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预算论文

成本预算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预算论文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篇

充分考虑并分析经济因素,确定最优方案。任何建筑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是工程预算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工程预算时必须对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保证施工进度和最终的工程质量,综合各种可能因素确定最终的优化方案。遵循准确可靠的预算原则。该原则是工程预算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准确可靠原则就是要求工程预算工作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出发,在最大限度上保证预算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所以,在工程预算过程中,预算人员应当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调查,及时获得建筑市场相关资料、了解同行信息,并且对以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等等。只有建立在大量客观数据基础之上的工程预测,才能充分保证预算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提高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并使其与工程预算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推动施工技术发展与完善,是降低建设成本的重要途径。

2建筑成本管理中工程预算的价值

2.1依据工程预算可以得出最优成本方案

进行工程预算时,工作人员应当从实际的施工状况出发,全面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见性的评估与推测,在此基础上再仔细比较企业设计的所有成本方案,从而选择出经济价值最高的工程成本方案。在建筑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预算能够为建筑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3]目前我国建筑单位主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在投标过程中必须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以较小的建筑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要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进行建筑工程预算,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依据。与此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材料、不同组织方案以及不同施工方式所耗费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

2.2工程预算有利于建筑工程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工程预算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对其各项事务做出提前预估及控制的有效措施,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工程预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建筑工程质量合格以及在如期完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工程施工的投入预算,从而以较小的施工成本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工程建设达到指定目标,进行工程预算是必不可少的,其有利于帮助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还可以将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等有效结合起来。

2.3工程预算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合理地节税

建筑工程企业要依法进行纳税,其主要缴纳的税种有建筑安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城建税等等。以上三种税收中,安全营业税所要缴纳的税费最高,建筑企业在一年之中所得营业收入的3%都是用于建筑安全营业税的缴纳。在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明确说明,建筑企业可以采取一定方式达到节税的目的。在建筑企业缴纳所得税时,一般都是以企业一年之中的经营收入为主要纳税依据,这就为建筑企业缴费以及税收筹划等方面存留了一定的节税空间。要想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工程预算来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从而避免出现重复纳税以及不必要纳税等情况,最终实现建筑企业合理节税的目的。

2.4工程预算带动了创新成本控制理念的发展

相关设计人员在过程建设中应当做到完善工程预算方法,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的精准性,最终使自身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建设方案更加精细、清晰。这些都要求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规划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还要使其充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从而使建筑工程避免发生事故与返修等问题,最终将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除此之外,在整个工程预算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利用全新的成本控制理念对用水和用电量进行科学控制,并对工程造价手段进行全面的创新。设计人员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全新手段,同时加强自身水平建设,并在仔细把握每一个建设细节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3结语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2篇

一、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基本特点

油田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相应的油田成本预算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其成本预算不是基于产品成本的预算,而是基于作业类型的成本预算。二是各油田区块地质情况、原油物性、开采方式等千差万别,难于制定标准和定额,预算编制难度较大。三是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受油地关系、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生产作业的计划符合率不高,使得年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一定偏差,需要及时作出预算调整。四是由于成本预算编制的难度,导致基于预算的考核也有较大难度。

二、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成本预算的编制与应用形式化

尽管油田企业将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成本预算管理的形式远远重于其内容与实质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重点工作多集中在编制上,从增量预算到现在的“零基预算”或“要素法”,其编制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油田企业在执行与控制过程中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增量预算”的痕迹,甚至出现了当年控制好的单位,下一年度预算指标压缩,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同时,油田企业预算涵盖的内容大多注重财务收支等指标,与之相关的业务指标、评价指标反映得不够充分。

(二)成本预算控制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目前,在成本预算的控制过程中,油田企业一是针对成本要素的单项监控及各要素的综合监控还不到位,人为地割裂了各成本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二是月度、季度预算控制力度不够,预算外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缺乏对预算的动态调整。由于生产条件变化、作业量的调整,年度预算应该进行相应调整,执行预算追加或削减,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的公平合理,而实际工作中油田企业很少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调整成本预算,使得应该减下来的预算没减下来,应调增的项目又没有资金来源。(三)成本预算执行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不能根据环境、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往往导致预算超支责任不明确,难于严考核硬兑现。另一方面,有些油田企业在年底看到成本紧张,不惜靠人为压缩有效工作量来达到不超预算、逃避成本考核的目的,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严重背离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缺少全员的参与,致使各级、各部门仅考虑本部门的利益而无视油田企业整体利益,造成各部门的活动不能很好地协调,进而影响油田企业的全局,而执行预算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导致成本预算方案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改进与完善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设置成本预算管理机构,将成本预算工作落到实处

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成本预算的制定、实施、调整,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需要专门的机构在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其领导、协调的作用。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管理机构,并通过此机构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此,预算管理机构的成员要能全面代表油田企业内各个层面的利益,保证各个主要部门的利益在预算中都能得到合理的体现;还要保证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预算管理机构的成员不能太多,油田企业要根据本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二)建立系统的成本预算管理预警机制与过程控制体系

油田企业要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通过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包括非财务性指标),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油田企业还要通过制定预算执行结果质询制度的途径来构建成本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机制,对预算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监控,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针对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三)构建适时调整、动态编制的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国家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公共紧急事件等原因,油田企业成本预算方案经常会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为此,油田企业就要构建适时调整、动态编制的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并按照科学的程序对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具体而言,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调整方案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符合油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方案应当客观、可行;调整重点应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影响概预算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基础单价的计算、单价表的编制和单项工程的投资3个“管理点”。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因为概预算不像设计画图那样,局部修改不致影响全局。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一旦基础单价有误,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拖延设计成果的出案时间。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对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概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严格按编制规程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单价;(3)编制单项工程概预算并汇总总概预算三个步骤来完成。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量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筑工程设计行业被逐步推向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设计单位要想占领市场、拓宽市场,就要求设计单位及时准确地提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提高自己的信誉,工程概预算作为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关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普遍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辅助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深度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应按定额中的运距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算重。

4.编单价表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包不住。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程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或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分材料作为主材,常见的有水泥、木材、钢材、汽油、柴油、火工产品、砂石料。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预算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建筑材料状况、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合理的运输方式等。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收集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正确可靠。

(二)费率取用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自有关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得张冠李戴。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过渡系数。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劳动结合、施工措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应选用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近的规定,不允许对定额水平作修改和变动。当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时,或定额缺项时,应参考按相近行业的有关定额进行补充,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

在使用定额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几何轮廓尺寸及定额附录规定的阶段系数计算。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条件,正确应用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准确,坚决制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及搞“钓鱼工程”概算。但又不能少算漏算,要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4篇

烟草行业全面预算是依据烟草行业企业的决策方案,通过对烟草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编制的各种成本预算表,其中包括现金流量、预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一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烟草行业全面预算包括资本预算、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筹资预算四大部分,以此来预计未来期间的烟草行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建立全面预算模式下的成本费用控制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由于烟草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行业管理的计划控制和约束性都比较强,伴随行业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行业三级管理模式的职能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大多基层烟草商业企业缺乏战略管理思想,预算管理大多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活动,导致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较差,企业预算缺失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的长期考虑。

1、管理日趋集中化

针对烟草行业的管理,我国政府也进行着不断地改进和探索,首先,1981年国务院提出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并与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之时开始了我国烟草行业的真正发展;然后,国务院在1983年9月又颁布了《烟草专卖条例》;接着,1984年1月又成立烟草专卖局;随着各条例的相继颁布,199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也通过了审议并开始实施。我国烟草行业大体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这样的发展过程,经过20多年的改进,“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国家专卖制度实现了不断地巩固和完善。面对烟草行业管理的不断改善,我国烟草业在财务管理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已经开始实施“集中呼叫、集中营销、集中配送”的经营模式。它的运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改革县级公司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取消纯销区财务机构,弱化县级公司的职能;第二,烟叶产区在管理上资金也从市州公司逐步向省公司集中,从而更好的实现“由无到有、由粗放到细化”这一预算管理的目标;第三,核算机构的设置逐步从县级公司向市州公司收缩,并且它们分别作为费用和利润中心,配合省级公司出资人的角色,各尽其能,又各得其所。

2、成本管理日趋规范

在成本管理上烟草行业的第一要务是实施“严格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以往所进行的改革,如:2002和2003年相继取消县级及纯销区和烟叶产区的县级公司法人资格的改革,这只是进行的一些表面上的轻微调整,并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资金是财务管理的载体,它可以体现企业的经营轨迹,因此,烟草管理部门从2000年开始,在市州公司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即以市州公司为单位对县级公司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这对规范经营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2010年12月31日,全国已建有32家省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含大连、深圳两个计划单列市),292家地市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分公司,还有50多家卷烟厂和一批烟机制造厂、烟叶复烤厂、烟用丝束生产厂、进出口公司和有关配套的生产企业。如此庞大的卷烟生产、销售网络,成本管理也要求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从多层级到扁平化,从粗放到细化,逐步提高,并不断的适应烟草行业的体制改革。

3、烟草业流通成本管理的商业化

在卷烟销售网络由全面访销到集中配送已基本形成体系并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基础上,我国烟草业也开始了向“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现代流通发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网络建设,从2003年开始,取消县级公司的改革探索,设置物流中心和卷烟营销中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提高各业务部门和流程的专业化水平上,重组业务、整合资源和再造流程,最终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

三、建立全面预算模式下的成本费用控制的长效机制的策略

1、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规范财务管理模式

严格遵循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08年提出的建立“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第一要务,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努力促进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首先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使信息、人员、资金等管理集中,增设成本预算管理机构、注重监督核算成本的利用,最大限度的追求管理效率。同时,要加强财务内部的审计,内部审计是保证资产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防火墙”;其次,适时合理的运用会计委派制度,对所属单位的一些财务主管或者主办会计等职务,选择部分政治素和业务能力都较强的人员去担任,使会计人员的人事和经济利益摆脱管理者的控制,有利于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委派制适于一些岗位重要、财务力量薄弱、经济上经常出现问题等情况下使用,它不仅能加强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对提高各级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也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2、以财务战略为核心,实行全面预算成本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各责任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和各部门工作任务及有关业务单位成本进行编制的预算。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规范性控制为前提,可控费用为重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在编制预算时,要吸取往年成本预算投入中的失误,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公司目标和工作任务为依据计算所需投入。如在实际工作中所需投入超过预算标准时,可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在编制报告中说明详细原因。进行编制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公司目标各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平衡,统一有业务指标或逻辑关系的各中心、部门,以确保预算管理编制体系与财务核算体系的相互衔接,便于执行和考核。

3、以信息集成模式为手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当代“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网络模式下,财务管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卷烟营销管理软件与财务软件的数据共享,规范并统一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和生成的过程,避免各种因人为因素所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会计的电算化是不同会计功能的集成化和模块化,它建立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使会计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可以监督会计的工作,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动。我们还可以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实现会计工作的网络化,共享信息,提高传输速度,方便的实现集中核算中心和下属单位之间的即时信息沟通。总之,会计电算化和行业内部联网的推广,在技术上支持了核算中心更好地发挥作用,顺应了新的经营管理的需要。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概念,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加强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投资事实上被当作是国家无偿给予教育单位的福利,教育单位既不存在或很少有自有资金投入,也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或破产的威胁。因此,他们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无须进行成本核算,因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学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核算,打破学校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核算方法,正确归集和控制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学校创造条件。

(二)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府拨款

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对紧缩,学生缴费收入在学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学费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学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与学生适当交费并举。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不应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庭。因此,学校的学费标准应考虑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及家庭的支付能力两方面的因素。教育收费的标准主要是由教育成本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来决定的,因此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确定正确的生均培养成本对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意义重大。

(三)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教育经费紧张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税、费、产、社、基”六个方面。所谓财,就是财政教育拨款;税,就是教育税费;费,就是学费;产,就是校办产业;社,就是社会捐赠;基,就是基金。但本应占主体地位的财政教育拨款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减少,名称也由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补助收入。此种形势逼迫各学校必须加大自筹经费的力度。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迫使各学校不得不开源节流,成本核算势在必行。各学校教育经费和其他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否合格,以及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确定,为学校间提供了一个可以横向比较办学效益的标准,从而有利于从价值形态评价学校教育的办学效益,使各学校树立起投资与成本核算观念,加强学校的理财意识和学校的财务管理。

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学校目前的成本核算还没有真正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基础数据,有些学校有一些数据,也是按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拨款额度折算后再加上很多并非教育成本的项目费用。此外,有些学校即使已经开始进行成本核算,但多多少少还存在一些制度与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一)从制度层面上看

这主要体现在现行学校财务制度与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相背。对于学校这一非营利性组织,我国将其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之列,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收支核算而没有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收付实现制对于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存在以下缺陷:1.不能真正体现教育投入和教育成本的配比原则,或者说不能正确反映学校的办学效益,由此导致学校财务报表失真;2.会计人员编制的报表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误导。因为报表里的数据不是按配比原则得到的,仅仅是一种现金流入及流出的表象,并不能真正说明教育成本问题。这种按收付实现制所取得收支核算资料与社会各界对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的要求相违背。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进行配比;二是时间上的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

(二)从操作层面上看

1.教育成本计量确认不真实

长期以来,学校对于购建的资产设备支出都是一次性列入当年教育成本,然而固定资产购建是一次性投入,而且投入金额较大、多年受益。如果将当年固定资产购建一次性列入当年教育成本支出,就会造成当年教育成本偏高,不利于准确计算当年的教育成本。

2.会计科目设置不能准确反映各个会计核算期间费用

目前,会计科目设置中按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的项目划分,难以确认教育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难以考核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发展变化趋势,不利于分析各个会计时期的成本变化,从而不能合理配置资金。

3.教育成本构成内容不合理

教育事业支出中一直包涵着与学校教学工作无关的项目,如离退休人员支出、已经实行产业后勤社会化服务人员支出以及部分科研项目的支出。为便于准确地进行

教育成本比较分析,离退休人员经费不应列入教育成本核算,应由社会保障部门列支;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后,后勤服务这部分也不应列入教育成本。

4.教育成本风险居高不下,成本核算难度加大

据调查,我国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欠费的情况,欠费几百万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院校累计已超过千万元,并正以年均约1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某些学校外省学生(绝大多数也是来自社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只占全校在校生的7%左右,欠费却高达25%左右。在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欠费将使我国学校教育成本不断上升,风险增大,同时也造成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难度加大和核算的不确定性。

四、完善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通过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成本对象化,细分成本项目,运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计划与实际比较等比较分析方法,就可找出教育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优化学校资源配置,规范支出范围,改善支出结构,严格支出预算管理,从而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建立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成本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测成本发展趋势、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预算等。目标成本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也是实行成本管理的目标。目标成本的确定过程,是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方面,对目标成本执行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及时计算目标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和反馈,促使责任单位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共同完成学校成本管理的总目标。

(三)建立成本绩效评价制度

把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使所有成员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对责任人责权范围内的可控成本进行考核,划清责任和恰当地评价并奖励其业绩,有利于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激励员工主动、自觉地控制成本。

(四)明确成本核算范围

即规定教育事业支出中哪些属于教育成本,哪些不能计入教育成本。约翰斯顿的学校教育成本构成是广义的教育成本,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教育成本,不能作为实际的教育成本。实际的教育成本应该是指实际已经发生且与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能力有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笔者认为,机会成本、科研支出、学生个人支出和与培养成本无关的支出如校办产业支出、后勤部门实行社会化后的支出、教职工住宅商品化的支出、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支出等都不能列入实际的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