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一、取材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关注文化现象

语用题的最大特点是时代性、生活性,这在2013年的高考试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类题目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材料内容涉及时事、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经济、艺术等多个领域,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例1 (重庆卷第21题)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解析 这道题针对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富有生活性、时代性和实用性。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主要讲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要求根据这一情景,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考生答题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情景,拟出的宣传语要有针对性。

答案示例 红绿灯下见修养,黄白线间现文明。

遵守交规从我做起,保障安全依靠大家。

此外,辽宁卷的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湖北卷的谈莫言与郭敬明的作品销量、全国新课标卷一的中国环境标志、全国新课标卷二的国家节水标志、江西卷的介绍《先秦诸子选读》等,都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气息,生活性强。这些试题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体现新课改理念,重视语言环境,考查表达质量

语用题在命题思路上仍注意“语境”的限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语言表达的质量:①依托具体语境,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如江苏卷的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的含意,广东卷的对志愿者的问卷调查等。②依托具体语境,要求考生修改错误,如全国大纲卷的修改读者来信、湖北卷的修改《雷雨》台词、天津卷的修改来信、福建卷的修改句子等。③依托具体语境,要求考生谈自己的看法,如福建卷的谈谈对校门建筑的看法等。

例2 (四川卷第19题)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解析 本题生活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题干中的语境给出情景模拟的对象(访谈老师)、主题(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考生设计问题时要扣住主题,要考虑访谈的对象为老师,用语应当有礼貌,措辞要得体。同时,题目的要求有两条,要特别注意三个访谈问题“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的要求。

答案示例 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三、落实语文基础知识,重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1.加强对考生正确运用修辞能力的考查

2013年高考,多道语用题直接考查考生运用修辞的能力,试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

如全国大纲卷、天津卷仿照示例写话,要求使用比喻等修辞方法;重庆卷、辽宁卷仿照示例写话,要求使用拟人等修辞方法;浙江卷要求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组事物。这些试题都注重落实语文基础知识,重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2.加强对应用文写作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天津卷对一封书信的修改、四川卷的学生会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等,考查了应用文的写作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例3 (安徽卷第20题)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路萍:也谢谢你,再见!

解析 此题明显是模拟角色,要求考生把自己设想成剧中人物,与其他角色进行情景对话和情感交流。这样的题目,既扣了考纲中扩展语句、语言得体等考点,又灵活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还紧扣社会生活,可谓一箭三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人文性,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答案示例 ①阿姨,您好!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

②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

③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看我的话对吗?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一、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

古人云:“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传统阅读教学正是规范地按照这样的古训授给学生知识.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教师多致力于“讲清讲明”,学生多致力于“听懂听会”。这样的教学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它依据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创新和主动精神为宗旨,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智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所以,仅仅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授人以渔”才是学校教育应发挥的社会职能。

二、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创新能力系统中动力因素的核心是求知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由于小学生知识面有限,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因此,我们要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因素。唤起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前可以“预习提示”为主线布置预习提纲.为学生创造方法上的条件。阅读课文有相当一部分是绘景状物的。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蕴含着人文地理、自然常识、科学知识?? 可以针对不同知识,布置学生或动手试一试,或观看影视录像,或收集资料介绍,或调查了解。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四让”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展开讨论,争辩、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应循循善诱,给孩子们自由天地,鼓励孩子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采用开放型的阅读教学形式

1、求活――注意信息交流多向性。课堂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主渠道。在这些交往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而充分的信息与人际交流,能促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教师可抓住要害,来个小题大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教师灵活地应用“三论”能够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求异――允许答案结论多元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语言,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回答全面了吗?为什么? 对他的理解你有什么看法?”等,把学生推进思维的“漩涡”。如在教《草船借箭》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技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的这一目标被人们简略地称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实现资源共享。

1.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习把交流、沟通技能的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助与交流,学生沟通的技能与本领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尊重与接纳同伴,学会了倾听、接受别人的见解,学会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辩护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学会了善解人意,甚至适当的妥协。如果小组成员的交往技能较强,那么小组学习的质量就理想;反之,如果学生不善于交往,则势必影响学习内容的掌握。

2.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是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协同努力、人际交互的过程。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种交往过程,只有通过实际发生或隐含的人际交互才能产生教育影响”。这种“交往过程”的发生就创设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合作情境。在这种合作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位学生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背景、思维习惯、个性品质等,都在相互地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同伴,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对话与合作,并实现优势互补。

二、针对不同的任务,采用合适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地以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等多重角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譬如,执教牛津英语7A Unit3 “Let’t celebrate!(Reading)”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Step1:Revision and leading-in;Step2:Presentiation;Step3:Reading;Step4:Practice;Step5:Homework。在“Step2:Presentiation”这一环节笔者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图片,并通过互助合作完成答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而“Step 3:Reading”这一环节为教学重点,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T:Let Ss read the text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the date of Halloween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搜寻相关信息,感知课文大意)

Play the tape and get S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Part B2,P42.(T/F)

Get Ss to read carefully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of four.

When did Wendy write the leeter

What will Wendy do on October 31st

What do the children do for Halloween

What game do they play

How do they play trick or treat

……

When does it usually start

What do they do at the party

在该环节,笔者首先将一系列覆盖全文的重点问题抛给学生,要求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去阅读,去探求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对文章框架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这样的设计与实施彰显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庆祝“万圣节”的过程,笔者在“Step 4:Practice”中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与做游戏,此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国外传统和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知识储备。

三、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培养情感态度,掌握学习策略,树立文化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突出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仍以执教牛津英语7A Unit3 “Let’t celebrate!(Reading)”为例,从上课伊始的Free talk复习节日到新授内容“How to celebrate Halloween”的呈现,从教学重点内容的展开到最后环节的巩固练习及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学生在各环节的学习活动中自始至终都精神焕发、乐此不疲。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探求问题答案的愿望;同时能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个性化的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事实证明,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由探究与合作的空间,当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个性就会得以充分展现与张扬。

2.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分组讨论、游戏竞赛等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体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分组合作活动中,笔者让优等生当小老师,带动后进生学习,帮助后进生指点迷津、解除疑惑,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优等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其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毋庸置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英语学习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呢?经过多年亲临教学一线的实践,仔细深入地分析后,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1.从导入开始紧紧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

导入不拘泥于课本,列举大量的生活事例。列举的事例取材于生活实际中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减少心理上的负担,提高参与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了生物的教学。如,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时展示生活中的病例,再加上旁白说明病因。学生的惊奇激素的作用如此重要,教师则展示更多的病例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明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导入新课。

2.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谈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使用诗词、成语、俗语不仅使课堂教学情景具有诗情画意,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生活中有关生物的俗语和谚语很多,把这些生活用语穿插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食物链的教学中,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生活用语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对食物链就有了形象的认识,很快就掌握了食物链的知识。同样,短小精辟的成语、俗语、谚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合理地引用可起到意外的效果。在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学生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从而增强对生物学的兴趣。

3.多用实物,多动手做实验

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课前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记录看到的现象。亲自动手实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再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

利用现代技术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生物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教学情景,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教学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如,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教案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家史”“达尔文悲剧”等用于课堂教学。

二、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建立教学过程的开放观,生物学教师需要开发、开放教学过程,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宽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渠道。教学的每一种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求知方法。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

生物学科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首先要靠识记。教学中时时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强化,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从中汲取知识,寻找出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记忆方法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增强记忆。

2.理解能力的培养

培养理解能力,要充分运用思维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每节课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训练,让学生更多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分析、探究中,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

3.应用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面对未知的材料,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或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即通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要提高解此类题的能力,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

交往的质量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今,教育的趋势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数学教育亦是如此。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更新观点、开拓创新,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创设合理的情境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笔者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3.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