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鉴史问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鉴史问廉范文第1篇

鉴史问廉范文第2篇

一、确切

所谓确切,就是准确、贴切、恰如其分地传递信息。这包括用词确切,组句恰当,表意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推理合乎逻辑,结论符合实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正确无误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便于处理。对于商务文书来说,其确切性比其他文体要求更高,例如各种经济管理的法规、指令性公文等,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规范性;各种协议、合同,涉及各方利益,要求共同履行。假如行文语言不确切,造成歧义,理解错误,就会贻误工作或造成损失。商务文书的这一特点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要用词确切。一是精确选用近义词。写商务文书要从词义的异同、词义的轻重、词义的时代特色、词义的对象、词义的感彩等方面仔细辨析近义词词义的细微差别,从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的表达概念。例如,“公证”、“鉴证”、“见证”是合同类文书中常用的几个概念,都有证明的含义,但证明机关却不同,因而不能互相代用:“公证”是公证处对经济合同作出的审查、鉴定、证明 ;“鉴证”是工商行政管理局作的证明;“见证”则是由律师事务所作的证明。二是恰当选用模糊词语。确切与模糊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但有些事本身就具有模糊性,适当使用模糊词语来表达,反而能起到更精当的作用,例如企业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价,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为了表示自己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可用“取得了一定成绩”,“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的说法,其中的两个“一定”都是模糊词语,就很好的表达了谦虑、冷静的风度。(2)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一是句子成分要完整;二是词语搭配要恰当;三是造句要合乎逻辑;四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例如“但是”是表示转折,有些人将它与“而是”相混了。“只有”与“那么”,“才”;“只要”与“就”的搭配是稳定的不能乱拆乱配。

二、简练

所谓简练,就是简洁,精炼。要做到文约事丰,言简意赅。这就要做到:(1)简化内容,抓住要害,力戒浮文。文章最忌无头绪,无重点。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会产生冗长拖沓的毛病。(2)注意推敲词语,力戒堆砌、重复、赘余。语言不精炼。常常是由于堆砌空话、套话、废话所致。(3)酌情使用文言词语。汉语中的文言词语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恰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既使语言简练,又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用“业经”代替“已经过”;用“妥否”代替“合适不合适”;用“勿误”代替“不要耽误”等等,使商务文书语言既简练,又庄重。(4)恰当使用简缩词。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的简缩已约定俗成,众所公认。如“劳保”、“高校”、“边贸”等等。适当使用简缩词,可使行文简洁精炼。但不可滥用简缩词,要遵守下列原则:一是简缩词须约定俗成,具有规范性,为社会所公认。如“总后勤部”简称“总后”,不能简称“总勤”; “人才交流”不能缩为“人流”,因为“人流”是指医疗用语“人工流产”,乱用必误大事。二是如简缩词有多种含义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注明,如“三通”应注明是通邮、通商、通航。

三、平实

所谓平实,就是质朴平易,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实话实说,力戒夸饰。商务文书的语言,要求直接了当,开门见山,直叙事实,直陈意见。否则,只能降低商务文书的实用价值。(2)使用词语通俗平易,摒弃生僻词语。商务文书要运用目前全民通用的、具有稳定性的词语,免用文意晦涩之词,既要防止滥用文言词,又要避免使用不规范的方言土语。(3)有选择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适当增加一点形象性。商务文书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但它不是绝对排斥形象性。商务文书中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与公文不同)。比如: “后遗症”、“三角债”、“软着陆”、“市场疲软”、“倾斜政策”、“拳头产品”、“婆婆多”等都是通过比喻,使抽象的变形象,使读者易理解、接受。但商务文书使用修辞手法,还应谨慎,要用得恰当、准确。如下例:“过去抓住农业有两个失误,忽视了山,忽视了水,今后农业要翻番,就要两眼盯住山和水,念好‘山海经’,画好‘山水画’。(《国务院公报》第424号)这段话用念山海经,画山水画来比喻农业要抓好对山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分形象贴切,这使语言在平实朴素中显露出新颖别致的特点。

四、庄重

鉴史问廉范文第3篇

令我惊讶不是他有女朋友了,而是他女朋友来看他,居然留下来了。大概是我受到的教育是比较保守的吧,一直不能接受一个女孩子这样做。

除了网恋,多数还是暗恋,说到暗恋,我暗恋过一个男生四年,四年不短也不长,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二,真的就像那句话说的吧,初恋根本不懂爱情,现在想想,也是挺天真的一件事吧。机缘巧合,初三的时候我和他分到了一个班级,那个时候我还是喜欢他的,也希望他能喜欢我。

能每天看到他,心里还是很开心,在一个班级,接触虽然不多,但是能清楚的知道他的一举一动,慢慢发现他身上有很多让我反感的地方,比如说,无论谁进来,他都会盯着别人的鞋看,直到别人坐下。还有经常说脏话,什么话都能说出口。那时,我才发现,我一直活在记忆里,喜欢的也是记忆里的他,我并不知道人是会变的。

鉴史问廉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检察联络室建设,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我院由主管检察长带头,组成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对检察联络室的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先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察联络室建设情况及取得的经验

我院于2010年4月在乡镇、社区、企业设立了5个检察联络室,每个检察联络室都有相应的联络范围,使检察联络室工作覆盖了县内整个社区、乡镇和油田企业。在人员配置上,从联络行政区域的党政系统聘任党性强、能力强、威信高、群众信任的监督员5人,信息员36人,并进行了岗位培训,为检察联络室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积极拓展服务形式,设立驻油田企业检察联络室

根据地域情况、县情实际,我们开全国先河,在模范屯油田成立驻油田企业检察联络室,为油田企业提供更直接、更有效、更具体的检察服务。成立以来,已帮助企业解决与群众纠纷2件,调解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矛盾1件,组织有关人员到采油八厂三矿做了题为《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的法制讲座,培训人员200余人,并在会议现场开展了法律咨询活动,解答各类法律问题10余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切合实际、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

(二)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导入绩效考核管理

我院积极探索,把绩效考核应用到检察联络室工作中,推动了检察联络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绩效化。一是分类管理,层级考核。对于本院联络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采取和本职工作捆绑考核的方式,把检察联络室工作设置相应的分值,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工作的双促进、双提高。对聘任人员和其所在单位联动考核的方式,把考核结果形成考核建议发给所在单位,作为本人在原单位整体工作考核中的一个参照。二是定期跟踪考核。成立了检察联络室绩效考核委员会,根据岗位职责和联络室工作细化量化了考核标准。同时,采取周考核,月通报,季检查,半年、年终总结的考核方式,对检察联络室工作进行全程跟踪考核。三是实行专项奖惩机制。对在检察联络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在年终评选先进和提拔任用上予以优先考虑。而对工作态度冷硬和产生负面效果的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按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三)注重活化联络方式,提供优质高效检察服务

我院除开展常规的联络活动外,活化了联络方式,提高了服务实效。一是搞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调研、控申、预防抽调专人组成宣传小组。已在国家级媒体发表文章4篇,省级媒体发表2篇,市级媒体发表3篇。二是利用各种有效方式,适时开展联络室工作。检察联络室活化工作方式,灵活联络手段,使联络室工作更符合基层和群众的需要。“七一”前夕,利用油田企业庆祝建党89周年生日活动,组织人员入企业,通过宣传、讲座、预防、咨询等各种积极手段服务油田企业。三是坚持联络回访,确保检察服务效果。院里抽调政工、纪检、预防等相关部门组成回访小组,对检察联络室开展的工作进行实地回访,确保检察联络室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监督的方式和范围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定,监督的机制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效果,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上视野不够开阔,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面不够宽,服务群众的措施办法不够多。

二是工作发展不平衡。只在重点乡镇、社区和油田企业派驻了检察联络室,虽然都有相应的联络范围,但由于联络范围过于宽泛,还是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是个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难于把握政策,有时发生接待人员和来访群众沟通不良现象,不能很好地向来访群众解释相关法律法规。

三、进一步完善检察联络室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检察联络室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利用检察联络室这个桥梁和纽带,将检察职能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上访”为“下访”,切实方便群众,切实解决一些涉法涉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诉求提供司法保障。

(二)加强宣传,规范管理,进一步发挥检察联络室职能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检察联络室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要在接待群众、走访村屯、街道时广泛宣传联络室工作,让更多的基层群众知道检察联络室的设立,了解检察联络室的职责。要进一步加强检察联络室工作的科学管理,不断健全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履职形式,狠抓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检察联络室的职能作用。

鉴史问廉范文第5篇

江东小学 王小珍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相关期刊更多

江苏地方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吉林省社科院

中国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