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雪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关键词:大学物理 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
大学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大学物理课程建设(这包括教学体系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改革、教学方法的灵活创新等),是目前摆在大学物理教师生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把大学物理建设成一门高质量的课程的“构想”,供参考。
一、优化大学物理教学的师资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课程建设前提是要有热衷于物理教学工作、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建设集教学、科研兼容,学科核心骨干(带头人)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大学教师教学队伍一直是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努力的方向。一是从职称、学历、年龄等方面要优化物理教师教学团队,进而形成合理的“传帮带”格局。二是要做到教学科研兼容(顾)。教师队伍方面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并重,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用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到教学、科研的全面兼顾。三是对大学青年物理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要让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和助教方面有好的修为,以便于进行学科研的发展和师生的交流。同时让青年教师尽早参与有关科研工作,确保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骨干,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二、大学物理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的教学理念
1、教学理念要创新。大学物理教师在教学深挖教材的同时,要与时俱进拓展教学内容。为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始终把探究性的教与学摆在第一位,突出探究性的创新精神。
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教会”转变为引导学生“会学”,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用胸中“竹”,熟知乾坤事”。新的课程标准说明物理学的教学不只是单纯教给学生一种应用的工具,而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教学研究创新。一是为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便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这就需进行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组织进行起点高、多人或整个教学团队共同参与的教改立项工作,用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带动学生“质量”的提高,从而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素质人才。
三、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根本是与时俱进
1、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精讲经典基础,深挖近代教材,教学结合生活应用,课题拓宽反映前沿”的改革指导思想,坚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从而达到与时代同步。一是精讲经典基础内容。对庞大的经典物理体系进行精讲,培养学生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二是让学生掌握处理现实生活中随空间变化的物理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深挖近代教材,增加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深挖教材,加强近代物理思想建立。为此课程组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由学术水平较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做主讲,这样能够结合生活学习来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四是拓宽课题反映前沿。回顾近年来科学界公认的、每年的前10项科学突破,物理学与生物学的成就之和已占到十之八九。可见,两大科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运用,已成为21世纪初基础自然科学发展的显著标志。为此教师在教学科研中,既要立足研究无聊的前沿科学,又要把知识进行拓宽,方能实现新的探究性教与学的新领域,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
2、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局面,进行创新教学。一是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让学生做到基础扎实,前沿知晓。二是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互动式教学、设疑教学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总结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注重对学生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灌输与培养,在侧重物理学原理和内容的讲授外,尽可能多拓宽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是教给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一是进行形象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进行形象化教学,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购置先进的、高质量的大学物理CAI课件有选择地应用CAI课件授课,提高课时效率。大学物理省级精品课的相关教学资料已经上网,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源能够更积极、主动、方便的进行学习。
4、教材的选择要与时俱进。在选用教学教材时,要利用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共同进行教材的选用,使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可用性,有条件的大学,可组织教师进行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
5、实验教学的与时俱进。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原则,因为物理课程是实验验证性课程,同时积极参加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与时俱进,对实验室实行开放教学。
关键词: 哲学 索福克勒斯 悲剧 《安提戈涅》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Antigone)是西方文明中最重要的文化文本之一。它是“忒拜三部曲”(其他两部为《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之一,讲述了忒拜城国王俄狄浦斯为拯救城邦自我放逐,并死于科罗诺斯之后,他的女儿安提戈涅因执意为哥哥波吕涅克斯收尸下葬而受到惩罚,自缢而死的故事。从情节发展的顺序上来说,应为《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和《安提戈涅》,而实际的写作顺序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并且在最开始创作时,这三部剧并没有归入同一系列中,而是后来研究者发现它们的情节共通处后,把它们从不同系列的剧作中抽取出来,相提并论。这也就造成了这三部作品中作者未加以说明的某些不连贯之处。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悲剧到达了西方戏剧的第一个巅峰,索福克勒斯可以视为三大悲剧作家中的成就最高者。他出生于公元前496年于雅典附近阿提卡的科罗诺斯,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几乎在索福克勒斯去世后的不久,生于公元前384年的亚里士多德便在西方的第一本文学批评著作《诗学》中将他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作为分析的典范。18世纪后,它被翻译到各种语言中去,研究者也越来越关注这一文本。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多次涉及剧本《俄狄浦斯王》和《菲罗克忒忒斯》,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影响了一大批的文学研究和创作实践。相较于《俄狄浦斯王》这一文本对西方文化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安提戈涅》似乎没有如此有名。但事实上,细细追究起来,西方对这一文本的研究也丝毫不为逊色。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女性主义思潮的涌起,该文本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安提戈涅》不仅被古典主义者一再重新阐释,也被诗人荷尔德林、西默斯・希尼,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格雷特・维尔,哲学家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心理分析学家雅各布・拉康和斯拉沃热・齐泽克,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者伊利格瑞和巴特勒所涉及。像《俄狄浦斯王》一样,诸多人文科学的研究者和理论家们都从这一部悲剧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养分。
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哲学领域中,西方自18世纪以来至20世纪,几位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是如何看待《安提戈涅》这一文本的。
一、黑格尔论“神律”与“人律”的冲突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精神F象学》和《法哲学原理》中对《安提戈涅》的分析引起了之后在哲学领域的诸多讨论和研究。他认为,《安提戈涅》的悲剧源于“神律”(divine law)与“人律”(human law)的冲突,即安提戈涅在剧中一直强调的自己的行为动机――遵从神的指示和律法与克瑞昂凭借君力、按照个人意志行使的城邦律法之间的冲突,黑格尔进一步解释道:
因此,这是一本非常推崇家礼的著作,即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说明家礼主要是妇女的法律;它是感觉的主观的实体性的法律,即尚未完全达到现实的内部生活的法律;它是古代的神即冥国鬼神的法律,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出现的”;这种法律是同公共的国家的法律相对立的。这种对立是最高的伦理性的对立,从而也是最高的、悲剧性的对立;该剧本是用女性和男性把这种对立予以个别化。①
在这里,“两种最高的伦理性的对立”,意味着“神律”作为观念世界的行为准则和“人律”作为现实世界的行为准则产生对立,这两种行为准则是两个崇高的平行世界里的神圣法则,它们的存在都具有合理性,但本应保持互相敬畏的两个世界,因国王克瑞昂的一道命令而导致以“人律”来粗暴地压制“神律”,作为对波吕涅克斯的惩罚,他的尸体不能被掩埋,灵魂便不能安息。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触犯了“神律”,因此上天降下更重的惩罚在克瑞翁身上,使之年老时丧子丧偶,最终孤独终老,正如“合唱队”中所唱:
智慧是幸福的最主要的部分,
对神的虔敬一定不能违背,
傲慢者的出言狂妄,
必遭神的有力打击。
这种教训使人老来变得智慧。②
这种悲剧性冲突最后和解的方式:分别以安提戈涅的自缢而死和克瑞翁的家庭破裂为代价,这也暗合了黑格尔所认为的历史前进说中的“正―反―合”的发展规律。即先有一种绝对不可被的观念,再有一种与之绝对对立的观念,最后两种观念因某种原因被互相抵消瓦解,历史进入下一个阶段,并循环往复。在黑格尔看来,存在着一种“永恒正义”,它并非一种外在的评判力量,而是直接存在于冲突之否定中,它通过否定双方的片面性而揭示自身:“只在双方都同样地屈服了以后,绝对正义才获得完成,伦理实体才作为吞噬双方的否定势力,或者说,作为全能而公正的命运,显现出来。”③黑格尔的这一解释被后来的研究者逐渐延伸到了伦理学和法学的领域中,学者们集中关注一个问题,即当伦理与法律相冲突时,立法者该如何解决这一冲突。
二、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说
黑格尔之后对古希腊悲剧作出详细分析、并且较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是尼采。黑格尔和尼采的哲学思考,对于他们之后的哲学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西方文明起源之一的古希腊悲剧和精神,并由此提出对当时德国文化和德国精神的看法与改造。尽管他书中涉及的悲剧主要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但是他的解读也可以作为阐发《安提戈涅》的参照。尼采认为,事实上,希腊人一直被西勒尼智慧所困扰。西勒尼指出,人生最美妙的东西是:不要生下来,不要存在,要成为虚无。次等美妙的事是:快快死亡。希腊人被灌输着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念,认识和感受到了人生的恐怖和可怕。于是,为了继续存在,尼采认为,“他们不得不在这种恐怖面前设立了光辉灿烂的奥林匹斯诸神的梦之诞生”④,通过奥林匹斯诸神的艺术的中间世界不断去克服生之恐怖,用对个体和生存价值的肯定与赞美完成对西勒尼智慧的颠覆――梦之假象提供了他们获得精神救赎的可能性。但这种解脱只是暂时的掩盖与隐蔽,在人性的本源之处依然无法逃脱西勒尼智慧的审判。也就是说,只有个体化的消除与毁灭,才真正获得了西勒尼智慧。因此,在这一层面上,尼采将个体化状态视为一切苦难的根源,要求将其视为某种下流的东西,而将个体的破碎认为是通向希望之所在。所以可以发现,在面临关乎生命的选择时,安提戈涅和她的妹妹伊涅墨斯作出了不一样的决定。安提戈涅不畏惧死亡,甚至把死亡视为通往救赎之路。他们的父亲俄狄浦斯也早已做出残酷的预言:“谁还会娶你们呢?/啊,孩子们,没有人会的。/你们显然只有不结婚,不生育,枯萎而死了。”(《古希腊悲剧喜剧集》,第326页)安提戈涅用自己的生命应验了这一预言,使得悲剧的内在情感力量得以深化。在尼采看来,像安提戈涅所代表的古希腊精神中,个体的受苦和毁灭并非洪水猛兽,而是达到世界本质的必经过程。酒神精神力量使得个体突破自身的表象,与原有的痛苦和恐惧融为一体,成为此种情感力量本身,并沉浸于忘却自我的迷醉之中。安提戈涅对死亡的欲望与执着在之后以拉康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学派中有了更深入的探讨。
三、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之思”
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也在他的《形而上学导论》中提出了对《安提戈涅》中第一合唱歌的哲学阐释。值得注意的是,从黑格尔开始,德国哲学家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有着深入研究,他们往往借助某一文本来证明和推演自己的逻辑体系,并对时代思想产生深刻认知与影响。《形而上学导论》的第四章第三节中,海德格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解释《安提戈涅》的第一合唱歌(choral ode),第一合唱歌中主要赞颂了人的勇敢智慧,但同时提出警示:不可逾越神权和法律,若是有所违背,必将付出代价。短短的38行诗句中,海德格尔几乎逐句展开自己的哲学思考。他从最具深意的第一句入手“奇异的东西虽然多,但没有/一种能像人这样奇异”(《古希腊悲剧喜剧集》,第357页),首先他提出了两个概念:deinotaton和deinon,这二者均指存在的无限神秘。deinotaton意味着处于最神秘存在状态的事物,而deinon则是“起制胜作用的意义之下的可怕者,这个起制胜作用以同样的方式逼出惊慌失措的恐怖来,逼出真的畏来,就像逼出聚精会神而在内心搅动的默默的惊恐一样”⑤,它是一种原初的、客观的、无利害的、暴力的和一体的力量。它的本质特点是对主体的暴力反叛。接着,海德格尔认为,人既被这种deinon包含的力量所统治,同时他们本身作为暴力实施者也存在deinon这种力量。因此,人类是用暴力来对付暴力的生物,在这意义上,他们被视为最神秘的存在――deinotaton,而这也是人类本质的特征。神秘而无法捉摸意味着一种没有归属感,而人类就是暴露在这种无归属感之中。在海德格尔的观念中,“暴力”不是我们通常意义所认为的暴力行为,施行暴力类似于创造和确认自我的力量,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是在城邦(polis)中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由于本身使用了一套完整的概念术语,解读起来非常的晦涩,在对《安提戈涅》的阐释中,他更多地是从人本身存在的状态来解读,认为安提戈涅带有暴力性的违抗是人本身存在的一种无归属感的困境而造成的,即,她希望通过违抗来确认自我存在。
四、拉康及他人的欲望阐释论
心理分析学家雅各布・拉康在他的第七期研讨班报告《精神分析的伦理学》提到了安提戈涅伦理的维度。他的理论主要是在无意识的领域,而在这一领域人是由欲望的法则主导的。对于拉康而言,文本的冲突是在morality和ethics⑥之间的冲突。如果是有道德地行动(ethically),意味着不是遵从外在的国家或社会团体的法则,而是遵从个人的欲望。在这一意义上,安提戈涅是一个例外的人物:“她有着某种同时吸引着和困惑着我们的品质,威吓着我们;这个可怖的,自我的受害者打乱着我们的思路”⑦。拉康把安提戈涅的欲望的特殊品质解释为不是为他人的欲望,而是一种对死亡和自我毁灭的欲望。拉康认为:“安提戈涅把想要实现纯粹的死亡的欲望推演到极致。她成为了欲望的化身。”⑧安提戈涅把生与死之间的空间缩小,她认为生与死是一体的。安提戈涅的欲望来自她禁忌的母性,在这一层意义上,它不仅仅是自我毁灭的,还是一种带有犯罪意味的欲望。并不偶然地,他还将安提戈涅和萨德侯爵相比较:他们都试图想要遵循他们特有的欲望,这种欲望既让他们成为了外部法律的违反者,也成为了一位以纯粹欲望吸引我们的充满魅力的人物。
拉康的这种解释给予了其他心理分析学家以启示。例如后来的拉康式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将安提戈涅视为一个“极权主义的原型”人物,她拒绝任何理性的说服而是执着于自己的决定,并且齐泽克使用了拉康意义上的术语“真实的伦理道德”:这是一种既不关注善的的想象形式也不关注某种普遍责任的象征形式,而是关注他人的无条件的命令。对于齐泽克而言,一种拉康式的“真实的伦理道德”暗示着道德行为不是由普遍的法则形式所Q定的而是事实上打破规则:“道德行为是对合法范式的一种违背――与刑事犯罪不同,它重新定义了一种合法范式。”伦理行为不仅仅是遵从善――它产生了一种新的被认为是好的形式。在这一意义上,安提戈涅的违背城邦的姿态可以被视为是“真实的伦理道德”的具体化显现:通过坚持为弟弟下葬,她蔑视了对善的占有统治的定义。他们将安提戈涅视为是一个僭越者,但她超越一般所被普遍善的概念,并忽视了社会团体的象征性的律法。因此,在齐泽克的观念中,安提戈涅打破社会规范并按照个人伦理重新建立了新的秩序规范。
通过对《安提戈涅》这一文本的哲学思考,可以发现,除了黑格尔将女性视为“神律”的代表,而把男性视为“人律”的代表的观点为后来很多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诟病。尼采、海德格尔、拉康及齐泽克的观点都试图赋予安提戈涅的行为以合理性与正面内涵,作为女性的抗争,自她的形象诞生以来,引发无数的解读阐释,可见这一人物的永恒魅力和索福克勒斯所代表的古希腊智慧的光辉与灿烂。
注释: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乞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82-183页。
②[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喜剧集》.张竹明,王焕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第414页。本文以下凡引用此作品,均引自这一译本,不另加注,仅在引文后注明。
③[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朱光潜译.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④[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15年,第33页。
⑤[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译.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7年,第150-151页。
⑥注:morality和ethic虽然基本的含义都是道德,但前者更偏重社会团体,后者更偏重个人。
⑦转引:S.E.Wilmer,Audrone Zukauskaite,Interrogating Antigone in Modern Philosophy and Critici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p2.
⑧同⑦.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乞泰,译.法哲学原理[M/OL].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著.张竹明,王焕生,译.古希腊悲剧喜剧集[M/OL].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3][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精神现象学[M/OL].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德]尼采,著.孙周兴,译.悲剧的诞生[M/OL].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15.
关键词:偏误分类,日本留学生,偏误分析,原因初探,教学建议。
本文选取日本留学生关于“是……的”句偏误中的200句,进行了句法分析并进行了分类,其中“是……的”(一)66句,“是+……的”结构24句,(二)句102句,其余8句。
现代汉语学界对“是……的”句的分类及“是”“的”的词性等观点不一,界定也不一样,本文主要赞同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是……的”句式的相关论述,主要分为“是……的”句(一),“是……的”句(二)和是+“……的”结构三种类型。本文也将从这三种句式的角度进行偏误分类。
“是……的”句(一)是一种带“是……的”标志的动词谓语句。“是”是动词,但不是谓语的主要动词,这类格式是表示强调,强调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工具、对象、条件等。“是……的”(一)一般用于这种场合:动作已在过去发生或完成,并且这一事实已成为交际双方的共知信息(已知信息)。“是……的”句(二)是以“是……的”为标志的一部分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是”和“的”都表示语气。“是”可以看成语气副词,“的”用在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这类句子多表示说话人对主语的客观的评价、叙述或详尽的描写,全句常有一种说明情况、阐述道理、想让对方接受或信服的肯定语气。是+“……的”结构中,“是”是谓语的主要动词,表示判断;“的”,是结构助词,用在句末。“是”+“……的”构成谓语,“是”和“的”均不可能省略,这类格式是判断说明主语的类别、属性。①
本文在偏误分析中也主要按照这几种句型进行分类。
经过分析,这200句中,是+“……的”字结构有24句,占12%,“是……的”句(一)句有70句,占35%,“是……的”(二)有106句,占53%。
下面将根据偏误分析情况依次进行解释。
1.1是+……的字结构
1.是字缺失
(1)讲的内容关于中韩、韩日之间的哲学交流方面的。
(2)他是收集唱片,但不是些现在到处都卖的激光唱片
2.的字缺失
(3)我的简历是这样。
(4)即使上苍分给你的是最差。
3.是…的缺失
(5)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不过那时候我的家那个村里最富有。
(6)他把自己的亲人看成最好。
4.“的了”混用
(7)这种把字联结为句对新学生来说是最难学和难记住了。
是+“……的”结构实际上是“是”字句,是句中的主要动词,表示肯定和判断,“的”是结构助词,用在句末。“……的”字结构式由“的”附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等实词或者词组后面组成的,相当于名词,用在“是”后做宾语,可以表示领属。在此句式中,“是”和“的”都不能省略。它的否定形式是“不是……”的结构.如,(1)中,“讲的内容是关于中韩、韩日之间的哲学交流方面的(内容)。(2)他是收集唱片的(人)。(3)我的简历是这样的(简历)(4)即使上苍分给你的是最差的(分数)(5)不过那时候我的家是那个村里最富有的(家)(6)他把自己的亲人看成是最好的(人)。
在这种结构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能否添补“的”字后面的内容进行辨别,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练习。中高级阶段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句型进行判断,辨析句中的“是”是否为主要的动词,从而将这种是+……的字结构与“是……的”结构区分开来。
1.2“是……的”句(一)
1.2.1“是”字缺失
(1)我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
(2)他这样告诉我的。
(3)父亲的做法和他的道德我永远不能忘的。
1.2.2“的”字缺失
(4)我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
(5)此指南正是我设计。
(6)我是大约三年前学习汉语。
1.2.3“是……的”缺失
(7)去年九月来北京,已经来了七个月了。
(8)我们在念中学时认识。
1.2.4“了,的”混用
(9)我是在韩国的忠北大学毕业了。
(10)虽然我是在国外长大了。
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将“是……的”分为“是……的”句(一)和“是……的”句(二)
刘月华将(一)句划分为以下几种结构:
(1)是+状+动+的+(宾)
如:我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我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的。)
当着重指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等内容的“是……的”这种句子,全句意义的重点是由状语表达的。
(2)是+主谓(动)短语+的
如:此指南正是我设计
当着重指出过去已完成了的动作施事者时,用这个句型。“是……的”中间的结构常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的主语就是这个句子要强调的重点。
(3)是+主+动+的+(宾)
如:昨天是我锁的门(3)和(2)强调的重点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把全句的主语挪到句尾,作主谓短语中动词的宾语,意思没有发生变化。
(4)是+动+的+宾
如:我看到贵公司发的招聘[C]启事而写[C]这封求职信
当着重指出已完成了的动作的受事者时用这个句型,“是……的”中间是动词,动词的宾语在“的”后,全句要强调的意义重点就是这个宾语。
上面几例病句都是属于强调句(一)的缺失,(1)强调地点,(2)强调方式,(3)强调施事,当强调这些时间,地点,方式,处所等时,“是“后面往往是强调的重点,需要重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句型的教学以外,更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调,重音的教授和练习。
1.3“是……的”句(二)
说话人在叙述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见解,或对某一事加以解释、说明的同时,表示自己的情绪、口气,就可以用表示语气的“是……的”句。它主要表示加强肯定、确认的语气,有时也可表示缓和、委婉的语气。不论谓语是什么,加上“是……的”结构后,“的”总是在句尾。
1.3.1是字缺失
(1)中国服装在欧洲很有市场
(2)这经验对贵公司来讲,比较有用的。
1.3.2的字缺失
(1)对我有影响的人事很多。
(2)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不可能。
1.3.3“是……的”缺失
(1)这跟一般人的毕业时不一样。
(2)有一些穷人不得进读。
刘月华将表示语气的“是……的”
(二)句分为以下几种结构:
(1)是+能愿动词+动+的
如:作为新加坡十大旅游公司之一的贵公司,应该是不会拒绝我的加入。
(2)是+动/形+可能补语+的
如:这段朋友、老师的感情是买不到。
在这种句型中,句子的重音落在整个动补结构上。
(3)是+动+宾+的
如:一个人决定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妥的,而且没有道德的。
(4)是+状+形+的
如:我很尊敬我爸爸,他的人生观,他的信仰都是对我的影响最大。
学习汉语的人不少,对外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
在以上200句偏误语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的”字缺失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一般情况下,“是……的”(二)句型中,“的”字一般不能缺失,这种句型,也可以吧“是”“的”都去掉,并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但是强调的意味减轻了。因此,在这种有表示强调意味的句子中,一般是把“的”字补足。而在“是……的”缺失的情况可以看作是该用这种句式而没有用,例如上面“有一些穷人不得进读”这种带有评议性的句子,是应该用“是……的”的。由此看来,“是……的”(二)句在偏误中占较高比重的原因也可以从语义上进行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意图也应该用不同的句式,因此,个人认为在这种特殊句式教学上,应该重视学生的语义,语用上的学习,以及语感的培养。
2.偏误原因分析
1.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不足。
“是……的”的研究观点各异,对“是”“的”词性也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大多数语言学家将“是……的”句式主要分为表示强调意义重点的“是……的”句(一)和表示语气的“是……的”句(二)以及实际归属于“是”字句的“是+……的”字结构,结构划分很清楚,但是具体语用方面并没有再有明确的分析和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光用句型分类,进行传统的语法句型教学,显然是不能让留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该句型。因此,除了要加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更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教学。
2.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日语中的“是”和“的”和汉语中的“是”“的”有很多用法是相同的,正因为很多相同点,汉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被留学生忽视。留学生在不熟悉汉语用法的情况下很容易套用日语的语法规则。
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根据传统语法进行教授,造成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容易套用语法规则,造成偏误。教师不恰当的“是……的”句型的教授也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背景,认知环境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教学建议
1.教师
教师不应该只从传统语法方面,按照固定的“是……的”进行单一的句型教学,更应该结合语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创造情景进行情景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还是帮助学生真正的准确运用。其次,要进行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比教学,只有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找出重难点,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2.教材
笔者查阅资料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对“是……的”句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也做了分类,但是究竟怎样让留学生消化这种句型,并且准确的应用,这样的教材还没有很多。
3.留学生
学生要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不断修正学习中出现的偏误,不断练习,更不要因为句式的难度就避免运用,更不能过度泛化,当然,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更需要老师与学生的配合。像“是……的”这种特殊句式,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更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金立鑫.对外汉语教材虚词辨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武伯索.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商务印书馆.1988
[7] 谢福.外国学生“是……的”的习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 张井荣.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是……的”结构偏误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赵淑华.关于“是……的”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
[10]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
1、勤动笔墨勤看书。
2、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3、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4、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5、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6、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7、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8、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9、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10、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11、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12、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1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14、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15、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16、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17、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18、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19、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20、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21、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22、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23、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