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欧美歌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天后王菲在2010年春晚上演唱了一首《传奇》,委婉动人,风采不减当年,不过这首歌曲并非王菲首唱,而是当年水木年华成员李健的一首原创歌曲,他本人也曾经演唱过。如果说起天后王菲的翻唱史,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天后正式发行过的翻唱歌曲就不下五十首,其中不乏一些巨星的经典曲目,我们选出其中六首与各位读者分享。
1、《容易受伤的女人》(中岛美雪《ル一ジュ》)
这首婉约的情歌让大众了解了王菲,但是这首歌的旋律出自日本著名歌手中岛美雪之手。王菲对日本流行音乐的喜爱,也许是受到了台湾音乐人的影响,邓丽君就是王菲最崇拜的歌手之一,95年她还专门推出了一张《菲靡靡之音》的翻唱专辑。后来王菲在日本大受欢迎,也与王菲对日本音乐非常了解不无关系。
2、《梦中人》(The Cranberries《Dreams》)
除了日本音乐,北欧音乐对王菲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天后翻唱的很多歌曲都出自北欧艺人,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这首《梦中人》,是爱尔兰著名乐队小红莓的歌曲。小红莓主唱Doloers的演唱技巧也被王菲模仿,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两人的演唱,会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3、《怀念》(Cocteau Twins《Rilkean Heart》)
这首《怀念》收在王菲97年的专辑中,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流行民谣风格,不过这首歌的原版除了旋律相同,风格上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这首歌来自苏格兰三人乐团Cocteau Twins,我们一般翻译成极低双子星,这个组合的风格其实很难界定,因为他们经历了后朋克、仙乐和梦幻流行等多种风格的变化,演唱方式虽然在变,不过朋克摇滚精神却始终贯穿始终。
4、《冷战》(Tori Amos《Silent All These Years》)
天后王菲不仅在音乐上特立独行,在装束打扮上也绝对与众不同,其很多灵感或许来自于这些个性的欧洲明星,Tori Amos应该是其中的一位,红发、钢琴、唱腔是她的标志,而且她也是最著名的女性摇滚歌手。这首《冷战》的原版被许茹芸、孙燕姿等很多华人歌手翻唱过,但个人认为王菲的这一版个性最为鲜明。
5、《Do Do Da Da》(The Police《Dedododo, Dedadada》)
王菲的这首歌收在《十万个为什么》专辑中,个人认为这张专辑中的王靖雯非常真实,真情实感流露在每一首歌中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粉丝更喜欢王靖雯而不是王菲的原因之一。《Do Do Da Da》原曲来自警察乐队,这支旋律慢摇乐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球,主唱斯汀更是其灵魂。中英两版歌曲都唱出了那种自由、个性的情怀。
6、《乘客》(Sophie Zelmani《Going Home》)
王菲演唱事业前期翻唱了大量歌曲,其中以90-94年最多,之后渐渐找到适合自身的独特风格,翻唱歌曲慢慢减少,2000年后,很难再见王菲翻唱欧美歌曲。不过2003年收在《将爱》专辑中的《乘客》一曲,则来自瑞典歌手Sophie Zelmani。苏菲并没有音乐世家背景,也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不过凭借温暖磁性的嗓音和细腻的感情表达,她依然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奇才。苏菲生活化的风格很容易走入大众心中,委婉的旋律让人如痴如醉。
王菲的音乐受北欧音乐和日本音乐影响很大,既有欧美独立音乐的精髓在其中,也不乏日本商业音乐的元素,为什么有时觉得她是孤傲冷俊,高不可攀的天后,有时又觉得她像邻家女孩般单纯自然,我们终于在她的音乐中找到了答案。DHC
2009年4月,叶佳修第一次站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唱了《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等曲目,人们再次目睹了叶佳修的艺术风采。
一曲《流浪者的独白》被追随者奉为经典
1955年2月18日,叶佳修出生于台湾花莲,1974年考入台湾东吴大学主修政治专业,虽然系主任一再建议他学成之后到美国深造,但是叶佳修还是走上了与自己的专业“背道而驰”、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之路。
说到自己的选择,叶佳修并不觉得是“改行”,作为政治系的学生,我一直禀持服务民众的人生观。从家乡花莲初到台北的时候,我发现都市人的脚步太紧张,好像没有时间和心思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宁静。于是我萌发了用歌曲创作来服务大众的念头,既然他们没有时间到乡下大自然来,那么可以听听这样的歌曲,滋润一下日渐干涸的心灵。
叶佳修大一时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流浪者的独白》,就被追随者奉为经典。这首歌的来历也很有趣,叶佳修说:“本来这是我写的一首诗,是为隔壁班的一位女生写的,谈到进入乐坛创作的起源,叶佳修搬出了一个甚是耳熟的理由――因为喜欢隔壁班的女孩,用弹吉他唱歌的方式追女孩在20多年前的大学校园很时髦,我很早就开始写新诗,一天早上我发现我写的诗在校刊上发表了,而中午就看见校刊被扔在地上,而在我的诗上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这让我明白即便诗歌写得再好,也只能静静等待别人发掘,应该有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大家能强烈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于是当天下午我就去报名参加了吉他社,此后我开始练习,终于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弹吉他,并把我之前写的诗谱上曲,我的第一首歌《浪漫者的独白》宣告诞生。这首歌在学校很快就传播开来,而我喜欢的那个隔壁班的女孩也终于注意到我,很快就答应和我进行一个小型约会。那个时候我既是足球队队长,又是吉他社未来的社长,在学校知名度很高,而此时那个女孩的师姐却劝她不要和我交往,因为一旦成不了大家就都知道了,很难再和别人恋爱。此后四年,全校都知道我在追她,但就是追不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女孩把叶佳修约了出来向他摊牌:“我们是学政治的,她用了一个政治词汇,说因为我是‘公共财产’,所以不可能专属于某一个人。”
分手后,有个电视剧找我写音乐,可我没有创作欲望,于是坐车回老家。在车站一个女生从我身边经过,我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她经常用的洗发水,叫绿野香波。那个背影怎么看都是我当年追的那个女孩儿。上车后我拿出一张纸,从台北到花莲只有几个小时,我不但把电视剧主题曲写好了,连片尾曲也写完了。整张纸都是泪啊,痛得鸡飞狗跳的。歌名《假装我们还相恋》《再爱我一次》都是我的心境表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的叶佳修,与其说有音乐天分,不如说是常年勤奋造就的。那时,学会弹吉他的叶佳修。一天要弹上七八个小时,手指都弹出水泡。对于一个校园歌曲的创作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离不开吉他,直到如今,50多岁的叶佳修一天见不到吉他就难受,尤其是站在舞台上,只有怀抱吉他,他才能充满自信。
4年大学期间,叶佳修的文学和音乐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大学毕业时,他已出版了《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成为台湾以个人命名、集词曲唱于一身发行音乐专辑的“开山鼻祖”。《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踏着夕阳归去》、《思念总在分手后》……叶佳修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得令人心神俱醉,恍如进入唐诗宋词的意境。叶佳修说:“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如果我的歌能给中国人的心灵带来哪怕片刻的宁静与美好,都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思念总在风雨后》在全世界有100多个版本
提起他创作的另外一首经典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叶佳修笑着说:“这首歌的确是为潘安邦量身订做,并由他首唱的。那是1979年,台湾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服兵役,我也不能幸免。可是一去三年,唱片公司当然舍不得一手捧红的歌手,于是他们忙着为我寻找替代者,很快就找到了比我高大、帅气得多的潘安邦。我服兵役之前,还要负责为潘安邦制作一张专辑。为了创作需要,潘安邦天天跟我泡在一起,讲他从小到大的故事。他的外婆就住在澎湖湾,他也是在澎湖湾长大的。从他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夕阳余辉下,一个老奶奶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自己的外孙,蹒跚着向家里走去……虽然说的是潘安邦的故事,但是我完全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融入歌曲的意境中。你知道吗,我在写这首歌的时候还没有去过澎湖,完全是‘神游’,而且我的老家花莲在台湾岛的东面,那里只能看到日出,是看不到日落的;而位于台湾岛西侧的澎湖则恰好相反,只能看到日落看不到日出。我就和潘安邦开玩笑说,咱俩联合在一起,日出日落就都能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色,都是我根据潘安邦的描述写进歌词的。”
我还得要特别的说明一下,那个外婆就是潘安邦的外婆,不是我的外婆,我的外婆在花莲。那个澎湖湾,我是十年以后才第一次看到澎湖湾。就这样,我陆陆续续为潘安邦写了很多歌,比如说《爸爸的草鞋》、《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年轻人的心声》这一系列都是为他写的。从写他开始以后,我就学会了怎么为别人写,为别人写歌的时候,在我的定义里就是你要把自己变成别人。比如我在为蔡琴写歌的时候,我就要把自己想象成蔡琴,然后就要想我的嗓音就是那么宽厚,我就有那个能力在很简单的旋律里表达出那个影像,所以我写了《再爱我一次》整个连续剧的主题曲。
叶佳修自从为了追求大学同学而写下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流浪者的独白》以后,就走上了流行音乐的不归路。他第一张创作演唱专辑《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在1993年被评为“台湾百张流行音乐最佳专辑”。叶佳修的作品在华人圈可谓是人人皆知。即使在1979年没有开放的中国大陆,叶佳修却是第一个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台湾歌手的歌曲,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在谈到叶佳修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多乡间歌曲,而在那个以翻唱日本欧美歌曲的时代迅速走红的时候,叶佳修说:“我是花莲人,我很喜欢乡村的画面。我的歌曲就像画画一样,把乡村的画面用旋律描写出来。而当时的台湾正好在向工业化转化,人们对失去的或是将要失去的乡村情感当然一点也不会陌生,所以这些歌应该说反映了他们的情绪。”花莲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父亲是个公务员,外婆是典型的农民,他的很多作品都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属农村题材。上大学时候,叶佳修才第一次离开农村,城市生活显然没有花莲那样丰富,他发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都对大自然有一种向往,于是,他开始萌动了写歌的念头。面对比较乏味的都市生活,叶佳修想:“要是用三四分钟的歌曲让大家去乡村走一趟,把接近大自然的快乐带给大家,来一次乡下休闲之旅多好。不单是台湾人,包括大陆的或者是海外华人,他们需要中国人的歌,反映中国人的生活。”
颇富讽刺意味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叶佳修竟然并不知道自己创作的大批校园歌曲已经在内地传唱开来,更不知道内地还有个谢莉斯、王洁实的男女重唱组合,专门演唱他的歌曲。当年王洁实和谢莉斯唱红的《外婆的澎湖湾》让人们知道了叶佳修,张明敏唱红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也让人知道了叶佳修不仅能写小情调作品,还能写出“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这样很有气魄的歌曲。
1982年,叶佳修到美国举办巡回演唱会,主要给全美各地的华人大学生演出,这时他才听说自己的歌在内地火得不得了。
叶佳修很开心看到不同风格和时代的歌手演绎自己的作品。“记得第一次到美国,到处都有我的专辑,来源既有哈尔滨歌剧院,也有上海百乐门。据统计,《思念总在风雨后》在全世界有100多个版本,除了费翔、陈淑桦、张明敏,在新加坡或马来西亚,你不小心踩到的一个歌手都唱过这首歌,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原唱是我。”叶佳修大笑起来,毫不掩饰内心的骄傲。
愿把30年来的创作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人们有些奇怪的是,事业如日中天的叶佳修,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淡出幕前,虽然一直没有离开音乐工作,但更多是给其他歌手当制作人,在唱片公司担任音乐总监,事业最忙碌时,他甚至身兼台湾好几家大唱片公司的副总之职。叶佳修说,他一直没有离开心爱的音乐事业,当年给费翔、陈淑桦制作的专辑,都是台湾的冠军作品。进入九十年代,他还制作包装了张清芳、黄安等歌手,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九十年代中后期,他致力于闽南语歌曲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在台湾不逊于当年的国语校园民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叶佳修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他放下在台湾身兼多家唱片公司总监的高级职位,带着两个儿子移民加拿大,只为了让孩子接受到不一样的教育。叶佳修说:“当时我的太太在深圳一家台商大企业当财务总监,工作比我还忙。我的工作主要是在家里完成的,每天和孩子的交流就是半夜他们起夜时,看到我还在工作;早上我醒来时,他们早已经上学走了。直到有一天,当我意识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正在慢慢离我远去时,我必须痛下决心去挽救、去改变。”
叶佳修说到做到,在加拿大期间,他几乎成为“全职家庭妇男”,接送儿子上学,和他们一起做功课,只有在孩子上课时,他才在当地一家中文学校当老师赚点儿“外快”。叶佳修说:“前两年我的小儿子都上大学了,我当老爸的责任告一段落,才回到台湾。有一天,小儿子从加拿大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老爸,你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感受不到,直到你离开后我们才意识到你的重要,我们永远爱你!’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都成大男人了,还写这么‘肉麻’的东西!可是马上一股暖意涌上我的心头,这些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啊,我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和庆幸!我不会为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而终身遗憾!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在成长,我感到,他们才是我这一生最成功的作品!”
虽然已年过半百,但叶佳修的表情动作却还充溢着一派孩子般的欢快明朗,对于自己被淡忘,对于校园歌曲的衰落,他没有任何不平和失落,反而视之为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欣然接受,并且还努力追随着年轻人的潮流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