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槐花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童年的时光叮叮咚咚的走过,记忆中的那一株槐花树却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我的家在一个美丽的村庄,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三两棵槐花树。我们家也不列外。每年的五月是槐花开放的季节,也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开心的季节。我们每天在大槐树下嬉戏打闹,有时候我们会在大槐树下荡秋千比赛谁能荡的高。有时候我们会爬上槐树采摘叶子来做口哨,看谁的哨子响亮,好听。最令我们开心的还是爬上槐树去摘槐花。槐花又香又甜,可好吃了。于是,每天都爬上槐树采摘槐花成了我们几个小馋猫每天都做的必修课。我们几个像猴子一样轮流爬上大槐树,最先上去那个总会美美的吃上一顿,然后才摘下槐花往树下扔,其他伙伴就在树下抢槐花。有时候摘得槐花不够伙伴们捡的,于是我们就以前摇槐树,上面的伙伴在上面摇,我们几个就在下面摇,于是槐花就像下雪一样从树上飘落下来。槐花轻轻地,柔柔的夹杂着一股香甜的味道飘落在脸上。我们会顽皮的张大嘴巴等着槐花落在嘴里,然后一口吃掉,还念念有词:“恩,真好吃,真甜……”
日子匆匆流过,转眼间我也已经长大。只是童年记忆里得那株槐花树却让我难以忘记。
【关键词】日常怀旧;艺术怀旧;审美心理;审美转化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一种追忆的心态归返于往日,将碎片化的记忆表象加以梳理想象,以期待重现过去美好的生活场景,在回忆中找寻逝去的美好。普通人怀旧,旨在重温旧梦,在回忆中重新体验生命历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发某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和幽思。而艺术家怀旧,不仅仅是对以往经验的简单翻检,实际上是一种重新的审视与发现,是在寻找经验中的某些具有艺术质素的闪光点以及经验之间某种意外的联系与组合。他们会发现记忆经验与现实感觉的距离,并用“此在”的心灵状态去体验“朝花夕拾”的感觉。
一、怀旧的审美心理基础
怀旧,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情绪功能和心理机制,是建立在以回忆为审美心理基础的纯精神性的情感投射。作为一个行为事件,它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审美本质表现为审美主体对童年生活、往日情怀、已逝岁月、故乡旧居等内容的审美创造及艺术重构。
回忆,是一种表象化的对碎片化、模糊化、无意识状态下一般记忆的整合及持存。日常生活中,怀旧主体意识深处的记忆残片是杂乱无章且无序自在的,这种记忆既没有明显的形式也没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它时常浮现在人们脑海,却是若隐若显、转瞬即逝的。在没有经过回忆的整合成为完整的审美意象,并通过艺术传达、转化为有机的艺术作品之前,记忆是很难被把握的。这些记忆的碎片,只是一种潜在的素材却不能构成艺术作品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回忆则是自发性的,创作主体在某种情感的带动下才能将碎片化的记忆表象及以往经验从无意识中调动出来,加以梳理整合重构成为完整的审美意象。主体经历事件的体验虽短暂,但却以记忆的形式残留在潜意识里,只有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才能将其转化为人们的审美观照对象。
回忆也是以往印象的保有或审美再造。回忆可以使日常生活中琐碎零散的记忆审美化,将平凡的琐事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事件,使其升华为艺术的美。在回忆的整合过程中,主体通过回忆将以往内隐的记忆情感由内向外的运思敞开并形成有序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回忆的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一次过滤及重构,更多的想象渗透到真实印象的肌理中去,使“错觉”的事实得以被“还原”。这中间删除了许多不相关的东西,由于时间的距离,想象将“真实”模糊或者让其变得更加“明晰”,使当时并不具有审美意义的一些生活琐事、记忆残片和痛苦经历,在主体回忆中具有了特殊的审美蕴涵,使缺憾的人生变得完满。与其说经过想象加工的回忆是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不如将其看成是一段不断编撰着的传奇。回忆与事实的真实性对我们的意义在时光逝去中不断流失,重要的是由印象和记忆衍生出的体验和感觉。
二、日常怀旧与艺术怀旧的审美转化
怀旧,使得“往日”抒情化或诗意化,历史事实呈现为审美事实。这体现出怀旧主体情感的朴素性与简单性,但“怀旧”更应该超越人类的日常生活,升华为一种和文化现象,由个体的行为事件转化为整个民族群体的文化活动。当“怀旧”升华为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之中时,“怀旧”就不是一个浅层次的生活概念或粗浅的欲念、情绪体现,而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心理学、美学交织的综合范畴。
日常怀旧与艺术怀旧审美转化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中的将“怀旧”运思外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由此“怀旧”才真正进入了美学范畴。个人的“怀旧”意识是零散的、断裂的、易逝的、片面的,只是个体内心世界的自我活动,甚至不可外现于人,因此不能产生一种文化能量来影响人类群体的精神。只有外化为艺术作品的“怀旧”,才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其做出更集中、更完满的表达。艺术怀旧中,艺术家将内心深处幽闭着的遥远时空的记忆残片,通过回忆整合成审美意象并在作品中加以艺术传达,使之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艺术家的个人“怀旧”体验同时也包含了民族“怀旧”的原型心理结构,并且是对民族“怀旧”原型心理结构的提炼。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民族记忆的缩影及艺术原型,艺术家个人“怀旧”体验也是一个时代及一个民族集体的回忆。只有将原始意象置换为经典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心理结构,才能在审美活动中扬弃、提炼、塑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典型艺术形象。反之,怀旧的意蕴就会失之于浅薄。
三、诗化的审美调节
怀旧是一种超然的审美体验。在艺术怀旧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他们的怀旧体验都是超功利性的且审美的。在这超然的情感体验之中,感知和意识支配着联想、想象有序的结合,自由的驰骋于主体的心灵世界,寻求美的形象,体味美的意趣。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出发,生命意志产生的欲求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的怀旧多是一种心理障碍或抑郁情绪,回想往事带来的情绪疏解是微弱的,这种回忆只能伴随遗憾的苦痛让人陷入茫然的绝境。而艺术作品中的“怀旧之美”的审美风格却是舒缓现实精神压力和情感焦灼状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艺术家来说,怀旧行为所积郁起来的情感能量可以通过创作活动得到外化释放,并产生理性的审美愉悦,使其超脱世俗的苦痛及压力。对欣赏者来说,怀旧是精神外化的艺术产物,承载着创作者诸多的伦理情感和深邃艺术哲思,欣赏过程所带来得理性愉悦消除了“怀旧”本身产生的感性痛苦。因此,通过文艺作品的审美活动途径,怀旧之情可以得到更好的宣泄和抒发。
由此,怀旧不仅是对以往记忆残片的撷取,更是按着审美理想所进行的诗意化的审美创造。怀旧始终以客观审视的态度,超越此岸的纷扰及现实物欲的羁绊,挣脱意志的束缚,通过回忆的意象寻找审美的乌托邦,从而达到主观与理念的统一获得审美的。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通过审美洗礼使个体获得新生的力量和新的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宁夏隆德县山河乡林业工作站 宁夏 隆德 756300
【摘 要】香花槐是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美化、绿化城市园林的理想珍稀树种,是集绿化、造林、保持生态和畜用饲料等为一体的优良树种。本文从苗圃选择、苗期管理、嫁接、修剪等方面详述了香花槐的嫁接和管理技术。
【关键词】香花槐;嫁接技术;管理技术
香花槐又名富贵树,拉丁名为Robinia pseudoacacia cv.idaho ,原产于西班牙,属蝶形花科落叶乔木。香花槐叶繁枝茂,树冠开阔,树干笔直,树景壮观,全株树形自然开张,树态苍劲挺拔,观赏性强。香花槐是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美化、绿化城市园的林理想珍稀树种,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也将起到巨大作用。无论在绿化观赏、造林固沙,还是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香花槐都以它独有的特性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与潜力,是集绿化、造林、保持生态和畜用饲料等为一体用的优良树种。
1 苗圃的选择及种根的处理
1.1 整地
1.1.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的砂壤土,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无病虫害传播源、交通方便、有井灌条件、地势平坦的耕地。
1.1.2 苗圃管理
田间起垄株距40cm,垄距50cm;早春出苗后,锄草松土;苗木50cm以上高时施肥,用尿素或磷酸二铵在雨前抛撒,可加速苗木生长。
1.2 种根处理
将种根剪成8cm左右长,剪口要平齐。把剪好的种根段放入50mg/kg的溶液(生根粉)中浸1~2h,捞出控干。
1.3 扦插时间
一般“五一”节左右扦插较好,此时墒情及气候最适宜。如果地块太干旱,要先浇水再扦插。
2 苗期管理
(1)除草要把推“早”、“小”的原则。杂草要铲早、铲小,保证苗圃无杂草;(2)边除草边培土,防止倒伏现象发生;(3)插后要将土压实,并保持土壤湿润;(4)防治蚜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5)及时打杈,幼苗出齐以后,苗高25cm左右要打第一遍杈,以后随时见杈就打。
3 嫁接材料的选择及接穗采集和保存
3.1 材料
(1)嫁接刀:只要是比较锋利的小刀都可以作为嫁接刀。
(2)缚条:将旧棉布裁成条,宽度为1.5cm,裁好后每100条为一束,再切成长约15cm的小段,捆成小把备用。(以太阳照射消毒)
(3)其他用品:草帽、坐垫。
3.2 接穗的采摘与保存
香花槐接穗在冬季树木完全停止生长后至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采集,选择在树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剪取组织充实、芽体饱满的发育枝作接穗,一般接穗粗0.8~1.2cm。笔者采用的是早春采集接穗,这样既能提高成活率又能降低人工成本。早春采集的接穗短期贮藏可于背阴处混湿沙堆放,用湿沙埋严接穗,上覆湿麻袋等物保湿,应经常检查,防止接穗失水。
4 嫁接方法
4.1 砧木的定植
用一年生树径1~2cm的刺槐实生苗作砧木,先按行距70cm、株距35cm定植在苗圃里。
4.2 嫁接时间
砧木树液开始流动至展叶前均可进行,但以萌芽期嫁接成活率最高,接前5~7d给砧木浇一次透水。
4.3 接穗的处理
接前将接穗从湿沙中取出,根部放入清水中浸泡12~24h,吸足水分后短截成5~8cm的小段,每段要保证有2~3个饱满芽,然后用石蜡溶液速蘸密封备用。
4.4 嫁接方法
砧木树液开始流动至长叶前嫁接,在距地表5cm处剪去砧木,然后在砧木顶端向下约lcm处斜剪1个切口,深达砧木直径的1/3~1/2,迅速将削好的接穗插入,长度与接穗长削面相当,长削面向上,短削面向下,薄面向内,厚面向外,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棉布条绑紧绑严。
5 嫁接后管理
5.1 检查成活情况
嫁接10~15d后检查成活情况,凡接穗萎缩或绑扎的塑料条内无水珠的证明未成活,要及时补接,在第一个接口下平茬。
5.2 除萌定干
平茬后容易从基部萌发大量枝条,要及时除去,以免与接穗争夺营养;接穗萌芽多的,应选留生长健壮的1个,其余的除去。
5.3 立柱引缚
当新梢长到20cm长时,用粗2cm左右的细竹竿直插在新梢旁,并用塑料条绑缚,防止大风吹折或人为碰断。
5.4 培土
新梢长到50cm左右时,解去接口绑缚物,然后培土至接口以上5~10cm处,踏实,促进香花槐基部生根。
5.5 抚育管理
嫁接后视土壤墒情浇水,5月下旬至8月中旬追施氮肥,每667㎡用尿素50kg,分3次施入;8月25日后控水控肥,促进枝干充实,雨后和浇水后及时中耕锄草。香花槐病虫害较少,主要是蚜虫为害,可喷3000倍10%吡虫啉防治。
6 香花槐的修剪
香花槐萌芽力很强,如不修剪就会长出满树枝条使树体密不通风,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因此,定期进行整形与修枝尤为必要。
6.1 整形
整形就是使其树干通直,修剪在春、夏季进行,剪去与主干竞争的侧枝。
6.2 修枝
修枝应在夏季进行,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宜,香花槐具有伤口愈合快的优点。
(1)疏枝:树干修到一定高度之后,疏除树冠上部粗壮的竞争枝、徒长枝、直立枝及部分过密的侧枝、下垂枝和枯死枝。
(2)截枝:对冬季或春季主干打头、平茬的幼树,在剪口处萌发的壮枝长到30cm左右时,留一直立的健壮枝作全枝培养,其余的截去其长度的1/3左右,可连续进行2~3次。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经历,购买了安全产品,但是并没有实施相应的策略,或者购买的产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结果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这些产品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例如,某单位实施了“低安全等级的员工不能访问高安全等级内容”的安全策略。但笔者对这一策略表示担忧,由于访问者和访问内容的安全属性存在差异,企业需要相应地采取差异化的安全策略,而不是简单的“低安全等级的主体不能访问高安全等级的客体”的策略。
对企业而言,首先必须要明确,保护数据就是要保护数据的安全属性不被破坏,也就是要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数据的可用性。而实际上数据的可用性是建立在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及系统的可用性基础上的,而系统的可用性实际上就是对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所以,数据的机密性保护和数据的完整性保护是信息保障中对数据保护的最基本任务。强制访问控制策略也是要依据这两种属性来制定。
对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低安全等级的主体不能“读”高安全等级的客体,而高安全等级的主体则不能“写”低安全等级的客体。即不准“向上读”,不准“向下写”。而对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而言,这样的“读”、“写”操作恰恰是对安全策略的破坏。
目前,国内主流的商用操作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安全性难以达到我国等级保护标准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要求。一些安全厂商开发出了相应的操作系统改造或者叫加固产品,用于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但如果仅能支持某一方面的保护,那在使用中就要受到限制。
安盾椒图科技新一代主机安全环境系统,在内核层面上对操作系统安全子系统(SSOOS)进行重构和扩充,重构后的安全子系统(SSOOS)可以实现资源的动态隔离和强制访问控制。同时,剩余信息清除功能可以保障数据的保密性。而完整性检测、备份、还原等功能则保障了数据的完整性。
此外,安盾椒图科技新一代主机安全环境系统能够将主机资源各层面紧密结合,支持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控制,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隔离,依据相应的策略限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同时更加细化主客体的控制粒度,使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更加精确,从而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不受侵害。
在强制访问控制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主机安全加固产品,大多支持对文件、用户、应用进程的强制访问控制。但在访问数据库方式日益多样的今天,仅在这些方面实施安全策略并不够,企业必须对访问者和信息资源进行更细粒度的管理,同时重点对磁盘进行保护,以防止恶意程序通过直接读写磁盘等操作绕过强制访问控制对数据进行破坏。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共享资源、端口、注册表等资源的保护。
关键词:技术美;人性化;设计;体现
一、关于技术美的认识
所谓技术美,是指在设计生产技术领域中存在美,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相并列,并且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技术美以其自身的审美特性和感知方式而存在。技术美离不开技术,否则成为空中楼阁。日本著名美学家竹内敏雄说:“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同人类历史一道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古代的手工艺也好,现在的工程技术也好,都包括在内。只是它们之间,功能的效率相差悬殊,而只有随着那一种产品都符合各自的目的,并伴随着那种程度的美的效果,那么,在它的技术美的结构上就没有本质的差别。”由此可见,技术美的观念和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技术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展现的载体也不一样。最初体现在手工操作方式的技术活动中,工业革命以后,则主要体现在机器的。和创造有着悠久操作方式的技术活动中。在这样的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类在把握劳动对象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审美要求改造对象,并使之成为具体的审美对象,这种在物质生产活动和产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就是技术美。在当今社会,人们一般将现代技术产品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它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劳动者在物质生产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的认识不断深化,技术对自然的展现会逐步地丰富和多样化,这也大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改善人的生存状况,不断地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二、关于人性化设计
所谓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人的行为习惯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产品进行设计优化,使使用者用起来非常方便、舒适。这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人性化很大程度上和可用性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人性化设计就是可用性设计的一个思路和原则。也就是说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美学等角度到达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人性化设计,也就是要设计出更人性化、更方便使用的产品或生活空间等,这是现代社会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现代社会设计师的职责是根据人的个性特点设计出使用功能完善,外观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产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吸收中国深厚的人文成果,进而使人类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
三、设计技术美人性化的体现
(一)功能的完善
功能是技术美的内在要求。技术美是功能的体现。这是设计者对材料、结构、形式、色彩、符号等占有,所创造出来的和谐化的结果,是这些综合因素在生产过程和产品上的具体表现。
如果一个产品尽管它的外观很美,但存在使用功能的缺陷,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虽然功能不是美,但是功能的完善是服务于人的基本需求,能满足人的实用效能,这也是受技术的因素决定的,因为它里面更多地凝结着人的聪明才智,功能美是技术美和谐化的有力体现,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首要任务。比如手机设计,由最初的接听电话的功能发展到现在集发信息、听音乐、看电视、上网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方便使用者,同时其外观造型也日新月异,个性特色明显,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这实质就是人性化设计的典型实例。这就是说,功能美既要解决特殊的使用目的,又是通过形式美的完善体现出来的。技术的要素就是要解决产品或空间功能的完善而又适用,在形式和功能二者的统一中,实现功能的最大体现。
(二)形式美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人们无论在生产工具造型还是物品装饰方面就表现出对美的不懈追求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抛开形式美则不能创造技术时代的功能美。对技术美的功能原则强调,并不是意味着功能有用就是技术美,而是在满足功能美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形式美。在产品设计中,追求形式美,它既是创造技术时代功能美的需要,也是不断满足人们对技术美的审美需要。如现代社会设计师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出的飞机、汽车、高速列车、高速轮船,不仅其高速运动飞驰的产品性能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且其优美流畅的产品造型外观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三)、感觉的舒适
人类通过设计所创造的一切对象,不论像汽车、飞机、计算机、家用电器等高科技、高投入的产品,还是日常用品或各种小工具,均通过其技术功能而获得使用价值,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正常的躯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良好的匹配关系。
只有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以人体工程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如何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使产品和环境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断地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充分考虑人在使用和操作产品的生理舒适性,实现产品设计物与使用者高度契合、融为一体,并带给使用者以愉悦温馨的心理效应。就是对设计技术美学“人性化”关怀的典型体现。
(四)环境的和谐
人类的生存环境因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效应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现代技术美中追求人性化应成为整个设计活动与生产活动过程中自觉行为。尤其在当今文化思想,设计概念,生产方式整合考虑的创造活动中,要把社会伦理的审美文化因素有机地纳入设计中,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设计出富有时代美感的产品或环境空间,并体会到在对技术美的自觉追求中社会进步性、科技进步性,文化进步性等;使设计产品达到和谐的人与产品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件设计优良的产品,应该是人、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巧妙融合的产物。
总之,技术美学的“人性化”关怀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我的关心,对生活的挚爱以及对环境的关注。伴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日益提高,设计的层次将越会来越高。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以新的方式感知世界,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加全面立体的内涵,也是未来设计考虑的重点,使产品或空间环境更适合人性,功能更完善,形式美感更强烈,最终实现人、产品、社会、自然的和谐亲近。(作者单位:益阳市陈琳艺术工作室)
参考文献:
[1]张宪荣、张萱:设计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张阿维、陆长德:技术美与工业设计,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12月,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