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祖国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逸夫学校内蒙古卓资012300)
教学中所展现的情境,儿童凭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起思维活动,就在儿童思维的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现象,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思维与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学生的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实际上人的意识主要就是语言的意识,何况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是语文教学本身应完成的任务呢?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与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山间田野,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二、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因此,在有关具体情境中,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描述、启发、提问,成为激起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外部条件。形象与词语的刺激,沟通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加深儿童的体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从而激起情感。例如,在进行“指南针”观察作文时,当指南针出示在儿童眼前,联想到指南针在天空、海上、山野、森林作业中的作用时,我随即提出“你们可知道这么好的指南针是那一个国家最早发明的,距离现在多少年”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很自然地加深儿童的体验,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三、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祖国在我心中 苏依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吟起这熟悉的歌曲,心中便升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回忆祖国漫长路,从以前的“东亚病夫”“忍辱负重”到现在的“昂首挺胸”“繁荣富强”,祖国经历了多少的洗礼啊!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现在,不管过了多久,祖国的一切已经铭刻在我心中,难以挥之而去了。
它让我感受到了它坚韧的脊梁——万里长城。任岁月侵蚀,任时光冲刷,它总是缄默而坚定地矗立在那儿,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纵观着人类的发展,它目睹了过去的枪林弹雨,也看到了万千变化,它用古老的城墙诠释着历史的内涵,讲述着社会的变化……
我感受了它的强劲动脉——黄河。几千年的母亲河,流淌了太多华夏儿女的期盼,太多的悲伤和欢乐。奔腾的滔滔河水,已经诠释了太多关于生命的意义。你已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母亲河了,而是震撼千年的黄河魂了!千百年来唱着一支不知疲倦的歌,从历史走向未来。
它还让我触摸到了它的伤疤——南京。那是中华民族遭受的一场浩劫,更是炎黄子孙心中隐隐的伤痛。无法想象是怎样凶残的场面,无法感受炎黄子孙心里割舍的是多么痛苦,那犹如一场噩梦!也正是这一场噩梦惊醒了中国这头雄狮,点燃中国人胸中燃烧的仇恨,在亿万中国人坚强的战斗下,用他们坚强的身躯阻止了悲剧的扩大,终究拯救了这个古老的民族。或许你可以忘掉这场噩梦,但是我不能,中国人不能!因为它已在我心中沉淀,那是祖国母亲的不堪,忘记等于背叛!
历史的车轮在转动,共和国正发生着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创造着奇迹,它正带着我告别过去的耻辱,跟着时代的脚步,以飞快的速度飞驰,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他正带着我回忆着开国大典的画面,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如一声巨响的春雷,响彻了整个中国,整个世界,至今中华儿女耳旁似乎还有那雄伟的声音。
我还看到了改革开放的画面,如一缕春风,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气息,眼看着中国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更期待秋天的硕果累累。
我更感受到了港澳回归的喜庆,经过多年的努力,儿女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还有举世闻名的奥运盛会,中华健儿以雄健的身姿夺下一枚枚金牌,让中国扬眉吐气,使“中国人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的谣言不攻自破。
祖国带着我贯穿古今。我看到了它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看到了祖国背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不管时隔多少年,我也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祖国在我心中!”
点评
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孩子缺少生活体验,写起作文来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指导习作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因为生活环境局限,对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怎样开头落笔。在此种情节况下,我们首先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记忆中的兴奋点。如看到“长江”这个词,让学生说说曾经看过的长江,再观赏长江奔腾不息的视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象;见过月亮吧,什么样?把月亮、江面联系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画面?月亮又圆又亮,照在江面上,水面亮闪闪的,这是多么美丽的图画呀!由江水可以想象出很多东西,而月亮可以代表亲人团聚、家庭美满,由此展开想象,还可以联想起许多的古诗名句,引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平时经常凭借具体事、物,启发丰富想象,结合发散思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二、阅读摘抄,内化语言
学生有了创作的欲望,总是急于表达,但“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缺乏平时的语言积累,写起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平常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诵读美文,但通过抄写、背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成语、诗词、名言、警句都需要积累,但积累如能有的放矢效果更好。我通常这样做:在作文课前,有目的地指导他们摘抄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精彩片断,如本次写景,就摘抄有关写景的片断;下次状物,就摘抄有关状物的片断。每天摘抄好词、佳句、喜欢的段落,并教会学生按人、事、物、景、活动分类摘抄,人物再分外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小类,每天摘一小段,安排小组长检查摘抄记诵情况。久而久之,学生脑中就逐渐形成语言库存,作文时就能够手到擒来。
三、坚持日记,积累素材
要鼓励学生记日记。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办法……”日记,可以作为初学作文的途径,多写、多练,能积累素材、培养语感。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做有心人,将所见、所闻、所说、所做、所感、所悟,选择感觉新、印象深、有趣味、有意义的记下来。篇幅可长可短,可以写成三言两语的片段,也可以写成有头有尾、层次分明的篇章。可以从二年级起开始鼓励学生写日记,从一句话开始,要求很简单:写准确写清楚,做到言之有序。源自生活的不间断的日记为作文积累了素材。事实证明,凡是日记写得好的学生,作文总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甚至能言之有理言之动情。
四、想写敢写,精彩纷呈
有了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语言的积累与丰富还不够。因为阅读、摘抄是吸收,是语言的积累;写作是释放,是语言的运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储备了语言而不能恰当运用,积累再多也于写作无补。怎样运用语言组合成优秀的作文呢?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想写敢写,在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之后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愿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心理感受写入作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写进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内容便“鲜活”了起来:《老师,请不要拖堂》《朋友,你错了》《给同桌的约法四章》……真可谓异彩纷呈。
五、学会评改,笔下生花
>> 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薛华林")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培养学生思维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培养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小学语文作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作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的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小学作文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75-01
小学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后期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重视小学作文教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思维培养当做重要目标加以落实。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据调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践活动中感觉难度非常大,表现为不管怎么努力,学生的作文成绩提高得微乎其微。同时,学生感觉作文学习比较困难。另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作文教学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因此无论是思维发散能力还是语言能力都较弱。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将重点放在提高小学生词汇运用、语言组织能力上。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一些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词汇应用的训练,导致作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小学生具有易动天性,针对枯燥的词汇训练,很难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2、忽略小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语文教师忽略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遇到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时,往往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或从其他材料上获得的知识进行枯燥模仿,无法灵活表达观点,文章毫无生命力可言。
3、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给学生列举了诸多有关写作的条条框框,并鼓励学生按照条条框框的要求写作,才算是优秀的文章。为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绞尽脑汁向教师要求的方向靠拢,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作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将思维培养当做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篇作文都有灵魂,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生作文思维培养策略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相关策略,供小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1、进行思维的启发
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小学生留下充足的讨论与思维空间,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在布置好作文题目后,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精神及生活体验较少这一现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我的祖国”这篇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同样的题目会将写作重点放在对祖国热爱的表达上。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给其带来的影响。为此,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拥有的大好河山和各种军事装备,让学生从内心感触祖国的伟大,焕发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其次,笔者并未指明写作的方向,而是在给学生提供较多作文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写作。
利用这种启发学生思维的作文教学方法,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不再受到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体会写作。结果完成的作文不仅是学生感情的真实流露,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行思维的引导
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可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不少学生反映思维容易短路,很多情况下字数达不到要求。为避免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我的同桌”这篇作文题目,引导其从同桌的动作、样貌等方面描述,但仍有部分同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邀请外貌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并引导学生将讲台上的学生当做同桌去写。同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可增加一些特殊的外貌描述等。
应用作文教学方法,学生均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语文教师不妨采用该种方法,对学生思维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
3、进行思维的扩展
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进行广泛阅读,拓展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采用以下方法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首先,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情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读物,交由班长保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一些文章的读后感;其次,动员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和同学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与题材,为其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扩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 糅合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在新形势下该怎样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点在“糅合”二字上下功夫。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我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问式启发。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教师可采用提问启发式,让学生共同回忆作者生平中的突出事迹,并从中得到启迪。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有关文章。于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鲁迅年轻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终于成为我国一大文豪?通过共同回忆,教师补充,学生明白,他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挥:作为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把为社会进步、国富民强而献身作为自己的理想。
2.比式启发。一个作家在其一生中往往写过不少作品,在讲授作者简介时,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育讲授龚自珍《病梅馆记》一文时,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他的另一首有名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简析本诗后,点明本诗是作者直抒胸臆,大声疾呼要爱才,用才。而课文《病梅馆记》则用的是曲笔,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一样――珍惜人才。在此,老师可以作进一步的发挥: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有勇气这样振臂高呼,几次反复地表明心迹,他那种渴望人才的精神不正是他关心国家兴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二、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列,渗透道德教育
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作为语文教师,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为何不可以因势利导呢?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读和说的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老师寓德于教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究竟怎样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开展影视欣赏活动。影视把科技与艺术巧妙结合,利用可变的距离,可变的摄影摄像角度、场景的分割,以及从整体中抽出细节、特写镜头,有意识地变换多种手段,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异于众艺而又博采众艺的综合性艺术。它从诗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汲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里借来了音响流动;从画师处获得了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摹得了结构。它吸取了上述各种艺术的精华,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影视画面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表现性。再现性是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比任何其它艺术载体更为逼真。而在表现性中,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影视画面记录的物像是影视制作者赋予了一定认识、理解和阐释的,既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又是主观心智的表现。通过开展影视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2.举办小型故事会,将读和说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相结合。语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的第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战争中失败了,签定了不平等的中英《》,割让了香港,赔了大批钱款。但是广大爱国官兵和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侵略者所到之处,都碰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虎门之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将士日夜守卫在炮台上,孤军奋战。关天培说:“我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关天培身负重伤,仍挥剑与敌人搏斗,直到中弹倒下。定海之战中,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率部下用简陋的武器阻止敌人进攻,打到最后一刻,全都为国献身。英国侵略军进攻上海吴淞口,老将陈化成面对敌强我弱、内部又人心不齐的不利局面,对将士们说:“为国战死疆场,死也值得!”在战斗中,他亲自操炮发射和敌人决一死战。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血流不止,扑倒在地,又顽强地站起来,挥刀迎战,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爱国官兵的奋勇反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我们在启发、引导学生讲述类似爱国故事时,一定要结合读和说的能力培养,寓德于乐,寓德于教,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
前面已经谈到了结合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这里则针对“写”来谈谈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
1.抓好写作前的作文指导。作文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另外,教师还要指出,作文必须符合事实的要求,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要先“调查”后“报告”,反对说大话、空话、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