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业务核算划分:
商贸经营属缴纳增值税项目,全部集中在总公司核算,款项由总公司收支,发票由总公司开具,与商贸经营相关的费用,如运费等均由总公司支付。延伸服务、业务、货场业务属缴纳营业税项目,由分公司核算,款项由分公司收取,相关税金由分公司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取得税务部门认可后汇总缴纳。
(二)资金方面
实行一定程度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各分公司没有融资、投资的权利,沉淀资金全额上缴总公司。收入方面,如按上述业务划分,分公司经营延伸服务和业务,均应采取预收款形式经营,理论上不应该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分公司所形成的收入均应有现金流入,分公司每季将实现的所有收入扣出变动成本和税金后的现金流入净额全额上交总公司。支出方面,总公司根据批准的间管费用支出预算按进度拨付资金,分公司在预算范围内使用。
(三)资产管理方面
各分公司资产由总公司授权经营使用,分公司承担相应资产的折旧、税金、维护、维修等费用,并对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总公司对所有资产拥有处置权,可根据情况在各分公司间调剂使用,最大限度避免资产闲置。分公司购置、处置资产均需总公司批准。
(四)计划下达及全面预算
总公司需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领导及财务、业务、结算、人劳、办公室、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参加,参照物流公司收入利润计划、工资计划、费用压缩计划、资金总盘子、业务划分等情况,分别对分公司预算中的收入、税金、费用中的工资及附加费、办公费、小汽车费用、差旅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支付主业合同费用,以及固定资产购置、大修计划等支出进行审核确认。各分公司的费用支出与收入利润计划挂钩,在基本费用预算外,对超计划完成收入利润计划指标的,可按一定比例增加其费用预算,以提高分公司积极性。年初各分公司按照收入利润计划、费用压缩计划、工资计划、大修计划等规定,编制全面详实的财务预算,经总公司审查批准后执行。
(五)财务监察
通过财务监察,确保分公司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对分公司提出的新增预算进行核实,参与对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
(六)考核机制
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是避免集权带来的分公司积极性不高这一缺点的重要手段,总公司要根据各分公司业务量、人员构成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办法,除各分公司自身核算的业务,总公司的商贸经营业务分站点核算并统计在各分公司的任务完成数内,季度和年度统一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相应增加或减少分公司的工资总额计划,在工资总额计划内,对分公司内部奖励政策,应给予一定的权限,便于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执行预算结余的分公司,可按结余数的一定比例予以工资计划奖励。
(七)财务管理制度
统一总分公司会计核算科目,由于现物流公司总分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一并且大体相同,前期通过调研,确定统一的会计明细科目,特别是费用科目,各分公司严格按统一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禁止自行增加会计科目;分公司独立核算总公司授权经营的业务收入和相应的成本税金,在当地纳税;各项费用在批准的预算内支出;分公司执行总公司制定的工资和奖励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财务政策和制度,执行统一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用统一格式的财务单据及各类表格;分公司对其历史遗留和新发生的债权债务负责;分公司无所有者权益,没有利润分配的权利,所有可供分配利润由总公司进行分配。
二、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实践总结
通过总公司集中各分公司沉淀资金和业务划分后,商贸经营的资金实力得到加强;公司的主要资金集中在总公司,资金监管力度大大得到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和费用压缩力度得到加强;有利于财务核算和财务制度的统一贯彻实施;分公司在授权范围内独立核算、就地纳税,相比实行报销制能减轻总公司财务管理的压力;通过下达合理的经营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来调动分公司的积极性。
三、结语
论文关键词:效益,车站设备,维修模式
0 引言
传统上人们习惯地将地铁作为政府公益性项目,认为政府部门对地铁的经营亏损弥补是理所当然的,往往不从转换经营理念着手,在盈利模式的研究上做得不够。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在总公司的领导下,秉承“承恩施善、德贯全程、敢担大任、回馈社会”的企业宗旨,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早在地铁一号线建设的后半期就开始有意识地着手地铁设备维保模式的研究,探索在运营初期做到收支平衡、不使用政府财政补贴的可能性。地铁运营5周年以来,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学习国内外设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策略维修模式,结合车站设备管理的特点和设备管理的高可靠性、安全性的本质要求,开展了以乘客价值提升为中心的效益型车站设备维修模式研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科学的预算,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在管理上做好运营盈利模式的扩充。同时做好政府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的研究。
南京地铁公司践行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以及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造价最省、用工最少、开通首先在轨道交通行业同口径统计下略有盈余的佳绩,备受同行瞩目,打造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经济节约型地铁。
1 南京地铁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1 创新运作机制,确保安全
南京地铁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完善,在创建设备维修工作机制上不断更新“版本”,形成高效运作机制,保障了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与运营的安全、顺畅论文的格式。
一是改善了维护机制,对列车、信号等设施系统的维护,确定了“降低故障率,提高完好率”的目标。针对相对粗放的传统的计划预防修体制,创新性地提出在设备管理现场采用世界先进的全面生产维护(TMP)和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方法。特别是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专注于防止故障,按重要性将设备故障进行降序排列,等级划分,对非常类似的设备采用“模板”方法维修模式,避免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的维护工作。从而更加有益于安全和环保;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带来的故障;提高了设备可靠性;降低维护费用等。
二是深化了安全保障机制。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南京地铁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三级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员工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事故责任追究六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化,确保了运营的安全。
三是完善了应急机制。不断优化完善运营应急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经过多次更新,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制定完善了运营生产、治安消防、自然灾害等各类预案及其实施管理办法。
四是实施了联动机制。经过几年与地铁公安分局的磨合,本着地铁为乘客服务,公安为地铁服务的指导思想,双方梳理了各自工作流程,相互配合,紧密对接,制定了《警地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各自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强了互动,促进了团结,提高了效率,取得了成效。
1.2 长效维修模式管理,控制运营成本
为了更好的履行企业的使命、实现其目标,南京地铁通过几年的设备维修模式的探索,尤其是针对以乘客服务为中心,逐步建立以乘客价值为提升的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南京地铁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首先在盈利模式方面,南京地铁车站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是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人机和谐论文的格式。为此维修模式,在收入方面通过改善设备维护状况,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诱增客流以提高运营的票务收入,实现“增收”,在支出方面主要是控制运营成本,实现“节支”。
其次,在维修管理模式方面,主要体现在以可靠性为中心设备维护管理策略。通过车站设备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升,为车站设备管理现场提供更安全、更规范、更简明和更人性的服务。一方面通过开展关键设备的RCM系统分析,提升车站设备维护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TPM的规范化车站设备管理现场,提供更加规范的车站设备检维修流程与技术要求,提升设备维护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与此同时,在南京地铁一线设备房设备管理现场,深入推广一目了然工程与“6A+”设备房标识系统,从而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更人性、更简明的管理模式,提升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
再次,在内部运作方面,一方面是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模式创造提供后台支撑,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维修模式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程管理、流程管理和应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在票价一定的情况下维修模式,需要不断的控制成本,从降低能耗、减少维修消耗、备件国产化、员工自主管理、实施精益维修以及委外管理等六个方面实施成本管理。
最后,在实施保障方面,主要是通过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保障(主要是组织结构设计与职责划分,如车站设备属地化管理、建立同心共保体系等)、人员保障(主要是人员的选聘、培训和考核激励)、信息保障(信息系统(PDA)的建立与应用、车站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的实施与控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持续改善运作流程。
2 结论
为了更好的履行大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使命、实现广大乘客快速移动的目标,南京地铁通过几年的运营探索,初步建立起具备特色的以服务乘客为中心的车站设备效益型维修管理模式,通过乘客价值管理,为乘客提供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更安全、更快捷、更便利和更舒适的运营服务,一方面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适时、适度、可靠的车站设备、行车设备的维修服务改善和管理模式策划,降低设备评价故障率和提供乘客能够明显感知到的便利的换乘条件和高效的设备现场管理。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完善的管理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基础的公路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在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里程也在不断延伸。因此,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其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高速公路的管理是一个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营业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由于我国各省高速公路的融资体制、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各有不同,因此它们所采取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多种多样。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关注和研究,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公路管理系统做比较,发现我国的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养护管理不够成熟,人员机构臃肿,专业管理水平较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管理半径小,管理效率不高,资产闲置浪费严重等。综合起来就是我国的公路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还不够成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完善?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需要的管理模式?是每个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
高速公路管理最主要内容是养护和运营,要探讨如何完善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我们就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谈起。
1.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养护模式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养护日益成为摆在各地眼前的一项重要事项,由于一贯的“重建轻养”思想的存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养护管理模式,各个地方都不尽相同,并且各个地方各个企业都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一种养护管理模式。免费论文参考网。当前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比较完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1对外承包模式
对外承包模式是指高速公路所属单位只设立养护管理部门,只参与少部分简单的养护施工任务,大部分养护施工任务通过对外发包或招标的形式来寻求施工队伍来完成。对外承包模式根据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专项大修对外承包模式和完全市场化模式。前者是采用社会化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队伍,公司自己不设立养护生产单位,并且监理工作采用社会监理。免费论文参考网。后者是指高速公路的养护任务全部通过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手段在市场上寻找养护单位予以完成。
1.2自行养护模式
自行养护模式是指高速公路单位拥有自己的养护队伍,由自己的养护队伍完成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任务,只有在对技术要求很高,自身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聘请外面单位参与的一种养护管理模式。该模式一般为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是同一个单位的产物,建设单位在完成建设任务之后直接转化为管理单位,相应的施工队伍转化成为养护队伍。
自行养护模式中,除了采用成立养护中心的方法外,目前还有部分地方通过成立养护公司来完成,养护公司尽管也是以独立经济单位存在,但是其业务还是以高速公路的养护任务为主。该方式更符合市场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养护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需要缴纳税收,容易产生自身的利益要求,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养护成本上升。
1.3计量式养护模式
计量式模式指的是在合同双方在签订养护合同时,合同内容规定业主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工作量再支付最终的养护工程款项,计算养护工程款项是根据养护定额或者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某个价格来计算。
再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存在,计量式养护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然而然的容易形成施工单位宁大勿小的养护思路,同样的车辆、设备和人员以及安全措施,当然是修补的病害越大越好,利润越高越好,从而导致了养护的及时性无从谈起,预防性养护无从谈起,失去了养护工作的真正目的和宗旨;第二,管理难度加大,无形中也提高了管理经费的开支。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采用计量和定额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养护成本或养护价格对于业主和施工方来说都是最合理、最公平的。首先,在工程计量方面,理论相对比较成熟,操作性强,并且具有相应的国家及地方定额作为指导和参照;其次,在价格计算方面,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相应定额,双方之间不容易产生大的认同差距。所以,该模式是目前比较认同的养护模式。
2.我国当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服务区建设前瞻性差,配套资金不到位,重建设、运营,轻服务、开发,经营体制落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当前高速公路管理混乱。高速公路的运营除了对收费站的管理而外还包括对其广告收益的管理。免费论文参考网。很多高速公路企业都对高速公路的经营模式不断地进行探讨与尝试,相对成熟的高速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1拍卖模式
这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就是将高速公路某一路段经营权进行拍卖。这种经营方式与租赁经营有所不同,拍卖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公平性,竞争性,且能吸引众多有实力的公司,能使收益最大化,也能促使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不断优化沿线的硬、软环境,促进投资便利化,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客商。
2.2自营模式
自营即政府成立独立经营公司,这种经营模式的优点是——不仅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而且有利于拓宽企业收入渠道。
2.3合作经营模式
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表现在,可以弥补经营管理人员经验及客户来源的不足,提高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由于不需要自己投资承担风险,虽然收益可能低一点,但每年都有稳定的管理费收入,避免因不顺利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起步较晚,并且在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结构下,我国各地公路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和运营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得现象。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形成一套放之四海而行之有效的模式。作为一种模式本身而言,也很难说是好是坏,关键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跟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否能够提高质量和降低管理成本。高质量与低成本才是判断一种模式是否合适的标准。因而,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自己的养护管理模式。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应自己需要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业主投人的养护资金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并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史其信,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发展动向与启示,科技导报,1996,第10期。
[2] 史其信,陆化普,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发展策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
[3] 王华,李琰,浅谈高速公路社会化专业化养护的体会,中国公路2005年第4期。
[4] 姜筠,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略探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关键词】 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展望
一、企业营运资金的地位及管理意义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是一般意义上的营运资金,也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营运资金的表达,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净额,是可用来偿还支付义务的流动资产与支付义务的流动负债的差额,即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如果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是由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要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金来源。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强调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加强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
营运资金具有周转时间短、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具有多样性等特点。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保证。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也就是加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即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成果
文献检索表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停留在单个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上,如货币资金的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等,缺乏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2009年8月8日,由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起创建“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作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设立的第一个合作研究基地,接受中国会计学会领导,吸收企业类、学术类领军班学员参与研究。除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外,目前已有27名实务界专家或理论界学者成为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的首批特邀研究员,并有12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研究中心的顾问。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中心”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
该“中心”成立以来,持续开展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定期“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研究开发“中国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和“中国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并积极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题咨询和培训。以全国会计首批领军人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竹泉教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研究、探索、跟踪、调查我国上市公司自1997年以来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我国会计学最高权威期刊《会计研究》等发表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见表1),对我国上市公司及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竹泉、马广林(2005)认为,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跨度大、层次多、环节多和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从产业链角度看,企业客观上存在一条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价值链,即营销上所称的“渠道”。目前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和“推式”营销模式。该模式不是以市场、客户需求为中心,而是以产品为分销渠道中心,向下游企业逐级推销,制造企业成为分销渠道动力的原点,分销渠道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容易造成资金沉淀。下游企业的资金沉淀成为上游企业资金回笼困难的主要原因。跨区分销企业多环节、多层次的组织机构特点,也容易产生大量的在途资金。此外,“推式”模式下企业过分看重短期利益,忽视分销渠道管理,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从而失去市场占有率。因此,有必要对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分销控制上来。提出建立并实施以客户的需求拉动整个分销渠道价值链的有序、高效运转的“拉式”分销渠道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大渠道”、甄别与选择客户、建立内部分销渠道一体化模式实现对分销渠道的重组与整合,并通过对青岛海尔和青岛澳柯玛两家以家电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比较,验证了“拉式”分销渠道管理模式较“推式”营销模式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该论文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以分销渠道控制为重心”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和思路,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2007)论文主要从国外与国内两个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首先,文章分析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动态,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扩展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从流动资产周转率转变为营运资金周转期,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中心。这些转变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然后,针对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客观评价了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仅是对某个营运资金项目的孤立研究,如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关系分析,从存货营运效率评价指标细化等单独项目来研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缺乏系统研究,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也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论文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意见:第一,以营运资金的界定和重新分类为切入点,探索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提出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从而能够涵盖各个运营项目以及清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第二,建立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有机衔接营运资金总体管理绩效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以及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第三,深入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设计其相适应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第四,加快进行我国上市公司营运管理数据平台建设。该数据平台应包括营运资金总额、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等核心指标和其他补充指标。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2007)对1997―2006年10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和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中,用样本采集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实际状况,未对任何样本数据进行修正,采用EXCEL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个行业在经历过1997―1999年的经济波动后,近十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从总体上来看均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升。同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出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关系管理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2009)以深市和沪市2007和200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注意数据完备并剔除了金融类公司,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分行业进行研究,选取了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以EXCEL为分析软件,数据来源于2007年、2008年样本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流动性项目的年初、年末金额、营业收入项目及报表附注中的存货项目,采用比率指标,分行业对2007―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研究,并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指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排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3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2008年度显著降低;2/3行业在至少两个渠道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降低;但也有三个行业(农林牧渔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不降反升,且采购、生产、营销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提升。通过对通威股份、七匹狼、青岛软控等典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分析研究,提出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供应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业务创新模式。该研究对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及供应链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2010)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对200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调查分析,选取了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选择1 619家企业为样本,以深市和沪市200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EXCEL软件,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十分显著,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持续降低或总体持续降低的行业数量显著多于持续提高或总体持续提高的行业数量;生产渠道控制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较高;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延长付款期的方式来解决营运资金短缺问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逆势回升的原因不在于存货管理水平的大面积改善,应付账款延期支付是其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纺织服装和电子两个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行业外销比例较大的样本组与外销比例较小的样本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异明显。
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数据来源等同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2009),但调查的对象是2009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除了分析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外,加强了地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分析和外向型企业的分析。为了分析不同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以我国行政区划为依据,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同一行业不同地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将东部地区进一步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域。外向型企业选择了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较高的纺织服装业和电子业两个行业。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包括,金融危机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绩效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很明显,应付账款延期付款较为普遍,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有效控制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外向型程度较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好。
王竹泉(2011)指出,近年来,美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的整合和供应链优化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新思路,戴尔、苹果等企业更是实现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为负,堪称基于供应链管理营运资金的典范。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向供应链和渠道关系优化这一新理念在我国也日益受到关注。海尔自20世纪末以来针对其营运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业务流程再造、分销渠道整合、优化供应链等举措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实现了零营运资金、负营运资金的良好绩效。论文提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要做到以下转变:(1)确立以供应链整体绩效提升为根本的目标导向;(2)树立以渠道管理为重心的管理理念;(3)实施与客户需求无缝对接的延迟策略;(4)推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增值效应。
刘宁(2011)指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针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首先提出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营运资金的短缺、营运资金的管理比较薄弱、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等,认为营运资金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有必要趋向于创新一体化发展。企业要努力实现工程工期成本最优化,建立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同时还要解决好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失控,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等问题。提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创新与完善资金管理,以使企业运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以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
“中心”研究人员除上述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外,王竹泉教授等研究生导师积极指导研究生们从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2007年至2010年,“中心”研究生15人的学位论文进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从研究方法看,既包括规范研究也包括实证研究;从研究的企业类型看,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从研究企业的行业看,既包括制造业、家电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从研究的视角看,既包括营运资金要素管理,也包括营运资金营销渠道管理;从研究的层面看,既包括基于全球化的战略性研究,也包括基于业务流程的战术性研究等。上述研究生学位论文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学位论文层面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对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营运资金管理其他研究成果
除上已述及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外,还有不少学者、专家对企业营运资金做了有益的探索(见表3)。
王兴俊、王奇、张新英 (2010)探讨了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问题,认为将企业的筹资划分为恒久性资金需要和波动性资金需要两部分。据此,可以把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划分为中庸型政策、稳健型政策和激进型政策。这三种政策体现了企业财务经理对营运资金管理中盈利性与风险性的不同态度,如何选择最佳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需要结合企业的风险程度、实际运营以及面对的环境。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制定的实质就是企业风险性与盈利性权衡的过程,最佳的营运资金政策应该是在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
干胜道、杨鹏 (2010)指出了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认识上存在的5个误区:(1)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应越多越好。(2)任何企业都适用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所谓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这一管理方法的显著特点是高盈利与高风险并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产、稳定的盈利能力、良好的信用度、较好的存货管理能力、高度的业务流程信息化等条件。(3)营运资金周转率越大越好。这种认识忽视了企业是否盈利,如果不盈利,则追求营运资金周转率无异于加速灭亡。单纯的从周转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也是不恰当的。(4)绩效评价只要达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但是这些指标只是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情况,忽视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的项目,没有将营运资金和业务流程以及渠道管理结合起来。(5)营运资金管理只考虑企业个体价值就可以。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营运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客观上形成了一条连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其他企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将整个价值链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论文指出,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新情况的脱节。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与时展、企业发展相适应。
徐丽萍、陈洁 (2010)认为,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一段时间内采取“惜贷”的策略,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紧张的问题。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地理位置、国别的不同,适合企业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利益最大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根据预测的可靠性,企业可选择的营运资金持有量政策有以下三种:适中的营运资金政策;紧缩的营运资金政策;宽松的营运资金政策。其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企业在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资产的来源时,有三种可选择的筹资政策:配合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稳健型筹资政策。其中,配合型筹资政策是理想的融资模式,对企业有较高资金使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较难实现;激进型筹资政策收益最高,但同时风险最大;稳健型筹资政策风险低,收益也低,但最保险。建议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考虑三个方面:(1)将应对突况的措施写入公司章程。(2)储备人才。(3)定期储备资金。
程博 (2009)指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营运资金不足。营运资金不足甚至资金链条断裂,将直接影响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2)营运资金低效运营。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不良资产比重较大;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居高不下;企业受“销售至上、冲指标”观念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庞大,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内部责任划分不清。(3)信贷资金比重较大。公司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后,充当“流动”角色的资金捉襟见肘。除了上市融资以外,银行贷款获取流动资金,然后借新还旧,维持生产经营。(4)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5)营运资金管理弱化。企业在营销、生产、采购渠道等方面的营运资金管理弱化。(6)缺乏管理绩效评价。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评价系统,更没有对指标进行有效分解,责任无法落实。
上述研究分别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5个误区及原因、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等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参考价值。
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展望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依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学位论文开展研究,加强行业与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期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学术繁荣和绩效提高。
(一)依托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从古代会计看,内部控制是会计的主要特征。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于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都强调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企业需要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其中《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明确指出,资金只有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带来价值增值。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另外,内部控制配套应用指引还通过第7号采购业务、第8号资产管理、第9号销售业务等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直接规范;并通过第12号担保业务、第16号合同管理、第15号全面预算等应用指引间接强调内部控制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可以依托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研究探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沉淀等低效现象,提高营运资金的营运绩效。
(二)依托学位论文开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学位论文中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具有填补性、开拓性和创造性。它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对学术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强化或提升。因此,学位论文能够推动学术的进步,延伸研究领域的知识系统,传承研究领域的精髓。所以学位论文是促进研究领域理论与实务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形式,是其他研究者获得最新的思想、知识、技能和信息的渠道之一,是其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纽带。很多圈内的同行想了解到特别是一流专家最近最有价值的研究动向,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一流的研究专家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地通过有意识地指导课题组成员或学生进行研究。所以学位论文是导师有意识指导下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一定时期研究的主流。如中国海洋大学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一直引领前沿,学生在导师思想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思考过程,将对营运资金管理有一个更深入地理解,同时撰写论文,也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贡献,是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总之营运资金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正是在无数学位论文等论文的点滴积累下进步、升华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开展可以依托学位论文这一好平台,传播新动态,促进新发展。
(三)加强行业与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行业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营运资金的构成项目存在差别,如煤炭、石油等采掘业,外购材料较少,外购材料不构成产品的实体,流动资产中存货占用的资金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地区指设立行政专员公署指导工作的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省、市等区域。前已述及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包含了上市公司按区域和行业的研究,还可以再进行更深入、细化研究,以便使研究成果对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
[2]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3]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1997-2006[J]. 会计研究,2007(12).
[4] 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
[5]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J]. 会计研究,2010(9).
[6] 王竹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该向何处去[J].财务与会计, 2011(2).
[7] 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J].经营管理, 2011(5).
[8] 王兴俊,王奇,张新英.浅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制定[J].商业经济,2010(4).
[9] 干胜道,杨鹏.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误区[J].财会学习,2010(9).
在2012年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优秀青年干部培训中,人资部与丰满培训中心着眼于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深入研究项目需求分析,精心策划项目设计方案,大胆创新项目过程管理,有效实施项目运作流程,在青年干部培养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以“十个一”活动贯穿项目始终辅助培训教学,应用4种教学方式、5种管理模式、沉淀出6项学习成果,简称“456项目体系”的青年干部培养特色新模式。
“456项目体系”主要内涵
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即以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课程;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学习与交流相结合;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
开展“十个一”活动: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拓展训练,一次读书交流会,一次生日party,一次党性材料分析会,一次座谈会,一次参观水电博物馆,一次篮球比赛,一次辩论赛。
四种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参观学习,体验式学习。
五种管理模式:全封闭式培训,团队学习,互动教学,自主管理,积分考核。
六项学习成果:每周周报,PPT成果汇报,学习行动笔记,感悟集,学习论文,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两结合”指学习内容结合工作;“4A”指4项行动计划)。
“456项目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将现代企业培训管理理念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成年人学习的固有规律,使培训学习从单一的学员对知识层面的认知上升为以更新观念、拓展思维、锤炼心态、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式互动交流,实现从听到、知道、认可、实践,到行为改变的递进关系,使培训价值达到最大化。
“456项目体系”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突出解决公司对青年干部能力要求层级和标准的专项问题,结合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通过对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实现“456项目体系”的建立。
基于“456项目体系”的实践
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课程设置及应用
设计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党性修炼、卓越表达、思维激荡、知识拓展、管理提升。“党性修炼”加深青年干部对新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国家及公司政策领悟能力,着眼公司战略总体目标,提高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卓越表达”提升个人公众表达能力,学习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思维激荡”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个人思维方式,重新认知自我,不断提升;“知识拓展”中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非专业领域的学习,扩宽视野,接触前沿理论知识,了解新领域新信息;“管理提升”中学习管理理论,提升管理效能,提升个人领导力,学会合理制定计划,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贯彻力。
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为加强对培训班的有效管理,培训中心特意安排了具有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四位老师分别负责培训班的各项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前期,由专人负责培训学习手册的编排印刷,培训学习资料的排版装订,培训实施过程中所需教学物品准备以及会场设备的调试等;培训实施过程中,通过“互动教学、分享交流”等多种管理模式,努力使培训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确保实效”的主旨;培训结束后,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整理培训相关资料,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对学员工作改善行动计划进行后期跟踪回访,收集经典案例,并对下阶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合理优化。
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为导向,学习交流相结合。交流是促进团体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在“读书交流会”、“PPT学习成果汇报”以及课后“学习园地”感悟粘贴等过程中,都给学员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是“每周简报”的交流方式。班级成立编辑小组,针对一周在培训中心学习、生活等情况制作简报。简报内容包括一周动态、学员学习的心得体会、所感所悟、风采展示、分享互动,每位学员都可以在简报上发表文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二是“学习园地”的交流方式。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学习园地,学员们可以把自己学习的感受或老师课程中讲到的经典语录写在即时贴上,粘贴在学习园地,课间学员们相互浏览,一周总结一次,评选优质感悟,大家分享。
三是“爱心家园”的交流方式。41位学员,每位学员都通过抽签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神秘伙伴,这位神秘伙伴的到来,使自己有了一次奉献爱心的机会,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默默关注着他,记录他的成长以及每天的表现,把想对他说的鼓励粘贴在“爱心家园”上。在学习的同时,使学员都能感受到被别人关注的温暖。班级里的爱心大使会不定期的宣读爱心语录,传递每个人的爱心。
四是“总结分享”的交流方式。每周的课程结束后,学员根据一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学习,相互分享学习体会,并选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三点,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学员以空杯的心态从别人的收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五是“辩论赛”的交流方式。聆听智慧交锋,感受语言魅力,举行以“责任·能力”为主题的辩论赛。辩论中双方辩手各执己见,据理力争,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出辩手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的综合能力,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六是“座谈会”的交流方式。培训班党支部召开了“依法治企”学习座谈会,并邀请公司监察部同志参加。座谈会上深入学习了新源公司依法从严治企有关要求,分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学习期间,每位学员要填写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以一周为节点,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工作改善点,将思路转化成方案,再将方案转化成今后的行动计划,应用smart原则(可操作、可实现、可衡量、可评价、有时间限制),制定并描述计划实施具体步骤。根据计划的制定,实施改善行动,使培训有效落地,实现成果转化。
四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课程之外,还设有专题研讨、参观学习、拓展训练。
专题讲座。为了使每位参训学员训后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培训班安排了包含多学科门类的30个专题,涉及历史、社会、管理、科技、法律等学科知识,并结合当前时政,开设了关于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辅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专题讲座中,课程将互动方式的演练、角色替换、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结合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性格测试等穿行,老师们生动有趣的授课内容、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表达技巧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正确领会上级领导意图,有效完成组织任务》课程中,为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主讲老师设计了“最佳搭档”的互动游戏。课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的所思所得。学员张会贞就在以“参与、分享、反思、成长”为主题的所思中写到,游戏过程中被指挥者茫然等待命令,指挥者情急之下有亲自操作的冲动。反思工作中,作为上级领导,如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习惯于指挥部下,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自身压力过大,员工过分依赖领导者,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专题研讨。在专题研讨活动中,分别通过班委、党支部、各小组队长组织,选定研讨主题、设计研讨流程,组织研讨过程,使学员相互学习,畅所欲言,有效沟通,实现思维拓展,观念交流。培训班顺利完成了“读书交流会”、“党性分析会”等专题研讨活动的召开,并对研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整个过程,一方面使学员丰富了学习内容、交流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
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放松身心,交流感情,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体验式学习。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户外拓展、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体验式学习对个人而言,使学员战胜了自我心理舒适区,克服恐惧,直面困难和压力。对团队而言,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使团队成员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正确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种管理模式的实践
“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是指严把各项考核制度,实施军事化管理。学员按照考勤要求,按时上课,并且克服严寒及自身生活习惯,每天坚持晨练,他们用整齐的步伐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响亮的口号传递着青年干部的热情和活力。
“团队学习”的管理模式。即将学员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队长、队长助理、纪律委员、5S委员(5S源于日本精益生产,此处特指维护小组环境,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员可自愿竞争上岗。队长带领小组进行团队建设,组织大家制定本小组的队名、队徽、学习目标、学习公约,并依此进行风采展示。团队学习中,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队长负责组织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小组案例分析、总结研讨等环节各小组成员的发言;队长助理负责收集学员的学习感悟,课间粘贴在团队的“学习园地”上;纪律委员负责维持本小组及班级的课程纪律;5S委员负责带领团队成员维护小组的5S环境。
“互动教学”的管理模式。即由主讲老师负责课程内容的完整讲授,助学师进行课前气氛的调动和培训现场管理,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享受知识的盛宴”。“课间操、小游戏”等多种互动方式,能充分缓解学习疲劳,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程度来吸收课程内容。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班中成立党支部及班委,实施管理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委成员由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组成,党支部成员由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成,他们承担着沟通师生、引导班风、服务学员的重要任务。学习过程中组织策划实施贯穿项目始终的“十个一”活动,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通过QQ群、飞信的建立,搭建学员相互交流平台,辅助培训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分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团队累计积分制,分别针对团队建设速度、风采展示、课堂互动、5S环境、精彩感悟、研讨总结、竞赛活动、好人好事、课堂纪律等环节,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将得分情况真实有效地反映到班级评分规则表中,运用透明机制,评选优胜团队,激发团队学习热情。
学员展示的六项成果
每周周报。由班委会成员组成编辑部,针对每周的培训学习情况编写周报。周报内容包括:本周要闻、本周动态、组织活动、心得体会、学有所思、培训分享等模块。学员积极投稿,针对课程、活动等自拟主题,分享心得体会。周报提供了学员交流的平台,全方位展示了学员学习期间各项收获以及丰富的培训学习生活。
学习成果汇报(PPT述学)。学员间的交流在整个培训班的培训管理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其搭建起了多样性的沟通平台,实现了学员间学习成果交流。如每位学员五分钟的PPT述学,就是由学员梳理、提炼、总结其学习期间的所感、所悟、所得而进行交流。
学习笔记。为学员设计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员每天都将学习收获整理成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知识点,学习期间经常回顾翻阅。培训结束时,每位学员的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各自的收获。
感悟集。学习园地是培训班的一个亮点,课间总能聚集许多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大家相互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期间共收集到300余条学员的感悟,且把这些感悟装订成集,作为学员学习生活的一个美好纪念。
学习论文。学习的真谛是能力而非信息的获得,学习期间每位学员将学习所得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学习论文,41份论文分别从多个角度设定主题,涵盖了公司系统生产、管理、建设、安全、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
工作改善4A计划。培训设计始终遵循“学以致用”的培训理念,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分别制定了个人的“工作改善4A计划”,计划中详细描述如何按步骤将学习所得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各项工作业务能力,最终实现行为的转变。
制定行动计划作为学习成果的重中之重,密切联系了学员实际工作,优化了学员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增强了全局意识,提升了系统思考能力。由于行动计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这样就促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利用信息反馈进行培训评价和改进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顺利开展,达成培训的最终效果,在培训中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全面收集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建议,以及对活动安排、课程设置等信息,以此进行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估。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培训管理、后勤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在对评估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复查的基础上,对培训效果再次进行跟踪调查,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及提出的有效建议。
“456项目体系”的鲜明特色兼具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