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春景的诗

描写春景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春景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春景的诗

描写春景的诗范文第1篇

再者作为文学大师的朱自清,在文学创作上的严谨是有口皆碑的,试想作者若写的真是“江南的春天”,那么何不以此为题目呢?翻看朱先生的作品集,其若要写某地某域的风情物候,是习惯于冠以地名的,如《扬州的夏日》《温州的踪迹》《外东消夏录》等等,可是为什么《春》就没有“前缀”呢?试想若“春”前加了地名,那么作者笔下 “春”的特征必定是有别于他处春天的,而从上文分析来看,课文是没有相关个性描写的。我想朱先生以“春”命名自己的文章,是作了周到考虑的。我又翻阅了近20年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都没有将《春》所画景象定格在江南,难道20年来那些编撰教材的先生们,愣是视文中的“江南”于不见?

那么我们在读课文时,为什么反觉其景象有些熟识呢?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和作者创作本文的背景及作者善用的创作手法联系起来。

本文大约写于1933年前后,是朱先生应约为中学国文教材而作的。当时作者正值人生事业的顺达期,因此他的散文创作风格有了较大转变,文风已罕见其创作初期时的那种淡淡哀怨的情调了,再加之该文专为中学生创作,作者就更有必要创作出一种诗意的美,表现出一种清新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以期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艺术美③,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正因为这样的写作背景,作者才要用其擅长的写作手法――“以文字作画”,来描绘春天的特征;而作画就要讲求“取法自然,因心造境”,以求得景物描写的形似和神似,因此作者便将那些美好而朴素的、动人情魄的景象或意象拿来,用在作“画”之中,以便使文章的描写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故而我们不难看出,《春》的图景,是作者剪辑了的,也只有这样剪辑了的图景,才会特具春天的特征,才会饱涵诗情画意,而这种艺术化了的景象也就跨越了地域性和时代性。本文自问世以来,屡屡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读该文时,有种熟识感就不足为怪了。

综上所述,我对教材编者确认“课文《春》就是 ‘江南春’”这一观点,很是费解,难道只要觅得了 “牧童短笛”、“细雨蓑笠”等景象,就可以推断其就是江南的春景吗?这样是不是有些牵强?“江南春”是有独特之处的,如:江花胜火、春江如蓝、杂花生树,群莺乱飞④等,尤其江南多水,为何《春》中就是没有具体的春水图画呢?因此我认为课文“春”是难与江南 “春”画等号的,课文 “春”最多也就是有点“江南‘春’的影子罢了”。也只有弄清了这一问题,我们才可以正确地把握作品风格,正确地理解文章内涵,才可以有效地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注释:

①②见宋朝虞似良的《横溪堂春晓 》一诗,全文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③其信息见《朱自清》,陈孝全著,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4月版。

描写春景的诗范文第2篇

读诗可以培养美好心灵,读诗可以兴发感动,读诗可以改变气质;读诗可以养成趣味,读诗可以帮助我们品味人生。

【命题例析】

(2012年镇江市中考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6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初春景物画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盐城市中考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3~4题。(5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3. 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2分)燕子在衔泥筑巢(1分,答“燕子在飞”不得分),鸳鸯在恬然静睡。(1分)

2.(4分)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止,笼统答“画面优美”不得分),反映出诗人经过多年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后的安适(1分)和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

3.(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答出“辽阔”或“宏伟”即可,1分) 异:(1)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2)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雄浑豪放,而刘诗清新优美。(3)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

4.(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着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核对诗歌鉴赏题答案的步骤为:一是分析其结构,即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二是判断各部分有什么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与答案有没有冲突。

【解题指津】

分析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首先分析作者写了什么,一般分为物、景、人、事四类。本诗中的“物”有“迟日”“江山”“春风”“花草”,还有“融泥”“燕子”“暖沙”“鸳鸯”;“景”有“明丽如画的春景”“蓬勃生机的花草香景”和“燕飞鸳鸯睡的和谐安适的春景”,其特征是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诗歌表面上没有提及人,但都是人视角下的景物;“事”有燕子在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还写了作者陶醉于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中。

其次分析作者为什么写,一般分为情和理两个角度。本诗中的“丽”“香”“飞”“睡”等词,告诉我们作者的感情是愉悦、安适、心旷神怡的。

描写春景的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象 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在他任职时,他曾写过许多有关湖光山色的诗作,而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意象深刻,所以,也成了白居易描写春景的代表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一提起西湖,就会让人联想到也曾在杭州任刺史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的此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笑的西施的面影,更觉得东坡的比喻太贴切,同时,也惊叹白居易是善于描绘自然的高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的圣地,也是全湖的一个标志。贾亭又叫贾公亭,是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造的亭子,也是当时西湖的名胜。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还在。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放眼望去,只见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荡漾的湖水与堤岸相平,天空云彩低垂。我们知道,只有春天的水面才可以用"初平"来形容。从远处看,春水缓缓的涨起来,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就相连到了一起。从诗意里我看到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了解才可能写下的这种感受。一种辽阔,平静的画面给读者展现了出来。也让人不自觉会想起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景观。"潮平""风正"可谓湖水恢宏阔大,但湖面也平静。心也宁静了下来。

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玲珑,活泼,流利。在描述"早莺"、"新燕"时,白居易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早莺""家家新燕",那样的莺歌燕舞就用不着"争暖树""啄春泥"了。一个浓郁的春天哪有这零星的"几处"和不知"谁家"的意象让人的心中产生蓦然相逢的惊喜呢?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为人传诵,恐怕也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替时这种乍见的喜悦吧!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的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莺是歌手,它歌唱美好的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寓居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是啊,树上的早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树。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也不知是哪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忙过不停的衔泥做窝。一个"啄"字,也把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写活了。此句诗真是洋溢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诗人刚把视线从水运交接处收回来,就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初春的美好世界中了。读着这句总让人有些眼角湿润,没来由的幸福。

在对"早莺""新燕"进行描绘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到了脚下的花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逐渐开得茂盛了,纷纷扰扰的花间,人眼渐渐变得迷醉;花绽放,草也跟着冒出了脑袋,可草也不深,踏马春游,小草淹没了马蹄。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和几个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的游山逛景,是多么让人惬意的事情啊。唐朝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是极盛的,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踏春。白居易另一首诗《代卖薪女赠诸妓》"钱塘江上女,着红骑马是何人"也可看出。

一组组词,"早莺","新燕""浅草"……让我们觉得眼前浮现的就是一幅初春美好的图画。

白居易真够幸运,他能领略如此美景,当然,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打动,所沉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他不能自己,以至于流连忘返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亦看不够。最爱湖东秀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更有美丽的白堤笼罩在绿色的杨柳里。白沙堤又称沙堤或断桥。西湖三面环山,自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诗人由对春景的特写一变而成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完全陶醉于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首诗可谓景中寓情,勃勃生机的初春让人恋恋不舍,不知不觉中被诗人那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打动了。套用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象兴"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意象,或者是形象化的语言。正象此诗的"几处""早莺"新燕"浅草"等连贯的形象性语言,让读者沉浸在"象"中,沉浸在美丽胡春光中。全诗从"孤山寺"起,"白沙堤"结,春景随行而逐渐展开,情感随景而越发浓厚,春景,春意,春情,浑然一体,水入交融。

【参考文献】

描写春景的诗范文第4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描写春景的诗范文第5篇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

设计特色:激发主体情趣,自读感悟,入境悟情。

设计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设计难点:通过想象,潜入诗境,与诗人达成心灵的交流。

设计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词眼,通过想象与诗人达成心灵的交流。

3.熟读成诵,潜入诗境,品悟诗歌的意境美。

4.运用所学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字文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思乡篇章,读来常使我们热泪盈眶。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尤为脍炙人口。

1.请大家放开心情,自由读,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读诗的作者:王安石,记住这个北宋大诗人的名字。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音:bó jiàn huán

泊船 一水间 还绿 数 重

二、通读晓内容

同学们,当你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之后,能感知到此首诗的大概论内容是写什么的吗?

1.要求生反复通读,读出节奏。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边读边想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诗中找出体现主要内容的依据。

3.交流,评议。

写诗人的所见(春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京口、瓜洲、钟山、数重山。

写诗人的所想(心思):何时照我还。

写诗人思念家乡(思乡):明月何时照我还。说明作者身在异乡。

4.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说说这首诗的大概内容。

5.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王安石在旅途中所见的美丽春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细读解诗意

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又蕴含着怎样的诗意呢?让我们通过体悟图文来理解诗意。

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对照注释,小组内互说诗歌大意。

2.小组合作根据诗的前二句,画一幅简图,标出:京口、瓜洲、钟山的方位。

3.讨论交流,选派代表上台出示简图,指图说出全诗诗意。

4.鼓励学生着重理解好前两句诗的诗意,明白诗人所处的地点,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打下铺垫。

5.师用电脑演示PPT:京口、瓜洲、钟山。帮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方位关系,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6.自由说说全诗大意。

四、熟读悟诗情

当我们反复地读着这首诗,诗人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愁便伴随着三月的春风徐徐吹送到我们的心头,感受到诗人对家乡那份真挚的思念之情。那么究竟是什么触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呢?

1.反复熟读,感悟诗情。

2.是什么触动了诗人思乡的情怀?能从诗文中找出一个最鲜明的字眼吗? (“绿”)

3.此时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4.又一次被春风吹绿的江南岸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抓住“绿”字想象春天到来时江南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象。

5.想象江南美景的同时,品味“绿”字的传神。从一个“绿”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提醒学生还可用哪些词?(到、入、满、来、过……)

6.交流、评议,让学生感受到“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春天到来时江南岸边一派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陶醉,令人向往。

7.课件展示:春天到来时的江南美景图。从直观上感受文字蕴含的美好意境。

8.如此美好的季节,如此美丽的春景,而诗人却不能趁着美好的春光回到家乡去,多么遗憾与无奈啊!(鼓励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他的思乡情怀)

9.师:油然而生的强烈的思乡之情便在孤独的船头化作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后两句,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他深沉的思乡情怀。

五、精读谙背景

师:夜夜魂牵梦萦的家乡即在眼前,又被春风吹绿了容颜,多美好的时节啊!诗人为什么不能就此回家而孤单地在船头独自哀叹、忧愁呢?

1.出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课件出示)。

2.分析不能还的原因。

3.评议小结:

(1)表达了作者重被朝廷启用,有机会施展自己抱负奔赴上任的急切心情,所以没时间回。

(2)王安石是一位有政治抱负、远大理想,以事业为重的人。

4.师小结:诗人的内心是喜悦与愁肠纠结,希望与失落交错的多重感受。带着这样的理解,再精读这首诗,我们的心灵一定有了更多的感触。

5.师生凝视画面,再次深情朗诵。

六、诵读入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