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范文第1篇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手段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比较滞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重心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然而,会计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科,它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而这些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欠缺的。会计专业具有内容复杂、图标数据多、操作强、实用性高等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只会培养出“理论上的书呆子,行动上的盲者”。它很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实践型人才。因此,我们急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将重心转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

2.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未能考上高中,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在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注意力差,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很少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的确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会计教师,面对如此现状,要努力、认真、用心、用智慧,在会计课堂上有效教学,培养出较高会计水平的中职财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基础会计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1.加强会计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接到新班,第一次上会计课时,就要使学生重视这门功课,课下全面搜集资料,包括大量的会计历史资料和相关的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会计的产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惊喜、新奇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本学科的欲望。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如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说明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特别是会计行业用人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会计证、助理会计、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以及注册会计师,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建立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回馈社会,中职教育的教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完善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系统,这种方式能转变学生对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的逆反心理,从心理上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动力。此外,它通过幻灯演示、投影演示、录像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有效增加了教学容量,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视野。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跃会计课堂

讲台是我们的阵地,课堂是我们的战场,能否打赢每一场战斗,也就是说,能否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里学到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的用心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对会计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如果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风趣幽默的例子,来说明《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化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对会计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4.强化会计实践,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基础会计学》操作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可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把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综合实训。

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时,要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模拟实验室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要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疑问一个一个吃透和掌握。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接轨,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因此,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要加快会计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会计实验室里模拟企业的会计部门,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模拟练习,这样就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未来工作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单位对就业者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5.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因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允许非本单位员工接触到一些关键数据,所以学生去企业多是接触一些基本的东西,如会计工作场所、基本操作、工作流程等,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于我们讲授《基础会计学》时都是有用的。我们在讲课后如能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财会工作环境及实际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用的。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地提高,学习热情能充分调动起来。

会计学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教学

(1)教材陈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将逐渐完全取代手工会计系统,网络会计的普及,也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严重脱节,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能够带来的影响,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2)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完全以课本为依据,采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不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缺乏全面理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还会机械性的将书本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备考试之需。(3)侧重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学习,忽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都是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相适应的,其教材内容涉及到的国际会计准则、西方会计学等内容更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对《基础会计学》熟练掌握程度的检验。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大多数都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授课时间的比例上,现在普遍存在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的现象;授课教师理论知识掌握非常好,而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弱点;学生缺少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单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觉与实践距离太远。其二,案例教学匮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在会计学专业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率先推出,这种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才传入我国,并被一些高校采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来源于实践的真实典型案例的收集、编写,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三,缺少社会实践。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然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还局限在课堂上、学校里,学生对企业的具体会计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了解太少。很多企业、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接待会计专业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导致实习基地严重匮乏,即使任课教师凭个人面子争取到学生去企业认识实习的机会,学生也只能到企业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收益甚少。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编写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权威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材的选择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来讲尤为重要。针对以往教材陈旧、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现象,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教材的建设应该符合以下几点:第一,将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基础理论引入《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之中,适合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第二,在内容安排上侧重各部分知识的衔接,使会计理论更加清晰;第三,使教材内容尽快实现国际化;第四,侧重案例分析,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教学方式灵活化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讨论与分析、团队合作、文献阅读、研究论文写作等等,使会计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掌握更加熟练。

3.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大力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鉴于目前企业不愿意也难以接收大量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就在于提高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比重。把案例教学引入会计教学,加大了教学中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中的知识的层次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5:78-79.

会计学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企业资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现今,社会上对会计人才需求是会计人员要有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头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相应的有所改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将课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融合在一起。将案例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应用案例来引导学生。此外,在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的同时还要将模拟操作、实务演练纳入教学过程中。在使学生认识账务处理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计实践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学会账务处理的程序,促进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使会计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才能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所需的效果。

1 企业资金运用基础会计学的分析

会计按行业可以分为商业会计、企业会计和银行会计等。而每个行业的性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就以工业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所采用的方法为例来分析核算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工业企业自身的性质使它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有一整套的程序,为了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对基于此程序的实践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下图1给出了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1 企业供应阶段账务处理程序

进行此阶段的会计核算时,首先要为学生讲解银行借入及其它方式投入的资金的处理程序,这大概需花费10个课时时间,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填写实收资本单和银行借款合同,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实物资产入账的则填写固定资产明细;二是以现金方式入账的则填现今收款凭单等。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填写自制凭证、付款凭证、转账支票等一系列原始凭证。

2 生产阶段账务处理程序

生产阶段从领料员从生产车间的仓库领取原料开始,此时要填写转账凭证,再将原料投入生产后则要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的分配。在此过程中还会涉及到预提费用、应付福利、待摊费用等一系列费用的核算。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应该让学生进行岗位轮换。这样每个学生能够对整个程序的每一部分都有详细具体的了解,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处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的账务处理程序。

3 销售阶段账务处理程序

在产品生产完成后进入销售阶段要进行账务核算时,则需要关注货币资金和产成品资金的核算。在编写财务报告时,则会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损益表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才能编制完成。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从货币资金开始而也是到货币资金终止的,是一个循环的周期性过程。企业要达到的目的是使货币资金在这一流程中得到增值。货币资金的分配、聚合、再分配,是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考虑的内同,也是企业在进行经营计划时要分析的内容,而这则需要从销售到生产到材料采购再到资金需求量的一系列的预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模拟实验还是实地实习,在进行核算时都要考虑连续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进行不同阶段的实验或实习时,要保证实验实习过程是连续的,要通过连续性的操作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流程。其次,还要关注实践操作的整体性。在进行不同阶段的业务时,其背景和环境要跟随着改变,这样能够保证在之后的总结中将所有的业务练成一个整体来促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再次,还要保证模拟实验中所使用的资料具有规范性。最后,要保证模拟资料与会计业务的对应。例如在填写记账凭证时,要考虑现付、现收、银付、银收等类型。在编制和填写报表时则要考虑负向填列、明细项填列等多种方式。在计算账务余额时要保证反向、负向、正向余额都有所体现。而在编列资料时要将重心放在诠释账务处理规范上。

2 基础会计学实际教学方法探析

学生要想将学习的基础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践中,则必须要通过至少一个月的实践教学来完成一整套的会计核算,这主要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填写大量的凭证,而若填错则还需要根据错账更正的规范进行处理,例如出现数字错误要使用划线更正法;资金多少的错误则需采用补充登记法;记账方向错误则使用红字冲销法等。如果只学习理论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很难掌握这些方法,更不用说熟练应用了。而在进行实践后,学生们的操作、观察、分析、应变技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实践教学还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的财经知识,例如转账支票、银行对账单等的使用方法,而这些都是理论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所提高,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要,这也能够为企业进行职前培训节约时间,既能够节约企业的人才成本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我认为实践教学方法在各个专业的应用都是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也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

3 小结

基础会计学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要求学习者学会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独立的进行演算,也可以通过到企业向实习或在模拟财会室演练,从而掌握从事企业日常财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学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82-02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提供的信息已成为信息使用者进行众多经济活动的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就曾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所以,对于从事与经济相关职业的人而言,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并具备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都要进行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会计教育已经转变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基础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但根据众多的调查资料我们会发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学生们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时普遍反映感觉较吃力、课程重视度不够等等。如何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入门课程的学习日益受到会计教育界的关注。本文总结作者近几年讲授非会计专业会计入门课程的经验,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模糊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应该都是有其目的性的,我们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学得更有成效,取得良好成绩。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时,并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严格区分开。专业老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总是习惯上将非专业学生看做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学生会做账,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放弃。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由于专业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也很模糊,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会计与他们所学专业没任何关系,反正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学习上非常不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自然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失败。据某高校统计,该校非会计专业学生该课程期末测评的及格率在某些班级中只有50%-60%,而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及格率几乎100%,班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占80%以上,有的班级平均分甚至达90分以上。同样的教师,同样条件入学的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2.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在非会计专业学生中选用的会计入门教材和会计专业的会计入门教材选用上是一致的,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给非专业学生上课时讲授的内容和专业学生一样。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帐户设置、复式记账及其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讲解非常详细,但由于内容多,而非会计专业课时又有限,最后到了报表环节往往一笔带过,有关报表分析内容根本就未涉及。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以后还会有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所以在基础会计中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知道使用帐户、会编会计分录、会编凭证、会登账簿等。而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学的是能看得懂会计信息,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可是在会计人门课程中他们却并没有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这导致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完该课程后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编会计分录、登帐簿。

2.3 教学方法单一

在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时,教师通常采用与专业学生一样的教学方法,即采用顺序法。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逐步学习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初学者而言,理论概念多且枯燥而乏味。此外,由于课时的紧张,“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老师为了赶进度,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更谈不上交流互动,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而基础会计知识又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前面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后面就很难跟上。这使得学生感觉会计高深莫测,许多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手段上,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有的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内容设置上不科学,制作内容太多,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3.1 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我们在确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做账,而是要着重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尤其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使学生读得懂报表,能够分析及运用报表,使我们培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信息使用者。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2 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其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又要有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1)会计基础理论。(2)会计日常业务核算。(3)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在会计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及等式、复式记账等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但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讲述它们的分类及如何填制。在会计日常业务核算部分,应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对企业的日常活动的核算进行介绍,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尽量使业务核算简单,易懂。在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部分,首先应介绍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其次详细介绍各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介绍各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通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并学会对各种会计信息的

使用,这也是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的一个重点。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面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理论性很强的基础会计知识时,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运用更显重要。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方法有其一定的优越性,通过黑板的板书,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一步一步将思路清楚的写在一个版面上。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清晰。但其缺点也突出,具体表现在课堂信息容量小,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又要讲解又要板书,教学任务不易完成,学生由于忙于做笔记,许多知识点根本就没听到,而且还觉得老师讲的太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首先,应加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像账户结构、业务核算流程图、月末结账时相关账户之间的关系图,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在上课时将大量的枯燥的理论借助多媒体演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但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定要讲求其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给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再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的更透彻。其次,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会计日常核算及报表分析两个部分,这也是非专业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案例,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制造企业供、产、销各阶段业务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综合业务,要求学生自己完整的对这个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核算,并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讲授会计报表分析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此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启发式、图解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会计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外,紧跟时展,加强知识的更新。同时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解其它相关管理学科的内容。此外,应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业务素质。最后,应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从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的新理念,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会计学基础范文第5篇

一、《会计学基础》课程现状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获取会计基本知识,掌握获取财务相关信息能力,以最终帮助、指导经营管理决策。该课程也是财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投资学专业,下同)学生的入门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还将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后续课程。可见这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国内《会计学基础》(或称《会计学原理》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大都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为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体系,只是安排体例稍有改变。教师讲授时根据个人的习惯或感知,投放课时或侧重点不同。但根据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作用,如何讲授更生动、有趣,又易于学生理解,发挥这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值得探讨。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体系重构

目前高校的会计类课程几乎遵循了会计学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相关行业会计(如银行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政府会计等)的教学体系。纵观这些课程,以核算居多,尤其是《会计学基础》的后续课程几乎都在讲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主要在审计学课程完成,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涉及较多。使得目前的财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监督、管理等相关职能,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知之甚少,知识体系零散,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成为高级财务工作人员的基础。虽然目前社会大力倡导实践教学,但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统领作用。所以在《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讲授中一定要重视会计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架构起会计知识体系,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笔者根据从事《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授课经验和学生反馈情况,将该门课程的讲授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工业企业为例)这些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后半部分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这些内容则以理论讲授辅以实践和案例教学。

(一)会计基本理论讲授构架

1.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第一堂课不要着急讲授知识,应当进行“说课”。说课内容以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人员的职称、社会需求和地位作用,而《会计学基础》课程则是所有会计知识学习的起步课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对象界定为基础。课程内容讲授以社会组织分类为起点,将社会组织分为盈利性的企业和非盈利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后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盈利性的企业为主。又根据企业的行业划分,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因工业企业有生产产品环节,业务相对复杂,所以后续课程学习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开展。

3.会计假设是前提。会计假设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的合理设定。分别从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和记账本位币方面进行前提假定。

4.会计理论有脉络。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会计对象是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主要体现为资金运动。为了核算和监督运动的资金,划分了六大会计要素。在具体核算时,要素划分只是一个初步的整体划分,不能满足详细核算的需要,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详细划分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对应关系,而会计账户是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运用的会计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论脉络。

5.会计科目是“语言”。会计科目犹如化学的化学元素,是这门学科的语言。所以要学习这门学科,语言是必须记住和掌握的。但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因其社会学科的特点,不像自然学科的化学元素那么死板。课程虽然在介绍时内容篇幅很少,但是笔者认为对会计科目的理解和认识是会计课程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刚开始接触会计学习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办法介绍会计科目,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状况主要是买方市场居多,决定了企业主要是以赊销形式业务为主,使用应收、付账款科目。但赊销要基于买卖双方具有充分的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由此产生了企业交易的障碍,而票据(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可以消除信用障碍,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信用和流通性强,应收、应付票据科目则是基于此产生和运用的。这些科目的理解应用,对后续大量的购买和销售业务账务处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6.记账方法成体系。借贷记账法是目前规定使用的记账方法,主要是搞清楚账户结构,记住各会计要素类科目账户结构。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要基于会计等式来理解,同时会计等式也可以解释各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和勾稽关系。经济业务引起的相关账户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个关系的基础就是会计等式及其恒等变化。

7.记账方法重应用。在工业企业资金筹集、供应工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过程的流程讲解中,除了讲清楚每一个步骤涉及到哪些账户,怎么核算外,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有整体流程观念。如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这样的流转图。业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建立流转观念,帮助学生记住每一步的账务处理及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

(二)会计实践操作设计

后半段的实践教学,要以前半段的理论讲授为基础。从整个会计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后续《中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大都基于会计准则对具体某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实务工作各项技能要求,也很难理解各流程之间的衔接,造成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与课堂教学对应的实务操作简介。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操作环节要给学生交代清楚,由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课堂教学没有办法提供原始凭证,所以课堂教学和实务操作间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这个部分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对适应实际财务工作岗位需要非常有用。

2.实务操作方式、方法设计。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要结合企业具体业务,采用实务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开展理论加实务操作的方式开展,具体可以根据教学课时多寡和实验条件安排。如有条件在实训室开展最好。如果没有条件,也应当尽量搜集相关原始凭证、采购记账凭证、账簿,基于企业具体业务进行实务操作。

3.财经技能为补充。实务操作过程中将数字规范化书写和运算技巧、点钞技术、计算器应用等财经技能作为小专题融入其中。财经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际会计工作技巧和应对能力。目前很多高职、中职院校非常重视这些技能训练,而本科院校几乎不开设这些课程。但随着应用型教学的定位和倡导,这些技能的教学和训练都应该提上日程。

(三)会计循环重视理解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周而复始地将会计数据经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实践操作基础上,要让学生建立实务操作流程的观念,理解整个工作程序。辅以会计岗位分工,理解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分工与合作。

1.资产管理。讲授财产清查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编制财务报表需要准确的资产信息。主要涉及到现金出纳对现金的盘点,银行出纳对银行存款的核对,会计对往来款项的清查,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实际工作中,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和重要性进行区别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工作。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先进媒介的应用,一些书本理论教学的内容已经落后于实务工作,要结合实践加以讲解。

2.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银行出纳除了管理银行存款业务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其重要工作内容。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未达账项编制,实务工作流程并非如此。首先要理解企业和银行是两个单位,工作不可能同步是未达账项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银行出纳要根据单位银行日记账和银行打印的流水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核对,找出未达账项,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于企业一个月的业务繁多,实务工作中很多采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时间先后比对,很快可以找出未达账项,办公软件还可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核对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解到利用办公软件等媒介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3.财务报告编制不能忽略。目前很多教师讲授财务报告时,简单理论讲解一带而过。从整个会计知识体系来看,财务报告是实务操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信息的媒介。对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财务循环工作及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建议除了讲授报表理论知识外,要以具体企业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编制,提升学生编制报表技巧,理解会计信息的体现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