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进度计划格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双轨制、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 措施
1991年5月,上海率先建立的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公积金)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完善,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进入“双轨制”住房供给新阶段后,公积金制度设立之初的大背景已经明显变化,需要深化改革、调整定位、完善体制、提高效率,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一、全国及重庆市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及其作用
公积金制度通过“单位补一点、个人出一点、国家免一点”的方式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长期储金制度和分配制度,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共同构成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了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公积金决策、管理和监督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架构,保障了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积极支持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广大职工通过集中提取使用和低利率的个人住房贷款,再加上自有资金解决住房问题,较大程度提高了住房消费能力。目前重庆市的公积金个贷余额占到全市个贷余额的15%。特别是2012年,公积金个贷发放力度加大,净增额及净增率名列16家主要商业银行之首,新增余额占到市场份额的35%,较好发挥了公积金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补充作用,降低了职工的购房成本。
(二)加快了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
职工通过月月缴存公积金,加快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的进程,促进城镇居民从“租公房”到“买公房”,然后“卖旧房”再“买新房”,“等、靠、要”的福利性住房观念向“自住其力”的商品化住房观念转变。
(三)促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
截至2010年,全国公积金增值收益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补充资金417亿元,按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套计算,可建设廉租住房41.7万套。为重庆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公积金制度环境的变化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公积金制度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
一是住房政策和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效率提高,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房价普遍上涨,随着城镇化进度加快,年均超2000万农村户籍人口进入城镇,大规模城镇化和由此带来的巨大住房需求,其功能定位、政策措施等没有相应调整带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二是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对政策创新提出新要求。仅就重庆而言,《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完善“市场+保障”的“双轨制”城市住房供给体系。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式下,住房需求呈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积金制度既有空间,也有压力。
(二)新形式下公积金制度面临的问题
1.管理体制缺陷。国家层面的公积金行政主管部门缺失。现行管理体制,是在城市封闭运行基础上,增加有关部门监管,这种离散化监管体制既存在多头监管,效率低下,又存在行业管理缺位,监管部门越位的现象。公积金管理中心虽然名义上具有公积金的行政管理和运行职能,但作为事业单位,实际上没有行政管理职权和地位,只能承担公积金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无法承担起行政管理职能。
2.法律地位低下。一是立法进程缓慢,法律层次较低。从全国来看,公积金制度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条例”和“通知”之类的文件,无国家法律层次的立法,各地公积金管理也主要以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来加以管理为主,权威性不高。二是法规制定存在瑕疵。公积金制度设计中缺乏必要的检查权、劳动者纠纷的解决途径不明确、强制执行困难等,致使其政执法力度不够、难度大。
3.制度覆盖范围不宽,缴存额差距拉大。制度覆盖范围有限宽,缴存额差距拉大。目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了公积金制度,但80%的非公企业未按规定缴存公积金。同时,公积金以工资为基数按比例缴存,职工工资差距越大,缴存的公积金额度必然越大。
三、政策建议
公积金制度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经验也积累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发展中的必然,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改革,已不能满足整体配套设计的要求。因此必须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实现公积金制度科学发展。
(一)在制度定位方面,进一步向住房保障制度转变
一是从国家层面加快公积金立法进程,将公积金纳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立法,促成有一部国家公积金管理法的出台。二是针对目前国家法规存在的瑕疵问题,呼吁在《条例》修订中加以完善,赋予管理机构必要的检查权,明确行政救助途径,增强执法的刚性。
(二)在制度推行方面,进一步扩大制度覆盖面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公积金制度的认识,让职工自觉维权,积极争取缴交公积金的权利。二是确立公积金解决基本住房的核心地位,紧贴时展主线,积极参与解决职工基本住房问题凸显制度的保障性、互,让更多的职工主动参与到制度中来。三是逐步将缴存对象扩大至目前制度尚未覆盖的领域,如个体工商者、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实惠。
(三)在发挥制度作用方面,进一步拓展使用途径
围绕政府“住有所居”的保障目标研究政策,不断完善、丰富保障性住房供应方面的使用渠道并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保护缴存人利益,适当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发挥住房保障功能。积极探索贷款贴息、利息奖励等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更好体现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平分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02
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差距的一种方法,其数值越大,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越高,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7[1],贫富差距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成为了阻碍全社会实现公平分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统筹机关事业单位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需要从当前的问题出发,紧紧围绕公平分配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一、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绩效工资制度不完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按照岗位和资历的不同划分了工资等级,一些特殊和偏远地区的岗位津贴也如数发放了,但是要想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绩效工资制度不完善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国家没有对该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和阐述,相关管理办法缺失,具没有按照实绩和贡献完成薪资分配过程,因此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部分单位不能完全自主的分配绩效工资,无法完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过于重视职称,没有将其他工资项目纳入到绩效管理中,无法调动一些年轻人和相关人才的积极性。
(二)没有发挥津贴的作用
津贴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灵活性的补贴和奖励,对员工的日常表现和岗位成果进行评价和激励,以提高内部凝聚力,形成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国家对工资改革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应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2],对津贴进行合理分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这项规定,仍然按照“按月发放”的原则将津贴和工资合为一体,导致津贴缺乏灵活性,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一些较为积极的员工由于没有收到物质性的奖励,难免会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后期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三)缺乏工资调查制度
缺乏工资调查制度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且增长幅度不一。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公平分配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外部公平,没有及时与其他地区的事业单位相比较,长此以往,不仅会有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引发社会矛盾,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公平分配,需要重视机关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工资差距,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缩小差距,起到安抚员工、缓解矛盾的作用。
(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后
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如今,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也为进一步的改革累积了经验,但是客观来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相对比较落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适应,同时相关内容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费用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导致国家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容易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3]。同时,缺乏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国家为此出台了一些改革试点方案,但是由于改革的涉及面广,各地执行力度不一,导致改革的难度较大,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的措施分析
(一)缩小地区差距,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津贴、补贴上,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的财政手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为此,国家应该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妥善处理地区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原则,统筹外部、内部和个体三个方面。在处理好不同部门、不同职务员工收入分配关系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分配的公平性,处理好工作人员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工资分配比例,缩小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向基层倾斜,加大级别激励
偏远地区条件艰苦,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应该设置一系列的措施,向基层倾斜,给予偏远地区更多的资金补助,从而发挥工资分配制度的最佳作用。级别工资指的是按照工作人员的资历、能力设置工资等级,它能够体现出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重要程度,发挥激励的作用,促使基层员工不断学习,实现岗位晋升的目的。因此,价低级别激励能够提高科长以下职务工作人员的实际待遇,改善当前工资分配不合理的相关问题,激励基层工作人员,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营造出一个更加积极、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定期调整收入水平,建立工资调查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公务员法》对工资收入水平进行定期调整和提高[4],通过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协调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工资水平,在保证工作人员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单位内部的稳定与和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就业大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收入水平应该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另外,还应该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外部公平,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将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建立工资调查制度需要相关部分从当前实际出发,通过市场调查和资料统计确定调查的方向,从而得出合理的数据,更好的指导工资分配过程。
(四)加快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按照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坚持“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的原则,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不断改革和调整,以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事业单位应该从这一目标出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体现出公平分配的原则,从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此外,在发放退休金这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将该过程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医疗支出纳入保险体系和失业保险体系中[5],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优化工作氛围,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五)规范内部管理,将工资制度与其他制度相衔接
为了能够将绩效工资改革制度落到实处,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合理拉开差距,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事业单位应该强化内部管理,在提高内部凝聚力的同时,在员工之间建立起适当的竞争关系,从而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单位内部的管理效果。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绩效评级系统,按照这个标准发放工资,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产生内部矛盾。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这是影响制度和措施得以施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将工资制度与其他制度有效衔接,发挥绩效工资的实际作用。
三、结束语
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并不仅仅依靠某项制度改革或者某项政策推行,它需要政府、事业单位本身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社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时,应该从当期的问题出发,统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有效手段缩小差距,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傅志茹,刘薇.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历程和关键[J].天津水产,2010,01(08):41-47.
[2]何凤秋.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11):5-8.
[3]孙小琴.浅析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05):66-68.
[4]毛凤华.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人才,2010,10(07):10-11.
关键词:信息系统监理;信息管理;进度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all walks of life,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system supervision covers a wide range, which covers a number of area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network engineer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puter room construc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vering a wide range. Penetrate into all aspects of supervision, i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control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upervis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upervis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systems,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edul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网络化、复杂化、多样化,尤其是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经成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高技术、高风险。因此,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严格、规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开发单位往往由于其技术力量有限,无力对项目的技术、设备、质量、进度等进行控制,因此在系统的开发方与委托方之间引入第三者——监理,这是信息系统工程中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项目实施成功的要素之一。
一、信息系统监理中信息管理的若干问题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监理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高风险的系统工程,行业新颖、人员年轻、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所涉及的领域宽广、对实践经验要求高。但信息系统工程的市场不规范、政策法规不完善、缺少监督监理机制,致使不成功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屡见不鲜。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而信息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监理“四控、三管、一协调”中的其中一项对信息系统监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通过介绍,希望能够使人们认识到信息系统监理中信息管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依据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信息的使用。它是信息管理活动的目的,同时也是检验信息工作成效的主要途径。
信息系统监理作为服务性行业是受业主方委托,代表业主的利益,保护投资、控制质量、确保进度;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公平对待工程各方,确保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信息系统监理与生产性行业相比没有产品成果,但在信息系统监理过程中监理文档是记录监理工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监理项目部的主要工作成果之一,同时作为档案对信息系统工程及信息系统监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等信息进行查询。监理文档作为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能体现出在信息系统监理工作中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信息系统监理中信息管理方法
编制监理文档是信息系统监理工作中信息管理的主要手段。监理文档编制过程中应使文档覆盖整个工程项目生存期,同时还要保证文档的可管理性,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各方对文档的可读性,对专业性文档应标识文档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监理工作水平,促进信息系统监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以后监理工作做好基础,监理单位应认真做好监理文档的管理工作。监理文档应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建立,按类别及时整理归档,要求真实齐全、纸张统一,编有检索目录,便于查询。
监理单位所编制的正式或非正式监理文档都是重要的,监理文档管理工作包括文档计划、编写、修改、分发和维护等各个方面。
此外监理文档的格式应该统一,监理单位结合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国家档案管理相关的要求来统一定义文档格式,这样便于对监理文档进行管理。
信息系统监理过程中信息管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监理文档应及时整理、真实完整、分类有序;
(2)监理文档的管理应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并指定专人具体实施;
(3)监理文档应在各阶段监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
(4)监理文档的编制及保存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信息系统监理的进度管理
监理人员主要是对进度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审查,包括审查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进度进程的完成情况,以及进度的调整与改进对策等。
1 进度计划制定的监理
进度计划主要是对进度安排的合理性做出评价,目的在于为评价实际进度提供一个可靠的尺度。任何过紧或过松的进度都不足以反映开发方的工作情况。进度太紧会导致项目为了赶工而损害质量,提高成本,进度太松对于开发方没有压力,也会影响质量。合理的进度计划及要给各方一定的压力,要使其通过努力达到既定的目标。
1.1 进度计划书的规范性
监理人员在审查进度计划时,要检查计划书是否按照标准格式编写,这种格式应尽量依照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如果在某项业务上没有相应的标准,开发方应该预先制定本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写规范,这个规范应该是经过监理人员评审并同意的进度计划的规范,能够全面反映项目过程,并为各种需要阅读计划书的人提供良好的可读性。
关键词: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艺;里程碑;任务分解结构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进度计划综述
科学管理一个大型建设项目,必须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必须编制一个逻辑严谨、科学可靠、便于操作的施工计划。
1.1施工进度计划,是规定主要施工准备工作和主体工程的开工、竣工和投产发挥效益等工期、施工程序和施工强度的技术文件,是以拟建工程为对象,规定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开工、竣工时间的技术文件。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内容。
1.2施工进度计划的种类和施工组织设计相适应,分为总体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大型工程可采用多级计划系统进行控制,在核电站建设中采用的是5级计划控制系统。
1.3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是:从实际出发,注意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按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做到好中求快,提高竣工率;讲求综合经济效果。
1.4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表示方法:主要有横道图法(又称甘特图法),及网络图法。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常采用的是专用软件P6进行计划控制,并结合Excel和PPT软件可制作出包含横道图、网络图以及表格等多种表现形式。
1.5施工进度计划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工作实际,结合项目特性,根据相近或类似工程经验,合理安排各个工序的施工及做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
2施工计划的组成
项目施工计划主要部分――详细计划编制完成之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过程及书面格式才可。通常,一个完整的施工计划,主要由项目概况、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工程日历、工程范围、主要里程碑(关键控制节点)、详细计划、签字页几个部分组成。
3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在掌握了工程的技术文件后,理清了各个专业之间的工艺衔接和组织逻辑,即可开始编制施工计划。
常规的施工组织为:首先是前期准备工作,其次是土建结构施工,之后为各个安装专业施工,依次为设备就位、管道施工、通风施工、电气施工等,装修施工可与各个安装专业施工之间穿行;在各个专业主体工作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各项检验试验、单体试运等作业;最后进行完工前装修施工,进行竣工移交等工作。
3.1明确施工范围、计划目标
明确施工范围,确定施工计划所包含的施工范围、施工内容。相应资料,常可以从施工合同技术部分中获得。施工计划目标,主要是指工期目标。通常可根据合同约定所确定,合同中会有明确的工程工期要求,可以用来作为施工计划的目标。
3.2确定并完善里程碑
里程碑的制定,首先需要收集大量工程资料,通过筛选出类似项目或相近项目的工程施工经验,并综合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意见,才可制定出里程碑时间点。
3.3建立任务分解结构(WBS)
WBS:制定任务分解结构应从各个项目里程碑开始。项目里程碑任务可以分解成几个大的部分,这些部分称为工作包,而每个工作包又包括了若干更小的项目任务。
3.4确定所需资源
施工计划中,必须含有人力动员及机械设备动员的内容,而资金资源的内容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不包含在施工计划内容中。明确资源,才可得知工程中可用到的人力、设备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工程施工计划编制。
3.5时间估算、工期估算
工期估算中,计划中所涉及的专业主管人员或专家均应参加,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也应参加,这些专业人员具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能有效地降低工期估算失误的风险,保证工期估算的可执行性。
3.6明确各种工艺逻辑关系
工艺逻辑,主要是指相同专业内的各种施工工序,依据工艺流程所确定的施工顺序,这种顺序一般不会进行改变。
3.7明确各种组织逻辑关系
施工逻辑关系主要分为三种:完成――开始关系(FS),只有第一个任务完成后,第二个任务才能开始,这种关系较为普遍;开始――开始关系(SS),第一个任务与第二个任务同时开始,这种关系不多见;完成――完成关系(FF),第一个任务与第二个任务同时完成,这种关系也很普遍。
3.8风险评估与管理
在施工计划中,计划不足和估算失误会给项目带来风险,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意外情况也时有发生,也会带来风险。具体到施工计划编制中,必须为风险的处理预留时间。
3.9完善并优化计划
3.10.1完善并优化计划,首先从优化资源的使用开始,对资源使用量大、使用集中地工作进行优化;当某个资源被安排同时实施两个以上的工作时,这些工作计划必须进行优化。
3.10.2从关键路径开始。引起关键路径上出现缺口的主要原因有: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完成――开始关系中的时间滞后、延迟);无法得到资源来实施排在缺口之后的关键工作任务。
3.10.3如果计划工期与计划目标相比仍然太长,就需要压缩关键路径上的任务工期。可以在关键任务上增加资源,然后进行比较。
3.10.4考虑各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考虑组织逻辑。关键就是看两个工作任务之间在时间上是否有必然联系,能否同时平行实施。
4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主要依据”PDCA”原则。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ment)的首字母组合。施工进度计划,须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做出侧重点不同的展示。在核电建设项目中,采用多级计划的管理方法进施工计划管理。
4.13级目标计划及跟踪
大型工程项目中,3级目标计划是作为合同计划来执行的,合同签订后3级计划将不再变更。3级计划的跟踪更新,可使得管理层高层人员更好的了解施工进展,掌握施工现状与目标计划之间的差异。
4.24级目标计划及跟踪
4级目标计划,是依据3级目标计划进行细化、编制的。4级计划是指导现场施工的计划,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管理单位负责把关、审核。4级计划的跟踪,以月度跟踪为宜,可根据使用需要选用相应的视图。
4.3六月前瞻滚动4级计划
此计划是4级计划跟踪的一种展示形式,主要是展示上月完成状况、本月及下月执行计划以及前瞻2、3、4月预估计划。此计划可以提前预估5月之内的跟踪内容,主要针对设计风险及采购风险进行预警。
4.4六周前瞻滚动4级计划
此计划也是4级计划跟踪的一种展示形式,主要是展示上周完成状况、本周及前瞻4月执行计划。此计划,主要是便于施工管理部门及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4.5设计、采购状态跟踪
设计、采购状态的计划跟踪形式,主要采用的是六月前瞻滚动4级计划。设计、采购状态在计划中属于施工前期工作,设计风险和采购风险是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风险,在大型工程施工风险中占据60%以上,是风险预警的主要部分。
4.62周前瞻滚动5级计划
此计划可用来直接指导现场施工工作,计划采用格式比较灵活,可采用列表或文本描述等格式,便于指导施工现场工作。
4.7风险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中,总会存在风险。识别风险、风险评估、规避风险,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必要的工作。大型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风险有设计因素、采购因素、前期施工延误、质量因素等,施工计划可有效地预警设计因素和采购因素。
5总结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计划,通过多级计划管控的方法,可有效地从宏观规划方面至现场操作层面通过计划进行施工管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采用滚动计划跟踪的方法,对工程进展统筹规划及项目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作为进度控制人员只能从施工计划管理方面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说明,这也是本文的初衷,欢迎大家探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
[2]RichardJones,England.PROJECTManagementSurvival,2008:22-1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进度的原因很多,但只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就会使工程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最终圆满、依工期进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甲方代表 施工进度 进度管理 有效措施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大部分建设单位都派驻甲方代表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管,以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顺利完成。由此可见,甲方代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进度的原因很多,但只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就会使工程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最终圆满、依工期进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一、制定完善、科学的计划
计划是进度的保证,是避免盲目施工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业主单位给出建设工期总目标,监管人员要根据业主的目标编制总体目标计划,并要求各承包单位编制所承担施工标段的总体进度计划。同时,在此计划的基础上,横向上分解成总体工程、单项工程、关键单位工程三个层次的控制计划,以单位工程保单项工程的进度计划,以单项工程保总体工程的进度计划;在纵向上,分解成年、季和月进度计划,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年保总体。在各类计划编制过程中要确定关键路线,设置明确的里程碑控制节点。
1.计划中的工序分解。即确定计划中要表达的施工过程的内容,划分的粗细程度应根据计划的性质决定,既不能太粗也不宜太细。业主的一级计划中反映的是项目各个大项的里程碑控制点安排,细度较粗;监管的二级进度计划是项目的总体目标计划,是项目实施和控制的依据,既要对承包单位的三级进度计划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又不能过于约束承包单位的计划编制和承包单位发挥各自的施工优势,三级进度计划是各个承包单位的分标段总体目标进度计划,细度要低于二级计划的细度,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细化。
2.计划的分析和判断。监管人员要对各承包单位的三级计划在时间和资源上进行分析和判断,看是否符合预定的条件,找出薄弱环节和相互矛盾的方面,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必须强调指出在征地拆迁、设计图纸等因素与施工计划无法统一时,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对可能突破的工作必须确定施工计划的龙头地位,即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确保各个里程碑控制点实现为前提,以此带动整个项目的进展。
二、加强对进度计划的控制和检查
1.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管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做好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正确估测完成的实际量,计算已完成计划的百分率;分析比较,将已完成的百分率及已过去的时间与计划进行比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计划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必要时进行计划的调整,以保证计划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整个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认真做好计划的考核、工程进度动态通报和信息反馈,为领导决策和项目宏观管理协调提供依据。
2.施工进度的检查实行“三循环滚动”的控制方法。即第一循环以周保月,第二循环以月保季,第三循环以季保年。(1)当考核周期完成情况与上一级考核周期的计划要求不吻合或发现有进度拖延时,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并调整下一个考核周期的作业计划,以保证上一级计划的完成,如要求承包单位增加资源或组织突击;催交设计及供应等。
(2)在编制和审查各类作业计划过程中,要严禁脱离上一级计划的指导而随机自行编制,使计划之间失去应有的指导和保证作用,从而造成即使一级计划每次考核都按量或超量完成,上一级计划仍不能得到保证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三级计划的细度分解足够细,或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逐步细化。
三、督促、帮助施工单位搞好施工组织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工作。进度控制主要审核以下方面:施工总部署,施工组织机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主要里程碑控制点,工程施工所需劳动力的计划,进度考核管理制度等。通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要对施工总体部署作出安排,对分阶段完成的建安量作出规划,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案,对人力、机具、材料作统筹计划,监管人员必须对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做到心中有数。
1.技术因素。技术关系是技术规程约束下的各项目(专业)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只有尊重这种关系,才能确保进度。
2.组织因素。组织关系是由于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等因素的组织和安排而形成的各项目(专业)之间的先后施工顺序,由于组织关系是可变的,必须要对其进行优化和适时调整。
3.流水作业。这是指工序之间的关系,能保证劳动力或机械连续作业,减少停歇时间,以便使施工资源均衡,施工有节奏,有良好的组织效果。
4.施工顺序。不同的施工顺序,会导致不同的施工工期,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排序,以得到理想的工序工期。
四、利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进度
1.合同签约阶段。业主应制定出合同中有关进度的条款,明确合同工期及界定工期延期或延误的条件,规定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责任及相应的经济条款,以减少在合同执行中的纠纷。
2. 合同执行阶段。应严格按合同的条件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有效地督促承包单位按期完成各阶段施工任务。
(1)严格进度款拨付签署制度,核定进度报表中的完成情况,确保进度款拨付数额与实际完成相吻合,既要保证承包单位的合理收益,又要防止超报、重报。
(2)严格合同管理,正确区分工期延误或延期的条件和责任,合情合理地办理工程延期申请。
(3)严格执行工程合同中的进度奖罚条件,根据设定的进度目标奖励政策,当实现目标后及时兑现,予以鼓励,以促进工程的施工进度。在施工高峰阶段适时组织劳动竞赛,激励施工人员的劳动热情;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必要时组织一些突击性的活动,以保证关键线路上的各项工程正点“到达”。
五、加强技术管理,加快施工进度
(1)及时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使施工人员做到事先心中有数,尽可能的消除设计缺陷,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连续性。
(2)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承包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及时编写施工技术方案。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在实施中不得随意改变。
(3)加深、扩大现场施工金属结构、混凝土构配件及工艺管道等预制深度,以尽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缩短现场施工、安装的时间。
(4)积极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施工进度。
六、加大对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信息管理
(1)要求承包单位根据项目监督管理部门的进度管理模式建立符合性、适宜性的进度管理体系。
(2)承包单位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督管理部门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制定。
(3)承包单位的年、季、月进度报表按项目督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格式、标准上报。
(4)承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需将大型机具进场时间及主要人力资源安排上报项目督管理部门。
(5)承包单位每月根据项目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格式、标准上报人工、主要施工机械安排等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