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年的作文300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年三十到了,整个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节日的快乐笼罩起来。因为晚上需要很晚才能睡觉,所以,我就一觉睡到了十点。起床之后,我又去洗了澡,洗完澡,就到了中午了。
午饭开始了,我们说了爆竹的危险性,怎样燃放爆竹.不知不觉地,中午过去了。
我与姐姐到楼下放了好长时间的鞭炮,就已经到了晚上了。
我与姐姐到楼上去看《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可精彩了!特别是小品《吉祥三保》,既表演出了军人的那种气质,还表演出了兄妹之间的感情。
这个少年虽然穿的衣衫褴褛,但是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后,比原来在西班牙时更穷了,自己的国家也非常落后,因为他们的祖国被外国侵略了,那个少年很气愤,他去当了兵,当兵时他非常刻苦,后来意大利和外国打起仗来,这位少年也参加了打仗。本是他们赢了,狡猾的外国人看到这种情景时在受不了,外国人给意大利发了一枚炸弹,少年在外国人的炸弹下英勇的牺牲了。
当他快要离开人间时,对他的亲人说:“要是我们有祖国能解放的话,人们一定要去告诉我。”亲人们都激动地留下眼泪,有的人还说:“这可真是个爱国的孩子,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不久这个感人的故事,在人们中间传开了。
关于除夕作文300字一又要过年了,街上可真热闹啊!到处都是人,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呢,车子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除夕那天,下午,爸爸妈妈早早的下班回了家。一到家,就开始忙上了。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准备着年夜饭,我和爸爸一起把门上旧的对联撕了下来,贴上了新买的对联,又在家里贴上了“福”,挂上了中国结,家里顿时就有了过年的气氛。
要吃年夜饭啦!哇!桌上的菜可丰富啦!各种荤菜搭配好看好吃又健康的蔬菜。可是,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桌上已经有很多菜了,妈妈为什么还要烧两盆鱼呢?妈妈回答我说:“一盆是今晚吃的,另一盆是留着明天吃的,这叫年年有鱼,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中国的文字可真神奇啊,一道普通的菜,通过同音字还能表达出这么美好的祝福。
吃完年夜饭,我约上几个好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放烟花了,黑黑的夜空被烟花装扮地好漂亮啊!烟花有圣诞树形状的。有在地上旋转,像个发光的陀螺。还有的喷射到空中,开放出的形状。我真是太开心了!不过我就是有点胆小,还不敢自己去点烟花,爸爸妈妈也说小孩子自己放烟花有点危险。(短文学网 )
放完烟花上楼后,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可真精采,看得我哈哈大笑的。可是过了一会,我就感到困了,慢慢的,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关于除夕作文300字二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在除夕前后当然少不了很多的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逛花市了。
一到花市就看见一棵很高大的年桔,这棵年桔就像一个圆锥似的,挂着的很多橙红色的桔子,就像一个个灯笼,把树枝都压弯了。密密麻麻的桔子再加上碧绿的树叶,真是绝配啊!人们都纷纷走上前去跟这棵年桔拍照留念。转个弯,看见两只由各种花朵装饰成的老虎夹道欢迎,它被做得惟妙惟肖,如果不认真看还真以为是两只老虎守着呢!它们看着远方,好像是想跃起。
走进花市,真热闹啊!老人、小孩、情侣等都来逛花市,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形成了一个人的海洋。大家都洋溢着笑容,穿着新的衣服,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年大家都会健康、快乐、红火。
花市里的花真多啊!有姹紫嫣红的桃花,有不惧严寒、冰清玉洁的梅花,有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有香气扑鼻的迎春花,有活力四射、婀娜多姿的报春花,有散发着幽香的玉兰,有出尘脱凡的水仙花,有娇艳的蝴蝶兰,有犹如红色火炬的凤梨花,还有薰衣草、百合、郁金香……争奇斗艳。看那粉红色的桃花,远观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妩媚,似少女初妆,好美丽啊!那迎春花,远远地望去,那黄色特别耀眼。于是,我们直冲过去,要看个究竟。枝条长长的。软软的,常常伏于水边、石旁的那种,花很小,叶子也很小。好可爱哦!还有那些报春花,五彩缤纷,有白的,有粉红的,有粉的,有黄的,有橘黄的,有蓝的,还有紫的呢!……整个广场花香四溢,成了花的海洋。这一片花海,让我不禁想起林伯渠爷爷吟过的:“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不知不觉中,花市逛完了,但是那些花的香气以及人们的热情却在我的心中回荡……
关于除夕作文300字三我今年的除夕是在沙湾外婆家过的,过的可有意思了。
吃过晚饭,我们就围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晚”。“春晚”开始,我们都高兴地欢叫起来:“开始了,开始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春晚”,只外婆一人在忙着准备年夜饭。看了个把小时,我对妈妈说我要看少儿频道。妈妈说,“大家都看‘春晚’,你就别打岔了”。看不成少儿频道没关系,我就自己一个人玩。
一个人玩着玩着,我突然想起要给老师拜年。于是,我用爸爸的手机给班主任蓝老师、数学任老师和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何老师发短信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没过十分钟,任老师回短信说“谢谢你!任老师也祝你新年快乐,学习进步!”何老师回短信说“祝翔宇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我忘记了英语李老师和科学李老师的手机号码,没有给他们发短信拜年,但我在心里真诚祝他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外婆大声叫着“吃年夜饭啦”,我们听后赶紧围坐在桌子前。年夜饭真丰盛,大家一边吃一边互祝新年好。我祝外婆身体健康,外婆祝我学习进步。我祝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爸爸和妈妈祝我学习进步。我祝表妹鸿儒身体健康,表妹鸿儒祝我身体健康。外婆、爸爸和妈妈干嘛都是祝我学习进步啊?还是表妹鸿儒好,祝我身体健康。舅舅和舅妈在北京过年,我们准备打电话给他们拜年,他们却先打电话给我们拜年了。
十二点整,我和爸爸一起到大门口放鞭炮和烟花。我家,他家,鞭炮“啪啪啪……”,烟花“嘘嘘嘘……”,整个村子都响起了鞭炮声和烟花声。鞭炮真牛啊,每户家门都是活蹦乱跳的鞭炮在跳舞。烟花真美啊,整个夜空都是五颜六色烟花在下雨。鸿儒早睡了,我把放鞭炮和烟花的过程录了下来,准备明天给她看。
这个除夕夜真有意思,我在活蹦乱跳的鞭炮舞和五颜六色的烟花雨中高兴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关于除夕作文300字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无数次,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隐隐约约的,温暖的春风拂过了脸颊,混杂着屠苏酒醉人的香气;盼望着朝阳倾泻,带着期望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心愿,虔诚的辞旧迎新,阳光般的笑容融化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这就是除夕。千百年来,王安石的《元日》在这样的时刻被快乐地传颂,这就是春节的魅力,这就是除夕的魅力吧!
往年的除夕,总是回老家度过的。提前几天,在暖融融的阳光下,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离家乡愈来愈近,心愈来愈幸福温暖。家乡在农村,没有很多高楼大厦,少了嘈杂喧哗,如天空,一片纯净的蓝。住到舅舅家里去,他们总是把最大最软的床让给我们睡,把一直认为不需要的空调成天成夜地开着--心比阳光还温暖,比天空还纯净。沐浴着亲情,享受着感动。吃着丰盛无比的年夜饭,放着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每年的除夕都在热闹和欢声笑语中度过。忙不迭地收着压岁钱,衣袋已经装得鼓鼓囊囊,就这样的笑着、快乐着。
今年的除夕却与众不同。进入了初中,作业量突然加大,压力也陡然加大,自然没有回老家和舅舅一家吃年夜饭。天气是阴沉的,心情也一样。除夕之夜的年夜饭只有四个人,桌子显然有些大。若按人数来看,年夜饭其实已经相当丰盛了。所幸烟花备了几根,鞭炮却免了,美其名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听说后不禁苦笑,没劲透了!
(下期主题:和小树一起长大)
说我一刻都没闲着,的确如此。我不仅要帮忙干活,还要回复同学、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他们发来的祝福短信都十分幽默、温馨,有的还别出心裁,让我记忆深刻。我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就一个一个地回复,每条都不一样,这可真让我费尽心思了。一边干活,一边发短信,真可谓一心两用呀!发了一半,我便犯懒了,开始群发。嘿嘿,人都会有懒的时候嘛,大家一定会体谅的。这样想着,我的心里便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一种被新年的气氛所感染的喜悦。
到了外婆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老家的巨大变化,就被姐姐紧紧地抱住了。我好不容易挣脱这个热情的拥抱,径直向外婆走去。外婆因为年迈,所以没出来迎接我们,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得出来,她老人家也是很开心的。“外婆,身体还好吗?”“嗯,好,好……”我看见外婆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回家就好,回家就好……”听着,听着,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浙江江山市中山小学 王宇婧
过春节,最高兴的要数我了,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收到好多压岁钱。瞧!我手里还攥着舅舅刚刚给的300元呢!晚上,我钻进被窝,心满意足地盘点起压岁钱来,突然听见爸爸妈妈的说话声:“唉,人家送钱,我们得还礼。压岁钱,压岁钱,小孩高兴大人愁。明天我得给二弟、三妹的几个孩子封红包……你还是向孩子要回吧!”“都给了孩子,我哪能……”沉默了一会儿,爸爸也忍不住叹起气来。我钻出被窝,借着灯光,猛然发现爸爸妈妈仿佛憔悴了许多。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张张压岁钱变成了一块块大石头,压在我的胸口,好沉好沉……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龙南中心小学三(1)班 刘洁雯 指导老师:邝金桃
放鞭炮喽!弟弟拖着一挂长长的鞭炮来到村外,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不一会儿,周围就多了几个“鼻涕虫”,他们满脸羡慕地盯着弟弟的鞭炮,总想趁他不注意捡几个过过瘾。弟弟看他们挺眼馋的,就大方地送了几个给他们。这几个“鼻涕虫”开心极了,居然成了我们的“小尾巴”,和我们一块儿玩了起来。我想,过年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湖南平江,一位老人几十年在家中坚持私塾教育,教授四书五经,虽然仅有几名弟子,但经数十年的绵绵传承,传统塾学在这个地区仍顽强地延续着。
数字时代的私塾声
懵懂的塾童、老气的先生,还有“啪啪”打手板的声音――关于私塾和教书先生温馨而严厉的故事在民间俯拾皆是。
在21世纪充斥着网络和电视的时代,私塾早已成了一个遥远的字眼,假如有人告诉你在某一个地方还有旧式的私塾,你肯定不会相信。
星期天一大早,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五角村的小朱亮早早就起了床。洗漱、早餐完毕,小朱亮便急急忙忙上学堂去了。
"用功读书,要听老先生的话啊!"朱亮的父母亲叮嘱着。
11岁的朱亮是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天要去的不是学校,而是到本村的私塾里学习古书。墨迹斑斑的毛笔,两本《增广贤文》和《幼学故事琼林》,朱亮每逢星期天都要到朱执中老先生办的私塾里读一整天古书。
这是我去年在湖南平江见证的一幕真实的场景……
古老的汨罗江穿境而过,湖南平江地处湘鄂赣交界处,风景秀美。
这里至今仍化石般保留着旧式的私塾。虽然可怕的手板已不复存在,但教古书、习诗文、练书法的私塾传统模式仍原汁原味地延续着。
朱执中的家坐落在平江县西北约45公里处的南江镇。我从平江坐公共汽车到南江,在一个叫浆田村的地方下车,然后步行赶往私塾所在地――五角村朱家组。
房前坝子,房后青山,坝子里稻田、鱼塘密布,青山上翠竹片片、松林环绕,一路上的乡村田园风光使我对传奇的私塾想入非非。
朱家组是五角村24个村民小组之一,共有25户100多口人。朱执中老先生的私塾是一栋被众多新民居包围的老房子,低矮的门檐上有“南江镇五角村274号"和"五好家庭"两块铁牌。在土房最后面才大概看出教室的模样,黑黑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乱写乱画的痕迹,墙角处还堆放着许多杂物,仅有的两个朝西的窗子都是露天的,条件十分简陋。
从外面看,私塾先生的家与普通农舍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显简陋。但据朱执中先生介绍,房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祖辈世代流传下来的。老房门楼已毁,只剩下一个孤立的石门框,在冬日的阳光下,我仿佛觉得它就是这栋老宅的标志或某种精神的象征。
简陋又宁静的教室显得有点阴暗潮湿,在靠近窗户的一边,摆放着用几块破旧门板搭起来的书桌和椅子,简陋的课桌上整齐而简单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学生们用毛笔写的诗句和文章。和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中描写的一样,私塾里的学生七嘴八舌,各背各的文章,汇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片别具韵味的嗡嗡声。时间在这里似乎停止了脚步,让人依稀回到了从前,相机的咔嚓声和这些网络时代的私塾读书声让人产生身在现代又恍若隔世的别样感觉。
声名显赫的“老先生”
在平江采访,我时刻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敦古老的人文气息。私塾通常被称作“蒙馆”,又叫“教老书的”。平江“教老书的先生”多为言行正统、德高望重、辈分较高的族中长者,今年80岁的老塾师朱执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朱老先生中等身材,背微驼,戴一顶普通单帽,披一件旧棉衣,白净清瘦的脸庞上有一双自信且敏锐的目光,鼻梁上端长有一颗红痣。关于他的身世经历、言谈举止以及修养学问地方上有口皆碑。老人家知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学过的古文至今都能通篇背诵。在这个偏僻的乡壤遇见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长者令我惊诧不已。
朱执中早年读了10多年私塾,凭借刻苦学习成为乡里公认的“秀才”。30来岁时他在家里办起了学堂,开始了他延续一生的传统私塾教学。半个多世纪以来,老人成了当地办私塾时间最长、年龄最大、培养学生最多的“老先生”。
“到今年,我的私塾断断续续办了50多年了,收的学生多的时候每年10来个,少的每年四五个,今年算多一点,有15个。办学堂几十年,我的学生大概有数百人了吧。"精神矍铄的朱老先生神情淡然地说。
老先生虽然声名显赫,但生活极为简单清贫,卧室内除一张双人床和一个用了几十年的破立柜之外,连一台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也没有,可谓家徒四壁。惟独的现代化是戴在手上的一块8元钱买来的电子表。老人每天仅吃两餐,每餐都是米饭炒辣椒,吃一个鸡蛋汤就算改善生活了。
“其实我现在吃穿并不愁,教老书也并非为挣几个钱,主要是一种兴趣,以前主要为生活所迫,现在则是一种精神寄托,因为学生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学生。”老人性情淡泊没什么爱好,寒冷的冬日里常独自一人在房内烤火,只有一只大花猫与他为伴。
探秘“寒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清晨,三五成群的学生就来到朱老先生家,围坐在几张用门板搭起来的书桌旁。不一会儿,朗朗的读书声响了起来。
课间休息时,学生们都挤到老师的厨房里围着火塘烤火。南方11月下旬的教室里显得特别阴冷,此时此景才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寒窗”滋味。
私塾不像现行的中小学统一授课,而是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差异一个一个地教。从《三字经》、《幼学》、《增广》开始,重点学习古代儒学经典。
古文是私塾里最主要的学习课目。先生把文章先给每个学生讲解一两遍,然后让学生熟读。头天学的内容,次日要一个个到他那里去背诵。只有顺利通过者才能学习新的课程。
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纸张,在先生的指导下临摹字帖。书法是私塾教学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先生要教学生书法,自己的书法水平自然不会差。朱老先生就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
打板子、罚站,过去常听说旧私塾中如何体罚学生,所以我特别留意平江私塾中的师生关系。
“以前私塾对学生确实有过体罚,因为当时社会认可那种教学模式,招收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体罚很有效。现在就不同了,体罚不仅受到家长、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谴责,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况且现在招收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通过讲道理完全可以达到目的。”朱执中先生告诉我。虽然从未见过先生和学生在一起说说笑笑,更没见过学生和老师探讨问题,但采访中我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敬畏与温馨的师生关系。学生见了老师都一本正经,一口一个“先生”,当老师一旦离开,他们又打打闹闹,露出少年的天真。先生在学生面前面孔都是严肃的。背书时,老师坐在沙发椅上,学生坐小竹凳,并且拉开几尺的距离,显得师道尊严。
老先生轻商薄利,收费不高,乡里乡亲的,给不给钱都无所谓,一般每月交30元,加1斤米。家庭富有的多给一些也收,家境困难缴不起费的也就算了。
每年先生都要进行两三次家访,向大人介绍孩子在私塾中的表现。端阳、中秋、春节等节日学生都会遵循古章传统给老师送上一份礼物 (每个节日两斤猪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附近一些早年毕业的学生也不忘师恩,只要在家也会经常来看老师。在平江安静的时光中,师生间的这些往来构成了一幅独特古朴的乡村风景。
风雅后的纷纭众说
“应酬先生”何英站在灵柩的后侧,手拿一个装有黑灰的小碗,边念祭词,边用手将黑灰撒向空中,这是在做一种驱鬼仪式……
葬事办得热烈隆重、规模宏大。整个葬礼期间吊唁者川流不息,哀乐声、鞭炮声连成一片。
76岁的何英在葬礼中主要负责写悼文、对联、主持行礼、驱鬼等仪式。报酬有一二百元。私塾教学的重要成果就是培养“应酬先生”。所谓的“应酬先生”,即在村人婚丧嫁娶和祭祀的时候唱礼,主持仪式,撰写所有联、帐、文告。“应酬先生”在平江是一份非常风雅、令人羡慕的职业。
为了让儿子读老书,当“应酬先生”,平江县大坪乡的樊岳桥将“老书先生”接到家里,吃穿浆洗照应全包,每年再给300斤稻谷,让儿子樊格君退学在家整整学了7年私塾。樊格君当时正读初一,数学比赛都是全乡一二名,对他的退学老师们十分惋惜。
30多岁的樊格君如今虽然没有考上大学当上干部,但遇红白喜事常常被邀请出任司仪应酬,由于他精通文墨,熟知礼仪,名气越来越大,经常跨越省界到江西走场,在当地是个"跑得满台的人物",备受尊敬。
“上大学不分配工作将来照样种田,又有什么用?不如上私塾,当上应酬先生日子就好过了。”一位叫陈其平的学生家长就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
陈其平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学生们不好意思说出自己将来做什么,但他们的家长已为他们锁定了以后的生活目标。
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数字时代,为什么在平江至今还存在着类似化石式的私塾?这的确是耐人寻味和发人深思的问题。对平江私塾这种特殊现象,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平江虽然地处偏僻,却一直是一个文风昌盛之地,有着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在平江乡村,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各种漂亮的联与匾。每到过年家里家外都贴满了古色古香,雅得惊人的春联。每逢红白喜事,祭祀礼神,都须按古礼行事,所有祭祀典礼都需要像何英那样的“应酬先生”。读过两三年私塾的学生,不仅可以作文应对,还可以流畅应酬,在乡间足以以此解决衣食。
有人认为私塾是旧思想、旧文化的载体。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的国度,不能忽略传统文明的传承,私塾仍有存在的必要。
随着统制型社会的逐步解体,一个多元的“民间社会”开始浮出水面,平江私塾只是其中一种话语表达,摈弃过多的主观人为,培育民间的自发秩序。我们需要这种立足乡土的客观态度。
平江县民办教育办公室主任欧阳礼义认为看待私塾要一分为二。私塾的存在反映了农村老百姓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虽然它不符合民办教育法规,但客观地说,私塾对农村多少有些积极作用,可以对其采取宽容的态度,给私塾一个生存空间,任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