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宁阳县实验中学初一.六班
赵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虽然我们无法亲临现场做一名志愿者,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投身到奥运中去,身体力行这“三个理念”。为此,我们学校老师特意组织我们开展了一次绿色环保行动—还大山一片春意盎然。
三月份的一个周日下午,天气乍暖还寒,同学们精神抖擞地走在去神童山的小路上,远看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这几年,神童山的周边群众都盖起了新瓦房,几个村还建起了工厂,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可是,神童山的环境越来越差了,一些地方因为采石和过度放羊破坏了植被,塑料袋缠绕在树梢,代替了鲜艳的花朵,白一块儿、青一块儿的,没有一点神童的样子。这一次,我们就是要给神童山美容,还大山一片春意盎然。由于是周末,来这儿旅游的人非常多,路上一片热闹景象,我们唱着歌,伴着天空中盘旋着的小鸟,扛上树苗,行进到了神童山脚下,仰头看去,山上的绿意已少了过半,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几处斑驳,同学们不禁叹了口气。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八个小组进行活动,首先实施第一步,沿山捡拾垃圾,八个组又兵分两路,分在前山后山,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不放过一个角落,当地的群众知道后,主动上山帮助我们,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大山能重返绿色最受益的当然是我们,以后我们一定注意环保!”就这样,一伙人团结一心,垃圾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神童山露出了本来的面貌。
第一步“除污”结束了,第二步“补妆”的植树方案开始实施,同学们围成圈坐了下来,拿着地图,不停的用笔写写画画,最终确定了每组分两块裸露山地,立即行动,小组长带领着本组队员找到被分给的地块后,就开始了挖坑行动,同学们挥镐舞锨,喊着口号,卖力的挖坑,那架势,仿佛地下会有无尽的宝藏。大约挖到五十厘米时,就停止了,因为书上说这样既有利于小树站的稳,还有利于吸收水分,一举两得。要种树了,一个同学把小树苗移入坑中,双手用力扶好,另一个同学则用刚才挖出的土,把坑填好。一切行动听指挥,接到浇水的命令后,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带上水桶,去山间的小溪中打水,水来了,同学们细心的浇灌着每一株稚嫩的小苗,滴滴泉水伴着同学们的汗水浸透了土地,仿佛看到了小树们那种对生命的渴望与激动,听见它们在欢快的唱歌。
噢,“低碳生活”!现如今这个时髦用语跟“节能减排”之类的“大词”捆一块,俨然深入百姓之中。当环保意识成为公民意识的时候,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就不只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了。一方面需要科技工作者加强相关研发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公民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其中,并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施加影响。我觉得后者具有高度的现实性,而且更具思想启发性和行动促进性。
这是德国总结出的几个低碳生活的实例(该国在1990年~2007年少产生了约24%的有害气体):每周少吃1千克牛肉,每年可节省500欧元,减少7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室内采暖温度每降低1℃(或每天关闭空调4小时),每年可减少3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驾车时如能学会有预见性地提早换挡,每年可减少330克二氧化碳排放……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少吃牛肉怎么也能为减排作贡献?原因其实很简单,牛肉出在牛身上,而牛要喂饱才能长肉。国外农场主要用玉米喂牛,而大量种植玉米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此形成一个双输的局面。一方面人们因为摄入过多的肉类而被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所困扰,另一方面大规模农业又在不断地向已经很脆弱的环境施加压力。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美食新标准提出,不但要追求色香味,还需要对环境友好。
当我们具有足够的智慧,知道所购买商品背后的生态影响时,就能合理地运用我们最强大的武器――购买力,从而支持环保产品,拯救地球。这是被誉为“情商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新著《生态智商》中提出的观点。此书围绕“我们购买习惯中不为人知的影响力”这一主题,探讨了一种以生态思维考虑问题的方式,使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全球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化服务城、宜居城”为导向,以太湖治理、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先驱城市打造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致力于打造湖湾城市核心功能区、“四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经济典范区,坚持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治理为主转变,从单一工程治理向整体区域(流域)综合治理转变,从遏制环境恶化向重建生态系统转变,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完成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清淤、排水达标区创建、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努力把打造成为创业乐园、生态花园、和谐家园以及最具独特个性和竞争力的标志性区域。
(二)主要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55dB以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2。
2.总量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各削减20%,二氧化硫削减11%,氮氧化物削减16%。
3.环境经济指标: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4吨标准煤/万元以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
4.污染防治指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100%。
5.生态保护指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5%,创成“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镇(街道)5个、示范村(社区)15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以上)实现率达100%。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环境准入机制,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1.严格项目环评审批,优化产业布局。严把建设项目引入关和审批关,推进各产业在相应功能区聚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国内一流生物医药研发与服务外包基地、长三角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高地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马山生命科学园、科教产业园二期建设;以马山、山水城两大度假区为核心,加快打造以佛都、吴文化、生态农业、太湖山水为品牌的旅游服务业集中区;初步建成华莱坞电影产业园;加快实施(国家)工业设计园核心研发商务区改造工程;依托中电科等龙头企业,着力推动中国传感网创新研发中心、中国传感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建设成熟的科技商务园区的目标定位,加快蠡湖科技创业园改造提升步伐;依托河埒、荣巷、太湖等街道现有基础,逐步打造成为区域商业、文化、居住、休闲中心。加快提升各类产业集约水平,确保新建项目100%入园,工业集中度达到93%。
2.加强传统产业管理,提升产业层次。抢抓低碳经济示范区和新城建设机遇,依托清洁生产审核、排污权有偿使用、环境体系认证、企业风险评估、环境责任保险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提升、“在搬迁中提升”,打造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制造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的比重达超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超60%,单位GDP能耗低于0.4吨标准煤,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比例达100%。
3.加大管理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继续深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改革,对IC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及服务外包、网络经济、影视文化等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着力简化审批验收程序,降低项目报批门槛;对物联网、生物医药、航空电子等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产业,着力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切实加强科学监管;逐步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旅游与服务业发展规划设计,更科学地保护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资源,为旅游与服务业发展争取更大空间,力争到“十二五”中期,完成马山、山水城两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与服务业规划环评工作。
(二)加强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1.突出太湖水污染防治,改善区域水体环境。实施《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以控源截污、结构调整、拆迁整治、河道整治、水系优化、引流活水、生态修复、文化再造、污水处理厂扩建、农村生活污染点源处理等工程,稳定改善区域水体环境,确保“十二五”期末,城市水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率达100%,力争化学需氧量、氨氮年排放量相对2010年削减20%。
2.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巩固和扩大清洁能源区建设,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手段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和控制。确保“十二五”期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超45%,林木覆盖率达超37.5%,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2010年分别削减11%和16%。
3.控制各类声污染源,确保声环境质量达标。强化饮食服务等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加强机动车辆噪声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城区机动车禁鸣的规定;开展“绿色施工”创建工作,提倡使用工艺先进、噪声强度低的建筑施工机具,加强夜间与特殊时段噪声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噪声防治工程,推广使用低噪声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强化固废规范管理,保障区域环境安全。加强固(危)废全过程监督管理,降低危废存贮、转运、处置等环节的环境风险,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100%;全面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规划》,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安全无害化处置;逐步推行建筑垃圾、餐饮垃圾、其他生活垃圾等分流进入单独收运处理系统的方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推进污染减排工作,降低区域环境负荷
1.优先实施结构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将高污染、效益低的企业优先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关闭纳入环境统计的工业企业10家,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85吨、13吨、218吨、71吨;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重点地区实施清洁能源区建设,确保“十二五”期末,用煤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3.3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147吨、65吨。
2.继续推进工程减排,切实减少污染排放。马山污水处理厂三期、胡埭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到2015年,新增处理水量超过1.8万吨/日,削减化学需氧量1314吨、氨氮98吨,同时配套建设管网36公里;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十二五”期间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率达到15%以上,削减化学需氧量98吨、氨氮10吨;继续狠抓工业企业综合治理,通过改进工艺、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改造等手段,削减化学需氧量50吨、氨氮5吨;实施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程治理项目,取缔2个水产养殖场,削减化学需氧量57吨、氨氮9吨;开展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加速淘汰黄标柴油车,推广使用国四标准油品。
3.着力强化管理减排,多措并举落到实处。抓好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设施及中控系统建设、改造工程,加强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贯彻落实污染减排考核要求,加强污水处理厂环境监管;建立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新领域减排体系,研究制定相关监督、监测、考核、激励政策和考核方案。
(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1.科学保护生态区域,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发展旅游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严格限制蠡湖风景名胜区、鼋头渚风景名胜区、贡湖沙渚饮用水源保护区、马山水源涵养区、长广溪湿地、太湖(市区)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
2.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做好搬迁企业原厂址土壤修复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对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的耕地推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经济植物、水果、粮食产地和菜篮子基地的污水灌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有序规划和建设大型现代农业生态园区。
3.开展修复示范创建,营建宜居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河道治理、河湖生态清淤、湿地修复、蓝藻打捞、“两整两创”、沿湖迎水坡芦苇养护、环太湖生态景观林、十八湾风光带、惠山青龙山显山透绿等生态修复美化工程;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创建工作,推动蠡园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配合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打造中国一流、世界有影响力的低碳生态精品和示范工程。
4.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滨水花园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高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能力,确保至2015年全区城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超95%;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将绿地、湿地、街巷容貌等城市形象管理工作常态化,确保“十二五”期末,城市基础设施完好率达100%。
(五)创新环境管理体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1.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按照环境监察标准化管理体系2级标准建设要求,建立环境监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结合区传感网建设,建立完备的水、大气、噪声环境监测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察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2.加强环境宣传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现有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等信息系统,建立企业申报、环境审批、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的信息查询平台;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深化对公众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形成人人践行绿色生活与低碳消费的良好氛围。
3.加强辐射监管能力建设。健全辐射源监管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控系统。全面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加强对社区、学校等场所的监测和控制,积极开展对电磁辐射污染监测、防治、环评等工作的研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部门协调合作。成立“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阶段性推进计划与目标;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加强筹措机制,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按规定要求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本级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低于4%。同时,积极通过对上争取、企业自筹、社会集资、银行借贷等方式筹集落实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资源利用,推行环境政策机制。开展区域环境资源补偿试点、排污许可及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贸易等制度,逐步形成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配套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继续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加大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力度,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责任。
而巴马长寿之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2004年拥有百岁老人74位,每10万人中拥有30.8位百岁老人,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乡”标准的4.4倍,2010年100岁及以上的长寿老人达87人。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交通的不发达,重视的程度不高而被埋没,因此不断的挖掘该地区的旅游特色、旅游资源,以巴马乡作为试点,把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拥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老、少、边区,将是推广生态环保旅游的新形势。
针对巴马长寿之乡“长寿老人比例高,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风土人情独特迷人”等特点,将现有的、未被开发与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策划:
一、设计特定的旅游情景
增加长寿之乡的神秘感,回归纯朴,回归自然。游客遵循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游客从到巴马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遵循巴马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就会听到从村寨的广场上传来阵阵悠扬的铜鼓声,人们伴随着这铜鼓声起床,开始新一天的行程,到了晚上也会伴随着阵阵柔和的铜鼓声进入梦乡。这个项目设计的目的是,让来到巴马的游客切身体会到长寿的奥秘, 因为,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是指人们要有规律的生活、要有良好的习惯。“起居律”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防、健康的保障,对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巴马百岁老人大多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状态很好,正是得益于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巴马老人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极有规律,生活节奏长期稳定,这种行为方式与生理机能的自然规律合拍,长寿也就是自然的了。
二、拜访长寿老人
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们将有幸去到长寿村,见到年龄在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并有机会倾听他们讲述养生长寿之道;参观瑶族的传统民宅,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生产过程;最后游客们可参加一项具有巴马瑶族特色的祈福仪式。巴马百岁老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年龄比较低,而停止劳动的年龄较高,他们退出生产领域有一个从整劳力到半劳力、从半劳力到家务劳动的劳动量递减过程。这一过程恰好与人逐渐衰老的生理过程相吻合。
三、特色农家乐,娱乐比赛
游客自己劳动而获得劳动成果,参与“农家乐”,开展与农业生产劳动有关的活动、娱乐游戏以及比赛项目,包括非常有特色的厨艺大赛。此项目的设计是为了让游客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乐趣,让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快乐长寿之道,并品尝到长寿之乡的特色美食。
据调查,巴马寿星们的主要食物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自然生态作物。主要粮食有珍珠黄玉米、粳米、糯米、小米等。蔬菜以青菜、南瓜、南瓜苗、红薯叶、苦麻菜、野藤菜、雷公根等为主;同时还有竹笋、香菇、木耳、剑花等山珍。这粮食和蔬菜都是 “绿色食品”,多用农家肥种植。特别是一些野菜,是自然界中自生自长的绿色蔬菜,各种维生素含量非常高。百岁老人所食的油料以火麻油、茶油、蝴蝶果油等为主,而这些油料也都是当地绿色的特产,很利于人体健康。
四、“影中景”风景区
盘阳河是巴马寿乡的母亲河、长寿河。由北向南悠然而下将巴马一分为二,更是巴马境内石山区和土山区的界河。由于在82公里的流程中有四段是伏于地下的暗河,河水四进四出于地下溶洞,水清见底,溶洞内负氧离子极高。每当春、夏、秋三季,两岸凤尾竹的娑婆风姿更给沿岸带来了盈盈绿意,两岸群山如黛,翠竹倒映在河里,如梦幻般美丽。这里的自然风光美轮美奂,给大家以“人在画中游,岂能不长寿”的感觉,同时,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是独具韵味的。为了迎合现代人的思维,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把长寿之乡最美,最纯朴,最有特色的一面展现到世人的面前,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1. 还原场景:运用“步入”式的形象包装,即运用原生态的包装方法,开发实体电影。巴马人的长寿现象源远流长。清朝的嘉庆皇帝闻知巴马境内有一瑶族老人名叫蓝祥,高寿142岁,特题诗赠予。称其为"烟霞养性同彭祖,花甲再周衍无极"。清光绪戊戌年,光绪皇帝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冯子才为那桃乡平林村邓诚才题赠"惟仁者寿"的匾牌,现该匾为邓家的第四代孙完好保存。
源于这个背景,运用原生态的包装方法,借用原有的古老村寨和古物,设计实体电影。选用的就是当地的村民们,特别是 “师出有名”的蓝祥老人的后代,活灵活现的展示出古老、传统的生活、劳动过程,让来到这个场景的游客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颠覆传统意义的旅游感知,让游客对此流连忘返。
2. Cosplay(角色扮演):让游客融入田园生活,亲身体验至纯至朴的生活方式。让到访的游客穿上当地村民的传统民族服装,拿起村民们的劳动工具,和当地村民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的享受田园生活,体验纯朴的生活劳动方式。这个项目的推出,针对的主要人群是70、80后的年轻白领。调查,这一类人群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生活、工作压力下,身心俱疲,他们寻找的是轻松、自在的生活,希望得到心灵上的回归与放松。而对于90后的孩子们也需要这种体验,目的是为了让这一代孩子体验生活,知道父母的艰辛,在旅游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身体,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万绿湖;生态旅游;生态环保
万绿湖,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其前身是新丰江水库,1958年修建,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新丰江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新丰江水力发电站筑坝拦江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2002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万绿湖风景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她位于京九铁路线上,距河源市区6公里。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1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8倍),总蓄水量139.8亿立方米。万绿湖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一是碧水;二是青山。万绿湖之水质达国家一级标准,集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色秀美、水性恬美于一身,全国少有,是香港、深圳人的直接引用水。青山,是万绿湖的第二大特色。万绿湖周围的群山以及360多个岛屿均为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绿化率达98.8%。万绿湖的气温、湿度、接近生物气象学家测定的“最佳环境”指标,有北回归线上广东最大也是世界少有的常绿阔叶林,生长着758种植物,活跃着140多种飞禽走兽,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之称,设有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动植物保护区。良好的绿色生态,酿造了负离子含量成倍高于城市的清新空气。因此,人们把这里比作是天然的“大氧吧”。同时,由于万绿湖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又是珠三角的“后花园”。
一、荣誉与成就
1984年到1994这10年间万绿湖旅游总人数不足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不足100万元,到2005年,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接近7000万元,是前10年间的70倍左右,带动河源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0亿多元,旅游已成为了河源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万绿湖10多年来一直坚持环保优先的开发原则,先后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自然风光景区顾客满意最具影响力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企业发展历程
(一)养在深闺处,不被人所知(1984~1994)
新丰江水库到万绿湖旅游区的转变,整整经历了10年。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新丰江库区开辟为旅游区。1992年库区内第一个景点“送水观音”正式建成。1993年成立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这时新丰江水库的旅游发展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是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没有旅游开发的这种强烈意识,但是还是没有一大批忠实旅游开发的人士,积极奔走和思考,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下定决心走上了艰苦的早期旅游开发之路。
(二)起步发展阶段(1995~1998)
1995年7月15日,万绿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并于当天实行景区大门售票制度,至此万绿湖旅游正式开始,当年进入景区的游客就达到2.5万人次。随着政府对旅游的重视,万绿湖人旅游招商引资的魄力和智慧,促成了万绿湖周边景点的遍地开花。到1998年底,相继开发建成景点6个,接待游客累计35.3万人次,万旅游的旅游事业正式起航。
(三)遭遇打击,调整思路,谋求新发展的阶段(1999~2002)
正值万绿湖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之际,由于环保的问题,1999年5月,广东省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撤消新丰江旅游可能造成污染项目的决定,撤销岛内奇松岛、伏鹿岛、水月湾(部分)等的旅游景点,景物和相关可能造成污染的网箱式养殖等6个项目,保留周边不造成污染的观景点,这个决定一度使万绿湖人对旅游开发产生了迷惑和误解,经过反复讨论和认证,万绿湖人调整思路,按照省政府“库外游,进山游”的旅游理念,使万绿湖旅游开发迅速走出低谷。调整后的2002年,景区接待游客达52万人次,延续了发展的强劲势头。 转贴于 (四)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探索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至今)
经过99年环保的阵痛之后,万绿湖确立了环保至上的旅游开放理念,这一次给万绿湖旅游注入了新的持久的活力,万绿湖的旅游规模也逐渐壮大,2003~2006年这4年间,万绿湖年接待量都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率,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极大的拉动了当地其它行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但万绿湖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策划新项目、吸引新投资、做强旅游品牌,致力于打造一条从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生态环保之路。
三、“万绿湖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万绿湖旅游事业在万绿湖人的共同探索下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万绿湖人正是在这样不断创新思维下,一条颇具有代表性的“万绿湖旅游发展模式”必将给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其内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强化管理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魄力是万绿湖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坚强后盾。首先,政府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惜重金,先后建成和完
善了景区道路、码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景区可进入性,加速了景区发展的步伐。其次,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坚持环保至上的原则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总体上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后在招商引资方面,根据万绿湖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下转第24页)(上接第25页)优惠的政策,吸引旅游开发资金和人才。
在河源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绿湖风景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景区发展和管理措施:组建万绿湖旅游发展公司、对游艇实行了“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价格、统一调度、统一收费、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景区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环保至上,优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万绿湖最大的竞争力和优势就是超一流的生态环境和青山绿水。万绿湖从开发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环保至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生态旅游”的旅游开发理念。万绿湖决不以牺牲环境,去换取短暂的旅游效益,万绿湖人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思想在经营旅游。从1995年到现在风景区管委会不惜代价先后关闭了一批对湖区环境影响较大的景点、经营项目、水泥厂等,彻底切断了污染源。风景区管委会不仅在硬环境上加强环保的措施和力度,而且在软环境上独具匠心。在环保教育宣传方面,一些新方法、新点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如将景点介绍与环保理念合二为一,进行旅游宣传;还有进入湖区的导游每人背上一个环保袋,上面书写:“善待自然,请把杂物交给我”,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万绿湖人在环保宣传上的煞费苦心。10多年的旅游发展,万绿湖依然风姿绰约,山更青,水更绿。
(三)万绿湖——千锤百炼的生态环保旅游品牌
10年前,万绿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现在万绿湖因首创“生态环保游”的旅游理念,具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已成为了著名的商标,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这与10多年来万绿湖品牌的不断提升营销水平、创新营销方案是分不开的。95年至今多次举办“我为万绿再添绿”的植树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传统;1999年举办“广东(河源)生态环境游”,隆重推介“旅游河源,绿色之旅”的万绿湖游;2004年组织第世界模特(中国赛)的40多名佳丽到万绿湖“万绿湖环保游”的采风活动;2005年借助万绿湖10周年庆典,宣传万绿湖;2006年举办“广东万绿湖杯”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世界总决赛,50多国佳丽齐聚万绿湖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万绿湖这个品牌从东江河畔走向珠三角,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旅游市场上不断升温,成为了河源旅游业的代言人、排头兵。
万绿湖的开发建设,始终贯彻“环保至上”的原则,坚持“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她所展示的是一位恬秀的客家少女的风采,让人们在享受山水闲情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绿色文化、领略客家风情。万绿湖给人们发出的是一份绿色的请柬,万绿湖给人们更是一份绿色的馈赠。相信在全体万绿湖人的共同努力下,万绿湖会越来越美,万绿湖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