 数量:752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他美酯
(4)外伤 数量:519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 头孢孟多酯钠、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硫脒、克林霉素
(5)泌尿系统感染 数量:448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孟多酯钠、头孢他美酯
(6)发热 数量: 243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头孢硫脒、罗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孟多酯钠
(7)皮肤感染 数量:64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头孢他美酯、头孢孟多酯钠
(8)腹痛 数量: 46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 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他美酯、头孢克肟
(9)胆道疾病 数量: 41
(10)感染性发热 数量: 39 主要使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美酯
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联合用药有127例,均为二联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2.4%。其中有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97例,主要用于上感、下感及外伤;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30例,主要用于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三、分析
由于急诊科就诊患者所患的疾病大多具有危、急、重等特点,医生无法等待病原学培养的结果,主要为经验用药。
1、抗菌药物总体使用情况、使用种类及使用频数分析
本次抽查急诊抗菌药物处方94.8%使用了口服药,62.4%使用了注射剂。药物使用原则是能口服不注射,从数据看虽然口服药大于注射剂比例,但注射剂使用率明显偏高,可能原因一是医生处方输液一次,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再辅以后继口服治疗;二是急诊患者一般伴有急症体征,为尽早摆脱痛苦,患者常主动要求输液治疗。
本院急诊头孢菌素类使用率居首位,主要原因是其各代的抗菌谱各有针对性,可涵盖急诊患者中的出现率最高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外伤等疾病的致病菌,且毒性低。大环内酯类不良反应率低,不用皮试,且可以覆盖呼吸科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支原体感染。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使其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氟喹诺酮类已出现较高耐药性,应谨慎应用。
急性上感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部分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从表1中可以看出上感使用抗菌药物最频繁,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2、处方不适宜情况分析
2.1无适应证用药
处方中出现腰痛、头痛、头晕、发热、腹痛的诊断,这些诊断均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2.2 遴选药物不适宜
例1:诊断“急性胃肠炎”,用药头孢克洛或头孢呋辛酯钠。《指导原则》提到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宜选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选用二代头孢不适宜。
例2: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用药左氧氟沙星或头孢克肟或美洛西林,其中氟喹诺酮类因其耐药性,不建议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而三代头孢和美洛西林针对菌群为革兰阴性菌,选药不适宜。
例3:诊断“皮肤感染”,用药头孢克肟。皮肤抗感染应针对阳性菌及厌氧菌,严重者可用含β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使用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
例4:诊断“甲沟炎”,用药头孢他美酯。该疾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并不能很好的覆盖菌群。
2.3 联合用药不适宜
数据记录中显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主要用于下感、上感及外伤。理论上繁殖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合用有药理性拮抗作用,但现实回顾性调查显示此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但这一协同作用并不恒定[1]。《指导原则》中提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可经验性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但用于上感及外伤不合理。
四、结论
本院通过抗菌药物各项干预措施,及经过医师、药师共同努力使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少量不规范的情况,应引起重视。建议可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完善奖惩制度,终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5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37-02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的应用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临床药学、治疗学面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应用抗菌药物的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浙江省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它的出台对于促进和保证医疗机构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切实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本人抽查了近期的门诊处方,发现有以下几种不合理情况同大家探讨:
1.给药间隔时间不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一天给药一次,如青霉素钠盐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短,小于2.5h(当然头孢曲松钠半衰期较长,可以每日一次给药),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决定其临床疗效的是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歇时间的40%以上才能产生疗效。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则上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即一天总量分3-4次给予,使药物增加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而处方中甲硝唑和奥硝唑注射液给药均为一天一次,因甲硝唑半衰期较短应一天两次给药。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且多数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因此在确定给药间隔时,可根据血药浓度>MIC的时间,加上抗菌后效应的持续时间。目前较为提倡: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具有抗菌后效应的抗菌药物,采用一天一次的给药方案,这点现在我院门诊医生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一日一次给药。
2.选用溶媒不当
以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作为青霉素纳盐溶剂的不合理现象,青霉素钠盐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增强则降解加速,疗效降低,过敏反映发生率增加,而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PH为3.5-5.5,偏酸性,不宜作为青霉素钠盐的载体,宜将一次药量溶于约100ml生理盐水中(PH4.5-7.0),于0.5-1h内滴完。而我院的青霉素溶媒45%为5%葡萄糖溶液,55%医生会选择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当然作为药学部门我们也曾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建议医生应该正确选择溶媒,但是可能是医生们多年来的用药习惯一致于至今仍然无法改变现状。
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病因未明的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联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的菌谱;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腹腔、生殖道感染可能存在需氧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肠球菌属等)和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混合感染,可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与克林霉素或甲硝唑;结核病的治疗等。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物一般不宜合用,以免增加毒性反应,或因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抗菌谱相同的药物无联合使用的理由。如治疗一般的非耐药细菌时相同抗菌谱的药物联合使用: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如头孢唑肟和加替沙星氯化钠合用,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均为广谱抗菌药物,两者合用极易引起更多的耐药菌,且两者合用还颇具争议性);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合用的同时对肾脏副反应也大大增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作用机制相同,且抗菌谱相似,联用在拓宽抗菌谱的同时也增加了副反应,而且更易产生耐药性);对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和甲硝唑(如头孢米诺和甲硝唑联用只要了根尖牙周炎,两者都对厌氧菌有强大的作用,头孢西丁和奥硝唑合用),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联用(如依替米星和加替沙星氯化钠合用,导致不良反应大大增加);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如阿奇霉素和头孢唑肟合用,因大环内酯类会使繁殖期杀菌剂处于静止期而减弱抗菌活性)等。
4.口服药物用法不妥
口服抗菌药物均存在大剂量给药或给药次数不正确,如左氧氟沙星片一次一片,BID,正确应为一日一片;头孢他美酯胶囊一次一片,TID,正确应为一次2片,BID;甲硝唑缓释片一次一片,BID,正确应为一日一片;阿奇霉素分散片一次4片,TID,正确应为一次4片,QD;芦氟沙星片一次2片,BID,正确应为一日2片;头孢克肟片一次3片,TID,正确应为一次2-4片,BID;头孢拉定(0.25)片一次4片,TID,正确应为一次2片,TID。
5.口服抗生素超量使用
根据《方案》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量,最多不超过7日(抗结核药物除外)。而我们有好多处方都存在超量使用,如奥硝唑分散片16片*4合/2片,BID;左氧氟沙星片7片*2合/一天一片,芦氟沙星片6片*3合/2片,QD;头孢他美酯胶囊16片*3合/2粒,BID;其中有一张处方甚至开出了3合头孢他美酯,12天的用量,最终导致病人强制性退药。
6.三联抗菌药物的使用
根据《方案》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一般只需二联,如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严格控制三联或四联抗菌药物的使用,本人随机抽查到7张三联处方,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缓释片合用于宫颈炎;头孢米诺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和罗红霉素分散片合用于盆腔炎;头孢硫脒注射液、阿洛西林钠注射液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用于淋巴结肿大;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缓释片和阿莫西林分散片用于胃炎;头孢西丁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头孢克洛缓释片用于腹痛;罗氏芬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和依替米星注射液用于胃炎;头孢美唑钠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和头孢克肟片用于腹痛。
7.给药途径不正确
根据《方案》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制剂在局部使用,包括抗菌药物的呼吸道吸入给药。如庆大霉素,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用于雾化吸入,克林霉素注射液用于滴耳。
8.用药针对性不强
抗菌药物是目前上市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笔者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4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4月的6个月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处方共计4200张,包括妇科、儿科、呼吸科、骨科、心血管科、肾内科、外科等,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途径、频率、联合用药及合理性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途径 42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248张,占29.71%。1248张处方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24张,占82.05%;二联抗菌药物处方207张,占16.59%;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处方17张,占1.36%。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中,口服抗菌药物处方950张,占76.12%;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200张,占16.03%;外用抗菌药物处方98张,占7.85%。
2.2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最多,占38.78%;其次为大环内酯类,为20.67%;使用最少的是氨基糖苷类,仅为0.24%,见表1。表1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种类及联用情况
抗生素处方数/张构成比/%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48438.78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25820.67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厌氧菌类喹诺酮类21517.23抗厌氧菌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12910.34大环内酯类、 抗厌氧菌类、 头孢菌素类抗厌氧菌素类12610.1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241.92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30.24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其他类90.72
3 讨 论
本次随机处方抽查分析表明,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9.71%,低于卫生部抗菌药使用率50%以下的规定,也低于国际平均值的30%[1]。因此,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基本合理。单一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为82.05%,二联抗生素使用率占16.59%,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仅占1.36%。其中三联用药仅限于一些复杂性的多重感染以及结核病等慢性需长期用药治疗的疾病。这可以看出本院临床医师能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联用效果,又针对性地稳妥地选择联合用药。
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一般以口服为主,这一方面与口服用药便捷有关,在注射使用抗菌药物后采用口服药物作维持治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多数医师能掌握使用药指征,合理选择用药途径。
门诊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用药占38.78%,排列第一,其中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因抗菌谱广,安全性高,并且可供选择的品种剂型也多,在我院抗感染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环内酯类中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高效广谱药物,由于对支原体感染十分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半衰期长,病人顺应性好,特别适用儿科用药。因此,在儿科用量较大。喹诺酮类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泌尿生殖道、肠道感染、以及一些G-菌的感染,在肠道科、泌尿外科以及妇产科应用较多。氨基糖苷类因其具有严重的耳毒性、肾毒性,所以临床上应用比较谨慎,一般都以滴眼等外用为主。
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存在无细菌性感染治疗,如病毒性感冒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一些无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患者本人提出处方抗菌药物,这些都是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之一。在我院药剂科专人负责门诊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和干预意见直接反馈给临床医师,以有效地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